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探究课教学设计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探究课教学设计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探究课教学设计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探究课教学设计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探究课教学设计

高陵一中段彦妮

一.课程分析

地表形态是学习地貌、地形的基础,同本章其他各节内容密切相关,也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本节内容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节内容杂、知识多、容量大、基础性强,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2.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本课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本课的知识网络复杂、容量大、教学设计贴近教材,并有一定的拓展和扩充,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

4.本节内容是完成了内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之后进行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习难度不大。

三.教学方法

1.实例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分组讨论,用对比法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3.以流水和风为例,对比说明外力作用的结果。

四.学法指导

1.通过列举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貌形态的影

响。

2.结合区域分布图或各类示意图,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侵蚀、沉积地貌的景观特

点。

3.联系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五.三维目标

1.说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会辨识常见的侵蚀、沉淀地貌景观;

2.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会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并能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实际问题;

3.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识,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诗画地理》介绍华山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二十块人民币的图片并提出一下问题:二十块人民币的背后的桂林山水的成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对比分析桂林山水和华山的成因有何不同,从而思考外力作用对于地貌形态有怎样的影响。

2.目标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重难点。

3.学案反馈:从个人规范方面和具体问题提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规范问题:书写字迹潦;很多同学对于疑难问题不标注。

具体问题:不能区分风力作用的不同地貌;人类活动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应一分为二的分析,而不能片面的分析。

4.学法指导:好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通过列举实例来分析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2)、结合区域分布图或者示意图,观察常见的侵蚀、沉积地貌。

5.自主学习,问题反馈

1)、外力作用有哪些表现形式?——通过快问快答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预习结果。

2)、通过观看视频,请说出视频中流水对地貌形成了什么作用?(通过观看流水的侵蚀实验视频,学生认真观察地貌的变化)

如果流速减缓,河道变宽以后会形成什么地貌呢?

3)、总结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通过快问快答的形式提问学生。

4)、识别不同景观的成因——通过播放不同景观的图片快速让学生判读其成因。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快速的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6.合作、交流、讨论、纠错(对于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没解决的问题组长及时反馈给老师,新生成的问题组长记录好,以便小组展示、质疑)

7.展示、修改、查漏、补缺(通过不同的展示增加展示的多样性,通过课前展示节省课堂时间)(按照学科班长的要求进行课前展示和课上展示;其他学生对照答案并自主纠错,可以小声讨论)

8.点评、质疑、补充、归纳(通过点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的组织能力,不断完善课堂的知识系统。)

1、读人民币版面(部分)图案,图中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学生点评完后利用视频《诗画地理》详细介绍桂林山水的成因,并给出十元人

民币景观让学生判读其成因,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_

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___

风。沙丘是由作用形成的。

(3)按岩石的成因分,花岗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

的岩,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如果D岩层为石灰岩,E 处的岩石由其变质而成,则E处的岩石可能为,D岩石在高温多

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地貌。

学生利用小白板进行点评并绘制出风行图,学生点评之后对本题中的知识点进行

归纳总结:

3、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和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

岛,面积1225平方千米(如右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崇明

岛由于淤积速度快,成为围海造陆的最佳场所。崇明岛是众

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经停地,其在生态环境保护

和濒危物种保护上的意义十分重要。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崇明岛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从地转偏向力方面考虑)

(2)近几十年来,崇明岛淤积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历史时期,其主要原因是什

么?

