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地质编录细则

(新)地质编录细则

(新)地质编录细则
(新)地质编录细则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

二○○六年

一、钻孔布测、施工规程

(一)钻孔的布测

1、在地质勘探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施工顺序、施工进展情况、邻近完工钻孔的地质情况及钻探力量,分批次布测钻孔。对即将施工的钻孔要提前3-5天通知钻探施工单位,以便平整机台及做施工前的其它准备工作。

涉及到找矿方向、远景评价及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钻孔应优先安排施工,同时应照顾到搬近和施工的方便。

2、需要布设的钻孔由地质编录人员填写“钻孔布测通知书”。其要点是明确其孔位相对于基点(或一测点)的方位、距离,经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人检查设计孔位(或坐标)设计方位及开孔倾角等无误后通知测量人员布测。

3、测量人员按布测通知书所提出的时间要求将需要布测的钻孔布测到实地并树立标志(以十字线法布设,以便校正孔位)。

4、钻孔开孔前地质人员要到现场查看钻孔孔位布测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对孔位进行复测。

(二)钻孔的施工

1、钻孔施工前,地质人员应根据地表资料及邻近钻孔资料编出“钻孔施工理想柱状图”以指导现场施工,并将此图交往施工单位。

(1)理想柱状图属于示意性质,可以没有比例尺的概念,但其相对深度要合理。

(2)根据设计剖面图标出矿体深度范围,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钻机施工时掌握矿芯采取率。对可能遇见的地质及其它情况,如漏水、掉块、岩石硬度级别等地段要在图中予以提示,使施工单位做好防范措施。

(3)柱状图中重点是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质量要求拟定。从地质角度来讲,钻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开孔直径、终孔直径、套管长度及换径孔深等。一般而言,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套管长度不应小于第四系及风化基岩深度之和。换径深度由钻机根据钻进施工过程而定,但在见矿部位不得低于75mm孔径。

(4)质量要求内容包括:钻孔方位、钻孔倾角、岩矿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孔深误差、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表记录等。

2、钻孔施工前由地质组填写“钻孔施工通知书”及“钻孔机械安装通知书”,并由各方签字方可生效。

3、平整机场或安装钻机时,应注意保护孔位标志。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孔位。如果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需要移动孔位时,在不影响地质要求的前提下,由地质和施工单位同到实在商定,并在钻孔施工通知书上加以注明。

4、钻机安装好后,通知测量组复测孔位。根据地形陡缓可允许安装误差如下表所示(这一点在设计中应明确)。

5、开孔前地质编录人员要到现场检查钻机立轴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开孔前由施工单位准备的岩芯箱及岩芯票,必须送达现场,不准将岩芯倒在地面。

7、倒取岩芯时,必须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要求执行,不得将岩芯管提离钻塔地面过高,以免敲落岩芯时,岩芯一齐掉下而搞乱顺序。盛接岩芯的铁盘或相应工具要有分格,随岩芯的落下随手按上下顺序摆好。在预计见矿部位,地质人员要在现场守护。

8、岩芯的整理

(1)从钻孔中取出的岩芯,应用清水将泥浆洗干净,自上而下按顺序排列,不得颠倒,以免人为将矿体分段或合并,要及时整理装箱,不得丢失。

(2)岩芯放入岩芯箱时,应自左至右依次排列,并在最后一块放入岩芯票。岩芯票要用铅笔填写,勿用其它笔种。未取上岩芯的回次,也要放置岩芯票,填上钻进回次,钻进起——至深度、进尺、注明未取上岩芯或空管。岩芯箱外侧应注明矿区(如萨尔朔克可用“萨”)、孔号、脉号、回次编号、箱号等。

(3)岩芯长度大于5cm 者,皆用红漆编号,其格式为:

(1783) 回次(17))

()(83本回次提取岩芯总块数岩芯自上而下的顺序号 (4)丈量岩芯时,要将岩芯合理地对接好,不得随意拉长。松散破碎不够完整的岩芯,地质人员应重新用钢卷尺丈量,在做原始编录时,将原记录加以括号,并按重新丈量的岩芯长度加以记录。

9、孔内残留矿芯在0.2m 以上者,岩芯在0.5m 以上者或有脱落岩芯时,不得继续钻进,须专门捞取岩矿芯。

10、根据标志层或矿化现象,预示将见矿时要及时通知机台,采取提高矿芯采取率的措施。对有选择性磨损的矿芯要保留其岩粉。

11、岩矿芯采取率过低时,或钻孔弯曲过大时,地质编录员应及时向机台提出,并向地质组及分队技术负责反映,问题严重时通知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并会同施工单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钻孔施工质量。必要时可停钻,提出解决方案。

12、机上余尺的丈量基点要统一、准确、立根一定要用钢卷尺丈量。一般每钻进50-100米或见主要矿层前后(矿层厚度小于3米时见矿校正一次)见到重要标志层或划分地层时代的层位重要断层以及下套管前发生孔内事故和终孔后要按设计要求校正孔深。

13、钻孔弯曲度测量,正常情况下斜孔每50米,直孔每100米测量一次。另外,换径扩孔后,下套管、导向管后、校正孔深后和终孔均要增加测斜点。

除上述外,原则上孔深校正应与钻孔测斜同步进行。

14、钻进过程中,因机械和地质上的原因需要提前终孔或继续加深时,由地质、探矿共同商定填写任务书变更通知书申述理由并提出具体要求。

15、钻孔达到设计终孔深度后(或地质要求),地质人员要及时下达终孔通知书,机台接到该通知书方能停钻。

16、终孔后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要求,按设计要求进行封孔。并在孔口树立水泥桩做标志,写明线号、孔号,开孔及终孔日期,终孔深度等。

17、最后由测量组定测孔位坐标,经室内平差计算后正式提交地质组使用。

18、一批钻孔完工后,由地质编录员、探矿员、施工单位钻机机长、分队长、技术负责等组成钻孔验收小组。根据各项原始记录资料、设计要求,对钻孔进行全面验收,评定质量并填写验收报告书。

(三)钻孔质量要求

钻孔质量一般按钻探六项指标进行评定。

1、机械岩芯钻探一般钻孔采取率不得低于65%,矿层及顶底板各3-5米,岩芯采取率不得低于75%。目标矿种勘查规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厚度大矿体(矿化体)中连续5米采取率低于80%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对采取率的要求,,在写入设计中应参照有关目标矿种规范,经批准后执行。

