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经济发展

苏州经济发展

苏州经济发展
苏州经济发展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排名第五的城市,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中国大陆排名第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超过广州市),比上年增长20.9%。

经济发展再创新业绩。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6亿元,增长28.8%,剔除出口退税等因素后增长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4.8亿元,增长10.3%。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7.7万吨,增长 4.4%。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批发市场和储备体系,粮食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御禽流感疫情,确保了畜牧业稳步发展。水产、蔬菜、蚕桑、园艺等实现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建设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保持全省第一。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35.5%和30.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苏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势显现,沿江基础产业带正在崛起,市属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工作开局良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 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着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加大旅游精品战略实施力度,旅游总收入增长42.4%。环太湖地区成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8%,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苏高新物流园等专业物流园区加快建设,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44.2%。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1.1%和24%,全年保费收入增长11.4%。房地产、邮政通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会展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收、完成投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个和

5.4个百分点。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类反映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苏州引进外资居全国第一;苏州GDP 增速位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之首,总量跃居全国第四,其中工业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等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报

道刊登后,却引来了很多读者、网

民甚至一些著名学者和地方领导干部的尖锐批评。批评者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一点,那就是苏州名声响不实惠,引进外资多,GDP 增长快,但人均收入与GDP 大不相称,增幅远远低于

GDP

增幅,老百姓从引进外资和经济增长中得益不多。其主要依据是:苏州人均GDP超过上海,但人均收入只有上海一半;在长三角15个大中城市中,苏州GDP总量超过浙江任何一个城市,但论人均收入浙江几个城市全部高于苏州;在许多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方面,如商品零售总额、储蓄余额、私车拥有量、人均住房面积等,苏州甚至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较迟缓的成都。为此,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重庆市的一位领导公开质疑“苏州模式”,认为这是典型的“只长骨头不长肉”。

从理论上讲,经济总量较多地区的居民就该有较高的收入,但苏州GDP总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却存在着如此之大的反差,着实令人吃惊。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关专家归因于以下两条:一是苏州外资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苏州成了全国引进外资的典型,媒体称苏州已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一些专家认为实际上只是世界工厂的加工车间,出口的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产品,连做衣服都是贴的人家的牌子,赚的是极其低廉的加工费,扮演的是挣钱最少的打工者的角色。即使拿苏州、昆山那里密集的电脑生产企业来说,名义上是高科技产业,实际上与研发、设计无缘,装配女工长时间坐着一动不动,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装配工作,只能说是高科技产业链条末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部分。例如,罗技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加州的美国公司,每年有2000万个在苏州制造并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运往美国。在美国其售价约40美元,在其价格构成中,罗技拿8美元,销售商拿15美元,零部件供应商拿14美元,而中国只能从每只鼠标中拿到3美元,其中包括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性开支。为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指出,这种经济模式的增长给百姓带来的福利不及经济本身增长的幅度,更比不上外资在中国的收益增长,中国遭外资掠夺太重。这种政府主导型经济下过多依赖外资的经济结构,不具有可持续性,有必要引起人们对外资主导型经济的反思;第二个原因是苏州以二产为主的产业结构。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第三产业比重高,百姓收入一定高。工业增长带来的GDP增加值仅30%是职工收入,60%是税收、折旧和利润,因此尽管工业增加值巨大,但老百姓的收入不一定高。有的专家还提出,纯粹地依赖工资性收入难以迅速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地方经济一旦患上“外资依赖症”,将对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

但是,对于苏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这种非议,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葛守昆研究员认为,苏州经济发展模式的成绩还是主要的,苏州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在全省都是领先的,这几年苏州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财政实力大大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日益完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迅速,取得这些成就,外资功不可没。与受到不少专家推崇的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温州模式”相比,我更看好苏州。温州经济发展靠的是机制灵活,但论产业层次、技术含量、基础设施、投资环境远远不能与苏州相比。苏州经过近几年的改制,企业竞争力大大

提高,发展后劲更为强劲。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外资带动型经济带来的老百姓直接得益较少的弊病。今后,苏州引进外资要更加注重质量,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变“苏州制造”为“苏州创造”。要注重把外向型经济与本地经济结合起来,让更多的本地企业为外资配套,拉长产业链,以外资带动民资,而不是外资代替民资。

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沈坤荣教授更是对苏州经济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苏州从历史上来看,实业发展一直是以工业为主,同时,正是因为苏州有着较好的工业产业基础,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形成了目前引进外资中上海以三产为主而苏州以二产为主的分工格局。对于苏州人均收入增幅与GDP不相称的问题,沈坤荣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说,江苏尤其是苏州一向是中央政府财政的重点来源地,目前各地税收上交政策不一样,江苏上交比例高于别的省市,苏州上交又是全省最高的。如果各地实行一样的税收上交政策,苏州现在可能比新加坡还要富裕。苏州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支援了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却反而受到人们批评,被指责为盲目引进外资,片面追求GDP增长,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即使如此,苏州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均收入,以及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在全国都是先进的甚至是领先的。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更能体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宗旨。今后,无论是苏州还是全省其他地区,仍然应该大力引进外资。当然,像苏州这样的地区在引进外资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也要及时实行转型,引资方式上要从以资金换市场向以技术换市场转变,在引进资本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同时,项目引进上要从引进生产型项目向生产与服务结合型项目转变,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同时,带动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以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快地促进百姓收入的增长。

还有的专家指出,实际上,无论是“苏州模式”还是“温州模式”能称为一种模式,说明这两个地方经济发展都是很成功的。两种模式都是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两者各有利弊,而且这两种模式也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两个地方也都在不断调整转变。前几年靠发展民营经济出足风头的温州目前经济发展却出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本地资本大量外流,企业大量外迁,发展后劲不足,GDP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全省排名靠后,2003年间甚至一度排名全省倒数第一,为此温州提出要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而被称为外资带动型经济模式典型的苏州则提出了“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发展新思路,出台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尽快补长这两块“短板”,力争与外向经济一起构筑“三足鼎立”的发展新格局。记者邹建丰

苏州经济发展方式分析、比较和思考

中国统计信息网2007-12-12 10:30:5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本文以苏州经济发展统计资料为基础,尝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现状分析以及纵向、横向比较,揭示目前苏州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为探索苏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一、苏州经济发展方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发展显著加快,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九五”期间抓住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契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1%,电子行业逐渐进入主导地位,工业化道路从初级向中级迈进。“十五”期间,外资和民营共同发展的模式逐渐确立,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速15.5%,跻身全国前五,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5.3%。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地位确立,工业化进程向中高级迈进。进入“十一五”以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成为苏州追求的新目标,全市上下都进行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回顾苏州的发展历程,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加快转变,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依靠大量的投入、大量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为此,我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深入研究分析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得出了四方面主要结论。

