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金钱or时间?

2009-05-06 16:37:55 来源:文睿研究中心作者:收藏该篇文章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引子:

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掀起了收费模式转型的热潮——由按时长收费转向按道具收费(即俗称的“免费”游戏)。这场收费模式的转型对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驱动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改变了产业的竞争格局,部分网游厂商抓住了收费模式转型的机遇,迅速崛起,这其中的佼佼者巨人网络、完美时空和搜狐三家企业在2005年总的市场份额只有1%,而2008年三家总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了23.3%,“免费”迅速成为了行业的主旋律。然而免费游戏的弊端却也逐渐显现,部分免费游戏平衡性缺失受到大量玩家的诟病,而《征途》这款2006-2007年最成功的免费游戏进入到2008年后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在3季度出现了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促使产业界不得不关注并思考收费模式的未来走势。

那么,按道具收费究竟是作为网络游戏发展特殊阶段的产物短期存在还是会成为长期的主流?未来收费模式将会出现什么新的动向?这又将对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收费模式现状。

按时长付费和按道具付费是中国MMOG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付费模式。当扩展到棋牌网络游戏平台和网页游戏时,会员付费也是一种重要的付费模式,这种模式下,会员往往能享受到一些增值服务,例如优先进入房间、享受到更多的游戏内容、游戏中角色能力更强等。考虑到MMOG 占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的95%以上,本文主要对按时长付费和按道具付费以及两种付费模式的延伸进行讨论。

资料来源:文睿研究

当从游戏数量来看网络游戏的收费模式时,按道具收费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截止到2008年12月月底:中国大陆MMOG营收Top15的运营商总共运营122款MMOG,其中82%为按道具收费,另外有7%的游戏采用混合制收费;Top15的运营商总共运营87款MMORPG,其中75%为按道具收费,另外有9%的游戏采用混合制收费模式;而Top15运营商运营的所有中大型休闲网络游戏均为按道具收费。

从创造的营收来看时,按时长收费的游戏占据的份额则相对其数量要高一些:Top15运营商运营的87款MMORPG中,按时长收费游戏创造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29%,而其数量比例则只有16%。这主要得益于《魔兽世界》、《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二》几款按时长收费游戏贡献的营收。

2.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的驱动因素。

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收费模式经历的最大一次变革即为2006年以来按时长收费到按道具收费的转变。2005年下半年《热血江湖》率先“免费”,采用了按道具收费的模式,随后业界的领导者盛大宣布其主力游戏《传奇》及其他几款游戏也开始“免费”,随即掀起了按道具收费游戏的热潮。行业的后起之秀巨人网络、完美时空等均抓住了收费模式变革的机遇,即时推出了品质优秀的按道具收费游戏,迅速崛起,并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从表面上来看,业内厂商推出按道具收费游戏是为了降低网络游戏的进入门槛,进而延长自身的生命周期。其实不仅如此,原有收费模式存在的不足和产业的发展使得按道具收费模式必然会出现。游戏运营商希望利益的最大化,而玩家总是希望以较少的花费享受到较好的游戏内容,但是由于消费水平的不同:付费意愿较低的玩家能接受基本的游戏内容,而消费能力高的玩家关注是否能通过合理的支出获得在游戏中的乐趣。

1) 玩家具有在游戏中买卖虚拟物品的需求,产品的发展也使得厂商必须要为玩家提供收费或者免费的游戏中增值服务(虚拟物品)。

一方面,玩家对游戏中虚拟财产现实价值的认可是按道具收费的基础,他们有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货币购买游戏中虚拟财产的需求。随着玩家在游戏中投入的时间的增多,他们对于游戏中的虚拟道具、虚拟账号等虚拟财产的价值逐渐认可,并希望积累虚拟财产。当他们结合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消费能力时,部分玩家就希望能够用现实生活中的金钱换取游戏中的虚拟财富,而另外一部分玩家则希望通过在游戏中的劳动获取虚拟财富并兑换为现实生活中的金钱——这是按道具收费模式的基础。而按时长收费模式下,游戏运营商只把游戏中的角色视为虚拟世界中孤立的角色,无法满足他们通过现实货币交换虚拟财产的需求。这也是按道具收费模式出现之前,私服运营业主率先出售道具而获得玩家欢迎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网络游戏从单纯的“产品”演变为一种“持续发展的虚拟世界服务”,作为虚拟世界的运营者,游戏运营商应该向玩家提供收费或免费的增值服务。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最大的不同在于:单机游戏卖出后,游戏厂商即停止了和玩家的交互。而网络游戏在发行后,游戏运营商还需要对游戏进行运营,期间涉及到和玩家多层次全方位的交互。这就是为什么单机游戏只能一次性付费,而网络游戏可以采用按道具收费模式,持续的从玩家处收费。在网络游戏运营过程中:游戏运营商不单要维持服务器的稳定,还要持续的更新游戏内容、组织线上线下活动,不断为玩家提供新的增值服务,以维持服务器的人气;而玩家则在网络游戏中体验游戏内容,发展社交关系。网络游戏运营商提供的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品,而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虚拟世界服务”,运营商是虚拟世界的缔造者,他们有权利且有能力为玩家提供持续的收费服务。

2) 按时长收费模式存在不足无法满足玩家的需求,也不符合运营商的利益诉求。

无论是包时计费还是按时长付费,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时计费由于必须考虑到成本问题,所以定价往往较高而使得其无法满足大量低在线时长玩家的需求,从而只能作为按时长收费的一种补充。而按时长收费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按时长收费忽视了玩家通过现实世界中的金钱兑换虚拟财富的需求。按时长收费模式的游戏试图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游戏中的角色发展完全依靠时间和游戏技巧,但是却忽略了游戏角色背后的玩家在现实生活中收入水平和为运营商贡献营收的能力存在差异的现实;

其次,玩家在按时长收费游戏中,每时每刻都在消耗金钱,容易变得很紧张,聊天、发展社会关系等成为了奢侈玩法,为了省钱他们只能集中精力在练级等常规游戏内容上。这一方面可能使得玩家快速的体验完游戏内容从而缩短了游戏的生命周期。另外一方面,对于很多玩家而言,游戏已经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他们希望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游戏中,这样的收费模式无疑会降低他们的游戏乐趣;

再次,按时长收费模式下,游戏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游戏用户数的增长和在线时长的增加。运营商掌握大量玩家的游戏行为和消费数据,却难以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带来利润的增长,这种模式的游戏运营发挥的空间较小,不符合运营商的利益诉求。

