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实训教程(2007年版)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实训教程(2007年版)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实训教程(2007年版)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实训教程(2007年版)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实训教程食品理化检验精品课程课题组

2007年3月

编写说明

一、指导思想

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适应岗位(群)的专业技能,本实验讲义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相衔接,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以能力为本位,以技术为主线,教学内容模块化,以技能训练包的形式,按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术、综合实验设计阶梯式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实验教程的特点

1.分析方法符合国家标准,具有时代感。

在食品分析的岗位上,检验员都是以国家的标准分析方法为依据进行产品的质量检验,因此《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执行国家标准的能力,本教材的分析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为蓝本。

2.以技术为主线,训练内容模块化。

《食品分析》课程是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教材内容可分为七个模块:

3.实验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实验的层次可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单项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由于把《分析化学》的内容合并,必需让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检验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教材另见李汝珍珍老师编写的《理化检验技能》。

单项实验以常规检验项目为主,包括了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

综合设计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学完单项的实验后,要求依据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原料的购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室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学会化学实验室的设计、筹备。

4.适应性广,应用性强。

实验内容选取了食品检验员工作岗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教材既适用于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又适用于食品类的其他专业。

三、编写成员

林会松老师负责实验部分编写,程云燕老师负责综合实训部分编写及统稿,苏艳华、刘永智老师负责排版、整理工作。

编者

2007年3月

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专用教室,谢绝作办公和搞其它活动的场所。

二、实验室的设施布局不得随意变动。

三、电器仪表和排风系统控制台的启动须由教师操作。

四、实验室要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严禁在室内嬉戏打闹。严禁

带食物进入实验室。

五、学生实验须固定座次,实行分组管理、组长负责制。实验前后均

要仔细检查本组实验台电器仪表和清点本组实验器材,并如实填

写“器材使用报告单”,若有损坏、丢失,须及时声明并进行登

记,任课教师要查明原因,及时做出处理。

六、实验前,学生要静听教师讲解,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有关注意

事宜。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仪表,节约药品,

防止试剂交叉污染。严禁相互争夺和盗用其它组器材,防止事故

发生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七、要保持室内清洁,固形废物要收集于废物桶,废液要倒入废液缸,

严禁随地乱扔杂物或将废液倒入水槽中。严禁在实验台上随便涂

画。

八、实验完毕须将仪器、桌面擦洗干净,药品盖严,器材排列整齐,

经允许后方可离室。

九、实验室的一切物品,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取用或带出室外。

十、实验完毕,任课教师负责检查各组实验台的电器仪表、实验台面等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并填写“实验室使用报告单”。教师要安排实验班清理实验室并及时协助管理员做好器材回收整理工作。

目录

模块一重量分析法

实验一常压烘干法测面粉中水分的含量 1 实验二大米(或面粉)灰分的测定 2 实验三比重瓶法测定酱油的相对密度 3 模块二滴定分析法

实验四滴定法测定健力宝饮料的总酸度 4 实验五凯氏定氮法测定黄豆的粗蛋白含量 5 实验六电位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7 实验七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10 实验八水的总硬度的测定11 实验九改良快速滴定法测定硬糖中还原糖含量13 实验十大米中淀粉含量的检测15 实验十一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17 实验十二酱油及盐渍品中食盐含量的测定——莫尔法19 模块三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三分光光度法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1 实验十四分光光度法测定砂糖中SO2残留量23 实验十五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亚硫酸品红比色法25 实验十六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27

模块四薄层层析法

实验十七薄层层析法测定果酱中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29 实验十八薄层层析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31 模块五气相色谱法

实验十九GC-14B型气相色谱仪的使用35 实验二十气相色谱法测定米酒中乙酸乙脂的含量37 模块六选做实验

实验二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含量39 实验二十二饼干中抗氧化剂BHT的测定41 实验二十三罐头食品中锡含量的测定——苯芴酮比色法43 实验二十四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45 实验二十五胆碱酯酶抑制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47 实验二十六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塑料成型品的检测49 实验二十七保健食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51 模块七综合实训

实训一乳制品的检验55 实训二软饮料的检验61 实训三肉类罐头的检验65 实训四肉制品的检验70 附录1 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75 附录2 用EXCEL制作标准曲线83

实验一 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的水分含量

一、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100℃左右直接干燥下所失去的物质的总量。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95-105℃温度下,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

二、试剂和仪器

玻璃扁形称量瓶 1个 烘箱 1台 干燥器 1个 分析天平 1台 台称 1台 三、操作方法

1>取洁净玻璃扁形称量瓶,置于95-105℃烘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 加热0.5-1小时,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称量m 0,并重复 干燥至恒重.

2>将面粉加入称量瓶内,使其厚度为5mm ,加盖,精密称取其质量m 1后,置95-105℃烘箱内,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4小时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量。然后再放入95-105℃烘箱内干燥1小时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0.5小时后再称量。如此反复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量m 2。 3>计算

水分% =

12

10

100m m m m -?-

m 0 称量瓶恒量质量 g m 1 称量瓶+样品质量 g

m 2 — 称量瓶+样品干燥后恒量质量 g

实验二 大米(或面粉)总灰分的测定

一、原理

食品的灰分,是指食品经高温灼烧后所留下的无机物质,主要为氧化物或盐类。若灰分含量过高时,往往表示食品受到污染,影响质量。 二、仪器

高温炉 瓷坩埚 电炉 坩埚钳 台称 干燥器 分析天平

三、操作方法:

1、取大小适宜的瓷坩埚置高温炉中,在600℃下灼烧30min ,冷至200℃以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精密称量,并重复灼烧至恒量m 0。

2.加入面粉2g 左右,并精密称量质量m 1。

3.在电炉上以小火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置于高温炉中,在550℃下灼烧至灰白色(一般为2-4小时,如灰化不完全,可沿壁滴加几滴浓硝酸或双氧水,以湿润样品即可,再灼烧)。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

