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气分析流程及其意义(20200521075313)

血气分析流程及其意义(20200521075313)

血气分析流程及其意义(20200521075313)
血气分析流程及其意义(20200521075313)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医生下达医嘱后,再次核对后执行。到病人床

前与清醒病人沟通后方可采血。

准备用物:碘伏,棉签,5ml注射器一1mL注射器一个(划过肝素),肝素水浓度(200mg+0.9%氯化钠100ml)。

步骤:

1.碘伏棉签消毒动脉置管采血处肝素帽,至少5秒钟。

2.用5ml注射器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

通将注射器端与病人端相通,缓慢回抽混有肝素盐水

的动脉血,成人3ml。小儿1.5ml。将5ml注射器拔出。

3.将划过肝素水的1ml注射器里的肝素水推出,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缓慢回抽动脉血至少0.5ml以上.后将注射器拔出。盖好针头帽。

注:没有连接三通管及肝素液的患者,根据需要用划过肝素水的注射器抽取动脉或者静脉血液,主要以动脉血为主,动脉抽血后压迫十分钟。

4.将三通调节病人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动脉压力传感器,冲洗动脉导管,将导管中的动脉血冲洗干净。

5.将装有 1.5ml的带肝素水学员5ml注射器再次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通注射器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压力传感器,冲洗三通内留置的血液。冲洗干净后将注射器拔出。调节三通病人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

6.迅速将采集的动脉血送检,双手轻搓注射器,防止血液凝固。

7.确定动脉血气分析仪正常使用。

8.确保注射器内无气泡,上推血气分析仪检测口阀门。将注射器插入检测口。按屏幕上右下角的“开始”键,等待仪器将注射器中的血液吸进仪器内,此时屏幕上方显示“正在吸入血液”。

9.按要求输入病人的信息:病历号,姓名,氧浓度,体温。

10.待仪器提示“关闭进样口”时,将进样口处的注射器拔出,关闭进样口。

11.等待血气结果测试,同时将内有血液的5ml,1ml注射器毁型并分类处理。血气分析仪下有三个容器,分

别标识:血液,

注射器,利器。将注射器按此规定统一处理。

12.结果回报,将化验单取回。

13.遵医嘱根据血气结果给与相应处置。

14.将血气结果粘贴至化验粘贴纸上,并手写患者姓名,住院号,日期时间。夹至病例内保存。

血气分析意义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

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

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也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

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

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

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

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

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

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

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

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动脉血气

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

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

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

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为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

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 参考值 4.65~

5.98kPa(35~45mmHg) 、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

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

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 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

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

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

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

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

判断。

四.低氧血症的判断标准

主要根据PO2和O2SAT来判断。一般来讲,PO2<60mmHg 时,才会使O2SAT及O2CT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方可

诊断为低氧血症。

1. 轻度低氧血症:50mmHg≤PO2<60mmHg,

80%≤O2SAT<90%;

2. 中度低氧血症:40mmHg≤PO2<50mmHg,

60%≤O2SAT<80%;

3. 重度低氧血症:PO2<40mmHg,O2SAT<60%。

五.酸碱失衡的判断标准

1.呼吸性的酸碱失衡

主要根据PCO2和Ph进行判断。

(1)PCO2:增高>45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减少<35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

(2) Ph:与PCO2协同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是否失

代偿。

PCO2增高>45mmHg 时:7.35≤Ph≤7.45、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h<7.35 、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CO2减少<35mmHg 时:7.35≤Ph≤7.45、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Ph>7.45、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2.代谢性酸碱失衡

需要如Ph、HCO3std、HCO3act、BE(B)、BE(ecf)、ctCO2

等较多的指标协同判断,其中以pH、HCO3act(相当于教材上的HCO3-)、BE(ecf)三项指标最重要。

(1)HCO3act与BE(ecf):主要用于代谢性酸碱失衡的诊断。而酸碱失衡的程度与其减低或增高的幅度密切相

关。

减低(HCO3act<22mmol/L,BE(ecf)<-

3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增高(HCO3act>27mmol/L,BE(ecf)>+