★(3)人类的围垦活动也促使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大,这种活动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1)原因:崇明岛是河口沉积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即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

趋势: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崇明岛可能会和长江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

(2)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长江含沙量大增。

(3)人类的围垦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崇明岛的面积,扩展了上海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利于解决上海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人类的围垦活动及相关生产生活活动会造成崇明岛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珍稀物种保护。

学生利用小白板点评并绘制出侵蚀岸和堆积岸,在此基础上明确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举一反三: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

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

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

是 ( )

A.向东北流水沉积B.向西南海浪堆积

C.向东地壳抬升 D.向南流水侵蚀

2、自1998年的新大堤建成后就几乎没有再进行

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是( )

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课堂小结

10.当堂检测

1)展示我国的地形图,让学生指图判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

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冰川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

海浪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2)展示河谷和U形谷,让学生判读两者的不同。

冰川侵蚀的河谷和流水侵蚀的河谷的区别:

1、从形态上来看:冰川侵蚀的河谷为“U”型谷,流水侵蚀的河谷为“V”型谷;

2、从沉积物的排列状况来看:冰川侵蚀的沉积物杂乱无章,流水侵蚀的沉积物大小颗粒排列有序。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课认识交通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 (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 (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 (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 (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 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

科学小实验教案课程

科学小实验教案课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学小实验教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感谢各位对我们妈妈团的支持!希望各位妈妈们满意! 1、颜色的混合: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2、毛细现象:慢慢长大的绿树 3、火山爆发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5、冒泡的岩浆 6、彩虹珍珠雨 7、牛奶跳舞 8、彩虹大米,彩虹大米变彩虹 本实验套盒包含材料:试管架1个,试管6个,滴管6个,食用色素7种,42元包邮 科学小实验1 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利用三原色混合的原理,让宝贝在自己实践中发现颜色混合的秘密! 实验步骤:1、食用色素蓝、黄分别滴一到两滴到试管中,然后加入水混合 2、让宝贝用滴管将混合好的蓝色,黄色分别滴在另外一个试管,让宝贝仔细观察,看之前的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这个变化非常明显,孩子印象非常深刻,做完了小黄和小蓝,依此类推,实验完成后家长可以让宝贝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孩子使用,让孩子真正的去探索观察!也许宝贝们能玩出我们都想不到的玩法 科学小实验2 毛细现象 准备材料:手纸一卷,三个塑料杯(超市有卖的一次性塑料杯),食用色素,滴管 实验步骤:1、将三个塑料杯接半杯水,然后让宝贝分别滴三中食用色素在水中搅拌均匀 2、将手纸折成15厘米左右长度,分三段,分别放入三个杯中让杯子两两相连接。 让宝贝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开始的白纸会吸水,逐渐染成颜色,慢慢地两个颜色之间能相连,这个需要等待几分钟,想连的颜色间会发生作用,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让宝贝观察水杯中的水是否减少或者没有,水杯中的水哪去了原来都被白纸吸收了,这就是毛细现象。 还有一个慢慢变绿的大树游戏, 还用到白纸折叠成树的样子,慢慢的放入杯子中,过了一会整个树就变绿了,杯里的水也被吸走了。 延伸实验:看谁跑的快 妈妈们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纸,放入水杯中,让宝贝猜猜哪个跑的快其实实验就是这么简单,让孩子可以接受可以参与! 3、火山爆发 准备材料:1、白醋、小苏打、洗涤液、食用色素、滴管、盘子、小的透明矿泉水瓶子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案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案 【篇一:松江四中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松江四中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松江四中 2012-02-17 09:05:00 一、探究型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落实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旨在通过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自主、责任、生存、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 展、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分阶段目标: 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在身心状况、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有极大差异,因此整个课程的目标应具 有明显的实践性、反复性和递进性,现根据学期安排,分阶段落实学期目标如下: 1、第一阶段 以“选题”为载体,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答辩等几种常见探究方法的基本常识,并通过亲身尝试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着重培养发现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网络运用、与人沟通、 数据归类统计、临场应变等能力。 以“课题探究方案的制订”为载体,在实践中继续运用和巩固已经学过的几种常见的探究方法,同时尝试观察、实验等新的研究方法,着重培养: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的科研意识,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制订计划、独立构思的能力,观察生活、独到地分析问题的意识等。 2、第二阶段 以“实施探究”为载体,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探究方法,不断巩固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同时着重培养:预见困难并进行预防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应变和处理的能力,坚韧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综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幼女词》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学习传统知识,树立榜样 重点与难点1、背诵,树立榜样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几岁了?在你们这个年纪有的女孩已经会做许多事了,想知道吗? 1.学生交流2.揭题《幼女词》。(板书诗题:幼女词)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的小女儿。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幼女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诗歌,集体正音。(2)学生简单说说在做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与原文对照。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集体交流,了解《幼女词》大意。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讲七夕传说,学生谈感受。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幼女词》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幼女词》。板书设计:巧与拙“巧”学人陶者 教学目的 1、背诵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贫苦和社会的不合理 过程设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 2、解释课文大意,了解劳动人民的痛苦 3、熟读古诗《蚕妇》《粟》,体会这几首诗的共同之处。 4、背诵《陶者》《蚕妇》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故事大意难点:背诵《陶者》《蚕妇》 学习资源ppt课件其他优秀教案资料 教学评价 总结反思 这首诗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合理,学生要从中体会当时人们的痛苦,珍惜现在的生活。 作业练习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题画》,看到题目大家想说什生:题画什么意思? 师:题画:为画写的一首诗,这是我们学的第一首题画诗。 师: 作者是清袁枚,根据拼音来读一读作者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初读.师:你们有什么困难吗? 比如:晚、晴、映、鲜、牧、欧、眠具体解释。师:谁能来读一读生:读师:谁来说说课文这幅画中有什么生:牛,欧师: 你怎么知道的?生:牛背一欧眠。师:还看到了什么?生:桃树、桃花师: 你怎么知道的?生:桃花映水鲜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生:傍晚师:哪句话?生:村落晚晴天师:谁把牛牵来的?生:牧童师:牧童何处去?生:猜二、从情调入手,阐明文意 师: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在一个清澈的小河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的桃树开花了,映在水里的………师:下面我们把这优美的风景读一读吧师:找几个学生读(好的)大家一起读。多种形式的诵读(同位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师:那老师如果这样做,你能答上来吗?村落(),桃花( ),牧童(),牛背() 师:我们不仅要把这首诗读熟,更应把他背过,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看谁能第一个背过。生:背