2、钻孔最大的允许弯曲度

(1)钻孔天顶角的最大允许弯曲度

直孔每100米小于2°,斜孔每100米小于3o,可随钻孔加深累积计算。

(2)钻孔方位角的最大允许弯曲度应根据钻孔深浅和矿床类型等情况具体而定,一般不超过勘探网的?~?。

3、孔深校正最大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1‰)。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原始班报表可不必修改。超出者需重新丈量2-3次,确系误差应按其平均值或误差最小的一次记入钻进深度。

4、简易水文观测一般由钻探施工单位(钻机)负责进行。每班观测1-2次。水文观测孔口基准要一致。具体观测项目按设计执行并写入钻孔施工理想柱状图表中。

5、钻探原始班报表应真实反映生产情况,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地质编录员在对原始班报表全部检查完毕后,才可进行有关内容的摘抄和编录工作。

6、终孔后机台应根据地质设计和封孔通知书要求进行封孔。一般见矿但未见含水层、含水构造以及孔位低于侵蚀基准面以下者,只封基岩风化段以上部分(包括孔口)。对见到含矿层或含水层、含水构造层的顶底板各5米范围内,须用400号以上水泥封闭。如矿层不厚或矿层与矿层、含矿层与含水层相距较近时,可一并封闭,也可根据孔壁情况或地质需要封全孔或半孔。

上述六项指标,应根据不同的矿种及工作程度参照不同的规范在设计中予以明确。

前述有关钻孔布测、施工及质量要求等项,涉及到不同工种或不同单位,但是作为地质编录员应对上述各项有所了解,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通过地质观察、取样分析、试验鉴定和其他观测,以及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等工作,直接取得有关图件,数据和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的过程,称原始地质编录。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编写地质报告,正确评价矿床,合理进行开采等,提供第一性的资料。

(一)岩(矿)芯检查

首先检查岩芯的放置顺序有无明显颠到及混乱。用钢卷尺对岩芯长度进行丈量,查看有无拉长现象,并检查岩芯块数及编号是否正确。检查岩芯票上的数据与钻探班报表是否一致。

(二)班报表检查

查对班报表各项数据无误之后,抄录回次进尺“起一至”及“合计”米数,岩芯长度等项。当某一回次“合计”米数及“岩芯长度”米数中有一部分属于另一部分分层时,需将该项数字加括号,并加一换算另行列出,所有数据定要书写无误。

(三)分层

按回次仔细观察岩芯进行分层。其要求是:凡大于30cm的不同岩性、矿化、蚀变及大于20cm的石英脉均应分出。不足分层长度的地质体应在原始记录中记录其岩芯回次号及孔深,并做相应描述。同

时注意量取岩芯中轴与岩层层面的夹角(相遇角),以便将来计算钻孔中岩层厚度。

对斜孔而言,在钻孔垂直于构造线方向时,岩层的真倾角=岩芯上测定的倾角+(90°-钻孔倾角)。

在分层处应用油漆做标记,并将分层牌放置于分层标记处。分层牌中应注明勘探线号、孔号、分层深度、岩层进尺、岩芯长度、采取率等项。

(四)岩矿芯分层描述

对其划分的岩矿层要仔细观察,描述尽可能详细,要求如下:

1、岩芯描述

一般按分层顺序进行描述,岩性单一则分段描述,描述顺序及格式:

分层顺序号、分层岩石名称(也可在其后加一括号注上岩石代码),描述时前为基本描述,后为详细描述,内容及顺序如下:岩石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目测含量、粒度、单矿物特点(如颜色、自形程度、粒度变化、含量),矿物共生特点、蚀变类型、强度、片理及节理发育程度。有无断层现象(滑动镜面、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糜棱岩、劈理、揉皱及拖拽现象等),次生细脉充填、穿插关系。岩层或岩相之间接触关系、构造产状、层面与岩芯轴的夹角。

2、矿芯描述

分层顺序号、矿石类型名称(也可加括号注明矿石类型代码),

内容如下: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粒度、自形程度、聚集特点、分布是否均匀,含量、有无压碎、拉长及定向排列现象,流动构造,肉眼可辨的脉石成分,伴生有益矿物(颜色、粒度、含量、共生特点、分布等)。夹石的特征、厚度,与矿石接触界线的特点。不同类型的矿石之间关系、矿体与顶底板岩石间接触关系(截然清楚、渐变过渡、规则的直线或弯曲复杂的曲线形接触等),标志层与岩芯轴之夹角。

3、文字描述字迹要清晰,禁止使用尚未通用的简体字。描述中所使用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一律用拉丁字母的小手写体:m、cm、mm。矿物粒度及含量变化于一定范围,写出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如3-7mm、5-25%等,在一定数量值上下波动的,在数字后上“±”号表示。产状数值如标志面与岩芯轴夹角可写成15o的形式。

4、观察描述过程中所采集的手标本、光薄片应在钻孔地质记录表上注明采取的岩矿石名称、样号、回次、岩芯编号及相当深度。矿体内标本的采集应在基本分析采取之后进行,以免影响样品的品位。分层时要注意不要在两回次中分层,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层。

(五)化学样取样

1、分样要求及方法

对所观察到的矿芯需在野外现场进行分样,并在相应位置的岩芯箱上用红或白油漆标注样号和位置,并在每个样品后放置取样票。分样时应遵守以下几点:

(1)不同品级、不同类型的矿石要分别采集。

(2)采样时,矿芯采取率相差太大时要分别取样。

(3)一个回次的矿芯分成多个矿样时,诸矿样所采的矿芯长度之和,必须等于该回次的矿芯长度。

采样位置的确定方法:①矿体变化较大的热液矿床及变质热液矿床,是根据矿化分布的均匀程度在矿芯上直接分样,然后计算矿样长度、确定采样位置;②品位及厚度稳定的沉积矿床,是根据分层记录,按预定样长事先进行分样,制成分样表,依分样表在岩芯箱中找到各样品位置及所需的矿芯并做出记号,据此取样。前者用于矿体变化较大的矿床,后者用于品位及厚度比较稳定的矿床。

