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初中】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初中】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初中】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关键字】初中

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解析]

一、倍角问题

例1:如图1,在△ABC中,AB=AC,BD⊥AC于D。

求证:∠DBC=∠BAC.

分析:∠DBC、∠BA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可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BAC和∠C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中,AB=AC,

∴∠ABC=∠C=(180°-∠BAC)=90°-∠BAC。

∵BD⊥AC于D ∴∠BDC=90°

∴∠DBC=90°-∠C=90°-(90°-∠BAC)= ∠BAC

即∠DBC= ∠BAC

分析二:∠DBC、∠BAC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A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沿BD翻折构造2∠DBC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BC于E,则∠EAC+∠C=90°

∵AB=AC ∴∠EAG=∠BAC

∵BD⊥AC于D

∴∠DBC+∠C=90°

∴∠EAC=∠DBC(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BC=∠BAC。

证法三:如图3,在AD上取一点E,使DE=CD

连接BE

∵BD⊥AC

∴B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BC=BE ∴∠BEC=∠C

∴∠EBC=2∠DBC=180°-2∠C

∵AB=AC

∴∠ABC=∠C

∴∠BAC=180°-2∠C

∴∠EBC=∠BAC

∴∠DBC= ∠BAC

说明:例1也可以取BC中点为E,连接DE,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例2、如图4,在△ABC中,∠A=2∠B

求证:BC2=AC2+AC?AB

分析:由BC2=AC2+AC?AB= AC(AC+AB),启发我们建立两个相似

的三角形,且含有边BC、AC、AC+AB.又由已知∠A=2∠B知,

建立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证明:延长CA到D,使AD=AB,则∠D=∠DBA

∵∠BAC 是△ABD 的一个外角 ∴∠BAC=∠DBA+∠D=2∠D ∵∠BAC=2∠ABC ∴∠D=∠ABC

又∵∠C=∠C ∴△ABC ∽△BDC ∴

∴BC2=AC?CD AD=AB

∴BC2= AC (AC+AB )=AC2+AC?AB

二、 中点问题

例3.已知:如图,△ABC 中,AB=AC,在AB 上取一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接DE 交

BC 于点F,若F 是DE 的中点。求证:BD=CE

分析:由于BD 、CE 的形成与D 、E 两点有关, 但它们所在的三角形之间因为不是同类三角形,所以 关系不明显,由于条件F 是DE 的中点,如何利用这个

中点条件,把不同类三角形转化为同类三角形式问题的关键。 由已知AB=AC,联系到当过D 点或E 点作平行线,就可以形成新 的图形关系——构成等腰三角形,也就是相当于先把BD 或CE 移动一下位置,从而使问题得解。

证明:证法一:过点D 作DG ∥AC,交BC 于点G (如上图) ∴∠DGB=∠ACB, ∠DGF=∠FCE ∵AB=AC ∴∠B=∠ACB ∴∠B=∠DGB ∴BD=DG ∵F 是DE 的中点 ∴DF=EF

在△DF G 和△DEFC 中, ∴△DF G ≌EFC

∴DG=CE ∴BD=CE

证法二:如图,在AC 上取一点H,使CH=CE,连接DH ∵F 是DE 的中点

∴CF 是△EDH 的中位线 ∴DH ∥BC

∴∠ADH=∠B, ∠AHD=∠BCA ∵AB=AC ∴∠B=∠BCA

∴∠ADH=∠AHD ∴AD=AH ∴AB-AD=AC-AH ∴BD=HC

∴BD=CE

说明:本题信息特征是“线段中点”。也可以过E 作EM ∥BC,交AB 延长线于点G ,仿照证法二求解。 例4.如图,已知AB ∥CD ,AE 平分∠BAD ,且E 是BC 的中点 求证:AD=AB+CD

证法一:延长AE 交DC 延长线于F ∵AB ∥CD ∴∠BAE=∠F, ∠B=∠ECF ∵E 是BC 的中点 ∴BE=CE 在△ABE 和△CEF 中 ∴△ABE ≌△CEF

∴AB=CF

∵AE 平分∠ABD ∴∠BAE=∠DAE

A

B C

D H

E

F A B C

E

F

∵DF=DC+CF CF=AB ∴AD=AB+DC

证法二:取AD 中点F ,连接EF ∵AB ∥CD ,E 是BC 的中点 ∴EF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

∴EF ∥AB , EF=1

2

(AB+CD )

∴∠BAE=∠AEF ∵AE 平分∠BAD ∴∠BAE=∠FAE ∴∠AEF=∠FAE ∴AF=EF ∵AF=DF

∴EF=AF=FD=

12

AD ∴12 (AB+CD)= 1

2

AD

∴AD=AB+CD

三.角平分线问题 例5.如图(1),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 如图(2),在△ABC 中,∠ACB 是直角,∠B=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

AD 、CE 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EF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如图(3),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

