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得到大发展③秦朝的统一促进了

中华文化的发展④宋朝时期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⑤隋唐时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⑥元朝时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落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2.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注意吸收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B、必须加强文化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C、要注意用先进民族的文化逐步替代本民族文化

D、要注意运用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去影响教育其他民族

3.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的特点( )

A.实用性和整体性

B.实践性和整体性

C.实践性和实用性

D.综合性和实用性

4.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5.《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波折

B.中华文化优越无双

C.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

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6.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7.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造成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 )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9.钱伟长先生曾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10.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创造性

D.包容性

12.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把文化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消解其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麦当劳为例,今天在世界120多个国家遍布着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此,我们应该()

A.吸纳一切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B.坚决抵制一切外国文化,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性

C.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

D.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谋

13.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A.中华文化渊远才能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14.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D.—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15.我国先秦时期就有思想家提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说明我国自古就有的精神。()

A.爱好和平

B.对外扩张

C.大一统

D.利用和亲促进安定

16.“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①勤劳勇敢②团结统一③自强不息④爱好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7.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

C.色彩斑澜尊重差异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

18.有人认为:“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这种观点 ( )

①正确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②割裂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

③否认了弘扬民族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④肯定了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

A. 爱好和平

B. 爱国主义

C. 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0.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健儿们自强不息、超越自我、永不言弃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名言。例如( )

①“夸父逐日”②“大禹治水”③“愚公移山”④“精卫填海”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近170年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艺术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光辉历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 )

①团结统一的精神②崇德尚武的精神③勤劳勇敢的精神④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是亮剑精神。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②“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之所以弘扬民族精神,其意义在于( )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必须( )

①要抵制一切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②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③要兼收并蓄、全盘吸收④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富贵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同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26.2012年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郑重提出,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下列对“广东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③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④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黑格尔说:“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下主宰中国人视野的时代精神是( )

A.中华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文化 C.改革创新 D.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2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29、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包括( )

①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②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③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31、(2010安徽卷)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5分)

32.201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日。勿忘国耻,需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5分)

(2)当今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题答案

1-5 CBADD 6—10 CCBCD 11-15 DDCCA

16—20 DACBD 21-25CDBDB 26—30 BCCBA

31. 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32、(1)答案一:赞同。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答案二:不赞同。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观点只强调了文化的反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的作用。 (上述两种答案均可)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就是儒道文化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D.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2.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4.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③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④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美 丽的图画(如右图)。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 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 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6. “光棍节”是产生于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和详细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命题人:曾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空格内) 2011年3月,大型史诗动画片《孔子》登录央视荧屏并于2011年5月13日在第6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亮相,同时作为教材进入全球孔子学院。回答1~3题。 1.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这说明( ) 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D.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存的精神纽带2.孔子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依旧被传承,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其特有的包容性②史书典籍的传承③汉字的使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4.2011年7月24日,国学经典与汉字书写研讨会在郑州举行。郑州大学的张宽武教授在会上疾呼,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这是因为( ) ①汉字对于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6.2011年8月25日至29日,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沈阳举行。展会重点打造具有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2)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4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33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 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 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 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7、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 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 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不具有 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 8、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 美潮。这说明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 9、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则必须: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 的相互交流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2、20XX年4-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 (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即规模大、存留丰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 (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三、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以及再创新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在近代,中华文化出现了一个衰微的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外因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②③P55 四、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为什么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①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注释) 1、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在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社会主义道德新要求是中华民族一直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B.不同时期的道德要求既有一定的传承性又有一定的时代性 C.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具有完全相同的道德标准 D.思想道德总是超越一定时代并被时代赋予全新的广博内涵 2、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种平民公益被称为“微公益”微公益行动虽小,但倡导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却释放出无穷大的正能量.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杜绝落后文化对人侵蚀②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中学生徐砺寒骑车不慎刮蹭到路边汽车,选择等待车主并留下致歉纸条。该举动体现的精神 A.能引领社会文明风尚B.能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 C.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D.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倡议》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②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③有利于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过去十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某电视台热衷炒作,为低俗言论提供舞台,放大丑恶现象,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日前,广电总局已责令该电视台停播整顿。该事件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①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令人忧虑②媒体负有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③大众传媒不宜追求经济效益④我国应限制文化的娱乐性,突出严肃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卷)

2016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一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总分48分) 1.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2.(2010高考卷)我国之所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821)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5卷21)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 ③ D.③④ 5.(2016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6.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容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08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8.(2011高考卷)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阅读材料,回答第1~3题。 1.在“除夕”,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有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传统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C.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2.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民族节日是()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D.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这表明文化具有() A.同一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持久性 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5.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这些文化遗产() ①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获得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

