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分析及预防方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分析及预防方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分析及预防方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分析及预防方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分析及预防方法

硬度不足火软点、软带

1.淬火件含碳量过低应预先化验材料化学成分,保证淬火件ωc>0.4%

2.表面氧化、脱碳严重淬火前要清理零件表面的油污、斑迹和氧化皮

3. 加热温度太低或加热时间太短正确调整电参数和感应器与工件件相对运动速度,以提高加热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可以返淬,但淬前应进行感应加热退火。

4.零件旋转速度和零件(感应器)移动速度不协调而形成软带调整零件转速和零件(或感应器)移动速度。

5.感应圈高度不够火感应器中有氧化皮适当增加感应圈高度,经常清理感应器。

6.汇流条之间距离太大调整汇流条之间距离为1-3mm。

7.淬火介质中优杂质或乳化剂老化更滑淬火介质。

8.冷却水压力太低锅冷却不及时增加水压,加大冷却水流量,加热后及时喷水冷却。

9.零件在感应器中的位置偏心或零件弯曲严重调整零件和感应器的相对位置,使个边间隙相等;如是零件弯曲严重,淬火钱应进行校直处理。

淬硬层深不足

1.频率过高导致涡流透入深度过浅调整电参数,降低感应加热频率。

2.连续淬火加热时零件与感应器之间相对运动速度过快采用预热-加热淬火。

3.加热时间过短可以返淬,但返淬前应金属感应加热退火。

淬硬层剥落

产生的原因是表面淬硬层硬度梯度太大,或硬化层太浅,表面马氏体组织导致体积膨胀等。应对措施是正确调整电参数,采用预热-加热淬火,加深过渡层深度。

淬火开裂

1.钢中碳和锰的含量偏高可在试淬试调整工艺参数,也可调整淬火介质,

2.钢中夹杂物多、呈网状或成分有偏析或含有有害元素多检查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和分布状况,毛坯需要反复锻造。

3.倾角处或键槽等尖角处加热时出现瞬时高温而淬裂中尖角倒圆,淬火前用石棉绳火金属棒料堵塞沟槽、空洞。

4.冷却速度过大而且不均匀降低水压,减少喷水量,缩短喷水时间。

5. 淬火介质选择不当更具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

6.回火不及时或回火不足淬火后应及时回火,淬火与回火之间的停留时间,对于碳钢或铸件不应超过4h,合金钢不应超过0.5h。回火不足时应延长回火时间。

7.材料淬透性偏高可以选用冷却速度慢的淬火介质。

8.返修件未经退火火正火返修件必须经过退火、正火后,才能再次感应加热淬火。

齿轮淬火畸变

1.圆柱齿轮内孔一般缩小0.01-0.05mm,外径不变或缩小0.01-0.03mm。应对方法是:在满足淬硬层要求前提下,采用较大的比功率,缩短加热时间;端面加盖,防止内孔过早冷却;齿坯加盖后,先进行一次高频正火,然后加工内孔和铣齿。

2. 对于内外径之比小于1.5的薄壁齿轮,内孔和外径优胀大的趋势,双联齿轮呈喇叭口。只有合理设计,正确安排工艺路线。

频率和深度成反比。

影响因素有:

1.基体组织情况:越均匀的组织得到的深度越深。

2.保温时间:保温时间长对增加深度。但是不要太长,记住,感应淬火尽量不要采用传导加热。

就我们公司的实际经验来看,《现代感应热处理技术》上的东西有点滞后。淬硬层深度一个是跟频率直接相关,还有就是冷却速度。感应加热速度非常快,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冷却速度不够,导致淬硬层深度增加。

“淬硬层深度一个是跟频率直接相关,还有就是冷却速度。”同意,

“感应加热速度非常快,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冷却速度不够,导致淬硬层深度增加。”应该是减少吧。

你们的理解应该存在误区,忽约了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书上的知识是提供理论的指导。我看不出《现代感应热处理技术》上的东西有点滞后的情况。

要满足零件不同硬化层要求时,那些理论用于指导选择的设备频率是否适应零件的技术要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硬化层深度的大小首先建立在设备的频率合适的基础上,脱离频率无从谈起硬化层深度,你认为呢?

汽车涂装漆渣处理常见异常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漆渣异常的问题分析报告 一、涂装的漆渣处理时出现的问题如下(附图): 1、水槽浮渣呈泡沫状,影响凝聚效果; 2、漆渣凝聚状态不好,含水量异常,呈粘稠的淤泥状,应为凝聚且不发粘的渣状物; 3、处理完的废水是漆水混合物状态,且异味明显。对污水处理设备有伤害; 4、最终排放物环保检测结果难以达标。 二、现有药剂描述: 漆雾凝聚剂:用于抽离水帘喷漆室循环水里漆雾,一般分为A、B 两剂组成。 A 剂(破坏剂):在循环水泵口注入,用于去除落在水中油漆的粘性、灭菌除臭。 B 剂(絮凝剂):在循环水池回水口投入,使水和漆渣分离,将水中的漆渣凝集悬浮起来便于打捞或刮渣机除渣。 其余辅助药剂: 纯碱(水质调整剂):使循环水 PH 值保持在 8-9 左右,以使药剂发挥最佳效果; 消泡剂:抑制过多泡沫,防止它积聚,原因可能有:大气泡(A剂多)、小气泡(B剂多)、油漆表面活性高(特别是水性漆)、细菌、泵吸入空气、水循环过快等。 杀菌剂:杀灭循环水中细菌,解决有臭味、硫化氢、氨盐、过量泡沫问题。 三、现有操作工艺(省略版): 每天喷涂生产线开机前10分钟,检查加药桶内药剂,按照每天的产量加入一定量的漆雾凝聚剂SY-7501,具体用量等于每日产量*单台定额。 PH值每二小时测定,控制循环水的PH值中性,PH值低,涂料会过于分散,水性分子破坏不彻底,可以适当增加A剂用量,注意观察调整! PH值高漆渣过破坏,不易结块,涂料渣会大量沉底! 漆雾凝聚剂SY-1216要缓慢泵入,如果用加药泵,其冲程刻度应设定为中涂和面漆冲程刻度均中值的一半(亦应作适量调整)添加过多水会浑浊。 药剂添加时严禁同时加入,必须按前述规定的方法及加药点进行投加。 四、推测可能出现的原因: 1、循环水水质、PH值; 2、油漆用量和药剂用量的比例; 3、不同药剂的添加比例; 4、工艺参数的执行情况; pH值过高,油漆被过破坏,粒子分散于水中难以絮凝,过低则无法完全破坏。一般控制在7.5~9.0。循环水的运行中控制非常重要。 喷漆房/室工艺、漆渣处理工艺、不同的漆雾吸收工艺,(水帘、水洗、文丘里、水旋)循环水流量、流速甚至水槽型式、水进入水槽的方式都会影响使用效果。