3. 按道具收费模式的优势和带来的一些挑战。

2006年以来,按道具收费模式的崛起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一方面驱动了行业规模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另外一方面也改变了产业的市场格局。

首先,降低了网络游戏的进入门槛,增大了网络游戏用户基数。文睿研究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只有2500万,而2008年用户规模则达到5000万以上。2005年到2008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26.0%,在用户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游戏用户规模仍然保持如此快速的增长,这和网络游戏收费模式的变革密切相关:因为很多用户对互联网收费服务存在天然的抵触,以往按时长付费的游戏进入游戏就要付费,这使得他们甚至不愿意尝试网络游戏,而按道具付费模式下玩家是“先体验后付费”,这符合玩家的消费习惯和使用需求;

其次,在按道具收费模式下,游戏运营商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虚拟道具和精妙的游戏内营销,提高了用户ARPU值,进而推动了产业规模的增长。文睿研究的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大约36.5亿元,而2008年则增长至180.2亿元,2005年到2008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70.3%,这远远超出用户规模的增速,显示了用户的ARPU在不断提高;

最后,收费模式的变革改变了市场格局。2006年以来,一些行业的新进入者或者原来就在行业中但表现不佳的厂商抓住了收费模式转型的机遇,并迅速崛起。这些公司中的佼佼者是巨人网络、完美时空和搜狐,这三款公司的主力游戏,《征途》、《诛仙》和《天龙八部》都是在2006-2007年间推出,凭借其相对优秀的游戏品质和正确的收费模式迅速抓住了大批新增用户的需求,在线人数迅速增长。2005年三家总体的市场份额仅为1%,而2008年这三家公司总体的市场份额上升到23.3%。

无可否认,按道具收费模式在过去几年对行业产生了许多积极正面的影响,但是这种模式带来的挑战也不小,并开始显示出一些弊端:

首先,如何兼顾游戏中免费玩家和付费玩家的游戏乐趣成为设计难点。时间和金钱是按道具收费游戏中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两点:没钱有时间的玩家愿意在游戏中花更多的时间以获取虚拟财产,而有钱没时间的玩家则愿意一掷千金换取游戏乐趣。然而这就涉及到这两类玩家在游戏中的体验问题,如果游戏设计太注重金钱,那么免费玩家在游戏中的生存状态就太糟糕,而如果游戏过于重视时间,那么人民币玩家的乐趣则难以得到满足;

其次,游戏的经济系统和职业技能系统设计遇到挑战。在按时长收费模式下,游戏的经济系统和职业技能系统的设计要相对简单。而在按道具付费模式下,由于游戏采用了游戏币和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人民币)的双货币经济系统,而且由于人民币能够买到影响到角色能力的道具,这样游戏的经济系统和职业技能的平衡就比以前要复杂很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按道具收费游戏在服务器开放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显示了游戏经济系统遇到的挑战。而部分游戏的技能平衡更是受到了玩家的诟病。

再次,按道具收费模式下,网络游戏已经越来越类似一个虚拟世界,这对虚拟世界管理者——运营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商不单单需要保持对服务器进行维护,还要不断开发新的游戏内容、组织线上线下活动以维持其发展势头,运营商需要通过更加高明的道具设计、定价策略和游戏内营销使得玩家付费。

最后,按道具收费模式下,很多玩家变得比较浮躁,这给游戏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按道具收费模式下,对于可上网的PC的玩家,进入游戏门槛已经基本将为0,这使得不少的玩家成为了“蝗虫玩家”,他们不断的尝试新游戏,却不付费。这使得一些游戏在测试阶段在线人数暴涨,运营商大量购进服务器和带宽,而等到商业化时,这些用户却快速的流失,导致了运营商的投资变为沉默成本。

4.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未来的走势。

除了上述讨论的针对个人用户游戏内收费外,近年来,网络游戏还扩展了一些收费模式,包括针对个人用户的游戏周边、针对广告主的IGA等,文睿研究认为未来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将会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

1) IGA和游戏周边会逐渐发展,但只会是传统收费模式的补充。

尽管最近几年IGA和游戏周边得到了产业内外的大量关注,但是文睿研究认为未来三年这两种盈利模式只会是传统收费模式的补充。一方面,游戏周边商业模式不合理、盗版盛行以及周边产品和目标用户群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这导致游戏周边市场未来几年难以取得较大发展;另外一方面,IGA市场也面临价值链太长以至于难以整合、游戏运营商参与IGA热情不高、广告主对IGA 认知不够、游戏用户分裂在多款游戏中以至单款游戏难以产生较大的媒体价值等问题。所以难以出现完全依靠游戏周边和IGA支撑的游戏产品;

2) 按道具付费模式将是未来3年的主流,但按时长付费和按道具付费将长期共存;

如前所述,按道具付费模式具备的优势以及用户养成的免费进入游戏的习惯使得这种模式必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主流的收费模式。然而按道具收费游戏在平衡性方面的过度缺失使得不少玩家还是愿意选择按时长付费模式的游戏,目前总体的情况是游戏新玩家更偏好于按道具收费,而随着游戏年龄的增长,偏好按时长收费玩家的比例不断升高。市场研究机构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不同网游年龄段玩家偏好按道具收费模式的比例分别为:网游年龄1年以下为81.1%,网游年龄在1-3年之间的为71.6%,网游年龄在3-5年之间的为48.3%,而网游年龄在7年及以上的已经下降到了40.7%。这显示随着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率的降低,偏好按时长付费的玩家比例将升高;

3) 按道具付费游戏更加注重游戏平衡性,出现微利性的按道具收费游戏;

由于玩家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按时长收费模式的游戏相对按道具收费模式的游戏在吸引新玩家上成本要高很多。这使得非常注重游戏平衡性的游戏开发商也不得不妥协,一个折中的办法是在按道具收费模式下,以功能装饰和炫酷型的道具销售为主,并配以部分低功能的影响角色能力的道具。这样尽管不利于游戏运营商创收,但是却能有效的提升游戏平衡性从而提升玩家体验,并有助于延长游戏生命周期;

4) 按道具付费模式下,游戏厂商会更加注意付费用户比例和ARPU的平衡;

过去的一年,部分网络游戏运营商为了漂亮的财务报表,通过深挖用户数据和需求,不断的提升用户ARPU,其实已经提前透支了用户的收入。有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月消费在500元以上的玩家比例已经达到了4%,这部分玩家的消费额占据了总体消费额过高的比例,使得游戏已经不是一个低消费的娱乐品,这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5) 针对高消费玩家的付费方式:后付费模式。

