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段站站场设计

区段站站场设计

区段站站场设计
区段站站场设计

区段站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原始资料一.原始数据

1、车站在线路上的位置及衔接方向

2、主要计算条件

(1)单线铁路Ⅰ级干线

(2)衔接各方向的限制坡度

甲方向:6‰牵引方式:单机

乙方向:6‰牵引方式:单机

(3)区间最小曲线半径800m

(4)牵引种类:内燃机车

3、运量

注:客+直+区段+摘挂

4、信、联、闭方式

(1)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

(2)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

(3)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

5、机车车辆类型及牵引定数

(1)货运机车:东风4,长度21.1m,自重135t;

(2)客运机车:东风,长度17.0m,自重124t;

(3)货车平均静载重58.0t,平均自重22.0t,货车平均长度13.85m。

6、牵引定数:3600t

7、到发线有效长:850m

8、线路平行错移连接:R=600m

9、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10、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2台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二.车站概况

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站坪长度为1900米,以及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

若设机待线,则长度应该满足DF4型内燃机车的停留条件。由于道岔操纵为大站继电集

中,因此有轨道电路,计算道岔时用a、b而不能用a

0、b

。此外,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

车辆(列数)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及C站引入方向。

第二章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一.车站类型确定

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由原始资料得知站坪长度为1900米,单线铁路,按照表1中要求,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故该车站类型应为横列式。

二.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的确定

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其一端应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另外,在正线另一侧还应该考虑设置一条旅客列车到发线,以实现旅客列车的会让及越行,同时也要保证与正线及牵出线和机务段的连通。

2.货物运转设备

货物列车到发线设在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相对应的正线的另一侧并与正线接通。为了方便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从到发场经由牵出线在调车场解体,本站编组的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要进行编组并经由经牵出线送往到发场,因此调车场要靠近到发场。调车场与到发场有通路,调车场两端与牵出线相连,两者与驼峰组成整套调车设备。调车场两端还应该与正线相连通,以便在必要时直接由调车场向区间发车。

考虑本站是三方向肩回交路的单线铁路,只设一个到发场,为了方便折角列车作业及到发线的灵活使用,均设置为双进路的到发线。除了正线可以通过超限货物列车以外,在单线区段站上应设有一条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为了不影响邻线列车运行,这条线应设在靠近调车场位置。

3.机务设备

因为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所以应设置机务段同时配有机车整备设备。本站是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上,上、下行到发场混用,机车出入段与上、下行两个方向列车到达、出发进路所产生的交叉性质相同,考虑车站远期发展和车站两端咽喉能力的均衡,因此机务段设在站对右。考虑三方向肩回交路,机车出入段的次数较多,为减少货物列车到发与机车出入段的交叉,在到发场内应设有机车走行线,供下行货物列车本务机车出入段走行用。

4.货运业务设备

一般来说,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货场应设于站房同侧,为了平衡两端咽喉区的负荷,货场设在A端。但本设计将货场设于站房对侧,货场在站房对侧远离城镇虽然不便于货物搬运,造成了铁路与公路的交叉干扰;但货车取送作业与正线的没有交叉干扰,而且有利于货场将来发展,且货场与机务段设于同一端,有利于车站的纵向发展。

5.车辆设备

虽然原始资料未提及有车辆的定期检修业务,但本设计考虑配备车辆段,同时设置列检所和站修所。

列检所宜设在到发场一侧,靠近运转室。该站列车检修所应该设在站房附近,以便于列检值班员与车站调度员或值班员的工作联系。

站修所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车程。同时站修所承担车辆辅修、摘车轴箱检查和摘车临修工作,应设在调车场最外侧远期发展范围以外。

6.驼峰方向的确定

根据原始资料可知,将C方向从B端引入后,车站上行和下行改编的车流量大致相等,所以驼峰方向可虑风向的影响,设置在右端咽喉。

三.第三方向引入位置

AC方向每昼夜的车流为:旅客列车3+3=6(列)通过 10+17=27(列);

BC方向每昼夜的车流为:旅客列车0+0=0(列)通过3+5=8(列)。

为了使C方向引入车站后,是通过的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顺向通过本车站,C方向应从B端引入,这样是引入后形成的折角车流较少。

第三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

一.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的数量

根据原始资料该站每昼夜行车量可计算各方向的客货列车换算对数, A 方向的客货列车换算对数为:5025101355.010=?+?+?+?=A N 对 B 方向的客货列车换算对数为:5.312)2328(135.06=÷++?+?=B N 对 C 方向的客货列车换算对数为:212)2015(125.03=÷++?+?=C N 对 由于C 最后可认为是引导B 的正线上,所以

5.51)215.3150(2

1221

=++?=++=∑C B A N N N N 对 根据教材区段站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表得本设计到发线数量应为8条。 2.客运设备设计