2、原始记录要求

于备注档内或单独用一表格将所采集的化学样号、位置、样长、岩矿芯长,采取率进行登记,并附于原始记录后。如采样时对矿石类型的划分、矿体厚度、夹石厚度等与原始记录有矛盾,要及时进行修改、订正、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岩矿芯被采做矿样、光谱样、光薄片样及标本后,应在钻孔地质记录表中注明已取得的岩矿芯编号。

所有样品取完后,要造册登记,除化学样之外的其它样品要注明采集深度。

3、采样方法

对长度大于30cm的样品一律采用半芯,即用劈芯机分样,一半送样,一半留存。在留存的一半要注明岩芯编号(补写)。长度小于30cm的样品一律采全芯。

(六)岩矿芯素描图

对岩矿芯上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应画素描图或照像。形式可采用沿岩芯长轴方向的柱状素描图或岩芯横断面图。有必要时也可做某段岩矿芯展开素描图。比例尺视具体情况可用1∶1 — 1∶5,注明现象名称,素描图比例尺。图例用文字、代号、符号数码、颜色表示均可,但在一个矿区尽量统一。同时应注明回次及岩矿芯编号或相当孔深。

(七)岩矿芯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

1、岩矿芯采取率的计算

采取率的计算应以实际钻进的固体岩层为计算对象。浮土、表面覆盖物不计算采取率。钻孔通过地下矿坑及天然空洞中的进尺应减去。岩粉、坍塌物应除掉。松散、破碎、不够完整的岩矿芯具体丈量和计算方法,由地质和机台共同商量。

一般要计算回次采取率和计算分层采取率。计算公式如下:

本回次岩芯长+本回次残留岩芯长

回次采取率=

本回次进尺或上一回次残留岩芯长)(×100% 分层采取率=

(分层顶板孔深分层底板孔深分层进尺分层岩芯长 2、换层深度的计算

换层深度的计算要在经过孔深校正并进行了平差工作之后进行。所谓换层深度是某岩层底板界线在钻孔内所处位置的孔深。

某岩层换层深度恰等于回次进尺的终点,且孔内尚无残留岩芯,那么本回次进尺的累积孔深即为某换层深度;如本次孔内尚有残留残

芯而残留岩芯已为另一层者,上层岩层的换层深度需由本回次进尺的累计孔深中减去本次残留岩芯长度。

假如在某一回次的中间换层,求换层深度时则需加以计算。这里有几种情况:

(1)回次采取率为100%

换层深度=上回次进尺的累计孔深+换层上部的岩芯长度。如上回次有残留岩芯,计算时应再减去残留岩芯的长度。

(2)回次采取率小于100%时,但换层上下部岩芯完整情况和磨损程度不同。其岩芯完整,磨损不明显者可视其采取率为100%,岩芯破碎,磨损显著者视其采取率小于100%。

若上部采取率为100%时:

换层深度=上回次进尺的累计孔深+换层上部的岩芯长度

若下部采取率为100%时:

换层深度=本回次进尺的累计孔深-换层下部的岩芯长度

如有残留岩芯均应减去。

(3)回次采取率小于100%,换层上、下部岩芯均不完整,磨损显著。

首先根据回次采取率及换层上下部岩芯长度换算出各自的相当进尺,然后按下述公式之一,计算出换层孔深。

换层深度=上回次进尺的累计孔深+换层上部的相当进尺

换层深度=本回次进尺的累计孔深-换层下部的相当进尺

为使换层深度计算的可靠程度高一些,最好选取换层岩芯的相对

进尺较小的某一数据及相应的计算公式。若有残留岩芯时应减去。

每一层终了时,将该层栏用红线(或其它颜色的线)与下一栏划开。在与该层层号对应的一行左面栏内写上该层顶底板深度,分层厚度、岩芯长度及本层采取率。

(八)残留岩芯的处理

在有些情况下残留岩芯进行了实测,有些情况下因钻具和取芯方法的不同,不能对残留岩芯进行实测或残留岩芯测量不准时,而记录上有时出现了岩芯实长超过进尺的现象,如果没有别的方面的差错,一般认为是由于残留岩芯而造成的。

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方法如下:

1、岩芯实长+孔内残留岩芯>进尺

处理方法:由回次进尺的“至”米数中减去本回次的残留岩芯,然后相应地对“自”米数及“合计”米数加以修正。

2、岩芯实长>进尺

处理方法:

(1)以本回次岩芯采取率为100%,按回次岩芯长度修改该回次进尺。修改顺序是:从最后岩芯实长大于进尺的回次开始,向上推改进尺,直到岩芯长大于进尺的现象消除为止,一般不能上推五个回次,否则要对班报表及岩芯长度仔细加以检查。

(2)允许同一岩性段五个回次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同回次岩芯长度之和,然后计算平均采取率。

处理残留岩芯要放在孔深校正平差完成后进行。

(九)孔深校正及平差方法

经孔深校正,误差小于1‰。按有关规定班报表可不修正,则钻孔地质记录也可不做修改。

对于见矿孔,一次孔深检查,误差小于0.5米或远离矿体部位钻孔的孔深检查,误差大于0.5米,采用一次性消除法,即以检查孔深为准修改当次的记录及进尺的米数。修改前的原始记录应用红笔划出或用括号括起。上述方法为补尺方法。

对于位于矿体附近或见矿的钻孔,一次孔深检查误差大于0.5米,必须进行平差(平差法)。具体要考虑发生误差范围内(例如两次孔深检查之间)各回次进尺的米数或分层厚度米数,采取比例分配的办法进行平差,即回次进尺长或分层厚度大的误差相对分配的多一些。

平差时涉及到的数据及公式:

L——为记录井深(m)

L1——为验证井深(m)

K——为平差系数

l——为原进尺(m)

l1——为修改后的进尺(m)

按上述有下面两种情况:

(1)当L>L1时

K=

L L

L1

l1=l-lK=l(1-K)(2)当L

K=

L L

L

1

l1=l+lK=l(1+K)

孔深误差的配赋一般可在最后五个回次进行。平差方法及平差系数应在备注一栏中注明。

(十)全部编录结束后,或因某些原因在编录过程中,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到实地对照检查编录质量,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并在记录上签字。同时对各类样品的采取和缩减等问题作出决定。

