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越来越沉重

中国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越来越沉重

中国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越来越沉重
中国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越来越沉重

中国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越来越沉重

作者:张天潘

最近,网络流传的上海浦外附小家委会竞选活动“暴击”了无数人。一些竞选家委的精英家长几张微信群截图充分展现了何为学霸、何为“拼爹”。为了竞选上家委会成员,家长纷纷亮出高大上的履历:学历动不动就是名校硕士、博士,就职于政府机关、知名外企等让人艳羡的机构。其中一位妈妈写道:“我毕业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现任职于私募基金公司。”她还称,自己的丈夫博士毕业,在央行外管局工作。一位爸爸写道:“博士期间我曾担任学生会主席。”他还表示,自己和妻子都在上海某金融会计学院做老师。另一位参加竞选的妈妈也“低调”秀出实力,她表示,自己作为某知名外企的人力资源总监,工作时间相对自由,有一定资源。这让一般职业和教育背景的家长,除了点赞和默默感叹,也似乎别无他策了。

更早些时候,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类似内容,据称是来自杭州某小学。一本小册子上印着长长一串家委会候选人名单,其中大部分人声称他们毕业于知名学府,有一份高薪工作。加上现在也经常被讨论的家长群踢群拉黑、家长代笔帮忙做课题作业、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犯心肌梗等等话题,这段时间有关教育的话题尤为热烈,俨然掀起了一阵阵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对于子女教育的忧虑潮。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尤其是教育背后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的体系,不断地在形成一个个“场域”和“区隔”,一步步加剧社会的分化和不平衡。

被异化的家长委员会

家委会对于现在的学生家长并不新鲜,很多学校都会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选举家委会成员。早在2012年2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力主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意义,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

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

家长委员会是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尤其是希望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和自我教育的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帮助。

家委会的真正内涵,其实是希望激发起家长参与孩子教育进程,同时学校借用家长的多元化力量和教育资源,用志愿服务的方式提升教育的多样化。家委会制度能够很好地培养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关心,而不是认为把孩子丢给学校就不用管了。

不过或许这种直接的晒学历、职务的行为,会触动一些背景普通的家长,而且其中也暗含着一些变味的成分,让参与家委会的选举更像是给学校的“投名状”,用自己的身份或者后面的服务,换取老师和学校对自己对孩子另眼相看,这是变相的讨好和巴结。

这可能也会偏离家委会的内涵和价值,它应该是更多的志愿服务,能够有更多时间和能力服务学生和学校而已。所以从学校的角度,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家委会选举变成家长炫富炫技炫权的夸张结局,比如在家长信息收集中,更应该突出他们的服务意愿,以及发挥每一个家长的特长。最重要的是,让家委会能够真正交给家长自主管理、民主参与,在家委会中,所有家长都是平等的,所拥有的权利也是均等的,那些家长候选人在竞选时应该是面向所有家长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除此之外的官职、学历、收入等等,都不应该是重点呈现的部分,否则很容易将这种竞选带偏。

还有更多的家长,可能还没有具备这样的意识,认为家委会还是要看学校的选择,而不是家长群体自己的权利。一旦家委会运作良好,除了配合学校教育之外,还可以

承担很多教育问题,比如在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中,如果有家委会作为参与方的话,无疑比起单个家长直接面对学校,或者家长之间面对面来得更高效。这方面,目前的中国家委会远没有发挥作用。

在家委会制度建设上,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建立监督机制和退出机制,一旦获选的家长没有完成竞选的承诺或者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要启动弹劾和罢免程序,乃至追责,这类民主议程下的制度设计,家长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

还有一个角度也值得我们思考,现在很多人会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让孩子承受很大压力。但是通过这个事件也可以让大家醒醒,要让你的下一代更好,首先自己要做得更好。这或许是这一事件里能够称得上是正面的、积极的一点吧。

教育竞争背后的阶层固化

除了家委会风波,前些时间,一个清华附小6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并写成论文,也成为热议的话题。另有一篇刷屏的文章说,北京西二旗(互联网公司员工聚集地)程序员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出色,活生生地把原先很普通的郊区学校昌平二中变成了名校,当地也因此成为热门学区房区域。文章说:西二旗的程序员不用买学区房,“我在哪,我的儿子在哪,哪里就是学区房”。而另外一边,则是因为在班级群里发“鸡汤”文章,沈阳一名家长被班主任移出群并拉黑,这样的格格不入,反衬出家长群里的文化品位的区隔,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教育层面差异,不同学校的家长也形成了不同层级的社会群体。

这些类似现象也在不断说明,从幼儿园开始,每一个学生身后都呈现出激烈的家长比拼,背后则是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呈现出阶层固化的趋势。

这种固化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和普通教育资源学校及其家长差异明显,贫困或者家庭教育资源的代际传递,会像剪刀差一样不断放大这种差异,犹如当初城乡二元剪刀差会不断放大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马太效应不断加强,家庭背景差的会越来越差,家庭背景好的也会越来越好,不断累积,将形成一个绝对的阶层差异。