在区段站上,旅客列车到发线每方向应不少于一股,以保证各个方向的旅客列车同时到发但由于其旅客列车数量不大,所以可以只设两条,其有效长按货物列车到发线长计算,并设计为双进路,紧靠站台设置。使用中也可用于接发货物列车。

旅客站台除基本站台外,还应设中间站台。考虑到旅客的安全及空间利用,横越设备考虑采用地道。其中,基本站台尺寸为550×12×0.5,中间站台为 550×9×0.3. 3.机车走行线

本站为三方向均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该站机务段设在站对右的位置,从A 方向到达本站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入段,往B 、C 方向出发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出段,B 端调车机车每昼夜需要入段整备,其出入段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

每昼夜有机车经由机车走行线的次数为:

(3005)(2830)(1520)2287++++++++++=(次)

每昼夜机车走行次数大于36次,小于100次,所以本站设一条机车走行线,且设在到

发线之间。

4.机待线

为了方便出入段的机车避让出发列车,保证列车正点发车,应在无机务段的一端设机待线。本站采用尽头式机待线,其有效长为45m,这种机待线有隔开进路,安全性好。5.机车出入段线

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设一条。

本站货物列车都入段,根据原始资料可计算得本车站货物列车机车一昼夜出入段次数远远大于60,故本站设出入段线各一条。

6.调车线

本站衔接三个方向,每一衔接方向设一条调车线,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一条,危险品车辆停留一条,故共设6条调车线

7.牵出线

区段站的调车场两端应各设一条牵出线,向货场取送车需设一条相应的牵出线,故共设2条牵出线。

二.咽喉设计

车站咽喉区应该满足一定数量的平行进路,以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道岔和渡线,以缩短咽喉长度。进行必要的咽喉设计检算,确定其线间距是否合理。1.选择区段站参考详图

选择一幅单线横列式、到发线8条、调车线6条、机务段在站对右、尽头式机待线、第三方向线路从站房对侧非机务段端引入的配置图作为参考。

2.确定每个咽喉端的作业项目

A端咽喉区的可进行的作业项目有:客、货列车的到(发),本务机车出(入)段,调车机车出入段,改编和自编货物列车的编组,本站和站修车的取送,货场取送车及向车辆段取送车,向机务段取送车,有时也可能从调车场向区间发车。

B端咽喉区的可进行的作业项目有:客、货列车的到(发),本务机车入段,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的解体,有时也可能从调车场向区间发车。

3.确定咽喉区的平行进路数量

《站规》规定,咽喉区平行进路的数量应满足一定的要求。根据教材表5-5可得,单线横列式车站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18对以上的机务段和非机务段一端都应保证最少3个平行作业,其作业内容包括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

A端咽喉区的平行作业项目有:客货列车的接车或发车;机车出(入)段;尾部编

组或货场取送车。

B端咽喉区的平行作业项目有:客货列车的接车或发车;机车出段或入段;驼峰解体调车。

4.确定线路间距

(1)Ⅱ道和3道中间有9米宽的站台,站台建筑限界按1.75米计算,所以线间距为12.5米;

(2)A端机车出入段与牵出线间距为 6.5米(考虑有提钩人员作业,最外方道岔前4.6米);出入段线为次要战线线间距为4.6m;

(3)B端Ⅱ道正线与C方向引入的正线线间距为 5.3米;牵出线与C方向引入的正线线间距为 6.5米(最外方道岔前5米)

(4)10道到发线与11道调车线的线间距为 6.5米;

(5)其他线路间距为5米。

5.道岔、渡线、梯线的布置

(1)《站规》规定,用于侧向接发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其他线路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则