探究课活动教案

探究课活动教案 Activity teaching plan of inquiry class 编订:JinTai College

探究课活动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会用公式F = BIL计算安培力的大小;会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磁感应强度” 的引入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尝试用实验验证安培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感悟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领略类比法、比值定义法、发现—猜想—验证—总结等物理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 态度;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用具] 蹄形磁铁、铁块、直导线、电源、电流表、弹簧秤、滑 动变阻器、供电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磁场不仅有方向性,而且有强弱的不同。小磁铁只能吸起小铁钉,而吸不起大铁块,但巨大的电磁铁却能吸起成吨的钢铁,请看大屏幕。既然磁场有强弱不同,那么,我们应怎样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类比联想 [诱导]将要研究的现象与我们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常常能给研究新的现象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以前学过的电场,是用哪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其强弱的呢? [回答]电场强度。 [提问]请回忆在研究电场强弱时,是怎样引入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的? [回答]在电场中放入探测物——点电荷,从分析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着手,用比值定义的方法,找到了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电场强度。 [诱导]那么,我们现在要寻找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该怎么办呢?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2016-2017年第二学期一(2)班地方课教案 一、《下课了》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活动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二、《走路的安全》 [教学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安全。具体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注意道路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在马路上玩等。 [背景知识] 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安全规则. 1、不准在马路上玩游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 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聊天而忘记观察行路情况。 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