中国家长为何存在教育焦虑

种种事件可以说明,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最为焦虑的因素。尤其是好不容易从农村、乡镇等奋斗后进入大城市的群体,教育使得他们改变了命运,获得了如今的生活。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绝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孩子重蹈他们自己当年的艰苦。

这种焦虑本身也在强化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门槛石。这一点,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一书中指出过,在封建社会中,教会机构的使命是将贵族们通过控制武器、土地和财富而获得的(物质的)权力转换成神圣的权力;牧师的权威则表现为替这些新贵族阶层的统治提供证明并从而使其统治更为坚固。布迪厄认为,在以晚期资本主义为特征的复杂社会中,学校接管了这种使社会分层神圣化的工作。所以现在不是一种资本而是有两种资本———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通向了权力地位,决定了社会的空间结构,并且主宰了团体与个人的人生际遇和轨迹。文化和教育事实上是一种阶级的再生产,这就是布迪厄的“社会炼金术”。

《有闲阶级论》的作者托斯丹·凡勃伦也很直白地指出:在现在条件下,颇值得庆幸的是,生存竞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一场维护体面的斗争。个人价值和道德修养虽然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接触面非常广阔,道德修养方面的良好声誉并不能传播多远,甚至连让人尊敬自己的最起码的要求都满足不了。在不是自己邻近的人看来,要想保持自己的尊严、保持自己的自尊,就必须拿出能标明自己经济价值的东西来,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和经济上的成功相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家委会竞争中的炫耀式展示,也正是体面维护的一种方式。这些家长的名牌大学背景(文化资本)与名企高管身份(经济资本)展现了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精英的底气与自信,并由此延伸到对于子女教育的参与。

不过,在布迪厄看来,社会等级制度作为衡量社会成员优秀与否的尺度,使一部分人获得了社会尊严,使另一部分人沦落下层,而“社会炼金术”的运作则使得无论尊严者还是沦落者都对自己处境的形成原因懵懂无知。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中认为,白领阶级受到不断发展的科层制和工具理性的制约,这使得白领本身被异化,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自由。白领成了科层制的奴役或者被工具理性支配的“傻子”,他们的眼光变得短浅和狭隘。

不仅如此,数量庞大的新晋级的白领或中等收入群体,虽然有了一定的文化资本,但由于经济资本匮乏,顶多只能混入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白领。这种两头受压(想往上流努力无门,也天天担心滑入下一个社会阶层)导致他们成为焦虑的主体。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指出,从“中流化”转向“下流化”,宣告了日美欧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悄然成型。这无疑增加了焦虑的来源,而教育无疑是他们抵抗“下流化”最有力也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这么一想,似乎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每一次教育话题都能够火爆,这焦虑背后都是家长和家庭的无声抵抗。

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处方

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处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理卫生健康处方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2、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 3、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4、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十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 1、失眠 2、焦虑状态 3、抑郁状态 4、强迫现象 5、恐怖感 6、疑病现象 7、各种躯体不适(无器质性原因) 8、各种功能障碍(无器质性原因) 9、躁狂状态10、幻觉与妄想状态 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1、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2、学会适时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改变对待情绪的不正确的观念,学习宣泄情绪的方法。 3、坚持运动。运动可以调节情绪,改善焦虑,提高耐受压力的能力。 4、知足者常乐,珍惜所拥有的 5、用心去过每一天,生活在此时此刻。

6、学会爱自己。爱的序位:自己——亲人——朋友——他人。接纳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身体的感觉。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去感谢。 7、学会宽恕。8、学会放弃。 9、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环境及自身相协调。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处方 1、早发现、早治疗是治好精神病的重要的第一步。 2、不要乱投医问药,应及早到专科医院诊治。 3、遵照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因停药复发的几率较高。 4、发病期间严加看管,防止自伤自杀,防止伤人毁物。 5、精神症状缓解后,要尽量鼓励病人参加各项康复活动,恢复社会功能。 6、要关心体贴病人,尊重其人格。 情感性精神障碍健康教育处方 1、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一类精神病。 2、经抗躁狂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会好转或痊愈,愈后较好。 3、发病期间病人表现兴奋躁动或情绪低落、厌世等。所以应加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遵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此病有反复发作的可能,但间歇期较好,可参加正常工作。 5、定期复诊,如有病情复发先兆请随时去医院就诊。 抑郁性神经症健康教育处方 1、情绪低落是一种病,害处多,危害大,应及早治疗。 2、按时服药,坚持治疗,不能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处方