喷涂工艺常见缺陷的分析和对策

常见漆膜弊病、缺陷●流挂 ●发花 ●漆薄/漆厚 ●溶剂泡 ●针孔 ●干喷 ●失光、鲜映性差 ●砂痕 ●色差 ●缩孔 ●灰粒 ●漆软

流挂 描述: 涂料在垂直面或折边区域出现的眼泪状或帘状下淌。 原因: 1.施工粘度太低. 2.一次喷涂涂膜太厚 3.涂料流量过快 4.雾化压力小 5.喷距太近 6.慢干溶剂用量太多 7.涂层间闪干时间太短 8.车身或涂料温度太低 发花 描述: 金属漆表面出现斑点,或大面积颜色不均匀。 原因: 1.漆膜膜厚不均匀且太湿。使铝粉珠光粉分布和定向排列不匀而发花。 2.喷涂粘度太高,漆膜太湿 3.雾化压力太低,漆膜较厚太湿 4.扇面太窄喷涂叠盖不均。 5.流量太大,膜厚厚且湿。 6.枪距太近,膜厚厚且湿。 7.慢干剂太多,漆膜太湿。 8.底色漆至清漆的闪干时间过短。 9.喷房或车身温度低。 10.边缘或局部流挂

失光、鲜映性差光泽低,鲜映性不佳 原因: 1.漆膜太薄导致金属颗粒突出 2.空气压力太大,漆膜干燥太快 3.流量太低。漆膜簿且干燥快 4.干喷或溶剂挥发太快 5.慢干溶剂太多,底色漆太湿 6.底色漆膜厚厚或闪干时间短 7.底材或底涂层粗糙 8.油漆过烘烤

溶剂泡、针孔 描述: 溶剂气泡:漆膜表面的小突起,仔细观察是表层的小泡且细小而密。通常在漆膜较厚的边缘或区域产生这样的情况较多。 针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像皮革毛孔那样孔的现象,孔的直径0.1mm左右 原因: 1.施工粘度过高, 2.漆膜太厚, 3.闪干时间太短流量太大 4.空气压力太低 5.底色漆慢干溶剂加多 6.进入烘干区前的闪干时间太短 7.烘干区的第一阶段温度太高 8.喷涂工艺覆盖区域太多 层间附着力 描述: 涂层中的某一层剥落,或其容易与相邻层或基材剥离 原因:

铝合金粉末喷涂常见缺陷原因及改善措施初稿

目录 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1.铝型材表面处理粉末喷涂的表面缺陷...............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 缩孔.........................................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2 针孔.........................................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3 桔皮.........................................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4 杂色.........................................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5 吐粉.........................................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6 露底.........................................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7 渣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8 气泡.........................................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9 砂粗.........................................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0 流挂........................................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1 色差........................................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2 欠膜........................................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3 擦花伤...................................... 错误!未指定书签。2.粉末喷涂涂层性能检测缺陷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 冲击.........................................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2 弯曲.........................................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3 耐磨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 1.在铝型材表面处理粉末喷涂生产过程中,粉末喷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缺

表面淬火工艺

淬火.退火.正火工艺 ◆表面淬火 ?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优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2~3 个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彩涂板常见质量问题及分析

彩涂板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弯曲性不良 特点:钢材弯曲180度试验时,加工部位的涂层发生龟裂及涂层剥离 发生原因: 1)、前处理的掌握量过多。 2)、涂层厚度过厚。 3)、过度烘烤。 4)、下涂涂料同上涂涂料的制造厂家不同,或稀料的使用不当。 ¥ 2.硬度不良 特点:用制图铅笔用力在涂层表面划一道,擦去后表面留下一道划痕 发生原因: 1)炉温低,涂层固化不充分。 2)加热条件不适当 3)涂层厚度比规定的厚 3. 凸点 特点:由于钢带受到外部的冲击,板表面出现突出或凹陷,有的有一定的间距,有的没有 发生原因: 1)涂装时辊上有异物混入。 . 2)薄板产品在捆扎时的扎痕。 3)倒卷时受到外部冲击。 4. 边部气泡 特点:两侧沾有涂料,经烘干,出现气泡 发生原因:原材有毛刺沾有涂料多,两边出现缝隙 5. 麻点 特点:从外部混入的异物或灰尘在涂装后部分或全部表面有米粒样的突出发生原因: 1)涂料中混入其它种类或其它公司的涂料。 2)" 3)涂料中有异物混入引起。 3)前处理过程中水洗不良。 6.橘皮 特点:已干燥的表面涂层象橘子皮一样粗糙,不均匀 发生原因: 1)湿膜过厚。 2)涂料的黏度较高时。 7.耐溶剂性能差 特点:丁酮擦拭有点状掉漆 发生原因: 1)& 2)烘烤温度没有达到要求

