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民 宪法意识 薄弱 成因 培育

公民 宪法意识 薄弱 成因 培育

公民 宪法意识 薄弱 成因 培育
公民 宪法意识 薄弱 成因 培育

【摘要】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依然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公民对宪法的认识有待提高、宪法理念有待提升、权利意识有待加强、对宪法事件的态度有待转变。造成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成因在于,公民的宪法意识提升受传统观念、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宪法实施效果的制约。针对上述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现状和成因,文章提出了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若干培育路径。

【关键词】公民宪法意识薄弱成因培育

公民宪法意识是一国公民对宪法现象的认知、评价、意志等方面意识形式的总称。公民的宪法认知是公民对于宪法理论、宪法实践的理解,是公民其他方面宪法意识的基础条件。公民的宪法评价,是公民在其宪法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宪法理论标准或者道德标准,对不同的宪法现象之间通过比较之后获得的肯定性、否定性评价。公民的宪法意志,是公民具有相应目的的宪法意识,宪法意志是公民宪法行为最为直接的思想源泉。公民宪法意识包含权利保护、权力制约的意识和公民对宪法本身的认知。

培育公民宪法意识,是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切实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切实强化了法治建设,公民宪法意识在较大程度上获得了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还存在许多薄弱的地方,主要是公民的宪法权威意识尚未牢固树立,公民的宪法信仰明显缺失,宪法主体并未不折不扣地将宪法作为自己的根本行为准则。同时,公民尚未形成正确的权利意识,对宪法的功能作用认识错位,并未正确地认识到宪法是用来约束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培育公民宪法意识,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和亟待加以切实解决的重大历史命题。在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公民的宪法意识无疑就是十分重要的“软件”,公民的宪法意识只有在法治的土壤之中才能茁壮成长,有力地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依然较为薄弱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依然处于不均衡的状态,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依然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

公民对宪法的认识有待提高。“公民的宪法认识是公民宪法意识的最直接体现”。①公民对宪法认识的同时还构成了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提高对宪法认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提高宪法意识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宪法受到了更多群体的关注,公民对宪法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知之不多到认识深刻的过程,宪法在目前已经较为普遍地走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据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大元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接受调查对象中有76%以上认为民法和人民生活联系最为紧密,而只有10%的受调查对象认为宪法和人民生活最密切。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宪法是根本大法,但是却缺乏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宪法缺乏信任感。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公民对宪法的认识亟待提高。

公民的宪法理念有待提升。“宪法理念是宪法意识的高级形式”。②公民的宪法理念集中反映了公民对本国宪法的接受程度,同时还能够集中体现宪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如何,公民有着正确的宪法理念还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反之,如果公民尚未形成普遍的正确的宪法意识,那么就表明社会的文明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当前我国的现实状况是,公民的宪法意识还有待提升,公民对宪法的功用、宪法的地位认识不到位,对民主、法律依然缺乏信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法制建设的顺利推进,我国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但是,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尚未普遍成为我国公民的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价值理念,“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可能会发生动摇,比如在不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下盲目、任意选举等,使选举的民主性受到了极大弱化。

公民的权利意识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否进步就是通过公民是否具有权利意识而决定的,公民的权利意识构成了宪法意识的重要

组成部分。2004年修订的《宪法》中增加了人权保障方面的内容,将人权保护

提高到了宪法保障的层次。党的十八大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做出了重要安排部署,最近制定、修订的法律法规也高度重视公民人权保障问题,国家更加重视人权保障,公民的权利意识也逐步提高。即便如此,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草民”传统观念尚未完全根除,不少公民遇到自身权利需要救济时还未能理性地通过法律渠道维权,而是“信访不信法”,选择信访的方式维权,甚至极少数民众通过“以暴制暴”等非理性方式维权,这些问题的存在均表明当前公民自觉维权、依法维权、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的权利意识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公民对宪法事件的态度有待转变。所谓宪法事件,也就是和宪法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热点事件,各种宪法事件中实际上包含了宪法的价值与理念,对公民宪法意识产生重大影响。公民有什么样的宪法意识,就会有相应的对待宪法事件的态度,因此,公民对待宪法事件的态度能够反过来体现公民的宪法意识、反映公民宪法意识的发展程度。