3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2)Ph:与其他指标一起协同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是

否失代偿。

代谢性酸中毒7.35≤Ph≤7.45 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Ph<7.35 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7.35≤Ph≤7.45 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Ph>7.45 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

(3)HCO3act与HCO3std:二者的差值,反映呼吸对酸碱平衡影响的程度,有助于对酸碱失衡类型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BE(ecf)与BE(B)之差值意义类似。

当HCO3act>HCO3std时,CO2潴留,提示代偿呼

酸或代偿代碱。

当HCO3act<HCO3std时,CO2排出增多,提示代偿呼碱或代偿代酸。

当HCO3act=HCO3std,但均低于正常值时,提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当HCO3act=HCO3std,但均高于正常值时,提示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

(4)ctCO2:与HCO3act的价值相同,协助判断代谢性酸

碱失衡。

减低(ctCO2<24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增高(ctCO2>32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六.临床应用范围

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初步判断有缺氧和/或酸碱平衡失调者,需查血气分析。

2.临床各科的急危重症一般都伴有程度不等的缺氧和/或酸碱失衡,原则上均需查血气分析跟踪病情变化。

3.各种诊断不明的疑难杂症,查血气分析可提示氧供和酸

碱平衡状态的信息,从而可拓展思路,有助于明确诊断。

七影响因素

1 . 采血位置因采血的动脉如有输液,就可

能发生溶血及稀释,使K+升高,Ca2+降低。如误采为静脉血,因为静脉血不能准确的反映动脉血气状况,它的pH值在正常情况下与动脉血接近,但当机体患病时,各种代谢

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此时动脉与静脉的pH就有明显的差异。

2 . 采血量及肝素浓度肝素浓度是准确血气分

析结果的核心保证,肝素用量过可造成稀释性误差,使pH、PaO2值偏低、PaCO2值偏高,出现假性低碳酸血症。

但是肝素量过少,便起不到抗凝的作用。国际生化联合会(IFCC)推荐血气标本中肝素的最终浓度为50 u/ml。

3 .气泡因为气泡会影响血气的pH、PaCO2、PaO2的检测结果,特别是PaO2值。理想的血气标本,其空气气

泡应低于5%。

4 . 标本混匀程度与其他抗凝标本一样,不充

分的混匀会增加凝血的发生,从而影响血色素和血细胞压

积结果的准确性。

5. 标本的储存对于检测乳酸的标本,检测前

必须在冰水中保存。其他检测项目可在室温或冰水中保存 1 h。

6. 标本的送检时间 PaCO2、PaO2和乳酸的检测必须在15 min内完成,其余项目如:pH、电解质、BUN、血色素、血糖和红细胞比积的检测,要求在 1 h内完成。八.操作方法

1. 材料准备:常规消毒用品,抗凝用肝素液,采血用器

具,橡皮塞。

2. 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没有输液的动脉及容易穿刺的

动脉。一般选择桡动脉,因为此处动脉固定,易暴露,不

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其次选择股动脉和肱动脉,患

者容易接受,且成功率高,不易误入静脉或误刺深层神

经。

3. 备检者准备:患者要取自然状态,活动后要休息约5--15分钟。同时针对患者对动脉采血了解极少,易产生紧

张、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消除紧张

情绪,避免各种因素致呼吸过度或屏气而引起的血气误

差。

4. 采血:患者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者手指常规无菌消

毒,应用专用动脉采血针或经肝素化后合适大小注射器进

行,找准搏动最明显处并用左手指固定血管,右手持注射

器,针头与皮肤角度,深部动脉应垂直进针,浅部动脉以

30°~45°为宜,穿刺时一手按压固定血管刺入动

脉,抽满预设血量后,拔针同时立即排空气泡,将针头迅

速刺入橡皮塞内,立即将标本掌心搓动混匀至少 5 s,再颠倒混匀,以防凝血,贴好标签,立即送检。同时用无菌干

棉球压迫穿刺点以止血,时间要大于5分钟,有凝血机制

障碍者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防止血肿形成。

九.注意事项

1. 送血气分析之前,先电话通知作好准备。

2. 采血量不宜过多,单查血气分析约需1ml,如血气分析加电解质、肾功、血糖等项目约需2ml。若血量过多则抗凝不足,将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3.采血后需立即排空气泡,再将针尖刺入橡皮塞封闭针