A端咽喉区12号道岔有:31号、35号、33号、37号。

B端咽喉区12号道岔有:30号、28号、26号、32号、34号。

其余道岔皆为9号道岔。

(2)相邻道岔的岔心距,可通过查表获得

左端咽喉

L 1,3=45.276m L

3,5

=27.678m L

5,7

=41.654m

L 5,11=41.654m L

11,13

=27.678m L

13.15

=45.276m

L

17,19=45.276m L

19,21

=27.678m L

21,29

=45.276m

L

29,33=60.208m L

31,33

=60.208m L

31,35

=43.073m

L

21,23=41.654m L

23,27

=45.276m L

27,29

=41.654m

L

23,25=45.276m L

9,41

=27.678m L

41,43

=58.859m

L

53,55=28.848m L

57,59

=28.848m L

59,61

=45.276m

L

63,65=28.848m L

13.15

=45.276m

L

33,37

=(12.5-5)/sinα(12)=90.312m

L

27,39

=(12.5+5+5-5-4.6)/sinα(9)=116.813m 右端咽喉

L

2,4=47.992m L

4,6

=40.186m L

6,8

=35.106m

L 8,10=47.992m L

10,12

=45.000m L

12.14

=47.992m

L

14,16=33.936m L

16,18

=45.276m L

16,22

=45.000m

L

20,22=45.276m L

22,24

=27.678m L

24,26

=36.370m

L

26,28=63.820m L

28,30

=48.186m L

26,32

=43.073m

L

24,34

=(12.5+5+5-5.3)/sin (12)=207.117m

L 6,38=35.106m L

48,50

=45.276m

L

50,52=33.356m L

42,44

=28.848m L

44,46

=45.276m

L

60,62=28.848m L

62,64

=45.276m L

66,68

=28.848m

(3)部分股道连接尺寸

调车场1/9号道岔连接曲线半径R用200米,其余1/9号道岔连接曲线半径R用300米,1/12号道岔连接曲线半径R用400米。牵出线处的平行错移反向曲线的连接曲线半径为600m。具体尺寸查表可得,详情见图。另外,图中对于部分尺寸与邻尺寸相同的没有进行单独标注。

(4)梯线的设置

为了缩短梯线的长度,车场中使用了较多的复式梯线,而且使用复式梯线还可以是个平行线路的长度和经过的道岔数目均匀。采用复式梯线连接时,各条线路,尤其是外侧的线路连接,需要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其夹直线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规定最小的长度。对于本设计图中在复式梯线内多使用直线梯线,外侧线路的夹直线长度经过了内侧直线梯线的加长,所以理论上可以不用检算。

6.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车站全长的计算:

本站道岔操纵方法为大站继电集中,所以站内线路均有轨道电路。

(1)到发线有效长

坐标计算表

有效长推算表

(2)驼峰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取为850m ,尾部牵出线有效长取为450m ,尽头式机待线有效长取为45m ,调车场最短线路有效长取为850m 。

(3) 咽喉长度 左端咽喉:

左咽L = 445.520606.506839.138=+=+S a m

右端咽喉:

右咽L = m X a 661.519822.505839.13=+=+∏ (4)车站全长

坪L = a ○35+960+X Ⅱ+a

=13.839+356.168+960+505.822+13.839=1849.669m

第四章 设计总结

1、不足与遗憾

对于本次课程设计的布置图是在参考相似布置的基础上绘制的,根据本站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设计,并在几次修改的基础上得到最终的布置图。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是遗漏或忽视了许多细节。

在设计时,在站房与到发线之间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利于车站的远期发展。对于到发场中的8、9、10道共用了一条入段线,增加了部分机车的等待时间。另外,在3道与正线间设置站房时,没有使用线路平行错移,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列车的走行距离,而且增加了车站的长度。

同时,货场设置在站对右,增加了公路与铁路的交叉,而且由于远离站房,不利于车站人员对货场的管理。本站作业车由尾部牵出线进入货场,增加了尾部牵出线的工作负荷,旅客列车只考虑了从靠近站房出的道岔接入,所以正线上也只有很少一部分12号道岔。

调车场11、12、13道都要经过59号道岔,采用了直线梯线,这样的布置形式虽然简单,但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增加了调车场的占地面积,而且线路的有效长差别较大。 2、设计体会

通过这次对区段站的设计,对区段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区段站中各项设备的确定及数量有了一些了解,而且对站场中的一些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有了更深的掌握,尤其对相关知识的查表更加熟练。

平时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课程设计让我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一部分,当然最好还是去现场实习更能巩固所学知识,但课程设计也是了解实际操作的一种途径。通过几次的修改,大致可以平衡各设计要素间的关系,虽然最后设计中难免存在不足与与缺憾,但通过设计过程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还是掌握了不少好的方法,了解到许多实际因素可能对设计的效果造成的影响。

总之,感谢这次设计中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圆满完成,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希望老师能够予以指正,减少我以后犯类似错误的可能。

管道输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太阳能提灌站工程输水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四川省新视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8年1月15日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区位于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距县城28km。解决热斗村400亩耕地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本项目将建设输水主管管线长786m,管材采用DN180(1.6MPa)的PE管652m、? 159钢管(3 =5.5mn> 134m。泵房建筑面积为

18.7m2 ,砖混结构;取水工程1个。同时购置光伏发电系统1套 、主要工程量 三、施工顺序 根据工程总体施工计划,先施工0+000至0+134钢管,施工完成后,施工0+134至0+740.54,施工管道期间同时施工进水池与泵房。 四、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4.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准备-施工测量放线-管槽开挖-进管排管-测量抄平T管沟基础处理、密实度检测—高程、中线复测—下管安装—校管、稳管-支后背、打眼灌水-管道试压-管道连接-土方回填、闸门井砌筑、密实度检测-清理现场-工程移交验收、竣工资料归 4.2施工准备 1、工程开工前,由甲方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技术交底,施工