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原因

公民宪法意识的提升受传统观念制约。包括公民宪法意识在内的所有人类意识,均必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和西方国家相区别的文明,即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服从”和“人治”而非“反抗”和“法治”是十分鲜明的特征,此种传统的“人治”和强调“服从”的观念对公民宪法意识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在“人治”的影响下,必然形成“义务本位”、“权力至上”的传统文化,数千年的中国专制统治也充分地说明了这点,在这样的传统文化“强势”影响下,高举“民主”、“科学”的精神和旗帜也就障碍重重、阻力极大,公民宪法意识的提升也就注定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农民法律意识现状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张丽 学号:20110908708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一、前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提升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水平。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7.2亿,在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法律意识水平决定着中国法制化的进程。自八六年我国进行普法宣传以来,法律已经深入基层,走进并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促进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农村的法制建设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遗憾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普法宣传工作,目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和农民法律意识都处于低水平。如何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深入本村,就当地农村普法教育以及农民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近年来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是朋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委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公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还是积极的。在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上,他们通过生活实践和普法教育的开展,逐步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现行法律评价上,尽管多数人的评价是感性的,但他们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应用相关法律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上述积极态度相反,由于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公民又对现行法律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态度,表现在他们对相当一部分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宁愿依赖政策或某些行政职能部门,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去了解、咨询法律,从而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给他们的检举、控告权利,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烧身,更有甚者,即使与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违法之举,他们也不去检举、控告,有的采取“私了”办法解决,求得“消除”后顾之忧,从这方面讲,普法工作还任重道远。 (三)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广大农村,应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妇女受歧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

树立宪法意识教案

初二政治树立宪法意识拓展课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法律知识 一提到法律 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 它离我们的生活很是遥远 想到的只是僵化的拗口的条条框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正是因为由于法律的存在 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 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所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必须知法懂法且要守法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 都要有法制观念 要懂一些法律知识 要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我国的法律可概括为两大类 一类是宪法和法律 另一类从属于宪法和法律的 规范性文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础 它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就其内容和制定机关而言 可分为基本法律和其它法律 基本法律是指刑法民法 诉讼法律行政法律经济法律 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发展 法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 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 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 当前我国法律法规日趋完善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 就不难发现我们身边 无处不存在着法律的气息 比如上学有《义务教育法》 工作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消费购物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出行有《道路交通安全法》 吃有《食品卫生法》 住有《物权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 作为一名中学生也必须 学法懂法守法 作为中学生应该学些什么法律呢都有哪些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呢能够保护同学们合法权益的 有这些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教育法》 《宪法》《刑法》《民事通则》等这些都切实保护同学们 身心健康成长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其它法律关于未成年人 各项权利的规定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 因此我们首先要先了解宪法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 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宪法 什么是宪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宪法吗 你对宪法了解多少呢 下面我来考你几个问题 宪的含义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是何时制定的 建国后我国共颁布过几部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哪年制定的 最后修改是哪一年 你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吗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宪即法令之义 另外还有大宪天宪之义 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是1954年9月20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公民宪法意识调研

社会实践报告 公民宪法意识调研 团队名称: 队长姓名:

公民宪法意识调研 姓名:安逸 团队名称:×× 学院:××× 内容摘要:宪法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大法,公民意识与社会的正常发展息息相关。公民宪法意识决定了公民在一系列情况下的行为选择。与此同时公民的宪法意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宪法权威的树立和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决定着国家公民意识教育的推进。本文阐述了有关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公民宪法意识现状及成因,试探性地提出了公民宪法意识提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宪法、公民、公民意识、公民宪法意识、现状及成因、解决方案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的。 在我国宪法的实施过程中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多次修正。[1]作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证书,以及各类组织活动的根本活动准则,公民有义务对宪法有基本的认识,政府机关有义务推进宪法意识的普及。从近几年社会热点问题来看,公民宪法意识的提高已经成了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主要概念 1. 宪法: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