针对高消费玩家的VIP运营会是未来游戏运营商非常关注的部分,游戏运营商会针对高消费玩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在付费方式上面,文睿研究认为游戏运营商会借鉴手机充值和信用卡的经验,针对某一消费级别以上的玩家,设置不同的信用额度,可以先消费后买单。从玩家心理出发,这能够让玩家觉得被尊重,增强玩家的荣耀感和对游戏的信任度。从玩家的消费行为出发,在玩家产生消费冲动的时候省略掉购卡充值等中间环节,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冲动型消费,增加运营商的营收。

附录:相关定义

MMORPG: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的大型游戏,该类游戏一般具备故事背景,且可持续发展。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一个特征鲜明的角色,在一个模拟现实的虚拟世界游戏背景中与其他虚拟角色进行互动。例如《梦幻西游》、《魔兽世界》等。

中大型休闲游戏(ACG):Advance casual game,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的休闲网络游戏,画面一般

为卡通风格,内容较为轻松,游戏的持续性不强,且每局持续的时间较短,游戏玩法注重玩家之间的竞技。例如:《跑跑卡丁车》、《劲舞团》等;

MMOG: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包括MMORPG和ACG。

网页游戏:Web game,又称无端网游,是基于网络浏览器的多人在线互动游戏,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只要打开网页就可以玩网页游戏。目前国内的网页游戏以战争策略类的为主,例如《纵横天下》、《部落战争》等。

IGA:In Game Advertising,游戏内置广告,是一种全新的广告类型,广告可以以道具、场景、NPC等形式植入到游戏中。

IPO中关于网络游戏企业收入审计技巧和方法

IPO中关于网络游戏企业收入审计技巧和方法 2016-11-07 北注协企业上市 IPO中关于网络游戏企业收入审计技巧和方法 原文名称: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2016]第1号—关于网络游戏企业收 入审计技巧和方法作者:北注协 在网络游戏行业中,企业最主要的参与者有游戏开发商、游戏发行商(游戏运营平台)、游戏渠道商;运营模式主要包括自营模式和联运/授权模式;盈利模式主要是按虚拟道具收费和按游戏时间收费。道具的消耗方式通常又分为一次性消耗道具、有限使用的道具和永久性道具三类。因此,网游企业的参与主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均可能各不相同。注册会计师在对网游企业收入进行审计时,需在充分了解其具体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不同参与主体间的责任分担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具体业务特点,识别并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本提示仅供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提示中所涉及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程度等,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 针对网游企业收入审计技巧和方法,上市公司审计专家委员会做如下提示。 一、网游企业收入舞弊风险因素的识别 在网游企业收入审计的全过程中,应结合网游行业的具体特点,从动机或压力、机会、态度或借口三个方面,持续地识别可能存在的与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的错报相关的舞弊风险。 (一)动机和压力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网游行业竞争激烈,不知名的游戏品牌生命周期一般较短,其持续经营能力面临重 大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层可能存在通过虚增收入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 2.网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研发人员。为了保持研发团队的稳定,网游企业通常 向核心技术人员实施股权激励。而为了增强核心技术人员的信心,网游企业可能存在通过虚增收入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 3.网游企业间重组并购交易频繁,为了获得高估值以吸引投资者,网游企业对其盈利 能力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预期,从而可能存在通过虚增收入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 (二)机会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网游企业的业务数据高度集中在网络系统中,该系统的维护由IT技术人员进行,在存在上述(一)中所述动机的情况下,网游企业可能要求IT技术人员通过游戏网络系统后台进行人为操作,修改与收入相关的业务数据,而这一行为难以被非IT技术人员识别; 2.网游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多种多样,收入确认的职业判断空间较大。例如是 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是一次确认还是递延确认等,确认结果各不相同; 3.在分期确认收入时,收入递延期间的确定建立在重大估计的基础上。这些估计涉及 主观判断或重大不确定性,一般难以找到较确凿的证据予以印证。 (三)态度或借口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有关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选用过于依赖非财务人员(如IT技术人员)的参与;

十大盈利商业模式

十大盈利商业模式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十大盈利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商业模式,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尤其是在路上的创业者以最短时间了解当前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商业模式,依照四个标准: 1借助新技术和整合了新资源; 2、开拓了新的盈利模式 3、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具有良好的业绩; 4、模式给其他行业很好的启发,并带动各行业模仿和创新 选出了十大盈利商业模式,希望给中国新生代互联网创业者以启发。

1、B2B电子商务模式 代表公司: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生意宝 影响领域:网上交易 影响关键词:在线贸易、信用分析、商务平台 模式概述:阿里巴巴被誉为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不仅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也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阿里巴巴汇聚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同时通过增值服务为会员提供了市场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诚信通,由于能够协助用户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因此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诚信度的建立深有意义。 示范效应:网盛科技于日前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股,顺利登陆国内A股市场,证明了资本市场对B2B电子商务模式的信心。网盛科技的核心业务是其旗下运营的多家行业垂直类B2B网站,如中国化工网、全球化工网、中国纺织网、医药网、中国服装网等。 模式的难题:中国电子商务整体环境始终困扰着B2B 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信用管理问题也同样突出。 2、娱乐经济新模式 代表公司: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台“加油好男儿”、上海台的“我行我秀”、北京电视台“红楼梦中人”

网络游戏行业分研究析报告

网络游戏行业分研究析 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 网络游戏行业概况 1.1 游戏分类 互联网游戏按游戏产品可分为大型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休闲游戏、网页游戏、以及手机游戏。 图1.1 互联网游戏分类 数据来源:iResearch 大型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即MMORPG(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这是目前主流的游戏类型,市场上知名的《传奇》、《魔兽世界》、《梦幻西游》、《征途》等游戏都属于这一类型。根据文化部《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白皮书》(以下简称“文化部网游白皮书”)中统计数据,2011年MMORPG 占整体网络游戏市场的比例约为79%,市场规模达到203.8 亿元,较2010年增长35.2%。 休闲游戏包括大中型休闲网络游戏和游戏平台上的游戏,休闲游戏的特点在于回合制、阶段性,玩一盘所耗费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由于休闲游戏内容健康、适合人群广泛,经营政策风险小。根据“文化部网游白皮书”统计,2010年高级休闲游戏占总体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的比例约为13.8%,市场规模达到35.5 亿元,较2009年增长49.7%。 网页游戏,又称无端网游,是基于网络浏览器的多人在线互动游戏,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只要打开网页就可以玩网页游戏。网页游戏是近几年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游戏。网页游戏由于进入便捷,无需下载和安装客户端,直接在浏览器便可以玩,适合碎片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摩尔庄园、热血三国、商业大亨、以及开心农场等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网页游戏。网页游戏近两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手机游戏,是安装在手机上玩的游戏,包括无需联网的单机游戏、WAP 网页游戏、以及手机网游。随着手机上网人数的激增(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55 亿)、手机上网资费的下调、独立WAP网站的兴起、运营商对手机游戏的高度重视等客观有利因素刺激下,手机游戏增长迅速。根据iResearch统计,2010年手机游戏市场规模为10亿,未来三年手机游戏年复合增长将超过75%。 1.2 收费模式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主要为按道具收费(即通常说的 Item-based)和按在线时长收费(即 Time-based)两种模式,部分休闲游戏有按会员月费的收费模式。这几种方式是游戏玩家付费。网游还可以通过植入广告收入模式向广告客户收取费用,称为IGA(In-Game-Advertising),是近两年逐渐开始的一种新的收费模式。 按时长收费,是网游刚刚开始的时候普遍采用的收费模式。国内目前几款按时长收费的游戏每小时费用在0.4元—0.48元之间。除了按每小时计费外,还有采用包月收费、连续收费(例如连续5天等)的模式。按时长

