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不要犯低级错误

高考作文不要犯低级错误

高考作文不要犯低级错误
高考作文不要犯低级错误

高考作文不要犯低级错误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高考阅卷也由原来的纸介批卷,发展成为网上阅卷。对此老师和学生除了特意强调答题所用工具,注意答题区域外,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但是最近我从阅卷老师的反馈情况看,这网上阅卷倒是很有研究。由传统的纸介阅卷到网上阅卷,对学生的得分还是有些影响的,尤其是语文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中的作文。如果我们注意了一些事项,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我们在作文上可能丢10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能把我今天讲的融会贯通地用到高考作文中去,保证你多打10分,或不拾10分。

高考结束,全省的卷子一般要求5到6天批完,就作文阅卷老师来讲,一天阅卷数在600——700份之间,按每天工作八小时中间一点不休息计算,一共是28800秒,按每人每天批650份卷子计算,一份作文从阅读到给出分数是44秒。可事实上,大热天的,在计算机房里,电脑前,批卷老师能上下午一动不动的坚持四个小时吗?不可能。所以,阅卷老师讲一份卷子真正的阅卷时间大约在15——25秒。

听到这个信息,同学们都惊叹,“原来,我费劲脑汁写的作文,阅卷老师就在数15个数的时候看完了!”大家别惊叹,更别抱怨。我作为一个老师,还是能肯定地讲,如果你写的作文是优秀作文,是不能埋没你的。这个时间,只是一个平均时间,假如这是个缺考卷或未写卷,可能一秒中就批完了,多出的时间,就用来看你的优秀作文了。

那么知道了这时间有什么用呀?打仗的时候,我们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试也如同打仗。知道了批卷老师时间紧任务重,也就知道了批卷老师的当时的心情,批卷老师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判断出文章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必须在写作时要心里有批卷者,要为批卷者提供一些视觉上的方便,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你所写的内容,领会你所要表达的中心。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这也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高考作文的视觉策略。

1.作文题目一定要“刺眼”。

现在高考作文题多数还是要求题目自拟,但是学生拟的题往往缺乏新意,甚至说是“俗”。每次考完试,我都爱给学生念念他们的作文题目,每次学生都笑。那么,你设想一下,阅卷老师如果看一篇,是这个题目,再看一篇还是这个题目,一天下来几百篇,烦不烦不说,就人的审美感觉来说,也进入到了疲劳期。也就是说,批卷老师批时间长了,已经就麻木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作文怎么能得高分?所以,想打高分,首先要把麻木的老师唤醒。怎么唤醒?这就需要你的作文有个“刺眼”的题目,一个“扎人”的题目,让老师一看,先打个寒战。

平时教学中,老师强调“作文题目要表明中心观点”,其实到应用的时候,发现题目也不完全如此,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新意,要美,要有意境。总之,作文的题目要给评卷者视觉上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2005年全国卷Ⅱ“位置与价值”这个话题,80%的题目是“位置与价值”这个话题简单变形。什么《位置》《价值》《位置不决定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位置不同价值相同》《位置不等于价值》,一百份卷子当中有八十份这样题目的卷子,即使让你来批,你做何感受?相反,你看下边的题目,是不是能眼前一亮。

《那树、那花、那人》

《十八岁和你一起喝咖啡》

《千江有水千江月》

《雨珠·露珠·泪珠》

《我是磨盘上的一头驴》

《我是一滴牡丹花瓣上的露珠》

《只是点缀也完美》

《爷爷、父亲和我》

《骏马,自当嘶啸江山》

《睹一蕊而知晓春将至》

2005年全国卷Ⅰ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作文。一些满分作文的题目:《尽数圈中无限事》

《惊异过后是叹服》

《愚公移山吃官司》

《一双绣花鞋》

《报着有雨天却晴》

《聪明反被聪明误》。

2、运用小标题。

运用小标题,会把一篇很板的文字切割成视觉上很清晰的几块,是文章疏落不发闷。任务繁重的批卷者不喜欢去阅读一篇写得很满的文字。

这里我不妨就先说一下分段的事,二模的作文全市我批的,批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大家没有分段的意识,有几个考生全篇竟然就两段,并且看那架势,他写

得一定很投入,写呀写呀,看到800字的标记了,一块石头落地了,“可下够字了,结尾。”于是你能看到他那只有两行的结尾,这文章从形式上看,就是一个长着大象身子的人,长了两只两只蚊子的腿,头重脚轻。最为关键的是,网上阅卷,电脑没屏能显示13行,800字的文章得显示4屏,老师在滚动鼠标过程中,要迅速的搜索文中的信息,可是老师滚动一下鼠标,一看还是第一段,再滚动一下还是第一段,阅卷老师心情就不爽了,他怀疑你是想累死他,你的作文还能打高分了吗?

那么,使用小标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阅卷老师可以通过小标题很快的掌握你写的内容,他心情舒畅不郁闷,你的分值也就上去了。当然,使用小标题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尽量不要标序号;

(2)要简洁,一般少于七个字;

(3)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

(4)最好是三个到四个。

(参看例文《骏马,自当嘶啸江山》《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3、写好段首句。

阅卷教师先看题目,再看小标题,没有小标题,就开始看每段的段首句了。有学生总听说老师批卷就看开头和结尾,所以都重视文章的这两部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大多数老师还是会快速的浏览全文的,每段的段首基本是要看的。因此,无论说理的文章还是抒情的文章,使用段首句,会使读者一眼就知道你这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好段首句,就会吸引住读者的眼球。

写好段首句的一些要求:

(1)段首句要表明本段主要观点或是文章的分论点,

(2)段首句要运用修辞方法,使之生动活泼,

(3)段首句还要简洁,不要超过稿纸的一行。

(参看例文《谈意气》《双赢的智慧》)

4.善用文中点题句。

如果文章你没用小标题,又没有很好的段首句,又怎么在快速的高考阅卷中,把你文章的主要信息传达给阅卷者呢?使用点题句。

有同学强调,老师平时作文教学不强调写文章要含蓄吗,为什么高考作文还偏用点题句呀?写点题句不就直接告诉他我写的内容了吗?

