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

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

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根据课本前面的叙述,需求线平移是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需求量的变动,这个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给量则闭口不谈;而供给线的平移却是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化造成的。单从文字表述就显然缺乏对称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为何需求线的平移不是在供给不变时需求量的变化造成的?为何供给线的平移不是在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的?丰收是供给量增加的意思,供给量的变化为何不是点在一条供给线上的移动,却变成了供给线的平移?如果供给变化会导致供给线平移,那么供给线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情况下它才是点在线上的移动?

如果需求不变时供给变化会造成供给线平移,反过来说,就是需求不变供给也不变时供

给线就不动,那么我们要问:供给线究竟是反映什么变化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变时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价格因素了?一个因素还谈什么曲线?

可能有人会说:你没有弄懂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供给变化和供给量变化的差异。非也。这是个学术阴谋。在极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应该将供求变化另起一个称谓,比如就叫做“需求线的移动”和“供给线的移动”就明明白白,对于三个变量Qs、Qd、P,我们利用三维图形,很容易讨论三者关系和线、面的移动,没必要将注意力陷在人为的概念区分上。这种“A的变化不是A的量的变化”的弯弯绕逻辑不过是为胡扯八道找一个方便而已。

据此逻辑,我们可以造出更多所谓“知识”:劳动变化了不是劳动量变化了、价值变化了不是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了、价格变化了不是价格值变化了、高变化了不等于高度变化了……让博士也难以毕业的!

其三,文中说“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这种表述的含义就是曲线D 就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但是我们可以证明,对于任何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都同时有三种弹性存在。证明如下:

需求的价格弹性e=-(dQ/dP)×P/Q,将需求函数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

e=α/Qd-1

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α/2β,即在此点上是单位弹性的。

同样有,e>1时,P>α/2β,富有弹性,而e<1时,P<α/2β,缺乏弹性的结论。

这在图形上表示为,在Qd的取值范围(0,α)的一半之处的弹性为1,此点向左则为富有弹性,此点向右则为缺乏弹性。但是无论怎样,任何一条直线的需求曲线按照其价格弹性的定义,必定同时存在三种价格弹性。(其实教材中p42页图2-13a已经给出了这个三段图,但是不知道为何前面讲解时却要列举几种不同弹性的线形。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种弹性的需求线)

那么,再看回上面的论述,我们怎么知道两个均衡点E1、E2所在的位置都是处于缺乏弹性的区段呢?从图中看它还恰恰是跨越单位弹性点的,这只能说明作者本身脑子里根本没有“任何需求线都是三种弹性”的概念。

如何产品,如果可以画出需求曲线,必然同时具有三种弹性。“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无稽之谈。

其四,丰收时如果谷一定贱,显然依据是“物以稀为贵”的反面即“物以淫为贱”。但是“物以淫为贱”的数学表示恰恰是供给线是负斜率的,而非正斜率的,其形状应该和需求线相同才能描述“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即和供给定律是矛盾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物以稀为贵和物以淫为贱都是对的,而与之矛盾的供给定律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倒因为果。但是总是有人认为可以倒因为果或者说供求和价格可以互为因果。那么不妨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源何在。

或许能够推翻“物以稀为贵”之说?俺可是将这五个字称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呢。

其五,至于“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之说就更加不敢苟同了。俺是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都希望丰收,没有希望歉收的。

高教授应该向国务院解释这件事:是否要通过减少粮食产量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国家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增加粮食产量,这种想法是否一厢情愿的自我矛盾或者是违背经济学规律的。

其实,谷贱伤农的“贱”不是价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于成本的水平。价格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是产量越大越好,这就是农民总是希望丰收的原因。如果贱是指价格低到成本之下,那么“谷贱伤农”的道理不仅仅是对“谷”适用,而是对一切产品都一样。

现实中的谷贱伤农多是由于政府强行以低价征购粮食对农民造成的政策性硬伤,此中没有太多经济学的道理好讲的。

摘自https://www.doczj.com/doc/416041813.html,/jx_data/jj_data/jj_xsyd/hwg_xd(1).htm作者见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生活中的经济学——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有感

01秋工商管理专业吴浩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

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见下图)。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DAIFEIFEIp2009-09-11 12:51:44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使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来解释.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

