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地语法特点

古诗词地语法特点

古诗词地语法特点
古诗词地语法特点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

由于近体诗受到的种种限制,如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而且要求语言精炼,信息含量要大,这就使得在句法上显现出一些特点,以适应格律要求,加强艺术感染力。近体诗的诗句,不同于其它文章或我们口语中的意义句,它是以基本句式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诗句不一定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因为近体诗这种文学样式毕竟是传统的诗歌题材,它的语言方式不可能与我们现代人的口语相吻合,其语法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一些特征,所以词语活用、结构倒装、成分省略、语句紧缩等文言语法的规则仍占主导地位。

相的《诗词典语辞汇释》,中华书局。

王鍈的《诗词典语辞例释》,中华书局。

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商务印书馆。

第一节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斫(zhuó)畬(yú)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渠:开渠。沼:蓄为池沼。——你在细石间开渠引水,我也使清泉流蓄为池沼。“渠”本是个名词,水渠,这里用作动词,“开掘水渠”的意思,我们姑且把“子能渠细石”当作一个省略句来理解;“沼”也是个名词,池沼,这里用作动词,“拦成池沼”的意思,全句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省略句。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巢:筑巢。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

化为尘土。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煜《相见欢》)

东:东流。

二、形容词、副词等用作动词

如杜甫《客亭》句:

秋窗犹曙色,

落木更天风。

“犹”、“更”这些副词后面的动词有的能补出来,有的补不出来。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自:犹自呈现出。空:徒然发出。

杜甫《秋兴》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虚:虚有。

三、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欣赏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 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

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

现代诗歌的特点

篇一: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一、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1. 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二、古典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第五,意美、语美、音美、形美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三、古代词的特点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三、新闻的基本特征: 公开性真实性时效性新颖性 四、散文总体的主要特点: 1. 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4富于文采 . 现代散文的特点: 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 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 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现代散文的作者处 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6、由于现代散文受外国散文, 特别是英国的随笔影响 很深, 因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欧化的倾向。 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之欧阳家百创编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 欧阳家百(2021.03.07) 由于近体诗受到的种种限制,如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而且要求语言精炼,信息含量要大,这就使得在句法上显现出一些特点,以适应格律要求,加强艺术感染力。近体诗的诗句,不同于其它文章或我们口语中的意义句,它是以基本句式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诗句不一定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因为近体诗这种文学样式毕竟是传统的诗歌题材,它的语言方式不可能与我们现代人的口语相吻合,其语法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一些特征,所以词语活用、结构倒装、成分省略、语句紧缩等文言语法的规则仍占主导地位。 张相的《诗词典语辞汇释》,中华书局。 王鍈的《诗词典语辞例释》,中华书局。 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商务印书馆。 第一节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斫(zhuó)畬(yú)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渠:开渠。沼:蓄为池沼。——你在细石间开渠引水,我也使清泉流蓄为池沼。“渠”本是个名词,水渠,这里用作动词,“开掘水渠”的意思,我们姑且把“子能渠细石”当作一个省略句来理解;“沼”也是个名词,池沼,这里用作动词,“拦成池沼”的意思,全句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省略句。 曲江二首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诗的特点(总结)(5篇)

诗的特点(总结) 第1篇: 诗的特点有韵文,有节奏感,有韵脚。可是押韵宽松,并且诗的长短不限,韵脚也能够随时转换,韵脚不像近体诗必须用平声,是可平可仄的。 不要求对仗,可是能够使用对偶,格式也宽松,不在乎平仄、词性相对。下笔出典,古朴沉雄,语言简单清新,这是因为高古的语言系统不完善的缘故,长久下来反而构成了一套让人感觉古拙的意境。 其实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之后近体诗、词牌这些更高级、更精致的文学形式而言的。 随后在格律成熟之后,长短不齐的古体诗句子基本上也会成为律句,因为合律是好听顺耳的最简单方式,这种句子合律,只是体式,押韵,对偶上只合古风的诗体,我们称之为“律古”。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提高,不断精细化以及诗词意象的不可逆转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古体诗”很难再现。今人仿作,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工业社会的油腻之气。 至那些堆砌古词,连自我都不明白自我写的什么所谓新时代“古风”,可是是一袭工业流水线下的汉服罢了。 诗的特点(总结) 第2篇: 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齐,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并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异常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a重章叠句 b铺垫照应、层层深入 c抑扬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2、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3、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5、层层深入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一、从词性切入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最好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诗的特点