我要明确的问题是,一文章讲含蓄,与使用点题句不矛盾,好多大家文章不也常常点题吗。二点题句有助于扣题。高考作文最怕的就是跑题,如果作文跑题了,语文就没戏了。点题句的使用可以时刻提醒你围绕中心写作。三最为关键的是,你可以通过点题句,向阅卷者传达文章的信息,使之“愉快”的把握住你文章的主旨。

使用点题句注意两点:

(1)可以出现在段首、段中和段末;

(2)可以有一处,也可以有多处。

5、提倡写“一眼半”作文

前边我们讲到要通过题目、小标题、段首句、点题句的使用,让阅卷者“方便、

快捷”的掌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这都是从文章的局部去探究的。下面我们从整体上来说一下。为阅卷者“快捷”的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我们提倡大家写“一眼半”作文。

何谓“一眼半”作文呢?我们先说下“半眼”作文,由于考生的整体素质,思考能力相差的并不大,所以写出的作文内容层次相差无几。当阅卷老师看了大量的考卷后,就掌握了考生的整体状况,往往是看了题目,看了第一段,就知道了你要写的内容了。有的阅卷老师说,当卷子批到一定程度,看到学生写了上句都能猜到考生下句写的是什么。这样的卷子,被老师就戏称为“半眼”作文,看“半眼”就知道文意了,分自然也出来了,可这“半眼”的分能高吗?

那有学生说了,那我写“三眼”、“四眼”作文呗,甚至是“无数眼”呗,让他们好好看看吧。那我看你是存心跟老师作对,也就没好下场的了,分也不会高。

最好写“一眼半”作文。如果你的作文阅卷老师看了“半眼”,没看懂,再看“一眼”,领悟到“啊,这么回事呀”,你就成功了。

比方2006年,全国2卷关于“纸介读书与网介读书”的作文,大多数学生作文的题目是《纸介读书好》《网络阅读危害大》《开卷有益,打“脑”害处大》,老师看“半眼”,分数出来了。可有个学生的题目是《世界上最后的图书馆》,老师一看“半眼“,没想出来学生能写什么,再看“一眼”吧。“啊,明白了。”原来写的是多少年之后,现代化的城市快速发展,市长要求人人使用电脑,把书通通毁掉,可是一个老人却很“顽固”,偷藏了许多的书。市长为了搬掉这个城市现代化路上的绊脚石,就把老人抓进了监狱。结果这个时候,全市爆发了大规模的电脑病毒,一切网络瘫痪。电子信息全部丢失。人们沮丧的时候,想起了那个老人,可老人已经在狱中抑郁的死去,人们在他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后的图书馆”。

“一眼半”作文,实质讲是要求学生立意要新,别写“大众文”,也别走“偏锋”。考生在考场如果能做到别拿过笔就写,三思之后再动笔,还是能做到这点的。以上的五方面,我们是从立意构思上去探讨视觉策略的,下面我们再从形式上强调作文的视觉策略。

6.开头和结尾要给人简洁之感。

通常我们强调开头结尾的构思立意,其实,我们也要注意它的形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都不宜过长,要简洁。并且不提倡写题记和后记,八百字的文章,前边来个题记,后边来个后记,正文里还有什么了,这是画蛇添足。最关键的,阅卷老师哪有工夫看你的什么前记还是什么后记的,大家都知道那是一种装饰,一种摆设。作文还是直接正文,直接入题,最好学会一句话开头。忌讳以复述材料为开头。

就开头结尾总结两点:

(1)开头入题要快,开头结尾要短,两行半即可;

(2)不提倡写题记、后记。

7.要注意留白与空行。

前边强调了,作文忌讳写的太满,这里我们再做下具体要求。

(1)作文纸的前半页要答题。

(2)题目居中,上下要各空一行;

(3)小标题上空一行,下边就不空了,要居中。

(4)要适当地分段,避免“老三段”。议论文五段左右为宜,

散文根据情感内容需要,可以多分一些段落。

(5)四五行就可以分一段,有的段落可以是一行,甚至几个字。电脑每屏能显示13行,每屏至少要显示出2段。

当然,考生也不宜刻意地留白。因为网批的时候,字迹是被放大的,且分块扫描,中间接合处已经有些空白了。再刻意留白,就显得太空了。

8.卷面尽量不要涂改。

答卷本身要求不允许使用涂改液和胶带,所以学生要三思之后下笔,尤其是作文的开头,不允许写错了勾,勾了又写。写错了,简单的划一下就可以了,不可做“重点号”标记。

个别词语写完了就不要改了,写完的段落也别再做调整。因为高考评卷注重一种整体感觉,不是像平时作文批改那样字斟句酌。但错别字一定要改,那是文章里的沙子。

(1)段首和段尾不允许出现涂抹的情况。

(2)如果在文中,出现小的错误以不改为宜。

9.注意书写和标点符号。

书写要用楷书、行楷、隶书之类的字体,不要写得很潦草,字不一定美观,但一定要干净整洁。

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意识的使用标点符号,不能一逗到底,更不能全用圆点,或没有标点。文末一定要用句号,否则视为没写完。

以上就是我今天《高考作文的视觉策略》讲座的内容,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高考作文中你不一定要把这些点都用上,能注意这些事项,用上两三项就很好了。另外,需要特别的强调是,我今天所讲的都是为应试的,都只是技巧,对于怎样培育好作文这棵大树,这些只能算是细枝末节,根本上还是要求大家加强修养,增加知识储备。