心理卫生健康处方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2、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 3、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4、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十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 1、失眠 2、焦虑状态 3、抑郁状态 4、强迫现象 5、恐怖感 6、疑病现象 7、各种躯体不适(无器质性原因) 8、各种功能障碍(无器质性原因) 9、躁狂状态10、幻觉与妄想状态 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1、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2、学会适时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改变对待情绪的不正确的观念,学习宣泄情绪的方法。 3、坚持运动。运动可以调节情绪,改善焦虑,提高耐受压力的能力。 4、知足者常乐,珍惜所拥有的 5、用心去过每一天,生活在此时此刻。 6、学会爱自己。爱的序位:自己——亲人——朋友——他人。接纳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身体的感觉。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去感谢。 7、学会宽恕。8、学会放弃。 9、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环境及自身相协调。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处方 1、早发现、早治疗是治好精神病的重要的第一步。 2、不要乱投医问药,应及早到专科医院诊治。 3、遵照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因停药复发的几率较高。 4、发病期间严加看管,防止自伤自杀,防止伤人毁物。 5、精神症状缓解后,要尽量鼓励病人参加各项康复活动,恢复社会功能。 6、要关心体贴病人,尊重其人格。 情感性精神障碍健康教育处方 1、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一类精神病。 2、经抗躁狂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会好转或痊愈,愈后较好。 3、发病期间病人表现兴奋躁动或情绪低落、厌世等。所以应加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遵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此病有反复发作的可能,但间歇期较好,可参加正常工作。 5、定期复诊,如有病情复发先兆请随时去医院就诊。 抑郁性神经症健康教育处方 1、情绪低落是一种病,害处多,危害大,应及早治疗。 2、按时服药,坚持治疗,不能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3、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及早向医生报告,对有自杀史的病人,家属要提高警惕。 4、生活要安排的充实、协调,如读书、看报、运动及娱乐等。 5、遇到不顺心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早向亲朋好友或医生倾诉,寻求外界的支持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新)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的病象都是变态心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不仅不同的病人症状不一样,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时期也表现不一样,但如能掌握其“万变不离其宗”的要领,就可以把这个病区别出来。 该病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活动(也称心理活动)脱离现实,在知觉、情感、思维及意志行为之间互相不协调及互相影响,而导致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适应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维持原来的学习工作能力,原来的生活习惯方式也变为异常。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有: 一、早期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许多病状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最早被发现很多时候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生活较前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经心,学习成绩下降,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逐渐对人冷淡,疏远亲人,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偶然可发现有一两句话不可理解或“牛头不对马嘴”,或有时有点奇怪的行为。如突然发怒摔烂东西,或为一点小事执拗与人纠缠不休,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此时常易被误会为“思想问题”或性格改变。有部分患者会诉说:时有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倦无力等不适,也有表现为怕脏,反复洗手,无故心慌

恐惧,心烦意乱等,也常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部分患者可因躯体有病或精神受刺激等因素诱发,突然出现失眠、兴奋、言语与行为明显异常,少数会出现短暂意识不清并有片断性幻觉妄想或呆着不动成为木僵状态等。 二、充分 期此期为精神分裂症明显显露特征性病状时期,其表现如下: 1.思维障碍也称联想过程障碍,较轻病状时为思维散漫,病者讲话或写文章时,每句话文法结构尚通顺,但上下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连贯性,因而整段讲话或文章使人无法理解其中心内容。病状严重时加重思维破裂,不仅句与句之间无联系,每个语句也不完整,好象语词的杂拌或语句的堆积,紊乱得支离破碎,好象一个文盲的人乱按打字机所打出来的文章。 2.情感障碍。病者在安静时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告知重大事件时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 3.意志行为障碍: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如要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才行。病者无论对学习或工作都无责任心,抱无所谓的态度,对近期或远期的打算也不考虑,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坐、卧床或无目的地徘徊,甚至日常生活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关键词:焦虑、恐惧症、失眠、疑病症、惊恐发作。 作者于飞,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心理督导师,综合正心疗法创立者,擅长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疗愈。 一、综合论述 01、焦虑情绪的解析 焦虑情绪是指向未来,是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担心的对象多种多样,比如犯错、失败、被质疑、被否定、被贬低、被嘲笑、被冷落、被疏远、生病、意外、死亡...... 以无意识的、快速的、自动化的、习惯性的、模式化的思维逻辑推理、画面想象的形式存在,引发焦虑情绪体验。 焦虑情绪同时也在推动着上述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和情绪感受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02、焦虑症状的解析 焦虑反映在思维上: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焦虑反映在情绪上:紧张、不安。 焦虑反映在身体上:胸闷、呼吸短促、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失眠多梦......