单位依据设计施工蓝图,仔细研究图纸,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设计单位提出,进行解答或出具设计变更图纸。 2、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对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仔细调查,详细记录,在现场标注,以便在施工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3、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联系工程用电、用水及临建地点对现场排水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4、落实设备、劳力计划:对职工进行施工前质量安全与防火等教育,做好进场准备。 5、提供材料计划单,落实管材、闸门及施工地材,与供应商取得联系。 6、根据甲方给定的管位线、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桩、引高工作,为管道管槽开挖施工、放线做准备,保证管道安装位置准确无误。 4.3测量放线 1、测量定位 测量之前先找好固定水准点,并满足设计精度。在测量过程 中,沿管道线路应设临时水准点,并与固定水准点相闭合。管道线路与地下原有构筑物交叉,必须在地面上用特别标志标明其位置。定线测量过程应做好准确记录,并标明全部水准点和连接线。根据甲方所交控制点,视现场情况,在施工范围内布设以便于施工测量的首级控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 TONGJI UNIVERSITY ^ 《站场与枢纽》 项目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 ? 成员 学院(系) 专业交通运输 完成日期2010年12月 19日& 、 '

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 乙 甲 10+20+4+3 10+20+4+310+20+4+3 10+20+4+3 2.确定车站配置图 / 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 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 列车换算对数:10×+20×1+4×2+3×2=39(对) $ 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 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 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 ; 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 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 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 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 ( 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 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 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 【 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 旅列+直通+区段+摘挂

提灌站设计模式参考精品

提灌站设计模式参考 前提条件:提灌站设计实际参数:灌溉面积1600 亩,灌水定额40m3/ 亩,进水池正常水位与出水池正常水位的高差40 米。由灌溉制度确定:种植比例为60% ,灌水持续时间18 天,每天灌水时间20 小时,灌溉用水利用率0.8。 1、提灌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Q = aX mnK W/T x t Xn ai种植比例 m —最大一次灌水定额 T—灌水持续时间 t —每天灌水时间 n—灌溉用水利用率 w —灌溉面积(亩) Q=133 立方米/小时 取:Q=140m3/小时 2、压力管道直径的确定 D =1.13 X Q /V)1/2 式中:D—水管直径(mm) Q —通过管道时的设计流量(m3/s) V —通过管道时的经济流量1.5m/s D=1.13x(0.04/1.5)1/2 =0.185mm , 即取:

①提灌站吸程管为D =250mm钢管 ②提灌站扬程管为D =200mm的UPVC管 3、提水站扬程的确定 H总=H实+H损 式中:H实一由测量得40米(即为进水池正常水位与出水池正常水位的高差) 输水管道损失计算按《各种管道水力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得 H损=6.2米 H总=46.2米 4、水泵选型 根据流量Q =0.04m?/s及H =46.2米 查水泵样本选择SLW80-220 水泵及配套30KW 电机各1 台 5、启动设备 根据电机容量及起动电流大小,选配启动配电柜装置为:KGK-2A-3g-30 详见下表: 提水站机泵及启动柜选配表 电机机 提灌站名称水泵型号启动柜型号备注 率 提灌站SLW80-220A 30KW K62K-2AC1V-5g-30 改建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基于AUTOCAD的电路图绘制及联 锁表制作 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2014年6月 目录

任务书 一、课题内容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按规范编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电路图或局部电路图。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附图1); 2.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 3.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图或局部图(附图2-5)。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5、注意事项: 组合连接图要用A4纸手绘。 联锁表的表格可以用电脑打印在A4纸上,但是里面的内容全部 要手写,请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照抄其他同学的,老师会随 机抽问。 AUTOCAD所制图可打印,也要自己完成,老师会随机找一条电 路要某个同学画出来。 所有的要求,其实都是要让大家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概述 课程设计是对大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的一大考核,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车站信号控制课程学习,以及大一对AUTOCAD的学习,在大三时刻,通过绘制站场组合连接图、制作联锁表、绘制网络线电路图,是对我们毕业设计前的一个很好检查。 此次课程设计内容丰富,涉及层面广泛,有着比较好的启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从课设内容上,不论是考试还是走向工作,制作联锁表和CAD绘制电路图 都是学信号的基本必备素养。然后从课设的形式上无疑是对大家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很好锻炼。 二、组合图的连接 1、组合连接图的功能 电气集中联锁采用继电器进行联锁逻辑控制功能。一个规模较大的车站所用继电器数量很多,若直接用继电器来搭建继电电路实现联锁控制功能既费时又费力。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将对应车站信号平面的信号机,道岔,道岔区段的一些继电器设计成一个组合,这些组合与具体的站场无关或关联很少。可以在工厂预先组装配线,节省大量施工时间。 明确组合选取原则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站场平面布置图选取相应组合,然后根据站场结构将这些组合连接形成组合连接图。

