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垫资的法律风险

工程垫资的法律风险

工程垫资的法律风险
工程垫资的法律风险

工程垫资的法律风险

随着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建筑市场中不规范的运作行为和供过于求的局面造成建筑企业带资承包、垫资施工已成为建筑市场的普遍现象。建筑企业能否垫资施工已经成为能否获得工程项目的关键,尽管很多建筑企业在以往的建筑市场上有着较强的施工能力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拥有良好的社会信誉,但在工程承揽过程中,虽然实力雄厚但往往由于无法达成关于垫资的协议而失去承接工程的机会,这就愈发使建筑企业是否拥有雄厚资金和很强的融资能力成为能否赢得工程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垫资施工的建筑企业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风险,甚至由此导致建筑行业工程垫资之风愈演愈烈,拖欠工程款现象极其严重,有的企业因此产生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倒闭。

垫资是指投资者即业主在不给付预付款的情况下,要求施工企业带资施工到一定程度,或者是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预先交纳一定数额的工程抵押金或者保证金。在实际生活中,垫资的方式有带资施工、形象节点付款、低比例形象进度付款、工程竣工后付款、巨额定金、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等。由于工程垫资对业主方极其有利,所以如今工程垫资已经成为供大于求的建筑行业内极其普遍的现象,由此引起了诸多关注。

一、工程垫资合法性问题。

工程垫资是业主和施工企业双方协商一致并以合同形式表现出来的自愿行为,根据民法领域内“契约自由”、“意思自治”的原则,应当尊重当事人对自已权利义务的自愿处分行为。《合同法》施行以后,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因此垫资承包施工合同并不因为违反《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建设中带资承包的通知》的规定而当然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9月29日发布的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应予支持,但是约定的利息计算标准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部分除外。当事人对垫资没有约定的,按照工程欠款处理。当事人对垫资利息没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可见最高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认了实践中广泛存在承包方垫资行为的合法性。建筑企业的带资施工、以垫资为条件投标的现象由此由“地下”转入地上,予以公开化、合法化。

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初联合下发了《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要求今后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以建筑业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不得将建筑业企业带资承包作为招投标条件;严禁将此类内容写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补充条款,同时要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告知性合同备案制度。但这次《通知》只是明令禁止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垫资施工,将业内争议颇多的垫资问题限制在政府投资项目,换而言之,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则可以使用“带资施工”方式等。

目前,工程垫资的合法性已经得到一致承认,但是由于工程垫资对于垫资方即承包人来说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所以垫资方在垫资过程中应当加强法律风险意识、尽力避免可能导致的风险。

二、工程垫资的法律风险

1、工程垫资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的风险

垫资不能被狭义地认为就是行业中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但是,在工程发包过程中,如果发包方和承包方相互串通、私下达成垫资协议并以此排挤其他竞争对手,则可能因为违反了《反不

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构成不正当竞争。

2、工程垫资可能属于企业间相互拆借资金的风险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垫资合同一概归为借贷合同。就目的而言,承发包双方的合意是完成某一特定的工程,属于建设工程合同范畴,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借贷合同未免牵强。但是,如果施工企业垫付资金不是用于工程本身,而是由发包人用于其他用途,其性质就不是工程垫资而构成企业之间拆借资金。

3、垫资合同是否为买卖合同

垫资合同不是买卖合同。建设单位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建设项目所有权系自始拥有,而不是在施工单位完成一部分建筑工程、建设单位按约支付款项后才拥有相应的所有权。

4、工程垫资中为了完成垫资而进行融资导致的风险

承包方用于垫资的资金中,一部分是其自有资金,另一部分则通常通过贷款而来。贷款垫资加大了承包方的成本(手续费、利息、罚息等),当发包方出于种种原因无法按照预定计划给付工程款时,会造成贷款无法按时归还,引发计收罚息、损害承包方的信贷信誉的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因为贷款行提起诉讼、要求强制执行等司法程序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5、赊欠材料、设备款的风险

在工程垫资的实际操作中,承包方为了在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不延误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自己垫资的数额,往往采用赊欠材料、设备款的方法来减少前期垫资金额,将自己承担的风险最大限度的转嫁给下游供货商。这种方式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材料商、设备商的选择;发包方及时给付工程款。如果与承包方合作的材料商、设备商为信誉良好、实力雄厚且有长期合作意向的企业,一则可在相对最低的价格基础上确保其产品质量,二则在发包方未按时付款导致承包人无法及时支付材料款、设备款的意外情况出现时,双方可以尽量通过协商而非诉讼解决。

6、发包人本身导致的风险

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尽管发包人本身具有充分的支付工程款的能力,但是却以各种理由拖欠甚至拒付工程款,使承包方陷入极其被动、不利的局面。承包方往往碍于自己已经垫付的巨额款项不敢全身而退,欲采取停工的手段又害怕影响双方今后的继续合作,进退两难。更有甚者,工程完工后已经交付使用,发包方仍旧以各种借口回避、拖延甚至开出苛刻的付款条件(减少价款、企业拆借资金等),但是承包方为了能尽快收回工程款,大多都违心地同意发包方的苛刻条件。

这种风险可以在选择信誉良好的发包方和尽量在合同中详尽约定付款进度及条件和违约责任等来避免,同时要注意及时催告,确保不丧失诉讼时效。《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建设工程法定抵押权,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则规定了“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这样,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承包方的风险,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这种优先权是有期限的,千万不可怠于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利。

