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简评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摘要:曾国藩是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试通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和作用

历史人物评价从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曾国藩评价的问题上的分歧更显得突出。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徽号;曾国藩死后,清政府称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然而也有人说他倡“就地正法之制”,兴“抽离聚敛”之风,“以夷狄攻中国”,“杀人割地”,取媚洋人,实为祸国殃民的“罪魁戎首”。之所以出现这些片面的评价,很大原因是人们以自己的眼光去评价曾国藩,而没有设身处地地考虑曾国藩的立场。评价历史人物,就应以人物当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客观地去看待他。下面就举两个例子,让大家比较全面地认识曾国藩。

一、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因此,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

(1)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是为了推动历史发展而起义的。不可否认,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湘军攻破南京城时,“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如此残忍地镇压农民军,其中曾国藩的个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为维护清王朝,为立下大功,曾国藩不惜屠杀太平军和老百姓,如此残忍的行为的确令人发指,说他是杀人狂也不为过。此外,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如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但是,曾国藩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却把资本主义近代化扼杀在摇篮中,使得中国得不到更大的发展,以至于远远落后于世界。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过错的

确很大。

(2)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洪秀全试图引进西方宗教的教义来发动一场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战争,并把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同中国本土的封建迷信与农民起义的朴素平等观念相糅合,使之成为太平天国神权政治的精神支柱。太平军如若取得全胜,洪秀全的神权政治得到巩固,那么他们将有可能把中国拉回到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去。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虽然其立场很保守,但是却比洪秀全的神权政治稍微进步些,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利大于弊。而且,如果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那么在同一时代将有可能出现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而且,从洪秀全的享乐行为与崇尚神学行为来看,他未必能比清王朝更适合统治中国。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从这点上来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功大于过。

综上所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功过相当。他杀人如麻,伤天害理,同时,他又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不能片面地说他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只能客观地多角度地去评价他。

二、曾国藩发起洋务运动现在,认为洋务运动是卖国的反动的运动的人,已经不多了。多数人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

(1)19世纪中晚期,以满清官僚集团中的奕劻、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认为要挽救统治危机,要抵御外侮,必须仿效西方的“船坚炮利”,必须“练兵制器”,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其中,曾国藩是按照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实行洋务运动的,并且在魏源“师夷制夷”、“以夷制夷”、“自强”“救时”思想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师夷智以制夷”的主张,并且付诸实践。于是,中国近代化军民工业、文化教育、派生留学和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等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改革自强的先河,使国人的观念迅速改变,使中国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最初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从而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打下了一个基础。从这方面来看,曾国藩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立下了汗马功劳。

(2)从曾国藩发起洋务运动一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窥视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的思想和开阔深远的目光。曾国藩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其自强御侮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再看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与曾国藩的“师夷智以造船制炮”思想,虽然后者继承了前者的思想,但是后者却比前者高明多了,这从“智”的内涵比“技”的内涵大多就可看出来。“技”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坚船利炮的武器之类。魏源明确说:“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而曾国藩的“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先进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曾国藩不仅有此思想,而且付诸实际行动,可见曾国藩比魏源眼光更远,勇气更大,思想更开放。曾国藩用“师夷智”作为学习西方文化的行动纲领,比其同辈也要高明。从这点上说,曾国藩为解放思想,学习西方文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上来说,曾国藩在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所开创的洋务改革运动,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历史借他之手对南北两个封建政权进行了选择。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不管世人如何评价曾国藩,他都默默忍受。毕竟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性质急剧变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面对这些情况,他不得不做出抉择。无论对与错,曾国藩的历史地位都应划在近代进步和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关于曾国藩的思想探究

