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新人教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基础知识。

2、认识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贡献,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二、秋收起义

时间:___年9月

地点:______

领导人: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井冈山会师

时间:___年4月

地点:___

事件:___、___与___两军胜利会师

结果:两支部队合编为______,改称“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助学题:

1、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及启示:

意义:

启示: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三)巩固反思题:

1、每年的8月I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A.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胜利

2、右图是江泽民为南昌的题词。下列史实与此有关的是

A.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

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是

A.井冈山根据地B.陕甘根据地C.左右江根据地 D.中央根据地

5、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7、江西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2)说一说毛泽东为什么到井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3)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错题整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全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文)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一,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二,就会明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因之,也就会明白农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规模的发展。三,就会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四,就会明白相

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五,也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六,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⑴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⑵、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⑶,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又必然要产生另一方面的坏结果。因此,在判断中国政治形势的时候,需要认识下面的这些要点:(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

第12课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2013·十堰) 1927年是国共两党关系发生重大转折时期。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927年的是(A)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井冈山会师④红军长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5.(2013·白银)右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 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C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1.(2013·广东)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B)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 18.(2013·武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创密切相关的是(C)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1.(2013·南京)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点是(B) A.南昌 B.井冈山 C.遵义 D.延安 3. (2013·南昌)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李军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A) A.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10. (2013·聊城)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去江西参加以“革命摇篮,星火燎原”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出发前他应了解的历史大事是(A) ①南昌起义②井冈山会师③长征会师④中共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3·山西)右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 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A)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会宁会师 1O.(2013·大理)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据地是( D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材分析: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人的图片。)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到、没有被征服、没有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开始在腥风血雨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圈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多媒体展示南昌起义的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份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的写作方法: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准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练,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篇一: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及答案】 ss=txt>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 料 c.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2.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160多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 门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魏源 c.严复 d.邓世昌 3.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 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 幅(见右图)展示的是什么壮观的场面? a.虎门销烟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渡江战役 4.在中国,有这样 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 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5.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a.广东番禹 b.广西桂平金田村 c.湖北武昌 d.江苏南京 6.洋枪队统 领华尔被太平军击毙于 a.上海b.青浦 c.南京 d.慈溪 7. 下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牛铜首猴铜首虎铜首 a .俄国 b.美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8.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 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9.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 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 行省。他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c.林则徐d.张之洞 10.一位同学参加中 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地 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中俄《爱珲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中英 《北京条约》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四(无答案)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四 第四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②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③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④知道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⑤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⑥知道重庆谈判的史实; ⑦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理解层次:①了解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②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考点导学] 1、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a.时间:1931年9月18日 b.借口:柳条湖事件 c.结果:东北沦陷 d.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e.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b.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5、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6、百团大战 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其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它的辉煌战绩,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7、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8、重庆谈判 ①原因: 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b.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但为赢得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假意和谈 c.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②时间:1945年8月——10月 ③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④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9、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等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通过对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教师对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及建立根据地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①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处理方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绘制动感地图、影片放映等多种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③难点: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及武装起义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④处理方法:通过问题的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 课前导学 ①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②根据自由阅读卡提供的内容,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制作红军军服。 ③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制成动感示意图,突出重要名称。 ④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渗透点 ①学生根据语文、地理知识,丰富、解答历史课中所出现的问题。 ②学生通过自制军服、活动示意图等,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丰富了业余学习生活。 ③学生可用适当的文艺形式总结、深化本课知识。 ④对本课知识的感悟,可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板书设计 ●○教学资料 多媒体设备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网 http://81.china.1840—https://www.doczj.com/doc/4118928811.html, 军旗飘飘 http://mil.jqpp/index.htm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八年级历史上册 2.6《洋务运动》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 洋务运动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设计表格制作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 通过史论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来评价洋务运动。 (二)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本上圈点勾画重要语句,在精彩处做好批注。 2、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6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三)自学自测: (四) 小组合作探究: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小组:军事爱好组: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简表。 观察课文图片和小字内容,以课文小字资料突出对安庆内军械所等军工企业的介绍,如涉及企业规模、生产产品、特点、作用影响类的知识。 第二小组:企业家组: 洋 务 运 动 1、 背景: 2、 洋务派代表人物: 3、 时间: 4、前期 近代 军事 工业 5、后期 口号: 近代 民用 工业 6、评价 结果: 目的: 性质: 积极意义: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 观察PPT图片及阅读课文小字,以课文小字资料突出对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介绍。 第三大组:海军观察组。要求是:介绍洋务派在海防方面的措施。 第四小组:科技人才组:突出京师同文馆、詹天佑、京张铁路的介绍。 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2)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 ①、什么事件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③、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五)课堂演练: 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 2.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3.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 4、有观点认为: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请回答: (1)你认为,洋务运动发生时期,中国社会“新”和“旧”的表现分别有哪些? (2)所谓“自救”,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又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 (3)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次尝试。我们应怎样去认识它的积极影响呢?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第1 页共1 页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重点和难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本课的重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可以从“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入手,用“李大钊就义”图片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形象资料增强学生印象,并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出毛泽东的一段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然后导入新课。也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南昌起义》的电影,然后教师讲述朱德在起义前夕设鸿门宴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一、南昌起义 1.从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把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朱德的枪》《南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示意图》,并提问:《南昌起义》图片中讲话的人是谁?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也可以用教室里的电视播放《南昌起义》电影中的精彩片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激发学习兴趣。 二、秋收起义 学习时,先布置学生阅读小字“八七”会议的内容接着悬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钢鼓、安源分三路进攻,受挫后在文家市会合,南下途中三湾改编,最后落脚在井冈山并建立起中国农村第一个根据地。“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本课的难点。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要点归纳。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和“红军的军服”,并有机进行革命斗争传统教育。 三、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学习时,可以利用《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和《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插图,加深印象。指出两军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课的史实十分丰富,有相关的电视片,电影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的许多回忆录;还可以补充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史实,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1.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是: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最大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巩固、小结:建议教师在板书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制作本课的知识结构表进行本课的小结。 六、练习:“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七、作业:议一议: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附:板书设计 一、南昌起义 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掌握 二、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 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 备注: 课后记:(在第二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 【学习目标】 1.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本单元用三课的篇幅来介绍抗日战争这一重大体裁,比较简略,如何将单个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脉络是个难点。。 【自主探究】填注表格:两个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 【合作探究】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 ——《以卢沟桥的名义》材料二“我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太同坊。飞机汽车件件有,还有娃娃和小床……可恨口口鬼子兵,八月十三响炮声……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 (1)卢沟桥被谁“绑架”了?在哪一年“被绑袈”的?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诗人说“南京城改作靶场”? (3)1945年“我”回到了上海,妈妈又给我买了汽车和小人。请你想一想,中国能够收复失地的原因有哪些? (4)回望那一场战争,胡锦涛总书记说:“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渝期间,吴伯雄一行出席了首届“重庆·台湾周”开幕式,并先后参观了西永微电园、某国际知名企业重庆分中心、渝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城、人民大礼堂、渝中半岛夜景以及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日月光广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宋美龄旧居、特殊的历史渊源,蓬勃发展的势头,迷人的夜景,给访问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实现两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2)请问,重庆与中国国民党有怎样的“特殊的历史渊源”? (3)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 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 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 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 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 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 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 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三(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三 第三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②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了解南昌起义; ④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理解层次: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②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考点导学] 1、五四爱国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简单经过: a.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b.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d.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 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 a.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