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1)论文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1)论文 [论文关键词]法治国家公民宪法意识[论文摘要]法治国家不仅应包括完善的法律制度,还应包括所有公民应有的宪法意识,两者同样重要。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不仅要通过宪法教育来进行,还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和宪法实践来进行。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状况,而且包括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过程。国家的法治状况不仅仅依赖于公民是否具有一般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公民是否具有一定的宪法意识。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是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必要动力,也是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精神力量。一、宪法意识的结构与内容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及其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是人们自觉运用宪法进行思考、判断、处理各种问题的心理特征,它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和核心。1、宪法意识的结构在内在结构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基本知识和宪法观念。前者是人们对宪法常识、规范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和内涵的领悟。宪法基本知识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基础,宪法观念是人们通过对宪法基本认识的消化和提炼而得到的理性认识。在层次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心理和宪法理论。前者是对宪法现象的不系统的、直观的、具体的感觉,是感性认识;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现象进行系统抽象后的思想观点,它是在宪法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是较高层次的宪法意识。从宪法意识主体上划分,宪法意识可以分为个体宪法意识与集体宪法意识。前者是指个人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观念和评价,后者是社会群体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观念和评价。宪法意识的结构分析对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来说,宪法基本认识、宪法心理和个人宪法意识都是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良好的宪法心理和个体宪法意识,那么建构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整体宪法意识就不会是稳固的、进步的、对法治建设有益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普通公民都精通宪法,对宪法的理性认识,或者说要具有系统的、完整的、抽象的宪法知识体系只是对法律职业者的要求。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则更应该着眼于普通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2、宪法意识的内容宪法意识的内容与宪法规范的内容在本质上是相对应的,但是又有超越之处,这体现在宪法意识不仅包括对宪法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也包括对宪法运行的思考和对宪法的评价。对国家的基本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了解本国的基本制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树立宪法意识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树立宪法意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为什么说宪法是神圣的,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表现﹚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性的问题。 ③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⑴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怎样?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⑵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怎样?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②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③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

布无效。 ⑶宪法和普通法律有哪些区别? ①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②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③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3、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 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央国家机构:全国人大、中央军

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国家主席等。 4、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是每个公民维护基本权利的武器,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5、增强宪法意识,我们应当怎么做? 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2.2 增强宪法意识.

2.2.2 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1.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2.了解增强宪法意识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做法,能够自觉增强宪法意识。 3.学好宪法,热爱宪法,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践行宪法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中学生如何践行宪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习近平:我宣誓》 3月17日,十三届一中全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以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是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3月17日至19日,人民大会堂连续举行多场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对宪法最庄严的宣誓!这是对人人民最神圣的承诺!这正体现了宪法的权威,昭示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是加强宪法监督的需要 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我国今年又设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还会制定国家监察法,以保证我国的监督制度更加完善。 2.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我国设立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以强化他们的宪法意识。关于宪法日学 生都已经了解了,这里不做赘述,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我国的宪法宣誓制 度。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两会特别报道《宪法宣誓仪式》, 活动二:观看视频两会特别报道,思考下列问题: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

公民 宪法意识 薄弱 成因 培育

【摘要】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依然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公民对宪法的认识有待提高、宪法理念有待提升、权利意识有待加强、对宪法事件的态度有待转变。造成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成因在于,公民的宪法意识提升受传统观念、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宪法实施效果的制约。针对上述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现状和成因,文章提出了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若干培育路径。 【关键词】公民宪法意识薄弱成因培育 公民宪法意识是一国公民对宪法现象的认知、评价、意志等方面意识形式的总称。公民的宪法认知是公民对于宪法理论、宪法实践的理解,是公民其他方面宪法意识的基础条件。公民的宪法评价,是公民在其宪法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宪法理论标准或者道德标准,对不同的宪法现象之间通过比较之后获得的肯定性、否定性评价。公民的宪法意志,是公民具有相应目的的宪法意识,宪法意志是公民宪法行为最为直接的思想源泉。公民宪法意识包含权利保护、权力制约的意识和公民对宪法本身的认知。 培育公民宪法意识,是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切实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切实强化了法治建设,公民宪法意识在较大程度上获得了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还存在许多薄弱的地方,主要是公民的宪法权威意识尚未牢固树立,公民的宪法信仰明显缺失,宪法主体并未不折不扣地将宪法作为自己的根本行为准则。同时,公民尚未形成正确的权利意识,对宪法的功能作用认识错位,并未正确地认识到宪法是用来约束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培育公民宪法意识,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和亟待加以切实解决的重大历史命题。在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公民的宪法意识无疑就是十分重要的“软件”,公民的宪法意识只有在法治的土壤之中才能茁壮成长,有力地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依然较为薄弱