(一)全要素生产率显示发展方式正在转变

按照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在经济增长核算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残差”,所以也被称为“索洛余值”,它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考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表明经济增长因素中技术进步所占比重越大。我们通过索洛模型计算出1981年~2006年苏州经济增长各因素的贡献(见附表)。对苏州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苏州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方式。

从各要素对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为

79.80%,其次是资本,为12.05%,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小,只有8.15%。这说明广义的技术进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苏州全要素生产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对苏州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资本存量的增长也是推动苏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苏州经济发展属于广义的技术进步和资本双驱动型,显示了苏州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全要素生产率理解为狭义的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导致的经济增长是指不能由要素投入增长来解释的产出增长部分,这个部分应该包括技术进步、制度创新、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法律、甚至其他非经济因素等的综合效应。因此,从经济因素来看,苏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领先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得以强化,要素配置效率提高优化,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其次,从国际看,跨国公司的纷纷入驻带来了大量国际领先技术,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水平;再次,从本地来看,近年来所有制变革所带来的产权改革、产业结构、机制优化、政府职能转变等,也对苏州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最后,从资本看,苏州外资和民营齐头并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体制带来了苏州经济的生机和活力。投资结构也逐渐转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投资驱动是苏州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来看,地区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一个地区范围内当期创造财富的总和。用支出法计算地区生产总值,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流出三部分组成,这三项构成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1995~2006年,苏州资本形成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六成,而最终消费占三成多,2006年比例为58.78: 30.19,积累率大大高于消费率。说明现阶段苏州的国民财富大多用于投资,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这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九五”和“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均为投资驱动型,依靠大量投资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平均消费率为30.23%,比“九五”下降了3.71个百分点,而平均投资率为55.85%,比“九五”上升了1.02个百分点。可见,“十五”期间投资驱动作用更为强劲。

由于跨国资本大量在苏州投资于出口加工型企业,出口需求成为拉动苏州

经济又一重要力量。“九五”与“十五”期间,苏州的进出口贸易额年均递增34.3%和47.6%,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速。2006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1742.64亿美元,是“九五”期间五年进出口额合计数的3倍多。但从支出法构成来看,货物与服务净流出从2000年最高的18.46%,下降至2006年的11.03%,说明随着苏州经济实力增强,出口需求的拉动作用在减弱。

(三)资源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资源、环境的压力。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尤其是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发展,带来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快速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环境污染治理矛盾也日益显现,减排任务十分严峻。

(四)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基础性条件

实现科技进步有两条途径: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苏州在引进大量跨国公司资本的同时,也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腾飞,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一,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引进先进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捷径,但难以对苏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根本性影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十五”期间,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2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342件,分别是“九五”的2.6倍和3.7倍;专利授权量达1276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38件,分别是“九五”的2.1倍和3.3倍。“十五”期间列入“星火计划”项目68项,“火炬计划”项目276项,获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分别为681项、94项、5项,“十五”期末高新技术企业已达706家。从“九五”初到“十五”末,苏州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增长了3倍多,总量突破48万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0.57万人;学历层次也大幅度提高,十五期末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学历的比重分别为1.4%、28.1%、35.3%。2006年苏州R&D占GDP的比重已达1.6%,接近荷兰(1.77%,2004年,下同),超越了俄罗斯(1.17%)和西班牙(1.07%)的水平。可见,苏州无论在引进先进技术,还是在自主创新上,都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奠定了基础性条件。

二、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作为国内的发达城市之一,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进行比较,苏州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找出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可以为苏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借鉴。

(一)竞争能力不强

2006年苏州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8802元,折合9885美元,这个水平大约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相当于新加坡、香港地区的三分之一,相当于韩国、台湾地区的二分之一。从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数据看,目前苏州的人均GDP相当于70年代美国、1984年日本、1988年香港、1989年新加坡、1992年的台湾和1995年韩国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偏重

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关键环节,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看,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产业结构优化表现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但是苏州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而且还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工业仍然是推动苏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6年苏州第二产业占比达到65.4%,比2003年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7.1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内部,重金属冶炼加工、化工和电力占相当大的份额。

在全国经济总量前十大城市中,苏州服务业占比是最低的,广州、深圳、杭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比苏州高25.0、14.0和12.2个百分点,广州服务业比重已超过50%,呈现后工业化特征。深圳近年来着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专业服务产业(会计、法律等)、网络信息产业、服务外包等八大高端服务业取得显著成效。

(三)消费拉动力弱

苏州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激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34.2%,下降至2004年的28.2%,2006年虽略有提高,但也只有30.2%,远远低于世界77%左右的平均水平。与消费驱动能力弱相反的是,苏州投资率居高不下,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逐年提升。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而苏州2006年为58.7%,这说明苏州目前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特征非常明显。

从国内城市比较来看,苏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排名仅次于上海、北京、重庆位居第4。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却排第11位,不到上海、北京的1/3,广州的1/2和深圳的2/3,也低于经济总量不如苏州的重庆、天津、武汉、南京、成都和杭州等城市。

(四)资源环境趋紧

苏州是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按户籍人口计算,苏州的人口密度为726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15.5倍,人均耕地面积也远低于国际上规定的人均0.79亩警戒线。苏州的能源自给率几乎是零,苏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水平与世界大多数国际和地区相比,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全国各大中城市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矛盾更明显。2006年末,户籍人口与登记暂住人口的比例广州为1.9:1、深圳0.3:1、厦门1.8:1、苏州1.2:1,苏州外来人口比例仅低于深圳。外来人口在丰富劳动力供给的同时,也给城市的承载能力带来严

峻的考验。苏州污染排放状况也不容乐观。

(五)自主创新偏弱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研究发现: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和飞速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的增加,即“劳动者的汗水加资金的大量投入而非灵感”,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苏州全要素生产率仅相当于其90年代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传统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80%,科技要素仅为20%;而到90年代,科技贡献度已达到70%左右。日本20世纪50年代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为31.2%,到90年代初上升为80.5%。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已实现经济发展的高度集约化,而苏州目前才基本达到上述国家90

年代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苏州全要素生产率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并且很多先进技术是由跨国公司直接引进的,并非是本地研发,更不是自主创新。2006年苏州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1.6%,大大低于瑞典(3.74%,2004年,下同)、芬兰(3.51%)、日本(3.15%)、美国(2.59%)、德国(2.49%)、法国(2.16%)。

深圳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又探索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的成功道路。深圳90%以上的研发经费来自企业,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2006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高达54%,比苏州高出22个百分点;深圳研发经费占GDP比重3.28%,是苏州的2.1倍。广州、深圳专利研发活动十分活跃,2006年专利授权量分别为6399件、11494件,其中发明专利705件、1361件,而苏州专利授权和发明专利仅分别为4855件、180件。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到,苏州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经济发展与优化生态环境、节约利用资源、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注重经济总量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