4.再放入550℃高温炉中灼烧1小时,冷却,称重。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0.0005g)为恒量m 2。 四.计算:

面粉总灰分% =

20

10

100m m m m -?-

m 0 — 坩埚质量 g

m 1 — 坩埚质量+面粉质量 g m 2 — 坩埚质量+总灰分质量 g

实验三 比重瓶法测定酱油的相对密度

一、原理

密度瓶具有一定的容积,在一定温度下,用同一密度瓶分别称量等体积的酱油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即为酱油的相对密度。

二、仪器和试剂

普通密度瓶 水浴锅 温度计 滤纸条 分析天平 酱油 蒸馏水

三、操作方法

1.把密度瓶用自来水洗净,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烘干并冷却后,精密称重m 0。

2、将密度瓶装满酱油,盖上瓶盖,置于20℃水浴中浸0.5小时,使瓶内酱油的温度达到20℃,用滤纸条吸去毛细管溢出的酱油后取出。用滤纸小心把瓶外擦干,置天平室内30分钟后称量m 2 。

3、将酱油倾出,洗净密度瓶,装入煮沸30分钟并冷却到20℃以下的蒸馏水,按上法操作。测出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m 1。

4、计算:

d 2020 = 20

10

m m m m --

d 204 = d 2020 × 0.99823

m 0 空密度瓶质量 g m 1 密度瓶和水的质量 g m 2 密度瓶和酱油的质量 g 0.99823为20℃时水的密度 g/cm 3

实验四 滴定法测定健力宝饮料的总酸度

一、原理

食品中所含的酸主要是有机弱酸或其酸式盐,测定时主要是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强碱溶液进行滴定,通过计算便可求出该食品的总酸度。

二、仪器与试剂

碱式滴定管 三角瓶 滴定台 烧杯 移液管 电炉 玻棒 洗瓶 水浴锅 0.1mol/L NaOH 标准溶液 1%的酚酞乙醇溶液

三、操作方法 1、样液制备:

吸取健力宝牌饮料50mL,放入干净的烧杯中,置于70-80℃水浴20-30分钟,除去二氧化碳后取出,冷却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过滤,弃去初滤液8-10 mL ,收集滤液备用。 2、滴定:

吸取滤液20.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到粉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碱液体积。平行测定2次。 四、计算:

总酸度(以柠檬酸计)% =

NaOH NaOH C V 0.07

100V

???

V 吸取的饮料滤液体积 mL

实验五凯氏定氮法测定黄豆的粗蛋白含量

一、原理

利用硫酸及催化剂与食品试样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C、

H形成CO

2、H

2

O逸出,而氮以氨的形式与硫酸作用,形成硫酸铵留在酸液

中。然后将消化液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水蒸气蒸出,被硼酸吸收。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2NH

2-(CH

2

)

2

-COOH + 13H

2

SO

4

→ (NH

4

)

2

SO

4

+ 6CO

2

+ 12SO

2

+ 16H

2

O

(NH

4)

2

SO

4

+ 2NaOH → 2NH

3

+ Na

2

SO

4

+ 2H

2

O

2NH

3 + 4H

3

BO

3

→ (NH

4

)

2

B

4

O

7

+ 5H

2

O

(NH

4)

2

B

4

O

7

+ 2HCl + 5H

2

O → 2NH

4

Cl + 4H

3

BO

3

二、仪器与试剂

1、100mL凯氏烧瓶

2、微量凯氏定氮装置

3、试剂

硫酸铜硫酸钾硫酸 2%硼酸溶液

混合指示剂: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0.1%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按2:1的比例混合.或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按1:5的比例混合。

20%NaOH溶液 0.01mol/L HCl标准溶液

三、测定方法

1、样品消化:

准确称取粉碎均匀的黄豆粉0.3g左右,小心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

(勿粘附在瓶壁上),加入0.5g CuSO

4、3g K

2

SO

4

及10mL浓硫酸,于瓶口

倒插入一口径适宜的干燥管,用胶管与水力真空管相连接,利用水力抽出消化过程所产生的烟气。先以小火缓慢加热,待内容物完全炭化,泡沫消失后再加大火力,消化至溶液透明呈蓝绿色。取下抽气管,继续加热 0.5h,

冷却至室温。

取20mL蒸馏水,徐徐加入烧瓶中,待样品冷至室温,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烧瓶数次,并入容量瓶,旋转混匀放冷,再用蒸馏水定容,备用。

同时做一空白消化。

2、蒸馏与吸收:

1>按蒸馏装置图安装好装置,将所有的夹子打开。取下样品加入口的磨口塞,从样品加入口加入50mL的蒸馏水,再插回塞好。并给冷凝管接通冷凝水。

2>往蒸汽发生瓶加入蒸馏水至其体积的三分之二处,加入几粒沸石和4滴甲基橙,再加入3mL浓硫酸,然后置于电炉上加热使水沸腾。

3>产生蒸汽后,夹上夹子1,让蒸汽经导管进入反应管外套,待废液排放口排出蒸汽后,夹上夹子3,使蒸汽进入反应管,蒸馏洗涤10分钟。打开夹子1,同时夹上夹子2,待反应管内的水全部排出到外套后,打开夹子3,排出废水。马上从进样口加入蒸馏水约20mL,立即再夹上夹子3,待水排出,反复操作3次,洗涤完毕。

4>将全部夹子打开,吸取10mL样液(或空白液)从样品加入口加入到反应管内,插上磨口塞。量取25mL2%硼酸置于250mL锥形瓶内,然后将此吸收液置于冷凝管下端,冷凝管下端应插入到液面以下。再从样品加入口加入约20mL20%NaOH溶液使反应管内的样液有黑色沉淀生成或变成深蓝色,用少量水洗涤加入口,插好磨口塞,并用少量水封口。

5>夹上夹子1,让蒸汽经导管进入反应管外套,待废液排放口排出蒸汽后,夹上夹子3,使蒸汽进入反应管,蒸馏开始,待吸收液变蓝后计时蒸馏10分钟,将冷凝管下端提离吸收液面,再蒸馏1分钟,用萘氏试剂检查无氨后,停止承接蒸馏液。打开夹子1,同时夹上夹子2,待反应管内的样品废液全部排出到外套后,打开夹子3,排出废液。马上从进样口加入蒸馏水约20mL,立即再夹上夹子3,待水排出,反复操作洗涤3次,再作样品平行测定。测定完毕,打开全部夹子,停止加热,待冷却后拆除装

置并洗涤干净。

3.滴定:

用0.01mol/L HCl滴定吸收液至变为红色为终点,记下消耗的HCl体积。

四、计算:

蛋白质% =

)

(120.01401

100

10100

C V V

F

m

?-?