(完整版)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中间站设计 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1.2设计资料 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 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 2.2 确定站型 2.3 确定客运设备 2.3.1 旅客站房布置 2.3.2 旅客站台布置 2.3.3 跨线设备 2.4 确定货运设备 2.4.1 仓库 2.4.2 货物站台 2.4.3 堆放场 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 2.6 货场平面计算 2.6.1货场布置图种类 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 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 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

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 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 第三章平面设计 3.1 确定设计线间距 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 3.3 坐标计算 3.4 线路有效长 3.4.1 定义 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 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 3.6 道岔数量确定 3.7确定铺轨长度 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1.2设计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上行方向衔接青龙场站,区间里程为11.172Km,下行方向衔接太和站,区间里程为8.522Km。本站为新建单线Ⅱ级干线,在彭山县凤鸣镇新村路设中间站,预留站坪的平、纵断面资料见附件车站布置图;限制坡度6‰;到发线有效长850m;运输要求:车站作业量见附件;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基本宽度380 mm),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并有轨道电路;本站除正线外,尚需一条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货物线设计以附件图为基础进行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区段站课程设计

附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已知资料 1 D 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A B C 2 2200米,正线设计行车速度小于100km/h ,车站岔枕采用混凝土岔枕, 其中12号道岔选用图号为专线4198的道岔,9号道岔选用图号为专线4151的道岔。 3A 、 B 、 C 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 4 货运机车:“ DF4 客运机车:“ BJ 5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6 7 9 货场、机务段各取(送)

二、设计要求 1 2 3,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4 5

课程设计指示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 1) 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座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 2 1) 2)车站比例尺平面图(1∶2000) 3) 二、设计方法 1、分析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根据。同学们在接到任务书后,首先应对任务书所给的已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 2、选择车站配置图 车站配置图的选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车站配置图的合理与否对车站作业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一般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提出几个可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课程设计中不可能进行详细比较,因此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 1) 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 2) 确定各项设备(即指区段站的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 3) 区段站第三方向引入主要决定于折角直通车流的大小,为了减少折角列车的作业,第三 3、 1) 在计算到发线数量时,尽头式正线按到发线计算。本站为两个方向以上线路引入的区段站,考虑列车的同时到发,根据《站规》,本设计增加1条到发线。 列车到发线的数量按书中查表的方法进行确定,上下行到发场的线路数目可按该站接发

提灌站施工组设计方案

新建泸县三星桥水库工程 提 灌 站 施 工 方 案 四川天沛水利水电建设工程 有限公司新建三星桥水库工程项目部

二O一六年三月

目录 1.1工程名称:新建三星桥水库提灌站工程 (1) 1.2工艺及实物工程量: (1) 1.3质量标准:土建及安装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争创优良工程。 (1) 1.4工期要求:40日历天按时完成。 (1) 2编制依据: (1) 2.2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 2.1、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引用的标准规范: (2) 2.1 工程概况 (2)

2.3工程特点及难点 (3) 2.3.1工程特点 (3) 2.3.2施工技术关键 (3) 3.1现场管理机构 (3) 3.1.2、施工现场管理网络图 (3) 3.1.3项目机构 (4) 3.1.4班组组建 (4) 3.2机械、材料组织 (4) 3.2.1材料组织 (4) 3.2.2拟投入的机械 (5) 3.2 项目部施工技术准备 (5) 3.3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准备 (6) 3.4施工总体安排 (6) 4.1施工总平面布置 (6) 4.1.1临时用水 (7)

4.1.2临时用电 (7) 4.1.3临时道路 (7) 4.1.4施工场地围护及硬化 (7) 4.2项目机构部署 (7) 6.7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 (23) 6.8技术交底 (24) 6.8.1公司向项目部主要交底内容: (24) 6.8.2项目部向班组交底主要内容: (24) 6.8.3施工负责人向班组交底的主要内容: (24) 6.9隐蔽工序验收: (24) 6.10技术复核工作: (25) 6.11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 (25)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同济大学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区段站课程设计 院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交通运输系 学号: 081251 学生姓名:吴忠伟 指导教师:叶玉玲 完成时间: 2011年1月3日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 1、原始资料 1、 单线铁路区段站D 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车站为单线枢纽区段站,衔接甲、乙、丙三个方向 2、 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甲、乙、丙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850米 。 3、 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内燃机车牵引,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机车交录如下 4、 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5、 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电气集中。 6、 铁路等级:‖ 7、 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 甲 乙丙