(一)转换发展思路,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使苏州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以更高的目标和定位来引领发展方向成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关键。瞄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未来苏州发展的目标。

1.巩固小康成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苏州已于2005年基本完成了省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具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基础和条件。但从苏州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看,仍存在着“惠及面”不够宽、“达标率”不平衡、“全面性”有差异等矛盾和问题。因此,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是苏州在全面小康基础上的新发展,也是对全面小康建设的补短、补软、补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小康社会建设经验的同时,开阔思路、开阔眼界,有针对性地完善现代化发展思路和目标,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升华,争取在2010年达到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2.着力实施“四大行动计划”。未来一段时期,既是苏州工业化升级、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关键期,又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转型期。苏州针对这些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点,制定并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四大行动计划”,不仅有利于苏州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且将与以前出台的服务业跨越计划、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培育规模企业220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等形成有机互补,有利于苏州在更高平台上平稳持续快速地实现更大突破。

3.换一种方式加快发展。按照现有速度,苏州人均GDP每五年实现翻番,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不仅仅要在经济实力上瞄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如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提高生产效率而实现经济的增长,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到集约型发展方式。

(二)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

产业结构是苏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也是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

1.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发展方式转变拓展产业空间。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是苏州产业结构的弱项。在服务业发展中尤其要重视政策引导、服务业投入、老城区和部分零星工业用地腾退这些关键环节。抓住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服务业国际转移逐渐加快的机遇,依托苏州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和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抓紧培育中介服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

2.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换代。苏州是国内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又是能源和资源对外依赖性很强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是苏州发展的长期任务。苏州作为国内最早启动“循环经济”试点的地级市,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的内涵,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企业内部原料、能源、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加快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

证的比例。

3.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太湖蓝藻危机,虽然没有影响到苏州饮用水,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格环境执法,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维护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一是要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要大力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快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以太湖、阳澄湖等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全市水环境保护,以加快“绿色苏州”建设为抓手,建成全市绿色生态系统,创建“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让苏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甜、空气更清新。

(三)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

加快城市化进度,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整合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资源,在不断拓展城市功能的过程中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辐射能力。苏州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上海的辐射与带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这也为苏州中心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机遇,苏州中心城市完全可以在接受辐射带动中构筑配套互动、错层发展的经济格局,从而增强中心城市的“二次辐射”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展城市功能。城市功能依附于各种基础设施,苏州的高速公路密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建设,将进一步优化苏州对外交通格局,苏州要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使苏州发挥好长三角中心地段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功能。大力开发苏州港太仓港区,创造苏州的“江海时代”。加快金鸡湖CBD等商贸载体建设,拓展金融、贸易、研发、商务、文化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加快独墅湖高等教育园区和国际教育园的开发建设,加快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使苏州的城市功能更为完善,更富吸引力。

3.大力发展现代城市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苏州城市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二三产业互动并进格局,从而确立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的高端优势。要依托区位优势,发挥苏州港和长三角陆路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面对国内市场的商贸业,依托苏州信息和比较优势,面对国外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要整合苏州现有资源,把旅游、文化等各类要素整合包装,以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理念提升消费、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从而形成各种板块优势和集聚优势。

(四)大胆改革创新,增强苏州经济发展活力

思想、体制、机制等的不断创新是苏州近年来取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法宝,今后,苏州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和方法仍然离不开创新,创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

1.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建立决策、执行、监督职责分明的公共管理模式。在国有资本已经基本从竞争行业中退出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社会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建设项目规划和管理,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项目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制。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授权来进行,政府干预不仅不能违背而且必须服从市场规律,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的转变。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增加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企业投入成为科技进步的投资主体;根据苏州产业基础和科技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发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加快建设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汽车及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有机光电、纳米应用技术等新兴技术产业,大力弘扬和倡导创新文化,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全国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域。

3.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全方位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保持开放型经济的既有优势,改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鼓励规模企业“走出去”,使之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新坐标。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开发区建设新路,使之成为国际化、集约化发展的典范,对于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等城市建设的重要区域,加快转型使之成为服务业领航,环境领先,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加大文化、教育、旅游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苏州特色的富裕共同体

继承发扬苏南模式的“三为主(集体经济为主、乡镇企业为主、市场为主)、一共同(共同富裕)”特色,实施富民优先战略,健全保障体系、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城乡统筹,构建苏州特色的富裕共同体。

1.深入实施富民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实施就业促进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扩大就业援助范围,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和指导,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指导线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险制度,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实行租、售并举,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慈善捐赠、群

众互助等社会帮扶活动。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问题,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2.实施民营经济新一轮腾飞计划,提高民富水平。支持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民富水平。放胆、放手、放开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公共事业领域,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核准制。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开展资本运作,争取更多企业上市。加大对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规模型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开发区、产业园和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实现集约发展。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增强担保功能。推动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创新用地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创新规划理念,按照“城市社区型”、“乡村别墅型”、“旧村改造型”、“生态自然型”、“古村保护型”等类型进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必须把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放在富民强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股份合作经济,积极推行以资产资本为纽带,以联合创业为特征,以股份合作经济为主要形式的“三大合作”,促进农民联合创业、共同富裕。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逐渐与城市接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浅谈苏州经济发展启示

四月之初,异地学习去了江苏省苏州市,考察学习苏州经济近年的快速发展经验和成果。培训期间,通过专题讲课、实地考察与老师和企业零距离接触,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亲身感受到苏州经济发展和谐统一,真切感受到苏州人内在温文尔雅的个性,外在的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气魄。这次学习培训收益大、感触深。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苏州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近9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98.85万人,暂住人口600万人,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乡镇企业发祥地之一,现在是长三角制造业基地核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苏州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经济跳跃式、超常规发展。在1988年以前,苏州GDP

只有32亿元,而且基本以农业为主。到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62.0:36.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五;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 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10%。各项主体税种保持平稳增长,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7.9%、16%和22.3%。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 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投入增长29.1%。全国第六;工业总产值22103亿元,全国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1.16亿元,全国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532元、9316元,江苏第一。苏州市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是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2008年全市新增注册外资163.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增长107.6%,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4.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利用外资项目规模扩大。新批准外商投资

项目(不含增资)平均注册外资超过7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新批准(不含增资)超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90个,注册外资109亿美元,占全市注册外资的比重为68%,其中4个项目超亿美元(不含增资)。1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先后增资,增资项目注册外资63亿美元,增长5%。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8家落户苏州。年末全市服务外包企业达到9 70家,全年离岸接包合同金额5.2亿美元。