孔,以免接触空气造成检验结果失真,并尽快送检,送检

过程中,避免震荡,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 标本送检时需附上病人实时的体温、吸氧浓度或吸氧流

量(L/min)及最近的血红蛋白量等参数。

5.附吸氧浓度计算公式:吸氧浓度%=21+4×吸氧流量

(L/min)。

血气分析流程及其意义(20200524154402)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医生下达医嘱后,再次核对后执行。到病人床 前与清醒病人沟通后方可采血。 准备用物:碘伏,棉签,5ml注射器一1mL注射器一个(划过肝素),肝素水浓度(200mg+0.9%氯化钠100ml)。 步骤: 1.碘伏棉签消毒动脉置管采血处肝素帽,至少5秒钟。 2.用5ml注射器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 通将注射器端与病人端相通,缓慢回抽混有肝素盐水 的动脉血,成人3ml。小儿1.5ml。将5ml注射器拔出。 3.将划过肝素水的1ml注射器里的肝素水推出,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缓慢回抽动脉血至少0.5ml以上.后将注射器拔出。盖好针头帽。

注:没有连接三通管及肝素液的患者,根据需要用划过肝素水的注射器抽取动脉或者静脉血液,主要以动脉血为主,动脉抽血后压迫十分钟。 4.将三通调节病人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动脉压力传感器,冲洗动脉导管,将导管中的动脉血冲洗干净。 5.将装有 1.5ml的带肝素水学员5ml注射器再次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通注射器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压力传感器,冲洗三通内留置的血液。冲洗干净后将注射器拔出。调节三通病人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 6.迅速将采集的动脉血送检,双手轻搓注射器,防止血液凝固。 7.确定动脉血气分析仪正常使用。 8.确保注射器内无气泡,上推血气分析仪检测口阀门。将注射器插入检测口。按屏幕上右下角的“开始”键,等待仪器将注射器中的血液吸进仪器内,此时屏幕上方显示“正在吸入血液”。

9.按要求输入病人的信息:病历号,姓名,氧浓度,体温。 10.待仪器提示“关闭进样口”时,将进样口处的注射器拔出,关闭进样口。 11.等待血气结果测试,同时将内有血液的5ml,1ml注射器毁型并分类处理。血气分析仪下有三个容器,分 别标识:血液, 注射器,利器。将注射器按此规定统一处理。 12.结果回报,将化验单取回。 13.遵医嘱根据血气结果给与相应处置。 14.将血气结果粘贴至化验粘贴纸上,并手写患者姓名,住院号,日期时间。夹至病例内保存。