Edp=(ΔQ/Q)/(ΔP/P)= ΔQ/ΔP*(P/Q)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数值大小可以将商品分为两大类: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商品是富有弹性商品,例如手机、加点等;而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商品是缺乏弹性商品,例如食品、粮食等。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的下降,会是销售量上升更大的幅度,因此其收益就会越多,这就是“薄利多销”的体现,

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的下降,虽然也会使销售量有所上升,但是销售量只上升较小的幅度,因此其总收益反而会下降。

由于农产品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因此其价格的下降会使农民的收益下降,上海农民的积极性。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因。

农民很努力,结果种出来的稻谷太多,导致价格下降。或许乘起来后总收入不变,但是农民多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回报,积极性会受伤害的“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

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现在我们要关注2005年及以后的几年会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这两年有几项重要的支农政策值得关注:最严格的农地保护政策、种粮直补和取消农业税。这些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值得关注:就是增加了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鼓励农民继续`当农民,甚至可以把已经脱离农村的农民工又吸引到农村。这样,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增加了,种粮面积也会增加,甚至一些林地也可能被用来种粮。如果2005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2005年粮食应可继续2004年的趋势进一步增加,甚至可能是大幅增加。如果对粮食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粮价就可能下跌。为此,政府应未雨绸缪。既要让粮食价格比较合理,又要尽可能避免为维持粮价而大量收购导致巨大的库存费用。为此,增加对粮食需求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之一是把食品代购券直接发给穷人来增加其食品的消费,从而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可进一步发展用粮食做原料的乙醇汽油项目,采取种种可行措施加大对粮食的需求。有于谷贱,农民增产不增收,但生产支出大,大大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典故: 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出处: 《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例子: “~”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https://www.doczj.com/doc/416041813.html,/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370古老的中國有句話,叫做「穀賤傷農」,意思是稻穀的價格太低,以至於辛苦種植的農民們根本就無法回本。在台灣,有的時候會發生某些水果生產過剩的狀況,為了平衡價格,在產地很多水果根本還沒有機會被運到市場上販賣,就在當地直接被倒入河川銷毀。

如果你是那個辛苦種植的農民,看著那一車車的水果被倒入河中,你的感想是什麼?你會不會在河邊看到眼淚掉出來?

這種「穀賤傷農」的情節不是只有發生在農業而已,即使是其他的製造業,包含了高科技產業,也會面臨類似的情節。電腦生產過剩,對於製造商來說就會有庫存的成本產生。為求降低庫存壓力,降價求售變成在所難免。

但是這些都只牽涉到製造業而已,我們從沒想過,這一幕幕「穀賤傷農」情節,正以虛擬的,數位化的方式,在網路上上演著。以前在網路上很多東西都是免費的,所以經營者並不熱衷於「制定價格」這件事情,一切以搶佔使用者的人數為第一優先,所以對於成本的概念往往不是很清楚。

在這樣的狀況下,使用者有了很多免費的東西可用,而且隨著各家競爭越趨激烈,能夠使用的免費服務就越來越多,這是某一種形式的「穀賤」。但是當網路股價如日中天,很多投資人都還是花大筆鈔票投資網路公司的時候,還不至於「傷農」。

「穀賤」到什麼程度呢?舉例來說,很多人在網路上大量的申請免費的電子郵件帳號。不少人確實是有需求,因為更換ISP時自己的電子郵件帳號常常就得更換頗為麻煩,申請一個免費帳號就可以帶著走。但是也有不少人貪圖免費,到處去申請。這些帳號平常也很少用,反正先申請再說。

不管是什麼情況,這些電子郵件信箱到最後被棄置在經營者的網站上是家常便飯。所以很多免費電子郵件的經營者最後只好在網站上設下限制,例如凡是超過三個月以上沒有登入的使用者,信箱將遭到停權。有的做法比較絕,是直接將帳號刪除。

經營免費電子郵件的成本是什麼?筆者以前在入口網站工作的時候,就已經很清楚這個網路上最受歡迎的服務其實是入口網站的痛處,因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卻是吸引使用者註冊的殺手。他的成本產生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必須採用頂級的伺服器主機來提供服務,而且隨著用戶人數增加,這些每台高達數百萬的機器必須不斷的增加。

谷贵伤农,谷贱伤农,更多的时候是谷贵比谷贱更伤农,化肥农药种子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已经高到农民难以承受的地步,在农村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爹老娘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粮价的上涨带来收益,过高的支出让他们继续艰难。

而这些,往往不是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的,市场是个很缠人迷惑人的东西,它总是在你不知不觉之间让你上套。

