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_李海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_李海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_李海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_李海

第15卷 中国海商法年刊V ol.15 2005年1月Annual of C hina Maritime Law Jan.,2005 [文章编号] 1003-7659-(2004)01-0112-16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

若干问题的思考

李 海

(深圳海利律师事务所,广东深圳 518048)

[摘 要] 在阐明提单的概念与功能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现行法律规

定,较为深入地讨论了提单仲裁条款在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及其在提单受

让人与承运人之间的不同效力,进而还讨论了并入提单的租约仲裁条款的

效力问题。同时对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31日公布的《关于人民法

院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案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提

出了修改意见。

[关键词] 提单;仲裁条款;仲裁协议的效力

[中图分类号] DF961.9 [文献标识码] A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31日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案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由于“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些规定将会涉及或影响提单仲裁条款效力的认定,例如:第15条涉及提单仲裁条款是否

[收稿日期] 2004-10-20。

[作者简介] 李 海,男,大连海事大学兼职教授,法学博士。

构成书面形式的问题,第29条涉及提单转让后提单仲裁条款能否约束提单受让人的问题,而第30条则是关于租约中的仲裁条款能否被并入提单的规定。因此,这不能不引起海商法界的高度关注。鉴于“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后只能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存在,而所谓司法解释应当且只能是就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所作的解释,本文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包括《海商法》、《仲裁法》)以及我国加入的“纽约公约”,就提单仲裁条款效力所涉及的下述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提出修改意见。

一、关于提单的概念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的关系

提单的雏形似乎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出现①,关于提单的最早立法也可以追溯到1855年英国的提单法(B ills of Lading Act 1855),即使是有关提单的国际公约也已有大约80年的历史②。然而,在立法上对提单的定义作出明确的规定,则是近20多年的事情③。

在讨论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时,首先需要明确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与普通合同(如:货物买卖合同、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到底有何不同?而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明确提单到底是什么。

在讨论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时,存在着这样一些说法,例如:“提单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也是重要的议付单据。提单中常常含有仲裁条款……”④再如:“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也是重要的议付单据。制式提单通常含有争议解决条款,有的是仲裁条款。”⑤显然,这些关于提单的描述似乎在提示人们,提单不同于普通合同,因此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也将会表现出与普通合同仲裁条

1132004年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①②③④⑤王生长.“有利于有效”政策与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见:仲裁与法律,第93期,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28.

肖永平.国际私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52.1978年的《汉堡规则》首次出现了关于提单的明确定义。关于提单的第一个国际公约,即《海牙规则》,出现在1924年。M ich ael D.Bools.Th e Bill of Lading.LLP,1997.1.

款不同的特点。尽管这一提示也许并不错,但问题是,此处把提单说成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或者“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在法律上到底有什么依据?

众所周知,关于提单,我国《海商法》在第71条中作了明确的定义,即“提单,是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显然,我国《海商法》并没有把提单规定成为所谓的“所有权凭证”或“物权凭证”。相反,除了教科书中常常提及的“运输合同的证明”以及“货物收据”以外,《海商法》明确地将提单规定成为“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即(对承运人来说)提单是交货凭证,或(对持有人来说)提单是提货凭证。尽管我国《海商法》第71条关于提单的定义与“汉堡规则”第1条第7款的文字含义并不完全相同①,但《海商法》的此项定义参照了“汉堡规则”,则是不争的实事②。由于在“汉堡规则”之前,国际上并没有哪个公约(包括1924年“海牙规则”和1968年“维斯比规则”)对提单作过任何定义③,加之在各主要海运国家的国内立法中也不曾发现存在有关提单定义的明确规定,因此人们对提单作出各种不同的描述,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汉堡规则”已经生效,特别是我国《海商法》已对提单作出了明确定义的今天,再把提单说成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或者“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显然是完全错误的。④

更重要的是,就讨论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而言,这里所要解决114 中国海商法年刊 第15卷 ①②③④李 海.关于“提单是物权凭证”的反思.中国海商法年刊,1996,7:41.

Ch ris tof L ǜddeke ,And rew Joh nson .The Hambu rg Rules (Second Edition ),LL P ,1995.5.交通部政策法规司,交通部法律服务中心.海商法条文释义.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58.《汉堡规则》第1条第7项写道:“Bill of lading means a d ocument w hich evidences a contract of carriage by s ea and the taking over or loading of th e goods by th e carrier,and by which the car rier undertakes to deliver the goods agains t s urrend er of the documen t.A provision in the docu men t th at th e g oods are to be delivered to th e order of a nam ed pers on,o r to order,or to bearer,cons titutes s uch an u nd er taking.”

的核心问题仅仅是,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对于签发提单的船方(即承运人)和持有提单的货方(包括托运人、收货人等)是否具有约束力。显然,这与提单是否是“所有权凭证”或“议付单据”并没有什么关系。况且,在提单的三项法定“功能”中,“交货/提货凭证”功能主要是要解决承运人的交货对象问题,即承运人应当把提单项下的货物交付给谁的问题;而提单的“货物收据”功能则主要是要解决承运人的交货内容问题,即承运人应当将什么货物(包括货物的品名、数量、表面状况,等等)交付给收货人的问题;而提单的“运输合同证明”功能才是要解决船货双方有关货物运输的权利义务关系问题(包括违反义务的责任问题,等等)。因此,相比之下,就确定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而言,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是提单的“运输合同证明”的功能,而不是提单的“货物收据”和“交货/提货凭证”功能。进而言之,此时将提单说成是所谓“所有权凭证”不仅是没有依据的,而且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二、关于提单仲裁条款在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效力

如前所述,我国《海商法》和“汉堡规则”均规定,提单是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单证,或“bill of lading mea ns a docum ent w hich ev idences a co ntract o f carriag e by sea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提单,既不是运输合同本身,也不是证明运输合同的惟一单证。作出这样的规定,完全是为了适应航运的实际需要。由于提单只能或应当在货物被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之后签发①;而在提单签发之前,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运输合同关系已经成立,否则提单项下的货物就没有理由或原因被托运人交付给承运人掌管或装上承运人的船舶。可见,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成立

1152004年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①由于提单还同时具有货物收据的功能,承运人在没有收到货物之时,是不会或不应当签发提单的。

时间一定会早于提单的签发时间。在班轮运输中①,托运人常常是根据船公司公布的船期表和费率本(TARIFF )等信息,向船方提交订舱单洽订舱位,一旦货方的订舱被船方接受,有关的运输合同就告成立。可见,托运人的订舱单及承运人的确认等来往文件也都是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成立及内容的文件或证据。这一现实情况,一方面决定了提单不是运输合同本身,另一方面还决定了提单也不是证明运输合同的惟一文件。

就确定提单仲裁条款在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效力而言,由于提单并非运输合同本身;加之提单仅由承运人单方面签发或签署,而未经作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托运人的签字,因此提单中载明的(即印刷在提单正面或背面的)仲裁条款能否在形式上具备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并同时也构成一项承运人与托运人双方关于仲裁的协议。换言之,这里涉及的核心问题有两个②:一是提单这种形式的单证或文件是否具备书面形式;二是提单经承运人签发并被托运人接受之后,提单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构成一项协议。

关于书面仲裁协议的问题,“纽约公约”第2条第2款写道:“`书面协议’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经当事方签署的或包含在来往信函或电报之中的仲裁协议。”③显然,“纽约公约”的此项规定,既没有明确排除,也没有“列明包括”打印在提单这类仅由单方面签署的单证或文件上的仲裁条款。再者,我国《仲裁法》第16条

第1款写道:“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

116 中国海商法年刊 第15卷 ①②③“纽约公约”的第2条第2款原文为:The term “ag reement in w riting ”sh all include an arbitral claus e in a contract or an arbitration ag reemen t ,signed by th e parties or contain ed in an ex change of letters or teleg rams .