三是经济发展园区化。苏州现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素质人才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注重功能升级、结构优化,并努力向特色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全市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全年新增注册外资1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0亿元,出口总额1080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7 3.4%、88.5%、50.8%和82%。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发展良好,全国首个国际电子产品交易基地获批建设、苏州高新区建立报关报检中心、张家港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昆山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太仓港区港联动、虚拟口岸快速通关和直通放行模式成效明显。

四是旅游经济科学快速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主动融入长三角旅游城市圈,努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品牌。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接待境外游客2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旅游外汇收入9.78亿美元,增长10%;接待国内游客5270万人次,增长10%。全市旅行社接待人数550万人次,增长20%。年末拥有星级饭店148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饭店56家。全市4A级景区点增加到22家,5A级景区点2家。全市景区接待游客比上年增长12%。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

苏州经济发展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4月-5月初去江苏苏州党校学习半个月,时间短,但日程安排紧凑(晚上都安排课程)听课、看现场、交流沟通,思索探讨,我们感触彼深,收获之大,超出了我们意料。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西连无锡市,东临上海市,辖7区和7个县级市,总人口624.43万,市城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近些年来苏州依托自己的地理、人文、区位等优势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道路,区域经济得到了跨跃式发展。2007年苏州国内产总值5700亿,全市经财政收入1200亿,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541.8亿。2007年苏州市进出口总额2130亿美元(其中出口达1180亿美元)2007年新增注册外资18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3.8亿美元;现有外企超过2万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118家到苏州投资。

苏州的发展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尽管给我们上课的教授,都有言在先,苏州的经验你们短时间内是学不到的,更不能照抄,苏州的成功绝非纯属偶然,他们有些过硬的东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经济能否稳步发展,

关键需有一支忘我谋事的党员干部队伍。

十多天接触很多苏州机关领导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不论他们是市四大家领导(市人大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门领导(农经办主任)等,还是基层党员干部(如大仓市璜泾镇党委书记、蒋港村妇女主任)从他们的谈吐耳濡目染,感到这些党员干部人生价值取向纯洁向上,为人有一个良好心态,作为党员干部不在职位高低,权有多大,而在于本人有多大本事,做了多少事情,通过自己在本职岗位上的努力工作对社会、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蒋港村的一名基层干部(村妇女主任)说:我们是最小的干部,但我们做的事不见得比大领导少,上中央开会,村支委分配的本职工作,平时来蒋港村参观人多,我又是一名普通导游。

人生价值不是定位在追求名利职位,这是苏州领导干部难能可贵之处。更重要的是在特定情况下,为干成一件事,有的不惜拿自己政治前途做赌注。大仓市璜泾镇为发展区域经济,率先在全市实施?双带?战略,要求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在发家致富的跑道上,基层党员干部走在群众前面,竟要求?本镇的村干部到镇政府开会一定要开自己的小汽车来开会,没有自己小汽车的不要到镇里开会?。还规定?村支部干部拟任人选,家里、私有资产必须是全村前十佳;村委会拟任人选家里私有资产必须是全村前二十位,否则不在此列的,不予考察?。这些?规定?确实值得商榷,有人包

括媒体记者把镇党委这些?霸道规定?告到了中央、省、市,反映其违反党章和国家法律、法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推行这些土政策对推行本市的?双带?此略,鼓励全民创业,增加经济总量发展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镇党委书记等主要领导,是冒有一定政治风险的,但事后回过头他给我们说:经济上去了,群众得到了实惠,个人政治得失,仕途上冒点风险也值得。

(二)经济能否飞跃发展,关键看是否选择好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的独特路子。

学别人不能搬别人的,因为别人的本地状况、外部环境和我们不一样,时势更是瞬间即变。但是别人把握自身情况的能力,巧借外力的能力,审势度势能力,确实让我们扼腕叹息。

苏州在把握自身情况的水平高人一筹,二十多年前,当我们还在全国一盘棋,发展乡(镇)企业时,别人已经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临上海、靠深海、有深水码头;有深厚人文,人气旺盛)等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搞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增加经济总量。二十多年事实证明,苏州的决策者,自身把脉准确,情势定位正确,巧借外力发展区域经济非常成功。

怀化市、溆浦县肯定也有别人没有或者别人没有我们显著的客观优势,如何在现阶段把握自身独特优势选择发展路子是值得思考的大课题。要根据本地方现有的实际状况,切实解决本地方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招商

引资对于怀化这些内地欠发达山区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好路子,但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招商引资却大有文章可做,过来几年,有的地方以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工作卓然有效,成绩斐然,各地都有成功范例,但有的地方成效不明显,招商招不进,招进留不住,留不长,甚至劳民伤财,留下环境污染、各种纠纷等遗留问题,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招商,有的饥不择食,只追求数量不考虑适不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和布局等情况。有的只考虑招得进,不想?留得住?这个问题。苏州市招商理念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招商?,在外言?招?,功夫在?留?,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办法和措施,在工作上从改善本地方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着手,在方式上是?保姆?式服务即政府引导市场(按经济规律办事);市场选择企业(赚钱才是硬道理);除此之外政府为企业服务就是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土地供应服务关键是处理好失地农民的问题,尝试采取失地农民以地向企业入股,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和失地农民就近在外资就业等措施,还有设法解决失地,拆迁农民住房供应等具体问题。

要寻找适合本地的路子,对于怀化乃至溆浦来说这个路子不是产业的?大?而?全?,而是指?特?而?强?,要上规模、出效益,哪怕是一个层面也是路子。昆山是苏州市的一个县级市却在台资企业和高新农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夜幕中,雪白色的晶莹的莲花在碧波莲叶间相互依偎着,有的躲在莲叶下娇羞欲语,有的沐浴着月色含(bāo)欲放,有的帖着水面如睡美人般娇柔地打盹儿。朦胧月光下的光与影,以及远处的蛙鸣声,交织成一首和谐的旋律。 凝视着恬静无暇的湖面,我仿佛进到一个远离喧(xiāo)的空灵世界,感到一种超凡的宁静,诉说着生命的感动,洗(dí)浮世的尘埃。叫我漫步于此怎能不每每(zhù)足。 ⑴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含(bāo)欲放_____ ②喧(xiāo)_____ ③洗(dí)_____ ④(zhù)足______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____改为_____②_____改为____ 二、句子默写 2.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_____________》) ②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③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⑤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⑥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名著阅读 3.根据名著,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傅聪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