??

?

C — HCl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1

—滴定样品吸收液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2

—滴定样品空白液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 —黄豆粉的质量 g

F —黄豆的蛋白质含量换算系数5.71

实验六电位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一、原理

根据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将酸度计的玻璃电极及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电池,用碱液滴定,根据酸度计指示的pH值判断和控制滴定终点。

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酸度计磁力搅拌器烧杯(250mL)微量滴定管

2、试剂

pH=6.18标准缓冲溶液

20%中性甲醛溶液

0.05mol/L左右的NaOH标准溶液

三、测定操作

1、样品处理

先根据实验四测出待测酱油的比重,然后吸取酱油5.00mL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吸取定容液20.00mL于250mL烧杯中,加水60mL,放入磁力转子,开动磁力搅拌器使转速适当。用pH6.18的标准缓冲液校正好酸度计,然后将电极清洗干净,再插入到上述酱油液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下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

2、氨基酸的滴定

在上述滴定至pH8.2的溶液中加入10.00mL的中性甲醛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记下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

3、空白滴定

吸取80mL蒸馏水于250mL的烧杯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然后加入10.00mL中性甲醛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记下加入甲醛后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

四、结果计算

氨基酸态氮% =

) (120.01401

100

20100

C V V

m

?-?

?

?

V

1

--- 酱油稀释液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9.2所用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2

--- 空白滴定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9.2所用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 ---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 --- 吸取的酱油的质量g

0.014 --- 氮的毫摩尔质量g/m mol

实验七 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

一、原理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称为粗脂肪。因为除脂肪处还含有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这种抽提法所得的脂肪为游离脂肪。 二、仪器和试剂

索氏抽提器 滤纸 水浴锅 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三、操作方法

1、准确称取已干燥恒量的索氏抽提器接收瓶W 1。

2、准确称取粉碎均匀的干燥花生仁2-6 g ,用滤纸筒严密包裹好后(筒口放置少量脱脂棉),放入抽提筒内。

3、在已干燥恒量的索氏抽提器接收瓶中注入约三分之二的无水乙醚,并安装好索氏抽提装置,在45-50℃左右的水浴中抽提4-5小时,抽提的速度以能顺利回流为宜。

4、抽提完成后,冷却。将接收瓶与蒸馏装置连接,水浴蒸馏回收乙醚,无乙醚滴出后,取下接收瓶置于是105℃烘箱内干燥1-2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准确称重W 2。 四、计算

粗脂肪% =

2 1

W - W 100W

W 2 —— 抽提瓶与脂肪的质量 g W 1 —— 空抽提瓶的质量 g W —— 花生仁的质量 g

实验八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EDTA测定水的总硬度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水的总硬度的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在pH=10时,EDTA能与钙、镁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稳定性比铬黑T 与镁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强。以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铬黑T为指示剂,在接近终点时,EDTA夺取Mg-EBT中的镁,使铬黑T游离出来,溶液由红色突然转变为蓝色,即为滴定终点。滴定时,加入三乙醇胺和KCN 来消除水中少量的Fe3+、Al3+、Cu2+、Pb2+等离子的干扰。

三、试剂

1.铬黑T指示剂:0.5g铬黑T与50g氯化钠充分混合。

2.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称取5.4g氯化铵,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35ml氨水,再加水稀释至100ml。

3.1%KCN溶液

4.1:1三乙醇胺

5.1:1HCl溶液

6.钙指示剂:0.5g钙指示剂与50g氯化钠充分混合

7.0.01mol/L钙标准溶液:精确称取干燥(110℃)至恒重的0.5g基准碳酸钙于250ml烧杯中,用1:1的HCl溶液加热完全溶解,冷却后转入5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8.0.01mol/L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配制:称取3.7g EDTA二钠盐(分子量为372.2),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待标定。标定: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钙标准溶液到250ml锥形瓶中,加入70ml水,然后加入10ml10%的NaOH溶液,加少量的钙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转变成纯蓝色为滴定终点。记录消耗EDTA的体积V(EDTA)。平行测定三次。计算公式:

c (EDTA )=)

()

()(22EDTA V Ca V Ca c ++

四、操作方法

准确吸取水样100.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三乙醇胺6ml 、KCN 溶液1ml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10ml 、铬黑T 指示剂少许,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三次。

计算

水的总硬度(mg/L )= ()

3()()()

c EDTA V EDTA M CaCO V 水样×1000

说明:

1.用钙标准溶液标定EDTA ,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时,滴定的溶液应用NaOH 调节pH 到12~14。

2.滴定样品水样时,需先加入三乙醇胺和KCN ,以消除Fe 3+、Al 3+、Cu 2+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缓冲溶液调节pH 值至10,再加入铬黑T 。 3.滴定时的水温过低,应将水温加热到30~40℃再进行滴定。

实验九改良快速滴定法测定硬糖中还原糖的含量

一、原理

新制的酒石酸钾钠铜能被还原糖还原。当用还原糖溶液滴定酒石酸钾钠铜溶液时,加入亚甲基蓝,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而显示出氧化亚铜的鲜红色。