关于曾国藩的思想探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01班 姓名:龚坤 学号:2010011378 2011年5月21号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在满清快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有这么一位充满了历史争议,是非功过都有人评议的人物,他就是曾国藩。在满清的最后岁月里,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广大人民与清王朝的矛盾,其中又还夹杂着清朝内部自身的矛盾,而我们在评议各种历史的时候,都无可避免地谈到曾国藩。 首先看一下曾国藩一生所经历的各种大事件。第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历史的背景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有农民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具有正义性,因此我们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来评论曾国藩的时候,他首先就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给人一种“刽子手”的形象。但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就算曾国藩不出面镇压,仍然会下一个曾国藩出来,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政权的。因此在这件事上对曾国藩的批判和怪罪是不公平的。第二,他是中国近代史的发轫者。他最初发起洋务运动,他说:“发展洋务,制造炮舰为中国自强之本”。他开设中国第一家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他与李鸿章合办中国第一家大型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同时还派员出洋购买制造之械,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同时派人出国深造,积极建设海军,是我国海军空前强大,可以说曾国藩是洋务运动中不可非议的领军人物和先锋。第三,在对外关系上。这也是现在史学界争论最大的地方。首先是“借夷兵助剿”,实际资料显示当时的曾国藩是反对这样做的,他说:“外夷之助中国成功后,每多意外要求”才使开始清政府勾结英法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成功,只是后来形式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可见勾结外国镇压一

对曾国藩的评价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 ——小评曾国藩同治十一年,漆黑的天空滚过一阵轰雷。明亮的闪电如同亮剑一般划破黑布,黑黑的雨滴瞬间倾斜而出,染黑了赤红的总督衙门,淹没了西花园的斑竹林,摧毁了腐朽的大清王朝。老人家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头一歪,和奄奄一息的国脉一同坠落万劫不复的阴曹地府。清政府的最后一座精神塑像轰然倒下。 两江总督曾国藩逝世。 雄奇瑰玮之文 曾国藩,6岁入塾读书,8岁读八股诵五经,14岁读周礼史记,21岁考取秀才,27岁考取进士,37岁升至二品官职。曾国藩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悉心培养下,凭借自己的学术造诣,在十年里官至二品,在清朝独此一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是继孔孟朱后的又一儒学大师。他在继承桐城派方姚二人之长而自立一派,创立了“清韵不匮,声调铿锵”的湘乡派,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曾国藩反对孔孟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家训理念,他的家教八本三致祥理论体系更是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困惑具有极大的意义。可以说曾国藩对于文学有着极大的追求,在学习前人优良的文学结晶的同时,并不拘于泥,不断改进修正,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文学宝藏。 处世识人之才 曾国藩是一个相信风水相人之说的人,他可以因为司马铁嘴的一语死气大凶而害怕刀兵,却也可以因为陈敷的一语大鹏大吉而上马杀

贼。这或许有点“不信书,信运气”的迷信迂腐,但是也正是他自成一套的相人之法,用自己精明的眼力结识一大班人才:穆彰阿以他为仁弟,左宗棠以他为挚友,李鸿章以他为良师,彭玉麟以他为兄长,康福以他为明将......可以说曾国藩的成就有一半是靠他的识人之术,他不盲目选人,努力用准人,谨慎授权。他遵守着有才必推,有错必退的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他认为“观人之相,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而主”,“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这些处世方法对现在贪腐的官风有着深远的教导意义。 剃头跳水之武 曾国藩,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一介书生,与“武”这个字完全无缘,但是在湖南一带他有个外号叫曾剃头,因为他用刑残酷无情,甚至不惜一连20多口人都斩首示众,。曾国藩在接手团练的任务开始就深知清政府的腐败,为了肃正气,明律令,整顿疲惫之师,一直坚持这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曾国藩就痛杀了救母的恩人之子,也带来了团练和绿营的矛盾激化。这也让百姓处于一种在外害怕太平军在内害怕曾剃头的气氛中,很难轻松地生活。据说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这就有点表现曾国藩作为臣子的愚忠,视职责任务一切。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完整,不惜放弃自立而王的机会;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稳定,不惜错判天津教案而受万人唾弃;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名誉,不惜几次跳水自尽也不愿落入敌手受辱。 带兵抗敌之略