《24╳12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24╳12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培养数感,发展运算及推理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格子图涂一涂或圈一圈的活动,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生成笔算模型:乘、乘、加。 3、情感目标:体会计算法则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运用法则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严谨细致、有序思考,举一反三。 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完成将竖式补充完整、水果后面藏着几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笔算的算理与方法,检测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2)通过尝试探索理解算理环节,经历算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检测目标2过程与方法和目标3情感态度的达成。 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 同学们,24×12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应该怎样来计算呢?我们先来试着探究一下吧! 1、师解读探究指南。 2、师出示探究乐园,学生独立探究。 【设计意图: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让学生边写算式,边在格子图中表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动脑,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学到知识。】 二、合作交流、集体展示 1、小组交流,推荐最佳方法参加集体交流。 2、交流算法。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口算与笔算等做法,教师收集有代表性做法,展示方法,如下: 方法一:口算:24×10=240,24×2=48,240+48=288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数学探究活动课《平面图形的镶嵌》教案

《平面图形的镶嵌》探究活动课 一、探究课题 《平面图形的镶嵌》 二、探究背景 《平面图形的镶嵌》是在华师大版七(下)教材中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的。课标中已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注意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分析: 本课是在信息环境、资源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镶嵌,理解构成镶嵌的条件,在发现只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的基础上,上升到任意三角形、四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再将图形的镶嵌知识由平面拓展到空间。通过学生思考,相互讨论,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对镶嵌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二)资源环境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种有效的资源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能使学生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为此,我构建了图形镶嵌的图片资源、拼图动画资源、现场实物操作资源等环境。在思考、操作、欣赏与提高各板块的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图形的镶嵌、感受到图形镶嵌的魅力;在合作学习、快乐体验中达到学习目标。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后学生在欣赏图片中,将图形的镶嵌知识由平面拓展到空间,从而达到了活动的高潮。 (三)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更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在动机。 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所以我同时又在信息环境的氛围中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清楚的了解到图形镶嵌的实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思维活跃,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体地位,构成了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四、探究目的 本课力求突出数学综合实践的特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图案欣赏——探究镶嵌——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五、探究过程 (一)情境创设: 课件展示拼图的图片。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修改稿

教案 学校:五圣宫小学年级:一年级科目:地方课授课老师:张琴琴

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1------2012)学年度一年级第(一) 学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1 8.29—9. 2 迎接新学期上课前,我该做什么 2 2 9.5—9.9 告诉你,我最特别的地方不随地吐痰 2 3 9.13--9.16 安全使用家电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2 4 9.19 –9.23 火灾可预防火灾发生时2 5 9.2 6 –9.30 五星红旗,我爱你我是我家小主人 2 6 10.8—10.14 说说我自己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2 7 10.17—10.21 学会沟通我爱校园2 8 10.24—10.28 让我和你在一起集体活动有秩序 2 9 10.31—11.4 运动场上讲安全意外伤害的处理 2 10 11.7—11.11 上学路上保安全安全标志要记牢 2 11 11.14—11.18 卫生安全我做主我们的救助电话2 12 11.21—11.25 纸盒造型废旧电池回收 2 13 11.28—12.2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珍爱野生动物 2 14 12.5—12.9 探寻国家自然保护区请让我来帮助你2 15 12.12—12.16 远离健康杀手少吃零食不偏食2 16 12.19—12.23 雷雨到来的时候地震来了怎么办 2

一、指导思想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成长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编写的。通过《成长教育》,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23人,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 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使学生在通过感受和体验,实现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和改善。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四年级第一学期探究型课程教案

四年级探究型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拟订本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体育课、音乐课、及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等活动课感兴趣,爱参与。但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在生活上太依靠父母,在学习上太依靠老师和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问题意识差。 二、奋斗目标 1、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去探究、去发现的意识和兴趣,争取人人都能参与活动。 2、让学生通过本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活动当中逐渐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其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其能巧妙地、灵活地、把各科知识紧密结合,灵活运用。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调查活动,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争取社会与家庭力量,共同管理学生。同时,也通过调查活动过程的渠道,是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5、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育学生在信息技术时代,要更多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使其形成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初步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 1认真使用好资源包,让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在动手中开展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 2根据主题,教师要制定好实施预案,同时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档案袋.表册等。 3学生按计划实施,教师作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4指导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把资料整理好,保管好,对活动的结果要开展交流活动。比如“测量身高”这一主题实施,要让学生思考测量的各种方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的工具,然后把自己的产量结果准确记录,并保管好自己的测量记录。测量时要注重测量过程,并不要侧重与结果。 总之,探究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教师只有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实现综合实施活动课程的目标。 四年级上探究型课程教案 课题:蔬菜宝宝的秘密