(十一)每个钻孔地质记录应单独定为一册。前面加上封皮、内封面、钻孔综合记录表,并附化学样分析登记孔深校正及孔斜(测斜)记录,钻孔结构图及钻孔地质小结等资料。

(十二)对钻孔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每个钻孔结束后尽快作出钻孔柱状图,并把钻孔资料及时标在剖面图(设计图)及平面图上,以便于对相邻钻孔和剖面上的地质、构造进行研究对比,指导下一步工作。

(十三)完工钻孔,必要时应作地质小结(新区应全作),其内容如下:

1、钻孔设计的目的与施工结果;

2、钻孔质量评述(包括采取率、孔深校正、孔斜检查、封孔等情况);

3、地质矿产特征(岩性、构造、岩浆岩等主要地质成果及地质矿产新认识);

4、主要经验教训;

(十四)钻孔结束后应提交的地质资料

1、钻孔柱状图(可先用铅笔进行地质描述);

2、钻孔地质记录表;

3、钻孔结构、孔深验证、弯曲度测量记录表(可附在原始记录之后);

4、钻孔各类样品采集登记表;

5、各种鉴定、试验、分析报告;

6、简易水文地质资料;

7、物化探测井资料;

8、封孔设计与封孔记录;

9、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10、钻孔地质小结;

11、岩矿芯标本实物资料及照片。

(十五)重要矿床的岩矿芯,地质组要提出岩矿芯保管(存)和存放意见,绝不可收队时乱放和丢失。具体有关要求按规定执行。

三、钻孔综合地质编录

综合地质编录又称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它是根据钻孔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编制出各种必要的、说明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规律的图表,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地质矿产评价、矿山或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一)钻孔柱状图

工作区每个孔均应作钻孔柱状图。柱状图的比例尺视具体情况选用1:200-1:500,同一矿区的比例尺要求一致。

作图要求:

1、按钻孔实际穿过的岩层(矿层)假厚度画。

2、一切分层界线均应画成水平的,不考虑其实际产状,其中:第四系与基岩之间画不整合线

地层、脉岩、矿体界线画细实线

岩相界线画点线

蚀变界线画点划

断层画二条相间1mm的细实线,断面位于二条平行的细实线之间

3、作图时度量以三棱尺或钢板尺为准。一张图自始至终用一根尺子量。同一矿区作图用尺子精度要相同。作图时应以水洗图或聚脂薄膜等变形收缩小的纸类材料为主。若以方格厘米纸作图,不应以方格纸格子为主,应用累计数据作图,然后用三棱尺或钢板尺根据分段数据校量一下,对矿层顶底板矿层中采样分段,均应以卡规仔细进行检查,务必使底图误差控制在0.5mm以下。

4、图例使用1:5万区调统一图例,作图时注意岩性花纹要画标准、粗细、大小、疏密要一致,力争美观。

5、文字描述

分为基本描述和详细描述。

基本描述如浅红色中细粒花岗岩。

详细描述的顺序则按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地质构造、蚀变的顺序进行。

首先根据原始地质记录结合化验资料及岩矿鉴定成果进行整理,写出钻孔综合地质编录稿,内容要求精练、重点突出。整理出的草稿须经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检查之后再往图上写。写时注意字迹要工整,不用尚未通用的简体字。句子之间应有标点符号,每个标点符号占一个字和位置。标点恰好排在下一行和头一个位置时,应尽量写在上行的末。注意两位以上的数字、数字及单位代码,数字与百分号(%)等不能分写在两行。

有关矿物结构,名称如细粒、中粒、微粒要与其粒度数据一致。矿物百分含量不能与岩石定名相冲突。

有关矿石类型的文字、代号、图例符号等要与经岩矿鉴定所确定的有用矿物含量及经化学分析得出的主要化学成份含量一致。

如果一层在原始记录中写有“岩性特征同某一层“。柱状图上也可写成”岩性特征同某一层“。若原始记录中沿有这样的写法,在钻孔柱状图中也不能这样写。原始记录中已分出的与成矿有关的重要标志层,不能与其它层合并。

各种取样用其相应的代码或符号标在柱状图的相应位置。在样品编号一栏对应部位写上编号。

图上所有地质、矿物代号要求书写正确。

岩矿石名称、蚀变名称未经鉴定之前,其原始文字描述应保持铅笔线,不要急于上墨。

6、对于厚度大、岩性简单的矿体上、下段岩层,可用缩减法表示,并在缩减符号“”内表示出缩减长度。

(二)勘探线(储量计算)剖面图

1、图名:矿区名称+矿体号(或脉群号)+XX号勘探线(+储量计算)剖面图。图名要求用正规的字体书写,同一矿区剖面图的字体及大小要一致。

2、比例尺:一般可选用1:500——1:1000,同一矿区要一致。

3、剖面地形线由测量实测展绘于厘米纸或重磅纸底图上,地形特别复杂时剖面地形要在实地勾绘。如有后来补测的工程,局部地形应按工程坐标加以修正。

4、剖面方位:剖面两端均应标注方位。

5、剖面上由测量人员用坐标尺按5或10cm间距绘上整数的海拔等高线,并在两端标注海拔高程。

6、剖面图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其中的坐标线要与剖面上的相对应。平面图的宽度一般为3厘米,勘探线在其中间。平面图中的内容包括坐标线、工程位置及编号、钻孔弯曲平面投影线。平面图中的X或Y坐标,根据剖面线所切过的X或Y坐标线展绘于平面图中,并标注坐标数字。

7、地表工程、采矿场、采坑应按实际轮廓由测量组定测绘到剖面图上。钻孔地表位置由测量人员按坐标展绘,钻孔中心要经过弯曲校正。

钻孔地质编录详细介绍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新疆哈密市突出山铁矿普查》项目组 二○○五年八月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

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ZK××地质设计书 表1 设计孔深钻孔类别 设计方位角施工机号 设计倾角钻机类型 钻孔定位、安装通知书 表2 No 批准(技术负责、分队长签名)

探槽地质编录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之一 探槽(井)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重点提示

1.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 东西向探槽: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 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编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 编西壁——西高东低。 2.分层: (1)分层单元:复杂矿体——小于填图单元; 一般矿体——同于填图单元。 (2)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 (3)分层主要对象: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工业品级、不同岩