为讨论问题方便起见,此处不讨论仲裁条款/协议的内容也须合法的问题。船舶的营运方式,除班轮运输外,还有不定期运输。在不定运输情况下,货方与船方会首先签订一份运输合同(如:航次租船合同),而后再依约安排装货。在货物装船后,船方也须根据托运人(不一定是承租人)的要求签发提单,此时船方签发的多为所谓租约提单,即背面条款非常简单,但同时注明并入租约条款的提单。在托运人不是承租人的情况下,托运人所持的所谓租约提单与班轮提单在性质上并无差异,即也具有提单的三项法定功能。为讨论问题方便起见,此处仅以班轮提单为限。关于租约提单的相关问题,请参见本文第四部分。

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可见,不论是“纽约公约”或是《仲裁法》的前述规定均没有明确解决提单这类仅由单方面签署的单证或文件中的仲裁条款是否能够构成一项书面的仲裁协议的问题。就此而言,对“纽约公约”或《仲裁法》的前述规定做出司法解释,应当是非常必要的。

“征求意见稿”第15条写道:“涉外仲裁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是否具备书面形式,依照《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认定。”显然,此条解释实际上涵盖了两个问题:第一,关于涉外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问题,只能适用中国法;第二,适用中国法时,应适用《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首先明确的前提性问题是,这里所说的“涉外仲裁协议”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从字面理解,“涉外仲裁协议”可以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解释仅指为在中国境内进行仲裁而达成的涉外仲裁协议;而广义的解释则还包括为在外国进行仲裁而达成的涉外仲裁协议。从“征求意见稿”的上下文来看,这里所说的“涉外仲裁协议”似乎采用的是广义的解释。如此,则此条规定似乎就有必要进行修改。因为,尽管对于约定在中国进行仲裁的涉外仲裁协议,此时适用中国《合同法》来判断这一协议是否具备书面形式,应当并无不妥;但对于当事人约定到国外进行仲裁的涉外仲裁协议是否具备书面形式的问题,似乎还是采用“征求意见稿”第17条关于仲裁协议效力问题同样的处理原则为

好。①关于前述第二个问题,如果适用《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来判断提单是否具有所谓书面形式,则答案只能是肯定的②。因为,提单完全可以构成一种“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关于提单中的仲裁条款能否构成一项关于仲裁的协议的问1172004年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①②《合同法》第11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征求意见稿”第十七条,仲裁协议的效力,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当事人没有约定仲裁协议准据法但约定了仲裁地点的,适用仲裁地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没有约定仲裁地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适用法院地法律。

题,我们认为,认定其具有协议的效力较为合逻辑。因为,提单一经承运人签发并被托运人接受①,提单的记载事项及其载明的有关船货双方实体权利义务的条款,均将会被认为具有合同条款的效力;同理,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也应当被认为是承运人与托运人就有关仲裁的事宜达成的协议。否则,在逻辑上就说不通。

总之,就提单仲裁条款在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效力而言,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单是否具备书面形式的问题,一是提单的仲裁条款是否构成有关仲裁的一项协议的问题。在“纽约公约”和《仲裁法》缺乏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约定在中国进行仲裁的涉外仲裁协议,适用《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来判断其是否具有书面效力,似乎并无不妥。加之,提单一经承运人签发并被托运人接受,其就具有合同证明的效力。因此,应当认定经承运人签发并被托运人接受的提单所载明的仲裁条款,不仅具有书面的形式,而且也构成一项关于仲裁的协议。但是,对于约定到外国去仲裁的涉外仲裁协议,也适用《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去判断其是否具有书面效力,则是不妥的。这样做可能会与“纽约公约”发生冲突或把当事人置于两难的境地②。有鉴于此,“征求意见稿”第15条,应当在明确界定“涉外仲裁协议”涵义的基础上,做出必要的修改。

三、关于提单仲裁条款在提单受让人与承运人之间的效力

提单可以依法转让,或者说提单具有可转让性,这是《海商法》118 中国海商法年刊 第15卷 ①②假如一项仲裁协议根据《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是不具有书面形式的、是无效的。但如果该仲裁协议在约定的仲裁地将被认定是具备书面形式的、是有效的,则有关的当事人就可以在该地进行仲裁,并取得裁决。对于此项裁决,作为“纽约公约”的缔约国,则仍须根据“纽约公约”的规定予以承认和执行,此时判断仲裁协议效力的准据法应当根据《纽约公约》第V 条第1款第a 项的规定确定。再假如:一项仲裁协议根据《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是具有书面形式的、是有效的。但如果该仲裁协议在约定的仲裁地将被认定是不具备书面形式的、是无效的,则有关的当事人就无法在约定的仲裁地进行仲裁,尽管根据《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该协议被认定是具有书面形式的、是有效的。

仅由承运人签署,但尚未发送给托运人并被托运人接受的提单不在此限。

的明确规定①。尽管,一些提单常常注明有“N EGO TIABLE ”的字样,但就提单的所谓“N EGO TIABLE ”而言,也只不过是“TRANS FERABLE ”,即具有可转让性而已②。如前所述,提单具有三项法定功能,因此我们有理由发问,提单的转让到底转让了什么,是否是三项功能的全部及完整的转让?另一方面,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或可分割性,这是《仲裁法》的明确规定③。对此,我们又可以发问,提单转让时提单仲裁条款是否也一同被转让,进而对提单受让人也具有约束力?对于上述问题,本文将分别加以讨论。

提单的转让到底使受让人取得了什么?对此,《海商法》并没有提供完整的现成答案。因此,只能根据散见于《海商法》不同条款中的规定进行讨论。

首先,关于提单的“交货/提货凭证”功能,《海商法》除了在第71条中将提单规定为“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外,并没有再做任何其他规定,据此应当认为,提单的转让应当必然导致提单“交货/提货凭证”功能的一同转让。换言之,提单的受让人取得了提单,也就当然地取得了提单所承载的提货凭证功能。否则,《海商法》第71条的有关规定将会失去意义。再者,根据《海商法》第77条的规定④,作为货物收据的提单,一旦转移到善意第三人手里,它就具有所谓绝对证据的效力,即承运人就货物状况提出的任

1192004年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①②③④《海商法》第77条规定:除依照本法第75条的规定作出保留外,承运人或者代其签发提单的人签发的提单,是承运人已经按照提单所载状况收到货物或者货物已经装船的初步证据;承运人向善意受让提单的包括收货人在内的第三人提出的与提单所载状况不同的证据,不予承认。另注:《海商法》第75条的内容为:“承运人或者代其签发提单的人,知道或者有合理的根据怀疑提单记载的货物的品名、标志、包数或者件数、重量或者体积与实际接收的货物不符,在签发已装船提单的情况下怀疑与已装船的货物不符,或者没有适当的方法核对提单记载的,可以在提单上批注,说明不符之处、怀疑的根据或者说明无法核对。”《仲裁法》第19条第一款: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杨良宜.提单及其付运单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6~51.《海商法》第79条,提单的转让,依照下列规定执行:(1)记名提单:不得转让;(2)指示提单:经过记名背书或者空白背书转让;(3)不记名提单:无须背书,即可转让。