焦虑反映在表现上:坐立不安、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焦虑反映在人际上:敏感、多疑,猜忌、回避...... 思维形式推动着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引发身体不适和外在的不良症状表现,影响着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看法,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影响着情绪变化...... 思维形式和内容、情绪感受、身体反应、外在表现、外界人际关系评价等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以上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新的诱发因素,引发一个新的恶性循环。 举例:自己担心某人会怀疑、否定自己,从而感到情绪紧张,从而身体僵硬、胸闷、呼吸短促、表情不自然,感到不舒服,他人看到自己紧张不自然,感觉自己心里有鬼、不真诚...... 03、常见的焦虑形式 广泛性焦虑: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肌肉紧张,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是习惯性的对事物的消极预期和灾难化联想,以及习惯性的焦虑情绪和回避做法。是一种谨小慎微、严防意外发生的身、心状态。 躯体症状:焦虑情绪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如胸闷气短、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很多当事人一开始的时候会以为是躯体疾病,跑到医院检查又发现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医生往往会给一个轻微病症的诊断,有的医生会建议去看心理科,后来才知道是焦虑的躯体症状。

精神障碍健康教育

精神障碍健康教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如何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的复发率很高。病情复发不但给康复带来更大的困难,还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预防复发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及早治疗。精神病人家属在早期有意隐瞒病情,或搞迷信活 动,或相信民间偏方,烟雾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而严重影响后期康复。家属应以为戒。 2.要规范化的药物维持治疗。多数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维 持治疗,停药,改变药物的维持剂量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否则,极易造成病情的复发。事实上,大多数复发都是病人及其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不承认自己有病,或者认为已经治愈,自行停药二造成的。而且复发一次,病情会加重一次,治疗和康复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3.要定期随诊,门诊复查。坚持复查可以使医生连续,动态地了解 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药物,也可以使家属和患者即时得到咨询,可以解除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 4.要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表现,理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家 属平时监病人规范服药,同时要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小计悲观,正确对待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各种歧视态度。帮助患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应付应急事件的防范。5.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活动。有事情做,有生活内 容,有奔头。多鼓励表扬,减少不愉快的刺激。

二精神疾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1忽然变的情绪不稳,无顾发脾气,生活懒散,孤僻少语。 6.无原因睡觉不好。 7.更多的情绪是敏感多疑,认为大家都和自己过不去;对过去发病 情况予以否认,从而拒绝服药。 8.复发的征兆还有很多种,,一切在发病前明显出现过的症状,在 读出现或明显化,都要考虑病情复发,应即时处理,以防病情加重。 三,精神病人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 1.新病例即从来没有治疗过的新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原因是:住院 既是为了确定诊断,也是为了尽快控制精神病性症状及确定维持治疗的药物品种和剂量。一般一个新病人住院大约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使阳性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 2.出现严重抑郁和精神病症状 3.病人出现自杀行为或攻击行为 4.拒绝服药的病人:病人不合作,根本不承认有病,拒绝吃药。有的 病人表面上吃药,有吐要,藏药行为需住院治疗。 5.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病人拒绝进食,拒绝喝水等情况需住院治疗。 6.药物治疗中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家庭无法处理,门诊治疗也一时难 以控制,有些严重的副反应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生命威胁,应立即住院治疗。 四,出院病人家庭治疗注意点

精神障碍健康教育教学文案

如何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的复发率很高。病情复发不但给康复带来更大的困难,还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预防复发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及早治疗。精神病人家属在早期有意隐瞒病情,或搞迷信 活动,或相信民间偏方,烟雾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而严重影响后期康复。家属应以为戒。 2.要规范化的药物维持治疗。多数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 身维持治疗,停药,改变药物的维持剂量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极易造成病情的复发。事实上,大多数复发都是病人及其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不承认自己有病,或者认为已经治愈,自行停药二造成的。而且复发一次,病情会加重一次,治疗和康复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3.要定期随诊,门诊复查。坚持复查可以使医生连续,动态地 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药物,也可以使家属和患者即时得到咨询,可以解除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 4.要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表现,理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意 义。家属平时监病人规范服药,同时要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小计悲观,正确对待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各种歧视态度。帮助患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应付应急事件的防范。 5.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活动。有事情做,有生

活内容,有奔头。多鼓励表扬,减少不愉快的刺激。 二精神疾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1忽然变的情绪不稳,无顾发脾气,生活懒散,孤僻少语。 6.无原因睡觉不好。 7.更多的情绪是敏感多疑,认为大家都和自己过不去;对过去 发病情况予以否认,从而拒绝服药。 8.复发的征兆还有很多种,,一切在发病前明显出现过的症状, 在读出现或明显化,都要考虑病情复发,应即时处理,以防病情加重。 三,精神病人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 1.新病例即从来没有治疗过的新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原因是: 住院既是为了确定诊断,也是为了尽快控制精神病性症状及确定维持治疗的药物品种和剂量。一般一个新病人住院大约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使阳性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 2.出现严重抑郁和精神病症状 3.病人出现自杀行为或攻击行为 4.拒绝服药的病人:病人不合作,根本不承认有病,拒绝吃药。 有的病人表面上吃药,有吐要,藏药行为需住院治疗。 5.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病人拒绝进食,拒绝喝水等情况需住院