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GFC=60°

在△CFG 和△CFD 中 ∴△CFG ≌△CFD ∴FG=FD

D

A B

C

E

F

说明:学习性问题是新课程下的新型题,意在考查学生现场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抛开本题要求从角平分线的角度想,本题也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达到求解的目的。

解法二:(2)答(1)中的结论EF=FD 仍然成立。

理由:作FG ⊥AB 于G,FH ⊥AC 于H,FM ⊥BC 于M ∵∠EAD=∠DAC ∴FG=FH

∵∠ACE=∠BCE ∴FH=FG

∵∠B=60° ∴∠DAC+∠ACE=60° ∴∠EFD=∠AFC=180°- 60°=120°

在四边形BEFD 中

∠BEF+

∠BDF=180°

∵∠BDF+∠FDC=180° ∴∠FDC =∠BEF 在△EFG 和△DFM 中

∴EFG ≌△DFM

∴EF=DF

四、线段的和差问题

例6 如图,在△ABC 中,AB=AC,点P 是边BC 上一点,PD ⊥AB 于D,PE ⊥AC 于E,CM ⊥AB 于M,试探究线段PD 、PE 、CM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判断三条线断的关系,一般是指两较短线段的和与较长线段的大小关系,通过测量猜想PD+PE=CM.

分析:在CM 上截取MQ=PD ,得□PQMD,再证明CQ=PE 答:PD+PE=CM

证法一:在CM 上截取MQ=PD ,连接PQ. ∵CM ⊥AB 于M, PD ⊥AB 于D

∴∠CMB=∠PDB=90°

∴CM ∥DP

∴四边形PQMD 为平行四边形

∴PQ ∥AB

∴∠CQP=∠CMB=90°∠QPC=∠B

∵AB=AC ∴∠B=∠ECP ∴∠QPC=∠ECP ∵PE ⊥AC 于E ∴∠PEC=90°

在△PQC 和△PEC 中 ∴△PQC ≌△PEC ∴QC=PE ∵MQ=PD ∴MQ+QC=PD+PE ∴PD+PE=CM

分析2:延长DF 到N 使DN=CM,连接CN,得平行四边形DNCM,

再证明PN=PE

证法2:延长DF 到N ,使DN=CM ,连接CN

同证法一得平行四边形DNCM ,及△PNC ≌△PEC

∴PN=PE

∴PD+PE=CM

分析3:本题中含有AB=AC 及三条垂线段PD 、DE 、CM , 且PAB PAC

ABC

S

S

S

+=,所以可以用面积法求解。

证法三:连接AP,∵PD ⊥AB 于D,PE ⊥AC 于E,CM ⊥AB 于M ∠PQC=∠PEC ∠QPC=∠ECP PC=PC ∴

121

21

2

ABP

ACP

ABC

S AB PD S AC PE S

AB CM =?=?=? ∵AB=AC 且PAB

PAC

ABC

S

S

S

+=

∴111

222

0AB PD AB PE AB CM AB PD PE CM

?+?=?≠∴+= 说明:当题目中含有两条以上垂线段时,可以考虑面积法求解。 五、垂线段问题

例7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上一点,且,,PE AB PF BC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

AB PF BC PE

=

分析:将比例式

AB PF BC PE

=转化为等积式AB PE BC PF ?=?,联想到AB PE BC PF

?=?11

22, 即△PAB 与△PBC 的面积相等,从而用面积法达到证明的目的。

证明:连接AC 与BD 交于点O,连接PA 、PC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O=CO

同理,

AOP

COP AOB

AOP

BOC

COP

PAB PBC

S S S

S S

S

S

S

=∴-=-=

∵,,PE AB PF BC ⊥⊥

例8求证: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相交于一点。

分析:这是一个文字叙述的命题。要证明文字命题,需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ABC 中,AF 、BD 、CE 是其中线。

M

E

D P

C

B

A

F E

D C

B

A P

求证:AF 、BD 、CG 相交于一点。

分析:要证三线交于一点,只要证明第三条线经过另两条线的交点即可。

证明:设BD 、CE 相交于点G ,连接AG ,并延长交BC 于点F ,

.