何不同证据都将不被承认。换言之,作为货物收据的提单在第三人手中较之在托运人手中具有更高的证据效力。第三,根据《海商法》第78条第1款的规定①,作为运输合同证明的提单,一旦流转到收货人或(非托运人)提单持有人手中之后,它就成了运输合同的惟一证明。换言之,在提单被转让之后,提单所证明的(存在于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运输合同只有一部分内容(即由提单本身记载事项和条款所证明的那一部分合同内容)被转移给了提单受让人。据此,可以得出结论,提单的转让并没有导致提单所证明的(存在于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运输合同的全部权利、义务的转移。显然,要想使“征求意见稿”的第29条的规定②适用于提单的转让,就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但笔者并不赞同将“征求意见稿”的此条规定适用于提单。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能否与提单一同转让的问题,在我国《海商法》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值得强调的是,在我国其他现行法律(如《仲裁法》)和我国加入的“纽约公约”中,不仅不存在合同或提单的仲裁条款可以与合同或提单一同转让的规定③。相反,我国《仲裁法》第19条明确规定,“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尽管,此项规定的外延似乎仅涉及“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在被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的合同的缔约方之间)的效力。但是,应当承认,根据此条规定,不仅不能得出合同的转让将会导致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一同转让的结论;相反倒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即具有独立性的仲裁条款不能随合同本身的转让而转让。这是

120 中国海商法年刊 第15卷 ①②③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第29条的内容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就现有法律规定进行司法解释的范畴。客观地讲,它是在试图制定新的法律。这样做是否正确,其实是不言自明的。

“征求意见稿”第29条: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将其权利义务全部转让给第三人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方和该合同的其他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但转让方、受让方及该合同的其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海商法》第78条第1款规定:承运人同收货人、提单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据提单的规定确定。

因为,“仲裁协议独立存在”这段文字的含义是非常清楚的,即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独立于合同而存在的,即使它可能与合同被有形地表现在同一张纸上或同一个文件之中。进而言之,符合逻辑的解释应当是,合同(本身)的转让并不能当然地一同转让合同中独立存在的仲裁协议!这一原则可以适用于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证明的提单。

总之,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应当与普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一样,也具有独立性。与合同的转让一样,提单的转让(即提单所证明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部分权利义务的转让),并不能导致具有独立性的仲裁协议的一同转让。换言之,提单转让之后,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对提单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除非提单受让人与承运人就此另行达成书面协议。

四、关于并入提单的租约仲裁条款的效力

如前所述,“征求意见稿”第30条是关于租约中的仲裁条款能否被并入提单的规定。该条的内容为:“具备以下条件,应认定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并入提单,对提单持有人具有约束力:(一)在提单正面明示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并入该提单;(二)被并入的仲裁条款为有效仲裁条款。”显然,该条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以下分别加以讨论。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该条解释要求“在提单正面明示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并入该提单”。然而,虽然要求以明示的方式进行仲裁条款的并入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求这种明示的并入必须是在提单的正面,则是没有必要的。正如我们不能认为印刷在提单正面的条款是有效的,而印刷在提单背面的条款是无效的一样;我们不能认为存在于提单正面的“并入条款”是有效的,而存在于提单背面的“并入条款”就只能是无效的。可见,“征求意见稿”的前述要求是极为不妥的。再者,对于前述所谓“明示”的含义,“征求意见稿”应当作出进1212004年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步的解释或说明。因为,在航运实践中,提单“并入条款”的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只是笼而统之地规定,某日期的租约的“一切条款”均被并入本提单,而没有特别注明包括仲裁条款,例如:“All terms a nd conditions of the cha rter party da ted XX to be inco rpo ra ted in this bill of lading ”。有的则特别说明,并入的条款包括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如:BIM CO 制定的Co ng enbill 1994年版租约提单中的并入条款,“All terms and co nditions,liberties and ex ceptions of the Charter-party,da ted as ov erleaf,including the

Law and Arbitra tion Clause ,a re herewith inco rpo rated

”。对此,我们应当坚持这样的原则:即一条笼而统之的“并入条款”,不足以将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并入提单。这是因为,仲裁条款/协议具有独立性,租约中关于出租人与承租人双方权利、义务的“一切条款”并不能涵盖具有独立性的仲裁条款。换言之,只有那些明确而特别地说明将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并入条款”才具有将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效力。

再次,“征求意见稿”还应当进一步明确,被明示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必须是存在于特定的租约中的仲裁条款。这是因为,即使是仅限于航次租船的情况①,承运船舶仍有可能处在转租之下,即同一航次的货物运输仍有可能同时存在若干个航次租船合同。因此,现实中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提单并入的租约到底是哪份租约。在英国法下,一般原则是合并了船东自己订立的头一份租约②。这份租约也就是签发提单的承运人以出租人的身份就提单航次所签订的那份租约。应当承认,这一解释原则是值得推崇的。因为,它

122 中国海商法年刊 第15卷 ①②杨良宜.提单及其付运单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00~303.我国《海商法》第95条规定:“对按照航次租船合同运输的货物签发的提单,提单持有人不是承租人的,承运人与该提单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提单的约定。但是,提单中载明适用航次租船合同条款的,适用该航次租船合同的条款。”显然,在中国法下,能够并入提单租约似乎仅限于航次租约,因而无须考虑提单并入期租租约或光租租约条款的问题。

完全符合租约提单的产生背景以及当事人的最初意愿①。据此,“征求意见稿”完全有必要明确规定,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应当是存在于特定租约之中的仲裁条款,除另有说明外,该特定租约是指签发提单的承运人以出租人的身份就该提单航次所签订的租约。

另外,还须指出的是,“征求意见稿”在该条中,将“租约仲裁条款能否并入提单”与“并入后对提单持有人是否有约束效力”,这两个相对独立的问题等同了起来,这也是非常不妥的。因为,租约中的仲裁条款能否并入提单是一个问题,而并入后对提单持有人是否有约束力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前述第一个问题只是解决租约仲裁条款是否取得了提单条款地位的问题,即可否成为提单条款之一的问题。这与该条款被并入后是否对提单持有人有约束力是完全不同的问题。换言之,就租约仲裁条款而言,并不是一旦被并入提单,就一定对提单持有人有约束力!是否有约束力,还须审查被并入的仲裁条款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合法。进而言之,即使某租约的仲裁条款被并入提单,该条款最多也只是取得了提单条款的地位,而且并不具有比印刷在提单上的仲裁条款更加优越的法律地位或更高的法律效力。据此,对于并入提单的租约仲裁条款,我们仍应根据提单在托运人与提单受让人手中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并分别认定其约束力②。

最后,还须说明的是,由于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常常是根据租约的特定情况而拟定的。因此,即使被并入提单,还存在着一个能否执行的问题。例如:某租约的仲裁条款内容为:“All disputes in connectio n with o r arising out of this Char ter Party shall be referred to arbitra tion in Londo n ,one arbitrator to be appointed by the Ow ner and o ne to be appointed by the Cha rterer …”显然,1232004年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①②详见本文第三和第四部分。

指作为租约出租人同时又签发了提单的承运人和接受该提单的托运人的意愿。

此类仲裁条款即使被并入提单,也是无法执行的。因为,该仲裁条款约定的仲裁事项仅限于租约纠纷,而不包括提单项下的纠纷;再者,提单持有人既不是船东(Ow ner )也不是租船人(Char terer),因此其根本无法根据此仲裁条款指定仲裁员。

总之,对于提单并入租约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需要把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应当准确地判断提单中的(包括提单正面或背面的)“并入条款”是否明确地将某特定的租约中的仲裁条款并入了提单;其次,对于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应视同提单本身的仲裁条款一样,对其形式和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就其在承运人与托运人和提单受让人之间的不同效力作出判断;最后,还应根据被并入的仲裁条款的具体内容,判断其在提单当事人之间是否具有可执行性。有鉴于此,建议“征求意见稿”能够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

五、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的外国立法情况

尽管,在国际上似乎出现了对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作尽可能宽松解释的趋势。但是,有关提单仲裁条款效力的问题,国际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任何宽松的态势。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虽然美国曾在1995年发生了著名的“Sky Reefer ”一案①,在该案中,美国法院有条件地确认了提单中约定的到东京仲裁的提单条款效力。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正在修订其海上货物运输法,并已于1999年9月将草案提交到了美国国会。该草案在第7条第9项中明确规定,只要存在下列一项或多项情况,则一方当事人就可以在美国合适的地方开始诉讼或仲裁,这些情况是:(1)货物的装货港或卸货港是在或拟在美国;(2)承运人接受货物之处或将货物交付给有权接收货物的人之处是在或拟在美国;(3)被告的主营业地,或没有主营业地的话,其经常居住地在美国;(4)运输合

124 中国海商法年刊 第15卷 ①(1995)AM C ,1817.