其实,在工资上涨风潮中,受伤害最大的恐怕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兄弟,对于拿国饷的公职人员来说,工资增加的部分多少会抵消物价上涨的不利因素。但对于农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不单单是积攒了不知多少年的汗珠子贬值了,眼下的购买力就成了问题,脆弱的肩头又压上一副担子。

尽管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低端人群的经济收入和途径,尽管国家对每次增资都出台一些办法来尽量消除不良因素,但是,现实的担心却一直隐约存在。谷贱是指谷太贱,低于生产成本的意思,所以伤农,正常的低价(谷贱)如同"薄利多销",是养农的.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一字不识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现象是: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粮食增产,但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本来是经济学上常见的供求关系平衡问题,但在我国,由于政府在经济调控和指导方面的缺陷的人为因素,这种现象却逐渐演变成祸患。

这里的“谷”是谷物,泛指粮食。“贱”不是价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于成本的水平。价格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是产量越大越好,这就是农民总是希望丰收的原因。如果贱是指价格低到成本之下,那么“谷贱伤农”的道理不仅仅是对“谷”适用,而是对其他商品都一样。

由于我国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们缺乏一些经济学常识、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官僚作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前瞻性是造成“谷贱伤农”根本原因。如果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不理顺粮食体

系产、销、供、求关系,仅仅用政府强行以低价征购粮食、通过减少粮食产量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粮食收购市场化”等手段是永远解不开“谷贱伤农”这个死结的,受害的始终是广大贫苦的老百姓。

我晕!怎么什么问题都问啊,这么简单的问题就自己想想算了!谷贱伤农到底想说明什么?引经据典对今天的农民政策未必能够切中要点,但这个谷贱伤农用在今天的农民身上是想说明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农作物的价格人为地降低而受到伤害。

农民的辛勤劳作,风雨无阻,早起晚归;一年到头,没日没夜,期盼秋后有了好的收成,来年有个温饱的保障。但由于某些政策以及执行者的问题,导致农民收获上来的谷物被盘剥苛刻地收缴走了,而自己得到的与自己一年所付出的相差无几,或不及全年支出。农民的奔波操劳,流汗流泪的一年下来,得到的只能是对下一年的期盼,只能抱怨自己的命不如人家城里人好。

谷贱伤农,本身也是一个等级分化的范例。这是个经济学的问题也是个社会学的问题,为了避免谷贱伤农所以才有了最低保护价,但我认为非根本之策.根本之策是提高农业的劳动效率, 粮食丰收了,但丰收会使价格下跌,谷贱会伤农,粮食的丰收不等于农民的收入多了,因为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产能过剩改变了供求关系,于是价格会下跌,一些过剩的产业因为产量多了反而盈利低了。

“菜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原理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潘京学号20100607 专业行政管理班级潞安行政班指导教师贺超 2011年5 月20日

“菜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摘要:菜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农户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推而广之,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如果让粮食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菜贱伤农”的成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的经济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菜贱伤农;弹性需求;中间商;信息 Abstract: Cuisine in China agriculture is cheap injury of widespread a idiom, meaning grain harvest,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reduced instead. Nay, agriculture good news will was a farmer's the bad news?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caused this phenomenon lies in the necessaries of life, its food is the demand price elasticity is small. If let food price and yield from spontaneous of supply and demand to determine from the information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gricultural "" vegetable base hurt the cause, and how to solve this long plagued the country rural economic problems are proposed. Key words:Vegetables base hurt farmers;Elastic demand;middlemen;information 去年一年,各种农产品(尤其是水果蔬菜)轮番涨价,“菜贵伤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开春以来,菜价持续下跌,甚至已跌破生产成本,山东农民因此自杀,“菜贱伤农”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其实,只要我们稍作回顾就可以发现,在最近20年,菜贱伤农的事情几乎年年发生,且在菜贱与菜贵之间恶性循环:菜贵,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政府也积极鼓励农民种植,供过于求,导致菜贱;菜贱,农民种菜不划算,减少种植面积,供不应求,导致菜贵。菜贵,市民受不了,菜贱,农民受不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菜贱和菜贵的这种循环?能否保持果蔬供求的相对平衡,及因此的价格相对稳定,既不伤农,又不伤民的办法? 目前有两种关于蔬菜价格恶性循环的解释及相关政策建议。但是我认为,仅从流通和生产环节的解释,都有流于表面的嫌疑,其对策最多只能治标,甚至可能造成恶果。理解蔬菜价格的波动,根本上还是要回到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供求关系。 一、“菜贱伤农”的传统经济学解释 (一)需求弹性与需求弹性假设 传统经济学中的需求弹性代表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价格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即使价格有些变动,农产品的需求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在经济学中,通常假设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即农产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不敏感。 (二)“菜贱伤农”的形成原因 至于蔬菜价格的反常表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是蔬菜“大小年效应”作怪。也就是往往头一年价格卖得高、卖得好的菜,第二年就有农民大量种植,然后造成价格暴跌,农民就赔钱,最终造成菜贱伤农;另有观点认为,今年北方天气异常,“北方菜”提前上市增加供给,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还有权威人士觉得,日本地震并造成核泄漏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消息,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但这其实并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各级政府在抓菜篮子工程上,在思路和管理方法上,出现了比较大的漏洞和问题。具体讲,管理部门片面认为,把菜价完全交给市场就万事大吉了,而忽视了蔬菜销售流通领域,从而导致蔬菜价格的不正常飞涨。 菜贱伤农的本质原因其实还是信息流通问题,农民种菜有个特性,就是同一个地域的,往往在同一时段种相同的蔬菜,在本地很难销售出去,只有外地的客商贩子来本地大批量贩卖,才能确保蔬菜能快速卖出去