作BM ⊥AF ,于M,CN ⊥AF ,

于N 则,112211

22AGB AGC S

AG BM S AG CN AG BM AG CN BM CN

=

?=?∴?=?∴= 在△BMF ,

和△CNF ,

中 ∴△BMF ≌△CNF ∴''BF CF =

∴AF ,

是BC 边上的中线 又∵AF 时BC 边上的中线

∴AF 与AF ,

重合 即AF 经过点D

∴AF 、BD 、CE 三线相交于点G

因此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相交于一点。 六、梯形问题

例9.以线段a=16,b=13为梯形的两底,以c=10为一腰,则另一腰长d 的取值范围是_

分析:如图,梯形ABCD 中,上底b=13,下底a=16,腰AD= c=10,过B 作BE ∥AD,形ABED ,从而得AD=BE=10,AB=DE=13 所以EC=DC-DE=16-13=3. 所以另一腰d 的取值范围是 10-3<d <10+3 答案:7<d <13

例10.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B ∥DC,高AE=12,BD=15,AC=20,求梯形ABCD 的面积。

分析:已知条件中给出两条对角线的长,但对角线位置交错,条件一时用不上。另外,求梯形面积

解:解法一:如图,过A 作AF ∥BD,交CD 延长线于F

//,AB FC

FD AB AF BD FC AB DC

AE FC AEF AEC ∴∴===∴=+⊥∴∠=∠=ABDF 1590

四形是平行四形

在直角三角形AEF 中,AE=12,AF=15

在直角三角形AEC 中,AE=12,AF=15

解法二:如图,过B 作BF ⊥DC 于F ∴∠BFC=90°∵AE ⊥DC 于E

D C

E B A

F D C

E

B A F D C

E

B

A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1220

16

AE

AC EC ==∴==

在直角三角形BDF

中,

,()1215

9

9162511

251215022

ABCD BF BD DF AB DC DF CE S AB DC AE ==∴==∴+=+=+=∴=

+?=??=梯形

例1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B+∠C=90°,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试说明:

()

1

2

MN BC AD =- 分析1:∠B+∠C=90°,考虑延长两腰,使它们相交于

一点,

构成直角三角形。

解法1:延长BA 、CD 交于点G,连接GM 、GN ∵B 、A 、G 共线 ∴G 、M 、N 共线

分析2:考虑M 、N 分别为AD 、BC 中点,可以过M 分别作AB 、DC 的平行线,梯形ABCD 内部构成直角三角形,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解法2:作ME ∥AB 交BC 于E,作MF ∥DC 交BC 于F

∵AD ∥BC ∴四边形ABEM 、DCFM 都是平行四边形 ∴BE=AM,FC=DM ∴∠EMF=90°,又∵EN=FN

[模式归纳]

通过上面各例的分析、解证,发现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能使解题思路畅通,解答过程简捷。但辅助线的添加灵活多变,好像比较难以把握。其实添什么样的辅助线?

怎么添辅助线?与已知条件的特征和所求问题的形成关系密切。下面分类归纳几种常用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一、倍角问题

研究∠α=2∠β或∠β=

1

2

∠α问题通称为倍角问题。倍角问题分两种情形: 1. ∠α与∠β在两个三角形中,常作∠α的平分线,得∠1=1

2

∠α,然后证明∠1=∠β;或把∠β

翻折,得∠2=2∠β,然后证明∠2=∠α(如图一)

2. ∠α与∠β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这样的三角形常称为倍角三角形。倍角三角形问题常用构造等腰

三角形的方法添加辅助线(如图二)

A

B

C

D

M

N

G

A

B

C

D

M

N E F

中线后,再倍长中线,如图二。

(2) 构造中位线,如图三 (3) 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如图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三、角平分线问题

已知条件中含有角平分线信息称为角平分线问题。常用的辅助线有两种: 1. 以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构造全等三角形,如图一、二所示。 2. 由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做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如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四、线段的和差问题

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中含有a+b=c 或a=c-b ,称为线段的和差问题,常用的辅助线有两种: 1. 短延长:若AB=a,则延长AB 到M,使BM=b,然后证明AM=c ; 2. 长截短:若AB=c,则在线段AB 上截取AM=a,然后证明MB=b 。 五、垂线段问题

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中含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垂线段时,而所研究的问题关系又不明显时,可以借助于可求图形的面积转化。常用的面积关系有: 1. 同(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其高的关系; 2. 同(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其底的关系。 六、梯形问题

梯形可以看作是一个组合图形,组成它的基本图形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等。因此,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等问题求解,其基本思想为:

梯形问题 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问题 在转化、分割、拼接时常用的辅助线: 1. 平移一腰。即从梯形一个顶点作另一个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

角形(如图一)。研究有关腰的问题时常用平移一腰。 2. 过顶点作高。即从同一底的两端作另一底所在直线的垂线,把梯形转化成一个矩形和两个

直角三角形(如图二)。研究有关底或高的问题时常过顶点作高。 3. 平移一条对角线。即从梯形的一个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和三角形(如图三)。研究有关对角线问题时常用平移对角线。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可以将梯形两条对角线及两底的和集中在一个三角形内,使梯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面积。 4. 延长两腰交于一点。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两个相似的三角形问题(图四); 5. 过底的中点作两腰的平行线。当已知中有底的中点时,常过中点做两腰的平行线,把梯形

转化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图五); 6. 过一腰中点作直线与两底相交。当已知中有一腰的中点时,常连接梯形一顶点和此中点,

并延长交另一底于一点,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一对全等三角形和一个含有梯形两底之和的三角形。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面积(图六); 7. 作梯形中位线。当已知中有一腰的中点时,常取另一腰的中点,作梯形的中位线,(图七),

利用梯形中位线性质解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拓展延伸]

转化

分割、拼接

1. 已知: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F 是CA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D 交AB 于E ,若AE=AF 求证:

BE=CF

证法一:延长ED 到G 使DG=DE,连接CG.