同的订立地在美国;(5)运输合同约定或者其他协议条款规定的诉讼地或仲裁地在美国①。显然,一旦该草案成为法律,对于涉及美国的提单来讲,提单中有没有仲裁条款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实际上,美国的上述行动已经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了。例如:加拿大议会于2001年5月通过了“海运责任法”,该法也包含有类似前述排除外国仲裁(和法院管辖)条款效力的规定,并且该法已于2001年8月生效。再如:澳大利亚早在将“海牙规则”接纳为国内法时,就已经增加了一条规定,用以排除到外国去诉讼或仲裁的提单条款的效力。此外,还有新西兰1994年的海上运输法、南非1986年的海上运输法、北欧四国(瑞典、芬兰、丹麦、挪威)的海商法,也都存在着类似的法律规定,即只允许在本国仲裁或者诉讼,而不承认提单中载明的到国外仲裁或诉讼的条款的效力②。

英国对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似乎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态度③。然而,英国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全世界的提单仲裁条款到底有多少选择了伦敦仲裁,但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租约中的仲裁条款一般(70%或更多)选择了伦敦仲裁④⑤,而这些仲裁条款又有可能被并入提单。可见,英国没有理由不对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采取尽可能宽松的态度。但对于我们,即使对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采取更为宽松的态度,恐怕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可与英国匹敌的国际海事方面的仲裁大国⑥。面对这样的现实,与其效仿英国的做法,倒不如参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前述立法

1252004年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①②③④⑤⑥据统计,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每年受理的案件总是徘徊在十几宗。其中有关提单的案件则就更少。

杨良宜.国际商务仲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 3.杨良宜.对提单中仲裁协议的限制.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2001.257.英国律师就中国海商法协会有关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单的回复.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1993(2):23.杨良宜.对提单中仲裁协议的限制.见: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2001.257~260.中国海商法年刊,1999:453~469.

草案或立法,尽快修订我国的相关法律。

总之,关于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如果说在国际上存在着某种立法趋势的话,那么这种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来否定提单中约定的到外国去仲裁的条款/协议的有效性。在“纽约公约”没有明确规定提单这类仅由单方面签署的单证或文件构成所谓“书面协议”,同时也没有明确规定合同或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可随合同或提单的转让而转让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并且应当)对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采取较为严格的认定标准。这样做并不违反“纽约公约”的规定。如果说,我们确有必要对普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采取更为“有利于有效”的政策的话,那么“征求意见稿”就应当而且有必要对提单所涉及的问题做出明确的特别规定,以避免这些更为“有利于有效”的政策被错误地适用于提单。

六、结束语

从理论上讲,仲裁较之诉讼具有许多优点。然而,对于一个通过受让而取得提单的中国进口商来讲,如果仅因为其花钱买来的提单含有一个在受让之前并不知道、而在受让之后还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所谓仲裁条款,他就不得不去伦敦或某外国通过仲裁的方式去实现其货物索赔(有时可能是上百万美金,但有时可能只是几千美金而已)的话,那么,仲裁的任何优点都将会变得黯然失色。

应当承认,提单及其所证明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与普通合同确实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不仅表现在提单的内容并不是托运人与承运人协商一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单受让人来讲,他从来都没有机会与签发提单的承运人就用仲裁方式解决提单争议的事宜进行过任何意义的协商,或进行过任何文件往来。如果说他们之间存在仲裁协议的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他们之间的仲裁协议到底是通过何种方式达成的?显然,把提单中的仲126 中国海商法年刊 第15卷 

裁条款强加予提单受让人,不仅毫无法律依据,而且还将违背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应当双方自愿”的原则①。再者,对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则更加值得质疑。

Consideration on certain issues regarding the validity of B /L arbitration clause

LI Hai

(The Senior Partner of Henry &Co .Law Firm

of G uangdong ,Shenzhen 518048,China )

Abstract

:Based o n the illustration o f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s of a bill o f lading ,this paper,in the light of the cur rent PRC law s,discusses th e v alidity of B /L arbitration clause as betw een a shipper and a carrier ,a nd that as betw een the B /L transferee and the ca rrier.In addition,the v alid of an arbitra tion clause inco rpo ra ted into a bill of lading is also discussed.Meanw hile,am endm ent propo sals are put forw ard in this paper a s to the relev ant provisions contained in a draft judicia l directiv e publicized by the Suprem e People 's Court o f the PRC as reg ards issues concerning a rbitratio n with fo reig n elem ents and foreign a rbitratio n .

Key words :bill of lading;arbitration clause;validity of a rbitratio n ag reem ent

1272004年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①《仲裁法》第4条。

【法律常识】国际贸易合同仲裁条款效力认定的类型有哪些

国际贸易合同仲裁条款效力认定的类型有哪些 一、存在完备有效的仲裁条款时,作为法院驳回起诉的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存在仅约定仲裁地但对仲裁机构约定不明的仲裁条款时,是否可以启动法院司法程序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但约定了仲裁地的,适用仲裁地法律;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法律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适用法院地法律。 三、存在仅约定仲裁规则但对仲裁机构约定不明的仲裁条款时,是否可以启动法院司法程序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仲裁协议仅约定纠纷适用的仲裁规则的,视为未约定仲裁机构,但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或者按照约定的仲裁规则能够确定仲裁机构的除外。 四、仲裁条款的签订方没有直接参与诉讼,被告以存在仲裁条款为由对法院提出管辖异议时其异议不能成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五、存在仅约定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仲裁条款时,是否可以启动法院司法程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本文从五个方面来为大家进行了相关的内容介绍,这也是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很重要的内容。对于相关的合同仲裁条款效力认定类型就是这几点,在发生合同纠纷之后就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依据来进行处理。