石类型、断层上下盘矿体。 3.布样: (1)沿厚度方向连续控制矿体及直接 顶底板。 (2)布样“三不”原则:不跨矿石类型、品级;不跨矿种(断层);样长真厚不超过工业可采厚度。 (3)岩石(脉岩)剔除原则:以工业指标的剔除厚度为准、夹石薄时与低品位矿石合采贫化。 (4)样品编号:以任何时候都不至引起错混为准。 (5)布样后应及时采样,特别是刻槽样。

4.投影作图: (1)主要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样品及标本位置、导线点等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描绘于坐标纸上。 (2)地质体的取舍:图上大于1mm 的应绘,特殊意义的不足1mm放大绘。(3)探槽拐弯处理: ①编录壁及基线以及槽底与编录壁 的共用边,在任何时候都应连续绘制。 ②方向变大时:在拐弯处裂开槽底的非共用边(内侧边),裂开夹角等于 拐弯 角度。 ③方向变小时:在拐弯处断开非共用

边,并切去一块同于拐弯角度大小的重叠面后,与前一导线槽底相连接。5.投影作图原理: (1)面向编录壁,在坐标纸上选择 合适位置,绘出第一基点及第一导线,每一导线起点均为0。 (2)槽壁投影:每个要素点有两个 投影要素——导线读数及与导线的 垂直距离。 (3)槽底投影:先将各要素点按地 质走向投到壁底共用边,然后按槽壁投影方法投影。 (4)连图:分类、分地质体、分地 质界线相连成图。 6.描述纪录:

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4—10—01实施 目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1)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2)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2) 6 代号及编号方法 (3) 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 (3) 6.2编号方法 (4) 7 原始地质编录的检查验收 (5) 7.1提交资料目录(表2) (5) 7.2原始编录的检查验收工作 (5) 7.3检查验收单位 (5) 7.4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表4) (6) 8 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 (6) 9 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 (8) 9.1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8) 9.2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8) 9.3 整理 (8) 9.4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9) 10 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9) 10.1总体要求 (9) 10.2探槽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3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4坑道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I

10.5老硐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 (12) 12 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3) 12.1采样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13) 12.2 编号 (13) 12.3探矿工程中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4) 1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管理 (14) 13.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保管程序 (14) 13.2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14) 13.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使用 (14) II

(新)地质编录细则

(新)地质编录细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

二○○六年 一、钻孔布测、施工规程 (一)钻孔的布测 1、在地质勘探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施工顺序、施工进展情况、邻近完工钻孔的地质情况及钻探力量,分批次布测钻孔。对即将施工的钻孔要提前3-5天通知钻探施工单位,以便平整机台及做施工前的其它准备工作。 涉及到找矿方向、远景评价及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钻孔应优先安排施工,同时应照顾到搬近和施工的方便。 2、需要布设的钻孔由地质编录人员填写“钻孔布测通知书”。其要点是明确其孔位相对于基点(或一测点)的方位、距离,经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人检查设计孔位(或坐标)设计方位及开孔倾角等无误后通知测量人员布测。 3、测量人员按布测通知书所提出的时间要求将需要布测的钻孔布测到实地并树立标志(以十字线法布设,以便校正孔位)。 4、钻孔开孔前地质人员要到现场查看钻孔孔位布测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对孔位进行复测。 (二)钻孔的施工 1、钻孔施工前,地质人员应根据地表资料及邻近钻孔资料编出“钻孔施工理想柱状图”以指导现场施工,并将此图交往施工单位。

(1)理想柱状图属于示意性质,可以没有比例尺的概念,但其相对深度要合理。 (2)根据设计剖面图标出矿体深度范围,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钻机施工时掌握矿芯采取率。对可能遇见的地质及其它情况,如漏水、掉块、岩石硬度级别等地段要在图中予以提示,使施工单位做好防范措施。 (3)柱状图中重点是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质量要求拟定。从地质角度来讲,钻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开孔直径、终孔直径、套管长度及换径孔深等。一般而言,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套管长度不应小于第四系及风化基岩深度之和。换径深度由钻机根据钻进施工过程而定,但在见矿部位不得低于75mm孔径。 (4)质量要求内容包括:钻孔方位、钻孔倾角、岩矿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孔深误差、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表记录等。 2、钻孔施工前由地质组填写“钻孔施工通知书”及“钻孔机械安装通知书”,并由各方签字方可生效。 3、平整机场或安装钻机时,应注意保护孔位标志。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孔位。如果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需要移动孔位时,在不影响地质要求的前提下,由地质和施工单位同到实在商定,并在钻孔施工通知书上加以注明。 4、钻机安装好后,通知测量组复测孔位。根据地形陡缓可允许安装误差如下表所示(这一点在设计中应明确)。

工程地质编录

搞地质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

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 ) 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 ~ 棱角形,次棱角形,一

钻探编录细则

钻探编录细则 一、钻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钻前。必须有项目技术负责签发“探矿工程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所定孔位距基点的距离,由两人以上在剖面上量得,然后交测量组进行定位。 2 项目技术负责或钻探组长带领测量人员会同探矿队安装队长,进行实地定位并钉好前车后车方向桩,以免建错钻塔。然后将安装定位通知书交给探矿工程队进行安装。 3 钻前项目技术负责,钻探编录技术人员携带“探矿工程施工通知书”“钻孔地质设技书”,会同探矿技术员,机长一齐到现场实地检查安装是否合格(指方位角和倾角)岩心箱.岩心票.泥浆箱,简易水文观测工具。及各种记录表格是否齐全符合要求,经检查双方无异议。方能在施工通知书和地质设计书上签字生效.开钻生产,否则不能开钻。 二、钻孔地质编录工作 1 钻孔的地质编录应及时进行,不得积压。编录之前.首先检查班报表.、岩心票、岩心箱,岩矿心长度和岩心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心是否冲洗干净、摆放得整齐无误,特别注意是够颠倒。 2 地质编录时,将要编录的孔段,自上而下顺序排好。仔细检查岩矿心摆放顺序丈量长度。如发现岩矿心顺序颠倒和人为的拉长等现象。立即通知机台当班记录员系统改正。 3 当一个回次或几个岩心长超总长时。说明前面回次有残留岩心。

