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家故事大全

书法家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有十大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他们有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汇集,希望对你有帮助。

1、羲之换鹅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标题: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书法家则是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的关键人物。本文将讲述一位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探讨他的成长经历、艺术成就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一、成长经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出生在书法世家的孩子,名叫李明。李明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庭的影响下,李明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并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在成长过程中,李明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尝试各种不同的书法风格。他曾临摹过许多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从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艺术成就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磨练,李明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誉为“笔法精湛、气韵生动”,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专家的喜爱。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得了许多重要奖项。

除了个人的成就外,李明还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多次举办书法讲座和培训,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书法。他的学生中不乏优秀的书法家和爱好者,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扬光大了书法艺术。

三、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对于李明来说,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他曾说过:“书法是一种修行,通过写字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正是这种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让李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总结起来,李明是一位才华横溢、勤奋努力的书法家。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杰出的人才。同时,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热爱和追求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1、 李邕重义爱士 李邕重义气爱人才,作文 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 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 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 2、 徐浩八体皆备 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 把笔法传给了徐浩, 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 好。徐浩曾经写了 42 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世人形 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故事来源:《新唐书》 3、 郑虔红叶学书 郑虔在广文馆博士, 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 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 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 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 和画一起并成一卷, 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 “郑虔三绝。”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4、 李阳冰观《碧落碑》 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 观赏,好几天不离开。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因碑上有 “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 5、 钟绍京破产求王书 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 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 总计用去几 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 6、 卢弘宣临小王帖 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卢弘宣 当时做度支郎中的官,有擅长书法的名声。李德裕把他请来,出示自己得到的这 件书迹,请他观看。卢弘宣拿着帖,好久不作声。李德裕问:“怎么样?”卢弘 宣惊恐地说:“这是我近年临的王献之帖”。李德裕从此更加看重他了。 故事来源:《太平广记》
1/5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以下是几个关于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刻苦求精: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在兰亭“临池学书”,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他每次写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竟然变成墨黑色的了。 2.颜真卿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家中困难,难以供他买纸墨笔砚练字。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一天,她见颜真卿练字时撅起嘴巴,便问:“惜儿,你有心事?”颜真卿说:“母亲,我想买纸和笔,可家里没钱。”殷夫人沉思片刻说:“孩子,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不少宝贝,你为何不写一封信到洛阳亲戚家去,请求他们帮助你。”听到母亲提起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宝贝”,颜真卿眼睛一亮,立即回到父亲的书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父亲留下的一个带盖的铜制方盒。他打开一看,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锭锭方方正正或圆或扁的小东西,由黄泥捏成,有的颜色和泥土一样,有的则烧成砖瓦似的红黄色。颜真卿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捧着去问母亲:“母亲,这是什么?它不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吗?”“正是啊!”殷夫人笑着回答,“不信你把它磨碎试试。”颜真卿在母亲的指点下,他端来一碟清水,将扁圆的黄泥磨成粉,蘸着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殷夫人一边让他磨粉吸水写字,一

边深情地对他说:“惜儿呀,你可知道这些黄泥的来历?它们都是你父亲在练字之后留下的!”她接着说道,“你父亲练了一辈子的字,穷其一生才练出这一手好字。” 3.柳公权谦虚拜师: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少年时候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纸笔,便在壁土上练写,以碗盛满水写字,写了再用湿布抹干后重写。后来由于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书法,才成为一代书法家。在柳公权博取众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一个是颜真卿。柳公权曾遍阅近代笔法,认为颜真卿的字是各家之冠。柳公权最初学习王羲之的笔法,遍阅近代诸家笔法而自成一家。他看遍了晋唐以来诸家的字帖。颜真卿的书法苍劲沉着、结构宽博而气势恢宏。柳公权仔细研究了颜真卿的笔法并加以吸收溶化。因此有人将他的字与颜字并称“颜柳”。另一个人便是民间的无名书法家。柳公权能够化身为两个人,向他问字。一个人同他一样将笔划写得很粗大牢固;另一个人则同欧阳询一样写得特别紧凑峻拔。这两人都教了他书法之道和学习的方法。他起初向一位老者问笔法要领,老者道:“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掌握笔的运行规律。”柳公权有所领悟,依此练习写字果然大有长进。他又向一位老翁请教笔法技巧,老翁让他看了屋后一位用脚划沙写字的残疾人写字后说:“就是这样写的!”柳公权终于领悟了用笔之诀窍在于如沙丘之平夷(一任自然)的道理。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1.竹扇题字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老妇人,生意清淡,无人问津。王羲之十分同情她,就在她的扇子上题了一些字。老妇人起初很生气,觉得王羲之弄脏了她的扇子,但当人们看到这些字时,纷纷出高价购买。原来,王羲之的字太受欢迎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2.书成换鹅 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只漂亮的鹅,就向她提出用他刚写好的一幅书法作品来换。老妇人欣然同意,王羲之得到了他心爱的鹅,而老妇人则得到了珍贵的书法作品。这个故事表现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雅趣。 3.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非常刻苦。有一次,他忘记了吃饭,母亲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然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说:“这馒头真甜啊!”母亲走进一看,哭笑不得。王羲之的这种专注和投入精神,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4.掘墓偷艺 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据说他为了学习书法,曾经去掘别人的墓,偷取墓志铭来研究。