2016年苏州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考编原题

2016年苏州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考编原题 姓名 选择题。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A.漂泊bó潜伏qián B.奇葩pā C.崔嵬wéi 砧板zhan D.肖像xiāo 参差cēn 2.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尽管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但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的木板的上沿。著名教授陈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几个因素比做木板,____。 A.只有几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如果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几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 ....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 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 C.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 唇齿相依 ....,缺一不可。 D. 4.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 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 (1)新春对联—— 上联: 下联: (2)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下联: 5.甲.咬牙切齿/就代表我和你的亲密关系 乙.我拥有各式大小横直的数字/计算机计算器总算不清这笔账/我没有生命/但/收拾生命 丙.美味是早夭的原罪/肉身卸甲之后/无防备地让蒜泥调情调味/下酒/并且消化/在人体里留下胆固醇的伏笔/以在对方无可抵御的老年/温柔地报复上述三首诗所描写的对象依序是:( )

苏州IDC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苏州IDC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实业发展公司

摘要说明—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属于互联网基础设施范畴的一个细分领域,主要为大型互联网公司、云计算企业、金融机构等客户提供一个存放服务器的空间场所,包括必备的网络、电力、空调等基础设施,同时提供代维代管及其他增值服务,以获取空间租赁费和增值服务费。 该IDC项目计划总投资3634.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84.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11%;流动资金1050.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89%。 达产年营业收入8321.00万元,总成本费用6551.69万元,税金及附加67.62万元,利润总额1769.31万元,利税总额2080.97万元,税后净利润1326.9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53.9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68%,投资利税率57.26%,投资回报率36.51%,全部投资回收期4.24年,提供就业职位151个。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下,中国的IDC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据统计,2012-2016年,中国IDC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但增速呈波动增长态势。2018年中国IDC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总规模为127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 报告内容:概论、建设必要性分析、市场调研预测、建设规划、选址规划、土建工程方案、项目工艺原则、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职业保护、项

目风险情况、节能评价、项目进度计划、投资方案说明、项目经济收益分析、项目综合评价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苏州IDC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市场调研预测 第四章建设规划 第五章选址规划 第六章土建工程方案 第七章项目工艺原则 第八章环境影响分析 第九章项目职业保护 第十章项目风险情况 第十一章节能评价 第十二章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三章投资方案说明 第十四章项目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项目综合评价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1对苏州经济状况的分析....................................11.1苏州经济增长状况的基本分析。。。。。。。。。 11.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角度,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11.3从产业结构发展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21.4从就业结构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21.5从工业内部结构,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31.6城市化率及其发展特征................................31.7对苏州经济发展阶段的综合判定........................4二、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4三、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评价和分析.........................5四、加快苏州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64.1转换发展思路,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64.2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74.3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84.4大胆改革创新,增强苏州经济发展活力 (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苏州通过引进外资,成功的将土地转变成资本。经济发展处于重要阶段,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处理好这些问题,苏州经济发展将会站上更高的台阶。 [关键词]苏州;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经

苏州工业园区TierIV标准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TierIV 标准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设计 傅卫东/ 张渊(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 江苏苏州 215021)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for Tier IV Data Center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Fu Weidong / Zhang Yu a n 摘要对数据中心的T i e r I V标准作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具体设 计对苏州工业园区的综合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了项目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T i e r I V标准数据中心 20k V中压配电设计供配电 系统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ly introduced the Tier IV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ject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t made a analysis on the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data cent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 was introduced as well. Keywords Tier IV standard, data center, 20kV mid-voltage distribution, design,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房设计规范》内的最高标准的A 级机房标准,而且在某些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数据中心等级认证级别越高,标志着数据中心成熟度越高,能够提供的服务也就越安全稳定,当然单位面积的造价也就越昂贵。正是由于TierIV 级别在基础设施建造上的高要求和高成本投入,全世界能够成功通过该级别标准的企业不足10 家。在这一点上苏州工业园区综合数据中心实现了我国数据中心的一个新突破。作为建设方聘请的顾问公司和机房区的承包方,某国际知名IT 企业的全球服务部全程参与了该项目,而作为项目的设计方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设计院完成了除机房以外的所有区域包括变电所、发电机房的设计。在此仅将设计中的一些体会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2 TierIV 标准的电气供电一般要求 Tier Ⅳ认证的数据中心要求具有容错结构,系统设计需要避免出现单点故障,所有电力系统,包括备用电源都是全冗余的。允许对重要负荷进行有计划(不会中断系统)的操作。容错功能需要至少能经受住一次最重要的意外事故(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等)而不会中断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能提供99.995% 的可用性。具体来说对于电气系统的要求一般有以下几项: 1)市电接入两路主供 2)变压器容量配置2N,即全冗余 3)备用柴油发电机配置不低于N +1 4)发电机燃料储量不小于96h 5)电气系统允许并行检修 6)单位面积供电密度不小于1.5kW/m2 7)UPS 系统容量配置2N,即全冗余 8)独立双电源路径至PDU

华东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是哪一家

华东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是哪一家? 苏州国科数据中心是华东地区规模第一大的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于三大类客户:高科技中小企业、政府服务机构,以及IPO/BPO/金融后台服务。而在产品定位上,苏州国科将产品与服务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 在基础架构设计方面中,国科数据中心将云计算的设计体现在整个网络架构中。国科数据中心将网络架构分为IDC和EDC两个区域,给IPO、BPO后台的客户作为服务器托管使用的区域叫IDC区域。在EDC区域为企业提供IaaS服务,主要针对的客户一方面是中小型高科技研发企业,自己不需要做任何的投资,就可以利用云计算提供的资源。还有一些电子政务相关项目都选择了国科数据中心提供的IaaS资源。 同时,在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灵活性、高可管理性、绿色环保方面获得了全面的突破。在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方面,实现了对能源动力区、计算机机房区、运维管理区、综合管理办公区、培训区、后勤保障区等区域的安全管理分级分区隔离管理。 在系统冗余保障方面,数据中心采用了网络通讯、机房设备电力系统、机房空调系统配置的双冗余保障系统。在系统可靠性方面,数据中心最终的可靠性指标高达99.99%。 在绿色环保方面,由于采用了节能降耗的技术控制手段,并结合了绿色环保技术,通过对空调系统、机房布局、动力系统、冷却系统的创新设计,最终实现了能源效率系数PUE值低于1.6,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源使用率,从而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的日常运行成本。 作为亚洲第一家顺利通过Tier IV标准的数据中心,国科综合数据中心的建成实现了我国数据中心的一个新突破,同时在园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苏州国科数据中心希望通过自身实践,并且和供应商不断合作,进行优化、解决问题,使数据中心建设,特别是中国的数据中心能够向智慧化迈得更快一些,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及整个中国经济转型承担更多的职能。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摘要:苏州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繁荣增长点,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苏州产业机构的变化以及苏州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自己的发展意见,让苏州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产业转移中获得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 正文: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苏州市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条件,迅速发展,其生产总值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 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1.95亿元到2000年的1540.68亿元再到2009年的7740.20亿元,可以看出苏州的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但与此同时,苏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必须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正是由于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与经济增长不相符合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苏州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在2010年两会期间,苏州市市长阎立明确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苏州经济的迫切任务。 我通过对苏州近十年(2000~2009)经济发展及产业机构的研究,得出一些对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感想,为苏州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一、苏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苏州地区历年产业结构以及百分比(如图)