公民宪法知识调查报告

公民宪法知识调查报告 公民宪法知识调查报告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的,至XX年12月4日已经整整20年了。我们不禁要问:宪法公布实施20年了,我国公民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宪法的认识水平怎样、对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是怎么评价的?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XX年11月初至12月底。 调查区域: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调查地点:这次调查的范围很广泛,调查人员的足迹遍及调查区域内的党政军工农学商等各种单位、火车站、汽车站、火车上、长途汽车上、公共汽车里、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店铺摊吧、闹市乡镇以及邻居家中,等等。调查人员:苏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共96人。调查方式:调查人员亲自走访调查,由调查人员询问填写,或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本次调查一律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 调查要求:调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调查必须客观中立,不能先入为主;调查要尽可能多记录被调查人

的原话;每个调查人员至少调查10人以上,要尽可能扩大调查面,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一个单位的调查对象一般不超过3个人。 调查问卷: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1份。江苏947份,其中苏州708份(市区582份、市郊城镇106份、昆山10份、张家港10份)、无锡62份、南京48份、常州45份、泰州30份、盐城20份、南通18份、镇江16份;上海42份;浙江宁波12份。调查对象: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基本情况,详见下面的表1、表2、表3、表4。表 1 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统计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596 % 女 405 % 合计 1001 100% 表2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统计表年龄人数百分比 18-29岁 391 % 30-39岁263 % 40-49岁 212 % 50岁以上 135 % 合计 1001 100 % 表 3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统计表文化程度人数百分比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21 % 小学 55 % 初中 157 % 高中或中专 327 % 大专 203 % 本科及以上 238 % 合计1001 100 % 表4 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统计表职业人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90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57 % 国有企业职员 124 % 集体企业职员 81 % 私营企业职员153 % 外资企业职员 70 % 个体户 97 % 农民 40 % 在校大学生 128 % 其他 61 % 合计 1001 100 % 。 二、调查问题的统计结果与简要分析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的,至XX 年12月4日已经整整20年了。我们不禁要问:宪法公布实施20年了,我国公民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宪法的认识水平怎样、对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是怎么评价的?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时间:XX年11月初至12月底。调查区域: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调查地点:这次调查的范围很广泛,调查人员的足迹遍及调查区域内的党政军工农学商等各种单位、火车站、汽车站、火车上、长途汽车上、公共汽车里、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店铺摊吧、闹市乡镇以及邻居家中,等等。调查人员:苏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共96人。调查方式:调查人员亲自走访调查,由调查人员询问填写,或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本次调查一律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调查必须客观中立,不能先入为主;调查要尽可能多记录被调查人的原话;每个调查人员至少调查10人以上,要尽可能扩大调查面,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一个单位的调查对象一般不超过3个人。调查问卷:

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1份。江苏947份,其中苏州708份(市区582份、市郊城镇106份、昆山10份、张家港10份)、无锡62份、南京48份、常州45份、泰州30份、盐城20份、南通18份、镇江16份;上海42份;浙江宁波12份。调查对象: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基本情况,详见下面的表1、表2、表3、表4。表 1 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统计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596 59.54% 女 405 40.46% 合计 1001 100% 表 2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统计表年龄人数百分比 18-29岁391 39.06 % 30-39岁 26 3 26.27 % 40-49岁 212 21.18 % 50岁以上 135 13.49 % 合计 1001 100 % 表3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统计表文化程度人数百分比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21 2.10 % 小学 55 5.49 % 初中 157 15.68 % 高中或中专 327 32.67 % 大专 203 20.28 % 本科及以上 238 23.78 % 合计 1001 100 % 表 4 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统计表职业人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90 8.99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57 15.68 % 国有企业职员 124 12.39 % 集体企业职员 81 8.09 % 私营企业职员 153 15.29 % 外资企业职员 70 6.99 % 个体户 97 9.69 % 农民 40 4.00 % 在校大学生 128 12.79 % 其他 61 6.09 % 合计 1001 100 % 表4说明:这次我们调查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市委、区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 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当前依法治国政策的推行下,要完善各项法治制度,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 体系,也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公民法 治意识的培养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同样的意义。本文首先探究了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实 践措施,以此来不断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向前发展。 关键词:培养;公民宪法意识;重要性 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也是完善我国 各项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是我国大力推行的基本国策,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制度与理论上。在新时期,法治国家讲求的是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要完成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培养 公民的宪法意识,提高公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可。当前我国在培养公民宪法意识 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要立足当前国内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探求更加 完善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一、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树立人民主权思想的根本保证 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确保人民管理国家,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的保证[1]。培养和提高宪法意识,首先是培养和提高人民主权的意识,增 强主人翁观念,更好地理解宪法的基本精神,认识宪法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的总 章程,自己应当忠于宪法、遵守宪法,从而树立宪法意识。 (二)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客观要求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关于国家权力的约束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保障, 其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及保障其实现是根本目的。所以宪法素来有“人民权利保证书”的美称[2]。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意识的核心就是公民权利意识,只有培 养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才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根本实现。 (三)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除非人们觉得,那是他们的法律,否则,他们就不 会尊重法律。”[3]宪法也是一样。当人们无法真正享受宪法规定的权利时候,人 们便会失去对宪法的尊重,宪法也随之丧失它的权威。没有宪法权威,便不可能 形成宪法意识。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所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离开宪法依法治国将失去根据,将迷失 方向。依法治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4]。所以培养和提高公 民宪法意识是提高宪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四)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国家党政机关团体守法的重要前提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政党、团体都必须依宪法为 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5]。增强守法 观念首先要遵守宪法,才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以培养和提高公民宪 法意识是国家机关、政党、团体和公民守法的重要前提。 二、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实践分析 (一)开展普法活动,普及宪法知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第一个普法规划以来,我国的普法活动已经走过了30

树立宪法意识公开课教案

《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公开课导学案 课题:《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XX年3月15日 授课班级:八(1)班 学习目标:1、知道公民的监督权的含义、意义及具体渠道 2、理解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的原因和要求 学习重点: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 学习难点: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2-23页本节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公民,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重点) 2、认真学习宪法有什么意义? 3、什么是公民的监督权利?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什么要求?

(二)合作探究 材料:家住在乡下的学生小刚,一天,他给我们讲了这样的一件事:在农村,国家早就实行费改税,现在很多地方都减免了农业税,可他们所在的乡每年农民要向乡里交很多的钱,各种费用名目繁多,什么乡统筹、村提留,一些干部也随意摊派征收费用,许多村民明知不合理,也没有人出来问个明白,过去也有一个村民提出疑意,结果一位乡干部牛气十足的说,在这个乡,他说的算,他就是法.某干部说:“我是党员,只要遵守党章就可以了,宪法与我无关。”现在小刚所在的那个乡,仍然征收村许多不合理的费用………小组讨论交流 1.某干部说:“我是党员,只要遵守党章就可以了,宪法与我无关。”你的看法呢? 2.这些村民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但没有人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这说明什么问题?你认为要解决这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在村民中应该开展什么工作? 3.你认为这些乡干部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这类问题 ? 4、有人说:我们初中生年纪尚小,行使监督权是以后的事,现在谈还为时过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增强宪法意识