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

当堂训练 1、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 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师生互动 技能巩固 A.碘酒、清水B.清水、碘酒C.碘液、清水D.碘液、生理盐水 2、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先转动粗 准焦螺旋,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再转动______,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若在视野 中看到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 方向移动。 3、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 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 盖玻片的方向) ( )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导学(一)+操作考核评分表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可以选择洋葱、黄瓜等材料,通常我们选择洋葱作为材料来进行观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自主学习P4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完成填空,并讨论标注每个步骤的关键动词(建议用异色笔)。

典型题例探讨 1、使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2、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选做实验导学(二) (7)、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然后用小刀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再用清洗后的小刀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用清洁牙签刮取均匀()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拓展讨论 根据老师出示四幅实验操作中的显微投影图片(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染色+未染色,黄瓜果果肉表层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未染色)讨论: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不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时是否有必要都进行染色? 师生互动,巩固提升 1、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碘酒、清水B.清水、碘酒C.碘液、清水D.碘液、生理盐水 2、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再转动______,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方向移动。 3、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 习的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建构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和猜想的探索过程。反映在教材上,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无论是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还是我们浙教版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先给出一幅或几幅图画创设情景,接着提出问题,示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从事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技能技巧。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透过“形式”,营造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例,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教学片断1《平方差公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计算下列各题: 1、(1+x)(1-x) 2、(2a+3) (2a-3) 3、(100-1)(100+1) 4、.(x-6)(x+3) 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过了约10秒,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好。学生惊叹。) 师:我已经得第一了,看谁能得第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约2,3分钟后陆续有学生完成。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对一下,是否一样。) 师:不知你们的计算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多 二、提出问题,给学生探究空间

三年级探究课教案全册

形形色色的汽车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热点。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经济较为发达,学生从小就能够在马路上看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品牌的汽车。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家长中有不少“爱车族”,许多学生家庭已拥有自备汽车。学生玩着玩具汽车,坐着家庭轿车,看着城市中的车来车往,整个社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丰富的有关汽车的信息。汽车早已成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汽车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有关汽车的资料,认识和比较各种汽车(模型)外观和性能,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针对汽车行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还将以小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不同看法,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品质。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类型汽车的名称、用途。 2.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关于汽车的各种形式的资料,包括模型,照片,文字,录像等。 3、感受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和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发现汽车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设计新型汽车。 5.形成积极交流和思考的意识。 活动一汽车展示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汽车的模型、或者照片、图片,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2.知道各种汽车的名称和作用。 3.能够在班级汽车展示会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共享探究收获。 活动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典型的汽车模型或者仿真模型。 学生:搜集各种汽车的模型或者图片资料。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二未来的汽车活动目标 1.发现和了解现代汽车在发展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2.能够通过讨论,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能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创意,设计新型汽车 活动准备: 教师:(1)搜集不同的汽车模型或者多张汽车的图片; (2)准备关于汽车知识的录像。 学生:铅笔、水彩笔、纸。 活动时间:一课时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翁下小学:叶志明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有学生15人。因为地处边远地区,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外知识储备及少。而且又是一年级新生,有很多知识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的能力,对于这类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二、学期教学目标: 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从中体会其友情和乐趣。 2、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 3、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 4、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需要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提醒学生注意喝水的卫生与安全。 5、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 6、懂得垃圾应仍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7、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懂得在不同才,场合要注意说话声音,学会轻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8、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养成不说谎的习惯。 9、培养与同学合作的精神,以及练习身体的反映能力。平时能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期教学措施: 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察探究活动 3.学习习惯调查》优质课教案_8

