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名人趣题妙解_傻瓜素材

小学数学名人趣题妙解_傻瓜素材

小学数学名人趣题妙解_傻瓜素材

名人趣题妙解—傻瓜

有一次,林肯总统正在演讲,突然一个青年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傻瓜”。林肯脸上掠过一丝阴云,随即镇定地说了一番话,就有力地反驳了这一污蔑。

试问,林肯是怎么说的呢?

答案:林肯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部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刚才这位先生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却忘了给我写信。”

说完,便继续他的演讲。

1

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01] 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 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 字。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它共有以下十个: 1、2、3、4、5、6、7、8、9、0。数是由数字组成的。在用位值原则记数时,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值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它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 A、《标准》明确提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些什么? 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 105减去 78的差乘 15,积是多少? 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 105减去78的差,所以先求差后求和,即:(105-78 )× 15 [03] 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些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商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2016÷4 7035 ÷5 4548 ÷8 90180 ÷9 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 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 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04] 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上有何要求? 答: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 需求。 [05]

小学数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小学趣味数学 1.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2.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 3.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4.把8按下面方法分成两半,每半各是多少?算术法平均分是____,从中间横着分是____,从中间竖着分是____. 5.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6.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7.小军、小红、小平3个人下棋,总共下了3盘。问他们各下了几盘棋?(每盘棋是两个人下的) 8.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 9.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10.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11.小军说:“我昨天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12.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13.一只绑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14.王某从甲地去乙地,1分钟后,李某从乙地去甲地。当王某和李某在途中相遇时,哪一位离甲地较远一些? 15.时钟刚敲了13下,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第十一届海门之窗杯“巧思妙解”玩数学竞赛四年级试题含答案

第十一届海门之窗杯“巧思妙解”玩数学竞赛 四年级模拟试题 准考证号码姓名得分指导老师 一、填空题:(每空3分,12小空,共36分) 1.按规律填上适当的数。 5,2,8,4,12,8,17,16,(),()。 2.几个同学交流自己家的门牌号,前六位同学家的门牌号分别是301,402,607,113,736,223。小梅发现她家的门牌号与前面每个门牌号恰好在同一数位有一个相同的数字。你知道小梅家的门牌号是()。 3.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80,而差比减数少8.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16,差应变()。 4.小明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6错写成9,结果得936,实际应为864。这两个因数各是()和()。 5.小刚五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为93分(满分为100分),那么他每次考试的分数不得低于 ()分。 6. 小明做错题时,把被减数百位上的3错写成8,把减数十位上的9错写成6,这样算得的差是806.正确答案是()。 7. 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是21,第8项是63,那么它的第14项是()。 8.如图,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小正方形的 边长为3,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9.二进制数10110改写为十进制数为()。 10.在四年级的100个学生中,68人订阅了《小 学生数学报》,76人订阅了《小学生语文报》, 其中仅订《小学生数学报》的有10人,则这 100个学生中仅订《小学生语文报》的有 ()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5小题,共15分) 1. 有两袋糖,一袋有71粒,另一袋有39粒,每次从多的一袋中拿出4粒放入少的一袋里,拿()次才能使两袋糖数目同样多。 A. 36 C. 6 2. 有一位工人把长18米的圆钢锯成了3米长的小段,锯断一次需4分钟,共需要()分钟。 A. 12 C. 24 3. 假期里有些同学相约每两人互通一次电话,他们一共打了120次电话,问有()个同学相约互通了电话。 A. 10 C. 15 4. 用1,2,4,5四个数组成不同的四位数,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第17个数是()。 A. 4521 D. 2541 5.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个正方形。 三、操作题:(每小题3分,5小题,共15分) 1 . 速算巧算:99999×77778+33333×66666 2.试一试作图,9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要求每条线上有3个点。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低年级趣味数学题 1、填数10、7、4、() 2、5、()、11、14、 20、16、()、8、4 15、3、13、3、11、3、()、() 8,(),12,14,()(),11,9,7 0、3、()、9、12 ()、()、15、20、25 2、河里有一行鸭子,2只的前面有2只,2只的后面有2只,2 只的中间还有2只,共有几只鸭子? 3、哥哥给弟弟4支铅笔后,哥哥与弟弟的铅笔就一样多了,原来哥哥比弟弟多几支铅笔? 4、在一排10名男同学的队伍中,每两名男同学之间插进1名女同学,请你想一想,可以插进多少名女同学? 5、一杯牛奶,小明喝了半杯,又倒满了水,又喝了半杯后,再倒满水后,一饮而进,他喝了几杯水?几杯奶? 6、有9棵树,种成3行,每行4棵,应该怎样种?画出来。 7、有3只猫同时吃3只老鼠共用3分钟,那么100只猫同时吃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分钟? 8、把一根5米长的木头锯成5段,要锯多少次? 9、小朋友们排成一排,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10人,小华排在第几名?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10、甲、乙两个相邻的数的和是19,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11、小明有10本书,小红有6本书,小明给小红多少本书后,两人

