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形成及时代价值探析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形成及时代价值探析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形成及时代价值探析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形成及时代价值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213222951.html,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形成及时代价值探析

作者:吕列霞祖金玉

来源:《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2期

[摘要]西柏坡精神为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实践所催生,孕育形成于革命和反革命势力的较量过程中,孕育形成于党所面临的四次历史性转变中。西柏坡精神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定内涵。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西柏坡精神,不仅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发展严守纪律、听党指挥的可贵品质。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历史形成;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7)12-0031-05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于20世纪40年代在异常艰难、无比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凝练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仍然具有重大的价值。

一、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形成

西柏坡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它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为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实践所催生的。周恩来曾深刻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因此,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孕育形成于两种政治力量的较量过程中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坚持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中国共产党主张地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背道而驰。国共两党的对峙使得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和两种前途的艰难选择。中国共产党经过重庆谈判的努力,依然未能粉碎蒋介石要在全国进行独裁专制统治的阴谋,且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率先挑起全面内战,革命与反革命势力两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拉开序幕。中国共产党在前期以防御为主,直至1948年5月,共产党进驻西柏坡,开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时期。当时解放战争已进入到第三年,反帝反封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高潮。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人民全力以赴支援一线作战,国统区人民因不满国民党的残暴统治而发起一系列的抗税斗争。尽管当时国民党的人数比起我军人数占优势,但由于蒋介石在军事上遭遇失败、政治上不得人心、经济上全面崩溃使得我军转劣为优。在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口号,用这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来激励广大军民采取在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蔑视敌人的策略,抓住

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doc

题目程序在线评测系统 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2011 年月日

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 摘要:西柏坡精神是革命先辈们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的见证;是一种代表历史性的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于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塑造,增强企业竞争力;改良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形成吃苦耐劳风气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来说都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运用西柏坡精神来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竞争力;然后反观了当今社会风气存在的的主要问题,及如何运用西柏坡精神来加强文化建设,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基精神基础。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企业文化;社会风气;文化建设;中国梦

引言 一个竞争力强的企业必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引领公司前进的方向,这种企业文化时刻以精神力量的形式影响企业员工,并通过效率、质量的形式反映出来。检视当今社会风气,充斥着浮躁与名利,许多人变得好逸恶劳,而这些与中华美德想背离,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来改良社会风气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以精神力量为内核,而西柏坡精神恰可以迎合时代主题,为其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西柏坡精神及思想内涵 精髓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指导思想,也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 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思想内涵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当今时代发展状况

西柏坡精神相关内容

1、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务必戒骄戒躁、务必艰苦奋斗 2、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有王者归来、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慨。不畏对手、充满信心;敢于竞争,敢于胜利。 3、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扬“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立新世界”的“西柏坡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机遇、抓住用户电信消费行为变化的发展机遇,打好渠道、行业信息化和服务三大战役,用3到5年的时间,打破现有市场竞争一家独大的格局,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强者。 4、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扬“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 的“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打造企业和员工荣辱与共、上下同欲、携手成长的团队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夺取胜利。 5、继承和发扬“务必戒骄戒躁、务必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时刻保持进取之心,时刻保持工作激情,服务员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6、坚定一个信念:践行“一去两化”,实现“王者归来”。打造一个“狼性”团队:生命不息,拼抢不止,永不言败。 7、保持两种作风:求真务实,有激情,敢负责。团结协作,广联合,齐作战。 8、树立三种观念:为生存而战,为荣誉而战,为未来而战。发展为了员工,发展

9、推动三个革新革新思维:“行政部署” “市场驱动” ;革新机制:“组织授权” “需求赋权”;革新文化:“规范控制” “价值引领”。 10、打好三大战役:渠道建设战役、信息化应用战役、服务提升战役。 11、实现四个突破:“一去两化”战略实践有新突破,渠道拓展和运营支撑能力有新突破,移动业务规模发展有新突破,收入市场份额提升有新突破。 12、打好三大战役:渠道建设战役、信息化应用战役、服务提升战役。 13、实现四个突破:“一去两化”战略实践有新突破,渠道拓展和运营支撑能力有新突破,移动业务规模发展有新突破,收入市场份额提升有新突破。 14、弘扬“西柏坡精神”践行“一去两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王者归来”。 15、加大新兴业务发展力度,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新型“中国电信”。(王晓初)到2017年,实现收入翻番,新兴业务占比超过50%。 16、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西柏坡主要建设有西柏坡纪念馆,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学习思考:新时代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