改良快速法在酒石酸钾钠铜溶液中加入了亚铁氰化钾,使红色的终点变为无色的终点而更易于判断。

二、仪器与试剂

台称电炉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量筒洗瓶容量瓶手套

裴林氏A液:溶解CuSO4·5H2O 35g 及亚甲基蓝0.05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0mL,摇匀。

裴林氏B液:称取117g酒石酸钾钠,126.4g 氢氧化钠,9.4g亚铁氰化钾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0 .1% 标准葡萄糖溶液:取分析纯葡萄糖,在150℃下烘干至恒

重,准确称取1.000g无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三、操作方法

1、裴林氏液的标定(空白滴定):

1>预备滴定:准确吸取裴林氏A、B液各5mL于锥形瓶中,加水10mL,

摇匀。在电炉上加热2分钟内至沸腾,沸腾后立即由滴定管滴入标准葡萄糖溶液至终点(由蓝色变为淡黄色),记下消耗的体积。

2>正式滴定:准确吸取裴林氏A、B液各5mL于锥形瓶中,加水10mL,

预加比预备滴定少0.5-1mL的标准葡萄糖溶液,摇匀。在电炉上加热2分钟内至沸腾,沸腾后立即由滴定管以逐滴的速度滴入标准葡萄糖溶液至终点,记下消耗的体积。

2、样品的测定:

1>样品制备:将硬糖粉碎后,精确称取1.2-1.5g 于50mL小烧杯内,溶解

后,加水定容于250mL的容量瓶中.

2>预备滴定:准确吸取裴林氏A、B液各5mL于锥形瓶中,加水10mL,

加样品液10.00mL,摇匀。在电炉上加热2分钟内至沸腾,沸腾后立即

由滴定管滴入标准葡萄糖溶液至终点,记下消耗的体积。

3>正式滴定:准确吸取裴林氏A、B液各5mL于锥形瓶中,加水10mL,

加样品液10mL, 预加比预备滴定少0.5-1mL的标准葡萄糖溶液,摇匀。

在电炉上加热2分钟内至沸腾,沸腾后立即由滴定管滴入标准葡萄糖溶液至终点,记下消耗的体积。

四、计算

还原糖% =

)

(0

21

0.1%

100 V V

W V V

-?

?

?

V0—空白正式滴定消耗的标准葡萄糖溶液mL V —样品正式滴定消耗的标准葡萄糖溶液mL W —硬糖的质量g

V2—测定时吸取的样液体积mL

V1—样品液总体积mL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类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 1 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广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理化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学习,并通过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团结协作、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传感器原理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与应用/Operation principles of 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二、课程代码:08011309 三、课程类别: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电子信息专业类研究信息采集问题的必修主干课。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非电信号的获取及转换方式,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和工程应用,使学生初步具备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设计、生产、工程应用的基础知识,了解工程、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各种具体或特殊的传感与测试问题,为将来适应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合理选择和善于应用各种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学时/学分:48/3(含实验8学时) 六、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子线路 七、适应专业: 电子、电子信息类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课堂教学 第一章概论 1、了解信息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传感器的标定。 重点内容: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教学难点: 二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章电阻应变传感器 1、了解应变片的结构和材料、电阻应变片的工作特性及参数 2、理解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3、掌握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传感器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线性补偿办法。 重点内容: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电桥的概念、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电阻应变传感器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补偿办法,应变测量电桥性能的提高。 第三章电感传感器 1、了解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消除方法、差动变压器外补偿电路、差动整流电 路,电感型传感器的应用。 2、掌握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掌握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分 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重点内容: 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主要工作特性及测量电路分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电感型传感器测量电路分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电容传感器 1、了解差动脉冲调宽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及在应用中正确处理所 遇到的问题。 2、掌握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差动电容传感器的概念,掌握电容 传感器主要工作特性及分析方法 重点内容: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工作特性及配用的测量电路,如何在实际工程测量中正确合理的选择电容传感器。 教学难点: 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分析及(变间隙式)差动电容传感器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计算、测量误差的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五章热电传感器 1、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冷端补偿及测温电路热,电感传感器的基 本应用。 2、掌握金属热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工作原理及特性,温敏二级管、温敏晶体管 及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掌握热电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重点内容: 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的典型工程应用。 教学难点: 热电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测量误差分析。 第六章压电传感器 1、了解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2、掌握压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的组成及其测量电路。 重点内容: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

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实验室的工作范围界定在从事食品质量检测如感官评定和常规理化检测、食品化学物质检测包括有有效成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和环境污染物等危害食品安全的项目。 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实验室管理层: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领导下负责管理实验室活动的人员。至少应包含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在实验室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分管质量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不符合项的纠正。 技术负责人: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对技术要素的控制责任。 控制样品:已知样品成分含量、可用于重复性测试及控制测试过程准确度的样品。1 实验室自己制备添加已知值的阳性样本。2标准物质。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使实验室客户能够确信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结果或服务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内部质量控制是为了实验室内部各级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够确信本实验室和本部门能够达到并保持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为了让客户信任,通常要对实验室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要素不断进行内部评价和审核,并开展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样品重复性测试、与外部实验室的测试比对、参加能力验证等各种控制活动,以证实实验室、某个部门

或相关人员具有持续稳定的 4.1质量负责人负责主持保密工作 4.3质量负责人: 4.3.1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 4.3.2监督质量体系的日常运行,及时纠正降低实验室检测能力,影响公正性和诚实性的偏离行为; 4.3.3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反映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5.2.12内审和管理评审要把公正性声明和公正性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审核和评审内容,质量负责人要跟踪与此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其落到实处。 5.3.4 最高管理者应经常召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研究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评审的情况,推进质量体系运行的水平,始终保存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5.4.4质量负责人应保持与最高管理者的沟通,及时反映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本中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 5.5.1最高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来自法律、法规,顾客的抱怨和意见,检测能力的验证和比对结果,当发现本中心的质量体系屡次出现同一类似的问题时,应召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3.1 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综合办公室发放。 5.2.1.2 程序文件由综合办公室组织编写,送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5.2.1.7 质量记录由综合办公室编写,综合办负责人审核报质量负责人批准使用。 5.2.3.6 重新颁布新版本时,旧版本作废,已作废的文件应由