7、承包人因为垫资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风险

承包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中国近年来老生常谈的、久拖不决的一个棘手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首先解决的焦点问题。目前,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由于承包方普遍进行巨额工程垫资,一旦发包人不能及时给付工程款,承包方的资金无法周转,拖欠农民工工资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承包人对此也是束手无策。短期的拖欠也许可以为农民工们理解,但是如果长期无力支付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出于养家糊口的压力就会选择停工、追讨、起诉等方式,给承包人造成社会声誉、经济等损失。

8、因垫资而可能引起的其他法律风险

工程垫资还可能造成其他的法律风险,如:承包人因停产、歇业、破产或撤销等无法正常经营,导致所垫付的资金无法回收;垫资过多导致无法同时承接其他工程项目,错失商业良机;因垫资引发的诉讼周期过长致使影响正常经营;承包方因为巨额垫资的压力而整体转包或是偷工减料、降低施工标准来转嫁风险,却可能因此将自己带来更大的风险等等。

三、工程垫资法律风险的对策

(一)、事前预防(投标阶段)

1、对发包人即建设单位需法律顾问进行尽职调查

对发包人即建设单位委托律师进行尽职调查内容包括发包人的注册时间、注册资本、资质等级、年检情况、主体资格存续与否等内容,为承包人决定承接该工程与否提供参考,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2、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调查

对工程的真实性调查包括该项目的土地是否已经获得使用权、是否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是否已经完成拆迁工作或是拆迁工作进度符合施工要求、有符合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等。可行性调查是指调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性法规或是当地政府政策;根据商业调查判断该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能否良好运行、能否达到一定的收益水平。

3、对发包人经营情况、履约能力及社会信誉等情况的调查

根据发包人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承接该工程一定程度上是减小风险的最明智的做法。经营情况良好、实力雄厚、履约能力强、社会信誉良好的发包人所开发的项目属于优质项目,承包人若承接此类工程,风险一般可以减低到最小。

(二)、事中控制(合同签订阶段)

1、合同协商过程中

在合同协商过程中,承包人在双方多次接触和谈判中,可以逐步探知对方的底线、最大限度地争取对己方有利的条件。同时,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发现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作为判定承接与否的依据。

2、合同的审核

合同的审核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与环节,每一个条款甚至每一个字眼都要严格地审核。把好合同审核这一关,发包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就很可能出于合同的约束而不敢轻易违约;或者即使发包人违约,但承包人可以依据合同得到充足的补偿甚至赔偿。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防范风险的成本总是远远小于弥补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的成本,一份考虑周全、无懈可击的合同可以尽量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仿佛一个坚不可摧的羊栏,让“亡羊补牢”之类的补救措施永不会有实施的机会。

审核合同的具体约定内容至关重要。比如,一份工程承接合同中明确约定施工中发生的签证需双方签字并加盖发包人的公章,签订合同时该条款并未引起重视,但是在实际履行中,施工方拿着签证到发包人处加盖公章时,总是被发包人以种种理由拖延、拒绝,最后承包方因为发包人拒付工程款而起诉,但在诉讼中发包人却提出未经其加盖公章的签证因不符合合同约定而无效,导致承包方有口难言、极为被动。

(三)、事后补救(合同履行阶段)

1、严格履行合同,不违反合同约定

尽量不要违反合同约定,可以考虑使用合同法中规定的同时履行抗辩权或者不安抗辩权,同时注意保留给对方的通知、主张等法律认可的证据,为以后万一涉诉做好准备。

2、针对房地产预售项目,可以签订成本价回购房屋的合同,约定建设工程款付清以后归

还指定房屋;或者要求发包人提供其他担保方式,防止发包人即业主在工程款付清前预售出全部房屋。

3、密切观察发包人履约情况,一旦发现发包人履约能力出现问题,可以与其协商以该工程项目的部分房产、机器设备、库存材料、股票、第三方债权、其他房产的相应价值冲抵应付工程款或者由发包人出具短期银行承兑汇票,做到尽早、尽量收回工程款,以减轻自己垫付的压力、避免发包人偿债能力恶化后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4、善于使用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法定抵押权

既然法律赋予了承包人法定抵押权,那么一定要学会并善于使用这个权利。

5、最大限度的发挥承包人统筹安排的能力,提高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力争按时甚至提前交付工程。

6、重视清欠工作,一旦发包人履行能力出现问题,及时采用法律手段

(四)、承包人内部其他措施

1、加强垫资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对垫资工程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各部门良好配合、防止因部门分工造成的工作脱节,关注业主的资信状况,按时收款、按时催款,一旦发现有不良情况时,及时上报承包人相应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并保留相应的证据。

2、承包人可以通过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分包商合理转嫁风险。发包人若指定供应商、分包商的,可采取签订三方协议的方式,约定付款、工期及质量问题等。

3、推行工程项目风险承包,分解风险。

工程垫资在国内建筑行业中已经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放眼国外也轻易可以发现工程垫资的身影,承包人避无可避、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勇敢面对。工程垫资是个双刃剑,在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会创造可观的利润,所以正确理解并认识工程垫资尤为重要,相信如果运用得当,工程垫资将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枷锁。