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但他的学习精神确实令人敬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追求艺术和学习,有时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偶创飞白 汉朝的蔡邕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有一次,蔡邕偶然看到工匠用帚子蘸石灰水在墙上写字,由于帚子比较软,石灰水也比较稀,所以写出来的字带有丝丝露白。蔡邕受到启发,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飞白体。这种字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6.入木三分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据说王羲之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一部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子美,号希仲,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以楷书闻名于世,被誉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简练大气,行笔苍劲有力,而且他还创造了一种书法风格——“颜真卿体”。在书法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许多后人推崇不已。 二、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永训,号永固,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多样丰富,擅长楷书、行书、草书,尤其以行草书见长,被誉为“行草鼻祖”。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独具 一格,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三、颜真卿的书法艺术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延之,号神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尤其擅长楷草相间的“颜体”,颜真卿的书法 作品气魄宏伟,刚劲有力,给人以一种豪迈、浑厚的感觉。颜真卿的 书法成就被誉为“颜体”的杰出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米芾的书法艺术

米芾(米年穆,1051年-1107年)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潦草激越,意境深远,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米芾 的书法追求自然洒脱的境界,融合了秀润、飞动、醇厚的特点,堪称 独步一时,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独具风格的一位大家。 五、赵孟頫的书法艺术 赵孟頫(1254年-1322年),明代书法家、画家,是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大师。赵孟頫书法遵古法,协和古法于气韵之中,兼顾传统和 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对后人影响深远。他的书法作品 在世人中享有盛名,为后人所推崇。 六、总结 我国古代书法家横跨了不同的朝代、不同的风格,每个书法家都有着 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们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古,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 术财富,对我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的艺术价值会更加被人们所重视和认可。七、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自幼喜欢书法,勤奋练习,不断 钻研。他常常观察自然界的山水和花草,取其灵感,将自然美融入书 法创作之中。据传说,王羲之年轻时曾随父亲到一座山上打猎,父亲 因猎物不多责怪他,王羲之感到自惭形秽,于是在山上闭门苦练书法。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 一. 李白: 李白,晚唐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天赋异禀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 独特、细腻、清秀,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一次,李白到庙里去,在神 龛右侧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了一段禅宗佛经,石碑上的文字是用篆 字书写的。他立刻感慨到,自己没有学习传统的书法,非常后悔。于是,李白以宣召之意对篆书作出回应,望着碑文,落笔而挥。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自己也学会了书写篆字,而且书写的日渐熟练,比 碑上的文字还更加精良细腻。 二. 魏晋之际的书法家: 一位叫李山甫的书法家,生活在魏晋之际的河南洛阳。他虽然平凡, 但他对书法有着特殊的热爱,经常拿着绢纸,落笔而奋,笔墨抒情, 书写美妙的文字。他习书不求效法,而是站在自己观点出发,继承古 人书法中尚未被发掘的精髓,绘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纷呈的字图。今天,他给河南洛阳留下了一幅又一幅脏兮兮、粗狂而生动的书法作品,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及文化。 三. 唐代书法家——张九龄:

张九龄,唐代书法家,也被誉为“书法的大师”,乾隆十五年(1750年)就被拜为“楷萼同茂”,被比作豪杰孟尝君。他注重表情的宣泄,笔画大、抑扬有力,宛如英勇的将军的走位,真实细腻、柔美流畅,有一 股彪悍有力的精神力量。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是《耒阳文章》, 他把古典书法中最细小的韵律变成苍茫高昂的气质,犹如一片铺满青 冥的空阔,让人仰望至尊。 四.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 欧阳询,宋代书法家、词人、画家,后人尊称他为文字博大精深的“一 笔禅师”。他的书法与欧阳修的书法类似,根植于细腻而又神奇的“洞 天书虫”。欧阳询的书法狂放不羁,字里行间凝重脉脉,端庄大气,更 具一种极具特色的思想要求,直动精神,让人徜徉其中,名笔之美穿 行于笔山谷之间,引人入胜。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 许多在书法领域卓越成就的书法家,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取得后来的成就。以下就是有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与入木三分的传说: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写一篇祝辞。王羲之将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皇帝派工人雕刻。雕刻过程中,工人发现王羲之的字笔力深厚,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工人惊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2、张旭教颜真卿书法: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向他请教书法秘诀。但张旭并没有透露半点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再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3、柳公权刻苦练习: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7 岁就开始练习书法。17 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 4、张芝的刻苦练习: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5、萧何的墨池: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有一次,有人请他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他天天勤奋练字,写的

那天,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废寝忘食。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池水竟变黑了,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 6、柳公权的故事:有一次,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结束语: 总之,这些书法家的小故事展示了他们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背后的刻苦努力。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故事不仅是书法家的传记,更是启发我们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力量。

著名书法小故事

著名书法小故事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至今仍广受欣赏和传颂,其中不乏一些书法小故事,讲述着那些名家难忘的经历,打动着千古之后的人们。 第一则:颜真卿与太公钓鱼 颜真卿被誉为唐朝“四大书法家”之一,望族之家,从小就 学习书法。相传在他年轻的时候,曾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在水边雕刻棍子,他便好奇的走过去看。老人告诉他,这个棍子是专门用来太公钓鱼的,颜真卿便想买这个棍子去试试,可是老人不肯卖,只是将这个棍子送给了他。颜真卿尝试着用这个棍子去钓鱼,发现这个棍子非常的灵,钓到了很多鱼。 后来颜真卿因此钦佩这位老人,便问老人想要什么感谢他。老人说自己最喜欢书法,颜真卿便书信告诉给他母亲,想要从东宗买下一块好的“寿字宣纸”写在棍子上送给老人。后来母亲 给他寄来了这张宣纸,他用自己的字写了一个“寿”字,送给老人。老人接过“寿”字,流着泪说“好一个寿字!我已经活了80 多岁了,还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寿”。这个故事让颜真卿深刻理 解到书法应该是有情的、有灵性的艺术。 第二则:王羲之的草书之美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创造了“王羲之草书”这 一风格,流传千古。相传他的草书之美来自一个小故事。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山路遇到一位老者,他发现老者衣着破旧,便心存好意地举手给其扶起。可是老者身手敏捷,让王羲之错失了良机,又一想,这老人踩的是一双旧鞋,而其所穿的整洁靴子不泥不渍,便明白了其所独具的卓越卓然之处。 这次经历成为王羲之为草书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的重要源泉。他认为什么是草字,不是乱写,而是有着自己的排比规律的一种书法形式,通体见“白”不留空挤字不妨略。这就是王羲 之草书之美。 第三则:苏轼的真情自白 苏轼是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淳朴大方,草书清新自然。苏轼曾经因为“诗歌被抄发到了皇帝那里”而遭到了 削职为民的罚处。期间,苏轼租住在一个古井边上的一座茅屋。在这里,他苦练书法。曾有一次,一个路过的僧人看到他的草书,惊呼道:“真的勿怪话”。苏轼道出他的内心的感受:“当 日被赐羽毛扇之以交际,今日无职可论,不知活到何时,何怨及此”。这句话一泻千里,抒发其闷闷不乐的情感,让人读之 动容。 最后,这三个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真实而有温度。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书法可贵之处。总之,书法艺术必须与文化内涵相互呼应,寓含精神情感,方可真正触动人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