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⑤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2、中国“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③主要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北伐战争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②黄埔军校的创建 a.创建: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b.作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③北伐战争 a.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d.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e.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4、红色政权的建立 ①南昌起义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3、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4、论从史出评价事件: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5、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学习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四、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举行武装起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②地点:江西南昌。[在56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③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④结果:占领南昌,不久撤出,南下途中受挫,转战湘南。 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周恩来

3、“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教师小结、过渡: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完成“练一练”) (1)时间:1927年9月 (2)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敌强我弱),阅读“文献资料·红军歌谣”、观察“自由阅读卡·红军的军服”: ①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②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3)、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与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A.会师时间:1928年4月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根据“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议论并发言: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第12课_《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学习和探究过程: 导入新课 1.前课复习: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2.老师: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年幼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但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导入新课 一、南昌起义 先看一段影视资料【关于《南昌起义》的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1、南昌起义的概况 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51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陈毅等 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东途中受挫。{出示相关的图片} 2、自主探究:起义军为什么要退出南昌,南下广东? 【敌人来围,敌强我弱;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3、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1955年我国所封的十大元帅中,有7位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另外3位:罗荣桓、彭德怀、徐向前) 为了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课件展示八七会议的内容】,毛泽东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 自主学习秋收起义的相关内容,同时要学生结合书本完成练习 1、秋收起义的概况 时间、地点、领导人和结果 2自主探究: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

2013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登封市直一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总第13 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10-17 主备人:张怀昌审核人:李现海 【学习目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 【学习重点】: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学法指导】:自主、互助学习法 【学习过程】:一)、自学指导.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白色恐怖猖獗,革命处于低潮,需要以武装起义来反击国民党政府的镇压。 2.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 南昌起义的领导者:、、等人。 3.经过:1927年8月1日,革命军在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下,转战。 4.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的背景: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起义。会后,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年,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建立了中国 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3.三湾改编:①地点:②意义:三湾改编,确立了对的绝对领导。 4.井冈山会师:年月,、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于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改编为,由任军长,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坚强的队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建立 ______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二)、能力提升 1.和“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上海工人起义 2.你认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大意义是() A.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 B.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 D.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险局面 3.三湾改编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这是因为() A.毛泽东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有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北伐战争 5.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革命根据地 D.湘赣革命根据地 6.1928年4月,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的队伍是谁领导的() A.贺龙、刘少奇 B.朱德、毛泽东 C.陈毅、周恩来 D.朱德、陈毅 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的党代表是() A.朱德 B.周恩来 C.毛泽东 D.刘少奇 8.中国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是( ) A.8月1日 B.10月1日 C.5月4日 D.7月1日 【学后反思】 2013-2014 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随堂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的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2.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3.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A.专制与愚昧 B.封闭与自大 C.落后与野蛮 D.迷信与盲从 4.下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5.“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企业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 A.它是一场文化运动 B.它是一场反封建运动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历史全册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目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主学习】 1.清朝有见识的大臣_______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帝感到问题严重,就派其到_______ 禁烟。 2.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_______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_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_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_______年_______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国占领了 _______。 5._______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_》。

6.《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开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协定关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开始从___________社会沦为______________社会。 (2)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合作探究】 1.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针对材料中某一观点或你自己有什么新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评析。 【当堂达标】 1.右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 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下载1-92页,共92页)

第12课_《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质课比赛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复兴初中石国红 教材分析: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人的图片。)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到、没有被征服、没有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开始在腥风血雨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圈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多媒体展示南昌起义的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份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的写作方法: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准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练,有简短评价。写好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想一想: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后,为什么要退出南昌,南下广东? (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敌人来围,敌强我弱;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引出:在南下途中,起义军遭到失败。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大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后来,为纪念南昌起义的伟大功勋,八月一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多媒体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江泽民题词图片。) 过渡:为了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后毛泽东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