年份 地区生产总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 1952 4.38 2.01 1.09 1.2912645.89% 24.89%29.45%1957 5.58 2.46 1.72 1.4114744.09%30.82%25.27%19627.15 2.97 2.4 1.7818041.54%33.57%24.90%196510.78 4.95 3.74 2.125445.92%34.69%19.48%197015.03 6.26 6.16 2.6232541.65%40.98%17.43%197523.328.1810.98 4.1547135.08%47.08%17.80%197625.158.5812.14 4.4350834.12%48.27%17.61%197727.427.8914.74 4.7955028.77%53.76%17.47%197831.958.9717.79 5.1863428.08%55.68%16.21%197935.279.5719.18 6.5269127.13%54.38%18.49%198040.6810.0323.85 6.878724.66%58.63%16.72%198143.769.7726.237.7683922.33%59.94%17.73%198247.6112.0427.627.9690225.29%58.01%16.72%198352.5311.9430.789.8198922.73%58.60%18.68%198468.0517.0339.2211.8 1 28025.03%57.63%17.34%198591.9118.0756.6717.17 1 71419.66%61.66%18.68%1986104.0621.7961.6420.63 1 93520.94%59.24%19.83%1987127.0224.1877.0825.76 2 33819.04%60.68%20.28%1988165.1329.52101.1734.44 3 00917.88%61.27%20.86%1989176.2929.73105.6640.91 3 18216.86%59.94%23.21%1990202.1435123.2443.9 3 61717.31%60.97%21.72%1991235.135.76147.2252.11 4 17815.21%62.62%22.17%1992359.6940.56230.7788.35 6 36011.28%64.16%24.56%1993525.9650.16336.06139.74 9 2589.54%63.89%26.57%1994720.968.46442.89209.55 12 6399.50%61.44%29.07%1995903.1180.37543.41279.33 15 7848.90%60.17%30.93%1996 1 002.1488.18567.96346 17 4748.80%56.67%34.53%1997 1 132.5988.16636.42408.01 19 7137.78%56.19%36.02%1998 1 250.0188.01701.95460.05 21 7337.04%56.16%36.80%1999 1 358.4388.14764.07506.22 23 592 6.49%56.25%37.27%2000 1 540.6890.96870.1579.62 26 692 5.90%56.47%37.62%2001 1 760.2891.41999.89668.98 30 384 5.19%56.80%38.00%2002 2 080.3791.72 1 211.52777.13 35 733 4.41%58.24%37.36%2003 2 801.5675.75 1 771.86953.95 47 693 2.70%63.25%34.05%2004 3 450.0077 2 268.001 105.00 57 992 2.23%65.74%32.03%2005 4 138.2191.71 2 681.541 364.9768 618 2.20%66.60%31.20%2006 4 900.63104.15 3 152.031 644.4580 116 1.95%65.39%32.66%2007 5 850.11115.18 3 632.032 102.9194 318 1.73%63.71%34.56%20087 078.09133.6 4 257.902 686.59112 872 1.62%62.01%36.36%20097 740.20142.82 4 547.123 050.26122 565 1.80% 58.80% 39.40% 注:2005年开始数据根据经济普查已作调整,下同。 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前天已正式公布,撤销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设立姑苏区,吴江撤市建区。历史上,苏州市区经过数次区划调整,比如2001年,吴县市撤市设立吴中、相城两区,苏州主城区从409平方公里扩大到1650平方公里;2011年,吴中区、相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700亿元和421亿元,相当于撤市建区前吴县市的6倍,这还不包括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的部分……这一组数字,生动诠释了行政区划重大调整,给苏州中心城市发展带来的能级大跳跃。 11年前的吴县市撤市分设两区,是距今最近的一次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重大调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01年2月,苏州市撤销吴县市,在原吴县市管辖区分别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其中,吴中区面积767平方公里,人口56.32万,相城区面积490平方公里,人口40.2万。行政区划调整后,苏州市区面积增加了120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至205.9万。由此,一个以古城区为核心的组团式大市区形成,苏州中心城市实现了由古城向现代化城市的又一步跨越。经过这次调整,苏州市区彻底走出了河街并行、粉墙黛瓦的小巷,苏州继新区开发、将千年古刹寒山寺从姑苏城外“搬”到城内后,又将区划范围延伸到了太湖之滨。“小苏州”一词离苏州渐行渐远。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对原吴县市地区发展能带来什么,对苏州中心城市发展又影响几何?此后10多年间,本报一直在关注。如今,通过对本报记者在吴中区、相城区建区10 周年之际采写的相关报道的回眸,这些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吴县市撤市设吴中区、相城区,是苏州拓展空间的必然趋势。在接受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辐射过程中,苏州原有市区空间已不能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载,33.5%的城市化率与后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水平间的落差越来越大。而吴中、相城建区后,抢抓机遇推进城市化,加快与苏州城区无缝对接,极大地推动了苏州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 据2011年2月本报报道,建区十年来,吴中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形成了以老城区为中心,向运河东郭巷片区和越溪东太湖两个方向辐射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2%,曾经的苏州城南已变成苏州南城;建区以来,相城这座“苏州最新城”的城市化率每年以近4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10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扩大到了50平方公里。 快速的城市化,也带动了吴中、相城两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据本报报道,建区10年中,吴中区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22.2亿元增至602.3亿元;年地方财政收入由5.4亿元增至60亿元,2010年该区镇村两级集体总资产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0元;十年中,相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55亿元增加到36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9亿元增加到37亿元,农村村级集体收入增长3倍,平均水平达59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27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14220元,分别增长3.8倍和2.6倍。 区划调整后,吴中区在太湖保护开发方面大手笔不断,为生态苏州建设增添了新彩。据2011年2月本报报道,2006年,该区投资1亿元疏浚太湖流域水系河道;2007年,该区最后一个采石宕口关闭,山体覆绿工程全面实施;2008年,该区11.9万亩太湖养殖网围被拆除,苏州“母亲湖”重现碧波美景;2008年以来,该区完成旅游项目投资近57亿元,穹窿山景区、旺山景区、太湖水底世界、渔洋山景区、白象湾景区等成为环太湖旅游的新亮点。