血气分析指标及意义

血气分析指标及意义 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PaO2正常范围100-0.33×年龄±5mmHg(1mmHg=0.133kPa),37℃时血液氧的溶解系数为0.024,故在正常人PaO2100mmHg时,血液内溶解氧量为100/760×0.024×1000= 3.16ml/L。PaO2低于同年龄人正常范围下限者,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PaO2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机体有否缺氧[/url](hypoxia)及其程度。P2O2降至6 0mmHg以下,机体已涉临失代偿[/url]边缘,也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PaO2<40mmHg为重度缺氧;PaO2在20mmHg(相应血氧和度32%)以下,由于不同组织器官间氧降阶梯(cascade)消失,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氧,有氧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生命难以维持。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是反映肺换气(摄氧)功能的指标,有时较P2O2更为敏感,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状况。PAO2可按下列简化的肺泡气方程式计算:PAO2=PiO2-PaCO2/R=PB-PH2O)×FiO2-PaCO 2/R?式中PiR2为吸入气氧分压,PaCO2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R为呼吸交换率,PB为大气压,PH2O为水蒸气压,FiO2为吸入气氧浓度。 大气中干燥气体的氧浓度为20.93%,实际上仅为20.63%,因空气是潮湿的,当吸入空气时,通过上呼吸道,即被湿化,水蒸气将空气稀释,使氧浓度及其分压有所降低。在体温37℃时饱和水蒸气压为47mmHg,因此吸入到中心气道的PiO2=(760-47)×20.93% =149.4mmHg. P(A-a)O2=PAO2-PaO2:正常青年人约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上限一般不超过30mmHg. P(A-a)O2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肺内存在生理分流,正常支气管动脉血未经氧合而直接流入肺静脉,其次营养心肌的最小静脉血直接进入左心室,也就是说正常自左心搏出的动脉血中,亦有少量静脉血掺杂,约占左心搏出量的3%~5%。?病理情况下P(A-a)O2增大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合障碍,主要原因有:①右-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致静脉血掺杂;②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ur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致弥散障碍;③V/Q比例严重情况,如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或肺栓塞[/url]时,因V/Q失调致PaO2下降。上述三种情况,在P(A-a)O2增大同时,均伴有PaO2降低。此外,P(A-2)O2增大同时并不伴有PaO2降低,此种情况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而大气压、吸入气氧浓度与机体耗氧量不变时。 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是单位Hb含氧百分数,即SaO2=HbO2/全部Hb×100%=血氧含量/血氧结合量×100%,一般情况下,每克Hb实际结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血气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讨论稿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2、核对医嘱:检查医嘱、检查项目及标签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正在进行的治疗(氧疗)、局部皮肤情况、动脉搏动情况、心理状态、合作能力;解释、问二便 4、告知:目的和配合方法、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5、洗手、戴口罩 6、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病历、5ml注射器、肝素钠稀释液(取肝素钠原液0.2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摇匀)、橡胶塞、安尔碘、手套、棉签、治疗盘、快速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污物回放盘、锐器回收盒 准备 1、抽吸2ml肝素钠稀释液,使5ml注射器内壁附上肝素钠稀释液后全部弃去 2、再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3、戴手套 4、选取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选动脉 1、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消毒范围大于5×5cm 2、消毒操作者一手食指、中指前端 消毒 1、查对,用左手食指、中指确定动脉搏动点 2、另一手持注射器在搏动最强点下0.5~1cm处,穿刺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40°角逆动脉血流方向刺入,见鲜红色动脉回血后固定针头。 查对、进针 采血 采血至1.5~2ml 1、拔针按压,压迫穿刺部位至少5分钟,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延长至10分钟。 2、单手持针套上橡胶塞,轻轻转动注射器将血摇匀。 3、脱手套。 拔针

1、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交代注意事项 观察 1、核对医嘱,核对标签、床号、姓名 2、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采血时间、氧疗方法与浓度、持续时间和体温,马上送检核对 1、整理床单位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4、洗手 整理 1、肝素盐水稀释液的浓度为12.5~125U 肝素/ml。 2、注射器内不得留有空气,血标本抽出后应立即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使之与空气隔绝。 3、血气标本宜立即送检。 4、有动脉穿刺管者可从该管内抽取血标本。 5、穿刺点按压5min以上。 备注 血气标本采集操作评分标准 护士姓名所在科室监考人员、考核日期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氧浓度计算方法;21+4×氧流量;如上呼吸机应在化验单上注明呼吸机参数及采血时间。 (2)、采血是指导患者尽量放松平静呼吸,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 分钟后再取血,避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预防感染。(4)、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 (5)、首选桡动脉,必要时选择股动脉或肱动脉。 (6)、血气分析参考值 PH 值:7.35~7.45.(P H<7.35 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H>7.45 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动脉血氧分压(PaO2):95~100mmHg。( PaO2 是判断是否缺氧及其