食品理化检验汇总

食品理化检验 加粗下划线的为老师上课要求掌握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查、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品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2.食品理化检验常用的方法:感官检查(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物理检测 比重: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 1)比重瓶法: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0 ℃ 2)比重计法①酒精比重计:测定酒中酒精的含量(V/V); ②乳稠度计:测定牛乳的比重 ③锤度计:测定蔗糖的浓度(注:比重计法测定结果不如比重瓶法准确) 3.薄层色普法;将适当细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把试样点在薄板上,然后用溶剂展开 4. 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 (一)分析方法的建立 1、检测条件的优化 2、校准曲线的绘制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4、干扰试验 5、实际样品的测定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制程序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 (4.5.6.7为ppt上补充内容) 4.极性大的被分离物,要选吸附能力小的吸附剂,但展开剂的极性应选大的。 5.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6.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7.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 tR-tM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8. 食品样品的采样原则:1)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9、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具有相同属性的食品样品的采集):袋装样品按 (袋数 /2 )^ 1/2进行抽样,采用四分法缩分 四分法 1)固体颗粒或粉体混匀后采用三层(上、中、下)五点(周围四点和中心)法采样 2)液体或半流体混匀后采样 3)组成不均匀固体食品采样 采样量:1.5Kg, 供检验、复查、备查用 10.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 11.食品样品的保存应做到净、密、冷、快。 12.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一、食品样品的常规处理:除去非食用部分、除去机械杂质、均匀化处理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一)湿法消化法(wet digeation) : 1)原理: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 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 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 2)注意事项:消化试剂应纯净,器皿及用具应不含待分析成分;加玻璃珠防止暴沸,注意 不要产生大量泡沫;补加酸或其他氧化剂时,应待消化液冷却后再沿内壁缓缓加入 3)优点→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底,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缺点→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操作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试剂 用量较大,有时空白值较高。在消化初期,消化液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泡沫,可能溢出消化瓶, 消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碳化,这些都易造成待测物的损失,所以需要细心操作。 (二)干灰化法(dry ashing) 1)原理: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物联网传感器实验系统软件使用说明书

ATOS物联网传感器实验系统 使用说明书 上海讯连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

目录 1概述 (4) 1.1背景 (4) 1.2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 (4) 1.4参考方案 (4)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4) 2系统综述 (5) 2.1传感器分类 (5) 2.2软件系统功能简介 (5) 2.3性能 (6) 2.4版权声明 (6) 3运行环境 (6) 3.1硬件设备要求 (6) 3.2支持软件 (6) 4软件操作说明 (7) 4.1安装以及使用前的准备 (7) 4.2 软件启动与登陆 (7) 4.2.1功能描述 (7) 4.2.2界面字段解释 (7) 4.2.3操作说明 (8) A)串口配置功能Serial (8) B)进入实验按钮功能Experiment (10) B1:实验一温湿度传感器实验 (11) B2:实验二光强传感器实验 (14) B3:实验三流量传感器实验 (17) B4:实验四霍尔传感器实验 (20) B5:实验五压力传感器实验 (23) B6:实验六气体压力传感器实验 (26) B7:实验七雨滴传感器实验 (29) B8:实验八火焰传感器实验 (32) B9:实验九震动传感器实验 (35) B10:实验十噪声传感器实验 (38) C)进入图书资源按钮功能Library (41) C1:资料一TINYOS开发环境 (42) C2:资料二WINCE平台 (43) C3:资料三Zigbee开发环境 (43) C4:资料四辅助工具 (44) C5:资料五驱动程序 (44) C6:资料六芯片和传感器手册 (45)

C7:资料七演示中心 (45) C8:资料八应用软件源码 (46) D)退出程序按钮 (46) 4.3 LabVIEW函数库 (47) 4.3.1函数库介绍 (47) 4.3.2如何编写一个应用程序 (49) 4.3.3 应用范例 (49) 5.0出错处理和恢复 (49)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篇一:传感器实验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实验计划的制定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 (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 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督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同时督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 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改进不足的地方,争取把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 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

食品理化检验学

食品理化检验学 面向专业名称:卫生检验 大纲主笔人:杨慧仙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时数为112学时,7学分。实验课时数约占50%,为56学时,3.0学分。 二、配套教材 食品理化检验,黎源倩主编,2006年3月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实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食品检验是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而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为进一步的实习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掌握检测项目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2.掌握食品检验的一些基本操作和技能:如消化、蒸馏、层析、比色等; 3.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4.学会数据处理方法及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措施和方法。 四、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验一般在理论课3~4周后开课,根据教学进度表安排每周一个实验内容。依据学生人数分成2~3大组,每组一位带教老师,然后根据教学仪器条件,2~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 2.实验前一周安排4~6名学生与带教老师一起预做实验。预做后与实验技术员一同备课讨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写好教学讲稿。上实验课时,学生上台讲授,老师补充,同时授课学生要全程指导其他学生。 3.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必须按照检验工作的要求单独完成。学生操作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并监督改正,为今后的规范独立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4.实验后,写好实验报告交老师批阅。