经济学课程论文——谷贱伤农的成因和对策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目:“谷贱伤农”的成因与对策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目录- 一、案例引入(前言) 二、名词解释 三、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 四、经济学原理 五、防止“谷贱伤农”的对策 六、参考文献

一、案例引入(前言) 2004年夏,广东荔枝获特大丰收,全省荔枝产量接近100万吨,打破2002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这本是果农应该高兴的事,然而现状却是:荔枝丰产创纪录,烂在田里没人摘。因为随着荔枝进入大量上市之时,销路越来越滞,价格越来越低,有的居然卖至几角钱一公斤,比冬瓜、青菜还要便宜,果农们大呼“不卖也罢”! 2005年,天津市静海县陈官屯镇的王立明种了5亩西红柿。5、6两个月雨水不错,西红柿长得很好。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7月里火红的柿子该上市了,市场上西红柿价格却一落千丈。以往每年不下2角钱1斤的批发价,现在却跌到了几分钱。这样算来,虽然2005 年有个好收成,王立明每亩地还要赔上几百元。望着丰收的菜田,他怎么也笑不出来。 2007年5月初,苏北菜农的雪里红大丰产。但不幸的是,菜价降到了1分钱1斤,连运输费都无法弥补,悲愤的菜农索性将菜当成野草就地割掉沤粪! 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土豆丰收2.5亿公斤,农民获得的不是喜悦,更多的的却是销售遇冷的忧愁。“岚县土豆”申请注册了品牌,太佳高速开通使岚县与省城太原的车程只有一个半小时。这些有利于岚县土豆走出深山的变化并没有给岚县土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在全国范围内土豆大丰收的背景下,今年到岚县采购土豆的商贩比往年少了许多。而且往年每公斤2.3元,今年每公斤0.8元都没人要。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四、分析应用题 1、根据影响需求的因素的原理,试从中找出影响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并加以简单说明。答案要点 (1).简述影响需求的因素的原理(7个因素) (2).影响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可以从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分析:收入水平;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消费政策等。 2、请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关理论说明北京移民对当地居民工资的影响(结合图形分析)。 答案要点: (1)供大于求,导致工资水平下降 (2)供等于求,工资水平不变 (3)供小于求,工资水平上升 需要分别做三组图,每图都需要标出原均衡点和新的均衡点。 3、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你认为以下哪几种是最能促进小轿车进入大多数家庭的方法,为什么? 答案要点: (1)提高大多数人的工资能增加消费者的收入,能增加需求; (2)降低小汽车的车价,能增加需求; (3)降低汽车油税,是降低互补品的价格,能增加需求; (4)降低出租车费,是降低替代品的价格,能减少需求; (5)降低停车费,是降低互补品的价格,能增加需求。 4、试作图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如何解决“伤农”问题? 答案要点,谷物作为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需求弹性比较小的商品。农民丰收引起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新的均衡点与旧的均衡点相比,均衡价格下降了但均衡数量上升了,只是作为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均衡数量上升的幅度,所以会导致农民的收入降低。 解决措施:支持价格。供给过剩的谷物由政府通过建立缓冲库存的形式收购。 (图形略) 5、政府通常对某些商品征收消费税。试问,政府能否同时达到这样两个目标:既获得稳定的收入,又抑制了这些商品的生产? 征收消费税,会提高商品价格,从而减少商品的需求量。此时,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量下降幅度小,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下降幅度大。因此,只有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征税,政府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要抑制某种商品的生产,必须使其总收益下降。只有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价格提高了总收益才会下降。因此,对任何一种商品征收消费税,政府都不能同时达到上述两个目标。 6、从2001年起每年的春运期间,铁道部都以火车票涨价的方式,试图达到“削峰错谷”,分流旅客的目的,试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此举是否可行?并提供解决方案。 答案要点: 不行。