中国十大idc公司排名

中国十大idc公司排名 中国IDC公司排名2019年度中国IDC排行TOP50 2019年度IDC排行 1 中国电信92.64 93.08 94.08 93.20 2 中国联通94.98 90.87 89.91 92.23 3 中国移动91.09 91.77 92.70 91.78 4 万国数据92.51 92.68 89.72 91.72 5 有孚网络90.23 93.67 90.80 91.43 6 世纪互联90.42 91.23 87.4 7 89.78 7 光环新网93.03 88.37 86.79 89.71 8 宝信软件90.97 90.00 87.00 89.49 9 鹏博士90.08 89.67 85.68 88.64 10 数据港90.82 88.56 85.01 88.40 11 科华恒盛89.79 86.36 85.34 87.43 12 网宿科技86.84 86.17 88.41 87.11 13 浙大网新84.31 89.27 87.66 86.80 14 奥飞数据86.60 87.00 85.84 86.49 15 首都在线85.92 85.00 88.19 86.33 16 云赛智联86.87 84.97 86.62 86.23 17 263网络通信86.99 85.50 85.60 86.13 18 证通电子86.70 83.68 86.96 85.87

19 唯一网络86.33 85.95 85.07 85.84 20 中企通信86.14 85.05 85.61 85.65 21 中云信84.09 86.55 85.79 85.34 22 浩云网络84.75 84.84 85.33 84.95 23 中金数据81.65 89.73 84.00 84.78 24 安畅网络80.84 87.02 86.02 84.75 25 中嘉和信86.02 80.44 86.72 84.56 26 国富光启82.03 89.56 82.66 84.48 27 环球全域电讯85.19 82.13 85.68 84.42 28 网银互联85.23 84.90 82.28 84.25 29 尚航科技85.69 83.59 82.94 84.10 30 太平洋电信85.97 84.98 80.08 83.91 31 森华易腾86.49 79.99 84.19 83.85 32 甘肃万维86.21 78.63 85.74 83.80 33 名气通电讯82.80 88.10 80.33 83.65 34 企商在线83.34 81.63 85.78 83.56 35 第一线集团82.28 83.16 85.46 83.50 36 南通旗云85.68 83.36 80.30 83.37 37 睿江云87.74 84.88 75.99 83.36 38 德利迅达82.30 87.68 79.00 82.95 39 光联集团72.82 89.68 86.69 82.04 40 互联通84.05 85.92 74.96 81.88

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_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

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戚晓曜 苏州和深圳,一个是长三角的经济重镇,一个是珠三角的龙头城市之一,两个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其发展模式被国内众多城市所效仿。两地发展模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其特点,对两地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深圳学习苏州更具有针对性。 一、土地与人口比较 苏州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695平方公里1,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29.75万人,常住人口1047.12万2,总人口约1232.25万。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特区面积395.81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7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8.07万人,常住人口876.83万人,总人口约1400万。 二、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008年,深圳生产总值7806.54亿元,高于苏州1105.5亿元。其他指标各有千秋,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 1苏州下辖5个县市的建成区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17506955.html,/b245430/d9*******.htm 2资料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17506955.html,/health/article_info.asp?inf_id=9801

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高于深圳,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低于深圳。从投资、消费、出口角度看,两地均对出口有较强的依赖,比较而言,深圳的消费能力强,而苏州的投资能力强。苏州在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方面全方位领先深圳,生产总值增幅高于深圳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深圳6.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深圳6.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于深圳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深圳3.5个百分点,出口增幅高于深圳3.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深圳1.9个百分点。 表1:2008年深圳与苏州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三、经济效益比较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8题;共80分) 1. (4分) (2017高二下·静海月考) 2013年10月12日,北京香山红叶节开幕。据香山红叶物候观测小组的统计数据显示,19日,红叶平均变色率为43%,24日达到了60%。下图为香山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公园管理部门计划在甲地和山峰之间修建观光索道设计缆车的运行速度为每分钟100米。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 从甲地上行过程中观赏到红叶的变色率逐渐降低 B . 从甲地乘缆车到达山峰需超过37分钟 C . 缆车的起止点的相对高度为575米 D . 游客发现乙处红叶林长势明显好于丁处 (2)红叶节期间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有() A . 位于甲处的缆车站 B . 位于乙处的观景台 C . 游步道旁小河河水枯竭 D . 峰顶山层林尽染

2. (4分)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对抗震救灾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地震引起狂风、暴雨,致使电信中断,房屋倒塌 B . 地震引起水库、湖坝崩塌给下游地区造成洪水危害 C . 地震引起滑坡、泥石流阻断交通,增加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难度 D . 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危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4分) (2019高二上·温州期末)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 100 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南方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A . 风力微弱 B . 水汽较多 C . 凝结核多 D . 植被茂盛 (2)大雾天气多,其影响表现为() A . 天气多变,游客急剧减少 B . 空气质量下降,诱发呼吸道疾病 C . 视线下降,影响缆车运行 D . 气温变化和缓,茶叶的品质优良 4. (4分) (2016高一下·双峰期中) 如图:在静风条件下某市PM2.5浓度日均等值线分布(单位:微克/立

苏州经济发展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排名第五的城市,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中国大陆排名第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超过广州市),比上年增长20.9%。 经济发展再创新业绩。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6亿元,增长28.8%,剔除出口退税等因素后增长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4.8亿元,增长10.3%。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7.7万吨,增长 4.4%。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批发市场和储备体系,粮食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御禽流感疫情,确保了畜牧业稳步发展。水产、蔬菜、蚕桑、园艺等实现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建设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保持全省第一。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35.5%和30.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苏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势显现,沿江基础产业带正在崛起,市属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工作开局良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 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着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加大旅游精品战略实施力度,旅游总收入增长42.4%。环太湖地区成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8%,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苏高新物流园等专业物流园区加快建设,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44.2%。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1.1%和24%,全年保费收入增长11.4%。房地产、邮政通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会展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收、完成投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个和 5.4个百分点。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类反映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苏州引进外资居全国第一;苏州GDP 增速位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之首,总量跃居全国第四,其中工业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等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报 道刊登后,却引来了很多读者、网 民甚至一些著名学者和地方领导干部的尖锐批评。批评者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一点,那就是苏州名声响不实惠,引进外资多,GDP 增长快,但人均收入与GDP 大不相称,增幅远远低于 GDP