在△BDE 和△CDG 中,

证法二:延长FD 到G,使DG=DF,连接BG 。

△DCF 和△BDG 中

2、如图,△ABC 中,BC=2AB,D 是BC 中点,E 是BD 中点 求证:AD 平分∠EAC 。

证明一:延长AE 到F,使EF=AE 在三角形ADE 和BEF 中 在三角形ADC 和ABF 中

证明2:取AC 中点F,连接DF

∵D 是BC 的中点∴DF 是△ABC 的中位线 在三角形ADE 和ADF 中

3.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ABC=90°, ∠C=45°,BE ⊥CD 于E ,AD=1,CD =求BE 的值。 解:过D 作DF ∥AB,交BC 于点F

cos cos sin sin ABFD 190?

DFC 23

90?AD BC BF AD DF

AB

DFC ABC CF

C CD

CF CD C BC BF FC BEC BEC BE

C BC

BE BC C ∴∴==∴∠=∠=∴=

∴=?=∴=+=∠=∴=

∴=?=

四形是在直角中,在直角中,

说明2:延长两腰交于一点,也可求解。同学们不妨一试。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 可编辑版本!

A

B C

D E G F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大全及常考题型解析

2017年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作法及常考题型解析第一部分常见辅助线做法 等腰三角形 1. 作底边上的高,构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2. 作一腰上的高; 3 .过底边的一个端点作底边的垂线,与另一腰的延长线相交,构成直角三角形。 梯形 1. 垂直于平行边 2. 垂直于下底,延长上底作一腰的平行线 3. 平行于两条斜边 4. 作两条垂直于下底的垂线 5. 延长两条斜边做成一个三角形 菱形 1. 连接两对角 2. 做高 平行四边形 1. 垂直于平行边 2. 作对角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3. 做高——形内形外都要注意 矩形 1. 对角线 2. 作垂线 很简单。无论什么题目,第一位应该考虑到题目要求,比如AB=AC+BD....这类的就是想办法作出另一条AB等长的线段,再证全等说明AC+BD=另一条AB,就好了。还有一些关于平方的考虑勾股,A 字形等。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垂线段相等)。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解几何题时如何画辅助线? ①见中点引中位线,见中线延长一倍 在几何题中,如果给出中点或中线,可以考虑过中点作中位线或把中线延长一倍来解决相关问题。 ②在比例线段证明中,常作平行线。 作平行线时往往是保留结论中的一个比,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比与结论中的另一个比联系起来。 ③对于梯形问题,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 1、过上底的两端点向下底作垂线 2、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3、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 4、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 5、过上底一端点和一腰中点的直线与下底的延长线相交 6、作梯形的中位线 7、延长两腰使之相交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 初中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浅谈

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完整版

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 证几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 一、倍角问题 研究∠α=2∠β或∠β=1 2 ∠α问题通称为倍角问题。倍角问题分两种情形: 1、∠α与∠β在两个三角形中,常作∠α的平分线,得∠1=1 2 ∠α,然后证明∠1= ∠β;或把∠β翻折,得∠2=2∠β,然后证明∠2=∠α(如图一) 2、∠α与∠β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这样的三角形常称为倍角三角形。倍角三角形问 例1:如图1AB=AC,BD⊥AC于D。 求证:∠DBC=1 2 ∠BAC. 分析:∠DBC、∠BA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可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 、∠BAC 和∠C 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 中,AB=AC , ∴∠ABC=∠C= 12(180°-∠BAC )=90°-12∠BAC ∵BD ⊥AC 于D ∴∠BDC=90° ∴∠DBC=90°-∠C=90°-(90°- 12∠BAC)= 12∠BAC 即∠DBC= 12∠BAC 分析二:∠DBC 、∠BAC 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 DBC= ∠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 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A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 沿BD 翻折构造2∠DBC 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 ⊥BC 于E ,则∠EAC+∠C=90° ∵AB=AC ∴∠EAG= 12∠BAC ∵BD ⊥AC 于D ∴∠DBC+∠C=90° ∴∠EAC=∠DBC (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BC= 12∠BAC 。 证法三:如图3,在AD 上取一点E ,使DE=CD