5.做好实验教学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6.设计性实验在一般检验操作的要求下,依据设计性实验特点,灵活教学。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摘要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应液态食品的和。 2.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混匀等处理工作。 3.食品中水的有在形式有和两种。 4.膳食纤维是指有在于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和的总和。 5.碘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的重要组成成分。 6.食品中甜味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等。 7.合成色素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得到的,主要来源于及副产品。 8.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步聚:即、和浓缩。9.赭曲霉毒素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连接到β-苯基丙氨酸上的衍生物。 10.镉是一种蓄积性毒物,主要蓄积部位是肾和。 11.丙稀酰胺由于分子中含和,具有两个活性中心,所以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泼的化合物。 12.雷因许氏试验是常用于和快速检验的定性实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于保健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B、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C、适宜特定人群食用 D、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2.标准分析法的研制程序包括() A.立项 B、起草 C、征求意见 D、审查 3.食品样品制备的一般步骤分为() A.去除非食品部分 B、除去机械杂质 C、均匀化处理 D、无机化处理 4.在常压下于()0C()h干燥食品样品,使其中水分蒸发逸出,食品样品质量达到恒重。 A.950C-1050C B、900C-1000C C、2-4h D、4-6h 5.通常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待测目标序列 B、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C、PCR反应体系的构建 D、电泳及结果分系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海豚毒素是一种小分子非蛋白类神经毒素,其毒性比剧毒药物青化钾还要大1000倍,与人的致死量为0.5mg() 2.塑料种类繁多,按受热后的性能变化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 3.将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已知基因mRNA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合成不同基因的c DNA探针,并制 成基因芯片。() 4.现场样品的采集必须遵照统计学意义上的随机原则,从而使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能最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是热力加工食品,其形成的机制目前基本的到确认。()6.PCBs不是公认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7.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挥发性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银白色软金属,原子量112.41,密度8.6,熔点320.90C,沸点7670C。() 8.C d 9.氨基甲酸酯是继有机磷农药后的一类重要的防腐剂。() 10.皂苷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生理作用,它可以抵制血清中指类氧化,抵制过氧化酯质生成。()

《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课程实训总结

对于《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课程实训总结首先谈一谈实训的感受吧! 在6月5日上午的实验准备过程中,李雪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这么课程实训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所要接触的各项设备。虽然我不是小组的组长,但是我也对实验所需要用到的资料做了备份,对相关软件也进行安装,我想通过自己的电脑进行整体的实验,但是很不幸,以为电脑的权限设置导致了不能正常安装。对这一点还是很失望的。 而后李雪老师因为生病了,真的很是不幸。但是在6月5日下午对于UP-CORTEX-M4进行了了解和安装。但是由于软件是全英文的,出现的错误不能处理,而且没有老师。询问了同学他们也找不到问题。这个结果导致了不能进行试验。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老师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体试验过程中,对UP-CORTEX-M4开发板和UP-CUP ZigBee2530及UP-CORTEX-M0试验三个大类的实训,过程中有辛酸也有欢笑。再IAR配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了不能进行试验,而且看着其他组进行的特别顺利。内心非常焦急。越是着急就越需要冷静,英语单词不懂不明白就要及时借鉴网络词典进行翻译,不能一直在哪儿等待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要有独立的思维,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就不再继续。 在项目一中,是针对IAR集成环境的搭建任务。在这个文件搭建中最开始是在“UP-CORTEX-M4开发板光盘”这个文件夹中的

\tools\IAR6.30中打开的。但是最终显示文件受损,所以不得不在另寻路径。后来在“UP-CORTEX-M4开发板光盘”这个文件夹中找到了IAR6.30这个软件。再次安装就可以完成了。 在项目一的所有安装过程中未出现其他问题。也成功对项目一进行了安装并且成功完成第一个 IAR 软件中的LED项目的新建。 UP-CORTEX-M4开发中和UP-CUP ZigBee2530 在这次实训中,除了让我对《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能在试验中进行基本操作外,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 首先,我觉得在一个团队中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小组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组长分配的工作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负责,要对自己做的实验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下来必须得加班总结待第二天实验之前进行完成。 其次,我觉得实验过程中每一个人要学会将自己优点发挥出来,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每一个人所在的平台不一样,会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PPT做的好,有的人文档功底好,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这个团队才能更快完成任务。 最后,我觉得到了实际工作中以后,学历并不显得最重要,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任何工作,做得时间久了是谁都会做的,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更重要. 因此,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说课程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说课程 一、课程地位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而职业教育直接面向的是社会、面向市场,这就要求教材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的开设就是学校领导深深抓住这一主要思想而特意安排的。在现代测量与控制技术中,非电量测量与探测占有重要地位,这就必然用到各种各类的传感器,将各种不同的信号转换成电量。因此,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等问题都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子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都是与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传感器技术是研究各门学科的基础,无论哪一门学科,哪一种技术,哪一个被控制对象,没有科学地对原始数据的检测,无论是信息转换、信息处理,还是数据显示,乃至于最终对被控制对象的控制,都将是一句空话,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生产越来越普遍,这一点更说明了传感器技术与检测技术在电子专业占有的突出地位。再加上单片机以及DSP甚至嵌入式的广泛应用,传感器与微机的接口技术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传感器技术还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尤其是单片机技术搭建了一个桥梁,使单片机技术更能够跟实际相融合,发挥其自动控制的优势。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教材则根据国内外的大量参考书籍和实践资料,在必要理论知识介绍的前提下,推出许多典型应用实例。根据大纲要求,重点介绍了典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了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状况,介绍了传感器的使用电路和典型传感器的应用实例,并且较具体地介绍了电路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 本教材共分为12章。第一章介绍了非电量测量的基本知识;第2章至第10章介绍了典型传感器,讲解了传感器的原理、测量电路和应用实例,使读者对信号的检测、传输和处理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概念;第11章是传感器与微机接口技术,介绍了常用的接口芯片和连接方法;第12章介绍了智能仪器的组成、通用总线标准。本教材总学时60学时,加上实验内容可以达到70学时。具体从本教材的内容上分析,教材虽涵盖了大多数的传感器应用类型,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知识含量多。但是,由于本教材的篇幅有限,而在如此之短的篇幅上详细介绍所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不太可能的,势必会在描述时对一些信息进行删减,作者可能认为这些内容是无关紧要的,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学习关于传感器的各种工作原理,通过大量业余时间的学习才能把作者认为不重要但又十分必要的内容给学生们补充出来。这门课程不像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适用课程: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 食品理化检验实训 食品检验技术(实验) 食品检验技术实训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实验)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综合实训