论曾国藩的功与过

(个人原创,完成于2006年11月29日) 浅谈曾国藩的功与过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在仕途上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的一生功过让世人争论不休。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民族罪人,好名失德的伪君子。但也有人对他的评价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不过在还没有定论之前,让我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曾国藩进行分析吧: 在思想文化方面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但曾国藩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那群愚昧无知、痴人说梦的顽固派面前,则算是一个有识之士了。他不仅看到了西方的长处,而且敢于承认,敢于学习。他虽然出于儒者的本质及对清王朝的尊重,说: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更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带领湘军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最后胜利,。整肃学风,倡学习西洋,开启“同治中兴”,挽大厦于既倒,是日暮穷途的清王朝又苟延60余年。 文正公之事功、道德、文章冠绝一代,引领湖湘学派一脉发扬光大,更兼后来人才辈出。其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事业,更是前无古人,鲜有后来者。 曾氏身后近百年,掀起了多次研究曾国藩热潮。清政府嘉许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我们忘不了毛泽东对曾的评价:“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叁。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毕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处之完满乎?” 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国民党大陆溃败逃逃台时,蒋中正在南京城头痛哭流涕而言曰:“谁为吾之曾文正”的无奈浩叹! 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风云人物如此推崇的人物,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尤其是英雄们折腰敬服的呢?我们或可从其读书治学中管窥一二。 当今之世,日新月异,河海奔流,人生百年,时不我待,科技腾飞,知识爆炸,作为今日之处于治学修身阶段的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适应这个以终身学习为现实背景的时代而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呢?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 《庄子?养生主》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老子?十九章》又说:“绝学无忧”。 庄子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而在老子则说:我们应当放弃追求知识,不做思考。尽管前者似乎很冷静,后者有失偏颇,显然这两点都不足取。 对于这点,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早已虑及,并且显得更为冷静和持重。我们不妨抄录一段曾国藩日记一看,“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那么,我们在有限与无限中又该如何平衡这种矛盾而不至于困顿呢?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他说,“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 人生的许多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近来,常翻《曾国藩家书》,关于其读书之法略有心得体会,莫过于如此四端,曰本源,曰专一,曰分别,曰有我。

曾国藩评价(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 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今天本文的中心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 说起对曾国藩评价,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所说,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环境,从多个角度对曾国藩进行评价。 曾国藩与金田起义 时势造英雄,汉末出了个奸雄曹操,清末出了个忠臣曾国藩。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只是不早不晚,发生在了曾国藩所在的年代,于是一介书生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治国、平天下,无数英雄人物的未完之梦,曾国藩做到了,是时代选择了他,而也是他,选择了这个时代,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历史。 金田起义的历史功过究竟如何呢? 首先,从功绩方面看,第一,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它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松动了板结的封建秩序。清朝政权从此一蹶不振,中央集权大大削弱。这就有利于新的政治经济的因素的产生。如中央集权的削弱,即部分权力下移,地方督抚则有可能利用这些权力来推动近代化。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

浅谈曾国藩

浅谈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也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静,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曾国藩的人格修养,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他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有极高的威望,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幕僚多达三四百人,当时第一流人才都是出自他手下。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我觉得,前期的曾国藩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是中国文人之楷模!他是一个乡村小地主家庭的儿子,从小就很爱读书, 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奋发图强,积极入世,忠君爱国。,长大后, 他克守封建礼教,理学修身养性的功夫,而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仕途上, 也是秉公执法,敢于得罪权贵,他从道光年间中进士、点翰林,到咸丰年间办团练、打太平军,再到同治年间于天津、办教案,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时刻以尽忠报国为己任,以兴我中华为志愿,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官之典范,人之楷模了! 而后期, 多年的官宦生活终于把曾国藩给同化了,他不再盲目模仿古代的忠臣直言死谏,虽然没有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但对一些官场恶俗也睁只眼闭只眼,就这样.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悲剧。

曾国潘反面评价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 “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偶。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天津教案发生之时,曾国藩已患重病,李扬帆认为“曾国藩实际上死于处理天津教案导致的精神打击。在如履薄冰的对外关系处理中,他的忠、信、笃、敬四字秘诀,未能挽救自己的名声乃至生命。” ?