初一数学-几何题辅助线技巧详解

巧添辅助线 解证几何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解析] 一、倍角问题 例1:如图1,在△ABC 中,AB=AC,BD ⊥AC 于D 。 求证:∠DBC=1 2 ∠BAC. 分析:∠DBC 、∠BA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 ,可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 、∠BAC 和∠C 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 中,AB=AC , ∴∠ABC=∠C= 12(180°-∠BAC )=90°-12 ∠BAC 。 ∵BD ⊥AC 于D ∴∠BDC=90 ° ∴∠DBC=90° -∠C=90° -(90° - 12∠BAC)= 1 2 ∠BAC 即∠DBC= 1 2 ∠BAC 分析二:∠DBC 、∠BAC 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 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A 放在直 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 沿BD 翻折构造2∠DBC 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 ⊥BC 于E ,则∠EAC+∠C=90° ∵AB=AC ∴∠EAG= 1 2 ∠BAC ∵BD ⊥AC 于D ∴∠DBC+∠C=90 ° ∴∠EAC=∠DBC (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BC= 1 2 ∠BAC 。 证法三:如图3,在AD 上取一点E ,使DE=CD 连接BE ∵BD ⊥AC ∴BD 是线段CE 的垂直平分线 ∴BC=BE ∴∠BEC=∠C ∴∠EBC=2∠DBC=180° -2∠C ∵AB=AC ∴∠ABC=∠C ∴∠BAC=180° -2∠C ∴∠EBC=∠BAC ∴∠DBC= 1 2 ∠BAC 说明:例1也可以取BC 中点为E ,连接DE ,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等腰

几何证明题(添加辅助线试题)

几何证明题(添加辅助线)1.已知AB=AE,∠B=∠E,BC=ED,点F是CD的中点,求证AF⊥CD 2.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 3.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 4.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在AB边上取点D,在AC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得BD=CE,连接DE交BC于点G,求证:DG=GE. 5.已知,E是AB中点,AF=BD,BD=5,AC=7,求DC D E B 2 1 D E B A F A D C

6.如图所示,P 为∠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PC ⊥OA 于C ,?∠OAP+∠OBP=180°,若OC=4cm , 求AO+BO 的值. 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AD+BC ,E 是CD 的中点,求证:AE ⊥BE 。 8.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9.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10.如图,AB=AC,∠BAC=900 ,∠1=∠2,CE ⊥BE,求证BD=2CE D B C A E A B C D 2 1D E C A C O P A B

F E D C B A 11.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DF=EF ,求∠EAF 的度数. 1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CD 上,∠FAE=∠BAE . 求证:AF=BC+FC . 13.如图,已知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点E 在BC 上,且∠DAF=∠EAF 求证:AE=CD+CE 14.△ABC 中,∠A=90°,AB=AC ,D 为BC 中点,E 、F 分别在AC 、AB 上,且DE ⊥DF ,试判断DE 、D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5.△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0 ,点P 、Q 分别是AB 、AC 上的动点,且满足BP=AQ ,D 是BC 的中点.(1)求证:△P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PDQ 是正方形?说明理由。 D A B E Q D C A B P

(完整版)初中数学_巧添辅助线__解证几何题

巧添辅助线 解证几何题 [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 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 一、倍角问题 研究∠α=2∠β或∠β=1 2 ∠α问题通称为倍角问题。倍角问题分两种情形: 1、∠α与∠β在两个三角形中,常作∠α的平分线,得∠1=1 2 ∠α,然后证明∠1=∠β;或把 ∠β翻折,得∠2=2∠β,然后证明∠2=∠α(如图一) 2、 ∠α与∠β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这样的三角形常称为倍角三角形。倍角三角形问题常用构 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添加辅助线(如图二) [例题解析] 例1:如图1,在△ABC 中,AB=AC,BD ⊥AC 于D 。 求证:∠DBC= 1 2 ∠BAC. 分析:∠DBC 、∠BA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 ,可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 、∠BAC 和∠C 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 中,AB=AC , ∴∠ABC=∠C=12(180°-∠BAC )=90°-12 ∠BAC 。 ∵BD ⊥AC 于D ∴∠BDC=90 ° ∴∠DBC=90° -∠C=90° -(90° - 12∠BAC)= 1 2 ∠BAC 即∠DBC= 1 2 ∠BAC 分析二:∠DBC 、∠BAC 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 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 A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 沿BD 翻折构造2∠DBC 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 ⊥BC 于E ,则∠EAC+∠C=90°

全等三角形几何证明-常用辅助线

几何证明-常用辅助线 (一)中线倍长法: 例1 、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 已知:如图,△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 ﹤2 1 (AB+AC) 分析:要证明AD ﹤ 2 1 (AB+AC),就是证明AB+AC>2AD ,也就是证明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而我们只能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题中的三条线段共点,没有构成一个三角形,不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因此应该进行转化。待证结论AB+AC>2AD 中,出现了2AD ,即中线AD 应该加倍。 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AD ,连CE ,则AE=2AD 。 在△ADB 和△EDC 中, ???? ? AD =DE ∠ADB =∠EDC BD =DC ∴△ADB ≌△EDC(SAS) ∴AB=CE 又 在△ACE 中, AC+CE >AE ∴AC+AB >2AD ,即AD ﹤ 2 1 (AB+AC) 小结:(1)涉及三角形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办法,即中线倍长法。它可以将分居中线两旁的两条边AB 、AC 和两个角∠BAD 和∠CAD 集中于同一个三角形中,以利于问题的获解。 课题练习: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BD=CD ,求证AB=AC C