3)涂料的固化有问题 4)前处理清洗不干净 8.冲击不合格 特点:漆膜冲击后,经胶带粘后部分或全部掉漆 发生原因: 1)前处理不佳 2)检查面漆固化温度是否合理 ; 9.缩孔 特点:漆膜不平整,局部露底 发生原因: 1)钢带表面不洁净 2)底漆冷却水不洁净 3)涂料粘度没达到上机要求 10.漏涂 特点:面漆未涂上 发生原因: 1)边部面漆未涂上,基板板型不好或涂辊与大背辊间压力不足。2)¥ 3)板面中间面漆未涂上,底漆冷却后板面有水或其它异物。 11.色差 特点:同标准板的颜色出现差异 发生原因: 1)涂装厚度过厚或过薄. 2)不是一批涂料 3)黏度稀释时搅拌不均。 12.光泽不良 | 特点:光泽的范围出现异常 发生原因: 1)涂层厚度不适当。 2)固化条件不适当。 3)搅拌不充分。 13. 塌卷 特点:钢卷卷取后在仓库存储时内径变形 发生原因: 1)钢卷卷取后受外力的影响 2)。 3)收卷张力不正确 4)荷重不均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实验报告 篇一: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验证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感应加热的原理; 2、了解电流透入深度与材料电阻率及电流频率之间的关系; 3、了解淬硬层深度的测定方法; 4、掌握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磁感应 当感应线圈通以交流电时,在感应线圈的内部和周围同时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将工件置于高频感应线圈内,受电流交变磁场的作用,在工件内相应地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金属工件内自行闭合,称为涡流。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 d?e??K d?

式中,K-比例系数;ф-工件上感应电流回路包围面积上的总磁通;dф/dτ-磁通量变化率;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率方向相反。 工件中感应出来的涡流方向,在每一瞬时和感应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涡流强度If取决于感应电动势(e)及工件涡流回路的电抗(Z),而电抗Z由电阻R和感抗(xL)组成,则涡流强度: eeIf?? Z 2 R2?xL 2.表面效应 涡流强度If随高频电磁场强度由工件表面向内层逐渐减小而相应减小的规律称为表面效应或集肤效应。离表面x 处的涡流强度: x? Ix?I0?e 式中,I0-表面最大的涡流强度;x-到工件表面的距离;Δ-与工件材料物理性质有关的系数。 所以,当x=0时,Ix=I0 当x>0时,Ix<I0 1

?0.368(: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实验报告)I0e 工程规定,当涡流强度从表面向内层降低到表面最大涡流强度的36.8%(即1 I0?)时,由该处到表面的距离Δ称为电流透入深度。e 在感应加热实践中,钢中电流透入深度的计算常常使用下列简化公式: 20 在20℃时:?20?(mm) f500 在800℃时:?20?(mm) f ? 当x=Δ时,Ix?I0? 式中,f-感应线圈交流电频率。 3.淬硬层深度 工件经感应加热淬火后的金相组织与加热温度沿截面 分布有关,一般可分为淬硬层、过渡层及心部组织三部分。还与钢的化学成分、淬火规范、工件尺寸等因素有关;如果加热层较深,在淬硬层中存在马氏体+贝氏体或马氏体+贝氏体+屈氏体+少量铁素体混合组织。此外,奥氏体化不均匀,淬火后还可以观察到高碳马氏体和低碳马氏体混合组织。 工件经感应淬火后可以用金相法、硬度法或酸蚀发测定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⑴流挂: 指涂料施于垂直面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 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而不均匀涂层。导致原因:①操作不好,喷枪口枪太大;②涂料太稀;③涂装物表面太平整;④涂层太厚,薄刷多遍。 ⑵发白: 指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乳白色现象。导致原因: ①水分浓度过高;②溶剂解析力不够;③基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⑶起皱: 指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 全部膜厚。导致原因:①底漆、面漆干燥速度不一致;②涂层太厚,黏度过高; ③喷嘴未调节好;④PU类的涂料固化剂加太多,干燥速度太快。 ⑷桔皮: 指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导致原因:①流平性不好; ②温度低;③NC类稀释剂过多或不配套;④基材不平或处理不好。 ⑸咬底: 指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 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导致原因:①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通常含量高的做底漆);②底未完全干燥就上面漆;③底漆的涂层太厚。 ⑹针孔: 指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针刺的细孔。导致原因:①搅拌均匀, 涂料内部有空气;②油污水分污染;③被涂物表面不平整;④喷太厚,溶剂不好

挥发。 ⑺起泡: 指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者兼有的 泡。导致原因:①被涂物有水分;②涂料有水分;③空气湿度大;④油污;⑤稀释剂、固化剂不配套;⑥搅拌不均匀,表面不平。 ⑻表面粗糙: 导致原因:①施工环境太脏,不够清洁;②涂物中本身细度不够,被涂物表面有赃物;③涂层不够。 ⑼开裂: 指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导致原因:①涂层太厚,涂料过 期;②涂料太厚,涂料本身硬度高,较脆;③促进剂含量过高;④面漆固含量低,树脂本身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 ⑽起皮: 导致原因:①被涂物面层水分太高;②未经过封油处理;③底漆未干涂面漆;④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 ⑾跑油: 导致原因:①涂料中有水或油渣;②被涂物有油渣,蜡质;③涂料黏度过高或过低。 ⑿露底: 导致原因:①遮盖低,砂磨过度;②涂层过薄,喷涂不均匀,底深面浅。 ⒀砂纸纹: 导致原因:①砂纸号太大,未干就打磨;②没有顺着木纹方向 打磨。 ⒁涂层粘砂纸: 导致原因:①涂层未干,涂层太厚,促进剂少;②溶剂本 身溶解力差,空气湿度大。 ⒂起粒:

油漆常见缺陷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默认分类2010-08-11 09:25:38 阅读1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⑴流挂:指涂料施于垂直面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而不均匀涂层。导致原因:①操作不好,喷枪口枪太大;②涂料太稀;③涂装物表面太平整;④涂层太厚, 薄刷多遍。 ⑵发白:指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乳白色现象。导致原因: ①水分浓度过高;②溶剂解析力不够;③基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⑶起皱:指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导致原因:①底漆、面漆干燥速度不一致;②涂层太厚,黏度过高; ③喷嘴未调节好;④PU类的涂料固化剂加太多,干燥速度太快。 ⑷桔皮:指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导致原因:①流平性不好; ②温度低;③NC类稀释剂过多或不配套;④基材不平或处理不好。 ⑸咬底:指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导致原因:①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通常含量高的做底漆);②底未完全干燥就上面漆;③底漆 的涂层太厚。 ⑹针孔:指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针刺的细孔。导致原因:①搅拌均匀,涂料内部有空气;②油污水分污染;③被涂物表面不平整;④喷太厚,溶剂不好 挥发。 ⑺起泡:指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者兼有的泡。导致原因:①被涂物有水分;②涂料有水分;③空气湿度大;④油污;⑤稀释剂、固化剂不配套;⑥搅拌不均匀,表面不平。 ⑻表面粗糙:导致原因:①施工环境太脏,不够清洁;②涂物中本身细度 不够,被涂物表面有赃物;③涂层不够。 ⑼开裂:指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导致原因:①涂层太厚,涂料过期;②涂料太厚,涂料本身硬度高,较脆;③促进剂含量过高;④面漆固含量低, 树脂本身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 ⑽起皮:导致原因:①被涂物面层水分太高;②未经过封油处理;③底漆未干涂面漆;④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 ⑾跑油:导致原因:①涂料中有水或油渣;②被涂物有油渣,蜡质;③涂 料黏度过高或过低。 ⑿露底:导致原因:①遮盖低,砂磨过度;②涂层过薄,喷涂不均匀,底 深面浅。 ⒀砂纸纹:导致原因:①砂纸号太大,未干就打磨;②没有顺着木纹方向 打磨。 ⒁涂层粘砂纸:导致原因:①涂层未干,涂层太厚,促进剂少;②溶剂本 身溶解力差,空气湿度大。 ⒂起粒:导致原因:①灰尘太多,或有杂质异物;②涂料有杂质成分,未经过滤;③搅拌不均匀,未充分混合;④喷涂不规范;⑤稀释剂不配套,未使元 剂溶解。 ⒃黄变:导致原因:①紫外线直射;②环境因素空气湿度大;③温度过高, 反应过度;④涂料本身耐黄变率低。

热处理--表面淬火技术

我所关注的表面工程领域——表面淬火技术 一、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采用特定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者Ac1(对过共析钢)之上,然后使其快速冷却并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表面强化层的工艺过程,就称为表面淬火技术。实际上,不仅仅是钢铁,凡是能通过整体强化的金属材料,原则上都可以进行表面淬火。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淬火只对工件的表面或部分表面进行热处理,所以只改变表层的组织,使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均高。而心部或其它部分的组织仍保留原来的低硬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性能,这样工件截面上由于组织不同性能也就不同。表面淬火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质量稳定,变形小,热处理周期短,费用少,成本低,还可用碳钢代替一些合金钢。 对于表面淬火的使用材料,原则上,碳的质量分数在0.35%--1.20%的中、高碳钢及基体相当于中碳钢的普通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合金铸铁均可以实现表面淬火,但中碳钢与球墨铸铁是最适宜于表面淬火的材料。 根据加热方法不同,表面淬火可分为感应加热(高频、中频、工频)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电子束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工业上应用最多的为感应加热、火焰加热、激光加热表面淬火。这里我主要介绍了感应加热、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技术,以及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是采用一定方法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然后迅速淬火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操作方法。生产中把工件放入由空心铜管绕成的感应线圈中,当感应线圈通以交流电时,便会在工件内部感应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工件内自成回路,故称为“涡流”。涡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表面电流密度最大,心部电流密度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由于钢本身具有电阻,因而集中于工件表面的涡流,几秒种可使工件表面温度升至800~1000℃,而心部温度仍接近室温,在随即喷水(合金钢浸油)快速冷却后,就达到了表面淬火的目的。 根据输出加热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分为高频感应加热淬

高频淬火原理与应用

高频淬火原理及应用 线圈通以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在铁磁性材料中产生感生电流,由于趋肤效应,感生电流聚积于材料的表面产生热,达到相变温度。激冷达到淬火目的。 感应加热与其它加热炉传导、对流或辐射使工件到达加热温度相比,它具有完全不同的加热原理。其基本原理是:把加热材料(即工件)置于通有交流电流的线圈内,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工件内部会产生感应电势,在感生电势的作用下工件内会产生涡流,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 通过热高频淬火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感应加热设备,即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以进行表面淬火的设备。感应加热的原理: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ºC,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