?曾国藩也是心狠手辣之军事家,他在家书中即自称“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安庆之围与1864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 当时金陵士大夫有隐语:“昨夜诸侯今庶人,江宁民家尽死人!”(昨夜诸侯今庶人,指“曾”为“国藩”)。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形容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攻打南京时,屠杀平民无数。

?“汉奸”和“刽子手”是范文澜对曾国藩的基本评价,他这一认识出自谭嗣同和孙中山等抗清志士,结合曾国藩的一生,范老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

浅析曾国藩书信中对学习和处事态度

在《曾国藩家书》中遇见曾国藩——浅析曾国藩书信中对学习和处事态度 中华民族的历史在那个还叫大清的时期有着一条触目惊心的伤痕,这道伤痕之大之怖,总是会让人下意识地去躲避,而躲避的最好办法就是否定。比如当时的国人,有像在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奔走孙文等人,也有像呼喊着民主与自由,身边总是聚集着一群热血青年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即使时至今日,还在学着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我,在每一次看到清朝晚期的历史,也会选择性的跳过或者迅速的掠过。 或许正是因为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爱着这片土地,爱着她的历史和未来,所以才会在她受到屈辱的时候难受得不能自己,所以也才有人,会去选择背负她的苦痛,在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黑暗中追根揭底,以求深爱的祖国的将来,不再走上曾经的荆棘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翻阅距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晚清,开始去了解我们的历史。资料还原了我们真实,让我们看到晚清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的微弱的星光。那段历史原来不仅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不仅是失败的太平天国匆匆的捻军鲁莽的义和拳,不全是咸丰帝外逃慈溪卖国求荣袁世凯两面勾结,也还有东方的俾斯麦李鸿章,洋务运动带回来的詹天佑,中华民国总理唐昭仪,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 当然,也还有那个站在历史后面的帝国一等侯爵,文学大家,思想大儒——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出生,湖南长沙湘乡人。父亲曾麟书是书塾秀才,爷爷曾玉屏虽然不是饱读诗书却也是视野开阔,曾家虽然是农耕与教书之家却也算是富裕,幼年的曾国藩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青年的曾国藩在不断地应试中考中进士来到京城,成为一名低级别军官。在京城多纨绔的环境中,曾国藩也是年少气盛,经常和一帮同学在一起吃饭闲聊,到处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差点就因此无所事事,只做京中小吏,再无所作为。后来曾麟书从家里致信曾国藩,提出了节欲,节劳,节饮食的三节要求,这才点醒了曾国藩。壮年的曾国藩拜师理学大师唐鉴,向他学习修身之法,并在大师的建议下开始了记日记。期间,他开始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步步高升。晚年的曾国藩经历了天津教案等事之后,虽然政治上有所前进,但在民间声誉上有所不齿。在他61岁那一年,有一天散布在南京西花圃的时候身感不适,由次子曾纪泽扶回书房,不久逝世。 大概总结曾的一生,少年的曾国藩活在教育书中,青年的曾国藩活在励志书中,壮年的曾国藩活在厚黑学中,晚年的曾国藩活在修身养性的书中。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银锋冷画一色天,惯看戎马笑狼烟,是非功过谁堪论?无名冢上祭流年”。曾国藩的历史功过自由历史学家,人民大众来梳理定性,而我也是只是希望能从他的人生中获取一些感悟,看到一些道理罢了。 我选择通过《曾国藩家书》来阅读曾国藩这个人,大概是觉得家书真切实际,“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以下便是我个人的一些节选和我个人的理解。 “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人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若果威仪可测,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国藩自幼熟读经书,善学之理便是再明白不过了。曾之所以为大儒,大师,他较之常人不同的就是“知行合一”。其实向他人学习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能够平衡自己心态,虚心求学的人确实不多。且不论能不能够扯下面子虚心向别人请教,有时就连面对自己的老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 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一点。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

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 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但有些论者的看法则有所不同,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文化观念决定一切的观点或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洪秀试图引进西方宗教的教义来发动一场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战争,但所引进的并不是新教伦理精神,而是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并使之同中国本土的封建迷信与农民起义的朴素平等观念相糅合,成为太平天国神权政治的精神支柱,因此,太平军如若取得全胜,洪秀全的神权政治得到巩固,有可能会把中国拉回到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去。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他的立场显然是保守的?。?但是,洪秀全的神权政治比曾国藩所维护的封建政权更落后,两害权取其轻,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获胜,缩短了瞎折腾的时间,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而较为有利?。这与冯友兰对太平天国的看法是一致的。但不同意冯友兰认为镇压太平军起到