例2:中线一倍辅助线作法 △ABC中 方式1:延长AD到 E,AD是BC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 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 连接BE 连接CD 例3:△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

初中数学证明题常见辅助线作法规律

初中数学证明题常见辅助线作法规律 初中数学证明题常见辅助线作法记忆歌诀;及几何规律汇编;人们从来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 初中数学证明题常见辅助线作法记忆歌诀 及几何规律汇编 人们从来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当问题的条件不够时,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圆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几何证明题辅助线典型作法

几何证明题辅助线典型作法 补形法的应用 一些几何题的证明或求解,由原图形分析探究,有时显得十分繁难,若通过适当的“补形”来进行,即添置适当的辅助线,将原图形填补成一个完整的、特殊的、简单的新图形,则能使原问题的本质得到充分的显示,通过对新图形的分析,使原问题顺利获解。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补形法,它能培养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特殊四边形、圆等都可以作为“补形”的对象。现就常见的添补的图形举例如下,以供参考。 一、补成三角形 1.补成三角形 例1.如图1,已知E为梯形ABCD的腰CD的中点; 证明:△ABE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面积的一半。 分析:过一顶点和一腰中点作直线,交底的延长线于一点,构造等面积的 三角形。这也是梯形中常用的辅助线添法之一。 略证: 2.补成等腰三角形 例2 如图2.已知∠A=90°,AB=AC,∠1=∠2,CE⊥BD,求证:BD=2CE 分析:因为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是对称轴,故根据对称性作出辅助线,不难发现CF=2CE,再证BD=CF即可。 略证: 3.补成直角三角形 例3.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B+∠C=90°,F、G分别是AD、BC的中点,若BC=18,AD=8,求FG的长。 分析:从∠B、∠C互余,考虑将它们变为直角三角形的角,故延长BA、CD,要求FG,需求PF、PG。 略解: 图3

4.补成等边三角形 例4.图4,△ABC 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 至D ,延长BA 至E ,使AE =BD ,连结CE 、ED 。 证明:EC =ED 分析:要证明EC =ED ,通常要证∠ECD =∠EDC ,但难以实现。这样可采 用补形法即延长BD 到F ,使BF =BE ,连结EF 。 略证: 二、补成特殊的四边形 1.补成平行四边形 例5.如图5,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CD 、AC 、BD 的中点,并且E 、F 、G 、H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EF 和GH 互相平分。 分析: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故要证结论,需考虑四边 形GEHF 是平行四边形。 略证: 2.补成矩形 例6.如图6,四边形ABCD 中,∠A =60°,∠B =∠D =90°,AB =200m ,CD =100m ,求AD 、BC 的长。 分析:矩形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巧妙地构造矩形,可使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 形,于是一些四边形中较难的计算题不难获解。 略解: 图6

(完整)八年级数学上几何证明中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八年级数学(上)几何证明中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数学组 田茂松 八年级数学的几何题,有部分题需要做出辅助线才能完成。有的时候,做不出恰当的辅助线,或者做不出辅助线,就没有办法完成该题的解答。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做几何题时得心应手,现在将八年级数学中几何题的辅助线添加方法总结如下。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举例: 例1 如图1,//AB CD ,//AD BC . 求证:AD BC =. 分析:图为四边形,我们只学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 证明:连接AC (或BD ) ∵//AB CD , //AD BC (已知) ∴∠1=∠2,∠3=∠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C ?与CDA ?中 ?????∠=∠=∠=∠)(43) ()(21已证公共边已证CA AC ∴ABC ?≌CDA ?(ASA ) ∴AD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例2 如图2,在Rt ABC ?中,AB AC =,90BAC ∠=?,12∠=∠,CE BD ⊥的延长于E .求证:2BD CE =. 分析:要证2BD CE =,想到要构造线段2CE ,同时CE 与ABC ∠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 证明:分别延长BA ,CE 交于点F . ∵BE CF ⊥ (已知) ∴90BEF BEC ∠=∠=?(垂直的定义) 在BEF ?与BEC ?中, ?????∠=∠=∠=∠)()()(21已证公共边已知BEC BEF BE BE A B C D 1234图1 D A E F 12图2