的书一样多? 12、小朋友们吃饭,每人一只饭碗,2人一只菜碗,3人一只汤碗,一共用了11个碗,算一算,一共有几人吃饭? 13、游乐场中,小红坐在环形的跑道上的一架游车上,他发现他前面有5架车,后面也有5架车,你认为包括小红坐的车,跑道上一共有多少架车? 14、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轻8千克,爸爸要从第几箱中搬出几千克到第几箱,两箱的梨就一样重了? 15、有一排花共13盆,再每两盆花之间摆1棵小树,一共摆了多少棵小树? 16、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几段? 17、科学家在实验室喂养一条虫子,这种虫子生长的速度很快,每天都长长1倍,20天就长到20厘米,问:当它长到5厘米时用了几天? 18、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增长一倍,6天可长满整个池塘,需要几天睡莲长满半个池塘? 19、教室里有10台风扇全开着,关掉4台,教室里还有多少台风扇? 20、如果A+3=B+5,那么,A和B两个数谁大?大多少? 21、小朋友们站一排,从前往后数小红排第4名,从后往前数,小红也排第4名,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2、小朋友们站一排,小红前面有4个人,小红后面也有4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3、小朋友们站一排,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名,她后面还有4个人,

典型小学数学题精选(含答案)

典型小学数学题摘录(1-41)13.4.30整理 1 .一条公路,单独修,甲需10天完成,乙需12天完成,丙需15天完成,现有这样的A 、B 两条同样长的路,甲和乙分别在A 、B 两条路上同时开始修,丙开始帮甲修,中途转向帮乙修,最后同时修完两条路,丙帮甲修了多少天 (1+1)÷( 101+121+151)=8(天);101×8=54;1-54=51;51÷15 1=3(天) 2. 据了解,个体服装销售中要高出进价的20%标价便可盈利,但老板常以高出进价50%~100%标价,假如你准备买一件标价为200元的服装,应在什么范围内还价 最低价:200÷(1+100/%)×(1+20/%)=120(元);最高价:200÷(1+50/%)×(1+20%)=160(元) 应在120~160元之间 3 .两个相同容器中各装满盐水,第一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3 : 2,第二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为 4 : 3, 把这两个容器中的盐水都倒入另一个大容器,那么混合溶液中的盐与水的比是多少 ? 这两个容器相同,把这两个容器的容积看成“1” 第一个容器:盐占盐水233+(35 21 ,盐与水的比:21:14) 注意:解本题标准量要统一,即分母相同。 第二个容器:盐占盐水 344+(35 30 ,盐与水的比:20:15) 所以,混合后的大容器的盐与水的比:(21+20):(14+15)=41:29 4.有粗细不同的两支蜡烛,细蜡烛的长是粗蜡烛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一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支未使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支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多长时间 假设粗蜡烛长为“1”,细蜡烛长为“2”