学习思考:新时代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人们在评价杨贵说:“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杨贵同志创造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值得我们发扬。 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实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幸福。 毋庸置疑,我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我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不竭源泉,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是我党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正因为我

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和活动中,我们的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所以多年来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才能从人民群众中不断汲取勇往直前的力量。 新时代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根本在人。在红旗渠长达10年的修建过程中,林县县委一班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心为民,无私无畏,凝聚起全县力量,充分发挥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林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勇敢地承担起领导群众、带领群众、组织群众的重任,展示了党的基层组织强大的感召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大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危险在前、荣誉在后,铁骨铮铮、一心为公,确保了红旗渠的建设队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换句话说,红旗渠之所以能修成,关键就在于党的领导,就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有一支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当前,我们肩负着“四个全面”的历史重任,这更需要通过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89分)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89 分)1. 本讲认为,()实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闻道”。( 3.0 分) A. 理论自信 B. 文化自信 C. 道路自信 D. 制度自信 我的答案: C √答对 2. 本讲提到,()是最基本、最持久、最根本的自信。( 3.0 分)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制度自信 D. 文化自信 3. ()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区别的最根本标志。( 3.0 分) A. 谦虚谨慎精神 B. 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 C. 实事求是精神

D.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4. ()代表延安精神的核心。(3.0 分) A.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B.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 C.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的答案: B √答对 5. 根据本讲,()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延安精神的科学精神、 实效精神。( 3.0 分) A. 谦虚谨慎 B. 联系群众 C. 实事求是 D. 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的答案: C √答对 6. ()是中国革命精神之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集大成。( A. 长征精神 B. 延安精神 C. 红船精神 D. 井冈山精神理性精神、3.0 分)

7. 根据本讲,()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3.0 分) A. 延安整风精神 B. 抗大精神 C. 南泥湾精神 D. 愚公移山精神 8. 本讲提到,()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最根本的精神。( 3.0 分) A. 为人民服务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批评与自我批评 D. 艰苦奋斗 我的答案: D √答对 9. 根据本讲,()就是对真理自信,对科学自信。( 3.0 分) A. 文化自信 B. 道路自信 C. 理论自信 D. 制度自信

西柏坡实践报告

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西柏坡浓缩了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辉煌历史,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的理想基地。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艰苦创业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于2011年5月14日组织我们到西柏坡进行了长达一天的集中社会实践活动。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区西约90公里,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那么为什么选址西柏坡作为革命根据地呢?从导游那里我们了解到了答案。首先西柏坡有着优越的战略位置。它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邻冀中平原,易守难攻,既适宜向山里撤退,又便于向城市进军;其次,西柏坡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这里群众觉悟高,拥护共产党,拥护党的队伍。在这里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再者,西柏坡有着丰富的物产。它的周围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左右。春天,这里有一望无际的麦田。立夏季节,在麦田的垄里套播上稻种,一年中有两次好收成。滹沱河里还盛产鲤鱼和鳖,营养更是丰富。因此,西柏坡被称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通过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我们了解到,在这里党中央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召开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第一步彻底的独立土地法,它的颁布使许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解决了温饱问题,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里我们共产党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群众基础。第二件大事就是解决了晋察冀的军事问题。在中央工委的具体指导下,晋察冀军区先后发动并取得了清风店战役、正太路战役、石家庄战役、平保战役等的胜利,歼灭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量,钳制了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有力地支持了其他解放区作战,石家庄解放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建立统一的华北解放区奠定了基础,并为党中央在西柏坡建立进京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创造了安全可靠的屏障。第三件大事为建立华北财办,统一财经工作。对华北地区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中央在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即著名的“九月会议”。这次会议为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的伟大胜利,从军事上、政治上、组织上作了充分准备。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歼灭从而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在这里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坚决不做第二个李自成,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走进这个简陋的小山村,看到一件件过去的用具、缀满补丁的衣物和用石桌、石凳搭起的露天会场时,我们眼前似乎浮现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革命领导人在煤油灯下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而苦苦思索的身影。在毛泽东的故居,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整齐地叠放在床上,粗大笨重的桌椅等用具如农家的物件。唯一特殊的是小院里多了一盘清纯坚硬的石磨,原是老百姓磨粮食用的,警卫员打算把它拆走。毛主席知道后,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发展很快,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的,这些东西不要拆除,将来群众还要用的。"于是,石磨成为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露天办公桌。然而就在这么一间间的普通山村农舍,几棵枝干苍劲的杏树、楸树下,几张斑驳的桌椅板凳,身着粗布军衣的领袖们,伟大的中共领导人们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他们英明的决策以及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们深深敬佩。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以及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要虚心向革命前辈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