商业模式六要素之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六要素之盈利模式盈利模式:你该设计哪种收钱方式 这里有五种方式: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在设计盈利模式时,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设计你收钱的方式。我们把它形象地分为五种: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这五种方式,一步步细分了消费者,所创造的交易价值也因此而递升,但也相应地带来了更高的交易成本。如果你的资源能力,不能承担所增加的交易成本,就适合选择前面的方式,反之则可追逐更高的交易价值。 盈利模式是以利益相关者划分的收支来源及方式。在“盈利模式的经济学解释”这一组文章中,我们将先讨论“收支方式”,然后再讨论“收支来源”。 一个企业采取哪种盈利模式更合适,取决于它所带来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及交易风险,这三个因素,是我们衡量一个“盈利模式”优劣的标准。 上期专栏中,我们根据这个标准,分析了“固定、剩余、分成”这一组收支方式,说明了在一个交易结构中,谁该拿固定、谁拿剩余,还是分成。本期我们依然用这三个标准,来分析另一组收支方式:“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和分享费”。 我们用买一辆车之后所产生的费用,来比喻这一组收支方式。下面是你买一辆车可能会产生的几类费用: 第一类类似于商场的“进场费”,只有缴纳了这笔费用,才有资格或者才能被

允许使用车辆,比如买车的费用、交强险等。本质上是按照“消费资格”来计费; 第二类是按照使用的“次数”计费,如过路费(某市对外地牌照的小型机动车每通过一次收取 10 元); 第三类是按照使用的“时间段”计费,比如“停车费”,在大城市,有些停车场每小时收费 5 元钱; 第四类是按照“价值”收费,这个例子里,勉强可以对比的就是“油费”,一辆车的汽油用量和行驶的里程数(即价值)成正比。 跟以上四种费用相比,还有把产品的“价值创造”作为计价方式的,不妨称之为“分享费”。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加盟费。比如肯德基总部为加盟商提供了一个赚钱工具—肯德基加盟店,那么加盟商在利用这套体系赚钱时,就要支付一定的加盟费,还有收入的分成。 “分享费”中的价值创造可以是收入的增加,也可以是成本的节约。例如,能源管理合同 EMC ,就是按照能够给企业客户创造的能耗节省价值为基准来进行分成,也是属于分享费的一种。 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这五种盈利模式具有普适的应用意义。 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同样是对车辆收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异如此之大的收支方式其背后的逻辑,是否可以为我们探寻其他领域的盈利模式提供思考的灵感

……浅论网络游戏收费模式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游戏各种付费模式 (3) (一)游戏道具免费送,开启真免费时间 (3) (二)季卡与年卡模式 (5) (三)点数模式 (5)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摘要 网络游戏收费在今天而言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而且已经是理所应当的事了。往大了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在有资金回收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的推动网络游戏发展;往小了说,一个公司花钱来运营一款网络游戏,培养一批人才为玩家服务也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 细算起来,从国内所见到的第一款图形网络游戏《Ultima Online》到如今即将上市的《传奇》,风风雨雨的,已经有几年的时光了。现在,让我们透过玩家声声的赞誉与阵阵的骂声,揭开收费模式的神秘面纱,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的网络游戏为寻找一个合理的收费模式所走过的道路吧。 关键词:网络游戏报酬收费模式

浅论网络游戏收费模式 引言 网络游戏可以收费的么?这个问题要从《Ultima Online》说起,从99初免费的UO一进入大陆,便有许多商家为其投资,并尝试收费,但是由于当时玩家玩惯了免费MUD,网络游戏理所应当免费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无一不以失败告终.直到2000年中,国内最早的收费UO站之一,蔷薇UO站在免费《Ultima Online》奉行的年代成功的利用一次性购买终身会员卡实现了收费,买一张150元的会员卡,可以一直玩下去,不用二次付费。尽管蔷薇UO站不是第一个收费的UO站,但这种终身会员卡模式却是中国图形网络游戏界最早萌芽的收费模式,这种收费对于玩家而言并不贵,一张会员卡仅150元而已,只是由于蔷薇UO站的资金问题以及法律问题,蔷薇站不可能向其他网络游戏一样在全国范围内贩卖会员卡,非当地玩家只能邮购,在这几大障碍的影响下,蔷薇UO站的终身会员收费模式失败了。模式本身没有错误,错在当时的网络游戏环境以及玩家对于网络游戏收费的理解上--当然,蔷薇UO站的收费是非法的。但是与此同时,通过当蔷薇UO站500人满在线的情况,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中国的网络游戏收费市场是存在的,愿意为一款网络游戏付钱的玩家大有人在。 游戏各种付费模式 (一)游戏道具免费送,开启真免费时间 让我们回到网络游戏的收费问题上,多年来,网游收费经历了“免费-收费-‘免费’”的螺旋式历程。在具体的模式上就是“时长卡-包月(年/季/日)-道