中学趣味数学:趣题妙解

中学趣味数学:趣题妙解 由于达纳遭到谋杀,安娜、巴布斯和科拉这三名妇女受到传讯。这三人中有一人是凶手,另一人是同谋,第三个则与这起谋杀案毫无瓜葛。这三名妇女各自作的供词中有三条如下: (l)安娜不是同谋。 (2)巴布斯不是凶手。 (3)科拉参与了此案。 Ⅰ.每条供词都说的是别人,而不是作供者自己。 Ⅱ.这些供词中至少有一条是那个无辜者作的。 Ⅲ.只有那个无辜者作的供词才是真话。 这三名妇女中,哪一个是凶手? (提示:无辜者作了几条供词?) 答案 由于每条供词说的都是他人,所以这三条供词不可能都是无辜者一人作的。否则她就说到了她自己,从而与{Ⅰ.每条供词都说的是别人,而不是作供者自己。}矛盾。因此,根据{Ⅱ.这些供词中至少有一条是那个无辜者作的。},无辜者作了其中的一条或两条供同。 如果无辜者只作了其中一条供词,那么根据{Ⅲ.只有那个无辜者作的供词才是真话。},只有这一条供词才是真话,而其他两条供同就都是假话了。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

为如果其中任何两条供词是假话,那么余下的一条也一定是假话。这一点可分析如下。 (a)如果(1)和(2)是假话,则安娜就是同谋,而巴布斯就是凶手。因此科拉就是无辜者。这就使(3)也成为假话。 (b)如果(1)和(3)是假话,则安娜就是同谋,而科拉是无辜者。因此巴布斯就是凶手。这就使(2)也成为假话。(c)如果(2)和(3)是假话,则巴布斯就是凶手,而科拉是无辜者。因此安娜就是同谋。这就使(1)也成为假话。 因此,无辜者作了其中的两条供词。根据Ⅰ,这两条供词只能是由供词中没有说到的那名妇女作的。 (d)如果(2)和(3)是这两条供词,则它们就是安娜作的。于是安娜就是无辜者。但是供词(1)作为假话,却表示安娜是同谋。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e)如果(l)和(3)是这两条供词,则它们就是巴布斯作的。于是巴布斯就是无辜者。但是供词(2)作为假话,却表示巴布斯是凶手。因此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的。

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含答案)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三、选择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A、必修33 B、必修11 C、选修33 D、选修3 4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 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四、简答题 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答: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二年级趣题妙解 (2)

二年级趣题妙解 1、果园里有桃树35棵,苹果树比桃树多15棵,果园里共有()棵树。 2、()+()>( )×()[括号里必须添相同的整数] 3、()+()= ( )×()[括号里必须添相同的整数] 4、()×()×()=()+()+() 5、 0、1、1、2、3、5、()、()。 6、 19、1 7、15、()、()、()、()。 7、()×5<45括号里最大能填() 8、 5只小鸟和4只小白兔一共有()条腿 9、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10、○+△=46,△+△+ ○=65, △=( ) ○=( )。 11、一个房子里有10支蜡烛,一阵风吹来,灭了6支,妈妈把门窗关好。早上房子里还有()支蜡烛。 12、.妈妈给小明一个大盒子,里面装着6个纸盒子,每个纸盒子又装4个小盒子,小明一共有()个盒子 13、8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游戏,1人当鸡妈妈,扮演小鸡的有几人? 14、运动场上正在进行长跑比赛。在每位参加赛跑的运动员前面有7个人在跑着,在每位运动员的后面,也有7个人在跑着,现在运动场上一共有()名运动员。 15、今年妈妈比小力大26岁,10年后,妈妈比小力大多少岁?

16、两棵树上共有12只小鸟,其中有4只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请问现在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17、一只蜗牛想从枯井里爬出来看看天有多大。它每天白天爬上3米,晚上有退下去2米。整整爬到第8天才爬到井口。这口枯井有()米深。 18、连长带十名战士过河,已经有6名战士过了河,没过河的有几人? 19、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五只猫吃五只老鼠要用几分钟? 20、明明用同样的钱,可以买两个笔记本也可以买三枝钢笔,问笔记本和钢笔哪个贵?2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每人吃一个桃,一共却只吃了三个桃,请问这是为什么? 22、把一根香肠切三次,请问可以切几段? 23、小刚买了9枝铅笔,每枝6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4、教室里的10盏日光灯都亮着,关掉2盏,还剩()

小学数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 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32X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x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 =0.6÷[13- 20÷2] =0.6÷3 =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日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线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1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一(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 4.5 -3.5)=3.5- 1= 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4.5- 3.5)=2.5÷1= 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解题思路】 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解:乙仓存粮:(32.5x2+5)÷(4+1) =(65+5)÷5=70÷5=14(吨) 甲仓存粮:14X4 -5=56-5=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解题思路】 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解:乙每天修的米数:(400—10x4)÷(4+5) =(400—40) ÷9=360÷9=4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40X2+10= 80+10 =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解:每把椅子的价钱:(455—30×6)÷(6+5) =(455-180)÷11=275÷11=25(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25+30= 55(元)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