西柏坡精神的启示

浅谈西柏坡精神的现代建设的启示 摘要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双重使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由革命走向建设的伟大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两个务必”是其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与时俱进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它不仅是新中国的立国之魂,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支撑,具有很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现实作用;时代价值 我们的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在当时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起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发展,很多人都在问,学习这些精神不过时吗?我个人认为,中国社会现在存在着信仰危机。在此,以西柏坡精神为例来谈谈这些精神财富的当代价值。 1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西柏坡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它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在历经无数艰难曲折,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发起了战略决战,而且按照历史前进的方向能动地依靠人民群众使中国革命转变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种历练过程构成西柏坡精神丰富而又确定的历史内涵,其精神实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际上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它是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的集中体现。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转入全国反攻,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1.2 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不断进取精神 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执政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它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3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精神 西柏坡时期,面对全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既要善于破坏旧世界,又要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要求,确定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战略思路。此外,我们党在这一时期,还

西柏坡精神学习心得

西柏坡精神学习心得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农业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论文参考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

题。”两个务必“的核心是鞭策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十年后,中国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如果说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是巩固革命胜利成果,走向社会主义;那么,第二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较之第一次历史转折,第二次历史转折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其一,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且极不平衡的大国里,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其艰巨性、复杂性是空前的。其二,为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和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必将引起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剧烈变动,使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其三,面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也正以”西化“、”分化“的各种手段干扰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防范”西化“、”分化“,将长期成为党必须面对的艰巨课题。显然,历史条件虽然变化了,但西柏坡精神并没有过时。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89年邓小平同 志又一次号召全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91年江泽民 同志在西柏坡挥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3年江泽民同志又提出全党必须继承、发扬、深化和 发展”两个务必“的”64字创业精神“。可见,”两个务必“是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组长:邓腾飞201001030026 组员:陈泽众201001030063 李伟成201001030006 楚亚兵201001030027 支攀科201001030042 张国亮201001030039 王红帅201001030043 李朋201001030029 李焕201001030048 指导教师:刘会平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摘要: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设结束了林县十年久旱,水贵如油的苦 难日子,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虽然孕育于上个世纪,但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修建背景、建设历程、青年洞、社会反响、价值导向 一、修建背景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景,就有5次。民国初年,任村桑儿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几十里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旦水。而在昨日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看到老公公担着空水桶而回。天黑山路不好走,一不小心脚一滑,一桶水就全洒在地上,那也就意味着这家将会至少一天没水吃。看着满身大汗的老公公,新媳妇羞愧难当,难于面对家人,于是在除夕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天吃人的真实故事。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州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务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红旗渠。 二、修建历程 据当年红旗渠工程的除险队长任羊城老人回忆,当年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他平时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有一次他的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差当逃兵。任羊城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四两套子,王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洲,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都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下大雨,里边下小雨。由于长期睡在石级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的了关节炎,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工地上。(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被逼的脸1960年的大年都没过就进入了太行山。此时,正是年轻的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国家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施工没有任何的大型机械设备,更没有任何的现代化运输设备,并且此时也正是我们的祖国最饥馑的年代,修渠民工们每天只有6两粮食,唯一可以补充的就是糠麦和几十种野菜。但林县人硬是咬着牙,鼓着劲,凭着自己的一双手,靠着一锤一杆,逢山破山,遇沟架桥。终于把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从根本上改变了祖祖辈辈靠天等雨的生存状况。林县的历史由此重写,林县的地图也由此重绘。 当年修建红旗渠,林县共动员了31万群众参加,投工4126万多个,开挖土石方2225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1.本讲认为,()实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闻道”。(3.0分) A.理论自信 B.文化自信 C.道路自信 D.制度自信 我的答案:C√答对 2.本讲提到,()是最基本、最持久、最根本的自信。( 3.0分)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我的答案:D√答对 3.()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区别的最根本标志。(3.0分) A.谦虚谨慎精神 B.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 C.实事求是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我的答案:C×答错 4.()代表延安精神的核心。(3.0分) A.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 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的答案:B√答对 5.根据本讲,()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延安精神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实效精神。(3.0分) A.谦虚谨慎 B.联系群众 C.实事求是 D.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的答案:C√答对 6.()是中国革命精神之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集大成。(3.0分) A.长征精神 B.延安精神 C.红船精神 D.井冈山精神 我的答案:B√答对 7.根据本讲,()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3.0分) A.延安整风精神 B.抗大精神