健康教育精神病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精神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精神病及具体表现? (1)精神病是指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 (2)精神病具体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情感﹑行为和意志智能以及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鉴于人类大脑的复杂性和科学技术的限制,目前医学上诊断精神病较多还是依赖经验和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如果要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思维﹑情感和行为如果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中的表现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其本人也难以自圆其说;同时,这些精神活动的偏离又是以幻觉、妄想、行为紊乱为主要表现,这样的精神活动就具有精神病性特征。 (二)、丧失现实检验能力凡是智力正常的思维、行为总是要受到法则的约束,也就是说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忽视这一点,对自己的言行无所顾忌,是非不分,这种现实检验能力的丧失,常常是精神病的重要特征,在临床上称之为无自知力或无内省力,表现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不接受治疗。 (三)、影响个人或周围环境这种偏离的言行常常严重地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表现为不能适应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工作和学习能力

下降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偏离持续时间以某个时间为界,精神状态前后判若两人,这种偏离的精神活动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判断精神疾病都要具备病程这一观察指标,只有达到相应的病程,才可以诊断为某种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规定病程两周以上,精神分裂症为一个月。 符合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有精神病。精神病一般具有治愈率低,易复发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所以一旦确定患有精神病,应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复发,才能使病人尽早回归社会。 二、精神病的分类 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我国古代将精神病分为“癫、狂、痛”三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也确定了许多病种和不少病型。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四种。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

焦虑症心得

焦虑症心得 案例赏析-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 音乐学院 12音本一班学号:2012514102 夏雯娟(第13小组)案例分析 1、个案描述 小周,女,17岁,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独生子女,智力正常,体态正常。父亲经商,母亲为普通职工,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经详细询问、调查,小周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有较剧烈的痛经症状,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 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由于是独生子女,小周一直是在父母的精心 呵护下成长的。小周的父亲家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姐妹较多,因此小周有八个堂兄弟 姐妹。由于祖父母都是小学教师,整个家族都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逢年过节聚在一 起时,子女的学习成绩就会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因此,小周从小就知道,如果自 己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就会让父母在亲戚面前丢面子。自上小学开始,她就努力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一直担任班里的小干部。16岁时,以出人意料的好成绩考入当地的重点中学,中考班级排名第五名,这让其父母感到非常有面子。在家的时候,父母也从来不让小周干家务活。在考上重点中 学后,更是让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进入重点中学学习后,小周更加努力的 学习,希望能保持这样的排名。因此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并时常 半夜挑灯夜战,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集体活动,成了班里出名的乖学生。 2、问题表现 经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讲话声音清晰,有条理,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 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考试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 焦虑。妈妈反映:小周从小比较内向,认识的人都觉得她很乖巧,自尊心比较强,从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三、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精神病患者护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整个护理活动之中,教育方法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形式,在实施教育中强化护士对患者进行教育的意识,重视护患关系沟通,提高护士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护理安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过程也是人际关系的过程,护士观察患者的同时,患者也时刻观察护士的言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提高护士的理论文化水平,通过健康教育的非药物治疗,从而使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达到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达到教育的目的。合理运用沟通技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护士的言行中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和被尊重感,体会到护士的关爱,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护患关系。唯有如此,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存在一定问题,尤其对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为突出。 1.重视程度不够在相当长时间内,延续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热衷于被动执行医嘱功能制护理,使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没有确立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思想,对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没有针对个体作出计划。 2. 精神患者认识疾病缺乏对精神卫生知识认识程度不足,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导致患者及家庭对精神疾病认识缺乏,给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宣传带来很大困难。 3.护理基础知识及人文知识欠缺精神病患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生活阅历不尽相同,护士掌握有关知识的程度各不相同,对社会人文知识缺乏,不能准确把

握与患者交流的切入点,患者对护士不能产生信任感,对护士实施的健康教育持怀疑态度,使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重视对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转变观念,向现代化的护理模式转变,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把健康宣教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关心和爱护这一弱势群体。对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从思想上给予重视,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改变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模式,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宣教过程中,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社会经济地位、民族、职业、年龄、不同知识面、各层次患者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宣教,并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着重讲解,分析各种症状存在的原因、性质表现形式,鼓励患者写心得体会,并帮助分析,以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症状的认识能力,促进患者相互交流,以此发现和解决患者潜在的其他心理问题。对当事者采取的态度要表示赞同或不赞同,就问题的所在给予指导。特别与精神病相关心理因素,因为许多疾病诱因都与心理问题有关,而心理疾病的发生大多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有直接联系,在实际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与患者交谈影响疾病的生物、物理、化学环境等因素,更要向患者说明影响疾病心理因素,不同的人对心理冲突有不同的防御机制,如果不能应对就可导致不同疾病的发生。 在患者要回归社会前,同时也要指导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教育,用父母的挚爱去安抚患者创伤的心灵,用兄弟姐妹的真情使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使患者感到自己仍是家庭的一分子而感到安慰,为重返社会奠定第二步基础,同时要提前做好单位同志及领导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待他们要热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歧视、冷嘲热讽,要让他们在单位、社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及早成为有用之人,使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家庭、社会。