机房简介

一、苏州桥机房 苏州桥机房位于海淀区苏州桥紫金庄园,地处中关村核心区,是电信通继中关村机房之后位于中关村的又一主力机房。苏州桥机房加强了对中关村地区网络的覆盖,并提高了对中关村地区用户的服务能力,与中关村机房一起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二、机房设施介绍 苏州桥机房的总使用面积1400平米,共分A、B两个区,A区在地上一层,B区在地下一层,其中A区机房面积412平米,设置机柜210个,监控中心22平米;B区机房面积380平米,设置机柜200个。 【机房建筑】 机房结构可以抵抗8级地震,机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机房内采用防静电地板,机房的四壁墙内设有防电磁干扰措施。机房空间可灵活分隔、扩展。 【网络资源】 北京电信通IDC拥有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教育网等电信运营商稳定、安全的网络连接,总带宽高达40多个G,拥有其他IDC运营商无法比拟的带宽资源优势。 机房基于自有AS域,与各大电信运营商建立BGP连接,具备全冗余的网络架构,能够根据IDC业务实际需要增减带宽、灵活配置,

实现高速互联,满足到不同运营商网络的访问需求,是中国互联互通最好的网络平台。 【网络设计】 机房网络设备全部采用思科等一线网络设备商产品,CISCO 6500作为核心交换机。网络采用核心、分布和接入三层结构设计,全部网络设备全部采用双点备份,避免单点故障,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网络接入服务。 【机柜设备】 机房机柜全部采用瑞克通公司专门为数据中心定制的专业机柜,高47U、深900mm、宽600mm。机柜由配电柜直接供电,电力容量为3KW,并且每个机柜均为UA,UB两路不同的UPS供电。 【电力供应】 IDC的电源系统由两级电力保障构成: ? 双路10千伏高压供电 配置独立的变配电室(供电局的变配电室在机房内部,提供更高的安全和可靠性,供电局的断电需经我方物业同意方可进入变配电室操作)。机房为2级供电保障,比北京市的一般大厦(3级)的供电等级高,所以机房的具备很高级别的供电保障。 ? 双路4台400KVA UPS UPS选用当前的一线产品美国艾默生设备。配套蓄电池选用意大利原装进口非凡电池,4台UPS采用双路N+1冗余配置为机柜供电,

苏州中科大数据研发中心三方协议

苏州中科工业园广和技术转移中心 合作协议 本协议由以下当事人于2013年6月【填写】日在【填写】签署。 甲方:苏州**开发区 乙方:开发区下属公司 丙方:江苏广和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鉴于: 1.甲方已经投资建设苏州国科数据中心、以及加载在数据中心上城市、开发区管理软 件系统,并享有国内外很高的知名度。 2.丙方是横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信增值业务等行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提供商,以 iService智慧云服务平台为核心,以云方式提供个性化行业解决方案,江苏广和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简称:iServic)是基于电信增值服务和云计算应用的iTMT 基础设施平台、针对客户产品和业务流程研发软件应用的iBusiness业务生成平台、和依靠创新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来的iSmart品牌运营平台组成的智慧服务外包平台。iService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常熟设立的首家政府、大学、企业共同投资的大学科技园常熟慧谷科技园有限公司,积累了合作、运营、管理大学科技园以及技术成果转移、产业孵化、市场运营管理经验,完成了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布局,将于2014年度完成IPO,未来3-5年将会获得跨越式发展。 3.双方就依托以丙方在常熟行政运营总部在苏州工业园设立技术研发总部,面向全国 建设分布式云网络数据中心(IDC)信息服务外包基地为基础,结合甲方云数据

中心在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云计算、智慧城市与开发区的管理运营成果、优势技术,以技术转移方式共同合作承接基于大数据、iService智慧服务外包平台服务外包业务;积极组织丙方自身或联合企业共同申报苏州市及以上科技项目。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产业,整合甲方云数据中心、中科院以及丙方研发技术、产业政策、以及市场运营优势,创新性体制管理模式促进园区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据此, 协议各方就以下事项达成一致,签署本协议,以资认真履行。 一、公司设立及中心的组建 1.1.丙方在甲方所辖区域内投资设立“苏州中科广和大数据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暂 定名,以工商核定为准,以下简称:苏州中科)并投资建设不大于20亩(容积率在1.5—2.0)科技(商业)载体,全面负责苏州中科的市场化运作,承担市场风险、项目投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1.2.由丙方发起甲方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参与组建民办非法人企业组 织(非盈利机构):苏州中科工业园广和技术转移中心(暂定名,以下简称:“技术转移中心”),以引进现代服务业为前提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以技术转移方式承接全国服务外包业务,并以专业分包方式整合相关产业的知名企业服务于市场。 1.3.技术转移中心设立理事会5人,甲方派出1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 心派出1人、丙方派出3人(包括理事长1人)。转移中心招聘工作人员不少于12人,负责转移中心的日常工作及协调苏州中科与园区企业之间的沟通工作,甲方给予转移中心不少于3名人员编制。 1.4.甲方负责提供苏州工业园区内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加速载体,由甲方根 据丙方提出的设计方案、需求及个性化装修要求,提供该办公场地的全部装修,达到使用标准后交付苏州中科使用,设计和装修全部费用由甲方承担,丙方不承

苏州城市经济功能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苏州城市经济功能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城市经济功能的功能定义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地域经济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以及由这种作用发挥而产生的效能。本文将探讨苏州经济中心的作用给周边带来的扩散作用有多大。 一、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图可知,苏州的的产业结构一直发生着改变。 全市经济平稳发展,运行基础进一步巩固,内生 动力明显增强,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 效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28.91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15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 产业增加值525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第 三产业增加值38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7:56.9:41.4。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1.4%。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8%、55.5%和37.6%。第三产业的提高代表苏州的服务性产业发展。服务功能又作为城市经济功能的条件。本文将从3个方面来分析其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1、物流资源方面 苏州市经济基础雄厚, 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 在苏锡常组团中占主导地位。2010年苏州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 处于发达经济中级阶段; 三次产业比例为56.9:41.4:1.7。经测算, 苏州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与物流产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分别达到0. 998和0. 999。充分证实苏州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强大需求, 同时,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苏州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 提高了企业效益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增强了其经济基础。 2、生产和生活服务方面 苏州在财政金融形势稳定,有稳 步的提升。在市区与农村的居民整体 收入都有所增加,这使得在居民可以 更好的提升生活质量。使得消费市场 可以繁荣兴旺。并且在苏州园区将要 建设世界级奢侈品消费中心。地标性 产业的设置。这提高了苏州在世界的城市面貌。 3、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 务的方面 由图可知,苏州在科教文卫全 面的进步,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年内 就增加了9600人。学生人数有所下 降,专利申请在一年内5668件。苏 州在人民素质和技术竞争都有所提 高,这可以使得苏州在创新功能和管理上都有了保障。 二、外贸系统 如图可知,苏州在利用外资方面和接待人口的方面都 成增加趋势。充分利用资源可以促进苏州的服务功能的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