程度的重要指标。PaO2<60 mmHg 是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30 mmHg 可有生命危险。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95~0.98。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mmHg。( PaCO2 衡量肺泡通气功能的指标。肺泡通气不足,PaCO2增高,当 PaCO2 大于50mmHg 时,提示呼吸性酸中毒,亦为Ⅱ型呼吸衰竭的标准。肺泡通气过度,PaCO2则下降。)实际碳酸氢根(AB):21.4~27.3mmol/L。 标准碳酸氢根(SB):21.3~24.8 mmol/L。(AB 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处SB 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 B>SB 为呼吸性酸中毒。)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 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 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是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剩碱值 (BE):-3~+3 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指示降低。)阴离子隙 (AG):8~16 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O2、BE(或AB)判断失衡,根据PaO2及PaCO2。PH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范围提示代谢性酸碱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血气分析指标及意义

血气分析指标及意义 ??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PaO2 正常范围100-0.33×年龄±5mmHg(1mmHg=0.133kPa),37℃时血液氧的溶解系数为0.024,故在正常人PaO2100mmHg时,血液内溶解氧量为100/760×0.024×1000=3.16ml/L。PaO2低于同年龄人正常范围下限者,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PaO2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机体有否缺氧[/url](hypoxia)及其程度。P2O2降至60mmHg以下,机体已涉临失代偿[/url]边缘,也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PaO2<40mmHg为重度缺氧;PaO2在20mmHg(相应血氧和度32%)以下,由于不同组织器官间氧降阶梯(cascade)消失,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氧,有氧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生命难以维持。??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是反映肺换气(摄氧)功能的指标,有时较P2O2更为敏感,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状况。PAO2可按下列简化的肺泡气方程式计算: PAO2=PiO2-PaCO2/R=PB-PH2O)×FiO2-PaCO2/R 式中PiR2为吸入气氧分压,PaCO2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R为呼吸交换率,PB为大气压,PH2O为水蒸气压,FiO2为吸入气氧浓度。 ??大气中干燥气体的氧浓度为20.93%,实际上仅为20.63%,因空气是潮湿的,当吸入空气时,通过上呼吸道,即被湿化,水蒸气将空气稀释,使氧浓度及其分压有所降低。在体温37℃时饱和水蒸气压为47mmHg,因此吸入到中心气道的PiO2=(760-47)×20.93% =149.4mmHg. ??P(A-a)O2=PAO2-PaO2:正常青年人约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上限一般不超过30mmHg. P(A-a)O2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肺内存在生理分流,正常支气管动脉血未经氧合而直接流入肺静脉,其次营养心肌的最小静脉血直接进入左心室,也就是说正常自左心搏出的动脉血中,亦有少量静脉血掺杂,约占左心搏出量的3%~5%。 ?? 病理情况下P(A-a)O2增大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合障碍,主要原因有:①右-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致静脉血掺杂;②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ur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致弥散障碍;③V/Q比例严重情况,如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或肺栓塞[/url]时,因V/Q失调致PaO2下降。上述三种情况,在P(A-a)O2增大同

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 一、概述: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对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血流程 1、采血准备 1.1环境准备选择温度适宜、光线良好的清洁环境进行操作 1.2物品准备碘伏、75%酒精、无菌棉签、纱块、一次性专用动脉采血针、手套、锐器盒、冰袋或冰桶(如无法在采血后30分钟内完成检测,应在0℃-4℃低温保存) 1.3患者准备①患者身份识别(床号、姓名、住院号、检验标签)。 ②患者评估(体温、氧疗方式、呼吸机参数、吸氧浓度、血压、血管条件),血压过低或血管条件差,动脉血无法自动充盈采血器,应将针栓推至0刻度,缓慢抽拉采血。③穿刺部位:创伤、手术、穿刺史。④解释操作程序,嘱患者平卧或静卧5min。⑤凝血功能评估(血小板计数、凝血分析结果、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凝血功能障碍者尽量避免股动脉穿刺。 2、采血操作 2.1采血部位选择 评估要点①穿刺难易程度(血管直径、是否易于暴露、固定、穿刺)②可能导致周围组织损伤的危险程度③穿刺部位侧支循环情况