祝大家高考中,作文能取得好成绩!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6讲: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 第6讲:学会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方法 [品读佳作] 请赏析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并指出采用的论证方法和结构。 执盈若虚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在这样一个张扬浮躁的社会,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地低头,学会执盈若虚。 执盈若虚,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孜孜不倦地追求。少年天子顺治,幼龄继位,一统华夏。他没有满足于万民之主的地位,废弛国事,而是埋首丈高书卷,煮字填饥,以至于夜读吐血,最终通晓满汉文化,并提出“满汉一体”的政治主张,巩固了清初尚不稳固的统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成一代伟业。在我们生命的早期,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一点一滴的收获、一点一滴的充盈中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执盈若虚,需要我们在泰山之巅仍能虚怀若谷。“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之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是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地关注社会。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即使在常人眼中,我们已经达到众人无法企及的高峰,也应该明白此时要做的,不是躺在高峰上睡大觉,而是清醒地认清自己的位置,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做到虚怀若谷。 执盈若虚,更需要我们把每一个顶点当作另一个起点。风靡全球的苹果公司,拥有先进的数字技术和遍及全球的狂热果粉,这与苹果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谦虚谨慎的创业理念是分不开的。从“iPhone”开始,苹果就不曾停下它锐意进取的步伐,永不止步,永不停歇,“iPhone”1~6S的不断更新,创造了手机销售量一个新的巅峰,却又将这个巅峰作为另一个起点,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锐意进取。可以说,正是这种谦虚的力量,这种永不止步的信念,才缔造出了属于苹果的奇迹。因此,我们也应该如此,梦想不息,就不要停下脚步,不断攀

高中作文作文结构的清晰与简化

高中作文作文结构的清晰与简化 清晰就是好结构,简化就能高清晰。高考作文是戴镣铐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创作限制在一定枷锁之中。文章结构也有相应的制约因素,这是由阅卷者阅卷时间的短暂性,。以及考生手写字体的模糊性决定的。为了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结构务必要清晰,清晰就是好结构。如何才能清晰呢?最好是简化结构,或是简单的并列式、层递式,最好还有清晰的过渡句或过渡段。简化结构的内涵阐述如下:其一,结构最好模式化。写高考作文,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现成的模式化结构,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能保证文章质量。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更何况,天下文章的结构本身也比较固定,不必在此之上花太多时间。 文章的主题结构简化有一个常数——三。记叙性文字无非是讲故事,最佳的故事结构就是一波三折。譬如“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等就是,第一次,失败,一折;第二次,失败,又一折;第三次,成功,最后一折。形成这种模式是由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的。一折,读者有了阅读期待;二折,阅读期待更强烈;三折,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因为总让读者期待下去,会失去阅读兴趣的。除了明指的,还有暗含“三”的,华容道上,曹操有“三笑”,曹操的奸而不智,诸葛亮的智而不奸,就是在这“三笑”中得以充分体现。明白这些道理,我们便知道如何处理故事的结构了。议论性文字的主体结构主要体现在论证层面,常用的就是并列式(含正反对照式)、层递式、综合式结构。并列式、层递式的简化也最好以“三”为常数,并列

则三个论证部分并列,层递则三个论证部分层递。 其二,段落最好精短化。段落安排精致短小,这应是年年高分作文在结构上的共性。因为段落精致短小,阅卷者才容易在极短时间里把握大意,及时发现亮点。相反,总是三四百字一段,又加之文字为考生手写,不规范,且是网上阅卷,电脑呈现本也不够清晰,阅卷者把握段意就困难了许多。 其三,段首句最好主旨化。一个段落主旨,最好放在段首句。也就是说,段首句应当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引导思路。因为段首句是阅卷老师容易注意的地方,各段段首句写好了,一篇文章的脉络往往就清楚了。比如05年北京卷高分作文《说“安”》,开头:提出论题,京剧艺术是安和、安稳、安详的。第二段:段首句,“剧情方面,京剧是安和的。”第三段:段首句,“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第四段:段首句,“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结尾段:京剧却不能“安于现状,安常处顺”,要“推陈出新”。仅看这些段首句,便已知七分文章。 其四,跌宕起伏处最好标识化。文章当以曲折跌宕跳跃为美,高考作文当然也应如此。但凡跌宕起伏处最好明确标识出来,以求文章脉络明晰。如何标识呢?固定语句反复表述,割分为独立小段或设置过渡段。高考佳作《勿以好恶论断之》一文中,“勿以好恶论断之”的句子就多次出现,使文章思路有了提示和引导,从而使文章结构呈现出呼应完整之势。 其五,精彩之处最好独立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

2017高考作文点评

2017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 全国卷Ⅰ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

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

写材料时最易犯的183个低级错误

原创材料仅供学习 写材料时最易犯的183个低级错误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安详”不要写作“安祥”。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黯然”不要写作“暗然”。 5.“按部就班”不要写作“按步就班”,“按部就班”的“部”指门类。“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三部曲”的“部”指部分。 6.在表达埋怨这个意思的时候,不要把“抱怨”写成“报怨”。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意思同。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非典作为一种急性流行病,应用“暴发”。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也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9.“辨”与“辩”。凡与区别、辨别、分辨有关的,用“辨”不用“辩”;凡与言辞、辩论、辩解有关的,用“辩”。如“分辩率”应为“分辨率”;“被告辨护律师”应为“被告辩护律师”。“辨明”与“辩明”、“辨证”与“辩证”等含义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如“辨明