词语解释 感应加热频率的选择:根据热处理及加热深度的要求选择频率,频率越高加热的深度越浅。 一、高频(10KHZ以上)加热的深度为0.5-2.5mm, 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加热,如小模数齿轮及中小轴类零件等。 二、中频(1~10KHZ)加热深度为2-10mm,一般用于直径大的轴类和大中模数的齿轮加热。 三、工频(50HZ)加热淬硬层深度为10-20mm,一般用于较大尺寸零件的透热,大直径零件(直径300mm以上,如轧辊等)的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淬火表层淬硬层的深度,取决于交流电的频率,一般是频率高加热深度浅,淬硬层深度也就浅。频率f与加热深度δ的关系,有如下经验公式:δ=20/√f(20°C);δ=500/√f(800°C)。 式中:f为频率,单位为Hz;δ为加热深度,单位为毫米(mm)。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表面质量好,脆性小,淬火表面不易氧化脱碳,变形小等优点,所以感应加热设备在金属表面热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感应加热设备是产生特定频率感应电流,进行感应加热及表面淬火处理的设备。

常见缺陷分析

常见缺陷分析 一、电泳缺陷 1.焊渣及焊球 来源:焊球及焊渣主要来源于车身车间工艺。虽然白车身在进入油漆车间之后要进入预处理,但是许多杂质不可能会被全部清除,它们会被带入电泳槽中。当车身从电泳槽中出来时,它们就会留在车身表面。 2.金属屑 来源:车身车间工艺 建议:白铁皮车身在进入油漆车间之前,其表面存在大量金属屑,故应该在车间进口处对车体表面进行吸尘、擦拭或风淋。 建议2:建议车身车间对白车身进行清洁。 3.晶体(车身打磨砂纸上的)

来源:车身车间对车身打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砂纸会磨损并落在车身表面。建议:车身车间应该在打磨后擦拭车身表面 4.纤维 来源:车身使用抹布、手套,烘房过滤介质 5.车身胶 来源:车身车间 原因:车身车间操作人员在操作时不规范,并未将多余的车身胶清洁干净 6.电泳结块 来源:电泳工艺 原因:电泳漆中有细小杂质 6.烘房灰粒 来源:烘房 建议:定期对烘房进行清洁 二、中涂缺陷 1.电泳灰

来源:电泳打磨;铰链 原因:电泳灰会落入车体内,然后在喷涂过程中会被吹到车身表面。 建议:用电泳湿打磨代替干打磨。 2.纤维 来源:手套,连体服,无尘擦布,空气等。 原因:大部分纤维非常轻,故它可以漂浮于空气中或车身上。所以这些纤维会在喷涂过程中被吹到车身表面。 3.PVC 原因:1)密封线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产生2)中涂TACK OFF人员擦拭不当 4.焊渣焊球 来源:车身缺陷 原因:电泳打磨漏打 建议:加强电泳打磨检查力度 5.金属屑 来源:车身缺陷 原因:电泳打磨漏打磨 建议:加强电泳打磨检查力度 6.胶体

来源:胶带,贴片等 原因:操作完成后,操作时掉未将胶带印擦拭干净落在车身表面 7.防震垫 来源:防震垫 原因:在安装防震垫的时候,防震垫上的细小颗粒掉落到车体表面 三、面漆缺陷 1.纤维 来源:粘性抹布,手套,连体服,连体服袖口,鸵毛机,空气等,过滤顶棉。 原因:手套,连体服有破损;在使用粘性抹布擦车时,粘性抹布被车的棱边处钩破,并未察觉。 措施:1)加强连体服及手套的检查力度,发现有破损就即使更换,或采取短期措施,用胶带将破损处临时封好。 2)粘性抹布,规范SOS操作,在擦拭棱边处的时候,需留意,发现粘性抹布被勾破及时更换。3)鸵毛机使用时间过长,便会有细小纤维掉落;中涂打磨进行人工补漆后,油漆未干,就直接进入鸵毛机进行擦拭,导致鸵毛被油漆粘下来。 4)过滤袋有破损,定期检查过滤袋的压差,一旦超过压差,必须进行时时监控,发现有破损马上进行更换。 2.烘房杂物 来源:传送链与雪橇磨擦产生的金属屑 措施:1)定期清洁烘房进口及升降机上磨擦产生的物质。 2)雪橇清洁后必须由维修矫正后,方能上线。(SGM曾发生过此事) 3.漆片 来源1:来自于车身的夹具