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及其故事: 1.王羲之:他是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被誉为“书圣”。据说他小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每天都在家中苦练,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2.颜真卿: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气势磅礴。据说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纸笔,就用手指蘸着水在墙上练习写字,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3.柳公权: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清新秀丽,笔法精妙。据说他在年轻时就开始学习书法,每天练习不停,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4.赵孟頫:他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圆润婉约、典雅秀丽为主要特点。据说他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父亲是一位书法家,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在艺术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不仅需要天赋和才华,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勤奋的练习。 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有王羲之换鹅、王羲之吃墨、王羲之学书等。以下介绍其中的两个故事:

1.王羲之换鹅:王羲之曾经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法名人小故事

书法名人小故事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书法名人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法名人小故事篇一:酷爱书法,苦练成才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

书法家相关故事

书法家相关故事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明星书法家。他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塑造了独特的风格和创意,成为了为人们喜爱和敬仰的文化艺术代表。这些书法家在书写文字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类文化的思考和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六个书法家的故事: 故事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公元353年,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兰亭集序》。这篇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美的字体成为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经典之作。 据说,在这个故事中,王羲之应邀参加了宴会,由于种种原因,他迟到了。当他见到为宴会而准备的酒席时,发现酒味已变醇厚,而宾客的情绪也变得悠闲自在。 王羲之被酒香、美景和欢愉的氛围所感染,他忍不住拿起了笔,在一块画布上写下了他内心的感慨和触动。他用独特的笔法和墨迹,创作了《兰亭集序》这幅奇迹般的作品。这篇作品后来成为了书法创作中的经典范本,广泛影响和欣赏至今。 故事二:张大千的“大面朝天” 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张大千是一位享誉盛名的艺术家和书法家。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故事中,张大千曾经参观一个展览,并看到了一幅名为“大面朝天”的书法作品。这幅作品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然而,当他仔细观察时,发现尚有一些笔画不合他的意愿。于是,他索性将整幅作品都涂黑,然后重新创作。 重新创作之后,张大千的“大面朝天”成为了一幅新作。他遵循自己的创意和审美标准进行了重新构图,通过巧妙的笔墨和用色,使作品更加出色和精彩。这幅重新创作的作品让人们对他的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故事三:米芾的“米字格” 米芾是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精湛而独特。有一个故事与他的“米字格”有关。 据传,米芾年轻时曾多次拜访名家请教书法技艺。有一位老师建议他每天执笔练字,并告诉他在每一页纸上用墨画出严格的网格,并在每个小格子里练习写字。米芾按老师的建议行事,并长时间坚持下来。 经过多年的勤奋练习,米芾的字体变得极为工整和规整。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平整而有力,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张力。这种特殊的“米字格”练习方式为他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赢得了众多赞誉和认可 故事四:苏轼的“黄州寒食诗”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有一年,他被贬黄州时恰逢寒食节,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祭祖、踏青,并品尝寒食。 苏轼感到无比思乡之情,他顿生灵感,用一块充满乡愁的竹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州寒食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其朴实而深沉的词句和流畅的笔墨成为苏轼书法中的珍品,也被世人广泛传颂。 故事五:赵孟頫的“行书八条龙图” 元朝书法家赵孟頫创作了一幅卓越的作品,被称为“行书八条龙图”。这幅作品以行书创作,展现了八条神龙在云海之间腾跃的壮丽场景。 当时,赵孟頫创作这幅作品时正值春秋时期,天气阴雨连绵,他心生感慨,决定通过书法来表达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赞颂。他以运筆如行云流水的自由飘逸的行书风格,将龙的动态和表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 1.简单介绍一位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十八缸水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便问王羲之,希望王羲之能告诉他写字的秘诀.王羲之听了,就领着王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王献之听了父亲的教导后,就再也不敢偷懒贪图捷径了,而是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 王羲之为了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叹息着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在王羲之的谆谆教诲之下,王献之真的写完了十八缸水,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书法名人小故事,简短些 1 偶创飞白(东汉)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

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 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 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 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 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 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2 羲之换鹅(晋)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