是非”是指辨别清楚是与非;“辩明事理”是指辩论清楚道理。中医所说的“辨证施治”(区别病人的不同征候进行治疗)显然不能用“辩证”。 10.“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11.“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作动词时,用“统率”不用“统帅”;作名词时,用“统帅”不用“统率”。 12.“部署”不要写作“布署”。 13.“备加”“倍加”“备受”“倍受”都是可用的词,其中“倍”与“备”主要区别在所表示的程度不同。“倍”指加倍,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有极而言之的意思,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4.“倍”字不能用于表示减少的场合。“减少了一倍”是错误的用法,应写作“减少了一半”“减少了50%”或“减少了五成”。 15.“薄”与“簿”。如“接警记录薄”应为“接警记录簿”;“对薄公堂”应为“对簿公堂”。“薄”指单薄;也指轻视、看不起,如厚此薄彼;也可指迫近,如日薄西山。“簿”指本子、账本,如发文簿。“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 16.“拨”与“拔”字形差异不大,容易出错。如“财政拔款”应为“财政拨款”;“拔通电话”应为“拨通电话”。 17.“板”与“版”。“板”特指较硬的片状物体,如板凳、板车,也可引申用来形容呈片状的物体,如“板块”;“版”本义指文字或

高考作文的回顾与思考

高考作文的回顾与思考 一高考作文的简要回顾 如果把25年来高考语文卷中的大小作文综合起来看,它们已涉及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若仅以大作文的命题形式而言,可分为单纯命题作文和提供材料作文两类。 单纯命题作文共有3次。它们分别是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1988年的《习惯》(文体不限),1994年的《尝试》(记叙文)。 提供材料作文多达22次。这其中又可分为以下6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缩写和改写各一次。1978年要求考生将一篇《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的议论文,由1 800字缩写成500~600字的短文。1979年要求考生把何为的短篇小说《第二次考试》改写为《陈伊玲的故事》。 第二种情况是,提供漫画自拟题目作文两次。1983年要求对一幅《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展开议论。1996 年的作文题中出现了两幅漫画:一幅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另一幅是《截错了》。要求考生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第三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写信两次。1985年提供一则环境污染方面的材料,要求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1989年提供的材料是,一个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他想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而班主任和父母对此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使得这位同学非常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 第四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再加命题或半命题作文6次。它们分别是1980年的《读〈画蛋〉有感》,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副标题自定),1991年的《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二题任选其一),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二题任选其一),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副标题自定)。 第五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规定范围,由考生自拟题目作文9次。1984年提供的材料是中学生和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不同反映。命题者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1987年提供的材料是A县育民小学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科学训练,在全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命题者要求考生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章。1990年提供的材料是一对孪生的小姑娘在玫瑰园中与母亲的对话。一个说这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说这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命题者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1992年提供的文字材料较长,在“春雨潇潇,路灯朦胧”的候车亭旁,依次出现的人物除“我”以外,还有“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一对男女”,他们在公共道德问题上前后有不同的表现。命题者要求根据所提供材料加以设想,写一篇短小的记叙文,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同时再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写一篇短小的议论文。1993年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根据这个材料,让考生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并要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的神态。1995年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寓言诗《鸟的评说》,诗中的7种鸟相互攻击、讽刺和嘲笑。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这首短诗,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1997年提供了3则材料,第1、2则为正面材料,第3则为反面材料。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材料2(乐于助人)”和“材料3(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2001年提供了一则寓言,说一个年轻人在“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这七项中必须丢弃一项时,把“诚信”抛掉了。命题者要求考生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提供的材料,说的是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风雪,面临生命危险;正在这时,他发现雪地上有一个冻僵的人,是救人还是尽快找到避风处自救?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他选择了救人。命题者要求围绕“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六种情况是,提供几何图形命题作文1次。2000年提供了4个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问哪一个与其他3个类型不同?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25年来的作文题,若以体裁进行分类,则有书信体两次,读后感两次,体裁不限的7次(从1998年到2002年已连续5年不限文体),规定写记叙文的3.5次(注:1992年要求写短小的记叙文、议论文各一篇,每篇不少于350字即可,各占25分),规定写议论文的10.5次。如果再以每次作文的篇数来划分,要求小作文、大作文各写一篇的9次,不大不小写两篇的1次,只写一篇大作文的15次。 二高考作文的粗略分析 纵观25年的高考语文卷,首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思想性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题目取自千古绝唱《岳阳楼记》,要求论述的是人生的价值观问题,议论的中心是“苦乐观”,即对吃苦与享乐、逆境与顺境等的人生态度。题句作者范仲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荡胸襟和高风亮节,能引导考生积极思考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荣誉与困难、权利与责任等关系。又如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掌握议论文的4种结尾方式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掌握议论文的4种结尾方式 [品读佳作] 请赏析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思考本文的结尾特点。 找寻平衡 平衡,是参天大树欣然地接受当初身为小树苗时的柔嫩与脆弱,经历的任何风雨都是一种历练。 平衡,是蜻蜓伸出触角,吟一阕草长莺飞,盈一怀水满香袖,而不沾沾自喜,陶醉在那一片闪耀着光环的涟漪里。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它温婉美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它动人绝妙。你且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一段段平衡的生活…… 她是王昭君,出走大漠,只因不赂画师;丝绸之路上,驼铃的叮咚声响彻天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强烈的思乡之情浸润了漫漫黄沙。然而昭君没有怨天尤人,依然用一颗平衡的心化解着矛盾,最终换来了汉匈两地的一片安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王昭君轻舞霓裳,丝袂翩翩,声情并茂地唱出了和平的凯歌。 平衡,是一种大度,是一种智慧。 她叫居里夫人,一生献给科学的伟大女性。她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拥有献身科学的坚定信念。她的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更是不胜枚举,但她一如既往的谦虚谨慎。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