目录 实验部分 实验一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的水分含量 (1) 实验二面粉总灰分的测定 (3) 实验三果汁饮料中总酸及pH的测定 (5) 实验四牛乳中还原糖的测定 (8) 实验五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0) 实验六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中粗脂肪的含量 (12) 实验七牛奶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4) 实验八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6) 实验九酸水解法测定火腿肠中脂肪含量 (19) 实验十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21) 实验十一分光光度法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3) 实验十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山梨酸含量 (24) 实验十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8) 实验十四果胶的提取 (33) 实验十五果胶的测定 (35) 实验十六高效液相使用技能训练(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提取物) (36) 实验十七银耳中SO2(漂白剂)的含量测定 (40) 选做实验 实验一比重瓶法测定酱油的相对密度 (42) 实验二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含量 (43) 实验三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中游离蔗糖的测定 (45) 实验四白酒中甲醇的测定——品红亚硫酸比色法 (47) 实验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蛋中的维生素A (49) 实验六薄层层析法测定果酱中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 (51) 实验七纸层析法测定β-胡萝卜素 (53) 实验八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碘的含量 (55) 实训部分 模块一基本技能训练 (57) 实训一常用电器的使用技能 (57) 实训二常用的物理检验仪器使用技能训练 (60) 实训三酸度计和电动磁力搅拌器的使用技能 (68) 实训四索氏提取器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3) 实训五微量凯氏定氮仪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5) 实训六薄层板的制备技术和薄层分析的点样技术训练 (77) 模块二综合实训 (78) 实训一糕点产品的理化检测 (78) 实训二酱菜类产品的理化检测 (79) 实训三肉制品的理化检测 (80)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资料作者:李媛媛 选择50*1'名解5*4' 简答1*20' 问答1*10' 名词解释: 1、恒量:就是指在规定得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得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得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得分析步骤、试剂与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得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得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与计算检验方法得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得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与环境中得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与杂质得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残存得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就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得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得杂质得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得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与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得均为食品中得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得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得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得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 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就是指利用人体得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得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等对食品得色、香、味、形与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得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得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得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与有害 成分得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一般嗅觉得敏感度远高于味觉。?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得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得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

高等职业院校食品检验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_张洪利

2014年第1期 3月出版 高等职业院校食品检验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Thecoursereforminpracticalteachingoffoodinspectioncurriculumsofthe higheroccupationcolleges 张洪利**王尔茂***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ZHANGHong-li**WANGEr-mao*** (Guangdongfoodanddrugvocationalcollege,GuangdongGuangzhou510520,China) 摘要按照食品行业岗位的技能点,分配每门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点,突出高职院校食品检验课程实训教学的实验技能训练,涵盖食品检验岗位的完整内容,优化实训课程内容。通过加强实验实训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岗位竞争力。 关键词优化实训课程;加强实训管理;提高学生能力 AbstractAccordingtothejobskillpointsoffoodindustry,byassigningtheskillstoeachcourse,emphasizingtheex-perimentalskillstrainingofhighervocationalfoodinspectioncourse,andcoveringallworkingcontentoffoodinspectionposition,theoptimizationcoursecontentandtrainingwererealized.Atthesametime,thetrainingmanagementwasstrengthened,thestudents'practicalabilitieswereimproved,andthegoodresultswereachievedbythereform. Keywordsoptimizationoftrainingcourses;strengtheningthetrainingandmanagement;improvingthestudents'ability 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44(2014)01-0018-03 DOI:10.3969/j.issn.1673-6044.2014.01.006 食品检验课程主要包括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感官检验等课程。食品检验课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为基础,对食品组成成分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食品加工中的物料及产品品质、贮藏和销售中食品的安全进行控制和管理,并为新资源和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探索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面向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满足食品企业检验技术岗位不断发展的需求,对高职院校食品检验类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学院和实训中心,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实训项目的优化,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为食品企业检验工作岗位输送优秀人才。 1优化食品检验课程的实训项目 食品种类多样,分析与检测项目繁多,而学校的实训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对实验项目进行精心选择。食品检验课程实训项目的优化,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在近几年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中,将过去以强调完成检 食品工程 FOODENGINEERING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张洪利,男,1972出生,200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专业,实验师。 ***王尔茂,通讯作者,Email:wemao@126.com. 收稿日期:2013-11-11 18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大全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1.水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 2.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3.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4.食品的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的大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 定; 7.牛乳总酸度是指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之和,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8.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 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9.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还 原糖。 10.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11.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 (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12.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13.相对密度(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14.食品理化检验学: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 学。 15.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 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16.干法灰化:是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17.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8.样品采集: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19.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 20.可疑值:在实际分析测试中,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多次重复测定的数据不可能完全 一致,而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并且常常出现一组测定值中某一两个测定值与其余的相比,明显的偏大或偏小,这样的值称为可疑值。 21.极值:虽然明显偏离其余测定值,但仍然是处于统计上所允许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与 其余的测定值属于同一总体,称为极值。极值是一个好值,这是必须保留。 22.异常值:可疑值与其余测定值并不属于同一总体,超出了统计学上的误差范围,称为异 常值、界外值、坏值,应淘汰。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3.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24.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25.酸性食品:经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物质,即能够产生酸性物质的 称为酸性食品。 26.碱性食品:代谢后能够产生碱性物质的食品。