从运作形式、平台分析网游的盈利模式

从运作形式、平台分析网游的盈利模式 2006年09月05日来源:人民网 摘要随着互联网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网游也逐渐走入了我们大家的视野中。而对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的学术分析和探讨,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大型网络游戏的运作形式分析,玩家分析,网络平台分析,简单介绍了目前我国国内大型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希望对那些对网络游戏研究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引言 从诞生第一天起,电子游戏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商业盈利活动――游戏机,游戏卡,游戏相关产品等等。从1993年的PC/Console单机版游戏(单用户)到可联网单机游戏(有限玩家)到现在的大型网络游戏(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可同时在线游戏),电子游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游戏的盈利模式也就更加不顺从单一模式的路线,向着发散路线而发展了。全球游戏产业正在快速地向在线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微软、SONY 等世界级厂商正在不断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投注。国内网络游戏增长势头迅猛,从2000年的1000万左右人民币市场份额增长到2002年底接近2亿元人民币。 目前,做网络游戏的商人,玩网络游戏的玩家都并不少见。但是对网游产业进行研究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关于网络游戏的研究也都局限在分析网络玩家的水平上,并没有对网游的盈利模式做太多的阐述。这就为我们今后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空间。在这里,我要规范我的分析范围,这篇文章所谈的问题,仅仅限于在线大型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分析。 运作形式分析 在目前的游戏市场,这种大型的网络游戏一般是通过游戏开发商研发,网络运营商运行,电信商提供网络,发行渠道商负责渠道推广等,下游生产商生产相关附加产品的模式。开发商研发,指的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游戏素材创意,在技术人员的加工下,变成可以使玩家操作娱乐的成品游戏的过程。运营商运行指的是将成品游戏放到网上,提供平台,供玩家选择进行操作使用。更重要的是负责营销与推广,吸引玩家来玩。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个网络游戏的平均寿命在18个月左右,假设平均1万人在线,网络游戏运营商一年的收入就可达1000万元。随后,少数成品游戏被刻成光盘或者其他产品批量生产。但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大型网络游戏一般是让玩家从客户端上免费下载游戏并且使用的。下游生产商可以生产的相关附加产品是很多的――书刊杂志、纪念品、玩偶、电影、服装等等。电子游戏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特征,而且带动着许多与游戏相关的周边产品的不断推出。以目前国际上游戏产业较为发达的日本为例,除了游戏本身以外,各类与游戏相关的人物模型、动画、漫画、小说、流行饰物、纪念品等都伴随着游戏本身的风靡而给其设计、生产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甚至将游戏渗透到了影视界(如《古墓丽影》,《最终幻想》等),与游戏相关的科幻电影等也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诱惑。而目前国内,联众世界的《大话联众》文集、《万王之王》的龙宝贝毛绒玩偶、人物收藏卡等一些周边产品都开始出现。还有这几年来比较流行的“cosplay”(真人扮演游戏角色),也带动了服装化妆品产业的业务拓展,引导了流行时尚文化。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主要停留在卖光盘、网上收费、会员制、广告和比赛上,其市场规模总量在5至10亿元人民币。

从盛大看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从盛大看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摘要: 我国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的商业模式有综合门户型企业、电信运营企业、代理运营型企业、自有产权企业、向上延伸的代理型企业等。本文以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盛大与韩国游戏开发商Actoz 之间的合作过程为例, 认为代理运营型企业在实力逐渐壮大以后, 趋向于选择向产业价值链上方延伸。盛大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网络经济中的赢者通吃规律, 采用向产业价值链上方延伸策略, 将逐渐摆脱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而受制于人的局面。 关键词: 盛大; 网络游戏; 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兴起和普及, 作为新型休闲娱乐活动的网络游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323.7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6.3%。预计201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将达到578.0亿元,2010到201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2.3%。并同时带动了电信产业、出版和媒体等相关产业的极大发展。中国的网络游戏企业大多数为运营商, 缺乏自身的核心技术。如中国网络游戏企业中的领头羊上海盛大, 在成立之初主要代理韩国游戏, 赚取了极为丰厚的利润, 但是作为运营商, 由于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下方, 最终受制于人, 因此在代理游戏的过程中, 可谓是好事多磨, 在短短的3 年时间内, 几经反复, 分分合合。这也反映了盛大作为一个网络游戏运营企业, 在发展中的不断进步过程。我们认为这个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 通过它可以总结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 并且得到一些有利于发展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启示。 . 一、盛大风波的始末 2001 年11 月, 上海盛大在支付了30 万美元的入门费后, 从韩国游戏开发商Actoz 中获得了网络游戏《传奇2》的代理权, 自此, 上海盛大就成为了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中的一个亮点, 创始人陈天桥通过成功地运营该款游戏, 从这个产业中挖掘了第一桶金。尽管据称《传奇2》在韩国只属于二流游戏, 但是却由盛大这个一流的运营商通过出色地运作, 将之推广

网络游戏产业十年之收费模式的变化

网络游戏产业十年之收费模式的变化 2009-12-14 6:12:58 腾讯游戏多人在线游戏网络游戏0推荐本文 加入收藏电邮给朋友打印文章写信给编辑 网络游戏如果没有实现收费模式,也就无法持续发展至今。网络游戏的收费,是促进中国网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消费产品,在被越来越多的玩家给予认同的同时,也树立了互连网经济时代可以维持企业发展的根基,门户网站挺进网游产业的原因也正是因此。 中国最早的收费网络游戏《万王之王》 2000年是中国网游发展的元年,由华义代理的《万王之王》同时也呆了了收费的第一款游戏,无不另当时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人们为之一振。在当时,中国单机领域爆发出来的盗版问题还相当严重,对于同是游戏产品的网络游戏而言,通过客户端下载收费的最初构想,很容易被盗版者利用。因此,《万王之王》率先开启了有别于国外的免费下载客户端,收费提供接入服务的模式,并以月卡包月的方式开创了中国网络游戏收费模式的先河。随后海外代理产品又开启了计时收费的模式,其代表产品正是红极一时的《石器时代》。 从2000年到2004年,包月和计点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中并存的两大收费模式,而对比当时的玩家态度而言,这两种收费模式实际各有千秋。计点模式是以人民币购买冲值卡来换取一定点数,再以每小时消耗的点数来衡量玩家的在线时间。在当时,如果玩家一个月的在线时间超出了两张点卡的卡时,那么购买包月来说就是对玩家更为节省的游戏方式。 实际上,点卡计费与包月计费对于当时的网络游戏运营商而言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产品拥有一定的支持用户,时间少的玩家选择点卡,时间多的选择月卡其带给网络游戏运营商的收入都是可预见的。一款成功的产品,在知道自身在线人数的情况下结合运营周期就可以基本算出整体收益的价值,这是当时网络游戏产品最容易控制运营成本的时期。 《热血江湖》正式打破网游收费运营格局 2004年,游戏橘子自主开发的《巨商》打出了免费运营的口号。然而,这一举措只是让免费运营模式第一次进入了玩家视野而已,然而其在国内对于免费游戏玩家的影响力,甚至远不及该产品在日本、韩国的风靡程度。直到2005年4月19日,由17Game代理的以韩国著名漫画改编的《热血江湖》正式公测,“永久免费”的网游运营新时代也由此展开。 “永久免费”网游是一种以游戏内道具收费的全新游戏模式,玩家在线时间不在作为计算花销成本的关键。对于一些有时间而缺少资金的年轻游戏玩家而言,免费游戏给了自己更多的选择,也让网络游戏在公测收费期在线人数大减的现象得到了缓解。这种模式在对比收费模式上更加灵活,而经验很多游戏玩家在免费享受游戏的过程中产生了对道具的依赖,因此就持续运营并将免费玩家逐渐转变为道具玩家这一功能上看,也更加先进。 2004年至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多数开始采用了免费运营的方式。免费运营对厂家来说提供了更广泛的收入模式,表面上看对于玩家而言提供了更宽松的游戏环境,但却因道具收费的模式破坏了原有虚拟世界的平衡。免费运营产品盛行之后,游戏中的成就不再单纯依