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居里夫人没有因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而自以为是,没有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而沉浸在快乐和喜悦中无法自拔。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居里夫人被全世界、全人类深深地敬重着。 平衡,是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是一种谦虚谨慎的品质。 他叫史铁生。曾经,他的快乐和他的双腿一起瘫痪,他的苦痛和他的地坛一样沧桑。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病痛甚至一度让他失去了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他清楚地记得曾有多少风雨飘在胸前,响在耳畔。可他最终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用一个平衡的心态去面对苦难。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他用他的笔写出了《一个人的记忆》,写出了《务虚笔记》,写出了《命若琴弦》。如果说,人生来就有宿命,那么,选择一种平衡的心态去生活,何尝不是在善待命运呢? 平衡,是一种淡看苦痛的解脱,是一种善待命运的理智。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平衡的心态。不怨天尤人,不急功近利,不放大生活的磨难。过一种平衡的生活,让生命温婉美好,动人绝妙。 佳作品评开头响亮,富有文采,运用比喻、拟人、整句等手法,化抽象为形象,显示出小作者的文字功底。 结尾有力,气势不凡,首尾呼应,并且重点照应了文章的主体(三个分论点),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增强说服力。

优秀员工最不应该犯的95个错误_第四章 只顾眼前利益不为将来打算

不要紧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一名卓越的员工一定要认识和做到这一点,否则的话,就会因为将眼睛盯着眼前的好处而封闭了自己的视野,就会在无形中将自己困在只装着少许利益的牢笼里。从而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丢失了。 错误25 目光短浅:工作只是为了挣钱 因为薪水低而对工作敷衍塞责,对老板固然是一种损害,但长此以往,无异于降低自己的价值,并会因此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没了生命本该有的创造力。 现在,有很多的员工,总感觉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经常因为薪水的问题而消极怠工。这样的员工目光短浅,只看到现在,而没有看到未来。他们就是为了薪水而工作,把薪水当做工作的唯一的目标。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许会有一些收获。 在一家商贸公司里,有一个叫林名的高级职员深得总经理的器重。但他总觉得自己的薪水不够高。因为,在他的头脑中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付出这么多,却得到和别人差不多的薪水,他觉得心里很不平衡。为此,林名感到非常苦恼,他好几次想对总经理提出加薪的要求,却又不好意思开口。久而久之,林名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安心地工作了。一天到晚总是不停地抱怨。渐渐地,总经理不再像原来那样器重他了。以致最后,总经理辞退了他。 上面的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薪水仅仅是工作的报偿方式之一,为薪水而工作不是明智的人生选择,最终只能局限自我的发展,毁了大好前程。 薪水当然是工作目的之一,但它不是工作的全部意义所在。若能以一科,积极的心态、长远的眼光看待工作,那么,你从中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薪水了。 金钱的诱惑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但钱不是万能的,它的意义只在于让我们吃得更好、穿得更靓、生活得更安逸,而不能代替幸福、快乐和成功这些高尚的追求。 薪水作为工作的报酬,是对你的劳动的回报,它代表的是你的日常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但它仅仅是对你劳动报酬的一种物质表现,并不能体现你的劳动的所有价值和意义。薪水代表着一种肯定和鼓励,它是你的劳动所得,是你生存的物质基础,但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首先为薪水而工作,因为我们首先需要生存,但我们不能仅仅为薪水而工作,我们还要追求发展,追求薪水以外的,更能体现我们价值的东西。 在工作中,如果你过于在乎薪水的多少,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把工作当成解决面包问题的一种手段,而缺乏高远的目标,最终损失的就会是你自已。过分计较报酬会使你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从而失去难得的训练、发展的机会,而这一切都比金钱更有价值。 相信每个人都清楚,在公司提升员工的标准中,员工的能力及其努力程度,占很大的比重。没有哪个老板不喜欢能干的员工,只要你是一位尽职尽责、努力工作的员工,总会受到老板的关注和重用。所以,你永远不要惊羡某个薪水微薄的同事,忽然提升到重要的位置。若说其中有奇妙,那就是他们在与你做着相同的工作,甚至拿着比你还少的薪水时,付出了比你多一倍甚至几倍的努力。这也应了那句话:“不计报酬,报酬更多”。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序列化方案【专题三】为文消得人憔悴——情感的真挚

专题三为文消得人憔悴——情感的真挚 一、阅卷探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文贵在以情感人,感情真挚充沛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得到高分。作文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那么,阅卷老师如何就作文的情感来判分呢? 切忌内容假、大、空,要发真情、抒实感。阅卷老师虽然不是火眼金睛,但是考生文章感情是否虚假,内容是否编造,还是能够看出来的。特别是那种故意造情企图博得阅卷老师眼 眶发湿甚至潸然泪下的内容,更容易被一眼看穿。 阅卷老师评判作文最主要的标准是:认可“真”,反对“假”,尤其恨感情失实、感情虚假两种表述。1.感情失实。其表现是全文的感情真实中略有虚假成分;所写的经历、故事或引用的材料过于庸俗,或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 2.感情虚假。其表现是“感情”明显没有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依托,所表现出的感情强弱、变化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不合乎生活逻辑;文章常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怪话。这一方面暴露了不少考生为了分数,缺少诚信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考生情感积淀的贫乏、素材储备的可怜。 二、佳作剖析