诗的特点 诗的特点(总结5篇) 诗的特点总结(一): 诗的特点有韵文,有节奏感,有韵脚。可是押韵宽松,并且诗的长短不限,韵脚也能够随时转换,韵脚不像近体诗必须用平声,是可平可仄的。 不要求对仗,可是能够使用对偶,格式也宽松,不在乎平仄、词性相对。下笔出典,古朴沉雄,语言简单清新,这是因为高古的语言系统不完善的缘故,长久下来反而构成了一套让人感觉古拙的意境。 其实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之后近体诗、词牌这些更高级、更精致的文学形式而言的。 随后在格律成熟之后,长短不齐的古体诗句子基本上也会成为律句,因为合律是好听顺耳的最简单方式,这种句子合律,只是体式,押韵,对偶上只合古风的诗体,我们称之为律古。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提高,不断精细化以及诗词意象的不可逆转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古体诗很难再现。今人仿作,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工业社会的油腻之气。

至于那些堆砌古词,连自我都不明白自我写的什么所谓新时代古风,可是是一袭工业流水线下的汉服罢了。 诗的特点总结(二): 词是我国诗歌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诗体。最初它的出现,是为配合音乐歌唱而写的歌词,初时也称曲子词。由于是按乐填词,每首词都有自我的词调。其乐曲来源,一般认为有四种情景:对民歌的加工和民间歌手的创制、根据大型歌舞曲或其他乐曲改制、少数民族地区或域外乐曲的袭用或改制、文人创制的乐曲等。(参见陈振寰《读词常识》,上海古籍出版社)词调的名称叫词牌,词牌名称的由来,一般也有四种情景:乐曲的本名、填写较早而影响较大的某首词的题目、与某词调的创制或有关人物及故事、与词调所据的乐曲有关。据不完全统计,词调总共在1000调以上,其中常用的约有100多个。 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者俱为长调,从字数上大约讲出了这三类词的特点。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和近较长,慢又比引、近长。词除一部分小令外,一般都分为两段,第一段被称为上片,或上阕,第二段被称为下片,或下阕。不分片的称单调,分两片的称双调。也有少数词分为三段、四段。

浅说古典诗词中的一些语法现象

浅说古典诗词中的一些语法现象 教学博苑 2010-08-05 1122 5d56b7b40100k8pd 浅说古典诗词中的一些语法现象 诗词的语言是高度浓缩的语言,并要受到韵律的影响和约束,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艺术效果,因而诗词的语法和其他文体的语法不是完全一样的。 (一)省略句式 在诗词中,省略句式是经常出现的。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所谓省略句式,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例如杜甫《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将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象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象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有四层意思“晴川历历”是一个句子,“芳草萋萋”是一个句子,“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为句子。但是,汉阳树和晴川的关系,芳草与鹦鹉洲的关系,却是表达出来了。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就更看得清楚了;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加美丽了。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里也有四层意思“云鬟湿”是一个句子形式,“芳臂寒”是一个句子形式,“香雾”和“清辉”则不成为句子形式。但是,香雾和云鬟的关系,清辉和玉臂的关系,却是很清楚了。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独自一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不睡觉,云鬟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象有主语,有动词,有宾语,其实仍是不完全句。如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象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象挂上了铜钲。毛泽东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宾语。西风、雁、霜晨月,这是三层意思,这三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 由于近体诗受到的种种限制,如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而且要求语言精炼,信息含量要大,这就使得在句法上显现出一些特点,以适应格律要求,加强艺术感染力。近体诗的诗句,不同于其它文章或我们口语中的意义句,它是以基本句式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诗句不一定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因为近体诗这种文学样式毕竟是传统的诗歌题材,它的语言方式不可能与我们现代人的口语相吻合,其语法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一些特征,所以词语活用、结构倒装、成分省略、语句紧缩等文言语法的规则仍占主导地位。 张相的《诗词典语辞汇释》,中华书局。 王鍈的《诗词典语辞例释》,中华书局。 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商务印书馆。 第一节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斫(zhuó)畬(yú)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渠:开渠。沼:蓄为池沼。——你在细石间开渠引水,我也使清泉流蓄为池沼。“渠”本是个名词,水渠,这里用作动词,“开掘水渠”的意思,我们姑且把“子能渠细石”当作一个省略句来理解;“沼”也是个名词,池沼,这里用作动词,“拦成池沼”的意思,全句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省略句。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诗的特点(总结)(5篇)