因为春运期间的火车票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原因有二: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 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 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根据课本前面的叙述,需求线平移是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需求量的变动,这个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给量则闭口不谈;而供给线的平移却是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化造成的。单从文字表述就显然缺乏对称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为何需求线的平移不是在供给不变时需求量的变化造成的?为何供给线的平移不是在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的?丰收是供给量增加的意思,供给量的变化为何不是点在一条供给线上的移动,却变成了供给线的平移?如果供给变化会导致供给线平移,那么供给线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情况下它才是点在线上的移动? 如果需求不变时供给变化会造成供给线平移,反过来说,就是需求不变供给也不变时供给线就不动,那么我们要问:供给线究竟是反映什么变化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变时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价格因素了?一个因素还谈什么曲线? 可能有人会说:你没有弄懂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供给变化和供给量变化的差异。非也。这是个学术阴谋。在极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应该将供求变化另起一个称谓,比如就叫做“需求线的移动”和“供给线的移动”就明明白白,对于三个变量Qs、Qd、P,我们利用三维图形,很容易讨论三者关系和线、面的移动,没必要将注意力陷在人为的概念区分上。这种“A的变化不是A的量的变化”的弯弯绕逻辑不过是为胡扯八道找一个方便而已。 据此逻辑,我们可以造出更多所谓“知识”:劳动变化了不是劳动量变化了、价值变化了不是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了、价格变化了不是价格值变化了、高变化了不等于高度变化了……让博士也难以毕业的! 其三,文中说“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这种表述的含义就是曲线D就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但是我们可以证明,对于任何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都同时有三种弹性存在。证明如下: 需求的价格弹性e=-(dQ/dP)×P/Q,将需求函数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 e=α/Qd-1 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α/2β,即在此点上是单位弹性的。 同样有,e>1时,P>α/2β,富有弹性,而e<1时,P<α/2β,缺乏弹性的结论。 这在图形上表示为,在Qd的取值范围(0,α)的一半之处的弹性为1,此点向左则为富有弹性,此点向右则为缺乏弹性。但是无论怎样,任何一条直线的需求曲线按照其价格弹性的定义,必定同时存在三种价格弹性。(其实教材中p42页图2-13a已经给出了这个三段图,但是不知道为何前面讲解时却要列举几种不同弹性的线形。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种弹性的需求线)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教学内容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 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国志斌 20091104605 人力2班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5、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 6、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薄利多销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能引用的,我们有的时候要警惕薄利多销四大陷阱: 1.“薄利多销的商品需求弹性陷阱” 从销售商品的数量上看,一般情况下,薄利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但从销售量上看,薄利并不一定增加销售量。这是因为,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薄利销售时,若商品销售数量增大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薄利则不多销。比如,当价格降低10%而商品数量增加5%时,销售量不仅没增加反而减少了约5%。由此可知,"薄利多销"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法则,该法