试论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试论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王泽明指导老师:党庆兰 [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理学大师。他以儒学思想为根基治军,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其治军思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仁”,“礼”为治军之源,“忠”“信”为行军之本;二是以“勤”“恕”“廉”“明”为将帅 的武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三是“训”与“练”相结合的练军方法;四是讲求“慎战”“以主 待客”“正奇互用”的战略战术。他以思想治军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蔡锷、蒋介石毛泽 东等后世革命家的治军思想都深受其影响,他们治军思想的很多方面都直接与曾国藩的治军 思想有着渊源关系。 [关键词]曾国藩;治军思想;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封建地主家庭,他自幼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熟读经史,立志要做“末世扶危救难的英雄”,更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为座右铭。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实力很快发展壮大,清朝政府朝野震动。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临危受命,投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曾国藩分析认为八旗绿营在与太平军作战中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弊端就是“败则不相救”。针对这一弊端,后来他以自己所学理学思想为基础,并结合军事实践建立了一支异于八旗绿营的军队—湘军。湘军在于太平军作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帮助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稳定了统治局面,建立了赫赫战功,这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所以其治军思想也受到后世学人的推崇,对后世影响极深。曾国藩以思想之军,可谓是一种独创,与现在所提倡的创新思想相吻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一、曾国藩以“仁”“礼”“忠”“信”为治军的根本,后世革命家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治军思想深受其影响。 曾国藩为了改变八旗绿营在于太平军作战中节节败退的局面,在湘军建立之初就强调要把湘军建成一支“诸将一心,万众一气”的“忠义之军”。○1要想使湘军内部“诸将一心”“万众一气”,就必须找到一套合理的治军方法来协调好军队中的各种关系。曾国藩以此出发,结合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礼”为治军思想之源,以使湘军有礼有序,内外和谐。他说:“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

我眼中的曾国藩 土木124班 08070312409 李德智 摘要: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关键字: 生平事迹功过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清史稿·曾国藩传》纪录片《百家讲坛之曾国藩》 说实话,我对曾国藩的认识并不是很多,在我的印象中,每次提及这个历史人物,听到的是大家对他不同的看法,有说他是成功的,也有说他是个坏人,卖国贼之类的:直到后来上了历史课,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多,对曾国藩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才渐渐了解他的事迹,能正确的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在网上搜了不少节目讲诉曾国藩历史的,了解他的一生,了解他在当政时所做的事,以使自己能正确的看待这个人物。 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就我所看到的,是赞扬他的的居多,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不仅如此,“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的人是他;还是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的人; 在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太平天国除了有上述功绩之外,也有它的过失。 仔细想想,我觉得他们对曾国藩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下面的几件事情上:第一是对待罪犯方面,开就地正法之先河.第二是对待太平天国的俘虏方面,有人说他太过严酷,所以获名"刽子手";第三就是所谓的天津教案,其后遂得卖国贼之名. 细细想来,曾国藩所创造的就地正法.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就地正法当然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即使在古代,对罪犯的行刑也是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的。然后是对太平天国的俘虏问题,记得一次战役之后,曾国荃获得为数不少的太平天国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答案