网络游戏盈利模式演变与创新

随着2006年的到来,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走过了将近八年的时间,这八年,大陆的网络游戏行业无疑是努力的,从最初的几十万玩家数量激增至5000万玩家,这个数字的增长无疑相当惊人,虽然说蛋糕在做大,但是运营商以及开发商也在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从最初的几家运营商至现在高达数百家游戏运营商,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其它行业商家介入。 蛋糕虽大,但是吃的人多了,吃到嘴里的自然就少了。由于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开始进入史无前例的白热化状态,国内网络游戏产品开始以每月20余款的发布速度递增,截至05年末,共有200多款游戏在市场上运营,这些运营的游戏中,真正盈利的产品不到10%,而另一方面,游戏产品整体市场份额的增长依然迅速,利润依然丰厚,而传统的盈利模式(点卡计费)已经受到了新模式的挑战及冲击。 国内网络游戏运营商在社会压力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下,开始尝试性地进行各种探索,2006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将会经历多角度的转型,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企业生命线——盈利模式。 网络游戏的盈利方式最早是以点卡销售为盈利方式,即玩家购买点卡对帐号进行充值,而点卡则根据在线玩游戏时消耗的时间进行扣除。至盛大的第一款休闲游戏《泡泡堂》推出以前,国内游戏运营商都采用这种计费的方式。 2004年,国内以九城为首的运营商开始将点卡消费改为包月消费,玩家可以购买包月卡玩游戏,不再以秒卡方式计算在线消耗,该举措一经推出,《奇迹》玩家排队购买包月卡的景象,慰为壮观。

2003年,盛大开始运营第一款休闲游戏《泡泡堂》,这款游戏打破了当时游戏收费的格局,以免费方式让玩家进入服务器对战,但是玩家如果需要购买游戏中的一些道具必须用点卡来购买,年底,盛大公布的财务状况报告中,《泡泡堂》另具一格的运营方式在三个月为盛大带来了同时在线50万、近6000万元的销售收入。至此,网络游戏的免费运营模式开始风生水起。 2004 年起,业界几大运营商,上海天之图、欢乐数码、北京一起玩、游戏橘子、久游开始宣布对其旗下的几款游戏进行免费运营,其盈利模式与《泡泡堂》类似,即以道具销售为主要盈利方式,至2005年11月,盛大宣布其旗下的王牌游戏《热血传奇》、《传奇世界》、《梦幻国度》开始永久免费运营,当然,其盈利模式也以销售道具和增值服务为主。网游戏的免费运营风潮以多诺米骨牌式的效应席卷2005年的网络游戏市场。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盈利模式扩展开始,2005年底,上海天联世纪运营了韩国游戏《街头篮球》,该游戏同样以免费模式运营,但是其盈利模式却大大扩展,有先例的是韩国运营商公开对游戏中的一个“背版”进行广告招标,起价为4周6万美元,而天联世纪运营《街头篮球》以后不遗余力对游戏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其宣传幅度不压于九城的《魔兽世界》,与此同时,天联世纪与一些体育用品厂商达成合作协议,即游戏中将会出现这些公司的体育产品,以篮球、运动服其它体育器材、饮料为主,玩家将会在游戏中看到这些公司的真实产品进驻游戏,游戏中大量出现的类似于现实中的街头广告牌将会真正地为运营商带来大量的利润。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出现另一条大道。 类似的在网络游戏中内嵌广告以实现盈利的方式并不新鲜,著名的《极品飞车》就曾为世界知名汽车厂商量身订做过游戏中的3D赛车,以让玩家体验飞车感受,当然这些过程不会是免费的。 日本最受欢迎的RPG游戏《最终幻想》厂商与知名的饮料厂商合作推出游戏中的道具——回复药POTION进行销售,饮料的味道是由甘菊、接骨木、蜂蜜花等10种芳草调制而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融入蜂王浆和蜂胶,具有和游戏中回复药水Potion相同的恢复体力功效。2006年起,该饮料将会在日本进行全面发售:191日元/瓶,白金套装600日元。将游戏中的道具变成现实中实物进行销售,这些实物具有一定的价值,从玩家的心理出发,这是可以接受的,游戏道具销售模式已经不仅仅是做一些可爱的毛绒玩具、手机挂链、吊坠来满足玩家了,从盈利的角度出发,游戏中的任何一种道具都可以变成现实中的实物,只是看厂商如何设计制作,以及该游戏的运营是否成功了。

网络游戏论文: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盈利模式

网络游戏论文: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盈利模式 【中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风靡全球,不仅培育了无数的玩家,更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网络游戏增值服务业。由于这个行业发展相对较晚,研究文献还非常少,行业内的企业大多都在 摸索中前进,这就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基于此原因,本文对网络游戏增值服务业的盈利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本行业的发展有所贡献。研究使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增值服务及盈利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界定了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盈利模式的概念,研究了网络游戏增值服务业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通过相关文献的深入回顾和梳理,形成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其次本文根据网络游戏增值服务业的业务类型对网络游戏增值服务 业的盈利模式进行了分类,共分成虚拟物品模式、代练模式、周边产品模式、游戏辅助模式和交易平台模式这五种类型。对每种盈利模式的特点、本质、前景及风险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对不同盈利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网络游戏增值服务业盈利模式的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网络游戏增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英文摘要】With the spread of the Internet, online game was popular in the world, it not only fostered numerous players, but also contributed to a new industry-online games value-added

services. Because the developmen of this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ate and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is also very little, The most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are going ahead in the dark, which has brougut great restrictions to industric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reas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fit pattern of value-added services in order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industry. The study uses methods of literature-study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Firstly, this paper explained relevant online games at home and abroad, value-added service of online game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of profit model, told the online game value-added services apart the concept of online game value-added services’profit model and studied the elements of the online game value-added services’profit model. Through reviewing and combing to the relative literatures deeply,I gained the main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Secondly,this paper classified online game value-added services’profit model according to business type of the online game value-added services, it was divided into five types,such as virtual goods mode, exercise-substituting mode, peripheral product mode, game assisting mode and trading platform. I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 nature, prospects and risk of each profit-making mode deeply.Finally, I summarized

