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1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瓯海区景山中学金晓燕

一、教材分析:

㈠课程标准依据

4.1感受身边得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㈡教学具体内容:

⑴主要阐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⑵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⑶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意义;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探究园”个案探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

“国情导读”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第三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

“阅读与感悟”提供两个材料:一个是“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㈢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

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认同“四个尊重”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㈣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⑵“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⑶“总体富裕”和“全面小康”;

⑷“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2.教学难点:

⑴“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⑵“先富”和“共富”

㈤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1.课时安排:

本课建议安排4课时。

2.教学方法:

以讨论法、调查研究法结合教师讲解为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⑴学生对于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这些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对“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doc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1 引文: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这里的“三步走”指是党的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历史背景: 1、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3、1992年10月日—18日召开的党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取得的成就: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到本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体架构已经确立,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所取得的成就:1998~XX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9%之间,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上升到世界第六位。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所取得的成就,这些信息证明了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经济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二、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1、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重创造”的方针。(“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2、“四个尊重”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现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②在当今这个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③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才能创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④创造指的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实践的活动,创造的结果是产生新知识和新事物。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其内驱力就是创造。⑤可见,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都非常重要,只有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3、贯彻“四个尊重”方针有什么意义?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渐实现 2019-06-20 2.1 引文: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这里的“三步走”指是党的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

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2013—2014年九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满分为7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题型为: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组合列举题2小题共6分、辨析改错题2大题共12分、材料解析题2大题共22分和活动与探究题1题共10分。九年级共有三个班,94名考生,具体考试情况如下: 从上面两表总体情况来看,现阶段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作答很不乐观,对历史知识运用情况不容乐观。 二、试卷的难易度 试题难度比中考的要求高,难易度是偏难的。在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同时体现了历史考试要开卷考试的特点,避免大面积的生搬照抄现象。告诉学生们开卷后历史试题更需要在扎实的基础历史知识了解的前提下,通过理解,学会迁移。 三、试题分析 这份试题总的来说,是一份成功的试题。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整套试卷依据课标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如几次重要的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英美法等大国关系等等。 2、试题灵活,侧重能力 本份试题命题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试题总的来说,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如16题的(3)小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体现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3、图文并茂,材料丰富 试题引用图片和文字材料较为丰富,增加了试卷的可读性、灵活性,改变了单调枯燥的一问一答方式。如2、5、6、12、17题都是图与史料的结合。 总之,这份试题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四、试题情况 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较大,但得高分的学生不多。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2、6、9小题。在解答第9小题时,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理解不清,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第二大题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可以说这张卷子上,从考试实际情况看真正理解到这些内容的同学并不少,但部分学生在回答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如第15题的第三问,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运用,好多同学没能做到从该事件的内容方面回答。第16题的第四问,看漫画答题,大部分同学读不懂漫画,说明学生在图文转换、学科知识迁移上能力欠缺。学生们对于问题,更多的是点到为止,不能去认真考虑,不能从总体上去综合分析。 五、改进措施 好的试卷对教学是一种良性的导向。认真分析学生考试是老师丰富教学经验的绝好机会,是教师进步的阶梯。通过这次对试卷的仔细分析,下面提出三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1、抓住主干知识,突出教学重点