1.1作业 1发生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哪一方的胜利结束?正确答案:C、东晋2“同治中兴”具体指的是下面哪一时期?正确答案: D、1862年-1874年3历史小说《曾国藩》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唐浩明 4蒋介石曾要求其儿子蒋经国要认真学习曾国藩家训与家书。正确答案:√5李鸿章和曾国藩二人分别代表了清代中兴局面的开创和彻底终结。× 2.1作业 1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19世纪的是()。正确答案:C、辛亥革命 2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是谁制造的?()正确答案:A、居纽3白莲教起义发生的主要地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正确答案:B、广东4下面关于洪秀全生平及其成就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原名火秀5曾国藩、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真正的奠基人。()正确答案:× 6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出现于1804年。()正确答案:√ 7罗伯特·富尔顿于1809年建造了一种在海上使用的轮船。正确答案:× 2.2作业 1下面关于岳麓书院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1925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2“惟楚有才”出自下面哪一著作?()正确答案:B、《左传》 3素有“芙蓉国”之称的省份是()。正确答案:C、湖南 4下面关于钱基博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钱钟书之子5()不是南宋历史上的“东南三贤”。正确答案:C、苏轼 6不属于清代中叶关注社会民生的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是()B、胡宏 7学者张朋园提出“湖南人具有个性坚强、勇往直前、不记成败、不计利害的独特地区性格”。()正确答案:√ 8《涧于日记》的作者是清代士大夫张之洞。()正确答案:× 9湖南人魏源主持编译了《海国图志》和《皇朝经世文》等著作。√ 2.3作业 1下面关于王闿运生平及其成就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末经学家2下面关于曾国藩家庭成员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大哥字竹亭 3曾国藩祖父提出的“三不信”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正确答案:A、贵人4曾国藩出身在湖南长沙府湘乡县的大白杨村。()正确答案:× 5对曾国藩影响最大的是祖父曾玉屏,而非他父亲。()正确答案:√ 6中国古代的人认为做官第一,道德次之。()正确答案:× 3.1作业 1对联“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尔曹”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曾麟书2下面关于曾麟书与曾国藩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父子

对曾国藩家书的评价.doc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的家书,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他一生强调立志,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在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曾国藩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绝,但也不太容易,他对其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曾国藩硬是凭律己的毅力将烟戒绝。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关于曾国藩的与弟书,刘伯承对薄一波说过:“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他的家书,也并非都是腐儒之见,其中有些见解,我看

论文曾国藩

学术论文 清末之重要人物—李鸿章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陈锭生 学号:06110601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刘丽欣 完成日期 2012 年 2 月 2 日

清末之重要人物—李鸿章 摘要 正所谓“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建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大清安定,建立丰功伟业。他推进洋务运动,促进清朝末年中国进步。曾国藩不仅是清朝卓越的军事家,同时也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家。 关键词:建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培养人才 他是很多历史名流学习的榜样,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极其崇拜他,说他“足为吾人之资”。大才子梁启超历来眼中无人,他却对曾国藩推崇备至,他认为如果曾国藩在世,一定能拯救民国军阀混战的局面。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他,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

功过是非曾国藩

功过是非曾国藩 ---读曾国藩有感 [内容摘要] 中兴名臣曾国藩,生时叱咤风云,功勋卓著;死后却成为数百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是什么让他飞黄腾达,成就一生?是什么让他大权在握,傲视群雄?又是什么,让这位不可一世的文臣名将惹来永不停息的争论?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玩笑?让我们解读这位一生传奇的人物。 [关键词] 中兴名臣太平天国是非功过 清朝末年,列强侵略,社会动乱,百姓暴乱,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风雨飘摇.中国历史运行的巨轮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一个新兴的时代呼之欲出. 正是这样的时代也是出英雄的时代,“时势造英雄”。在中国历史的这个转折点上就走出了一个又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他们生前叱咤风云,死后亦是风光无限。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物。 “满清重臣”,“中兴名臣”,这些便是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若左宗棠是“焊将”、李鸿章是“名臣”、那么曾国藩便是“圣相”!一个“圣”字,道尽了他一生的荣耀。他之于大清便是半个江山,应该说他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他的时代。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 曾国藩生于1811年,名子城,又名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他科甲出身,后又授翰林院检讨,开始了漫长的仕宦生涯。1847年即超擢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849年又升

授礼部右侍郎,此后九年中,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掌管机枢军政大事,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创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迹。而铸造曾国藩政治生涯顶峰的就是剿杀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他以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严格砥砺自己,他一面笃于修身,精研理学,格物致知,雅好诗文,自成一格;一面又适应时势的要求,探讨解决内忧外患的治国方略,同时接受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倡导洋务。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分不开的,他1853年借助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作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装,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他治军有方,率领着他的湘军与太平天国军交战无数,终于战胜了这个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农民起义,从此名望大增,一度成为满清政府举足轻重、响当当的人物,就连李鸿章、左宗棠都喊他老师。应该说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而理应为人称道的。然而似乎所有的英雄都会受到非议,曾国藩也不例外。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