工程合同中垫资条款的法律效力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时常会遇到当事人双方关于垫资的约定。关于垫资的效力,在我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曾于1996年6月4日发出了《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建设中带资承包的通知》,明确指出任何建设单位都不得以要求施工单位带资承包作为招标投标条件,更不得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将此类内容写人工程承包合同,施工单位不得以带资承包作为竞争手段承揽工程,也不得用拖欠建材和设备生产厂家货款的方法转嫁由此造成的资金缺口,违反这一禁令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将受到经济处罚。两部一委的这一通知出台后,垫资施工被视为国家的一项禁令,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及垫资承包的施工合同纠纷时也将此禁令作为依据,对垫资承包施工合同的法律效力作出无效的认定。

在实践中法院一般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垫资条款或者另行签订的垫资合同性质认定为企业法人间违规拆借资金行为,因违反国家金融法规规定而无效,一般另行制作民事制裁决定书对垫资及利息予以收缴,随着《合同法》的出台,这种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合同法》本着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鼓励交易的精神,以改变过去国家干预过多、认定无效过多的状况,对导致合同无效的“违法性”作出明确的界定: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构成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12月出台的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

确指出:“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至此,以四部委《通知》这样的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认定垫资施工合同为无效显然是违背《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的。

最早将垫资行为合法化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其中第3条在规定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范围时明确指出,建筑工程价款包括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建设工程司法解释将垫资行为进一步合法化。该解释第6条规定:“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应予支持,但是约定的利息计算标准高于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部分除外。当事人对垫资没有约定的,按照工程欠款处理。当事人对垫资利息没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word版)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防范 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建筑工程合同风险较大, 化解风险是建筑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建筑企业要正确评价风险, 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风险的来源 建筑工程合同风险属于建筑工程风险, 建筑工程周期较长, 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 风险较大。虽然参与工程的各方均有风险, 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却有所不同。具体来讲, 在一个工程中, 在建设工程决策阶段, 业主承担主要风险, 投资决策失误意味着整个项目的失败。在工程建造过程中, 建筑企业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业主。正是这个原因, 建筑行业中增大了建筑企业的索赔权限。建筑工程合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投资风险;二是非建筑企业原因造成的社会风险和客观风险, 如地震等自然灾害, 这种风险一般难于预料和防范;三是主观类风险, 这里特指不讲诚信的欺诈类风险。 风险的识别 应该看到, 任何建筑企业在承揽工程时不可能不承担风险, 但如何承担风险, 承担多大风险, 以及如何化解风险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化解风险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识别, 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识别、确定风险和化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作为企业经理人、企业法务应当明确知道一份再完美的合同,在完成签订后,只是做到了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第一步。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同样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样会出现诸多的法律风险。例如,可能会出现一方违约的情形,可能会出现不可抗力情形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等等。笔者认为,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风险防范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对合同的管理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应当成立统一的合同审核与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合同的审核与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合同遗失、损坏等情形。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当对本部门的合同分别进行管理,并定期向企业法务部门报告本部门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在企业内部对合同的管理,应当做到合同的签订能够统一进行审核,合同的归档能够及时,合同的责任能够明确。 二、收款、付款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收款、付款动作,在收款、付款过程中,企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所出具的发票信息是否同对方所提供的信息一致; 2、所填写的金额大小写是否一致; 3、应当及时提醒对方付款,特别是付款期限长的合同; 4、如果未收款而先提供收据一定要在收据上注明货款未支付等字样,以免产生纠纷。 三、一方违约时法律风险防范 当一方出现违约情形时应当果段使用《合同法》第九十一第、第九十四条关于合同终止、解除的规定,减少企业损失。 第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注意:在行使合同终止、解除权利时应当尽到拿义务,最好是通知两次,一次是给予一个适当、合理的时间要求继续履行,再次就是通知合同终止、解除了。 四、行使抗辩权时法律风险防范 当合同一方出现某些法定情形时,另一方可以行使《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的抗辩权。 第六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 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第六十七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第六十八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防范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防范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90-55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防范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从设立到运行、从决策到管理方方面面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法律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如果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法律意识不强,这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就会变成现实的灾难,轻则给企业带来财产或商誉损失,重则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一、法律风险的概念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二、法律风险的类型 1、合同风险; 2、不规范经营风险; 3、诉讼风险; 4、意外伤害风险; 5、公司印章管理不严带来的债务