仲裁协议法律效力等三个问题

一、仲裁协议的性质 仲裁协议的法律性质在法学界有不同的学说观点,主要有实体法法契约说、程序法契约说、混合类型契约说以及独立类型契约说等四类。 实体法契约说认为仲裁行为为一般的私法行为,是当事人私权处理方式的一种。国家尊重并保护国家当事人合意的处理属于私法范畴的权利和义务。仲裁法协议大多受制于民商事实体法,非程序法。契约的法律性质不应取决于契约的内容,而应取决于契约的形成条件和约束效力。 程序法契约说认为仲裁法为程序法上的契约而非实体法契约。理由为:1、仲裁协议解决当事人之间实体权利义务发生争议的方式和规则,其内容类似于诉讼程序问题;2、仲裁协议实现方式在于约束当事人行使诉权,从而排除司法管辖权。则仲裁协议在实质上是当事人处置诉权的协议。诉权是当事人请求司法机关就争议的民事纠纷作出裁判的程序法上的权利。3、就目的而言,仲裁协议的最终目的和最终的结果在于完成解决争议的仲裁裁决。 混合类型契约说认为仲裁协议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契约的双重性质,理由在于其为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的混合体,包含了实体法和程序法两种因素。在仲裁协议的成立、有效与无效等方面应以实体法中的标准来判断。而就排除法院管辖权、使仲裁裁决具有类似于法院判决的效力等方面,则通过程序法规则加以规制。 独立契约说认为仲裁协议既不同于实体法契约,也不同于诉讼法契约,而属于一种新型的特殊契约,它兼具有实体法契约和诉讼法契约的特点。对它的解释和适用不能套用实体法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而要适用一种新的法律体系。仲裁协议所依赖的仲裁制度是为适应人们寻求一种民间的、灵活解决他们之间争议的纠纷解决的机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对于仲裁协议而言,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论述。一方面,不能从其生效条件、合同形式以及一些一般原则与实体法契约的类似和相同,就认为其属于实体法契约。因为程序法契约理论本身就是在实体法契约理论的基础上萌芽的。另一方面,仲裁协议在缔约主体资格、生效要件以及一些基本原则等方面与实体法契约的类似和相同,并不能说明仲裁协议就必然具有实体法契约的性质。 再者,仲裁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理论,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仲裁协议的性质。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的基础在于主合同与仲裁条款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主合同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是怎么样的,仲裁作为常见的合同、财产权益纠纷解决方式之一,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中问题请看下面。 效力及于问题一、 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当事人之间常签订不止一份合同,这些合同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份合同的仲裁条款效力能否及于其他合同,是许多当事人在确仲案件审理阶段就希望法院查明的问题。 对此请求,法院的一贯态度是:该请求系仲裁庭在仲裁程序中需要表明的案件事实问题,关系到仲裁庭的裁决范围,应由仲裁庭决定。 法院一般不审理,对申请人的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申请一概予以驳回。 然而,通过查阅大量的裁定,可以发现在少数裁定中,涉及效力及于问题,法院也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对于法院为何表态,我们不予置评。 不过对于这些已经生效的裁定,由于已经或多或少涉及实体审查部分,无论该意见是否能作为法院系统的通论,都值得说明。 1、主合同仲裁条款有效,补充协议没有约定仲裁条款,仲裁条款是否及于补充协议? 在一起案件中,原合同的仲裁约定双方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或申请有关

部门调解,协商或调协不成的,可以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后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本协议仍按原合同的条款执行。 法院认为,原合同的仲裁条款意思表示明确,有仲裁事项,并选定了北京仲裁委员会,符合仲裁法第十六条第2款的规定,故仲裁协议合法有效。 又因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应受双方签订的原合同仲裁条款的约定,该仲裁协议对《补充协议》继续有效。 在另一起案件中,施工合同中约定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一种方式解决:(一)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后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对工程竣工结算及拨付工程款等问题达成结算协议。 法院亦直接认定,结算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对涉案工程的结算付款问题达成的补充协议,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及于结算协议。 通过前述两起案件可以看出,在主合同有仲裁条款,概括约定仲裁事项,如果能确定补充协议与主合同的关系,在补充协议没有对争议解决做出相反性约定的情况下,法院认可补充协议受仲裁条款管辖。 2、主合同有仲裁条款,补充协议约定诉讼,仲裁条款是否及于补充协议? 前文已述,在补充协议没有约定争议解决方式的情况下,法院认为补充协议应受原合同的仲裁条款约束。 同理,如果补充协议约定了诉讼解决,由于补充协议通常签订在后,应视为双方对原争议达成的仲裁合意做出变更。

仲裁条款效力如何判断

仲裁条款效力如何判断 商事仲裁和民事诉讼都是解决民事商事纠纷案件的途径。当涉案合同中含有仲裁条款时,律师需要正确判断该仲裁条款是否有效,以决定采取申请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该案件的纠纷。 学界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仲裁作很多种分类。其中将仲裁分为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的分类,对在律师判断仲裁条款的效力最具有意义。 机构仲裁是当事人选择常设的仲裁机构(有常设组织人员、办公地址、章程)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按该常设的仲裁机构的规则审理案件的一种仲裁制度。常设仲裁机构有固定的名称、地点、组织形式、组织章程、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单和行政管理机构。当事人在选择机构仲裁方式解决其争议时,只需要在仲裁条款中表明提交仲裁意愿、约定的仲裁事项具有可仲裁性、选定了仲裁机构,其他的内容可按照选定常设仲裁机构的章程和仲裁规则来确定。 临时仲裁是当事人不是选择常设的仲裁机构,而是在仲裁协议中写明仲裁庭的组成方式、仲裁规则、仲裁地点、适用法律等内容的仲裁一种制度。临时仲裁机构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仲裁规则、工作人员、办公地点。当事人在选择临时仲裁方式解决其争议时,必须订立详细具体的仲裁条款。其内容包括:提交仲裁的意愿、仲裁事项、仲裁庭组成方式、仲裁地、仲裁规则、仲裁适用的实体法律、仲裁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的执行、仲裁员的费用等。 我国法律制度中只有机构仲裁制度,没有临时仲裁制度。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和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7号(以下简称《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

我国的机构仲裁制度,也是判断仲裁条款是否有效的主要法律根据。 仲裁条款是双方当事人预先订立的仲裁条款或在争议发生之后双方共同协商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并履行其仲裁裁决的条款(协议)。《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据此,有效的仲裁条款要具备以下三要素: 一、仲裁条款中将发生纠纷的案件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要明确 如果合同的条款名为“仲裁条款”,但条款内容却约定“案件发生纠纷提交法院解决”。这属于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不明确。 又如合同“仲裁条款”内容是“案件发生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提交法院解决”。该条款也属于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不明确。最高人民法院《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 二、提交仲裁的事项有可仲裁性、属于仲裁事项范围内 提交仲裁的事项有可仲裁性、属于仲裁事项范围内这有两层含义: 1.提交仲裁的事项(纠纷)要有可仲裁性; 从理论上看,可仲裁性是指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这些纠纷案件可以提交仲裁。可以提交仲裁事项的范围很广,凡是“商事活动”,即经济领域活动的纠纷都可以仲裁。《仲裁法》第三条列出了以下情况不能提交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 关于仲裁协议书范文,怎么写才更符合要求,下面小编整理推荐仲裁协议书范本和要点,欢迎阅读与借鉴。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1】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是对仲裁协议完整性的要求,其是指一项仲裁协议应当具有的内涵。由于仲裁协议的内容直接反映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并决定着仲裁协议的效力,进而影响着仲裁的取得与行使,因此,仲裁协议的内容是仲裁协议的核心。仲裁协议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是一切仲裁协议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有效仲裁协议的首要内容。仲裁合意就是通过仲裁协议中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体现出来的。对仲裁协议中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通常的要求是明确、肯定,即在仲裁协议中以无可争议的表示授予仲裁庭仲裁权。 二、仲裁事项 仲裁事项即提交仲裁的具体争议事项。争议事项能否提交仲裁,意味着仲裁庭对该争议事项有无仲裁权,而仲裁协议中有无明确的仲裁事项,意味着仲裁庭行使仲裁权的范围,即仲裁庭只能在仲裁协议确定的仲裁事项的范围内进行仲裁,超出这一范围