到 甲乙丙本站合计 自 甲5+11+0+0 3+5+0+0 0+0+2+2 8+16+2+2 乙5+9+0+0 0+5+0+0 0+0+2+2 5+14+2+2 丙3+7+0+0 0+3+0+0 0+0+1+1 3+10+1+1 本站0+0+2+1 0+0+2+2 0+0+1+1 0+0+5+5 合计8+16+2+1 5+14+2+2 3+10+1+1 0+0+5+5 16+40+10+10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列流图如下图所示:Array 8、本站作业车: 货场取(送)两次。两台调车机每昼夜各正被交接班2次。 9、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无特殊要求。 2、分析 根据原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 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由该站平均 每昼夜行车辆(列数)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计算通过能力时要考

站场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管理规范 一、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 二、课程设计选题 1.选题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属课程范围,应能满足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能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2)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 2.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并经系主任审定通过。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或找他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一律按不及格记成绩,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2.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3.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扎实,概念清楚,设计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可靠,软件程序运行良好,绘图符合标准,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4.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如因事、因病不能上课,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或未获准假擅自不上课者,均按旷课论处。 四、课程设计检查 整个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指导教师都要随时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工作进行情况和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教研室和学生所在系汇报。 五、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报告,写出评语,评定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

通江县铁佛镇陆家山村洪山塘提灌站设计任务书

通江县陈河乡榨蚕种场提灌站 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来源 根据通江县农业局关于下达我二0一0年机电灌站一座。为了搞好该村提灌站建设,解决全场及附近28户94人生活用和108亩农田灌溉,我站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测勘测设计。 二、基本情况 经勘测该提灌站取水源为小河溪流,枯水期流量0·01-0·03M3 /S。有耕上河床宽16M,下河床宽40M,中段120M。上下段长450M.为渐开型河段。河床表层为泥石流堆积层。漂石大于300MM占80%。控灌面积田108亩。受益94人/28户。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十分困难,特别是干旱年间显得非常突出, 三、勘测数据? 经现场勘测,实地测量提灌站人饮扬程32·5米,其中进水扬程1·5米,出水扬程31米,进水管道长10米。灌溉扬程10M。用出水管道长75米,高压线路长400米,低压线路长50米。 四、设计计算 根据该提灌站的具体位置和提水条件,决定设计为一级电灌站。取水点建在开阔段。取水方式为人工引流顺流式砂滤井集水池取水。 (一)需水量计算:按108亩农田一次性灌溉,要求灌溉周期

10天,每亩须水160米3,全部收水栽秧所需水量计算 T=A×Ta 式中:A —控灌面,单位:亩 =108×160 Ta —每亩需水量取160m 3/亩 =17280m 3 (二)水泵的选择 1、水泵的流量设计: 式中:Z —灌溉周期,单位:日,按10天计算。 Q=T ÷Z ÷e e —日工作小时,取24小时 =17280÷10÷24 =72m 3/小时 2、泵站扬程设计。 洪山塘提灌站,进出水管道釆用?100MM 钢管和铸铁管。 h 总=hf+hj+h 实 式中:hf —沿途管路损失 a 、沿途管路损失计算hf ,用公式计算: Hf=λd L g V 22 式中λ—沿程阻力系数,查表得镀锌管36.7。 L —管道长,单位m d —管道直径mm g V 22 —速度头值,速度头值由管内平均流速,查表 (平均流速V=S Q =截面积流量=14.305.005.0360050??÷秒 =2·52 查表(6—9)得0.16 因该电灌站建设需使用75米镀锌钢管,计算。因此hf=hf 1+hf 2

提灌站施工工程施工设计方案(11.25)

简阳市2016年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标段五星乡(五星村、高坪村、又新村、团和村) 提灌站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 审批: 省川力水利电力建设 2017年11月

目录 第一节施工准备工作 (1) 第二节施工总体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2) 第三节主要施工方法 (3) 一、基础开挖 (3) 二、基坑回填 (4) 三、脚手架工程 (5) 四、混凝土工程 (6) 五、泵房砌筑工程 (6) 六、设备安装工程 (8) 七、管道工程施工 (16) 第四节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9) 第五节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23) 第六节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5)

第一节施工准备工作 一、工程概况、编制依据 1、项目名称:简阳市2016年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标段 2、建设地点:简阳市五星乡五星村、高坪村、又新村、团和村 3、建设单位:简阳市汇众农业投资发展 设计单位: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 监理单位:亿博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单位:省川力水利电力建设 4、建设规模:提灌站2处。 5、工程容:提灌站工程等图纸围容。 6、质量目标:合格及其以上等级 7、施工计划总工期:150天 8、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依据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设计的市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13标段工程系统图、其他现行国家有关施工技术标准、省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以及我公司长期施工经验编制。 本工程遵循、参照的主要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SL/T4-201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GB/T50596-2010);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SL72-2013);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DB51/T 990-2010); 二、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 本次实施施工的提灌站共2座,分别位于高坪村、五星村提灌站,工程规模较小,施工任务重,工程紧,应合理安排施工搭接顺序,提灌站