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课程实训-2017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Detection and Sensor System Design and Practice 课程编码:010131031 学时/学分: 1周/2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微机原理等等。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实训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实训目的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实训目的是针对典型非电量测量问题和典型测控电路,提出实训题目,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测试仪器能力,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对工程实际量测试的感性认识。 1、通过工程机械中典型物理量检测方案的设计,使学生掌握针对实际工程目标构建检测系统、完成测量及结果分析的方法。 2、了解常用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方法,并会搭建与调试。能够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检测系统的的能力和检测电路的调试能力。 3、了解信号采集方法、信号复现及分析方法,能够利用采集卡,实现简单的信号采集、处理。 4、初步了解嵌入式系统,了解ARM控制器,能够利用机械结构、传感器、舵机实现机械结构的设计、搭建、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利用舵机控制动作,初步实现智能小车的设计。 5、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表述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课程实训的锻炼,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真正融入自己的知识链,提高综合能力。 (二)课程实训的基本要求 1、根据实训任务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案论证、技术参数的选择、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并对需考虑的诸因素进行说明。 2、牢固、熟练地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学会调试测试系统的基本方法,包括传感器的使用,信号调理电路、数字化电路及显示单元的调试,在此基础上自行组建测试系统。 3、在了解和掌握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各单元功能及应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际工程测试培训或典型电路搭建与特性分析培训。 4、撰写实训报告,包括总体方案论证;系统原理阐述;元器件选择及参数计算、各环节具体电路设计或具体的实训过程训练和实验结果分析。 三、课程实训内容及安排 (一)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教学分为两大模块,实际工程应用的测试技术训练项目模块和利用NI公司的LabVIEW 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平台以及ELVIS构建的虚拟教学实验平台模块,通过以上模块的实训,来培养

4-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手册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手册 烟台南山学院 2015年6月

目录 实验一啤酒比重和酒度的测定 (1) 实验二面粉中水分及灰分含量测定 (6) 实验三食品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9) 实验四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 (12) 实验五牛奶中乳糖含量的测定 (15) 实验六食品中挥发酸的测定 (17) 实验七品红亚硫酸比色法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含量 (19) 实验八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21)

实验一 啤酒比重和酒度的测定 (一)啤酒比重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啤酒比重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比重测定的原理是比重是指一物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纯水质量的比值表示,一般比重是指20℃时的比重,用r 4 20表示,也可用某一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4℃水的质量的比值,用 r 2020 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啤酒、 比重瓶:25ml 或50ml (带温度计塞) 电热恒温水浴锅 吸管:25ml 烧杯、试剂瓶、电吹风等 无二氧化碳之蒸馏水、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 1、洗瓶:用洗涤液、自来水、蒸馏水彻底洗干净,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并把瓶内外吹干。 2、称瓶重:安好瓶子塞和瓶帽,称量空瓶重,为M 0(瓶重应减去瓶内空气重量,1cm3的干燥空气重量在标况下为0.001293g ≈0.0013g )。 3、称量附温比重瓶和水的总重: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沿瓶口内壁注入比重瓶,插入带温度计瓶塞(加塞后瓶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将比重瓶置于20℃(按油品种类设定)恒温水浴中,待瓶内水温达到20±0.2℃时并稳定20~30min 。取出比重瓶,同时读取温度t2,用滤纸吸去溢出侧管的水,立即盖上所附瓶帽,揩干瓶外部,称量得附温比重瓶和水之共重为M 1。 4、称量附温比重定瓶和试样的总重:吸取澄清啤酒试样在20℃以下),按测定瓶和水重法注入瓶内。加塞,用滤纸揩净外部,置于20℃(按油品种类设定)恒温水浴中,约30min 后取出,同时记录温度t1,揩净排水管溢出的试样和瓶外部,盖上瓶帽,称量得附温比重瓶和样品之共重M 2 。 5、计算: 密度瓶法计算啤酒的密度 10 2--M d M M M d ——试样在20℃时的相对密度;

传感器技术学习指南

传感器技术学习指南 一、传感器技术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重要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 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传感技术是自动检测系统,更是控制系统的前哨,它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好的基础,也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 2、学科边缘性与课程内容的分散性:传感器技术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原理、现象 基础上,用数字化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方法。有两点对学习传感器技术很重要,一是原理性,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现象很多,基本上都可以用来构造成传感器,因此,传感器技术涉猎的理论基础很广泛;二是方法论,传感器技术是适应现代控制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从不同视角、更定量地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定量性是本门学科的一个特点,并适应于信号的后处理技术,如AD转换技术,动态测量技术。一方面由于世界的多样性,一方面也由于定量描述的“点视觉”特性,使人们只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因此,传感器技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并且很多情况下也表现出技巧性与创新性。 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作为“感觉器官”,是将压力、温度、位移量等信息(或者被测量)转化成电信号。而这些转化是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现象和效应来进行的,被测量转化成电信号的方式是各种各样,也就是说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因此本课程信息量大,涉及的范围较广,且各章节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3、课程的实践性;传感器的实践性对于大学生学习传感器技术有不同的影响,简单来讲, 传感器技术深入现代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灶具、冰箱、空调、电视、电话、热水器、汽车等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物品中,与传感器习习相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传感器便于学生很快理解传感器的适用性、作用;另一方面,传感器又深入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飞机、舰船、遥感等众多的领域,仅从物理不现象来讲,涉及光、电、力、磁等从微观到宏观几乎所有的现象,本课程仅学习常见传感器的构成原理,但这并不妨碍学生有更广泛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做为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时也应当特别注重实践和实验,亲自动手使用传感器,才能知道传感器的应该与其他电路如何连接,怎样才能正常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传感器门类繁杂,千变万化,本课程并不能包络万象,学生与教师都应当不断从传感器产业发展、个人生活和兴趣、个人的科研项目中总结出有利于教和学的素材来。最后,也由于传感器的实中实践性,也决定了传感器的技巧性,学习和掌握通用传感器的原理、方法,并习惯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是学习研究本课程的最高目标。 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本知识点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关概念这部分内容应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主,宜采用互动学习方式,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教师应事先准备好一个简单的检测系统,如用电桥来测位移,这样从一个实际存在的检测系统进行展开,介绍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边演示边讲解有关概念边让学生跟着操作,以增强讲课的直观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