专注我做到 活动目标: 1、深入了解“专注”的内涵,体会专注在生活中的作用。 2、激发学生专注做事的兴趣。 3、练习专注地听,专注地看,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活动准备: 1、现代技术资料:视频:《专注小鹿》《学弈》《不专注》《室内操》,专注品格PPT。 2、物质材料:小鹿专注币、珠子每人一盒、板书字:专注我做到、看、听、放好;图片:眼睛、耳朵、手脚。 活动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专注小精灵?(5分钟) 师:出示森林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播放森林PPT) 生:森林。 师:美丽的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大树、幽美的花儿,哗哗流水地小河,森林真美啊!看---谁来啦?(出示小鹿的PPT),我们一起和它打打招呼吧——小鹿你好!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鹿的视频,请你说说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小鹿?(播放《专注小鹿》的视频) 师解说:小鹿认真地奔跑,专心地吃东西,过小河时它注视着前方、顺利跳过了小河,过马路时它左右观察等车辆通过后顺利过了马路。夜晚来临,它机警地观察周围是否有危险,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师: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小鹿? 学生说到认真二个字,师小结:认真就是专注并贴题目。

师小结:小鹿是动物界里最专注的动物,所以我们称它为专注小精灵。(播放PPT小鹿----专注小精灵) 师:我们一起来叫叫它吧! 生:----专注小精灵 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比赛一下,看谁是专注小精灵,老师就把小鹿专注币送给他。 (出示小鹿专注币) 二、畅谈专注---深入了解什么是专注(7分钟)1、师:什么是专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张图片,或许你能更清晰地了解专注。 2、师: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示PPT专注看书) 生:XX在认真地看书。 师小结:认真就是专注地看书(贴眼睛——看) 3、师:我们来玩拍手游戏吧,老师先拍,拍完以后请你们按老师拍的节奏拍出来。 请一个孩子来拍,其他孩子专注听他拍得是否和老师的节奏一样。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 师小结:专注就是耳朵仔细听。(贴耳朵---听) 4、师:图上是谁在干什么?(出示PPT专注练琴) 生:XX在专注地弹琴。 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她在专注弹琴? 师:专注就是眼睛认真看、耳朵专心听,手脚放好。贴手脚——放好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1、苗族民间文化的风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苗族的民间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让了解学生了解苗族文化有那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并学会尊重少数民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苗族的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 苗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大家想知道有那些吗?(想) 师:苗歌苗拳和苗鼓等,一直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日,记者随同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采风团,来到湘西古丈县默戎镇的九龙村,体味了苗族民间文化的风采。 师:先来讲一讲苗歌 苗歌是苗族文化的经典,其对仗工整、押韵整齐,唱起来抑扬顿挫;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会唱。他们那时侯在“七月七”、“三月三”、“赶秋节”(立秋那天)时都会成群到山里唱苗歌,有时通宵达旦。 九龙村是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的一个行政村,默戎镇是古丈县最大的一个镇,辖十九个村一万四千人,是一个苗族人民聚居的镇。据了解,这里的人民大多仍说苗语,着苗装,崇尚苗族节日,沿袭苗族习俗。每年立秋日均举行赶秋盛会,对歌、赛歌、听歌至通宵达旦,歌声不绝,三日不散。苗歌的内容多样,往往由主唱者随口道来,可为情歌,可庆丰收,可赞扬,也可讥讽,不一而足,灵活多变。 师:再来讲一讲花鼓 花鼓,亦称跳鼓。分庆年鼓、庆神鼓两类。庆年鼓俗称年鼓,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苗族人民相约相聚,击鼓表演,庆祝丰收,自娱自乐,其鼓点自由、奔放、欢快、活泼。庆神鼓简称神鼓。秋后,苗岭七村八寨的人民邀约集会,隆重祭典行法,椎牛、椎猪、跳鼓,锣鼓齐奏,其韵律庄重、肃穆、雄壮、舒缓。 默戎镇的苗族花鼓,历史悠久,厚重纯朴。1955年,该镇的苗族女青年龙彩莲就把花鼓打到了北京、打到了呼和浩特,也打到了波兰首都华沙。1992年,默戎镇又被文化部授予了“苗族花鼓之乡”的称号。现在,该镇的苗族男女仍然经常在空闲时间,击鼓娱乐。