C.南泥湾精神 D.愚公移山精神 我的答案:C√答对 8.本讲提到,()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最根本的精神。(3.0分) A.为人民服务 B.理论联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艰苦奋斗 我的答案:D√答对 9.根据本讲,()就是对真理自信,对科学自信。(3.0分) A.文化自信 B.道路自信 C.理论自信 D.制度自信 我的答案:C√答对 10.()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智慧,既讲科学、讲理性、讲真理,也讲实际、讲实效、讲善行。(3.0分) A.为人民服务精神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 C.实事求是精神

西柏坡精神巡回展有感—— 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心得体会

西柏坡精神巡回展有感 ——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心得体会 “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自从在北京这第一站推出以来,几乎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当我走在展览馆大厅里,看着一幅幅略微发灰的图片与手迹,我被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在西柏坡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做出的无数重大决策所折服,一种含有钦敬、崇高的复杂情感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充盈心田。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展厅里的系列实物,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物质条件的艰苦。无论是那细小的油灯,还是那碾米的小石磨,都让我们有恍如隔世的错觉。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着旧中国的贫穷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何等的伟业!条件越是艰苦,成事愈显难能可贵。展厅里的实物背后,掩藏着英豪们何等的志气! 在这个取得暂时伟大成绩的关口,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可以说,这为当时的广大党员干部注射了一支醒脑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还很长远,毛泽东同志与超乎常人的理智告诉我们,“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如今,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新中国的面貌发生了

巨大变化,确确实实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不过,物质条件的富足也带来了世风的浮泛,奢靡、放纵、安逸的情绪也有所滋长。社会上各种制假、贩假的时有发生,无疑是有关当事人出于对安逸生活的奢求以及对物质利益的片观追求,从而蒙弊了自己的良心,有关当地政府的管理缺位和不到位又在无形之中放任了制假贩假者,从而给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与潜在威胁。在此恶性链条中,这些管理者明显失去了“不骄不躁”的好作风,没有做到真正关心民生,没有做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那样来保护。而不顾当地财政现状,臵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于不顾,肆意建设豪华办公楼,购买豪华轿车,搞脱离实际需要的路边政绩工程以及城镇中心超大广场等形象工程,都是领导干部不能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坑苦百姓的行为,直接损害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离开了对人民群众的关爱,管理者又靠什么来博得当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与拥护?!“打江山易,守江山难”,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现在看来,物质条件的进一步富足,精神世界的建设愈显必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也许,这就是党员干部重学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巡回展有感-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革命伟人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这些富有华北特色的平顶房,又矮又小,外墙抹着一层白灰,屋里都只上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剑波 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 红旗渠1960年2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年7月竣工。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月份。据史记,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3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次,大旱绝收30次,人相食5次。林县有首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泥土,留下石头蛋。1944年林县解放时,99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万。正常年景小麦每亩只有60斤左右。全县550个较大的村,有307个远道取水。其中5里以上的181个,10里以上的94个,10到20里的30个,20到40里的2个村。“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1957年12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1959年小麦丰收。但麦收后大旱。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出路在哪?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只有一条路: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1959年6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10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她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社会