《区段站课程设计》word文档

区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1.1 目的: (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1.2 要求: (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 (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 (4)编写设计说明书。 2已知资料: (1)单线铁路区段站D 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2)该站站坪长度为2500米 (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 、B 、C 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 (4)机车类型 货运机车:“DF4”内燃机车 客运机车:“BJ”内燃机车 (5)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 车不入段。 A B C

(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9)本站作业车 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 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课程设计指导书 1 分析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根据。同学们在接到任务书后,首先应对任务书所给的已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便了解各项资料的用途及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2 选择车站配置图 车站配置图的选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车站配置图的合理与否,对车站作业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一般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提出几个可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课程设计中不可能进行详细比较。因此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 2.1 车站类型的确定 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但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在铁路正线的平、纵断面上设置车站配线的地段)长度相适应,一般不小 2.2 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确定区段站五项设备的合理布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 (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2)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3)机务设备的配置 (4)货运业务设备(即货场)的配置 (5)车辆设备的配置 2.3 确定第三方向的衔接位置 在区段站上第三方向引入,主要决定于折角车流的大小,为了减少折角列车的作业,第三方向应当从折角直通车流较少的一端引入,即比较A←→B和B←→C的车流量,从车流量小的一侧引入。

提灌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射洪县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示范园奖补资金产业基地排灌渠系建设项目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

审核: 审批: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3) 第一节工程概况 (3) 第二节编制依据 (3) 第三节编制原则 (3) 第二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4) 第一节质量规划 (4) 第二节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5) 第三节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1)

第三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3) 第四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17) 第一节文明管理措施 (17) 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 (19) 第五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2) 第六章施工方案和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 24 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 (24) 第二节施工顺序 (24) 第三节施工测量 (25) 第四节水利工程 (26) 第五节道路工程 (38) 第六节提灌站工程 (41) 第七章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投入计划··················································

51 一、施工机械设备 (51) 二、材料投入计划 (52) 第八章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 54 第一节劳动力计划 (54) 第二节劳务分包情况 (54) 第九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55) 第十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57) 第十一章资源配备计划 (58) 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 (58) 第二节材料计划 (59) 第三节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61) 第四节试验、检测仪器计划 (62)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 计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车站的性质、设备及其主要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车站作业流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车站作业及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站作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站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站型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三方向的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编制D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区段站设备配置及数量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客运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货运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机务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车辆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运转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区段站线路配置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线间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道岔、渡线的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线路有效长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经过能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寨提灌站初步设计报告

开发区宋旗镇家提灌站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利科技开发 二0一二年六月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制∶ 参加人员∶

目录 1 综合说明1 2 项目概况4 2.1基本情况4 1.2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 2.3工程地质5 2.4 建设目标6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 3.1必要性和可行性7 3.2资源条件7 4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8 4.1水量平衡计算8 5项目建设容及工程设计9 5.1设计依据9 5.2工程布局及建设容11 5.3工程技术设计11 5.4工程量14 6施工组织设计14 6.1施工条件与施工布置14

7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18 7.1工程概况18 7.2投资主要指标18 7.3编制原则及依据18 7.4基础单价19 7.5费用计算标准及依据21 7.6其他费用计算依据22 7.7概算投资22 7.8资金筹措32 8项目经济效益分析32 8.1经济效益32 8.2社会效益32 9项目组织和管理33 9.1管理机构设置33 9.2资金管理33 9.3工程建设管理33 10建后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34 10.1运行管理体制34 10.2运行机制34 附:工程设计图纸。

1综合说明 开发区宋旗镇家提灌站建设项目位于开发区宋旗镇白果村境白果水库右岸,距市城中心10km,距宋旗镇3km,工程地理位置:东经105°54′16″,北纬26°16′21″,水泵站址建在三岔河支流千峰河上游左岸小支流上,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该区地势较为平坦。白果村是一个汉、苗族聚居村寨,全村共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224户,1098人,总耕地面积1022亩,其中田642亩、旱地380亩,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宋旗镇白果村是市开发区主要产粮区,由于提灌站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设备老化严重已经瘫痪多年,现机泵设备及管道均已被盗,泵房早已垮塌,农作物受到严重的灌溉缺水影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当地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用水问题,以改善该村的生产条件。 根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要求,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各级政府针对该区域作出农村发展规划,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整个发展规划分析,该区发展仍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由于该区水利工程老化,配套不完善,农作物有水但得不到灌溉,干旱严重,区缺水主要为工程性缺水。 受干旱影响,为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拟对家提灌站进行改造,以解决该村的600亩水稻田的灌溉用水问题。 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提灌站一座,装机37KW。工程直接效益(工程效益)是提供灌区600亩水稻田的灌溉用水,保证该区域的农田能够得到充分的灌溉,保证农作物产量;间接效益(社会效益)为改善宋旗镇白果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该工程直接效益、间接效益较明显,属