科学实验课教案(优.选)

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内容: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实验名称:(一)混合沙和豆子的分离。(二)加热白糖的变化 实验班级:六(2)班 实验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继上一节课初步了解了物质会发生变化后,本节将进一步观察物质的变化,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材围绕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及加热白糖变化的实验两部分内容,为凸显重点加热白糖的活动将是重在探究,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是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教学活动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分组探究法 实验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探究课教案

1. 飞机升空的道理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的“飞机升空的道理”为课题的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科学,探索新知方面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运动流体特性方面科学知识的体验。 2、通过实验活动,学习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运动流体特性方面的知识,初步明白飞机升空的道理,并能简单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研究事物最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初步知道运动流体的特性。 教学难点: 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推导出科学结论是较为困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由插图和一段话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复习一下关于大气压力的知识。(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飞机升空的道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教师要先熟悉实验,要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并能很好的操作。 ②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视频课件。 ③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 3张A4白纸、学生用剪刀、胶带、直尺等活动用具。 ④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活动是通过不同的气流小实验研究飞机升空的道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对“气流实验”进行必要的解析。 落实提示内容关于“各项吹气小实验都不要太用力、要吹得平稳”。的要求,实验效果才更好。 活动过程: 进行三项实验 实验一 是通过“吹不开的纸”的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纸间空气流动快了,则纸间压力减小了”的道理。 实验一是全课的基础,教学进程不要太快。让每个学生都亲自试一试,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实验二 是通过“吹起来的纸条”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流动快的地方,空气压力就减小了”的道理。 实验二与实验一的区别在于纸条由垂直状态而升起来,为本课题的研究又靠近了一步。教学中教师在语言描述上多使用“升起来”的语句,这样就为进一步的研究做了铺垫。 这个实验也要让每个学生都亲自试一试。

我的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

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 《作文评注教学对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 设计人:哈尔滨市方正县会发中学高巍总课题名称:农村中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策略 (方正县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负责人:高巍(会发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子课题名称:议论文写作策略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高巍(一直工作在教学的最前线,是班主任,负责课题的实施、研究、信息收集及相关的资料整理和科研报告的书写和论文的撰写工作) 课题研究情况简介: 我们所研究的子课题是议论文写作策略研究。在对子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从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作文批注这一角度做突破口,通过作文教学及学生写作的过程使学生受到兴趣感染,热爱写作,并能够在自批和互批中提高作文能力。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一个好的作文话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熏陶也是潜移默化。因此,我选取了《学生作文批注法》作为一个小突破口,使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不仅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让他们认识到身边的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研究以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文评注法》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学生的作文和教师搜集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评注方法,学会评注;

2)同时,在评注中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由教师的启发引导,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方法的教学; 2)在评注过程中让学生在读文赏文评文上获取写作的技巧与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3)创设一个学生才艺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得到表现。 3、情感价值与世界观 1)让学生通过本次习作,学会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眼光看问题; 2)营造一个情意融融、心灵相通的环境氛围,提供学生自主组织、积极参与活动的机会,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学生基础情况分析 学生以往的作文训练中已经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能根据要求写出合格的作文。能对他人的作文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修改,但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对于他人作文中的问题和语言的理解却还存在不足,特别是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认识不到位,而且缺少系统的评注方法。 四、教学设想: 教师教学和学生的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着学生能否主动地、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学习。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习评注方法,掌握评注要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时代性和个性设计方面的东西,教师走入课堂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把教材使用好,还要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应该敢于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灵活的处理和使用教材。因此,本着以下几个方面原则,我形成了这节课。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以下的环节达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的生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