2.1.1桡动脉 血管特点:位于手腕部,位置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成功率高。周围无重要伴行血管及神经,不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不易误采静脉血。下方有韧带固定,容易压迫止血,局部血肿发生率较低。推荐桡动脉为首选动脉采血部位 适宜人群:桡动脉搏动明显,腕部血管行走无异常,且尺动脉侧支循环正常的人群。 穿刺点: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厘米)、距手臂外侧0.5-1厘米处,动脉搏动最强处;或以桡骨茎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厘米,再向肘部方向移动0.5厘米,动脉搏动最强处。 注意事项:大部分正常人手部有来自尺动脉的侧支循环,但部分患者可能缺乏侧支循环,需做艾伦实验进行判定。 2.1.2肱动脉 血管特点:直径较桡动脉粗,周围无伴行静脉,不易误采静脉血。位于肌肉和结缔组织深部,搏动不明显,易与各肌腱、静脉混?。周围有正中神经伴行,穿刺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不推荐将肱动脉作为动脉采血的首选部位 当桡动脉不能使用时,可选用肱动脉进行 儿童不推荐使用 穿刺点:肱二头肌内侧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或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周围0.5厘米范围。 注意事项:缺少硬筋膜及骨骼支撑,穿刺时易滑动,不易固定,压迫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 1、报告:我是xx,今天考试的项目是动脉血气分析,现在用物已备齐,请问可以开始了吗? 2、洗手,戴口罩。 3、带治疗本至床旁查对:1床,安妮,您好。根据你的病情需要,遵医嘱给您查动脉血气分 析。因为是抽动脉血可能有点疼,请您配合一下,好吗?用屏风遮挡病人。您这样躺舒服吗?抽血的部位在您的大腿内侧,请让我看一下您的皮肤。穿刺部位皮肤完好无破损,改好被子。您需要上洗手间吗?不用,好的,请稍等一下,我回去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4、回治疗室:查对治疗本和血气分析单,检查用物(血气分析注射器、棉签、碘伏、污杯、 洗手桶) 5、汇报:1床,安妮,女,60岁,慢性呼吸衰竭,遵医嘱给予抽动脉血气分析,经解释病人 愿意配合,心理状态稳定,神志清楚,穿刺部位皮肤完好无破损、无硬结。卧位舒适,病室环境舒适,有屏风遮挡。 6、推治疗车至床旁,查对:1床,安妮,您好,现在给你抽动脉血了,请您不要紧张。打开 治疗本和血气分析单备查,选择穿刺部位: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7、消毒穿刺点5cm,检查血气分析注射器有效期和有无漏气,撕开取出注射器及皮塞,消毒 左手食指及中指,取一根干棉签放在小手指备用,再次查对后取掉针帽,用左手食中指摸到股动脉,稍分开,绷紧皮肤,垂直90°进针,抽动脉血1ml后拔针。嘱按压10—15分钟。 8、将抽好的动脉血注射器立即刺入皮塞,搓动1分钟,安置病人查对:1床,安妮,现在动 脉血已经给你抽好了,请您按压10—15分钟,不要揉。如有不适或需要帮助,请按床头铃叫我们,我们也会经常过来巡视的。谢谢您的配合。 9、带治疗本和血气分析单及治疗车回治疗室。再次查对治疗本和血气分析单,注明时间,立 即送检。处理用物。 10、洗手,摘口罩。 11、目的:1、通过血气分析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12、注意事项:1、采集的血气标本必须防止空气混入。 2、患者吸氧时应尽量避免采集末梢血,因吸氧时PaO2大于空气中的氧分压, 标本一旦接触空气,血中氧可迅速向空气中弥散,因而使测得的PaO2降低。 3、标本采集好后应立即送检或置于4°冰箱保存,但不宜超过2小时。以免 细胞代谢耗氧,使PaO2及PH下降,PaCO2升高。 4、取末梢动脉血时,不宜用力挤压穿刺部位,以防淋巴液渗入影响结果。 5、血气分析单要注明采血时间、体温、患者吸氧方法、氧浓度、氧流量、机 械呼吸的各种参数等。 6、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注意自身防护。 PH值:7.35—7.45 氧分压:80—100mmHg 二氧化碳分压:35---45 mmHg 部位: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连线中点。股动脉走向和该线中点相交,股动脉内侧0.5cm为股静脉。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 况、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 器盒、化验标签(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4.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 压其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 反之,如果在5s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 5.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 展,腕部背曲30°。 6.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 提”,仔细感觉动脉的搏动。 7.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8.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 动脉采血器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除去针头护套。 9.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 手以执笔式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