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

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 共同富裕,这一词很早就进入我们的脑海了,当时中国能否可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如果能实现,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不能实现,那又是因为什么因素阻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我想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吧。共同富裕即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水平。它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我们也必须到共同富裕,不是指同等富裕,也不是指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里有讲到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那么它是阶级性的富裕,虽然不是每个人拥有一样的财富,但都能满足各个阶级的物质需求。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个的前提就是先富带后富。 也许有人会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也就实现了共同富裕。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有野心的,当你处在某一阶层时你会想着要爬向更高的位置,这样社会才会有进步。但是如果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你得到的报酬和其他人的一样,那你就没了上进心,没了积极性,蔓延下去,那么社会就会衰落,共产主义社会不会维持很久,盛极而衰,这是不变的规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共产主义比共同富裕更难实现。 除了考虑物质需求外,还有一个条件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精神文明。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的经济是飞速发展起来了,但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了,这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安定的因数。要想实施先富带后富的政策,那就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让先富起来的人能够自觉的去帮助贫困的人,带动他们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那么共同富裕就只能是口头话题了。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发展好精神文明,精神文明跟上了物质文明,那么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就是时间问题。目前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未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两级分化还很严重,现在共同富裕只是一个奋斗的目标,在当前难以实现,它的实现跨时极长。 总的来说,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实现的。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2)理解: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调查研究、综合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提高为出发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用音乐欣赏、讨论、采访等方式,结合老师讲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状况,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去收集共同富裕的有关资料和有关我国的小康状况的资料。 【教学重点】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教学方法】音乐欣赏社会调查采访讨论讲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并感悟音乐《好日子》 感悟:中国富起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师:是呀,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真可谓是国富民强。那么,我们应怎样理解今天中国的“国富民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多媒体呈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谈到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不禁想到有“天下第一村”美称的华西村。 (提问:华西村的致富观) 课件展示:华西村的致富观 (1)我国农村的典范——华西村的致富观 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 (2)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思考:这两句话体现哪个观点?(思考并回答: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板书) 师:我们国家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了吗?(没有)课前我们已经做好分组布置,鼓励同学通过网络等渠道去收集共同富裕的有关资料,但是据我了解,两组同学得出的结论好像不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活动一:我说我有理——社会调查结果展示 A组:介绍华西村的富裕之路,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富起来了。 B组:播放《徐本禹先进事迹》,得出结论:中国离富裕还有一大段距离。 师:两组同学通过史实分别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其实这些观点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讲的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2.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板书) 活动二:你来我往——采访 采访班级的同学,共同探究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理解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师:有些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富裕,但不能因此而炫富;有些同学家庭经济相对落后,但不要自卑,实现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相信在国家、他人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一定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3.三步走战略目标(板书) (学生自学三步走战略目标) 师:我国已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小康水平。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那么,我们现在的小康水平怎么样呢? 活动三:故事会——看今朝,道不足 (学生结合事例讲述对小康社会的理解) (教师组织同学进行归纳、总结) 4.总体小康的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板书)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不平衡: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从地域看,东南沿海,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家庭比较多。而同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容结构: 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浅谈共同富裕

浅谈共同富裕 基本内容 形成条件 如何实现 如何实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如何认识共同富裕关系到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收入差距、贫富悬殊的正确理解问题 ,关系到对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信心问题。论文认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共同富裕 ,不是绝对的平均富裕 ,而是社会成员间存在一定收入差距的相对共同富裕。应该把这种共同富裕理解为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成员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绝对共同富裕——无差别的共同富裕 深刻领会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二、共同富裕的 内容 共同富裕是一个久远的历史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未来课题。那么这个课题的共同富裕到底是指什么呢?下面我们进行分析: (一)共同方面的含义: 一是经济地位平等,共同享有经济支配权和控制权。在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里,所有人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平等不是简单的法律规定或者社会认识,而是体现在经济优势上。即:不是通过法律的手段或者政治的手段来维持保障经济地位的平等,而是各个阶层和劳动者个体在经济要素方面拥有相互抗衡的经济实力。通过经济措施的努力,将把劳动力和劳动文化培育成可以与劳动物质相抗衡的劳动因素,同时都具有资本抗衡的能力。在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里,没有雇佣关系,也没有资本家或者无产阶级,而是劳动力及其资本的拥有者、劳动文化及其资本的拥有者和劳动物质及其资本的拥有者,以及单纯的资本拥有者。各种拥有者的地位是一致的,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里,更体现在经济优势里。由于经济地位的平等不是一个政治虚名或者法律虚名,所以会直接共同享有经济支配权和控制权。 二是公正公平分配,全面消灭剥削,共同享有劳动成果。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剥削有劳动力剥削、劳动文化剥削。劳动力剥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回收不完整,劳动力成本包含从把胎儿培养成劳动力的所有资金耗费,以及在形成劳动力后维持和发展劳动力的所有资金耗费,当然享乐性的资金耗费不计算在之内。如果成本不能回收,那么劳动力的耗费上就直接形成负资产或者说仅有最低底线的自然生存和繁衍的资产。这些成本的回收应当可以维持劳动者一生在衣、食、住、行、医疗、健身、学习等方面的资金耗费。可是,许多的劳动者是居无定所,医疗无钱,养老无钱。在当前,众多劳动者无法偿还父母和社会的养育、培养的资金耗费;开始劳动后无法购置维持劳动力存在的房屋和一些生活、学习、工作等必须品;失去劳动力后无法安度晚年。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当知道到底是当前的生产力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剥削造成的。二是劳动力创造的相应的增殖价值部分或者利润部分被剥削了。结合第一点,那些产生、维持劳动力的资金耗费形成了整个劳动力的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并没有象劳动物质和资金那样成为生产成本,并参与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分配。凭什么劳动物质的资金耗费和直接的资金耗费成为了分配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资本,而劳动力的资金耗费就不能参与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分配呢?这就是剥削!当前我们许多劳动者不仅应有的增殖价值或者利润被剥削了,甚至连成本都被剥削了。劳动文化剥削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创新研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练习题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最关键的是 A.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B.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C.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3.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历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③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④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6.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是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7.创造才富最重要的资源是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8.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驱力是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9.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1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瓯海区景山中学金晓燕 一、教材分析: ㈠课程标准依据 4.1感受身边得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㈡教学具体内容: ⑴主要阐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⑵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⑶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意义;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探究园”个案探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