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与分析 李涛

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与分析李涛 发表时间:2017-09-18T13:54:37.8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作者:李涛1 龚海2 [导读]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使得康复进程加快,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1.湖北省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孝感 432000; 2.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60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焦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传统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持续6个月,当患者复诊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量表分值并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的SAS分值为3 3.7±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 4.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使得康复进程加快,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关键词】健康教育;焦虑症;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和压力也日益增大,焦虑症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也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特征主要以广泛性焦虑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患者通常会出现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等临床症状,且常有与现实情境不符的担心与害怕从而使得机体长期处于恐惧、忧虑的状态中[1]。而随着人们对护理理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在临床中已经成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临床干预手段[2]。通过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阴道可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此次的研究中,我院对3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6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60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9例,年龄最大的为53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平均年龄为(37.6±8.6)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8例,年龄最大的为51岁,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平均年龄为(38.5±7.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焦虑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具体为[3]:①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对患者的知识需求程度、接受能力、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进行大致的判定并了解每位患者的家庭背景如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等,从而对每位患者的情况有一个详尽的了解。②护理计划:有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商定护理的计划,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短期魔表主要以简易为主,采用讲授法、座谈法等多种形式为患者详细讲解入院须知、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副反应等。③护理措施:从入院的第二天开始由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的自身要求,每天下午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焦虑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需要患者配合治疗的地方等。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教育的内容。 1.3判定方法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分值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采用Excel和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同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验证,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量表分值并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的SAS分值为33.7±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焦虑症在人群中属于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具有敏感多疑、追求完美的个性素质特征,其发作和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4]。在本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量表分值并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的SAS分值为33.7±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教育在患者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从而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目的[5]。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使得患者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健康教育的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通过将患者积极参与到整个治疗和康复计划当中,可以使得患者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促进康复的进程同时在今后遇到类似的应激现象时也可以更好的进行应对。尽管在焦虑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通过配合心理治疗且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在整个心理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逐渐改变患者生活当中的缺点。从长远角度来说其影响力大大超过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在临床中通过不断巩固和强化健康教育的成果可以使得患者在出院后也能自觉遵守医嘱和有关注意事项,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应对不良刺激,长期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参考文献: [1]董秀萍,孙中慧.术前导入式健康教育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22):64-65. [2]高永莲,周翠香,闫海平等.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焦虑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323-4325.

精神科健康教育

精神科主要疾病的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1、服从治疗,按医嘱服药,听从医务人员对自己疾病的分析,注意饮食与个人卫生,培养劳动习惯,多接触社会,多参加集体活动。 2、服药后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应平卧,切不可骤然改变体位,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快,保证充足睡眠。 4、禁饮咖啡、浓茶、少饮酒。 5、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定期返院复查,发现病人情绪反常等,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药量。 6、服氯氮平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如白血球在正常以下既应停药复查。遇发热、咽痛、腹泻时也应及时复查。 抑郁症 1、得了此病,应坚持服药2-3年。药量调整,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随便减量或增量。 2、饭后服药,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3、保持情绪稳定,多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4、病人在家里,家人应关心其生活、工作、学习,帮助其面对现实。妥善保管药物,防止病人把药物累积后顿复。注意病人情绪变化,严防自杀等意外发生。 5、如病人出现失眠或早醒,或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出现想死的念

头,或胡思乱想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服药期间,定期来医院作心电图等检查。 躁狂症 1、坚持服药,一般2-4年,药量调整,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随便减量或增量。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稳定的情绪。 3、注意休养,保证充足的睡眠。 4、忌饮咖啡、浓茶、少饮酒。 5、服锂盐时,定期到医院验血,并应饭后服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如有上述不适,不必惊慌,可多饮些盐开水。若出现头昏、步态不稳、震颤,应停药,并及时就医。 6、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参加剧烈活动。 神经症 1、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精神顾虑,以达到三个转变:(1)思想上认识上由消极转变为积极;(2)情绪上由悲观转变为乐观;(3)行动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2、作必要的生活调整,做到劳逸结合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使工作有驰有张。 3、在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患者参加适量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提高对环境的适宜能力。 4、对失眠、焦虑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配服抗焦虑药物。心理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精神科健康宣教.docx