中考数几何巧画辅助线的技巧

中考数几何巧画辅助线的技巧 中考数学少不了几何问题的考察,而涉及作图题,一般都要做辅助线完成,马上就要中考了,下面给大家带来辅助线的画法秘籍,在中考考场,祝你一臂之力! 基本图形的辅助线的画法 1 三角形问题添加辅助线方法 〔1〕有关三角形中线的题目,常将中线加倍。含有中点的题目,常常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通过这种方法,把要证的结论恰当的转移,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 〔2〕含有平分线的题目,常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题中的条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3〕结论是两线段相等的题目常画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或利用关于平分线段的一些定理。 2 平行四边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法 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的两组对边、对角和对角线都具有某些相同性质,所以在添辅助线方法上也有共同之处,目的都是造就线段的平行、垂直,构成三角形的全等、相似,把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等问题处理,其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简解如下: 〔1〕连对角线或平移对角线; 〔2〕过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3〕连接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或过对角线交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线段平行或中位线; 〔4〕连接顶点与对边上一点的线段或延长这条线段,构造三角形相似或等积三角形; 〔5〕过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构成线段平行或三角形全等。

3 梯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法 梯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知识的综合,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梯形问题化归为平行四边形问题或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辅助线的添加成为问题解决的桥梁,梯形中常用到的辅助线有:〔1〕在梯形内部平移一腰; 〔2〕梯形外平移一腰; 〔3〕梯形内平移两腰; 〔4〕延长两腰; 〔5〕过梯形上底的两端点向下底作高; 〔6〕平移对角线; 〔7〕连接梯形一顶点及一腰的中点; 〔8〕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 〔9〕作中位线。 当然在梯形的有关证明和计算中,添加的辅助线并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通过辅助线这座桥梁,将梯形问题化归为平行四边形问题或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 圆中常用辅助线的添法 在平面几何中,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架起题设和结论间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顺其自然地得到解决,因此,灵活掌握作辅助线的一般规律和常见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

几何中常见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几何专题——辅助线 平面几何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础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继续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但许多初中生对几何证实题感到困难,尤其是对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证实题,往往束手无策。 一、辅助线的定义: 为了证实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 二、几种常用的辅助线:连结、作平行线、作垂线、延长等 注意:1)添加辅助线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沟通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不能见到题目,就无目的地添加辅助线。一则没用、二则辅助线越多,图形越乱,反而妨碍思考问题。 2)添加辅助线时,一条辅助线只能提供一个条件 三、正确添加辅助线歌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实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要想证实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假如碰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要作等角添个圆,证实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重勿改变。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把握要熟练。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几何证题难不难,关键常在辅助线; 知中点、作中线,中线处长加倍看;底角倍半角分线,有时也作处长线; 线段和差及倍分,延长截取证全等;公共角、公共边,隐含条件须挖掘; 全等图形多变换,旋转平移加折叠;中位线、常相连,出现平行就好办; 四边形、对角线,比例相似平行线;梯形问题好解决,平移腰、作高线; 两腰处长义一点,亦可平移对角线;正余弦、正余切,有了直角就方便; 非凡角、非凡边,作出垂线就解决;实际问题莫要慌,数学建模帮你忙; 圆中问题也不难,下面我们慢慢谈;弦心距、要垂弦,碰到直径周角连; 切点圆心紧相连,切线常把半径添;两圆相切公共线,两圆相交公共弦; 切割线,连结弦,两圆三圆连心线;基本图形要熟练,复杂图形多分解;以上规律属一般,灵活应用才方便。

初中几何证明题思路及做辅助线总结.

中考几何题证明思路总结 、证明两线段相等 1. 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 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 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 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证明两角相等 1. 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 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 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 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 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 的 弧对的圆周角。

三、证明两直线平行

1.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 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四、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 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 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 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 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 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 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 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初中】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关键字】初中 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解析] 一、倍角问题 例1:如图1,在△ABC中,AB=AC,BD⊥AC于D。 求证:∠DBC=∠BAC. 分析:∠DBC、∠BA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可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BAC和∠C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中,AB=AC, ∴∠ABC=∠C=(180°-∠BAC)=90°-∠BAC。 ∵BD⊥AC于D ∴∠BDC=90° ∴∠DBC=90°-∠C=90°-(90°-∠BAC)= ∠BAC 即∠DBC= ∠BAC 分析二:∠DBC、∠BAC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A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沿BD翻折构造2∠DBC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BC于E,则∠EAC+∠C=90° ∵AB=AC ∴∠EAG=∠BAC ∵BD⊥AC于D ∴∠DBC+∠C=90° ∴∠EAC=∠DBC(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BC=∠BAC。 证法三:如图3,在AD上取一点E,使DE=CD 连接BE ∵BD⊥AC ∴B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BC=BE ∴∠BEC=∠C ∴∠EBC=2∠DBC=180°-2∠C ∵AB=AC ∴∠ABC=∠C ∴∠BAC=180°-2∠C ∴∠EBC=∠BAC ∴∠DBC= ∠BAC 说明:例1也可以取BC中点为E,连接DE,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例2、如图4,在△ABC中,∠A=2∠B 求证:BC2=AC2+AC?AB 分析:由BC2=AC2+AC?AB= AC(AC+AB),启发我们建立两个相似 的三角形,且含有边BC、AC、AC+AB.又由已知∠A=2∠B知, 建立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证明:延长CA到D,使AD=AB,则∠D=∠DBA