塑胶产品涂装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前述; 本人通过多年从事涂装行业工作及在通顺公司对汽车内外饰件塑料涂装产品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所喷涂塑料产品的原料材质以及其性能;再合理的使用涂料,安排生产喷涂工艺,现以书面形式整理成文,欢迎涂装行业同仁看过后多提宝贵意见,(本人邮箱:chiwenhoo0909@https://www.doczj.com/doc/417904402.html,)常见的塑料类型有:ABS(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PVC(聚氰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PMMA(聚甲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POM(聚甲醛)PA(尼龙)等塑胶原材料 在塑料涂料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成膜后会因各方面原因产生多种缺陷,本文涉及最主要的几种缺陷,并尽可能地讨论其产生原因及消除或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对策。塑料涂料的许多缺陷是与表面张力现象相关的,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分子上力分布不对称,界面上液体的力与液体内的力不同,表面的分子具有很高的自由能,相当于每单位面积上移去表面层分子所需的能量。在固体也存在相似表面取向效应,它有表面自由能,表面力作用来减少液体和固体的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作用使液体缩成球,因为球的表面积/ 体积比率是最小的。如果两个不同表面张力液体相互接触,低表面张力的流去覆盖住较高表面张力的液体,因为这样总表面自由能更低。这种流动是表面张力差推动的,有些人称为表面张力梯度推动的流动。涂料能均匀稳定地涂覆于塑胶件表面的最主要条件,为涂料的表面张力必须小于被涂覆物的表面张力。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二、涂装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1缩孔现象 当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也就是涂料表面张力与底材表面张力相差太大时,容易造成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使涂料有保持滴状倾向而裸露出被涂面,特别是罩光清漆和颜料份较少的色漆,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缺陷,而且不容易修补。 缩孔是由低表面张力的小颗粒或小液滴杂物产生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塑胶底材上、涂料中或飞落在刚刚涂覆好的湿膜上。某些低表面张力物质溶解在湿膜中产生一个局部的表面张力差,Marangoni 效应将这低表面张力部分的湿膜从颗粒流开,试图覆盖周围高表面张力的湿膜。随着流动的发生,溶剂的挥发,表面张力差增大,流动 继续,溶剂的挥发增大了黏度,阻碍了流动而最终形成凹下的缩孔。 常见解决方法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它可将表面张力降低到大多数会引起缩孔杂物的表面张力以下。 2.2 橘纹现象 橘皮现象是涂漆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大大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原因及 对策如下: (1) 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而产生橘皮。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聚氨酯涂料的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2) 塑料工件温度太高,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3) 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 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也产生橘纹。降低出漆量并提高压缩空气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5) 喷涂距离太近。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气的冲击力使厚涂膜产生更大的橘纹,反而使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分析及预防方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分析及预防方法 硬度不足火软点、软带 1.淬火件含碳量过低应预先化验材料化学成分,保证淬火件ωc>0.4% 2.表面氧化、脱碳严重淬火前要清理零件表面的油污、斑迹和氧化皮 3. 加热温度太低或加热时间太短正确调整电参数和感应器与工件件相对运动速度,以提高加热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可以返淬,但淬前应进行感应加热退火。 4.零件旋转速度和零件(感应器)移动速度不协调而形成软带调整零件转速和零件(或感应器)移动速度。 5.感应圈高度不够火感应器中有氧化皮适当增加感应圈高度,经常清理感应器。 6.汇流条之间距离太大调整汇流条之间距离为1-3mm。 7.淬火介质中优杂质或乳化剂老化更滑淬火介质。 8.冷却水压力太低锅冷却不及时增加水压,加大冷却水流量,加热后及时喷水冷却。 9.零件在感应器中的位置偏心或零件弯曲严重调整零件和感应器的相对位置,使个边间隙相等;如是零件弯曲严重,淬火钱应进行校直处理。 淬硬层深不足 1.频率过高导致涡流透入深度过浅调整电参数,降低感应加热频率。 2.连续淬火加热时零件与感应器之间相对运动速度过快采用预热-加热淬火。 3.加热时间过短可以返淬,但返淬前应金属感应加热退火。 淬硬层剥落 产生的原因是表面淬硬层硬度梯度太大,或硬化层太浅,表面马氏体组织导致体积膨胀等。应对措施是正确调整电参数,采用预热-加热淬火,加深过渡层深度。

淬火开裂 1.钢中碳和锰的含量偏高可在试淬试调整工艺参数,也可调整淬火介质, 2.钢中夹杂物多、呈网状或成分有偏析或含有有害元素多检查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和分布状况,毛坯需要反复锻造。 3.倾角处或键槽等尖角处加热时出现瞬时高温而淬裂中尖角倒圆,淬火前用石棉绳火金属棒料堵塞沟槽、空洞。 4.冷却速度过大而且不均匀降低水压,减少喷水量,缩短喷水时间。 5. 淬火介质选择不当更具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 6.回火不及时或回火不足淬火后应及时回火,淬火与回火之间的停留时间,对于碳钢或铸件不应超过4h,合金钢不应超过0.5h。回火不足时应延长回火时间。 7.材料淬透性偏高可以选用冷却速度慢的淬火介质。 8.返修件未经退火火正火返修件必须经过退火、正火后,才能再次感应加热淬火。 齿轮淬火畸变 1.圆柱齿轮内孔一般缩小0.01-0.05mm,外径不变或缩小0.01-0.03mm。应对方法是:在满足淬硬层要求前提下,采用较大的比功率,缩短加热时间;端面加盖,防止内孔过早冷却;齿坯加盖后,先进行一次高频正火,然后加工内孔和铣齿。 2. 对于内外径之比小于1.5的薄壁齿轮,内孔和外径优胀大的趋势,双联齿轮呈喇叭口。只有合理设计,正确安排工艺路线。 频率和深度成反比。 影响因素有: 1.基体组织情况:越均匀的组织得到的深度越深。 2.保温时间:保温时间长对增加深度。但是不要太长,记住,感应淬火尽量不要采用传导加热。