小学数学趣题与答案

第1课:小学数学趣味题 1、按规律填数:0,1,3,6,10,(15),(21 )。 2、小明家住在5楼,小明从一楼回到家共爬了(4 )层楼梯? 3、小猴与小兔去摘桃,小猴摘下15个桃,当小猴将自己的 3个桃给兔子时,他俩就一样多,你知道小兔子摘了(9 )个桃? 4、小明回家时看到爸爸正在锯一根钢管,小明问爸爸要锯多少时间,爸爸对小明说:“锯一段要10分钟,要将一根钢管锯成5段。”并让小明猜猜共需要(40 )时间,你能帮忙吗? 5、妈妈给姐姐买了18枝铅笔,给弟弟买了10枝铅笔,姐姐分给弟弟(4 )枝,姐弟俩的铅笔就一样多? 6.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得第二名的不是丙,乙看见甲和丙都在自己的前面到达了终点。 甲得了第(二)名,乙得了第(三)名,丙得了第(一)名。7.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排队去做游戏,从前往后数排第3个, 从后往前数排在第5个,共有(7)小朋友在做游戏? 8、小朋友下课后排队做游戏,他们一共最多可以有(6)种不同的排列法?

第2课:小学数学趣味题 1、黑兔、灰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灰兔)跑得最快,(白兔)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芳芳)最大,(阳阳)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张老师),最小的是(王老师)。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猜,哪一班人数最少? 哪一班人数最多? (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中班)人数最少,(大班)人数最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丙)最高,(乙)最矮。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数学] 好题妙解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讲一个例子 一小船由A港到B港顺流需行6小时,由B港到A港逆流需行8小时。一天,小船从早晨6点由A港出发顺流行到B港时,发现一救生圈在途中掉落在水中,立刻返回,1小时后找到救生圈:问:(1)若小船按水流速度由A港漂流到B港需要多少小时?(2)救生圈是在何时掉入水中的? 分析(1)设静水中的速度为x 不难求得问题(1)的结果为小船由A港漂流到B港需48小时。我们重点分析问题(2),如图,设救生圈在C处掉入水中,当小船以在顺水航行的速度由C处到达B港的同时,救生圈以水流速度由C处漂流到D处,这一段相当于简单的追及问题;小船掉头从B处逆流而上,同时救生圈从D处漂流而下,相当于以DB为总路程的相遇问题。由此可设全程为1,救生圈是x 点钟落入水中的,则 解之,得 x=11。可知救生圈是上午11时掉入水中的。 此题好在寓意深刻、独且特色:一是要求考生较深层次地认识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的统一,从而用解工程问题的思想方法去解一个相遇问题极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考生会用分解的思想去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三是要求考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四是置考察能力的目的于一个应用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以上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不难发现:这个问题虽然比较复杂,但始终有一个不变量,即水流速度。能否充分运用这一不变量独辟蹊径呢?我们联想到初二物理中的相对速度,如果以流水为参照物,即认为流水是静止的,那么船的相对速度,不论是顺水航行还是逆水航行,都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不变的!就象一个人在一匀速前进的列车上来回行走一样。因此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以流水为参照物,救生圈在C处始终没有运动,而小船以静水中的速度从C行驶到B,在B 港发现救生圈掉落马上返回C(相对速度仍是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由已知从B港所用时间当然仍是1小时,由此可知救生圈是在12-1=11时掉入水中的。 此法真是简洁,而且活用了物理方法,其适用条件(至少要有两个匀速的速度)也较为广泛,不少复杂的行程问题都可用这种方法得到简化. 下文给出广州市1999年中考压轴题,同学们不妨一试。 2 两列火车分别行驶在两平行的轨道上,其中快车车长100米,慢长车长150米,当两车相向而行时,快车驶过慢车某个窗口(快车车头到达窗口某一点至车尾离开这一点)所用的时间为5秒。(1)求两车的速度之和及两车相向而行时慢车驶过快车某个窗口所用的时间; (2)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慢车的速度不小于8米/少,快车从后面追赶慢车,那么从快车的车头赶上慢车的车尾开始到快车的车尾离开慢车的车头所需的时间为多少秒? 提示:设慢车的速度为米/秒,快车的速度为米/秒。问(1)中以快车为参照物,快车静止不动,慢车的相对速度为()米/秒;问(2)中以慢车为参照物,慢车静止,则快车的相对速度为()米/秒。