“国情导读”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第三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 “阅读与感悟”提供两个材料:一个是“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㈢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 析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昌江民族中学符家华 本学期九年级期末评卷工作已经结束,下面我对本次九年級政治科考试做一下分析: 一、试卷概述: 本次试卷分值为100分,试卷命题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了四种中招考试基本题型,考试范围:整本教材(第1单元—第3单元),试题涉及面广,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漏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成因分析: 此次考试选择题较为简单,学生易做错的是4、7、9、11、14小题,出错原因为这几道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分析清楚;简答题得分率较高,普遍在6至9分之间;辨析题灵活性较强,很少同全面地回答问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材料分析题(第19题)得分率也不高.,证明学生对教材重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材料分析题(第20题)

普遍高分,因平时考过类似的题。总体来说,本次考试结果一般,学生做题失误较多,特别是选择题。 三、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来说平均分一般,及格率偏低,最高分为86分,大多集中在50到70分之间,中等水平的学生较多,高分段的同学较少,一部分同学考得过差。考得较好的班为1、10、11、12、13,较差的班是3、4、6。 四、改进的办法(建议)如下: 1、命题方面:一、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二、有必要出一些图片分析题,让题型样式丰富一些。 2、教学方面:要注重实战,教学中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注重典型题例的训练与点评,强化答题思路、做题方法,尤其是提高学生审题水平,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昌江民族中学符家华 本学期九年级期末评卷工作已经结束,下面我

试谈共同富裕实现的措施

试谈共同富裕实现的措施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占健 2011301120136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的意思不是让人民同时富起来,而是让一部分人或地区先富起来,接着,先富起来的人帮助后富的人,一步一步的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但是,现今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这具体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居民收入贫富分化,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要对次有正确的认识。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解决这一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扭转当前的局势。 关键词:共同富裕,贫富差距,有效措施 一、正确认识我国的贫富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促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使得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合法合理的参与分配当中来。这种经济制度的实行虽然能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现实生活的不和谐的一面。近些年来收入差距不仅越来越扩大,而且还使得贫富分化更加严重。这种状况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异以及行业差异的差距持续扩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这种贫富差距,这对于让共同富裕目标的成真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中市场调节,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因素也参与分配,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其中难免会产生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制度上的缺陷和不公平导致生产经营资源分配不公,从而出现初次分配差别悬殊,宏观政策资源配置效率低则造成再次的资源分配不公。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权力参与资源的分配,掌权者更容易利用社会转轨时期的制度和政策漏洞去瓜分社会财富形成暴富,而常见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将部分社会利益转化成个人收入,更表明权力直接参与了收入分配,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公平。实践表明,当一个国家贫富差距过于巨大时,必然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严重时会出现两极分化。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调节我国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人教版】2020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2.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同步精练