网络游戏组织模式及运营模式

网络游戏组织模式及运营模式 一、网络游戏发展历史 世界游戏产业,最早是由电视游戏开始发展的。当前北美、欧洲及日本是世界最主要的游戏市场,聚集了全世界最具实力的游戏软硬件厂商,北美的EA、Microsoft,日本的Sony、Sega、Nintendo,欧洲的Infogrames、Eidos、Ubisoft等等,他们是世界游戏市场主宰力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电脑降价并快速普及,加上游戏内容日渐丰富,电脑成为另一重要的游戏平台。1997年,电脑网络游戏《网络创世纪》在美国上市,年,美国已发行和将上市的网络游戏超过30款,它所蕴含的巨大机会已对电视游戏产生影响,推动了微软与索尼在电视游戏领域的网络之争。 中国(包括台湾)因为长期未纳入主要游戏市场,经营电视游戏软、硬件为主的国际厂商没有正式进入,在20世纪90年代低价电脑盛行以后,形成了以电脑为主要游戏平台的市场格局。根据资策会(MIC)数据,台湾,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分别为4.1亿和6.5亿元人民币,而大陆网络游戏市场在年已经超过台湾,达到9.1亿元人民币,因台湾市场有限,各游戏公司纷纷另寻新市场,而文化背景类似、玩家口味相同的中国大陆成为他们的首选。 美国、中国台北、中国大陆的游戏产业分别有着约41年、18年、9年的历史,从时间可知差别,美国、韩国、中国台北、中国大陆的网络游戏分别有着约6年、7年、4年和3年的历史,从时间看来,中国的网络游戏发展基本与国际同步。 从1994年金盘公司鲜为人知的《神鹰突击队》至1995年金山公司开发的《中关村启示录》开始,逐年都有新的游戏产品推出,但在产品研发、销售、盈利的链条布局上与欧美、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相比,仍然有着很大差别。按照日本世嘉株式会社PC营业部部长石原伸彦的分析,世界电子娱乐业现在的市场规模如表::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精心整理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金钱or时间? 2009-05-06 16:37:55 来源:文睿研究中心作者: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引子: 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掀起了收费模式转型的热潮——由按时长收费转向按道具收费(即俗称的“免费”游戏)。这场收费模式的转型对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驱动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改变了产业的竞争格局,部分网游厂商抓住了收费模式转型的机遇,迅速崛起,这其中的佼佼者巨人网络、完美时空和搜狐三家企业在2005年总的市场份额只有1%,而2008年三家总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了23.3%,“免费”迅速成为了行业的主旋律。然而免费游戏的弊端却也逐渐显现,部分免费游戏平衡性缺失受到大量玩家的诟病,而《征途》这款2006-2007年最成功的免费游戏进入到2008年后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在3季度出现了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促使产业界不得不关注并思考收费模式的未来走势。 那么,按道具收费究竟是作为网络游戏发展特殊阶段的产物短期存在还是会成为长期的主流?未来收费模式将会出现什么新的动向?这又将对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收费模式现状。 按时长付费和按道具付费是中国MMOG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付费模式。当扩展到棋牌网络游戏平台和网页游戏时,会员付费也是一种重要的付费模式,这种模式下,会员往往能享受到一些增值服务,例如优先进入房间、享受到更多的游戏内容、游戏中角色能力更强等。考虑到MMOG占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的95%以上,本文主要对按时长付费和按道具付费以及两种付费模式的延伸进行讨论。

资料来源:文睿研究 当从游戏数量来看网络游戏的收费模式时,按道具收费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截止到2008年12月月底:中国大陆MMOG 营收Top15的运营商总共运营122款MMOG,其中82%为按道具收费,另外有7%的游戏采用混合制收费;Top15的运营商总共运营87款MMORPG,其中75%为按道具收费,另外有9%的游戏采用混合制收费模式;而Top15运营商运营的所有中大型休闲网络游戏均为按道具收费。