中国历史人物鉴赏之论曾国藩

中国历史人物鉴赏 之 论曾国藩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班级:B10521班 学号:20104052125 姓名:刘冲

论曾国藩 曾国藩简介: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 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主要事迹:镇压太平天国,攻克天京 著作:《曾国藩家书》,《冰鉴》,《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求阙斋文集》、《诗 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关键词:太平天国,晚清?第一名臣? 曾国藩历来是被很多人极力推崇,又被很多人所唾骂。越是有争议的人物都是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曾国藩事迹:23岁考取秀才,25岁会试落第,28岁会试中贡士,29岁谒 杜工部祠,31岁入翰林院,33岁升翰林院侍讲,35升翰林学士,37岁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39岁升礼部侍郎,42岁任江西乡试正考官,44岁任兵部侍郎,50岁任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51岁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52岁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54岁大败太平天国,赏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55岁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师剿捻,60岁办理天津教案,62岁卒自幼被视为神童,在朝廷为官官运亨通,从得罪咸丰帝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无论是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还是最后的围剿,办理天津教案,他都表现出天才的胆略与智慧,忧国忧民,是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历史的步履不管何其艰难,但历史并不是倒退,而是前进。曾国藩在外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忍辱负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战祸,使中国有了一个喘息之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进行‘图强求富’的建设。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易溺心丧志。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2020尔雅网课课后答案)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食用方法:正确答案为红色标注,课后测试在线浏览即可,考试查题,建议下载到本地打开word,Ctrl+F查找题目。 1.1中兴如梦序言 1【单选题】()是历史小说《曾国藩》的作者。 A、朱汉民 B、谢婉莹 C、余华 D、唐浩明 2【单选题】“同治中兴”具体指的是()。 A、1864年-1874年 B、1865年-1874年 C、1862年-1874年 D、1863年-1874年 3【单选题】发生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的胜利结束。 A、后梁 B、西晋 C、前秦 D、东晋 4【判断题】李鸿章代表了清代中兴局面的开创,而曾国藩代表了其彻底终结。(×) 5【判断题】蒋经国被蒋介石要求认真学习曾国藩家训与家书。(√) 2.1时代与家世(一):知人论世 1【单选题】白莲教起义发生的主要地区不包括()。 A、广东 B、湖北 C、陕西 D、四川 2【单选题】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是()制造的。 A、瓦特 B、居纽 C、爱迪生 D、脱威迪克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19世纪。 A、法国大革命风潮平息 B、瓦特发明蒸汽机 C、拿破仑去世

D、辛亥革命 4【多选题】下面关于洪秀全生平及其成就描述正确是()。 A、出身农民家庭 B、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的领袖 C、原名火秀 D、广东花县人 5【判断题】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一种在海上使用的轮船是在1809年。(×) 6【判断题】1804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辆蒸汽机车。(√) 7【判断题】近代中国真正的奠基人绝对不能包含曾国藩、李鸿章。(×) 2.2时代与家世(二):惟楚有才 1【单选题】()不属于清代中叶关注社会民生的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 A、胡宏 B、陶澍 C、魏源 D、贺长龄 2【单选题】()省素有“芙蓉国”之称。 A、海南 B、湖北 C、河南 D、湖南 3【单选题】“惟楚有才”出自()。 A、《左传》 B、《史记》 C、《后汉书》 D、《汉书》 4【多选题】下面是南宋历史上的“东南三贤”的有()。 A、朱熹 B、吕祖谦 C、张栻 D、苏轼 5【多选题】下面关于钱基博描述正确的是()。 A、江苏无锡人 B、字子泉 C、钱钟书之子 D、别号潜庐 6【多选题】下面关于岳麓书院描述正确的有()。 A、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 B、1925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C、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D、位于湖南长沙 7【判断题】《海国图志》和《皇朝经世文》等著作是湖南人魏源主持编译的。(√) 8【判断题】清代士大夫张之洞是《涧于日记》的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