风险;6、借贷风险;7、担保风险等等。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防范 1、签订合同需审查对方资质 根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施工总承包工程内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 取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和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 取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市场经济,大中型国有企业也正在进入转型期,让企业市场化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活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它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一时期,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它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条件便是要加强自身建设,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可以说建筑企业是一个高收益的企业,但是在高收益的同时它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它的建筑条件多样,危险性高,这样一来,风险便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让企业增加规避风险的能力便成为了企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便将针对建筑企业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使得建筑企业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 标签建筑工程;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由于我国的当代建筑企业存在时间较短,发展较不全面,所以在项目管理和实施中也缺乏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使得它在规避风险时只能按照以前的经验来,这便大大降低了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使得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往往易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只有加强对风险分析和探讨,使得建筑项目可以有效预测在施工中的风险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预防,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工程的顺利进行才会有保障。可见,预防风险的发生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建筑行业中的常见风险种类 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和利益为转移的,它的发生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其中,它的客观性是指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不会因为人们的忽视和逃避而避免;它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都是事先无法估计和预料的。 (一)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 建筑风险的发生与它所处的环境也有着极大地关系,受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从地质条件来说的话,在一个工程进行实施时通常工程实施者都会为其提供一个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对于这个所采取的相应的技术要求,但是在实际中,这些资料和实际环境会有很多的不符之处,这些与实际不符之处在进行建筑实施时便会给建筑企业增加很多无形的风险和障碍,致使建筑工程延期或是造成额外的成本量;然后,从水文条件来看,水文条件是指那些异常天气(像是台风、泥石流、塌方、水土流失等这些不可抗的自然因素)的出现,这些因素会对施工的进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建筑工程企业造成财产损失,为建筑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还有便是施工方面的问题,由于在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等可能与资料存在着很多的不相符的地方,所以建筑企业的准备可能会有所不足,建筑企业的前期工作若是落实不到位很容易使得企业在施工时遇到阻碍,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困难;设计图纸的供应不足也是在技术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设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马荣镇建筑市场实行的是先定价后成交的期货交易。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消耗大、产品固定、施工生产流动性强、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高风险。由于目前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承包人相对于发包人属弱势群体,承担过多的风险,已严重制约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尽可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中的风险是每个施工企业面临的难题。笔者根据目前建筑纠纷的现状,结合办案的实际,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承接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如何规避、防范风险的对策的经验和心得,与同仁交流和分享。一、工程洽谈时的风险防范风险提示工程洽谈时主要存在着合同诈骗、合同欺诈、工程项目是否存在,发包人主体是否适合,工程资金是否到位,发包人的信用如何等风险。防范对策通过法律调查的手段,深入了解发包人的资信、经营状况和订立合同应具备的相应的条件。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权部门设计的施工图纸,是否有计划部门立项文件、土地、规划、建设许可手续,应拆迁的是否到位,三通一平等工程前期工作是否到位、发包人的资信情况,特别是该工程专项资金到位率尤其要警惕项目公司的资信,如果是开发单位应了解其主要业绩。对于须招标的工程则应在投标之前,对招标文件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招标人的意图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勘察现场,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拟订的施工合同重要条款,制定投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案例说明]山

西大同某耐火砖生产企业,欲将日产万砖耐火砖生产线安装工程发包给某安装公司。在其拟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中对付款条件、工程造价等合同条款制定简单,整个合同内容仅两张4纸。安装公司为保险起见,特聘请律师对山西大同这家企业进行前期资金调查。经查明得知,该企业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且厂房是租赁的,根本无履约能力。通过此项调查有力避免了安装公司,因仓促签合同而损耗大量人力、物力的法律风险。二、签约时合同条款的审查不严的风险及防范风险提示发包人往往利用其有利的竞争地位在合同起草、拟订时设计好一些合同陷阱或隐略一些重要条款将风险转嫁给承包人。主要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不平衡的责权利条款,不合理的工期条款、工程预付款的比例太低、工程决算条款不完善,工程款的支付期限及条件不明确,该合同内缺少发包人付款迟延及发包人引起的工程延误等违约责任的条款,缺少和有不完善的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条款,缺少因第三方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赔偿条款,缺少对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或发出错误指令的制约条款等。这样的合同一旦签订存在大量的隐含风险,最终将导致公司的巨大损失。防范对策双方尽可能采用原国家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1999-0201,依据该示范文本中的通用条款,结合协议书和专用条款,逐条与发包人谈判。如发包人提供的是非示范文本,则要慎重审查,合同谈判时最好要有懂工程技术、法律、经营、管理、造价、财务等人员参与。不能盲目接受发包

工程风险转移措施范本

工程风险转移措施 风险管理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辩识、评估、预防和控制的过程。建筑工 程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 施工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尤为重 要。 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首先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这些风 险定量化,对风险进行控制。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风 险管理和目标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转移是 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两种常 用方法。 (一)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指业主和承包商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向保险人(公司)支付保 险费,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财产和人身伤害承担赔偿 保险金责任。工程保险一般分为强制性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类。 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强制性的工程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筑工程一切险 (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安装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社会保险(如 人身意外险、雇主责任险和其他国家法令规定的强制保险)、机动车辆险、10年

责任险和5年责任险、专业责任险等等。其中,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 险是对工程项目在实施期间的所有风险提供全面的保险,即对施工期间工程本 身、工程设备和施工机具以及其他物质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也对因施工而给 第三者造的人身伤亡和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过去,一切险的投保人多数为承 包商;现在,国际上普遍推行由业主投保工程一切险。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等设计、咨询专业人均要购买专业责任险,对由于他们的设 计失误或工作疏忽给业主或承包商造成的损失,将由保险公司赔偿。国际上工程 涉及的自愿保险有以下几种:国际货物运输险、境内货物运输险、财产险、责任 险、政治风险保险、汇率保险等等。 国际上工程保险的通行做法和特点是:保险经纪人在保险业务中充当重要角色、 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工程保险发展提供了保障,投保人与保险商通力合作是控制意 外损失的有效途径,保险公司返赔率高且利润 >利润率低。 (二)工程担保 工程担保是指担保人(一般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商业 团体或个人)应工程合同一方(申请人)的要求向另一方(债权人)作出的书面 承诺。工程担保是工程风险转移措施的又一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 的顺利进行。许多国家政府都在法规中规定要求进行工程担保,在标准 >标准合同中也