初中几何证明题思路及做辅助线总结

中考几何题证明思路总结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三、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四、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五、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 等。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 间的相等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角 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线段 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 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 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 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 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 6. 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 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 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 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 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 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 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 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 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 ABC中, AB=5, 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解:延长AD至E使AE= 2AD,连BE,由三角形性质知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面几何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平面几何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口诀)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几何证题难不难,关键常在辅助线; 知中点、作中线,中线处长加倍看; 底角倍半角分线,有时也作处长线; 线段和差及倍分,延长截取证全等; 公共角、公共边,隐含条件须挖掘; 全等图形多变换,旋转平移加折叠; 中位线、常相连,出现平行就好办; 四边形、对角线,比例相似平行线; 梯形问题好解决,平移腰、作高线; 两腰处长义一点,亦可平移对角线; 正余弦、正余切,有了直角就方便; 特殊角、特殊边,作出垂线就解决; 实际问题莫要慌,数学建模帮你忙; 圆中问题也不难,下面我们慢慢谈; 弦心距、要垂弦,遇到直径周角连; 切点圆心紧相连,切线常把半径添; 两圆相切公共线,两圆相交公共弦; 切割线,连结弦,两圆三圆连心线; 基本图形要熟练,复杂图形多分解; 以上规律属一般,灵活应用才方便。

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解析] 一、倍角问题 例1:如图1,在△ABC中,AB=AC,BD⊥AC于D。 求证:∠DBC=1 2 ∠BAC. 分析:∠DBC、∠BA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BAC和∠C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中,AB=AC, ∴∠ABC=∠C=1 2 (180°-∠BAC)=90°- 1 2 ∠BAC。 ∵BD⊥AC于D ∴∠BDC=90° ∴∠DBC=90°-∠C=90°-(90°-1 2 ∠BAC)= 1 2 ∠BAC 即∠DBC=1 2 ∠BAC 分析二:∠DBC、∠BAC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BAC”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A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沿BD翻折构造2∠DBC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BC于E,则∠EAC+∠C=90° ∵AB=AC ∴∠EAG=1 2 ∠BAC ∵BD⊥AC于D ∴∠DBC+∠C=90° ∴∠EAC=∠DBC(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BC=1 2 ∠BAC。 证法三:如图3,在AD上取一点E,使DE=CD 连接BE ∵BD⊥AC ∴B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BC=BE ∴∠BEC=∠C ∴∠EBC=2∠DBC=180°-2∠C ∵AB=AC ∴∠ABC=∠C ∴∠BAC=180°-2∠C ∴∠EBC=∠BAC ∴∠DBC=1 2 ∠BAC 说明:例1也可以取BC中点为E,连接DE,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等腰 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1 /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几何证明-常用辅助线专题讲义:中线倍长法和截长补短法(无答案)

第1页/共4页 几何证明-常 用辅助线 (一)中线倍长法: 例1 、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 已知:如图,△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 ﹤2 1 (AB+AC) 分析:要证明AD ﹤ 2 1 (AB+AC),就是证明AB+AC>2AD ,也就是证明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而我们只能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题中的三条线段共点,没有构成一个三角形,不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因此应该 进行转化。待证结论AB+AC>2AD 中,出现了2AD 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AD ,连CE ,则AE=2AD 。 在△ADB 和△EDC 中, AD =DE ∠ADB =∠EDC BD =DC ∴△ADB ≌△EDC(SAS) ∴AB=CE 又 在△ACE 中, AC+CE >AE ∴AC+AB >2AD ,即AD ﹤ 2 1 (AB+AC) 小结:(1)涉及三角形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办法,即中线倍长法。它可以将分居中线两旁的两条边AB 、AC 和两个角∠BAD 和∠CAD 集中于同一个三角形中,以利于问题的获解。 课题练习: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BD=CD ,求证AB=AC C

第2页/共4页 例2: 中线一倍辅助线作法 △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 作BE ⊥AD 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D 例3:△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 DF=EF ,求证:BD=CE 课堂练习: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5: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课堂练习: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作业: 1、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4: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5、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二)截长补短法 例1. 已知,如图1-1,在四边形ABCD 中,BC >AB ,AD =DC ,BD 平分∠ABC . 求证:∠BAD +∠BCD =180°. 分析:因为平角等于180°,因而应考虑把两个不在一起的通过全等转 化成为平角,图中缺少全等的三角形,因而解题的关键在于构造直角三角形,可通过“截长补短法”来实现. 第 1 题图 A B C D 图1-1 F E D C B A 图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