护士健康宣教指导手册系列 精神科病房 修订时间: 2016-11-8 修订科室:精神科办

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健康教育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模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因此,依据精神疾病的特点, 探索有关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让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健康知识,由医护人员及时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让病人及早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不良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或减轻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如下: 一、组织结构: 科主任、护士长为科室健康教育负责人,责任护士为健康教育实施者。在全院健康教育领导组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健康教育内容和主要方式: (一)入院健康教育:病人入院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病区环境、生活制度、探视制度、卫生制度等。通常由护士承担,在给病人做入院护 理的同时,采用口头教育和发给健康教育处方、住院须知等形式,既让病人得到了卫生科学知识又密切了医患关系,消除了病人入院时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有利于安心配合治疗。针对一些精神症状比较丰富,认知功能和自控能力未明显改善的新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应以督促、劝导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生活自理为重点。 (二)住院健康教育: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 1、患者的精神症状基本得到控制,认知能力恢复,应对患者进行精神疾病常识的宣教,介 绍有关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及药物治疗,特别是药物剂量的增减所引起各种情绪的改变, 使患者对精神疾病有所了解。同时还应仔细观察,发现隐性症状或病情复发的苗头,及时对症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2、健康教育讲座利用工休座谈会或根据住院病人情况选定时间由医生或护士进行集体讲解。 内容带有普遍性。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中医 养生保健等内容。讲解时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宣传的方式除口头讲解外,还可以配以训练表演、保健体操传授等,以提高教育效果。 3、个别指导适合于给病人作治疗、护理、查房时进行。可结合病人的病情、家属情况、生 活习惯提供咨询。如对合并高血压患者,可以针对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用药方 法、配合治疗的要领、并发症、生活起居、饮食、锻炼、自测血压技术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教

过度担心健康引起焦虑症

过度担心健康引起焦虑症 *导读:许多人都希望改掉坏习惯,纠正错误观念,改变不好的习性,其实看似简单,实际是很困难的,因为个性的形成是长期的,而个性的运作是稳定不变的,所以我们常认为“与其对抗它,不如接受它,与其接受它,不如喜欢它。”…… 由于过度担心身体的健康状态,这些人自然会把全副心思都集中在身体的生理功能上。例如当身体略为消瘦时就开始担心是不是染上了严重的疾病;有人因为怕冷而在大热天里面也要穿上厚厚的衣服;有些人在不能照自己习惯上睡眠的时间去睡觉时就会紧张起来而发生失眠的现象,或坚信一个人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时才够,因此上床之后如果入睡所需的时间拖长了一点就会开始急躁、担心、忧虑、恐怕第二天的精神不好或因上班需早起而睡眠不足,过度焦躁的结果有时会使得他整晚都无法入睡,但是吃一般医师开的安眠药又担心会不会成瘾而终生依赖药物,如此睡也不是,醒也不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真是痛苦。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之中,头痛是一种很普遍的症状表现,而神经质的人一有头痛的情形马上就会联想到某某人曾经长过脑瘤 的病,于是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也患了同样的毛病。在临床上常有许多头痛的病人要求做脑部检查,卅年前的病人通常都是要求做头部X光检查,近廿多年来的病人则多半要求做脑电图检查,近十年来有许多病人开始要求做计算机断层脑部扫瞄(CT),最近

则是要求磁振摄影(MRI)或功能性的脑功能检查。而在这些人的检查结果记录中,绝大多数都是正常无碍的,但不接受检查他们总是不放心,纵使结果正常,他们依然担心。 一般人把神经质当作是一种性格倾向,其实神经质并不仅是一种性格倾向,它本身自会形成一种疾病群,它可能合并忧郁情绪、身体化症状及适应障碍、焦虑及强迫症等相关疾患。在大多数社会中常出现的乃是以焦虑倾向的方式表现,而临床上通常是把这一类的表现放在精神官能症的诊断范围内的。在我国社会中的神经质表现中,除了焦虑状态之外,要算要求十全十美的急性子的人最多了,而他们在临床上的表现多常伴随着忧郁或焦虑性精神官能症等相关疾患。而神经质与它的行为表现及神经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神经质是不是能为一般社会民众了解以及接受等种种的问题都很重要。 神经质是怎么一回事,既是人格的一部份,是如何造成的呢? 以前对人格的了解大都强调成长过程中环境、教育、家庭对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影响;这部份的影响之重要性至今依然是解释人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最近二十年的研究,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许多人格特质之形成于婴儿发育过程中已略 具雏型,因为婴儿的发展未定型对于行为特质我们称之为气质,而许多小孩的气质与长大的人格特质是相关的。 例如孩提期间较易紧张的小孩,长大后有焦虑相关疾患的比例较高,而具神经质特性的小孩谅必其也与某些气质特征相关,但至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基本公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6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李风龙负责人(签字):元红星 填表时间:2015年6月14日 计划 为了加大对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切实提高严重精神障碍健康教育效果,,特别是让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和提高精神病防治健康知识,特举办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时间:2015年6月14日15:00 - 17:30 地点:九矿北辰小区 讲座内容:1. 什么是严重精神障碍 2. 严重精神障碍的症状和分类 3. 对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和管理 4.对辖区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的收索 授课人:李风龙 参加人员:辖区居民及精神障碍患者家属。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6-14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 精神病的概念 精神病是神经性失调的恶化与加剧。故此在这个阶段,一般也可以说是丧失了理智或陷入了癫狂,病人通常缺乏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而许多时候是需要留院治疗以及被看管,以免做出对自己及对别人的伤害举动来。 即使精神病多半被认为是精失调加深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在病情方面有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但是,两者之间其实仍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最重要者,精神性失调患者无论其病的深浅,其心志仍是保持在现实生活中的,他们保持着与现实的接触,也不会脱离了现实;而精神病患者则不然,他们已用幻想取代了现实,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幻觉的世界中,他们听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幻想,看见的也可能只是他们自己幻想。 精神性失调者喜欢讲述自己的病症,并缅怀过去的健康,而且相信自己终会复原;而精神病人则不相信自己有病,倘若有人指出其行为怪异,病人通常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坚持自己是正常的,甚至倾向于相信是别人诬害他。前者虽常抱怨自己陷于崩溃,但他们却少有