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10.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 血液液面达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11.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 中。如血液未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 12.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13.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本文内容包含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血气分析操作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上海亦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目录 一、血气分析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什么是血气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见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分析前问题防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患者的体温............................ 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物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氧浓度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抗凝..................................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储存与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样本保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溶血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机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机前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pH和H+....................................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氧化碳分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O 2 ---氧分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pO 2 电解质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Na+---钠离子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K+---血钾离子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血气分析与临床应用试题答案

血气分析与临床应用试题 七月份 科室 姓名 得分 1. 血液暴露在空气中可降低PO2和CO2含量PH 值和PO2值升高。静脉血因O2在组织 释放,PO2要低60—70 mmhg 而PCO2要高2—8 mmhg,PH 要低0.02—0.05。 2. SB 下降代谢性酸中毒,AB>SB 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性代碱,表示CO2潴留CO2升高通气不足。 3. SB 升高代谢性碱中毒,AB150—200 mmhg ,数小时可失明(玻璃体后纤维增生而失明)。所以当PO2>100 mmhg 要严密注意适当调整。 8 通常将PO2<60 mmhg 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所以氧疗尽量把PO2提高到60 mmhg 以上。 9. 当PO2<45 mmhg 氧疗无效者,应考虑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10. PCO2的生命极值10—130 mmhgPH 的生命极限6.8—7.8BE+-30 mmol/L PO2<30 mmhg 不能与组织进行气体交换。PO2<20 mmhg 脑细胞不能在从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既停止。 9. 一般认为PO2在<30 mmhg ,SO2<40%是危险界限。SO270%是最低安全界限。PO2>70 mmhgPCO2<50 mmhgJ 可终止氧疗,但在停氧后观察病情有无变化及血气监测若干次。 10.. 氧疗的指针:PO2>55 mmhg 往往无明显紫绀,可不给O2。PO2(40—50)mmhg 轻中 度紫绀应给O2,PO2<40 mmhg,重度紫绀,必须给O2。 吸氧浓度划分:>50%为高浓度,30%—50%为中浓度,<30为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计算公式=21+(L/min 氧流量×4)举例:氧气流量为5L/min ,其氧浓度是41%。 11. 氧合指数是指PO2(mmhg)与吸入气氧浓度(FiO2)的比值,正常值为400—500。 12 .PCO2的正常值35—45mmhg ,是衡量肺泡通气功能可靠指标。PCO2>45mmhg 为通气不足,CO2潴留,高碳酸血症。可能为呼吸性酸中毒(PH 降低)或代偿代碱(PH 增高)代偿极限为PCO255mmhg ;PCO2<32为通气过度,CO2排除过多,低碳酸血症可能为呼吸性碱中毒(PH 增高)或代偿代酸(PH 降低)。其代偿极限为P CO210mmhg 。 13..肺性脑病PCO2>70mmhg ,由于PCO2增高引起脑细胞外液H+浓度增高而致脑组织酸中毒。CO2潴留还可导致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细胞内外水肿颅内压增高,临床可出现 一系列神经症状,称肺性脑病。 14.肝性脑病PCO2原发性降低,PO2低于正常。HCO3_代偿性降低,PH 升高。CI _可增高。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15..血气标本在室温中由于细胞代谢可造成PO 2↓下降PCO2↑升高P H ↓下降。, 16血气标本在空气中暴露或抽血时混入空气气泡,会使结果PO2↑升高PCO2↓下降PH ↑升高,做第二次重新复查也是这种结果。 17. 血气标本如果溶血,会使测定的结果PO2↑升高PCO2↑升高PH ↓下降。 18.PCO2上升太快,HCO3_来不及代偿易引起CSFPH 下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心病患者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docx