高考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高考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 一、单元知识体系 二、新教材中的新提法 1、P65:有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增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也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的原因之一)2、P79:有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第二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P8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一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的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易错易混 1、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2、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3、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5、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四、例题探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是世界上惟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中国社会文明发展道路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地理结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它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回答1~2题。 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A.开放的氛围浓郁B.异彩纷呈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源远流长2.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徐闻县实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1.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011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3.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5..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

ok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自主测试题 一、选择题(34题,计68分) 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2.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神至今深人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A. 仍有现实意义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4.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 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5、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 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6.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 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 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 精神动机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 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9、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成功地运用了视觉艺术的世界语言,将中国故事、中国元素鲜明而 美丽地表达出来,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击缶、日晷、飞天、活字印刷、丝绸之路等中国故事,用全人类都能接受的表现方式讲述了() A.中华民族的智慧优于其他民族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0、以下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的是()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也有外国文字的成分,例如,沙发、巧克力等词汇就来自英 文。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少是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如电器、汽车就是外国人首先发明的。特别重要的是,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更是由国外传入的。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B.创新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品质 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D.文化和经济政治紧密相连 12、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千人共诵《论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孔子的经典名句作 为奥运会的迎宾语,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 A.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C.文化能够为奥运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D.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消除文化差 13、第22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暨泰山·富士山中日友好节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本届登山节活动彰显了品牌 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全民化四大新特点。倡导登山节的国际化特点体现了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能进一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D.能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4、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5、在广西,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壮、瑶、苗等11个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在我 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是() ①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②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④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显示 A.①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通过汉字“人”的体形,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蓝色之 水的体色,表达“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海宝”与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的形象上各自不同,在承载和传递文化的任务上也各有侧重。所以有人说“海宝”是海文化的折射,“福娃” 是京文化的体现。下列对于“海宝”、“福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两者都有着较大的社会价值②两者的差别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③两者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④两者的差别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多年来,徽州民居形成了具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 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说明() ①徽州建筑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②我国人民自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及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三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具有相对稳定性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源远流长,从未中断D.具有包容性 2.下列选项中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①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地方文化各具风采③史学典籍一脉相承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识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_____特点。 ①实用性②理论性③整体性④尖端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10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1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感觉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5.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安置了56根民族团结柱,每根民族柱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

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②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④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正确处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B.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 C.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D.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7.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 () A.文字B.史书典籍C.音乐D.绘画 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9.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挚.zhì痛谰. làn语辔.pèi 头浊. zhuó流 B、嗥.鸣(háo)怪诞.(dàn)默契.(qì)蚱.蜢(zhà) C、亘.héng古田垄.lóng 污秽.huì啾啾.quī D、哽.gèng咽镐.gǎo头宛转.zhuàn 意蕴.yùn 2、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3分) A、山巅.(山顶) 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木兰当户.织(门) B、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控制) 亘.古(延续不断) 问女何所忆.(思念) C、澎湃 ..(曲折) 关山度.若飞(过)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哺.育(喂) 宛转 D、懊悔 ..(侮恨) 惨.白(悲惨)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 3、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老山界》是光未然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本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4、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 ) (3分)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某班在“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一:【传承黄河文化】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的文化,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写出来两句,与大家交流。(4分)① (2)活动二:【礼赞黄河母亲】黄河,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的象征。请你放飞你的想象,用一个贴切的比喻来赞美黄河吧。(4分) (3)活动三:【保护黄河母亲】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两岸百姓对其近乎漠视的污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重点理解: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产生影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华文化初步形成-----秦统一,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划时代-----汉代,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隋唐,吸收外域文化,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隋唐辉煌,在史学、文学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产生影响后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国人民勤劳、只会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6、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7、在中华文化中,勤劳和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8、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10、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主要包括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二、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怎样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3、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使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有保持时代性。 4、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立足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1、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内容极为丰富,文学艺术在世界文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我国幅员辽阔,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3、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兄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的丰富色彩。 4、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得到大发展③秦朝的统一促进了 中华文化的发展④宋朝时期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⑤隋唐时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⑥元朝时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落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2.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注意吸收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B、必须加强文化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C、要注意用先进民族的文化逐步替代本民族文化 D、要注意运用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去影响教育其他民族 3.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的特点( ) A.实用性和整体性 B.实践性和整体性 C.实践性和实用性 D.综合性和实用性 4.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5.《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波折 B.中华文化优越无双 C.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 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6.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7.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造成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 )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9.钱伟长先生曾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10.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创造性 D.包容性 12.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把文化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消解其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麦当劳为例,今天在世界120多个国家遍布着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此,我们应该()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1.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3.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6.本报讯密蜂鸡、民族鸡、粉萌鸡、项链鸡---50余种、近2000只造型各异的超萌玩偶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