残留岩心在记录表中不另行记录,只在计算分层深度时直接利用残留岩心长度计算即可,以免由记录位置不当计算错换层深度。 4 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某个回次因有残留岩心,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处理方法可参照下面两种方法进行: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还可以继续上推,一般不能上推五个回次.如继续超出应寻找某原因再作处理.如岩心破碎或沙状、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取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能上推.②允许同一岩性做五个回次之内进尺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同回次岩心长度之和,然后计算回次均采取率。 5 分层空深的计算,按回次采取率,以比例配分法计算。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和计算准确,也可采用其它计算公式和方法。 6 当矿体或其顶底板岩心采取率达不到设计规定时,地质编录人员填写“补采岩矿心通知书’,经技术负责批准后由机台执行。 7 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孔深测量和钻孔弯曲度的测量工作。孔深如超出允许误差,必须重新测量寻找原因,及时进行校正。一般可在最后五个回次内配赋,若测量段内有矿层时,则应按分层厚度加权配赋。钻孔弯曲度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及时提请分队、大队研究解决。 8 岩心采取率的计算,一般只计算分层采取率;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底板(3~5m)要计算回次采取率。 9 岩心描述的一般内容:

探槽地质编录规范

探槽(井)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重点提示 1.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 东西向探槽: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 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编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 编西壁——西高东低。 2.分层: (1)分层单元:复杂矿体——小于填图单元; 一般矿体——同于填图单元。 (2)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

业指标。 (3)分层主要对象: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断层上下盘矿体。 3.布样: (1)沿厚度方向连续控制矿体及直接顶底板。 (2)布样“三不”原则:不跨矿石类型、品级;不跨矿种(断层);样长真厚不超过工业可采厚度。 (3)岩石(脉岩)剔除原则:以工业指标的剔除厚度为准、夹石薄时与低品位矿石合采贫化。 (4)样品编号:以任何时候都不至引起错混为准。 (5)布样后应及时采样,特别是刻槽

样。 4.投影作图: (1)主要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样品及标本位置、导线点等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描绘于坐标纸上。 (2)地质体的取舍:图上大于1mm 的应绘,特殊意义的不足1mm放大绘。 (3)探槽拐弯处理: ①编录壁及基线以及槽底与编录壁的共用边,在任何时候都应连续绘制。 ②方向变大时:在拐弯处裂开槽底的非共用边(内侧边),裂开夹角等于拐弯角度。 ③方向变小时:在拐弯处断开非共用边,并切去一块同于拐弯角度大小的重叠面后,与前一导线槽底相连接。

5.投影作图原理: (1)面向编录壁,在坐标纸上选择合适位置,绘出第一基点及第一导线,每一导线起点均为0。 (2)槽壁投影:每个要素点有两个投影要素——导线读数及与导线的垂直距离。 (3)槽底投影:先将各要素点按地质走向投到壁底共用边,然后按槽壁投影方法投影。 (4)连图:分类、分地质体、分地质界线相连成图。 6.描述纪录: (1)以基线为准,依次逐一记录。 (2)岩性、矿体按分层为单元描述记录:在基线中间分层时,分段描述记录;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1.施工准备 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及时组织安排施工。 要点:准确定位。 1.1 探井包括浅井、竖井、小圆井、天井及大于45o的斜井(坑)。 1.2 根据地质设计书要求,明确施工目的、任务,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1.3 根据地质设计平面图、剖面图,计算出探井工程的起点坐标。 1.4 下达定位测量通知书,实地测量定位,测量定位坐标即为井口中心点坐标。探井的长壁一般与勘探线方向一致;斜井应测定方位桩。 1.5 下达探井施工通知书,并提交设计平面图和剖面图。 2、工程施工及地质编录 要求:及时编录采样,并及时现场核查分层位置及采样分样的正确性。 要点:进行地质分层观察、记录和绘制素描图。 注意:文、图、表内容要一致。 2.1 探井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规格施工,井壁要平整,揭露的地质界线要清楚。

2.2 小圆井、浅井(深度小于20米)一般不需通风;竖 井、天井均需通风。 2.3 浅井、竖井、天井和斜井要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是否支护及用什么方法支护。 2.4 井口渣土必须堆放于1.0米之外,并防止有重物坠落,确保安全。 2.5 随探井工程进度要及时地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小圆井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 2.6 探井的素描图一般素描两壁一底(含等距或不等距的井底掌子面)。若地质情况复杂,可局部或全部绘制四壁一底。探井四壁(或两壁)可按工程规格垂直绘制,也可按实际宽度绘制。素描图比例尺一般用1:100~1:200,见矿工程用1:100比例尺,必要时可放大到1:50。 2.7 素描方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直布设。大于45o的斜井(坑)为自基点沿勘查线方向或平均的长边方向布设。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或正东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邻壁按逆时针方向展开。在第一壁上端标出方位角,在井壁一侧画出垂直标尺。绘制时,先丈量井口规格,把皮尺挂在各个井壁的角上,丈量各壁的深度,井壁底部的宽度,按

地质编录细则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 二○○六年

一、钻孔布测、施工规程 (一)钻孔的布测 1、在地质勘探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施工顺序、施工进展情况、邻近完工钻孔的地质情况及钻探力量,分批次布测钻孔。对即将施工的钻孔要提前3-5天通知钻探施工单位,以便平整机台及做施工前的其它准备工作。 涉及到找矿方向、远景评价及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钻孔应优先安排施工,同时应照顾到搬近和施工的方便。 2、需要布设的钻孔由地质编录人员填写“钻孔布测通知书”。其要点是明确其孔位相对于基点(或一测点)的方位、距离,经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人检查设计孔位(或坐标)设计方位及开孔倾角等无误后通知测量人员布测。 3、测量人员按布测通知书所提出的时间要求将需要布测的钻孔布测到实地并树立标志(以十字线法布设,以便校正孔位)。 4、钻孔开孔前地质人员要到现场查看钻孔孔位布测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对孔位进行复测。 (二)钻孔的施工 1、钻孔施工前,地质人员应根据地表资料及邻近钻孔资料编出“钻孔施工理想柱状图”以指导现场施工,并将此图交往施工单位。 (1)理想柱状图属于示意性质,可以没有比例尺的概念,但其相对深度要合理。 (2)根据设计剖面图标出矿体深度范围,并留有一定的空间,