7天告别精神焦虑症

7天告别精神焦虑症 7天告别精神焦虑症,很多人对于这一问题十分关注,关于焦虑症的治疗一直都是很多人最想了解的问题。焦虑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折磨,还有躯体上都折磨,长期的焦虑情绪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治疗,那么疾病也会愈演愈烈,给后期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困扰,很多在焦虑症中苦苦煎熬的人们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和焦虑症说再见了,7天告别精神焦虑症,本文将为您做出详细解答。 焦虑情绪本来是我们正常的一种情绪状态,但是如果焦虑的程度和客观事实并不相符时,或者是持续的时间过长就被成为病理性焦虑。每当焦虑的情绪出现时,仿佛它逐渐控制了我们的大脑,掌控了我们的情绪,它像一个思想牢笼一样紧紧的将我们控制住,所以很多患者一直在寻找治疗焦虑症的最佳解决方法。7天告别精神焦虑症,一起走进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1、药物治疗:持续的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这时候药物治疗就是其中最为有效地治疗,专家指出在治疗焦虑症时,服药最好坚持在1~2年左右,如果需要停药或者是加减药量,那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定不要盲目地使用,不要擅自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后期的病情加重。 2、饮食治疗:合理科学的饮食也同样是治疗的关键,在饮食的选择上患者最好还是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对于维持健康和缓解病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意三餐的饮食均衡,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3、定制人生规划:面对就业的压力,很多人十分盲目,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十分徘徊,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选择,所以这时候焦虑的情绪就在所难免,接触焦虑情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为自己制定一个人生规划,清楚以后自己该走的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脱离焦虑情绪的困扰。 7天告别精神焦虑症,听了上文的介绍后您一定有所了解了。持续焦虑情绪的困扰让很多人无法看清前行的方向,所以及时的摆脱焦虑情绪,及时进行治疗,才是扬帆起航的关键。平虑解迫安神剂打破了焦虑症治疗上成功为数万名患者解除了痛苦,是您治疗焦虑症的最佳选择。

重性精神病家属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精选

重性精神病家属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是高复发、高致残的疾病,并且重性精神病人始终潜伏着不稳定因素,面对这些庞大的精神病患者的群体,加大社区的健康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实现患者回归社会。我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大家都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相关根据健康教育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课件安排表,组织开展各类人员的重精管理治疗的相关知识培训。为重精患者及家属在后街社区开展《精神病分裂症的相关知识》、釜江社区《精神病的社区康复与护理》、西湖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的早期治疗与康复》,5月28日在本中心为工作人员开展《精神卫生法》的相关学习。 二、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重精的健康教育,在《世界睡眠日》、《精神卫生日》等特殊节日在社区、街道、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举行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发放重性精神病的各种宣传材料,健康教育处方,现场咨询,免费义诊,测量血压。.我中心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教育内容,共刊出4期图文并茂、喜闻乐见重性精神病的宣传栏:1期《怎样早期识别精神病》,6期《世界睡眠日》。11期《精神病的中医治疗》,12期《精神卫生法宣传。我中心还通过播放VCD、健康教育处方的发放等进行宣传。提高了大众对重精的知晓率。

三、我中心在5-6月份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免费体检,对于不配合的我们要耐心解释宣传政府及上级规定及管理意义争取合作,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对在我中心就诊的精神病人实行优惠,力所能及的减免费用。 四、我社区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向患者和家属宣讲药物治疗的种类、作用、服药时间与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巩固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加服药的依从性,学会自我控制和避免各种诱因,从而提高疗效,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在有条件的社区开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我中心的蔡雨兰心理咨询师定期给病人专业的心理指导,促进心理健康,对精神病人进行解释支持性心理治疗,提高对精神病的认识能力,耐心引导、热心关注,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参加劳动、活动,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生活、家庭及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加病人对社会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虽然本年度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各方面的因数,但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还有差距,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把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造福社区群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