诗的特点(总结)(5篇) :读书文化诗歌诗经平仄诗的特点(总结) 第1篇: 诗的特点有韵文,有节奏感,有韵脚。可是押韵宽松,并且诗的长短不限,韵脚也能够随时转换,韵脚不像近体诗必须用平声,是可平可仄的。 不要求对仗,可是能够使用对偶,格式也宽松,不在乎平仄、词性相对。下笔出典,古朴沉雄,语言简单清新,这是因为高古的语言系统不完善的缘故,长久下来反而构成了一套让人感觉古拙的意境。 其实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之后近体诗、词牌这些更高级、更精致的文学形式而言的。 随后在格律成熟之后,长短不齐的古体诗句子基本上也会成为律句,因为合律是好听顺耳的最简单方式,这种句子合律,只是体式,押韵,对偶上只合古风的诗体,我们称之为”律古”。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提高,不断精细化以及诗词意象的不可逆转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古体诗”很难再现。今人仿作,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工业社会的油腻之气。 至那些堆砌古词,连自我都不明白自我写的什么所谓新时代”古风”,可是是一袭工业流水线下的汉服罢了。 诗的特点(总结) 第2篇: 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齐,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古诗词鉴赏题的十大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的十大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很多学生对此感到非常苦恼,总是找不到古诗词考试的解题技巧。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应付古诗词考试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

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今律诗”、“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

七律诗的特点

七律诗的特点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 ●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七律诗中二四六八句要?三四、五六句要? 二四六八句,句尾要押韵。三四、五六为两个对联,或者三四句跟五六句成一个大对联。 五言律诗有什么特点 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

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 导读:一、诗歌特点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分行排列、饱含真情、立意新颖、联想自然、跳跃自如、凝练集中、节奏和谐、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虚实相生) 二、诗歌分类 1、按照表达方式划分 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 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中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 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

歌和讽刺诗。 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按照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 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 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 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中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 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

古诗词结题报告

古诗词结题报告

————————————————————————————————作者: ————————————————————————————————日期:

幼儿园古诗词唱游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古诗词更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一支奇葩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以其精深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古诗词经万众传诵,影响了一代代人的修身与治学。 2、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就提倡吟诵古诗词,她一直有这样一个理想:在幼儿园开设“古诗唱游”科目,以古诗词为主,教学方法以唱歌和游戏为主,一边唱歌,一边游戏就学会了古诗词。用简单、小孩子容易学的,也是合乎中国传统的吟诵方法教给他们吟诵。“小孩子很纯真,而且记忆力强,透过吟诵,可以长久记忆”。她说,与其说对古诗词进行研究是一种兴趣,到不如说是一种责任。为此,国内外各地小学幼儿园均对本课题有所研究:太仓市实验幼儿园提出《构建古诗词欣赏教学园本教材的实践研究》;太仓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构建古诗词欣赏教学园本教材的实践研究》,嘉定区普通小学也开展了课题研究《走进千古美文松多经典诗句》等。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诗词诵读对孩子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对本课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学习咏诵古诗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关于古诗文诵读的课外读物,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诵读和背诵。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现在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表述中,我们仍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幼儿学习古诗文的必要性:“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学前阶段,一方面是幼儿对语音和语法的敏感期;另一方面,古诗文虽讲究韵律音节,但其中不乏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经典作品。并且作为民族文化的命脉,古诗文所蕴含的美和潜在的教育价值很值得我们去研发。