合同的法律风险如何识别与防范

合同的法律风险如何识别与防范 一个合同从订立、生效、履行到终止,其中每个环节都存在法律风险,企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到法律风险当中,引发法律纠纷。为了加强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和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笔者结合多年的法律实践,与大家解析一些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并为大家提供一些解决风险的建议与方法。 合同风险是指各种非正常的损失,合同也承担着一定的法律风险。那么合同的法律风险如何识别与防范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合同的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内容,请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 【司法实务】公司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法律意识的提高,合同已成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对外业务往来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合同虽然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但同时也是产生

纠纷的根源。在日常的经济交往中,一些企业对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法律知识匮乏、合同签订技巧不足,这样就可能导致企业合同出现法律风险,引发合同争议。然而企业处理这些争议纠纷时,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要承担于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一个合同从订立、生效、履行到终止,其中每个环节都存在法律风险,企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到法律风险当中,引发法律纠纷。 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加强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和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笔者结合多年的法律实践,与大家解析一些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并为大家提供一些解决风险的建议与方法。 合同主体的常见问题及法律风险 合同主体就是在合同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这里所说的“人”是广义的,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就不用解释了;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应的一个法律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建设中的法律风险防范28789

工程建设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建设工程的法律风险防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招投标文件,即招投标文件应该如何准备,在招标工作中这是第一项应该做的准备工作;第二是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对技术变更、临时索赔等问题的处理;第三是后期的救济,包括如何准备法律上的诉讼以及履约保函的应用。 一、招投标文件 首先要讲讲如何完善我们的招投标文件。 (一)招投标文件的特点: 招投标文件具有非同一般的复杂性。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价方法的复杂性。 我国市场通行的招投标方法,在本质上就是指计价方法。一种是预算加增减账的方法。另外一种方法是工程量计价清单方法,其既不是国际化的也不是本土的,而是把我国的定额方式与国际的清单方式简单结合了。但笔者认为还是应该

看到它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的。除此之外,还有固定价合同等计价方式,现在采用这种方法的工程并不多。 2.合同内容的复杂性。 就工程量计价清单的配套合同体系来讲,国际上不同法律环境中流行使用的合同体系多达六七种,近年来熟知的合同体系在内容上可分两类,即国际上流行的FIDIC合同方法和ICE合同方法。两类合同方法在国际上都很流行,但在本质上又有区别:FIDIC合同可以说是亲承包商一方,ICE合同则是亲业主方。 在国际工程合同中有咨询工程师这个角色,相当于国内的监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监理”概念,我国的监理更具独立性。而咨询工程师完全是根据业主的授权在工地上行使检查权、签发证书、调节纠纷、做仲裁人等方面的角色。咨询工程师若不满意就不签发批准证书,这就要求承包商一定要调整到令其满意为止,咨询工程师才会签发批准证书,业主才会付款。在这种情况下,对质量的要求就会更加严格。这些问题在国际工程合同文件中均有详尽的反映,在研究应用此类合同时应当注意内容与咨询工程师地位的协调。 对于我国的标准版合同,在做合同咨询业务的专业人员看来,建设部标准版合同则看不出其具体的倾向性。但是也有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控制与转移 工程项目在营建过程中,从承包商角度来看,存在着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工作和工序繁多的特点。因此,在施工中,这些因素制约着承包商未来获取收益的多寡。建设周期长,各个时期的不可预见因素就会相应增多,与时间相关的外界因素和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工期的按期完成;投资额巨大,若筹资、付款方式、利率或者有关合同条款发生变化,就会加大成本,从而减少了承包商的利润;工作、工序繁多,一旦施工组织不尽合理或者返工,同时发生索赔,就会极影响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使承包商的利益受损。所以,对工程项目施工进程中风险问题的分析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承包商面临的风险 工程承包,既是一项商务活动,又是一项工程施工活动。它必然受到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关合同条件所确立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承包商影响极大,这些都要求承包商具有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含量提高,项目趋向大型化和复杂化,企业趋于联合,资金相对集中,这些对中小型企业尤为不利,使它们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使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由此看来,工程承包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施工活动。 工程承包风险,是指工程实施结果相对于预期的结果的变动程度,即承包商预期收益的变动程度。工程承包风险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如果在投标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但是,过多地把潜在风险因素的可能费用转移到投标标价的成本中去,又会使失标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必须正确地考虑工程承包风险。

合同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简述

合同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简述 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订立、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它往往是由于企业外部的合同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主体及其员工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造成的。 合同面临的法律风险,总体可分为在订立、履行两个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合同订立中的法律风险 1、未对合同对方资质进行审查,未对合同对方信用进行审查。 2、未按内部程序履行签订手续。 3、合同先履行后签订,先签章后填写合同内容等,合同章加盖不符合规定,影响合同效力。 4、合同上载明的当事人名称与实际签章不符。 5、合同未载明签订日期。 6、需办理备案、公证的合同未办理相关手续。 7、对内容尚具有不确定性的合同xx。 8、擅自调整已审批合同的内容。 9、合同文本不当。 (1)主要条款不完备。(2)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条款:如合同或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不合格;代理人超越权限;意思表示不真实;显失公平。 (3)责任限制条款不合理。 (4)仲裁条款规定不符合要求。