中学趣味数学-趣题妙解_题型归纳

中学趣味数学:趣题妙解_题型归纳 由于达纳遭到谋杀,安娜、巴布斯和科拉这三名妇女受到传讯。这三人中有一人是凶手,另一人是同谋,第三个则与这起谋杀案毫无瓜葛。这三名妇女各自作的供词中有三条如下: (l)安娜不是同谋。 (2)巴布斯不是凶手。 (3)科拉参与了此案。 Ⅰ.每条供词都说的是别人,而不是作供者自己。 Ⅰ.这些供词中至少有一条是那个无辜者作的。 Ⅰ.只有那个无辜者作的供词才是真话。 这三名妇女中,哪一个是凶手? (提示:无辜者作了几条供词?) 答案 由于每条供词说的都是他人,所以这三条供词不可能都是无辜者一人作的。否则她就说到了她自己,从而与{Ⅰ.每条供词都说的是别人,而不是作供者自己。}矛盾。因此,根据{Ⅰ.这些供词中至少有一条是那个无辜者作的。},无辜者作了其中的一条或两条供同。 如果无辜者只作了其中一条供词,那么根据{Ⅰ.只有那个无辜者作的供词才是真话。},只有这一条供词才是真话,而其他两条供同就都是假话了。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其中任何两条供词是假话,那么余下的一条也一定是假话。这一点可分析如下。 (a)如果(1)和(2)是假话,则安娜就是同谋,而巴布斯就是凶手。因此科拉就是无辜者。这就使(3)也成为假话。 (b)如果(1)和(3)是假话,则安娜就是同谋,而科拉是无辜者。因此巴布斯就是凶手。这就使 (2)也成为假话。 (c)如果(2)和(3)是假话,则巴布斯就是凶手,而科拉是无辜者。因此安娜就是同谋。这就使 (1)也成为假话。 因此,无辜者作了其中的两条供词。根据Ⅰ,这两条供词只能是由供词中没有说到的那名妇女作的。

(d)如果(2)和(3)是这两条供词,则它们就是安娜作的。于是安娜就是无辜者。但是供词(1)作为假话,却表示安娜是同谋。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e)如果(l)和(3)是这两条供词,则它们就是巴布斯作的。于是巴布斯就是无辜者。但是供词(2)作为假话,却表示巴布斯是凶手。因此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的。 (f)这样,(1)和(2)是两条如实的供词,它们是由科拉作的。于是科拉是无辜者。供词(3)作为假话,与这个结论是一致的。由于科拉是无辜者,并由于是真的话(1),巴布斯就是同谋。于是安娜就是凶手。(1)作为真话,与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数理结合 趣题妙解

数 理 结 合 趣 题 妙 解 山东省枣庄市西王庄中学 梁景辉 近年来以物理学科为素材试题成为数学中考命题的热点,试题中渗透一部分物理题,或以物理知识为背景命题,或以相关知识为载体,多以选择、填空、简答、计算等形式出现,它们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文字叙述或图片等形式来描述物理问题,展示物理信息,形式多样,多在学科知识点交叉处进行设计,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新颖独特,解答时要通筹兼顾,全盘考虑,解题难度也大。下面列举几例有关的中考题中对物理知识考查的内容并作以解答,以此了解命题的形式和解答的思路,希望对学生能有所启迪,对于预测中考题也会大有益处。 一、考查能否准确了解与识别图象 把数学中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知识同物理知识相结合,要求能看懂图象意义,明确函数图象特别是常见的正比例、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大致画法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物理量的意义及使用范围,由于物理量为非负值,正比例、反比例函数图象只能在第一象限部分。 典例赏析: 例1(哈尔滨市中考题)2007年我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一列火车由甲市匀速驶往相距600千米的乙市,火车的速度是200千米/小时,火车离乙市的距离s (单位:千米)随行驶时间t (单位:小时)变化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求火车离乙市的距离s 随行驶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t 、s 均为非负值,图象只能在第一象限部分,t 越大s 越小,故此图象为D 。 例2(齐齐哈尔市中考题)5月23日8时40分,哈尔滨铁路局一列满载着2400吨“爱心”大米的专列向四川灾区进发,途中除3次因更换车头等原因必须停车外,一路快速行驶,经过80小时到达成都。描述上述过程的大致图象是( ) s A . B . C . D . t t B. C . D .