“谷贱伤农”经济原理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粮食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农产品需求既缺乏价格弹性,又缺乏需求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加之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价格只是生产成本再加上平均利润,不可能产生超额利润。这也就意味着,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这是由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谷贱伤农”的现象。 从要素报酬角度来分析,土地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的某项投入增加,而其他投入要素固定不变,连续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新增效益,在初始阶段不断上升,但是当达到一定值之后,效益不但不会上升,反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因此,土地效益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投入的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要素配合比例的协调程度。在效益变化的第一阶段,最初边际效益处于递增状态,总效益递增增加,当边际效益达到最高后,边际效益递减,但平均效益和总效益仍然递增,当边际效益下降至平均效益时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边际效益和平均效益均处于递减状态,总效益递增,边际效益小于平均效益,但二者均为正值,直到边际效益减为零,第二阶段结束;第三阶段边际效益为负值,总效益递减。由此可见,在第一阶段生产要素利用和潜力发挥有限,总报酬不是很高,在第三阶段,投入的可变生产要素过多,超过了土地受容力,总报酬递减,也不是合理阶段,只有第二阶段才是最合理的投入阶段。 也就是说,农业的净收益大致是固定的,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农民增收只有通过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来实现。要想让农民富起来,重要的方法是减少农民的数量,通过转移劳动力、提高技能和择业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当然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来考虑,采取粮食收购保护价等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国志斌20091104605 人力2班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5、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 6、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薄利多销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能引用的,我们有的时候要警惕薄利多销四大陷阱: 1.“薄利多销的商品需求弹性陷阱” 从销售商品的数量上看,一般情况下,薄利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但从销售量上看,薄利并不一定增加销售量。这是因为,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薄利销售时,若商品销售数量增大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薄

需求弹性理论与谷贱伤农

需求弹性理论与谷贱伤农 郭晨09008123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约70%。“谷贱伤农”这句古语让人感到遗憾。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谷贱伤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避免此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需求弹性谷贱伤农 Demand Elasticity Theory and Cheap Valley Farmers Hurt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 with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about 7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Cheap Valley Farmers Hurt" let a person feel the regre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alyzed the main reason of "Cheap Valley Farmers Hurt", and proposed some solutions to avoid the problem. key words: Demand elasticity Cheap valley farmers hurt 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许多农民不理解,为什么越是丰收,收入却越少呢?下面就从经济学,尤其是需求弹性理论的角度谈谈以上问题。 1.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1.1需求弹性的概念 需求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 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 率÷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Ed=(△Q÷Q)╱(△P÷P)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具体如下: 1. 当│Ed│<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 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 度; 2. 当│Ed│>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 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 度; 3. 当│Ed│=1时,需求具有单元弹性,在现 实生活中很少存在这样的商品,因此关于 第三类情况本文不作具体分析。 1.2 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商 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本身的可替代程度。一般来说,一种商品 可以被其它商品替代的程度越高,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一种商品可以被其他商品替代的程度越低,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2.商品在消费生活中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生活 必需品在消费者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故弹性较小;而奢侈品在消费者生活中占次要地位,故弹性较大。3.商品的用途是否广泛。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 需求就越有弹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少,需求弹性则越小。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国志斌605 人力2班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5、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 6、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薄利多销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能引用的,我们有的时候要警惕薄利多销四大陷阱: 1.“薄利多销的商品需求弹性陷阱” 从销售商品的数量上看,一般情况下,薄利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但从销售量上看,薄利并不一定增加销售量。这是因为,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薄利销售时,若商品销售数量增大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薄

谷贱伤农”成因与对策

广西民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谷贱伤农”:成因与对策学院(系):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专业:公共政策学 年级班级:09公共政策学 学号: 学生姓名:卢澎涛 指导教师:樊端成职称:教授

广西民族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谷贱伤农”:成因与对策 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公共政策学 班级09公共政策学 学号 姓名卢澎涛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年月日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目录 摘要........................................................................................................................................ 1 社会中“谷贱伤农”的现象 (6) 1.1 “谷贱伤农”的概念 (6)

1.2 近年来社会中的“谷贱伤农”现象 (7) 2“谷贱伤农”的成因 (8) 2.1 “谷贱伤农”成因的理论分析模型 (8) 2.2 造成“谷贱伤农”的其他现实原因 (9) 3 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政策建议 (10) 3.1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农民的信息指导 (10) 3.2 企业加农户模式,解决需求弹性不足的问题 (11) 3.3 调整农业结构 (12) 3. 4 加快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12) 3. 5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13) 3. 6 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13) 3. 7 其它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 (14) 4 参考文献 (14) 5 致谢 (15) “谷贱伤农”:成因与对策 摘要 当前,“谷贱伤农”仍然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是造成“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文章主要从需求价格弹性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谷贱伤农”的对策建议,我们可以从对农产品加工、以市场为导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幅波动,对农民收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农产品涨跌犹如过山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蛛网模型对西部地区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提出稳定市农产品价格的对策。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区域供求平衡;有利于政府部门调整农业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谷贱伤农;蛛网模型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 appeared inside countrywide limits fluctuations; offarmer income produced major ef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ce like rollercoaster, caused wid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The cobweb model on the pricefluc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cause andeffect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stabilize pri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Countermeasures of city. Will be beneficial to correctly guide the agricultural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achieve regional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help the government toadjust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solve3 farming problem. Keywords: Cheapgrain harming peasants; Cobweb Model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实行了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希望。但同时农产品价格频频出现“过山车”的波动,不仅给农民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困扰,也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一些冲击。如何摆脱农产品“大涨-大跌”的宿命,对生产者和政府都是重大考验,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针对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将有利于政府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区域供求平衡,有利于政府部门调整农业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一)农产品成本因素 根据成本推动理论,农产品成本上升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农业投入要素重新配置。在农业产出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重新配置后的农业投入无法完全消化因其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成本费用上涨,这些农产品成本费用的增加最终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事实上分析农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其本质就是在研究哪些因素导致了农产品成本的上升。本文主要采用农产品每亩总成本的数据,来分析导致农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全国稻谷成本收益数据,特别选择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雇