高分秘笈文章写父亲,从父亲在老师面前点头哈腰的样子,到他极度疲惫,睡倒在超市 如何使文章真挚感人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写文章,应渗入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一篇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好比苍白的文字符号,就像不见一点涟漪的水面,也就没有感动人心的力量。“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实的情感,使感情的流露能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那么,怎样才能为你的文章注入真挚的感情,让它达到“感人心”的效果呢? \.用心感悟,体察真情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生活中感人的事情也到处都有,缺乏的是发现。只要用心去感悟,去领会,就会发现那些感人的片段、感人的事件。如:有一位考生写高考前,母亲为了给“我”补充营养,每周杀一只鸡,而有一次一只鸡拼命挣扎、逃离死亡的事情来行文。这本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作者却从“厨房中响亮的长鸣,绝美的一跃,为它赢得了生的机会”中感悟到“它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拒绝了平庸,超越了平凡”,“对于它,我只有敬意”的真情跃然纸上。这种真情的自然流露无疑是作者用心感悟生活、体察生活的结果。 边练边悟1根据下面文段提供的情境,围绕“母爱”续写一个片段。 街上的行人很少,阴郁的天空下是一个沉闷得令人压抑的世界。我走在街上,不知不觉地为这清冷的气息所感染,仿佛整个人也变得深沉起来。我静静地体会那份少有的冷清和闲适,任愁绪在心头微微荡漾,脚步在不经意间变得沉重。 天快黑了,母亲又在巷口等着我吧。我踌躇着,还是改了方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着。我很疲倦,也很苦闷,紧张的学习生活总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令我喘不过气来。我想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下这生活的意义,却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路灯亮起来了,冬夜开始呈现它特有的冷峻与威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回到了我家的巷口,我一眼便看到了母亲。厚厚的羽绒服裹着她单薄的身子,闪亮的眸子里写满了焦虑和等待。我停住了,感冒的母亲不知在寒冷中等了我多长时间,母亲赶忙走过来抓住我的手,没有丝毫的埋怨与责怪,只是关心地询问我为什么晚了。我和母亲走在巷子里,听她絮

面试时不该犯的最最低级错误(1)

hr们容易犯的15个低级错误! 1. 以偏概全 依据不充分的例证(通常不具代表性或者过于琐碎)得出普遍的结论。诸如“你说话吞吞吐吐就是在撒谎”以及“大学生都很书呆子气”等等成见,就是“以偏概全”的很好例子。 建议: 检查所选用的例证:是否只有不多几个人的观点或者经历?如是,则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证据,抑或缩小结论涵盖范围。(注意:本例结论若改为不那么绝对的“某些哲学课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则不属于“以偏概全”。) 2. 推不出 给出的论据的确能够支撑某种结论,然而却非欲论证的结论。 建议: 分清论据与结论。检查论据,看它们可以客观地给出什么结论。检查结论,看它需要什么论据作为支撑,然后检查实际是否给出了这样的论据。“推不出”的逻辑谬误往往发生在结论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绝对之时,因此,如果所提主张较大,则应特别小心仔细。 3. 事后归因(亦称“假性因果”) 认为事件甲之后发生了事件乙,因此事件甲导致了事件乙。当然,有时的确是前一事件导致了后一事件,例如,我选修了某门课,之后我的名字便出现在该课学生名单之中,因此确实是前者导致了后者。但是,有时时间上似乎相互关联的两件事,实质上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换言之,相互关联并不等于存在因果关系。 建议: 要避免“事后归因”,本例的论证就需要给出一定的解释,阐明税收增加如何最终就会引起犯罪上升。因此,避免这一谬误的办法就是:如果要说甲导致乙,就还应说明甲如何导致乙,而不能仅仅说是因为甲先发生乙则后发生! 4. 滑坡谬误 声称某事之后将会发生一连串通常是可怕的后果,但却并无充分证据支撑该推论。这样的推论断定,如果再往前一步踏上“滑坡”,就必定会一路滑跌到沟底,亦即假定我们不可能中途停住。 建议: 检查论证中属于“如果甲,那么乙,而如果乙,则丙”之类的连锁引申,确保事件系列关联合理。 5. 类比失当 很多论证需要类比两种或更多事物、观点或情形。如果所比较的两件事物就所讨论的问题而言实际上并非真正类似,这种类比就不恰当,基于其上的论证也就存在“类比失当”的逻辑谬误。 建议: 明确对于命题来说哪些才是重要的属性,再看所比较的两个事物是否都具备这些关键属性。 6. 诉诸权威 为使论证更为有力,我们往往举出享有盛誉或权威的资料作为参照,介绍他们对所探讨问题的立场观点。然而,如果只是举出某个人物的大名,或者诉诸某一号称权威但却难说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就期望能够影响读者,那就犯下了“诉诸权威”的逻辑谬误。 建议: 7. 诉诸公众 这一谬误的拉丁文意为“挟众”。“诉诸公众”有若干形式,但共同之处是利用期望受到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我们反对文章模式化,但我们不能否认“文章有法”,文章的结构模式其实就是做文章的一种“法。任何一种文章的结构模式必有其优越性,所以,就文章结构模式本身来批判模式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很多人写出的文章给人以审美疲劳,甚至面目可憎,把问题归于结构模式僵化了思维,而造成文章写不好,其实若仔细去审视这样的文章,恐怕问题不是文章模式不好,不是模式糟践了文章,而是他的文章糟践了原本很好的一种结构模式。犹如按图索骥找来了癞蛤蟆,却不追究看图之人的愚钝,反埋怨伯乐的书有问题一般。占领关隘的制高点,从而“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这种步兵策略本无可厚非,然而马谡,僵化解读,不顾敌我力量悬殊,所以,注定街亭失守,身首异处。背水部兵、破釜沉舟本是兵家大忌,韩信、项羽却因此名扬天下。所以,在众多人提及作文模式就嗤之以鼻之际,我们仍要谈作文的模式,以期因此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有法,文无定法, 贵在得法”。 1、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这个词语本出自元代范德玑得《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 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起承转合之间的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与转皆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所以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 证关系。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通俗阐释“起”是起点,发端,在记叙文中指故事情节的开端,感情触发点;在议论文中指开端鲜明的提出观点。“承”是承接,记叙文中指事件和感情的发展部分,在议论文中指从事理上对道理进行论证。“转”是转折,一般是文本的高潮之处,在记叙文中事件突然向相反的方向,呈现情节跌宕起伏,将感情推向高潮。在议论文中指为把道理论证清楚,转而从反面论证。“合”是总结,记叙文中指结尾概括升华主题,在议论文中指结尾照应开头,重申文章论点,使文章 结构完整。 一般而言,“起”是破题,点明主旨,承是承接,用事例或理论进一步支撑论点,转是树立一个对立面然后对反面的观点加以批驳。结就是归纳总结。 起承转合的变式 变式一:文章如果侧重于顺承来论证文章的核心观点,就可以采用分承式,即用两个或三个可采用承接论证的案例,进行写作,忽略转,略写合,基本结构模式为:起+承1+承2+承3+转+合。这种体式容易走向机械的模式化,很多学生 的作文囿于这种模式。