小学数学趣题集

小学数学趣题集 【一】鸡兔同笼: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只。求笼中有鸡和兔各多少只? ※①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94÷2=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是35-12=23(只)。 【“砍足法”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②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头有35个,则脚有35×2=70只,相差94- 70=24只,是兔多出的脚,每只兔多2只脚,兔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 ③用“方程”来解:解设兔头X只,则鸡有35-X只,列式为4X+(35- X)×2=94,X=12,鸡有35-12=23(只)。 【二】牛顿问题: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写过一本数学书。书中有一道有名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目,人们把它称为“牛顿问题”:“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是: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1头牛减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及答案

1.小张和小王各以一定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王的速度是180米/分. (1)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跑步,75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张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2)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一方向跑步,小张跑多少圈后才能第一次追上小王? 2. 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离A点80米;在D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6O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3.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4.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5.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 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画一张示意图: 6.一只小船从A地到B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求A至B两地距离. 行程问题(一)(基础篇) 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以及重要知识点★提到行程问题就不得不说3个行程问题中一定会用到的数 ——s,t,v s ——路程

小学数学趣味题全解三年级数学趣味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题精编 趣味题1 1、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2、狐狸用50元的假钞买走了老山羊店里一件45元的皮衣,老山羊还找给狐狸5元钱,那么你知道老山羊损失了多少元钱吗? 3、24人排成一排,一、二报数,报二的人向前走两步,问原地不动的人有几个? 4、在巷子的一边有5盏灯,每两盏灯之间相隔8米,这条巷子有多长? 5、10辆车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黑色轿车是第6辆,那么,从后往前数,它在第几辆? 趣味题2 1、找规律写数 628、629、630、()、()() 106、108、110、()、()、() 525、530、535、()、()、() 521、531、541、()、()、() 192、292、392、()、()、() 2、用1、2、3三个数字,可以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3、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4、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是2,百位上的数是最高位上的数的一半,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3倍,个位上的数与百位上的数相同,这个数是()。 5、一个四位数,右边第一位数是3,第三位数是2,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上数字的3倍,这四个数字之和是13,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6、小东有10元人民币,小华有16元人民币,小华给小东几元钱,两人的钱就同样多? 趣味题3 1、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2、二年级给一年级9本书后,两个年级的书就同样多。二年级的书原来比一年级多多少本? 3、两个工程队共有100人,如果从甲队调20人到乙队,两个工程队的人数就一样多。两个工程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4、在数的世界里,一些数常常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如果我们能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思考,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规律,使你面临的问题轻松而解。下面是有关数的排列,你能找到它们的规律吗?哪一行和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试试看,找对了我送鲜花喔。千万不要失去机会。()行 (1)6、7、8、9、10 (2)5、6、7、8、9 (3)2、4、6、8、10 (4)3、4、5、6、7

有趣的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

有趣的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 1.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同笼,共有头48个,脚132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一个饲养组一共养鸡、兔78只,共有200只脚,求饲养组养鸡和兔各多少只? 4.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 5.小明用10元钱正好买了20分和50分的邮票共35张,求这两种邮票名买了多少张? 6.小红用13元6角正好买了50分和80分邮票共计20张,求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7.小刚的储蓄罐里共2分和5分硬币70枚,小刚数了一下,一共有194分,求两种 硬币各有多少枚? 8.三年一班30人共向北京奥运会捐款205元,同学每人了捐了5元或10元,你知道捐5元和10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吗? 9.三年二班45个同学向爱心基金会共计捐款100元,其中11个同学每人捐1元,其他同学每人捐2元或5元,求捐2元和5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10.松鼠妈妈采松籽,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8天共 采了112个松籽,这八天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 11.某校有一批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总分是3150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求参加竞赛的男女各有多少人? 12.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刘冬考了52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13.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题得8分,做错一题倒扣4分,刘冬考了112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14.52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11只船,其中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求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15.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32辆,这些车一共108个轮子。求小轿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 16.解放军进行野营拉练。晴天每天走 35千米,雨天每天走 28千米,11天一共走了350千米。求这期间晴天共有多少天?