以便钻机施工时掌握矿芯采取率。对可能遇见的地质及其它情况,如漏水、掉块、岩石硬度级别等地段要在图中予以提示,使施工单位做好防范措施。 (3)柱状图中重点是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质量要求拟定。从地质角度来讲,钻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开孔直径、终孔直径、套管长度及换径孔深等。一般而言,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套管长度不应小于第四系及风化基岩深度之和。换径深度由钻机根据钻进施工过程而定,但在见矿部位不得低于75mm孔径。 (4)质量要求内容包括:钻孔方位、钻孔倾角、岩矿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孔深误差、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表记录等。 2、钻孔施工前由地质组填写“钻孔施工通知书”及“钻孔机械安装通知书”,并由各方签字方可生效。 3、平整机场或安装钻机时,应注意保护孔位标志。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孔位。如果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需要移动孔位时,在不影响地质要求的前提下,由地质和施工单位同到实在商定,并在钻孔施工通知书上加以注明。 4、钻机安装好后,通知测量组复测孔位。根据地形陡缓可允许安装误差如下表所示(这一点在设计中应明确)。

钻探地质编录表模板

钻探地质编录表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岩性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土描述备注粉质粘土 1 黄褐色,浅黄色,稍湿,可塑状,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 等,土不能搓成细条,刀切面较平整。 泥岩, 2 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浅绿色砂泥质斑块,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 ~10m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 3 灰白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10m 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 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11~37cm,属中等风化。 局部见构造裂隙。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岩心较软,呈碎块状,饼状,属强风化带。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灰绿色绿泥石团块,岩心较硬,呈短柱状,柱状,属中等风化带。 素填土黄褐色、红褐色,由块石、粉质粘土组成,稍湿,较紧密,块石含量在40%~75%,为 人近期无序抛填。 1

勘察单位:重庆紫苑土地规划整治有限公司编录人:朱根深复核人:编录日期:2008 年月日 钻探地质编录表 工程名称:孔号:ZK 坐标:X: Y: Z: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进尺 (米) 采取 率 (%)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性岩土描述备注 1 2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 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 (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 录 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 1.1钻孔布置 (1) 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 (1) 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1) 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2) 1.1.4 钻坑结合施工 (2) 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2) 1.1.6 取样钻的布置 (3) 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 2开孔及终孔验收 (4) 2.1开钻前检查验收 (4) 2.2终孔验收 (4) 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9) 3.1业务准备 (9) 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9) 3.2.1 工具、材料: (9) 3.2.2 表格及标签: (9) 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9) 4.1现场指导 (9) 4.2检查钻孔班报表 (10) 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11) 5.1残留岩心认定 (11) 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1) 5.3回次记录 (12) 钻孔回次记录表 (12) 6.观察分层 (13) 6.1岩心照像 (13) 6.2记录回次数据 (14) 6.2.1 记录回次数据 (14) 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14) 6.3地质观察 (14)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

一、一般要求: 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二、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

(注:当一个掘进头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少时,本页可以记录其他掘进头的观测情况。) 6、记录巷道内的钻场、硐室、临时水仓、泵坑、沉淀池的位置、尺寸等。记录打钻情况或其他与地测工作相关的一些内容。 5、记录巷道淋涌水情况。包括淋涌水点的地点、位置、涌水方式和涌水量等。 4、记录巷道的坡度资料,打坡度时要与上一回的记录保持延续,并与测点发生联系。 3、针对煤巷:记录迎头退后的顶底煤补探情况和两帮扒帮控制的煤层顶底板情况或构造发育情况,包括补探点的位置和探煤情况或扒帮点的位置和扒帮情况。针对岩巷:记录迎头退后的两帮岩层和构造发育情况。遇到构造时需在左页编录两帮素描图。 示例如下: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3.5m 见底,巷中巷上探2.3m 见顶。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 为煤顶,向下0.8m 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 为煤顶,向下1.5m 为煤底。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 。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0.5m 为L9灰顶,向下0.8m 为L9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 为L9灰顶,向下1.5m 为L9灰底,L9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L9灰底部为一层厚0.3m 的煤线,再向下为灰黑色砂质泥岩,顶部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位置、厚度、产状,断层面的位置、产状,上下盘的岩性情况。若是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情况。控制煤岩层空间位置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 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1、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位置。如:下4点向里35.2m 为当日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1 13151下付巷 2011.1.15记录区域 附图区域 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 袁凌晖记录: 观测: 日期:地点: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模板 第一章 一般要求: 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 7、地质原始记录的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第二章 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

(注:当一个掘进头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少时,本页可以记录其他掘进头的观测情况。) 6、记录巷道内的钻场、硐室、临时水仓、泵坑、沉淀池的位置、尺寸等。记录打钻情况或其他与地测工作相关的一些内容。 5、记录巷道淋涌水情况。包括淋涌水点的地点、位置、涌水方式和涌水量等。 4、记录巷道的坡度资料,打坡度时要与上一回的记录保持延续,并与测点发生联系。 3、针对煤巷:记录迎头退后的顶底煤补探情况和两帮扒帮控制的煤层顶底板情况或构造发育情况,包括补探点的位置和探煤情况或扒帮点的位置和扒帮情况。针对岩巷:记录迎头退后的两帮岩层和构造发育情况。遇到构造时需在左页编录两帮素描图。 示例如下: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3.5m 见底,巷中巷上探2.3m 见顶。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 为煤顶,向下0.8m 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 为煤顶,向下1.5m 为煤底。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 。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0.5m 为L9灰顶,向下0.8m 为L9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 为L9灰顶,向下1.5m 为L9灰底,L9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L9灰底部为一层厚0.3m 的煤线,再向下为灰黑色砂质泥岩,顶部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位置、厚度、产状,断层面的位置、产状,上下盘的岩性情况。若是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情况。控制煤岩层空间位置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 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1、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位置。如:下4点向里35.2m 为当日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1 13151下付巷 2011.1.15 记录区域 附图区域 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 袁凌晖记录: 观测: 日期:地点: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一、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井巷工程、钻探工程所揭露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图件等)进行。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内业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地质情况。现场编录时,要认真观察研究地质现象,做好素描,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以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内业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察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二)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三)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四)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五)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2H绘图铅笔。 (六)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有关规定。图例与公司统一图例一致,可增补。 (七)原始地质编录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 三、代号及编号方法 (一)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大写

