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复习学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复习学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复习学案

【考纲要求】

1、辨证的否定观:辨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知识梳理】默写巩固

1、辨证否定观的原理与方法论: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与方法论

4、创新的社会作用

【典型题例】

1、互联网的普及给电视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电视开机率大幅下降,电视销售增幅大幅下降,业内甚至

出现电视将死”的悲观言论。也有人认为将死的不是电视而是传统电视。面对消费者新的使用习惯,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品正在扭转电视在家庭中遭到冷遇的局面。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电视,将焕发生命力。

问题: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说明电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才能焕发生机?

(温馨提示:注意①设问的知识范围、类型、主体、对象、行为;②材料有效信息;③回归课本需调动运用的知识;④理例结合组织答案)

2、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浪漫情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理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是传承和发扬的关键一步,继《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又一原创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播出不久就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创文化类节目新高。《经典咏流传》的成功,一方面在于诗与歌相结合,传统经典诗词嵌入新时代流行元素,产生了广泛流传的基础;另一方面,知名主持人、文化人、歌手加盟,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让时代感凸显。通过古典与现代的相互交融,《经典咏流传》演绎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

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通过创新成功地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温馨提示:注意①设问的知识范围、类型、主体、对象、行为;②材料有效信息;③回归课本需调动运用的知识;④理例结合组织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日,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以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国家宝藏》之所以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大量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极大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与传统的文化科普节目不同,《国家宝藏》不是简单地介绍文物,而是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这让节目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可以传达传统文化之美,感悟传承文化的自豪。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

(温馨提示:注意①设问的知识范围、类型、主体、对象、行为;②材料有效信息;③回归课本需调动运用的知识;④理例结合组织答案)

【课堂小结】(总结归纳学习、解题技巧与规律)

【分层训练】(这里是展示你成果的舞台)

【巩固性练习】

1.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依托互联网,它能跨越“千山万水”,让每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享受到优质课程资源?由此可见

A.事物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B.事物发展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辩证否定D.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并运用现代技术提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由此可见,新事物的产生

①是外力作用的结果②是对旧事物的抛弃③是辩证否定的过程④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抖音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文物戏精大会”:千年文物跳起了“拍灰舞”,闪着“98K电眼”,“中国icon”兵马俑还边跳舞边说“我们不红,始皇不容”!……搞怪的风格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原本厚重的文物重新梳妆亮相,展现出自己的魅力。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历史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展示文物的价值和魅力,需要创造性转化

③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④新媒介的运用,改变了人们对文物的看法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针对要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统计的说法,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虽抛弃GDP。这一观点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对事物否定的理解中也包含肯定的理解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亊物彻底代替旧事物

③改革创新应该是对现有事物的“扬弃”④事物的发展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①D.③④

5.面向未来,更多的新技术新应用、更激荡的产业变革、更全球化更复杂的生态链……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速变化的时代,各种机会与挑战以更快的速度扑面而来。面对新时代,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应当

①支持新出现的事物,促进交互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革命变革②敢于自我否定,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业务运营效率

③摆脱客观实际限制,通过技术创新,催生新的需求与体验④在批判性思维指引下,把握技术创新与商业变革的新趋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复兴号”在研发过程中,摆脱了对引进的法国、日本、德国技术平台的依赖,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复兴号”的成功运营从哲学上看表明

①树立创新意识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高铁技术的创新离不开对外国技术的“扬弃”

③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④掌握高铁核心技术需对既有理论和实践加以突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8年,湖北省进入新高考。统考将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加全面,培养综合型人才。文理兼顾,不可偏颇,未来办学在不分文理科前提下,也可以针对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特色培养。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在不分文理科的前提下,要注重特色培养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培养综合型人才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服务器④辩证否定是事物否定他事物,全国统考将减少科目不分文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的研究团队,在23年时间里,执着于一件事——“中国天眼”,他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射电望远镜技术基础上,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试验,不断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他们的成功在于

①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科研积累②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进行“扬弃”

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敢于寻找新思路④看到了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民者不泥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以怀疑的精神彻底否定权威B.要能突破并超越客观实际的约束

C.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D.要积极通过扬弃解决事物的矛盾

10.绿色消费热使企业对绿色产品趋之若鹜,“漂绿”也随即应运而生。现在“漂绿”一词,专指某些公司或项目假借绿色环保之名蒙蔽公众,其实别有所图,甚至与环境保护背道而驰,穿上的是“绿马甲”。要打击穿上“绿马甲”野蛮生长的企业,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善于( )

①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客观的本质联系②从虚假的人为联系中发现真实的自在联系

③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④透过内在的真实联系揭示外在的虚假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提升性训练】

11.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②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③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2.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的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这说明,

①要有创新意识,提出新思路,开拓新境界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③人类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认识是有限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自从《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万众创新”以来,其影响日益扩大,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更对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完善产生深刻和长远的重大影响。材料说明

A.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D.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无止境的

14.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洋山港区在12月10日迎来第四期工程开港。在上海市提出“科技立市”政策的推动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偌大的四期工程投入运行后呈现几乎无人在场的奇观,原本只有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出现在真实的码头操作流程中,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AGV堪称配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快递小哥。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②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把主观理念变为现实存在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受社会发展规律与条件的制约④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15.2017年9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合肥通过国家验收,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此,我国必须

①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

③充分认识到科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坚持科技优先发展④重视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哲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移动学习(M-learning)”曾一直被认为是技术概念。如何让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变成了现实。基于这一科学理念,移动终端的软件开发技术将“移动学习”推进到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先进的理念是人类从事科学实验活动的先导②技术概念的科学性决定技术发明和创造活动的进程

③科学发展的过程是认识和实践不断实现统一的过程④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与变化依赖于人们的思想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学后记】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复习学案答案

1-5CBBBD 6-10CCCCB 11-16CDBCAB

【答案】1、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在互联网时代,电视要焕发生机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自我否定,实现不断创新。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电视要焕发生机,必须保留传统电视的优点、合理因素,同时否定其不符

合时代、过时的成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因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经典咏流传》把诗与歌相结合,并邀请知名人士加盟,实现了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发展,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中华诗词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①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既保留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传统文化必须从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多方面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发展变化的文化需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