诗的特点(总结5篇)

诗的特点(总结5篇) 诗的特点总结(一): 诗的特点有韵文,有节奏感,有韵脚。可是押韵宽松,并且诗的长短不限,韵脚也能够随时转换,韵脚不像近体诗必须用平声,是可平可仄的。 不要求对仗,可是能够使用对偶,格式也宽松,不在乎平仄、词性相对。下笔出典,古朴沉雄,语言简单清新,这是因为高古的语言系统不完善的缘故,长久下来反而构成了一套让人感觉古拙的意境。 其实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之后近体诗、词牌这些更高级、更精致的文学形式而言的。 随后在格律成熟之后,长短不齐的古体诗句子基本上也会成为律句,因为合律是好听顺耳的最简单方式,这种句子合律,只是体式,押韵,对偶上只合古风的诗体,我们称之为“律古”。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提高,不断精细化以及诗词意象的不可逆转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古体诗”很难再现。今人仿作,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工业社会的油腻之气。 至于那些堆砌古词,连自我都不明白自我写的什么所谓新时代“古风”,可是是一袭工业流水线下的汉服罢了。 诗的特点总结(二): 词是我国诗歌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诗体。最初它的出现,是为配合音乐歌唱而写的歌词,初时也称“曲子词”。由于是按乐填词,每首词都有自我的词调。其乐曲来源,一般认为有四种情景:对民歌

的加工和民间歌手的创制、根据大型歌舞曲或其他乐曲改制、少数民族地区或域外乐曲的袭用或改制、文人创制的乐曲等。(参见陈振寰《读词常识》,上海古籍出版社)词调的名称叫词牌,词牌名称的由来,一般也有四种情景:乐曲的本名、填写较早而影响较大的某首词的题目、与某词调的创制或有关人物及故事、与词调所据的乐曲有关。据不完全统计,词调总共在1000调以上,其中常用的约有100多个。 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者俱为长调”,从字数上大约讲出了这三类词的特点。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和“近”较长,“慢”又比“引”、“近”长。词除一部分小令外,一般都分为两段,第一段被称为上片,或上阕,第二段被称为下片,或下阕。不分片的称单调,分两片的称双调。也有少数词分为三段、四段。 词的格律有其独自的特点,这也是词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依据。大体上说,其格律特点主要表此刻四个方面: 1.词调规定字数。每个词调的字数都有自我的规定,短的如《十六字令》,仅有十六字;长的如《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词文如需增减,用“摊破”、“减字”来表示。 2.押韵方式错综复杂。根据不一样词调,或在句中押(又分在逗断处押、在句中非正规停顿处押),或上下句押,或隔一句押,或隔两句押,或隔三句押等,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句换韵的。 3.讲究平仄。词的各类句子都有必须的平仄格式,由于句子

【古诗词】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古诗词】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一、从词性切入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最好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 2.饱含真情 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3.立意新颖 诗歌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4.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 5.跳跃自如 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 6.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即能够

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7.节奏和谐 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8.形象生动 形象,本义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体外貌,具有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性质。古人对形与象是分别论述的,认为:形,指形体,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象,是映象,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人通过视觉对物体的直观映象。现在人们把“形”与“象”组合成一个复合词,作为艺术概念,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

9.意境优美 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 10.虚实相生 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