进行的仲裁即仲裁庭超越仲裁权所作出的仲裁裁决,经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可以不予执行或撤销其裁决。因此,在仲裁实践中,仲裁事项也往往成为仲裁协议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成为仲裁协议的关键。 仲裁事项的范围决定仲裁权的行使范围。由于仲裁协议既包括了争议发生前,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又包括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专门的仲裁协议。因此,仲裁事项也可划分为未来可能性争议事项和现实已发生的争议事项。 我国仲裁法也把“仲裁事项”作为仲裁协议应具备的内容之一,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应就此达成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一般来说,当事人对该类仲裁事项范围的约定应以“宽泛”为原则,即要避免在仲裁协议中作一些限制性规定,包括争议性质上的限制、金额上的限制以及具体事项的限制,如约定“就履行该合同所产生的争议提交仲裁”——它排斥了合同的解释问题、合同本身是否有效问题等的仲裁可能性,而这些因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如约定“就货物质量及其索赔所产生的争议提交仲裁”——它排斥了对该货物数量问题的仲裁可能性,而在索赔中,货物的数量与质量是不可能分开的,等等。这样的约定不利于实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不利于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相反,会造成纠纷解

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对于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法院作出裁定后,当事人是否可就该裁定提出上诉?下面就是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可否上述。 对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之裁定,当事人不可以提起上诉【1】 关于此观点的理由,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黑监民再字第26号,2015-12-15】说得比较明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十部分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第402项规定,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属于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明确了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特殊程序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可见,适用特殊程序审理的案件依照上述法律规定没有上诉、再审程序,其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相比,在审级上有其特殊性。 实践中,法院的做法大概有三类:

(一)在作出裁判结果后,写明: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5)三中民(商)特字第04910号,2015-09-17】;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3)沪一中民认(仲协)字第24号,2014-01-16】;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5)渝二中法民初字第00174号,2015-11-23】;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深中法涉外仲字第120号,2014-07-25】;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苏中民仲审字第0034号,2014-05-04】;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泰中商仲审效字第00005号,2015-12-17】;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锡民仲审字第00381号,2016-03-30】;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淮中商仲字第00001号,2015-02-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哈民一民初字第104号,

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

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 如何才能实现仲裁协议的上述效力,制定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关键。不同国家对有效的仲裁协议的具体条件也有不同的规定,但从多数国家的商事仲裁实践来看,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协议当事人有合法的缔约资格和能力 仲裁协议涉及当事人诉权和实体权利的处分,属于对重大权利进行处分的法律行为,只能由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订立。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不具有缔约能力,其签订的仲裁协议应被认定为无效,依这种仲裁协议作出的裁决也将无法得到有关法院的承认与执行。例如《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规定仲裁协议当事人依对其适用的法律有某种无行为能力情形者,被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家可依当事人一方的请求,拒绝承认和执行。《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第36条第(1)款第(1)项第(1)目规定:第7条所指的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一方欠缺行为能力,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不论在何国作出的仲裁裁决。 (二)协议约定的事项具有可仲裁性 仲裁协议中约定提交仲裁的事项,必须是有关国家法律所允许采用

仲裁方式处理的事项。如果所约定的事项属于有关国家法律中不可仲裁的事项,该国法院将判定该仲裁协议是无效仲裁协议,并将命令中止该仲裁协议的实施或拒绝承认和执行已依该仲裁协议作出的仲裁裁决。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可仲裁性的关键问题是指根据适用于仲裁协议的法律,某些事项是否可以提交仲裁解决,而不是指某一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协议的管辖范围之内。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与公共政策关系比较密切。在许多国家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被视为属于一国公共政策的范畴。各国法律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的规定方式有所不同。大陆法国家多以立法明确规定把某一领域或某一类争议排除在仲裁之外;普通法国家则多把这一问题留给法院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事项不能提交仲裁: 1.有关竞争法和反托拉斯法的事项; 2.关于婚姻、人身关系的事项; 3.关于破产、行政法处理的事项; 4.某些知识产权事项。[1] (三)协议的形式和内容合法

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

【知识点】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 一、认定主体 根据《仲裁法》第2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10月21日《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规定:如果仲裁机构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已就管辖权异议作出决定,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如果仲裁机构接受申请后尚未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同时通知仲裁机构终止仲裁。 二、认定时间 根据《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仲裁法司法解释》第十三条规定:“依照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没有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机构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或者申请撤销仲裁机构的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法律适用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8条对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进行规定,即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仲裁机构所在地法律或者仲裁地法律。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4条规定,当事人没有选择涉外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机构或者仲裁地,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认定该仲裁协议的效力。 四、我国认定涉外仲裁协议无效的报核制度 根据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报核问题的有关规定》,中级法院或者专门法院办理涉外涉港澳台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经审查拟认定仲裁协议无效,应当向本辖区所属高级人民法院报核,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拟同意的,应当向最高人民法院报核,待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后,方可依最高人民法院的审核意见作出裁定。 【例题】 中国A公司与甲国B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合同争议提交中国C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地在中国,但对仲裁条款应适用的法律未作约定。后因货物质量问题双方发生纠纷,中国A公司依仲裁条款向C仲裁委提起仲裁,但B公司主张仲裁条款无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关于本案仲裁条款的效力审查问题,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对本案仲裁条款的效力,C仲裁委无权认定,只有中国法院有权审查

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时间

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时间 下面是YJBYS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时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仲裁程序开始后,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被申请人,如果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及时提出,这是大多数国家的仲裁法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所要求的,否则可能构成弃权或默示。当事人及时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有助于保证仲裁程序在尊重当事人意思及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也有助于仲裁庭及时确定自己的管辖权,以免无谓浪费当事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当然,当事人一旦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仲裁庭必须先行作出初步决定或者中止仲裁程序直到有权机构作出肯定仲裁管辖权的决定。因此,实践中常有当事人以此作为拖延时间的手段。更有甚者,有的当事人不及时行使权利,直到仲裁裁决作出后才要求管辖法院以仲裁管辖权存在问题为由而撤消或拒绝执行该裁决,使整个仲裁程序失去意义。因此,规定当事人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研究,提出异议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次实体答辩之前。当事人如有管辖权异议(包括协议效力异议),应在其提交第一次实体答辩前提出。 2、第一次开庭之前。我国仲裁机构采用的这种做法,要求当事人如有管辖权异议应在仲裁庭第一次开庭前提出。

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3、不规定提出异议的时限。有些国家的仲裁法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抗辩的时限未作任何规定,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随时提出抗辩。 第一种做法较为注重仲裁程序的效率,当事人如在特定时间内没有提出协议效力异议,则在其后的仲裁程序中丧失了这一权利;第三种做法较为注重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但失之随意,为拖延仲裁程序开了方便之门;我国的规定较为少见,仲裁庭第一次开庭时间肯定在首次答辩期限届满(提交答辩书)之后,而当事人一旦提出协议效力异议,无论是向仲裁机构还是向法院提出,仲裁程序因等待仲裁机构的决定或法院的裁定,处于中止状态,既没有顾及仲裁程序的效率,也让当事人有了拖延仲裁程序的借口。但不管怎样,这也有待于仲裁法修改时才能考虑,仲裁法司法解释也绝不能够违反法律的规定。可以明确的是,在我国,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时间是仲裁庭首次开庭前。 附:仲裁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1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