试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合理性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结业论文 试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合理性 班级:营销Z1112 学号:11200411229 姓名:朱慧珍 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 2014 年 5 月 25 日

试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合理性 摘要 “谷贱伤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基本原因。为了有效地摆脱这一困境,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可以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搞好农产品的精细加工、发展农村信息化、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实行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 关键字:需求价格弹性;“谷贱伤农”;农民收入 一、引言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这种现象很难为人们所理解,丰收了,农民的收入怎么会减少呢?本文试图采用经济学中弹性需求曲线以及恩格尔收入曲线这两部分理论来分析原因。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依然缓慢,这与“谷贱伤农”息息相关,如何摆脱“谷贱伤农”的困境,有效、快速地增加我国农民的收入亦是本文思考的一现实问题。 二、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少,往往造成“有价无市”的现象。例如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产品很有特色,也吸引了大量的客商,他们对这类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但是由于交通问题,很难将其运出去,从而导致这些农产品难以进入交易市场。考虑到我国国情,农产品种植一直是以高产量农作物为主。但是高产量并不意味着高质量,大多数是低质量的农作物。即使到现在,虽然我国经济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得我国农村仍然种植着大量低质量的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国志斌 605 人力2班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菜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分析

“菜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分析 摘要: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谷贱伤农”的现象,本文以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2011年出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菜贱伤农”现象,并且对避免和解决此类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菜贱伤农供给需求边际效益 一.现象背景 菜农说菜贱,市民喊菜贵!这两种说法相反的结论同时出现,两种说法的同时存在,原因是什么呢?其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菜农产出的菜,被菜贩子们层层加价,最终递到消费者手中,价格自然会高不少。如2011年,由于菜农的卷心菜收购价极低,使得许多菜农叫苦不迭,甚至有人因承受不了打击而自杀。农民的菜价格很低,却仍卖不出去,而城市里的菜价却高得离谱。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 1. 供给 从市场上看,蔬菜的供应量是大幅度增加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来决定的,当市场供给量增加,就会引发均衡效应从而导致价格降低。而卷心菜作为一种日常生活食用品,其本身是缺乏弹性的。也就是说农民把菜价格降低,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引起卷心菜菜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因为卷心菜是一种不可长期储存的食品居民并不会因为价格降低而大量购买。由此可见,农民生产出来的菜由于外部市场供给量增加导致农民自身蔬菜价格降低,但农民菜销售量并未有较大幅度提升,这就导致农民收入大幅度缩水,这与“谷贱伤农”同一道理,农民丰收了,收益却减少了。当然在供需理论中,要排除一些特殊情况,诸如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农民价格稍微有一些降低,有可能会引起销售量增加,收入增加。 2. 需求 在需求理论中,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相关商品的价格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商品之间相关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卷心菜的可替代产品较多,当卷心菜价格太贵时,居民会把消费需求转向替代品,居民可以选择鱼类、肉类等,并不一定非要消费卷心菜。一旦消费需求量减少,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剩余卷心菜。就会造成农民销售蔬菜的价格持续降低,但是价格的降低又不会引起卷心菜的销量大幅度上升,导致农民收入也将减低,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过程。而种植蔬菜成本、杀虫剂、种子等原材料成本却在提高。总收益减少,成本却增加了,农民利润也就降低了。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从“菜贱伤农“这一现象来看,农民早期销售的蔬菜价格稍高一些。批发商早期收购的蔬菜,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讲,每一单位蔬菜购买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最高的,随着市场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