感应淬火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频炉感应淬火件常见淬火缺陷,主要有硬度不够、软块、变形超差与淬火裂纹,还有局部烧熔等。 1、表面淬火后硬度不够: 表面淬火后硬度不够是罪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亦是多方面的。 1)材料因素 ①火花鉴别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检查工件在砂轮上磨出的火花,可大致知道工件的含碳量是否有变化,含碳量越高,火花越多。 ②直读光谱仪鉴别钢材的成分,现代化的直读光谱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工件材料的各种元素及其含量进行检验并打印出来,可确定钢材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③排除工件表面贫碳或脱碳因素,较常见的冷拔钢材,材料表面有一层贫碳或脱碳层,此时表面硬度低,使用砂轮或锉刀去掉0.5mm后,再测定硬度,如果发现该处硬度比外面为高,并达到要求,这表面工件表面有贫碳或脱碳层。为进一步验证此问题,可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表面贫碳层得组织与次层得显微组织明显不同,表面只有少量托氏体及大量铁素体,而次层则为马氏体,如果将此样品在保护气体下正火后在检验, 表层只有少量珠光体,而次层则有该钢号应有的珠光体面积,如45 钢,珠光体面积接近50%。 2)淬火加热温度不够或预冷时间长 淬火加热温度不够或预冷时间太长,致使淬火时温度太低。以中碳钢为例,前者淬火组织中含有大量未溶铁素体,后者其组织为托氏体或索氏体。 3)冷却不足 ①特别在扫描淬火时,由于喷液区域太短,工件淬火后,经过喷液区后,心部热量又使表面自回火(阶梯轴大台阶在上位时最易产生),此时表面自回火温度过高,常能从表面颜色及温度感测到。 ②一次加热法时,冷却时间太短,自回火温度过高,或由于喷液孔因水垢减少了喷液孔截面积,导致自回火温度过高(带喷液孔的齿轮淬火感应器,最易产生次弊病)。 ③淬火液温度过高,流量减少,浓度变化,淬火液中混有油污等。 ④喷液孔局部堵塞,其特点是局部硬度不足,软块区常与喷液孔堵塞位置相对应。 感应加热设备之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及对策 信息编辑:郑州高氏发布时间:2012-06-21 用交流电流流向被卷曲成环状的导体(通常为铜管),由此产生磁束,将金属放置其中,磁束就会贯通金属体,在与磁束自缴的方向产生窝电流(旋转电流)这感应电流在窝电流的影响下产生发热用这样的加热方式就是感应加

涂装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2013/1/12 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汽车涂装

涂装质量问题分析及措施 汽车涂装工艺中,面漆是最后一道工序,有些面漆常温干燥,还有些面漆则需经120℃或150℃烘烤后才能干燥。 面漆完成后发现问题是最令制造者头痛的,下面根据实际生产中积累的实例,对一些典型毛病作一浅析。 面漆经烘烤后发现起泡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其一,底漆下面的基材上有油污,烘烤后,在原子灰层和底漆之下出现气泡,刮下后,可见原子灰和底漆结合良好,底漆下有明显的油点污迹。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手工喷底漆的场合,预防办法是喷涂底漆前加强前处理,保证涂前工件无油污。其二,把气泡刮开后,发现原子灰层和基材上都有一层底漆,气泡产生在底漆中,这种情况是因底漆涂层太厚,没有干透造成的。不言而喻,预防措施是底漆厚度要适当,必须等底漆干透后方可涂刮原子灰。当然,劣质底漆也可造成同样的问题。 一、面漆烘烤后出现针孔和凹陷这里讲的“针孔”,常见的是形似火山口的针孔,大小不一,零散分布,无一定规律。在原子灰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般是因为原子灰涂刮和打磨技术不良,砂眼没有处理好。前文说过,刮第一遍灰时,由于涂层厚,涂刮面积大,很难避免砂眼,只要涂刮到位,打磨到位,这些砂眼基本上都会暴露出来,只要吹净浮灰,第二遍刮灰时加以注意,是可以消灭绝大部分砂眼的。而第二次打磨后刮第三次灰时,即收光时,重点是找砂眼,因而只要对涂刮工人加强培训,加强管理,特别是质量意识教育和把关,是能够避免的。另外,涂刮工具也对“针孔”的产生有相当影响。求省事一次涂刮过大面积,特别是刮二遍灰时仍然一下子刮很大面积,且涂层又较厚,必然会造成大量针孔。漆膜凹陷一般是空气中落尘造成的,这和喷涂环境及气源是否经过净化有关。 二、“起痱子”面漆烘烤后,成片出现细小针孔,俗称“起痱子”。造成起痱子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气候过于潮湿,打磨好的工件表面吸附了相当量的水分,特别是涂到原子灰的部位又是水磨的,而表面较未刮灰的表面粗糙,吸附水分相应要多些。喷上面漆后,微量水被封闭在漆膜下,一经烘烤,水分体积急剧膨胀,而冲破漆膜形成“起痱子”。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喷面漆前,用热风对工件表面进行吹风,但要注意,热风吹后要待工件冷却到常温方可喷面漆。二是喷完面漆后,未等溶剂充分挥发就进入烘房,这样,由于面漆表面很快封闭,残留的溶剂只好冲破漆膜逸出形成“痱子”了。此外,面漆与溶剂配合、面漆质量等一系列因素也会形成“痱子”。 原子灰在汽车涂装中的正确使用 一、.原子灰的构成原理构成主灰的是特殊之制造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树脂约占主灰的40 其它成分是经过特殊筛选的多种足够细度的粉状填料、颜料、助剂等。固化剂的有效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如过氧化环已酮、过氧化苯甲酰等。其它成分是起增塑作用的适量溶剂、少量填料、颜料和助剂等。原子灰的固化过程是游离基共聚反应过程。当主灰和固化剂混合后固化剂迅速分解放出游离基从而迅速引发聚酯中的双键与苯乙烯的双键发生交联共聚反应直至聚酯中的双键和苯乙烯的双键度被消耗掉方才停止。随着固化反应得进行原子灰中的树脂分交联成网状结构而填料则被包裹在树脂网中。原子灰固化后加热也不熔化 但高温可以破坏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即属于热固性的。 二、.原子灰的几个主要的特点 A.使用方便仅需混合均匀即可涂刮。 B.固化过程没有其它小分子副产物内外一起固化因此强度高。