仲裁条款约定瑕疵的效力

仲裁条款约定瑕疵的效力 阙凌云 在商事活动中,世界各国均有商事争议仲裁解决机制。我国也不例外。仲裁作为一种解决商事合同争议的方式,具有一裁终局,阻却法院诉讼管辖等诸多特点。当事各方签订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或在合同中约定有合法的仲裁条款(以下统称“仲裁协议”)是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进行仲裁活动的前提,也是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前提条件。 由于我国《仲裁法》实施时间不长,并且长期以来在经济生活中缺乏对现代仲裁制度的明确认识,公众对仲裁制度欠缺足够了解。在签订仲裁协议时不能完全避免出现仲裁协议约定的内容不完整或是表述不明确的情形,导致是否适用仲裁管辖引发争议。 常见的不规范约定有“如双方发生争议,可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或提交有管辖权的法院诉讼”等“或裁或审”的仲裁协议。就上述情形而言,如果当事双方不能就仲裁达成合意,“或裁或审”的仲裁协议无效在司法实践中不存在争议。因为当事双方无法表现出明确的仲裁意愿。 同时《仲裁法》第18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实践中,往往存在有明确的仲裁意愿,但是约定的内容不完整或者表述不明确的仲裁协议,是否一定属于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而无效?本文将分析以下两类情形: 一、“提交当地仲裁机构仲裁”等未指明具体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 我国仲裁机构并不是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立的,因此,有些地点可能设有若干仲裁机构,而有些地点可能只有一个仲裁机构,还有些地点可能根本未设立仲裁机构。对于当事人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没有约定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分别确认其效力。 1、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地点无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无效。 约定的仲裁地点无仲裁机构,可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0月10日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约定的仲裁机构不存在的仲裁协议效力函》:“约定的仲裁机构不存在的,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明确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无效。”

最高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

最高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已于1998年10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2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1月5日起施行。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 (1998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029次会议通过法释[1998]27号)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鲁高法函[1997]84号《关于认定重建仲裁机构前达成的仲裁协议的效力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实施后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前,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只约定了仲裁地点,未约定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在补充协议中选定

了在该地点依法重新组建的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有效;双方当事人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二、在仲裁法实施后依法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前,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了仲裁机构,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人民法院审查,按照有关规定能够确定新的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有效。对当事人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机构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另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如果仲裁机构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已作出决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仲裁机构接受申请后尚未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同时通知仲裁机构终止仲裁。 四、一方当事人就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请求人民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并就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起诉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通知仲裁机构中止仲裁。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仲裁协议有效或者无效的裁定后,应当将裁定书副本送达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恢复仲裁或者撤销仲裁案件。

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

提单持有人在利益受损时,如果提单中没有仲裁条款,责任方又不愿意赔偿,提单持有人除依法向法院起诉外,别无他法。但大多数国家相互间并无协助执行他国法院判决的司法协议,这样,尽管原告胜诉,但被告所在国法院没有执行他国法院判决的义务,判决书项下之权利难于实现。 如果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结果大不一样。很多国家都是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缔约国,根据该公约规定,除公约规定的例外情况,缔约国法院有义务承认和执行他国仲裁裁决。 在实践中,债务人却总不愿让债权人顺利实现权利。若债权人提起诉讼,债务人便以提单仲裁条款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如债权人申请仲裁,债务人便以提单仲裁条款对其无约束力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所以,提单仲裁条款引起的纷争案件甚多。理论界观点不一,法院判决各异,当事人无所适从甚至导致严重损失。 例如,提单中有仲裁条款,但提单持有人认为仲裁条款无效,向法院起诉,承运人以提单有仲裁条款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一审法院裁定提单仲裁条款无效,驳回承运人异议。承运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裁定提单仲裁条款有效,于是驳回提单持有人的起诉。这样,对提单持有人来说,完成管辖权诉讼程序可能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甚至在起诉时其时效期间即将届满。提单持有人获得法院无管辖权的一纸判决时,当然马上想到申请仲裁,但因时效已过,权利不受法律保护,从而造成损失——很多国家海商法规定,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而且请求人向法院起诉被驳回的,不发生时效期间中断的法律后果。 显然,解决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意义重大。 1、提单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并不当然地具有法律约束力。 所谓仲裁,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第三者审理,由其依法或依公平原则作出裁决,并约定自觉履行该有关裁决所确定的义务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说,仲裁必须是自愿的,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但是,在海运提单中所载明的仲裁条款不可能如上所述事先由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印于背面,该条款不可能经当事人协商。况且,提单的主体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一方为承运人,另一方可以是收货人或其他合法持有人(譬如银行),双方无法事先协商。提单可转让,可通过提单买卖进行提单项下货物的交易。 提单是承运人签发的,其仲裁条款是承运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并非提单持有人与承运人通过合意自愿达成的协议,因此提单关系人极易以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为由主张仲裁条款无效。假设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灭失、损坏或者短缺等情况,根据提单背面载明的仲裁条

最高院65个涉外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效力的复函

最高院:65个具体案件涉外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效力的复函 2015-5-18 21:18:14 点击:200 【导读及说明】 ?中国法院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海事案件,如果发现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仲裁协议,法院认为该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在决定受理起诉之前,必须报请本辖区所属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受理,应将其审查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院未作答复前,可暂不予受理。 ?一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确认涉外仲裁协议、仲裁条款无效,如受案法院拟裁定涉外合同仲裁协议、仲裁条款无效的,应先逐级呈报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同意后才可以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本文整理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条款效力的批复,均是针对具体个案。环中仲裁团队认为,研究仲裁个案,有助于考察鲜活的仲裁条款在实践中的理解和认定。 特别是仲裁实行保密制度,这些通过请示与复函而公开的仲裁案例资料,显得尤其珍贵。 ?仲裁条款是否有效,最终结果取决于最高院的复函,不得错误理解为凡是下述所列案件的仲裁条款均为无效。 ?因数据更新原因,暂时整理65个。本文以发布时间逆序排列。 【最高院对65个具体案件涉外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效力的复函】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申请人安徽省龙利得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BP Agnati S.R.L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的请示的复函发布日期 2013.03.25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FAMOUS APEX LIMITED与珠海市保利三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 一案涉外仲裁条款效力的请示的复函发布日期 2013.03.05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神华煤炭运销公司与马瑞尼克船务公司确认之诉仲裁条款 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发布日期 2013.02.04

主合同无效情形下仲裁条款的效力

主合同无效情形下仲裁条款的效力 案情简介 买方中国A公司与卖方美国B公司签订了钢材买卖合同,合同中规定有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条款。A公司如约开出信用证。不久即收到B公司通过银行转来的全套议付单据。银行审查后,单证相符,遂实施对外付款。但逾期数月,A公司仍未收到货物。期间,A公司多次催询,B公司或置之不理,或以种种借口搪塞。后A公司派人赴美国调查,发现B公司提供的全套议付单据均系伪造,合同项下的货物从未装运。A公司随即向法院提起诉讼。B公司以双方订有仲裁条款为由抗辩法院管辖。 案件评析 本案中,B公司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受欺诈方可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合同无效。但包含了仲裁条款的合同因此归于无效时,仲裁条款是否也随之无效?这是双方争执的焦点,也关涉法院是否对本案有管辖权。 主合同无效情形下,仲裁条款是否有效呢?笔者就此问题试作如下分析。 一、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主合同何时无效是判定仲裁条款是否有