2.1 走共同富裕道路第一课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1) 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基于国情,同时富裕实现不了,因此,共同富裕只能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上看,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从实现 (3) 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1.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提升,2015年我国实现国际工程承包营业额2200亿美元以上,在政府“走出去”战略下,拥有海外工程承包、水电开发及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的中国水电集团将成为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和主要受益者。这表明( ) A B C D.我国已经不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解析】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与理解。海外业务的扩展是因为我 的是B选项。 【答案】 B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根本原则的是( ) A B.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C.广东省大力实施“9+2 D 【解析】 措,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1世纪初,我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知识点二:走共同富裕道路 3.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D.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2.浙江义乌,从一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县一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以有形的市场模式,演绎出无穷的经济发展潜力,创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这说明( A ) A.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义乌快速发展是因为义乌人最聪明 C.义乌的发展模式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D.市场经济只在义乌起作用 3.下列属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的有( A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就越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贫富差距就越大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环境就越恶化 A.①②B.③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评价 此次期末试卷,含两大部分,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试卷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 二、成绩分析 此次测试,所教三个班级,平均分分别为67.75、69.59.、67.90,级部最高分92分。总体来看,班级之间相差不大,以二班稍为突出,但总体成绩较好。各班优秀高分者少,90分以上5人,80分以上37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60-70之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选择题的第1 2、15、18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还有材料分析题中有关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科技创新”的理解,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中体现最为明显。 3、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20题,这道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4、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材料题22题中已经明确提示此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各提出的一项措施”,如不仔细审题,就会很粗糙的作答,重复较多,很难答全面。 四、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一是很多大题背诵起来难度较大,不愿意在此花费更大的精力。二是题目的综合性很强,不容易得高分。三是学好了政治也没用,家长也都强调语数英主科。兴趣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偏科严重,这在各个班中都非常突出。 2、学生对时政的关注不够。

初中思想品德(政治)试卷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考试分析表 一、概况 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一政治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已经结束,命题范围涉及初中政治七下的教研室规定的考试的内容。本次考试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根据统计分析,情况大致如下 (1)平均分:46.2分; (2)班级之间成绩较均衡,差距1-2分左右。 二、主要成绩经验 1、判断题部分:主要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得分率较高,只有4题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得比较牢固。 2、选择题部分: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收到比较好的成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较熟悉,对于曾经做过的题能较好地把握。 3、简答题部分:同样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收到比较好的成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较熟悉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复习提纲等复习资料,同时学生能基本掌握解题的方法。 4、综合探究题部分: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新题型,学生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平时能把集体备课和团结协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三、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基础知识不牢固,细节易忽略:试卷无论题型怎么千变万化,无论背景材料多么新颖,最关键还要立足书本知识,判断题和选

择题总有一部分试题会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情况。而本张试卷上为数不多的“送分题”有些学生的失分率仍然很高,如判断题的第5题,这个知识在书本的正文部分,而教师平时都会关注并反复跟学生强调,但有部分学生还是概念模糊,记忆不清。 (2)审题缺乏足够细心,题眼抓不准:部分选择题难就难在一些组合型选项的设置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迷惑性,学生不能从背景材料中抓准有效信息,因而不能选择最佳答案。例失分较多的第12题主要是学生对漫画的内容没有真正理解到位;导致失分。 (3)解题能力薄弱,答题规范不严谨:简答题第20题,关于“结合材料谈谈在何祥美成为枪王的历程中,哪些方面对你的成长有帮助”,要求结合材料,这是教材知识和现实之间的迁移,不仅要求会应用,而且要求熟悉相关时政背景,言之无物,泛泛而谈,均不得分。 四、改进措施预设 1、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双基: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使教学有实效,首先方向要正确,初一学生来说,关键还应立足书本,基础不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如果对基本概念原理记不住,必将影响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均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易错概念,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细致,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规范政治术语;在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训练的同时,还应加强领悟、运用。要系统深入的分析每一考点,在各个要点击破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的归纳整理,最好让学生自己构建知

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的内容,试卷分值1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类。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政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的来说这次考试的难度不是很大,对基础问题的考查力度较大。 选择题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总体来说,这一部分的难度不是很大,特别要注意的是符合型选择题,选项增多,组合方式不是很固定,需要学生花费更大的精力来完成。在考试中有个别的题争议较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容易失分。非选择题总的来说有一定难度,增加热点话题,对于三四班的学生而言要想把分抓住有一定的困难。 二、答题情况分析: 1、一分两率:

一班:平均分:80 优秀率12% 及格率100% 二班:平均分:75.69 优秀率10% 及格率86% 三班:平均分50.38 优秀率2% 及格率41.3% 四班:平均分49.04 优秀率0% 及格率28.36% 2、答题情况: 单项选择题做得一般,平均分在36分。个别同学甚至失分严重。失分高的题有:17、22占75%,15、21占45%。 31题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审清材料的要求就直接表明观点。 32题失分原因只要是学生没有掌握一些答题技巧,答题没有自己的思想。 33题答题情况良好,满分率占50%。但个别同学失分严重。 34题(1)和31题一样,没有答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就直接谈感想。 (2)是考察关爱集体的表现,这个问题要求同学背熟了,但答的还是不理想,只有一小部分能得满分。 35题,需要学生概括,对于概括能力不足的同学,有一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民GDP大幅增长。但是,我国现在仍有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过大,保障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阻碍。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努力发展经济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说,无论是要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但是,仅仅这样够吗?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将共同富裕作为战略目标 在我国的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应该将共同富裕提上战略议程。其具体做法如下,可以改变对官员的的考核体制,从过去单纯的从经济总量考核,改变为将工资增长、基尼系数、社保水平、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作为考核指标的考核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尼系数的监督,加强对贫富差距的监测,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人不幸福主要来源于低收入,高物价和失业问题。那么,作为政府,应该怎么办呢?在这里,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体制,提高义务教育年限,加强对低收入学生家庭的补助。当然,还有,政府必须完善医保制度。不得不说,中国现在的医保制度做得比较可以,但还需改进。比如,让患者敢进医院,实行先治疗,后付款的医疗方案。或许,这种医疗方案会带来一些问题,但只要措施得当,这也是很好解决的。还有,对于失业问题,失业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政府应该出面解决。比如,建立失业救济保障制度,简化保障程序,还有,要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从而提高就业几率。对于养老问题,政府也得加强,让人们感觉的确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 四:建立适当的分配体制 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增幅远大于居民收入的增幅。同

初三知识点 政治第二单元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2.1走共同富裕道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时间 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①市场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②经济更有生机和活力 ③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①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③实现城乡和东西地区的协调和共同发展 ④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⑤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含义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体现:①内容—物质、文化、政治生活 ②范围—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③途径—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 5.共同富裕的地位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设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 7.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①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④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8.推动城乡发展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 9.怎样缩小城乡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②国家要大力发展科技,走科技兴农道路(农业机械化) ③充分发展各地区比较优势 10.怎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①推进西部大开发 ②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③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⑤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法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 2.民主法治的鲜明特点 ①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核心)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成为领导核心 ①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党的主导思想(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人民的关系】 5.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坚持党的领的重要性(两个根本保证)【意义】 ①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7.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8.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①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人民的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9.保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新要求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0.依法治国的概念 广大人民群众(主体)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标准)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客体),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1.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1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①有法可依(前提)②有法必依(中心环节)③执法必严(关键)④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九年级政治期中试卷分析

2017秋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1.基本概况:本次试卷考查内容为九年级思想品德前两课内容。本次考试本着夯实基础为原则,紧紧围绕中考考点,引导学生去关注教材,难易程度适中,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基本能力的训练,在题量上按照60分钟的时间命题,共17个题,80分。 2.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九年级思品考试说明》,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几乎覆盖所有重点知识点。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难度适中。按照7:2:1的比例命题,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4)题型全面 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让学生尽量接触各种题型,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二、成绩分析 年组:平均分57.6分;优秀率48%;及格率73% 一班平均分64.9分;优秀率58.7%;及格率76%。 二班平均分50.3分;优秀率43.3%;及格率63.3%。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答题技巧欠缺。 2.答题的灵活性较差。死记硬背的多,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反映在开卷上就是盲目抄书,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点。 3. 不注意审题。 4.答案角度单一,不够全面。 本次考试失分较高的题有 题号 1 15.3 16.3 17 失分率 60% 61% 51% 52% 1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而学生的思维有些偏差。导致错误地做出选择。 15.3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但学生的答题不规范,所以导致失分。 16.17题考查的的是材料和知识点如何链接的问题。问题看

似简单,但由于学生的答题技巧欠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所以导致答案要点不全。另外、在答题时存在盲目抄书现象,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所以不能得满分。 2.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 (1)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按《课标》及《考试范围》梳理知识点,并要求学生熟记知识点、对于重要知识点要反复训练 (2)强化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如如何审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点、如何学会捕捉有效信息、提高分析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 (3)加大训练力度。对于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习题作支撑,强化训练、反复训练。 四、教学反思 分析本次考试情况,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只重视强调、不注重检查,训练的还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做题经验和熟练程度不够。对于和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渗透的不够,还要不断地给学生扩充进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课堂上虽然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但往往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总是急于求成地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导致学生懒于动脑,缺乏求异思维。课堂上习惯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往往忽略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