2020年犯了低级错误的检讨书范文精选汇编

低级错误检讨书一 尊敬的单位领导: 此时此刻,我怀着深深懊悔、纠结、难过的心情向您递交这篇检讨,以深刻反省我在服务导购工作当中出现的低级错误。 此番我错卖了服装价格,将一件成本价位560元的羽绒大衣以390的低价卖出,直接令服装店蒙受了170元的直接损失,间接得让服装店遭受到670元的销售利润损失。我的错误是严重的,性质的纠结的,造成的结果是痛心的。 回顾错误,我由于刚来商场的服装区里工作才满三个月,对于商场的服装区当中陈列的各类服装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在今天上午的服装导购工作当中,我错误地陈列了服装,导致顾客询问服装价格的时候我报错价格。当即遇到的客户也估计是一个很懂行的人,见我报出了390元的低价,当即就爽快得购买。当时我虽然有些吃惊,但是也没有多想,只觉得客户有钱、爽快,心情很舒畅。直到下午三点,我下班清点今天销售记录的时候才发现了问题,此时客户早已经取走衣服,溜之大吉了。 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我感到非常的揪心与懊恼。本来我想从自己腰包里掏出这损失掉的费用,然后此致就匆匆离开单位。可是后来我一想,我就这样一走了之了,也太憋屈、窝囊了,怎么可以这样呢!思来想去,我决心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如此一来,再没有比写一篇检讨书更好的选择了,于是我拿出书本想要摘一段成语用于检讨书写作,翻来翻去找不到最终让我发现自己找了一本烹饪书。看来不上网就是不行啊,花了三元钱我在网吧上了一小时的网,通过搜索找到了一家名为检讨书100分的网站。哟呵,检讨书就检讨书,还一百分的检讨书,难不成是要考试也得100分?!看来这位站长真是想象力丰富,脑子秀逗到了一定级别啊。无论如何,这家检讨书100分网站当中的检讨书范文还是很多的,而且有了详细的内容分类:学校检讨书、家庭检讨书、工作检讨书等等。真是如同一家检讨书超市或是检讨书商城啊,哇哈哈。 经过一番查找,我发现了一篇服装导购员工作出错的检讨书,通过简单浏览发现竟然与我的实际工作情况有着千丝万缕的相同之处。这样一篇检讨书的发现,着实让我长久的心绪激发出来。让我感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开朗情怀,也让我顿时冲到房间阳台上朝天呐喊:啊!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与我相同遭遇的人呐!无论如何,找到一篇可以仔细参考的检讨书范文,我的心情是无比高兴的。 好吧,我应该正经一些了,在此分享出这样一篇服装导购员卖错价格的内容。这样一个情况的错误主要错在这几个方面:1,造成了直

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作文序列化提…

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作文序列化提… 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作文序列化提升方案 专题二心动神怡一瞥间——标题的拟写 一、阅卷探秘 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高考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的限制,对于题目的要求就更高。在考场中拟一个好题目并不容易,它是知识与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只要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在考场中写出大放异彩的文章来,使人“心动神怡一瞥间”。 阅卷细则明确规定:缺题目扣2分,题目不当酌情扣分。 表面上看,这2分似乎无关大局,岂不知对阅卷老师判分的影响很大,试想,一个连题目都没有的作文,能好到哪里去?作文又怎么能做到扣题行文?而题目本身就偏题、离题的作文,甚至题目与要求写作的作文风马牛不相及,后面的作文内容又何必多看? 这一切都说明,小题目有大文章,轻忽不得。何况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并不给定具体的作文题目,只是提供大致范围而已,而且往往要求在材料(话题)提供的范围内“自拟标题”,所以作文的第一个字就要慎重对待,“一‘题’不慎,满盘皆输”的教训历年都有。 阅卷老师判卷首先看的是作文标题是否符合题意。一个好的题目,往往是内容上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带动各个部件运转;同时也可以调动阅卷人的接受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相反,一个糟糕的题目,一个莫名其妙的题目,肯定会让阅卷老师摇头,因为题目而被直接打入三类、四类卷的作文比比皆是。题目是阅卷老师第一眼留意的地方,符合题意的题目同时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具体、简洁、有新意,给文章增添动人的情趣,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第一眼就感到你理解了题意。 另外,我们也要设身处地替阅卷老师着想,尤其是一天上千份试卷批阅下来,人都会疲惫,太长的标题、千篇一律的标题都会令人厌烦,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的题目会令人头晕……得分自然不会高。 面对作文标题需自拟的命题,考生如果漫不经心地拟一个题目敷衍过去,或者为图省事干脆就用话题词语或材料中的某个词语作为文章的题目,首先就