效的关键。主合同成立且有效的前提下,因履行或意外因素介入而成为无效时,仲裁条款是有效的。但主合同从一开始即为无效,那么从属于主合同的仲裁条款就很难被认定为有效。理由是,不可以产生这样一项与自始无效的合同有关的,却是有效的仲裁条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自始无效,仲裁条款依然有效的情况并非不可能发生。笔者以为,就自始无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效力问题应视具体情形而论。 二、三种情形 造成合同无效的原因主要有三:主体不合格;内容违法、违反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意思表示不真实。三种情形下仲裁条款的效力结果并不一致。 主合同主体不具资格情形下仲裁条款的效力 当事人具有法律规定的行为能力是订立一项有效合同的前提,这一前提不仅针对主合同,而且针对仲裁条款。主合同与仲裁条款都是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因此都要符合一般合同的有效要件。当事人没有行为能力就没有签订合同的能力,当然也就没有订立仲裁条款的资格。这一点也可从我国1995年的《仲裁法》的规定中得到确证,该法第17条第2款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主合同内容违法、违反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情形下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条款效力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条款效力请示的复函 (2006年3月7日[2006]民四他字第4号)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6]鲁民四他字第1号“关于原告迈可达(青岛)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与被告云中漫步国际公司还款合同纠纷一案管辖权争议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本案双方当事人在《生产协议》第二十三条中约定:“双方应寻求通过快捷、诚信的协商来解决与本协议有关的所有争议。若该协商未能解决所有争议,双方应在加利福尼亚州迅速对剩余争端进行调解,调解由一位有经验的公正的调解员主持,调解员由双方选择,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时由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选择。所有通过协商或调解未能解决的争议应根据当时存在的美国仲裁协会商业规则,在加利福尼亚州提交有约束力的仲裁。”该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已经为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所确认。 本案迈可达(青岛)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依据其与云中漫步国际公司达成的还款协议提起诉讼,相对于《生产协议》而言,还款协议确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形成了新的法律关系,但该还款协议中所涉及的债务是双方当事人履行生产协议而形成的,还款协议基于《生产协议》而产生,与《生产协议》密切相关,现双方当事人就还款协议的履行产生的争议是与《生产协议》有关的争议。根据双方当事人在《生产协议》中仲裁条款的约定,与《生产协议》有关的所有争议,均应受该仲裁条款的约束。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本案纠纷应依据当事人的约定,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人民法院对该纠纷无管辖权。你院关于新形成的欠款法律关系不受原《生产协议》仲裁条款的约束,本案纠纷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请示意见不能成立。 此复。 附: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原告迈可达(青岛)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与被告云中漫步国际公司还 款合同纠纷一案管辖权争议的请示 (2006年1月6日[2006]鲁民四他字第1号) 最高人民法院: 我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原告迈可达(青岛)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可达公司)与被告云中漫步国际公司(以下简称云中漫步公司)还款合同纠纷一案中,云中漫步公司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以双方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原生产协议的仲裁条款不能约束本案欠款法律关系,法院享有司法管辖权,向我院请示。经研究,我院同意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查意见,现将该案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迈可达公司诉称,2002年10月1日,迈可达公司和云中漫步公司共同确认云中漫步

浅谈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浅谈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来源:海南陈震律师:日期:2009-06-25 摘要:仲裁协议作为仲裁所产生的基础,作为仲裁裁决、仲裁程序的依据,直接决定仲裁双方当事人的争议能否提交仲裁机构解决、仲裁机构有无管辖权、仲裁裁决能否被执行等等,而我国对仲裁协议的效力的规定比较苛刻,无形中限制了仲裁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对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仲裁协议的效力表现,以及各种情形下仲裁协议的效力状况作简单的概述,从中得出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效力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仲裁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正文一、仲裁协议概述 (一)仲裁协议的定义 仲裁协议,又称仲裁合同,仲裁契约,是指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业已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特定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共同意思表示。仲裁的基础就在于它的有效仲裁协议,我国《仲裁法》所确立的制度就是仲裁协议制度,所谓的仲裁协议制度就是指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必须以当事人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为依据,仲裁的自愿性原则也是通过仲裁协议而体现出来的。 (二)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 一份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合法的形式,各国仲裁立法中虽然对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不尽一致,但绝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仲裁协议必须是书面的。我国《仲裁法》第16条也规定,仲裁协议必须是书面的,但是各国也认为,这里的书面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包括普通书面形式和特殊的书面形式。前者是指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专门订立的仲裁协议,后者指往来的信函、电报、电传、传真、邮件等等,减少了由于仲裁协议书面的严格性导致仲裁协议无效的发生。 一份有效的仲裁协议还必须具备实质性的积极要件,我国《仲裁法》规定中协议应当具备下列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在仲裁协议中,当事人应明确表示愿意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由于仲裁协议是合同的一种,而合同本身就是当事人的共同意思表示,所以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至少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必须是所有当事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的共同意思表示;必须是所有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必须是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指当事人提交仲裁的争议范围,即当事人将何中性质的争议提交仲裁。按国际通行的做法,当事人只有把订在中协议中的事项提交仲裁时,仲裁机构才予受理。我国的规定是比较苛刻的,对于超越仲裁协议范围的事项的仲裁协议认定为无效。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当事人在签定仲裁协议时,应当订明争议事项由哪一个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否则就无法执行仲裁协议。但是事实上我国已放松了对此的限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中说明了可以补充协议,明确同时选择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依当事人的选择权。 二、仲裁协议的效力 (一)对当事人的效力 仲裁协议一经合法成立,首先对各方当事人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因此丧失了就特定争议向法院起诉的权利,而相应地承担着将争议提交依协议确立的范围、地点的仲裁机构仲裁并服从仲裁裁决的义务,除非当事人又另外达成协议而变更原仲裁协议。如果一方当事人就仲裁协议范围内的事项向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则有权依据仲裁协议要求法院终止诉讼,法院应驳回原告的起诉。 (二)对仲裁机构的效力

仲裁协议效力提出异议问题的处理

仲裁协议效力提出异议问题的处理 仲裁协议的效力直接决定着仲裁庭是否对当事人争议事项有管辖权,是其后仲裁程序能否继续进行的依据;同时仲裁协议的效力也决定着仲裁裁决能否得到法院的承认和执行。因此,探讨当事人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问题对于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机构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机构,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和实践不尽相同。仲裁程序开始前,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只能由法院来决定;裁决作出后,如当事人申请承认和执行或撤消、要求不予执行,对裁决所依据的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自然只能由法院来实施。这两种情况是法院对仲裁支持和监督的重要表现,各国的做法并无大的不同。从仲裁程序开始到裁决作出前,一些国家和国际立法规定仲裁庭有权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但法院仍保有必要的干预权;另一些国家则将认定权赋予仲裁机构或法院,法院的认定优先。比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1989年《瑞士国际私法草案》、《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伦敦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都确认了仲裁庭对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管辖权。一种流行的学说是“自裁管辖”学说,该说认为,由仲裁庭决定其对案件的管辖权,是仲裁庭固有的权力;此项权力对于仲裁庭履行其职责,至关重要,法院不宜进行干预。 同时,像《纽约公约》、《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及英国法都规定了法院对仲裁管辖权有最终决定权。英国法中对仲裁管辖的做法的理论依据是: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是法律问题而不是事实问题,而法院对法律问题具有专属管辖权,此权力不能被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剥夺。

我国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这说明,我国规定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确认机构是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对仲裁协议效力异议有管辖权的机构有三:仲裁庭,法院和仲裁机构,其中对三者的关系问题规定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我国仲裁法及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问题,因此探讨我国的规定尤为必要。根据我国仲裁法第二十条和司法解释十三条规定,仲裁机构和法院都享有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管辖权,对仲裁庭的管辖权没有规定,两个机构可由当事人选择。 二、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时间 仲裁程序开始后,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被申请人,如果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及时提出,这是大多数国家的仲裁法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所要求的,否则可能构成弃权或默示。当事人及时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有助于保证仲裁程序在尊重当事人意思及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也有助于仲裁庭及时确定自己的管辖权,以免无谓浪费当事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当然,当事人一旦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仲裁庭必须先行作出初步决定或者中止仲裁程序直到有权机构作出肯定仲裁管辖权的决定。因此,实践中常有当事人以此作为拖延时间的手段。更有甚者,有的当事人不及时行使权利,直到仲裁裁决作出后才要求管辖法院以仲裁管辖权存在问题为由而撤消或拒绝执行该裁决,使整个仲裁程序失去意义。因此,规定当事人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者研究,提出异议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