演示文档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基本原理.doc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基本原理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应用及基本原理分析。 一、应用 承受扭转、弯曲等交变负荷作用的工件,要求表面层承受比心部更高的应力或耐磨性,需对工件表面提出强化要求,适于含碳量We=0.40~0.50%钢材。 二、工艺方法 快速加热与立即淬火冷却相结合。 通过快速加热使待加工钢件表面达到淬火温度,不等热量传到中心即迅速冷却,仅使表层淬硬为马氏体,中心仍为未淬火的原来塑性、韧性较好的退火(或正火及调质)组织。 三、主要方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高频、中频、工频),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 四、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一)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用空心铜管绕成的感应器内,通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后,在工件表面形成同频率的的感应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几秒钟内即可升温800~1000度,心部仍接近室温)后立即喷水冷却(或浸油淬火),使工件表面层淬硬。(如下图所示) (二)加热频率的选用 室温时感应电流流入工件表层的深度δ(mm)与电流频率f(HZ)的关系为 频率升高,电流透入深度降低,淬透层降低。 常用的电流频率有: 1、高频加热:100~500KHZ,常用200~300KHZ,为电子管式高频加热,淬硬层深为0.5~2. 5mm,适于中小型零件。 2、中频加热: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常用2500~8000HZ,电源设备为机械式中频加热装置或可控硅中频发生器。淬硬层深度~10 mm。适于较大直径的轴类、中大齿轮等。 3、工频加热:电流频率为50HZ。采用机械式工频加热电源设备,淬硬层深可达10~20mm,适于大直径工件的表面淬火。

彩涂板常见质量问题及分析

1.弯曲性不良 特点:钢材弯曲180度试验时,加工部位的涂层发生龟裂及涂层剥离 发生原因: 1)、前处理的掌握量过多。 2)、涂层厚度过厚。 3)、过度烘烤。 4)、下涂涂料同上涂涂料的制造厂家不同,或稀料的使用不当。 2.硬度不良 特点:用制图铅笔用力在涂层表面划一道,擦去后表面留下一道划痕 发生原因: 1)炉温低,涂层固化不充分。 2)加热条件不适当 3)涂层厚度比规定的厚 3. 凸点 特点:由于钢带受到外部的冲击,板表面出现突出或凹陷,有的有一定的间距,有的没有 发生原因: 1)涂装时辊上有异物混入。 2)薄板产品在捆扎时的扎痕。 3)倒卷时受到外部冲击。 4. 边部气泡 特点:两侧沾有涂料,经烘干,出现气泡 发生原因:原材有毛刺沾有涂料多,两边出现缝隙 5. 麻点 特点:从外部混入的异物或灰尘在涂装后部分或全部表面有米粒样的突出发生原因: 1)涂料中混入其它种类或其它公司的涂料。 2)涂料中有异物混入引起。 3)前处理过程中水洗不良。 6.橘皮 特点:已干燥的表面涂层象橘子皮一样粗糙,不均匀 发生原因: 1)湿膜过厚。 2)涂料的黏度较高时。 7.耐溶剂性能差 特点:丁酮擦拭有点状掉漆 发生原因: 1)烘烤温度没有达到要求 2)涂料的固化有问题 3)前处理清洗不干净 8.冲击不合格

特点:漆膜冲击后,经胶带粘后部分或全部掉漆 发生原因: 1)前处理不佳 2)检查面漆固化温度是否合理 9.缩孔 特点:漆膜不平整,局部露底 发生原因: 1)钢带表面不洁净 2)底漆冷却水不洁净 3)涂料粘度没达到上机要求 10.漏涂 特点:面漆未涂上 发生原因: 1)边部面漆未涂上,基板板型不好或涂辊与大背辊间压力不足。 2)板面中间面漆未涂上,底漆冷却后板面有水或其它异物。 11.色差 特点:同标准板的颜色出现差异 发生原因: 1)涂装厚度过厚或过薄. 2)不是一批涂料 3)黏度稀释时搅拌不均。 12.光泽不良 特点:光泽的范围出现异常 发生原因: 1)涂层厚度不适当。 2)固化条件不适当。 3)搅拌不充分。 13. 塌卷 特点:钢卷卷取后在仓库存储时内径变形 发生原因: 1)钢卷卷取后受外力的影响 2)收卷张力不正确 3)荷重不均 14.返沾 特点:开卷时有轻度剥离,底漆返沾会出现类似小米粒状颗粒,涂面漆后表面凹凸不平。 发生原因: 1)卷取前冷却不够 2)烘烤不足

感应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使零件在交变磁场中切割力线,在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又根据交流电集肤效应,以涡流形式将零件表面快速加热,而后急冷的淬火方法。它在热处理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技术已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使用频率不同,可以分为超高频(27MHz)、高频(200~250KHz)、中频(2500~8000HZ)和工频(50HZ)。由于电流频率不同,加热时感应电流透入深度不同。使用高频时,感应电流透入深度很小(约0.5mm),主要用于小模数齿轮和小轴类零件的表面淬火;使用中频时,感应电流透入深度(约5~10mm),主要用于中、小模数的齿轮、凸轮轴、曲轴的表面淬火;使用超高频时,感应电源透入深度极小,主要用于锯齿、刀刃、薄件的表面淬火;使用工频时,电流透入深度较大(超过10mm),主要用于冷轧辊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表淬火方法中比较好的一种,因此,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与传统热处理相比,它有以下的优点。 (1)感应加热属于内热源直接加热,热损失小,因此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加热过程中,由于加热时间短,零件表面氧化脱碳少,与其他的热处理相比,零件废品率根低。 (3)感应加热淬火后零件表面的硬度高,心部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呈现低的缺口敏感性,故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等有很大的提 高。 (4)感应加热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简便(即操作方便)。 (5)生产过程清洁,无高温,劳动条件好。 (6)能进行选择性加热。 (7)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机械零件脆性小,同时还能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如屈服点、抗拉强度、疲劳强度),同样经过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的钢制零件的淬火硬度也高于普通加热炉的淬火硬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