高中数学 巧构造 妙解题解题思路大全

巧构造 妙解题 1. 直接构造 例1. 求函数f x x x ()sin cos = -+32的值域。 分析:由于f x x x ()sin cos =-+32可以看作定点(2,3)与动点(-cosx ,sinx )连线的斜率,故f(x)的值域即为斜率的最大、最小值。 解:令μθ=-=cos sin x x ,,则μθ221+=表示单位圆 f x k ()= --=32θμ 表示连接定点P (2,3)与单位圆上任一点(μ,θ)所得直线θμ---=k k ()320的斜率。 显然该直线与圆相切时,k 取得最值,此时,圆心(0,0)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1,即||32112-+=k k 所以k =± 2233 故22332233- ≤≤+f x () 例 2. 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x y a sin sin 3αα+=,x y a sin sin 3ββ+=,x y a sin sin 3γγ+=共点,求sin sin sin αβγ++的值。 分析:由条件知sin sin sin αβγ,,为某一元方程的根,于是想法构造出这个一元方程,然后用韦达定理求值。 解:设(m ,n )是三条直线的交点,则可构造方程m n a sin sin 3θθ+=,即 4303m n m)a sin (sin θθ-++=(*) 由条件知,sin sin sin αβγ,,均为关于sin θ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根。 由韦达定理知sin sin sin αβγ++=0 2. 由条件入手构造 例3. 已知实数x ,y ,z 满足x y z xy =-=-692,,求证:x y = 分析:由已知得x y xy z +==+692,,以x ,y 为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再由判别式非负证得结论。

六上趣题妙解

1、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车以14km/时的速度,在两队之间联络。甲队5km/时,乙队4km/时。两队相遇时,骑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2、将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平均数是38,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3、469和1072的最大公因数是()。 4、()()x()()=1995?()里数字不同。 5、三个小朋友家里都种着树,小月说我家比小华家少种了20棵,小亮说我家比小月家多种1/4,小华说我家比小月家多种1/5,小亮家种了多少棵树? 6 、四分钟最多通知:一分钟1个,两分钟3个,三分钟7个,四分钟15个,依次类推,通知60个学生,最少要几分钟? 7、数学题90,100,600,3四个数的答案是2400(用加减乘除或括号计算) 8、姐姐做英语题,比妹妹做数学题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题多用42分钟,妹妹做数学、英语两门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 9、一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只饼,用它煎1只饼需要2分钟(正面、反面各1分钟)。煎3只饼最少需要()分钟。

10、五个数,平均值是100。添上一个数后,平均值增加2。再添上第七个数,平均值又增加2。第七个数是()。 11、一位旅客去杭州旅游。车子开了全程的一半时,他睡觉了;当他醒来时,剩下的路程是他睡觉中开过路程的三分之二。他睡觉中行的路程占全程的()。 12、商店一次进货6桶,重量分别为15千克、16千克、18千克、19千克、20千克、31千克。上午卖出去2桶,下午卖出去3桶,下午卖得的钱数正好是上午的2倍。剩下的一桶重()千克。 13、1个一位数,在它的前面写上3,所组成的两位数比原一位数的4倍多6,原来的一位数是()。 14、六(2)班有学生50人,其中35人会游泳,38人会骑车,40人会溜冰,46人会打乒乓球。那么这班至少有()个学生,以上四项活动都会。 15、一队敌兵一群狗,人头狗头七十六,二百条腿齐步走,敌兵有()人。 16、妈妈买来了一筐苹果,清理时,发现这筐苹果2个、2个地数,余1个;3个、3个地数,余2个;4个、4个地数,余3个;5个、5个地数,余4个;6个、6个地数,余5个。这筐苹果至少有()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