铁路站场(曲靖)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区段站设计 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绪论 第一章原始资料 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2.1 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1.1车站类型的确定 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 3.1 确定货物运转设备 3.1.1 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确定 3.1.2牵出线数目的确定 3.1.3调车线数目的确定 3.1.4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确定 3.2客运设备的确定 3.2.1旅客列车到发线数目的确定 3.2.2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的确定 第四章车站工作组织简述,即简要说明接发客、货列车及其他作业的方法第五章到发线及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计算 5.1 咽喉设计 5.1.1确定每一咽喉区作业项目 5.1.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咽喉区布置详图 5.1.3检查各项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 5.2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 5.2.1确定股道间距 5.2.2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距离 5.2.3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 5.2.4确定个别股道的连接尺寸 5.2.5计算车站咽喉长度 5.2.6计算到发线有效长

5.3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5.3.1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5.3.2咽喉道岔组确定 5.4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5.4.1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5.4.2到发线总占用时间的计算 5.5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5.6 绘制CAD平面详图 第一章 分析原始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区段站设计。必须确定区段站的站型、运输设备的设计以及平面坐标计算,结合车站的现有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满足运输需求的区段站布置图,达到要求的通过能力,合理的运用设备,使工程造价达到最优。 设计车站为曲靖站,为横列式区段站,衔接昆明和贵阳两个方向,区段为单线区段,车站共有1条正线,5条到发线,4条调车线,1条机走线,2条牵出线,位于两端。北牵为驼峰牵出线,负责车列的解体工作,南牵负责编组。机务段位于站对右的位置。曲靖站共有两个站台,一个基本站台和一个中间站台。1股道接发上下行方向旅客列车和无改编货物列车,4股道为双进路,4、6、7股道用于接发改编货物列车,8-11道为调车线。 根据资料看出,该车站衔接线路为单线铁路Ⅰ级干线,限制坡度甲方向为6‰,单机牵引,乙方向为6‰,同样也是单机牵引,最小曲线半径800m,牵引种类为内燃机车。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联锁。正线用高柱信号机,站线用矮柱信号机,到发线有效长为800m。 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区段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车站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并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2.1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1.1车站类型的确定 区段站按图形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区段站,一级三场式区段站。其中因为横列式区段站具有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少,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灵活性大,对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方便;对各种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强,并适合将来运量增加时车站的改建,因此本次设计中确定曲靖站站型为横列式。 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为完成区段站的客货运业务,以及运转作业等,区段站应具有以下设备: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等;货运业务设备,装卸线、货物站台、仓库等;运转设备,到发线、调车线等;机务设备,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段等。其中设置原则为旅客列车到发线紧靠正线,设在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一段与机务段连通,另一端与牵出线连通,客运设备设于城镇的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精编版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基于AUTOCAD的电路图绘制及联 锁表制作 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2014年6月 目录

任务书 一、课题内容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按规范编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电路图或局部电路图。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附图1); 2.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 3.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图或局部图(附图2-5)。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5、注意事项: 组合连接图要用A4纸手绘。 联锁表的表格可以用电脑打印在A4纸上,但是里面的内容全部 要手写,请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照抄其他同学的,老师会随 机抽问。 AUTOCAD所制图可打印,也要自己完成,老师会随机找一条电 路要某个同学画出来。 所有的要求,其实都是要让大家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概述 课程设计是对大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的一大考核,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车站信号控制课程学习,以及大一对AUTOCAD的学习,在大三时刻,通过绘制站场组合连接图、制作联锁表、绘制网络线电路图,是对我们毕业设计前的一个很好检查。 此次课程设计内容丰富,涉及层面广泛,有着比较好的启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从课设内容上,不论是考试还是走向工作,制作联锁表和CAD绘制电路图 都是学信号的基本必备素养。然后从课设的形式上无疑是对大家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很好锻炼。 二、组合图的连接 1、组合连接图的功能 电气集中联锁采用继电器进行联锁逻辑控制功能。一个规模较大的车站所用继电器数量很多,若直接用继电器来搭建继电电路实现联锁控制功能既费时又费力。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将对应车站信号平面的信号机,道岔,道岔区段的一些继电器设计成一个组合,这些组合与具体的站场无关或关联很少。可以在工厂预先组装配线,节省大量施工时间。 明确组合选取原则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站场平面布置图选取相应组合,然后根据站场结构将这些组合连接形成组合连接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