我国网络游戏盈利模式分析

一、我国网络游戏地现状 (一)我国网络游戏地发展历史 ()萌芽期:年年 这一时期地游戏以中国台湾厂商地单机版游戏为主,并逐步向联机版游戏国度. 年,《仙剑奇侠传》地一时风靡,使“电脑游戏用户”这一群体开始形成.年年,国产游戏公司开始出现,但是由于制作水平落后,盗版猖獗,市场没有怎么起色.年年,很多游戏研发公司倒闭或者转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这一时期,国外游戏地销售和代理业务一直保持着不错地经营状况,引进游戏由高价走向评价,由高端用户向一般大众扩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发展起步期:年年 年起,网络游戏已经初步形成了有效地经营模式,实现了一定地收益.年末,上海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代理地韩国网络游戏《传奇》正式上线,并成为全球同时在线数和注册用户数量最高地网络游戏,创造了巨大地效益.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游戏出版市场重新全面启动,进入发展期,但国内不具备游戏软件开发实力,主要代理国外游戏产品,盈利模式也开始显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快速发展期:年年 此阶段中网络游戏已经呈现出一定地盈利潜力和发展空间,大量地开发商和运营商加入,网络游戏市场成为了中国软件和网络行业地新焦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地市场,各个运营商在寻找具有竞争力地产品地同时,也开始了自主研发地历程.由单纯地代理到自主研发和代理并进,是中国运营商地一个飞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转型期:年至今 年开始,各厂商开始探索新地经营模式,免费模式渐渐成形,掀起了中国网络游戏盈利模式改革地高潮. (二)基于地我国网络游戏地产业环境分析 ()优势 巨大地互联网用户数量.根据最新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年月日,我国地上网用户总人数为万人.同年年初地调查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万人,增长率为,和年同期相比增长,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依然保持良好地增长态势.虽然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会进入用户数增长地平台期,但是如此大地基数和用户在线时间地不断增长,都为我国网络游戏地发展,提供了庞大地参与群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悠久地历史以及丰富地素材.网络游戏具有很强地文化及价值观承载功能.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地大国,几千年地历史留给当代无数个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三国演义》、《水浒》等经典著作也都是现成地脚本.这些丰富地素材如果能够很好地被利用,一定可以开发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地、有创意地网络游戏产品,并在故事、人物、装备、技能等各个方面做出创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劣势 原创技术缺乏,商业模式比较单一.截至到年月,国内取得代理运营权地游戏共有款,其中只有%是国内大陆游戏,而在盈利地游戏中,这个比例又缩小到%.有关调查中,年度最受欢迎网络游戏地前五名,只有一款国内大陆开发地游戏.而且,这些游戏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国内地原创技术.有统计显示,网络游戏产业自主研发地产品,收益率是代理经营地倍.我国大部分地网络游戏公司属于代理运营型盈利模式,企业位于产业链地中下游,受制于游戏开发商,商业模式不完整.代理签约金地不断上涨,使得代理商地风险大幅增加、利润迅速降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金钱or时间? 2009-05-06 16:37:55 来源:文睿研究中心作者:收藏该篇文章 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变革 引子: 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掀起了收费模式转型的热潮——由按时长收费转向按道具收费(即俗称的“免费”游戏)。这场收费模式的转型对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驱动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改变了产业的竞争格局,部分网游厂商抓住了收费模式转型的机遇,迅速崛起,这其中的佼佼者巨人网络、完美时空和搜狐三家企业在2005年总的市场份额只有1%,而2008年三家总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了23.3%,“免费”迅速成为了行业的主旋律。然而免费游戏的弊端却也逐渐显现,部分免费游戏平衡性缺失受到大量玩家的诟病,而《征途》这款2006-2007年最成功的免费游戏进入到2008年后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在3季度出现了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促使产业界不得不关注并思考收费模式的未来走势。 那么,按道具收费究竟是作为网络游戏发展特殊阶段的产物短期存在还是会成为长期的主流?未来收费模式将会出现什么新的动向?这又将对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收费模式现状。 按时长付费和按道具付费是中国MMOG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付费模式。当扩展到棋牌网络游戏平台和网页游戏时,会员付费也是一种重要的付费模式,这种模式下,会员往往能享受到一些增值服务,例如优先进入房间、享受到更多的游戏内容、游戏中角色能力更强等。考虑到MMOG 占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的95%以上,本文主要对按时长付费和按道具付费以及两种付费模式的延伸进行讨论。

资料来源:文睿研究 当从游戏数量来看网络游戏的收费模式时,按道具收费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截止到2008年12月月底:中国大陆MMOG营收Top15的运营商总共运营122款MMOG,其中82%为按道具收费,另外有7%的游戏采用混合制收费;Top15的运营商总共运营87款MMORPG,其中75%为按道具收费,另外有9%的游戏采用混合制收费模式;而Top15运营商运营的所有中大型休闲网络游戏均为按道具收费。

开题报告---网络游戏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网络游戏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2008年发布的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的用户已经达到了8200万,比2007年增长了34.3%,预计在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的用户的数量将超过创纪录的1.75亿,与用户数量的几何增长相同,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在2008年达到了183亿并且将在2011年快速增长到356亿,同时网络游戏行业的相关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网络游戏市场,中国的网络游戏公司也逐渐成长起来,目前形成了数家规模较大的网络游戏企业,比如盛大、九城、巨人集团等已经为大家所熟知。然而如找到一个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已经成为困扰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简单的说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渠道,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盈利模式可分为自发的盈利模式和自觉的盈利模式,一般在市场竞争的初期和企业成长的不成熟阶段,企业所采取的盈利模式多为自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不断成熟,企业开始研究自觉的盈利模式。而如何挖掘当前市场中新的盈利点构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正是当前国内各大网络游戏企业所急需的。 (二)意义 作为一家企业获取利润是其最终目标,因此盈利模式的构建是企业财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面对如此巨大的发展机遇与市场,中国的网络游戏企业把握好企业的方向,找到一个高效适合的盈利模式,将大大提高网络游戏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为中国的网络游戏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成长成一个国际性的网络游戏公司做好准备,与此同时促进网络游戏行业的良性健康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游戏盈利分析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网游也逐渐走入了我们大家的视野中。而对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的学术分析和探讨,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大型网络游戏的运作形式分析,玩家分析,网络平台分析,简单介绍了目前我国国内大型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希望对那些对网络游戏研究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引言 从诞生第一天起,电子游戏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商业盈利活动――游戏机,游戏卡,游戏相关产品等等。从1993年的PC/Console单机版游戏(单用户)到可联网单机游戏(有限玩家)到现在的大型网络游戏(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可同时在线游戏),电子游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游戏的盈利模式也就更加不顺从单一模式的路线,向着发散路线而发展了。全球游戏产业正在快速地向在线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微软、SONY等世界级厂商正在不断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投注。国内网络游戏增长势头迅猛,从2000年的1000万左右人民币市场份额增长到2002年底接近2亿元人民币。 目前,做网络游戏的商人,玩网络游戏的玩家都并不少见。但是对网游产业进行研究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关于网络游戏的研究也都局限在分析网络玩家的水平上,并没有对网游的盈利模式做太多的阐述。这就为我们今后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空间。在这里,我要规范我的分析范围,这篇文章所谈的问题,仅仅限于在线大型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分析。 运作形式分析 在目前的游戏市场,这种大型的网络游戏一般是通过游戏开发商研发,网络运营商运行,电信商提供网络,发行渠道商负责渠道推广等,下游生产商生产相关附加产品的模式。开发商研发,指的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游戏素材创意,在技术人员的加工下,变成可以使玩家操作娱乐的成品游戏的过程。运营商运行指的是将成品游戏放到网上,提供平台,供玩家选择进行操作使用。更重要的是负责营销与推广,吸引玩家来玩。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个网络游戏的平均寿命在18个月左右,假设平均1万人在线,网络游戏运营商一年的收入就可达1000万元。随后,少数成品游戏被刻成光盘或者其他产品批量生产。但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大型网络游戏一般是让玩家从客户端上免费下载游戏并且使用的。下游生产商可以生产的相关附加产品是很多的――书刊杂志、纪念品、玩偶、电影、服装等等。电子游戏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特征,而且带动着许多与游戏相关的周边产品的不断推出。以目前国际上游戏产业较为发达的日本为例,除了游戏本身以外,各类与游戏相关的人物模型、动画、漫画、小说、流行饰物、纪念品等都伴随着游戏本身的风靡而给其设计、生产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