增强宪法意识 时间:2016-11-15 10:45:19 | 作者:李渊 12月4日是中国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传递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念,坚定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决心。 宪法是法上之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其他一切法律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宪法,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公民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宪法从内容上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尊重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意义十分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全球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各种思潮涌现,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渐渐影响到我们:有些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有些青少年因任性冲动而打架斗殴,欺负弱小,尽染劣迹恶迹,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事实说明,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高素质的公民已刻不容缓。 增强宪法意识,首先应了解宪法。青少年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宪法,才能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知道宪法在我们国家生活、人民生活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哪些行为是宪法提倡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宪法所禁止的;明白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青少年学生通过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指导行动,学习在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宪法的要求,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式;刻苦学习,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等等。 三是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总会有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宪法观念,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用各种形式向周围的群众宣传宪法知识,让周围的群众了解到宪法的重要性。 当前,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正气构成了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消极丑恶的现象,有的人总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违反宪法的事情。对于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要机智勇敢地与其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尊严。

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状况,而且包括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丁?核心地位。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过程。国家的法治状况不仅仅依赖子公民是否具有一般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依赖子公民是否具有一定的宪法意识。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是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必要动力,也是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宪法意识的结构与内容 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及其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是人们自觉运用宪法进行思考、判断、处理各种问题的心理特征,它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和核心。 1、宪法意识的结构 在内在结构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基本知识和宪法观念。前者是人们对宪法常识、规范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和内涵的领悟。宪法基本知识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基础,宪法观念是人们通过对宪法基本认识的消化和提炼而得到的理性认识。 在层次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心理和宪法理论。前者是对宪法现象的不系统的、直观的、具体的感觉,是感性认识;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现象进行系统抽象后的思想观点,它是在宪法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是较高层次的宪法意识。 从宪法意识主体上划分,宪法意识可以分为个体宪法意识与集体宪法意识。前者是指个人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观念和评价,后者是社会群体对宪法的基本 认识、观念和评价。 宪法意识的结构分析对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来说,宪法基本认识、宪法心理和个人宪法意识都是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良好的宪法心理和个体宪法意识,那么建构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整体宪法意识就不会是稳固的、进步的、对法治建设有益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普通公民都精通宪法,对宪法的理性认识,或者说要具有系统的、完整的、抽象的宪法知识体系只是对法律职业者的要求。 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则更应该着眼于普通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 2、宪法意识的内容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树立宪法意识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树立宪法意识 为什么说宪法是神圣的,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表现﹚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性的问题。③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⑴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怎样?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⑵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怎样?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②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③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⑶宪法和普通法律有哪些区别? ①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②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③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 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央国家机构:全国人大、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国家主席等。 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是每个公民维护基本权利的武器,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增强宪法意识,我们应当怎么做? 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增强法制观念弘扬宪法精神教育主题团课方案

增强法制观念弘扬宪法精神教育主题团课方案 活动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 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4. 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活动内容: 1.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 使大家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公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成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的四有新人。 活动形式: 主要形式:分组朗读和全班集体朗读 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本期团课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二:探究遵守宪法的重要性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学习宪法这么重要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强调做好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上面对学习宪法重要性的了解,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同时,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公民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今天我们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这个主题班会,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宪法意识,使大家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公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成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的四有新人。 四:分小组和班级集体朗读宪法知识文章 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此次主题班会的学习,我们今后在实际生活当中应该如何从点滴小事做起,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谈谈自己的观点。

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对象和方法 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公民关于宪法的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于宪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宪法功能的认识,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等。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衡量国家法治成就的重要标准。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已经20 周年了,在这20 年里,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笔者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由于受到时间等诸方面的限制,此次调查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网络途径来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表。其调查对象亦为广泛的大学生群体。从2012年9月21日在网上发布调查问卷表到2012年10月9日回收问卷,期间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其中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湖南省、甘肃省、北京市和广东省,其余省、市、区的问卷相对较少或者是没有。其性别和主修专业领域构成如下: 二、宪法基本知识 宪法知识是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公民理解宪法原理,对宪法问