(5)合同双方/各方责任等条款约定不清晰。 (6)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或不利于公司利益。 (7)代理范围/权限不明。 (8)未约定保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条款。 (9)特殊类型合同文本不当。如设备采购合同,设备/器材/资料的归属不明、交易衍生费用分担不明、知识产权归属不明;技术转让合同,使用期限、使用范围约定不明确、技术后续改进的成果归属不明;工程建设合同,未对施工过程中的报批、补偿等事宜做出明确约定;通信设施租赁合同,对通信设施租赁期间设备的维护/维修/升级约定不明;商标许可合同的商标授权期限不明;专利转让/许可合同的专利转让/许可范围不明、专利权利时效不明、专利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和风险分享/分担不明、专利授权期限不明;担保合同的担保范围、期限和方式约定不清,等等。 10、保证人、代理人资格不合格。 (二)合同履行和变更中的法律风险 1、向合同载明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履行义务。 2、未签署合法有效的协议对合同进行变更。 3、在合同履行中,对方发生违约时未及时提出异议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4、在合同履行中,对对方的异议未及时依约做出回应 5、在合同争议处理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保留有效的法律文件。 6、怠于行使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如提前终止合同的权利。 7、怠于行使求偿权:在对方已经违约或履行期限届满前预期违约时,不及时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8、怠于行使代位权:当我公司债务人不积极行使其到期债权,对我公司造成损害时,不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行使代位权

建筑企业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建筑企业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招投标阶段是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的起始阶段,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阶段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施工企业都认为招投标过程不重要,能承接到项目才是关键,这样势必给项目带来风险。因此,了解招投标程序,分析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招投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投标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承包方轻视投标前期资信调查及项目风险分析。在投标的准备阶段,有的承包方为了获得招标项目,轻视对业主方资质、资金实力、招投标项目的内在条件(如地质环境、垫资情况、资金源等)和外在影响(如居民压力、政府政策法规的影响等)的审查。此时,若在承包方中标后,业主方资金出现缺口或存在其他外在压力而不能按约履行合同,将会造成不能开工或开工后中途停工的局面,若涉及公共设施建设,还会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二)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违反规定,承接应招标而未招标项目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业主违反法律规定,对必须招标的项目不进行招标,或对项目进行拆解发包。而某些施工企业为了承包项目,扩大业务量,不顾业主方的违规操作,按照业主方的操作方式承接项目,给自身带来较大法律风险。 2.串标、围标 由于招投标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承包方为了达到中标目的采用串标、围标的方式进行违法违规投标。但无论是串标还是围标均是违法的,将受到法律的惩治。如:《反不当竞争法》第十五条、二十七条、《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招投标法》第五十三条均对串标行为的处罚作出了规定。此外,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串标还可能面临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3.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由于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承包方更倾向于选择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一方面,低价投标可以挤垮对手;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签证变相加价结算又可以弥补低价中标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 然而,低价中标带来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第一,承包方必将面临资金缺口问题,进而

浅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所涉及的工程规模大小不一、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施工环境复杂,人员需求量大,素质高,流动性大,涉及相关公司多。各类常见风险都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建筑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必须考虑如何防范风险或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防范措施对建筑企业有深远的影响。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建筑市场风险带给建筑企业许多不同风险,建筑企业还有其它一些不可抗风险,建筑企业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规避和防范,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建筑企业的常见风险种类 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1.地质地基条件 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 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 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 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

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要】:合同陷阱与合同风险无时不在,成为我们订立、履行合同、谋求合同利益的挥之不去的组成部分。作为合同的当事人,如何做好订立合同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及状况,防止有人设置陷阱而失足误入其中;如何在合同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预期的合同利益,如何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完善、不准确、不明确而导致合同纠纷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应得到非同一般的重视。?【关键词】:合同订立,陷阱,缔约过失? 【正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正是那些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当事人制造的。因此,广大的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认真,心细,多长一个心眼儿,识破隐藏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陷阱,追究对方的缔约过失责任,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一、识破合同订立过程中的陷阱。?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二、合同订立中的陷阱成因。、麻痹大意未能洞察对方真实用意。许多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蒙蔽,轻信对方所宣称的实力、条件、优势,便贸然订立合同,一旦订立合同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但为时已晚。实践中许多合同欺诈方也正是利用对方当事人的粗心,精心纺织一套谎言,诱骗对方上当的。??2、疏于调查了解,轻信对方言语吹嘘、炫耀。许多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前,都没有严格按照订立合同应遵循的步骤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而是根据对方的一番吹嘘或不能说明资质、实力的所谓“文件”、“证明”就盲目轻信、草率地签订了合同,导致上当受骗蒙受损失。?? 3、防范意识浅薄,无意中泄露商机。中商业秘密是商战中克敌制胜的奇招,许多企业视其为企业法宝倍加珍视,严加防范,也正如此,商业秘密也成为不少商战中欺诈者的觊觎对象,不择手段将其获取。如果作为商业秘密持有人的企业不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为一纸合同遮住了眼,中了欺诈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圈套,就会丧失商业秘密,在商战中处于被动? 三、如何防范合同订立中的陷阱。? 1、谨慎、心细,了解对方真实用意。由于经济生活中许多合同当事人是将合同作为谋求其他目的的幌子,因此,订立合同时一定要察言观色、仔细慎重,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关注重点,旁敲侧击,了解对方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还是另有所图。?? 2、腿勤、眼勤,百闻不如一见。现实合同引发的欺诈中,许多是由于一方当事人贪图便利,不肯亲自对对方的实力、信誉作一番调查了解,而是轻信对方吹嘘所致。因此,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多走动,多实地考察、了解,眼见为实,将对方隐瞒重要事实真相或虚构夸张事实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尽可能地防患未然。 3、增强商业秘密防范意识,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保护商业秘密与向对方透露自身实力和优势之间的关系,既向对方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使对方感到与自己合作的广阔前景,又有效地防止了商业秘密的泄露。若涉及在合同中不可避免会向对方透露自己的商业秘密时,则应事先让对方做出不得泄露或不正当使用的书面保证,并视该商业秘密的市场价值要求对方提供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最大限度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所造成的损失。 4、对合同当事人履约能力的审查。履约能力是指合同当事人全面地、正确地履行合同条款所确定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权利得到完全实现的能力。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标是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和经济利益,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其基本的前提是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财产基础、供资能力、技术条件及良好信用。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些