钻孔编录方法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准备工作 11.1.1 技术准备 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 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11.2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1.2.1 检查整理岩矿心 11.2.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 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 附录B 误。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3。 7 11.2.1.5 岩矿心拍照 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11.2.2 观察记录 11.2.2.1 分层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 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图35完整岩心分层示意图 11.2.2.2 记录回次数据

钻孔编录注意事项

钻孔编录注意事项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岩心管理 (1)岩(矿)心排放入箱 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 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3)岩心牌 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 格式及内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 X: Y: GPS: (经度纬度高程 )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 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 规范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模板 第一章 一般要求: 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第二章 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 2

3 (注:当一个掘进头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少时,本页可以记录其他掘进头的观测情况。) 6、记录巷道内的钻场、硐室、临时水仓、泵坑、沉淀池的位置、尺寸等。记录打钻情况或其他与地测工作相关的一些内容。 5、记录巷道淋涌水情况。包括淋涌水点的地点、位置、涌水方式和涌水量等。 4、记录巷道的坡度资料,打坡度时要与上一回的记录保持延续,并与测点发生联系。 3、针对煤巷:记录迎头退后的顶底煤补探情况和两帮扒帮控制的煤层顶底板情况或构造发育情况,包括补探点的位置和探煤情况或扒帮点的位置和扒帮情况。针对岩巷:记录迎头退后的两帮岩层和构造发育情况。遇到构造时需在左页编录两帮素描图。 示例如下: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3.5m 见底,巷中巷上探2.3m 见顶。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 为煤顶,向下0.8m 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 为煤顶,向下1.5m 为煤底。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 。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0.5m 为L9灰顶,向下0.8m 为L9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 为L9灰顶,向下1.5m 为L9灰底,L9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L9灰底部为一层厚0.3m 的煤线,再向下为灰黑色砂质泥岩,顶部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位置、厚度、产状,断层面的位置、产状,上下盘的岩性情况。若是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情况。控制煤岩层空间位置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 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1、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位置。如:下4点向里35.2m 为当日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1 13151下付巷 2011.1.15记录区域 附图区域 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 袁凌晖记录: 观测: 日期:地点:

探槽编录规范

探槽 探槽(investigation pit)一般采用与岩层或矿层走向近似垂直的方向,长度可根据用途和地质情况决定。槽探施工要求槽形完整、断面呈梯形、槽帮平滑、槽底平整。槽底宽不小于0.6m,掘进深度应进入新鲜基岩0.3-0.5m。地质编录在探槽施工终止后由地质人员及时进行,采用1/100的比例尺编录一壁一底。若两壁地质现象变化较大的,则编录两壁一底。编录过程要记录岩层分层、岩性、矿化等地质现象,同时现场绘制1/100的素描图。 0 探槽布置原则 探槽是用于揭露地质体(矿层、矿脉、地层、构造及岩性等)为目的,一般垂直矿体(层)走向(或构造线的走向),按一定间距布置,与勘探线要一致,探槽一定要贯通矿体厚度(或主要构造)。(图0-1探槽横断面图) 图0-1探槽横断面图 1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的对象是经地质、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三方现场验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已达到地质目的的探槽(含样沟、剥土、采场以及其它的天然露头)。 1.1 准备工作 1.1.1 组成编录组 探槽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包括:组长、作图员,测手(可兼任)。 1.1.1.1 组长 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工作的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担任。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承担地质观察、分层、布样和文字纪录工作。组长应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1.1.1.2 作图员 作图员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绘图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协助组长工作,主要负责素描图的编制,同时兼任组内合适的其他工作。 1.1.1.3 测手 测手一般由技术人员或熟练的地质工担任。主要负责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

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 1.2 原始地质编录 1.2.1 观察、分层、布样 组长带领编录人员共同观察拟编录探槽中的地质现象(必要时还应观察探槽附近有关地质现象),确定编录壁及基岩面、分层并布样。 1.2.1.1 确定编录槽壁 探槽素描一般只作一壁一底展开图。当两壁上基岩露头的地质现象可对应吻合时,东西向或大致东西向的探槽选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探槽选东壁。若首选壁的基岩露头不理想时,可选择对应的另一壁。一般情况下以首选壁为主、对应壁为辅。 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 东西向探槽: 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 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编西壁——西高东低。 编录壁确定下来后,确定方位,方位向的左壁就是编录壁。如果先确定方位,那么要编录的壁必须是方位向的左边那个壁。 编录方位0-180,画图方向从左往右;方位180-360,画图方向从右往左。这样画出来的图是一张几乎相同的图。 1.2.1.2 确定基岩面 槽壁上的风化基岩高度应不小于30cm,通过观察正确判断残坡积物与风化基岩的界线。 1.2.1.3 分层 应首先确定分层单元,分层单元视矿体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同矿区填图单元一致,复杂矿体的分层单元应小于矿区填图单元。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或设计要求进行,不同矿(化)体层,不同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和较大构造应分开。分层位置读数应从槽底开始,如图6,a处为分层处,对应的标尺读数为a’米。 1.2.1.4 布样 应根据探槽对矿体的剥露情况布置样品,在保证样品代表性及槽样规格的前提下,可在槽底布样,也可在槽壁上布样。化学分析样应按规格连续布置,必须穿越矿层及矿化层,并且在矿层顶、底板有控制样。样槽应尽量垂直于矿层走向布置,样品对矿层控制既不间断也不重复,同一个样品不可垮跨层布设。 (1)沿厚度方向连续控制矿体及直接顶底板。 (2)布样“三不”原则:不跨矿石类型、品级;不跨矿种(断层);样长真厚不超过工业可采厚度。 (3)岩石(脉岩)剔除原则:以工业指标的剔除厚度为准、夹石薄时与低品位矿石合采贫化。 (4)样品编号:以任何时候都不至引起错混为准。 (5)布样后应及时采样,特别是刻槽样。 1.2.2 设置基线 1.2.2.1 基线位置选择 基线位置宜选择在基岩与浮土的分界线附近,但工程起、止两个端点应布在地表。当探槽过长或有拐弯时,应分段设置基点及基线,见图1。 1.2.2.2 操作方法 在基点处打上编好号的基线桩,然后用皮尺拉紧,固定在两个基线桩上部就成为基线,第一条基线起点为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