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1卷第1期 2012.(11).1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王 欢 梁 坤 张苏红 【摘 要】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日臻成熟,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党在干部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进程,保证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 城市的顺利转变,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干部教育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西柏坡时期党在干部教育方面形成的一系列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柏坡;干部教育;党员教育 【作者单位】王欢,梁坤,张苏红;河北行政学院 一、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的历史背景 (一)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变。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目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提到全党的面前。到了西柏坡时期,城市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凸显。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必须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将面临着经济建设的任务,党必须构制建国方略,制定新民主主义方针、政策。党要成为经济建设的领导核心,更好地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尽快培养一批具备丰富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领导干部迫在眉睫。 (二)我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西柏坡时期,中国社会的矛盾、社会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党的社会角色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转变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军事战场的最后决战和不断扩大的解放区都需要数以万计的领导干部,干部教育工作尤为突出。中国共产党根据西柏坡时期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干部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在继续沿用了以往形成的正确教育方针的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着重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及防腐拒变方面的教育。 二、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的丰富实践 (一)注重干部的思想作风教育。西柏坡时期,伴随着干部队伍的急剧扩大, 贪图安逸、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情绪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逐渐蔓延开来。在1949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要求全党 “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他讲道,“胜利冲昏头脑,今天更有可能,胜利越大,包袱越大,紧张困难时易团结。这必须警惕, 要教育干部,首先是要使高级干部懂得,战争打完了,真正要做的事情才开始,届时很可能感觉打仗还容易些。”同年3月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告诫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 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 权的关键时刻, 毛泽东基于对历史的思考所提出的具有科学前瞻性的“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永世警钟。 (二)强调对干部的文化和专业教育。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实用性强的特点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分别展开培训,以达到因人施教、按需施教的目的。党的干部教育涉及到工、商、医、艺术、邮电、铁路、师范、少数民族等多个专业,对工人、农民及军队中的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锻炼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全方面多领域培养党的干部。(三)创办高级干部教育学校。解放战争进入到1948年时,解放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并呈现出蔓延链接之势。解放区的干部教育,特别是干部高等教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共中央委托中共华北局创办“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定位在高级党校的马列学院就在此时应运而生,作为第一任院 长的刘少奇在马列学院第一班开班典礼上讲到 “提高党的干部的理论水平,使各方面比较负责的干部具有马列主义的理 论修养”是创办马列学院的目的。除马列学院外,党在这一时期先后创办了以培养与训练军事政治干部为主的华北军 政大学;以培养涵盖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综合性人才为主的华北大学。这些院校同东北军政大学、辽东人民军政学 校、辽南建国学院、西北军区人民军政大学等解放区相继成立的地方院校以及从原国民党统治区接受改造过来的旧学校,一道培养了大批具有理论知识和业务素养的干部,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和新中国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干部。始终自觉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扎实推进革命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同志对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习都有过论述。毛泽东指出:“许多人不重视理论工作,似乎这个工作不要紧。对理论工作看法的动摇是不对的。”刘少 奇认为:“要提高理论水平,要熟悉马列主义,特别要学习唯 · 01·

弘扬西柏坡精神-做新时期优秀大学生

弘扬西柏坡精神,做新时期优秀大学生 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20余年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华,它的内涵十分丰富。西柏坡精神在当今也有了很大的延伸,尤其是对我们当代的没有经历过革命洗礼的大学生,西柏坡精神是一种敢于抓住机会,勇于探索新的模式的精神;更是一种戒骄戒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最终取得胜利的态度;还是我们今后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献身精神。笔者主要以一名新时期优秀大学生角度分析该如何理解西柏坡精神、为什么要弘扬西柏坡精神以及如何弘扬西柏坡精神三方面内容。 一、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定位 (一)西柏坡精神的内涵。西柏坡精神是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的革命精神,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服从大局、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大公无私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包含了我国传统美德——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包含了中华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展,如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

联系群众等。这些精神对夺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全国,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些精神并非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因而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 (二)西柏坡精神的定位。西柏坡精神是一笔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是伟大时代的产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精神的象征。可以说,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理论实践和思想升华,它凝聚着全党全民保家卫国的精神气概,以及变革中国社会、开拓创新的勇敢和智慧,蕴含着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共同理想,具有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征,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特色。西柏坡精神同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原因分析 (一)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都

2020年求一篇红旗渠精神的演讲稿

求一篇红旗渠精神的演讲稿 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上世纪 ___,林县人向太行要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水贵如油”的困惑,引来了“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梯田绿油油,荒山变成米粮川。”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 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

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 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 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 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

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 当代价值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一、延安精神的形成 延安精神的形成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关。当时,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难当头时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得不屈服于国内外的压力,把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于是,相对放松了对延安地区的围剿,以至形成了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国统区经济凋敝,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四大家族控制经济命脉,大发国难财,加之,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陷入的财政经济困难境地。抗战时期,在全国上下一片混乱,重庆等地出现无政府状态,国民党压制民主,打击进步力量,相比之下,唯独延安成为了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的形成来源于原生形态,在此其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1935年10月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是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我们党在这一阶段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和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主要内容的白求恩精神。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纠正了王明

的右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进一步确认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袖地位。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及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用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延安精神初步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2、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前后,是延安精神正式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精神。同时,在军民大生产运动中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而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当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1一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日寇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而且华北各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面临的严酷斗争形势和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坐以待毙的死亡威胁向延安军民提出了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了克服各种严重困难,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着名的“十大政策”,其中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是这个链条中的两个关键环子,如果抓住了这两个关键环子,其他问题都就好解决了,就抓住了中心。对此,毛泽东曾指出: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曾经分别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使我们党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方面,立于不败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