合同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合同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公司作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主体,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免不了要签署各式各样的合同,因而合同的法律风险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也成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介绍公司对外签署的合同常见的法律风险,探讨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一)合同订立的形式 订立合同,可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二)合同主体的资格 虽然合同订立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合同法对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却有其主体资格要求。《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因此公司对外签署合同之前,需注意合同对方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具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如为委托代理,还需注意代理人是否经委托人合法授权,是否有合法的授权委托书。 (三)合同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公司对外签署合同后,需牢记己方的权利和义务,不轻易放弃己方的权利并督促对方依照合同履行义务以保障己方依法行使合同权力和取得合同利益;同时严格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己方的义务,如常见买卖合同:买方负有按时付款义务;卖方负有按时保质交货义务。 (四)合同的实际履行 清楚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保证合同正确地实际履行,才能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对方的违约行为、保障己方的合法权益,才能在发现合同不可能履行或无法履行的情形下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己方的损失。 因此,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应时时对照合同约定的各方权利和义务,以合同约定为准绳,实际履行己方义务、切实享有己方权利。曾有人言:成熟的合同谈判,在合同签署后可将合同文本束之高阁,因为合同条款已烂熟于胸。 二、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 根据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时间,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大致有合同签订前隐藏的法律风险、合同签订时存在的法律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合同产生纠纷时的法律风险。 (一)合同签订前隐藏的法律风险 这类法律风险往往表现为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方面。因为合同签订前没有对合同对方作必要的调查和了解,与主体资格有瑕疵的当事人或代理人签署合同,最后导致合同无效或合同效力待定;或与履约能力有欠缺的当事人或代理人签署合同,最后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比如,A公司(买方)与B公司(卖方)签订《买卖合同》,A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即向B公司支付合同定金。而B公司实际根本无能力生产合同约定的产品,欠缺履约能力。该案中A公司即发生合同签订前隐藏的法律风险,该合同无法履行不仅使得其采购计划受影响从而影响生产计划乃至销售计划,而且还可能因B公司在收取合同定金后假借经营不善破产而使得合同定金难以收回,公司将因该合同的法律风险而产生经济损失。 (二)合同签订时存在的法律风险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防范

编号:SM-ZD-28977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防范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防范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从设立到运行、从决策到管理方方面面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法律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如果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法律意识不强,这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就会变成现实的灾难,轻则给企业带来财产或商誉损失,重则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一、法律风险的概念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二、法律风险的类型 1、合同风险; 2、不规范经营风险; 3、诉讼风险; 4、意外伤害风险; 5、公司印章管理不严带来的债务风险; 6、借贷风险; 7、担保风险等等。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转移

工程项目从承包商角度来看:存在着建设周期长,资金数额大,工作和工序繁多的特点。因此在施工中诸多因素制约着承包商未来获取收益的多寡。 建设周期长,各个时期的不可预见因素就会相应增多,与时间相关的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最终的盈亏; 资金数额大,付款方式、利率或者有关合同条款发生争议,就会加大成本,从而减少了承包商的利润; 工作、工序繁多,一旦施工组织不尽合理或者返工,同时发生索赔,就会极大地影响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使承包商的利益受损。 所以,对工程项目施工进程中风险问题的分析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转移 风险管理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辩识、评估、预防和控制的过程。建筑工程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施工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首先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这些风险定量化,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 参与施工建设的安博(重庆两江)物流仓库W-5/6/7/8厂房工程项目,占地面积59000㎡,层高11米、跨度11.8米,钢筋砼框架结构。根据建质-87号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经过专家论证。高支模采用搭设满堂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以及现场临边防护、外脚手架、防护棚等,本项目的钢管、扣件用量达到4仟多吨。钢管、扣件的租赁损失赔偿主要发生在四个方面:①钢管、扣件进场时,质量缺陷、长度不足而未发现;②工人施工时扣件大量浪费,钢管随意切割; ③现场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的掩埋、盗窃;④钢管在退还时由于人力不足而被租赁公司不当得利;⑤可能发生的工期延长。项目部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市场考察,决定分包将风险转移给租赁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钢材涨价,材料短缺,租赁公司不得不高价购买,甲方设计更改结构一次性成型楼面,结构施工时重庆7月份高温季节,施工降效,结构施工工期比原计划延长1个月。最终亏损转移给了租赁公司。 参与施工建设的加冷松芝(上海闵行)厂房工程1/2/3/4/5号楼,钢筋砼框架结构。特别是5#楼单体建筑面积49000㎡,3层,层高7米,最大跨度12米,占地面积16000㎡,首次采购新的(按占地面积的1/2)配模板2万平米、木方8万米,由于层高高、跨度大,砼等级未达到设计要求不能拆模,后续施工又需要材料,不得不又增加配置(按占地面积的1/4)的模板和木方,加上同时1#、4#楼又在施工,项目累计配置模板3万多平米,木方12万多米。资金投入大、材料利用次数少,加上后期拆模板时,特别是木方损耗大,模板和木方整理人工花费很多。后续项目未能跟进不得寻找仓库储存,从而增加仓库储存费用。 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法是:合同转移和保险转移。 一、合同转移: 1、对业主的总承包合同:对承包商来说基本都是低利润中标,业主将很多风险都转移给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学习总承包合同,找到对施工单位不利的因素,然后采取相关措施控制。