新闻人易出现低级错误的十大地带

新闻人易出现低级错误的十大地带 杨章怀(南都记者) 实习生GQ为什么会犯了一个简单幼稚的错误?我和他谈完话后,他作了文字总,有的经验也适合初入新闻的人。我今天把他改写成第一人称贴出来,仅供同行参考。 某日,GQ第一次参加卫生部新闻发布会后,写了若干条消息,其中,只有一条“破例”地将卫生部新闻办主任邓海华的职务,写成了“卫生部新闻发言人”。 从这个事情中,能看出GQ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至少说明他很少研究南都报纸;也没有直接检索当事人的职务信息;没有听当天的会议(其实这人的开场白就是告诉大家:新闻发言人今天开会了,由他来主持这次新闻发布会);对新闻发言人制度不熟悉,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是我国中央部委最早的新闻发言人之一,毛群安在媒体圈中做得很好的新闻发言人,是个明星官员,做新闻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错了。 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最主要的是GQ心态问题,他缺乏一种虚心的态度。其实,在内文的中间一篇消息中,直接写“昨日,某某表示……”就可以了。而GQ却在玩“小聪明”。(先不讨论GQ本人有没有“小聪明”的问题),客观的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开完发布会后,听到GQ信心满满、慷慨激昂,我当时就觉得有点不正常,因此对他说“我很惊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信心满满的“冲动”,是新闻人不正常的心态。在自己最得意、觉得最完美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反思,不要出现低级错误。因为,做新闻,“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话是最恰当不过的。 事实上,我平时就发现GQ很大意,认为类似的错误迟早会犯的。GQ最近实习成绩还不错,比其他同一水平的实习生要有基础,头脑也灵活。最近,我给他的工作量也很大,但不能为犯错误的借口。犯了错,就是前功尽弃。 另一名实习生CY从来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因此她既有基础还很严谨,具备新闻人的基本要求。(后注,最近做《吉林省免去6位副秘书长职务》一文中,CY开始出错,可能是“心虚”,也可能是学会了严谨,在写完稿后,花了2个多小时,核实6个人的职务,发现多处出错,幸亏时间来得及,得到及时更改。我对CY作了严肃批评后,又对CY这种反复核实的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种错误的发生,GQ主动要求和其他实习生一样作书面检讨,我认为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主要是心态的改变——除了严谨还是严谨! 记者要认真核实每一个细节,不要为了讲形式上的东西而自作主张瞎加些点缀内容,尤其是人名、时间、职务一定都要核实。有些准备入门和入门不久的新闻人,会有很多不好的毛病,因此需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去解决它。 做新闻的人不认真,后果会很严重,难以想象,任何时候都需要心细,杜绝侥幸心理,否则以后真正走上新闻职业道路,会害人害己,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我对GQ以后的期望:多看看南方都市报的电子版,多看新闻。心不要浮躁,虚心求学,一点一滴做起。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及专家立意分析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及专家立意分析 一、全国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1、主题方面,判断好材料论题即“新时代如何看待劳动,如何弘扬劳动精神”,“写作内容”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强调劳动这一美德在新时代仍然需要传承和发扬。 2、形式方面,面向复兴中学同学演讲,作为应用文体,考生要注意演讲稿格式,注重演讲稿本身具备的针对性、宣传性、鼓动性、感染力等特点。 二、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2020高考作文预测:感悟类作文写作指导和范例

2020高考作文预测:感悟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 感悟类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类型。这种作文题提供给考生的一般是自然、社会、生活现象或名人名言等材料,要求考生在看了材料后,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或看法,主要考查考生的感悟力、思考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对感悟类作文题来说,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感悟类作文的关键一步。 1.从关键词入手,进行“透视式”感悟 感悟类作文题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词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任务要求里,它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审题立意时,首先就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词,而后进行由表及里的“透视式”感悟。 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写作。(50分)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这道感悟类作文题的关键词是“韧性”——“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作文的审题立意就可以从这一关键词入手,由表及里,透视感悟出“韧的精神”——就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就是拼搏奋斗的精神。总之,这些精神是从韧的性质而来的,其实就是中国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坚强不屈。再结合作文题目要求——“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可以这样立意: (1)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果,诠释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韧性; (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3)韧性,促使中华文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2.从重点句突破,进行“追问式”感悟 写作感悟类作文,快速归纳材料的文意并迅速捕捉材料中的重点句至关重要,因为材料中的重点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找准了重点句,就能找到思维的聚合点,并进行由果溯因的追问,即在读懂、感悟透重点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后,立足于原材料所述事件的“果”,再去追溯、列举造成此“果”的种种“因”,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如储存的论据材料和思想认识水平去择其一“因”进行立意。通过“追问式”感悟,从因果链条切入,可以保证立意的万无一失。 如201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这道感悟类作文题的材料共有三句话,前两句指出“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繁多”的“种类”、“各异”的“形态”,是“引题”;重要的是第三句话,抓住第三句话进行“由果溯因”多方追问,就可以提炼出以下立意角度:(1)为什么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因为车的演变史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 四 议论文的分论点的设置训练习题

议论文的分论点的设置训练 面对议论文,考生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是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本训练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1.下面是以分论点模式写成的一篇议论文,请在标示“分论点”的地方补写出恰当的语句,彰显出三个层次的论述角度。 对于未来的思考 未来,是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未来,是一种无穷的魅力。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提出观点) ①。(分论点1)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为了中华之崛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描绘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

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②。(分论点2)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未来更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上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望的风一路高歌。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前进发展的动力。 ③。(分论点3)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在创造者的心中越来越现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从司马迁横遭宫刑之苦而矢志撰写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到中国倡导市场经济第一人的顾准在“文革”中忍辱含垢,“用鲜血作墨水”而记下的《顾准文集》;从华罗庚“初生牛犊不怕虎”,向苏家驹挑战,到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从李冰的都江堰到今日“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三峡水库;从毕昇的活字印刷到北大王选开创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科学技术,抛弃了创造,也就扼杀了未来。高尔基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我要说,“未来的魅力更在于创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断创新,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 对于未来的思考,人类从未停歇,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梦想未来;只有不甘落后的人,才开拓未来。未来不是空想,她是神秘美丽的梦,只要我们对未来的那颗心不变,遥远的未来就不再遥远。(总结升华) 提示: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以排比开头,引出论点,简明扼要;第二段至第四段分别从“梦想未来”“开拓未来”“创造未来”三个角度横向展开,但论证手法有别,有举例论证,有引用论证,充分体现了文章材料的丰富和语言的文采;第五段是干净利落的结尾,回扣题目,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答:①。 ②。 ③。 答案:分论点1:有人梦想未来。敢于梦想未来的人,他的人生的风景就变得更加绚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