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采用单项选择填空的方式,调查了关于国家机关的性质、国家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和国家结构形式方面的知识。调查题目和备选答案是: 题一、您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吗? □1982年□1992年□1978年□1949年□不知道其他 题二、您觉得现行《宪法》规定的我国的政体是? □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自治制度其他 对以上题目的统计结果如下: 此次调查的题目都是宪法的常识,应当是为公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普遍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统计结果却表明,仍有部分被调查者答错或者表示不知道。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有专章的规定。法国1789 年的《人权宣言》中写道,不知人权、忽视人权和轻蔑人权是政府腐败和公众不幸的根源,并断言,凡权利无保障的社会就没有宪法。为了掌握公民在基本权利知识方面的情况,我们调查了有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权利与非基本权利以及基本权利变迁方面的知识。同时,与权利相对应的便是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调查的题目和选项是: 题三、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年龄是? □18周岁□16周岁□20周岁□21周岁 题四、您觉得什么机关可以对公民执行逮捕?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共党委□公安机关 题五、您认为下列哪些权利属于我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多选] □言论自由□受教育权□继承权□通信自由权□专利权 题六、宪法规定当公民的权利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多选] □上访□申诉□控告□检举 题七、您觉得下列哪些属于我国公民的宪法义务?[多选] □维护国家统一□诚实守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对以上题目的统计结果如下: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摘要 虽然宪法在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的宪法也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但违宪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的宪法意识依然薄弱,产生这种无视宪法现象的原因都有哪些?本文从多个视角分析了这个问题,并从主客观方面提出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违宪;原因;宪法意识;措施 1.违宪现象严重,宪法意识薄弱 1.1案例再现 2008年10月起,昌平区崔村镇东崔村村委会在未办理任何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占用该村北侧集体土地建设单位二层住宅楼。2009年立案调查时经测绘,项目总占地面积155.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7.71亩,剩余部分为道路及空余面积137.42亩;所占土地现状为果园,《北京市昌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规划为建设用地及农用地。该处违法用地也是国土资源部2008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规用地之一。 2009年4月22日,市国土局昌平分局对东崔村村委会违法用地进行了立案调查,2010年4月23日向东崔村村委会送达了《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12月8日,市国土局昌平分局将该案移送公安昌平分局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由于当事人未履行,市国土局昌平分局于2010年9月25日依法申请昌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010年10月20日昌平区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裁定书》(【2010】昌执字第3726号)准予强制执行。 1.2案例分析 《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土地是公共财产,《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但是土地违法现象却时有发生,也就是说昌平区崔村镇东崔村村委会

如何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法律,自古有之。但是,法制建设在中国仍然有很远的路要走。中国的法制建设仍然在起步阶段,为此,青少年作为国家最年轻的群体,需要树立很强的法律意识,但是,到今天为止,需要树立很强的法律意识,但是,到今天为止,很多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法宣在线大编辑解读青少年增强宪法意识的重点。法律意识属于意识领域,是人类的大脑关于客观物质的主观印象,是人脑的特有机能。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来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能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如何树立并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需要从认识与实践两方面相结合。很多青少年缺乏法律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法。很多青少年不明白法律的含义。从法律的概念来看,法律上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不管从哪个国家的法律单词来看,法律都有公正公平的意思。这就是对法律的认识,很多青少年认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道具,只是来禁锢人的行为,约束人的思想的万恶之首,其实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在我国,是为了推动社会和谐,是以公正为

基础的社会意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是统治阶级。当前我国的法律正在不断完善中,各种各样的法律全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就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为了维护青少年的,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法律。但是,了解法律并不代表真正懂得法律。很多法律在中国很难实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法制建设可以说是个很新鲜的名词,因为在封建社会中,是没有什么法律规范好说的,因为皇帝说的话就是最大的法律,人们往往只知道遵从,却不知道怀疑。这样时间一长,中国人就被奴化了。这样的奴化烙印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是根深蒂固,普遍中国人认为,法律的最终解释权是在官员的手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只是一句空话,这就是说,在中国是没有民主可言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就好比前些日子发生的?我爸是李刚?的案件,局长的儿子撞了人,当时居然有很多人袖手旁观,认为是局长的儿子,碰不得。这就是一种奴化的心理。这样的心里是很普遍的,也是阻碍民主法制进程最大的障碍。毕竟,杨三姐告状这样的事情很少。很多青少年在小时候心里还有那么一种正义感,往往随之年龄的增大,被社会上很多潜规则开始制约,渐渐的奴化,不仅自己不懂法,还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因此,青少年要明白,法律是什么,法律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