EPC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规定规定合同常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EPC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合同常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EPC总承包模式作为在长期的国际工程实践中形成并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与国际接轨之承发包模式,一方面克服了传统承发包模式完全忽视设计、采购与施工的内在联系,将其截然割裂开来的诸多弊端;另一方面也充分满足了建设单位期望获得成本、工期、风险的确定性以及工程项目成功建设的强烈愿望和需求,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建设单位的青睐。 虽然,EPC总承包模式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有着诸多利好因素,但是,就作为实施主体的承包方来说,其间隐含的风险则不可不重视之。法务处在结合公司推进“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几个项目实施经验、参读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条件》(99年版)国际工程承包通用合同范本及参考中国建筑总公司等相关案例的基础上,拟就EPC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合同常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对策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为公司稳步推进和实施“造船出海”战略,开拓海外市场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EPC总承包模式(又称交钥匙模式),是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一体化的承发包模式,是一种包括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其首先由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然后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的承发包模式。 参照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条件》(99年版)国际工程承包通用合同范本,EPC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承发包模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单一的权责界面,法律关系清晰、责任主体明确。 在传统承发包模式中,业主不仅与施工单位存在施工合同关系,还与设计

施工项目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施工项目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后,施工企业都会组建项目经理部,代表企业负责工程的整体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大量人、财、物的调配和使用,这些资源有些来自于企业内部,通过行政方式即可得到,但更多的来自于市场,这就需要签订合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但目前项目经理部缺少系统学习过法律的管理人员,对签订和履行合同应当注意的事项不甚了解,经常造成一些合同法律错误,给项目带来风险。以往施工项目发生的案例都已经证明,法律风险的发生大都是因为合同本身不完善或者合同履行过程出现了问题而产生的。因此,有必要对项目部常见的合同法律错误做一提示,防范风险的发生。合同主体是合同最基本的要素。所谓主体就是谁和谁在进行合同交易。本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要签订合同,我们不可能不知道是与谁在签订合同。但在道德信用缺失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某项目部在施工期间,经人介绍,将部分前期非主体工程分包给了一个名为“某某江河施工总队”的单位。一位自称是现场负责人的工头揣着该单位的介绍信与项目部洽谈,并很快签订了协议书。工头承诺一边组织人员施工,一边商谈且体分包细节,订立正式合同。项目部由于工期紧张,就答应了这一要求。结果,一周后,该工头带人居住的帐篷就由于夜间取暖不慎发生火灾,六名工人不同程度受伤,一人死亡。项目部在组织抢救伤员的同时,立即与“某某江河施工总队”联系,却发现该单位纯属子虚乌有,所留地址、电话都是假的,伤势较轻的工头此时也从医院蒸发。所有

后续事宜的处理全部由项目部承担,给项目部造成了数十万元的损失。事实上,很多施工单位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施工单位以为和一个很正规的单位进行分包交易,公章、授权委托书、施工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资格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一个都不差,但当分包合同履行不顺(如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数额较大亏损等)时,分包现场负责人往往一走了之,项目部再查这些资质证书时,发现都是假的,一下子不知道该让谁承担责任了,只有打掉牙往肚里咽,既要为企业的声誉负责,还要承担社会稳定和谐的责任。合同名实不符是指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不相适应而带来的问题。合同法分则中有15 种有名合同,其名称代表了合同所属的类别,我们在应用时,当然应当做到名实相符。如果合同名称与实际内容不一致,会给合同的解释及争议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施工项目常见的名实不符的合同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把承揽合同签成了租赁合同; 第二种是把买卖合同签成了定作合同;第三种是把雇佣合同签成了劳动合同;第四种是把劳务分包合同签成了专业分包合同。签订上述名实不符的合同常常造成合同无效或加重项目部的义务。如某项目部想修一条前期施工便道,但施工机械不够用,就想利用社会资源。找了一个反铲车主,订了一份反铲租赁合同。但事实上,该反铲司机是车主长期雇佣的,施工期间的油料、维修也都由车主负担,反铲停车时也在车主的控制之下,项目部仅按其完成工作成果支付费用,这就与租赁合同项下的责任义务完全不符。租赁合同要求承租人完全占有和支配租赁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