v1.0可编辑可修改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 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 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 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 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 衡也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 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 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 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 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 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 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 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 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 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 、酸碱度 (pH)参考值~。<为酸血症,>为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 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 (PCO2)参考值~(35~45mmHg)、乘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 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 (TCO2),参考值 24~32mmHg,代表血中 CO2和 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 显上升。 4、氧分压( PO2)参考值~( 80~ 100mmHg)。低于 60mmHg即有呼吸衰竭, <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 (SatO2) ,参考值。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况、心理状态、合 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器盒、化验标签 (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压其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反之,如果在5s 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 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展,腕部背曲30°。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提”,仔细感觉动脉的搏动。 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动脉采血器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除去针头护套。 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手以执笔式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血液液面达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中。如血液未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特选参考)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是对血液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的检验手段。 [项目名称]血液酸碱度[pH] 这是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最直接的指标。血液pH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CO3-/H2C03),正常人此缓冲系统比值为24/1.2(即20/1)。碳酸氢盐与碳酸的比值是决定血液pH值的主要因素。两者任何一方改变均能影响pH值。而且互相间可进行代偿性增高或减低。如二者同时按比例增高或减低,血液pH可维持不变。因此,pH值改变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 [参考范围] 动脉血:7.35~7.45,均值7.40。极限值为pH 6.8~7.8。 [H+]:35.5~44.7nmol/L。极限值为15.8~158nmol/L。 静脉血:7.32—7.42,均值7.37 [H+]:38.0~47.8nmol/L。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动范围很小,当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超出机体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降低,均可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各种疾病都可能出现。 1)pH值正常: ①正常人。 ②存在轻度酸碱平衡紊乱,但机体可以自动调节到正常水平,临床上称为代偿型 酸、碱中毒。 ③存在强度相等的酸中毒和碱中毒,作用互相抵消,pH值表现正常。 2)pH值升高:提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碱中毒。 3)pH值降低:提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酸中毒。 [项目名称]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 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这是判断呼吸性酸、碱中毒的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6.00kPa(35~45mmHg),极限值<1.33kPa(10mmHg)和>17.29kPa(130mmHg)。 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5.30—7.30kPa(45~55mmHg)。 [临床意义] ⑴病理性增高: ①呼吸性酸中毒时,肺通气不足,致二氧化碳储留。 ②代谢性碱中毒代偿期,由于体内碱性物质囤积过多,使机体代偿性肺通气减慢,二氧化碳储留。 ⑵病理性降低: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 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 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 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也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受多 种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 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 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 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 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 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 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为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 、乘0.03 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 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60mmHg 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

血气分析指标及意义

血气分析指标及意义 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PaO2 正常范围100-0.33×年龄±5mmHg(1mmHg=0.133kPa),37℃时血液氧的溶解系数为0.024,故在正常人PaO2100mmHg时,血液内溶解氧量为100/760×0.024×1000=3.16ml/L。PaO2低于同年龄人正常范围下限者,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PaO2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机体有否缺氧[/url](hypoxia)及其程度。P2O2降至60mmHg以下,机体已涉临失代偿[/url]边缘,也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PaO2<40mmHg为重度缺氧;PaO2在20mmHg(相应血氧和度32%)以下,由于不同组织器官间氧降阶梯(cascade)消失,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氧,有氧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生命难以维持。 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是反映肺换气(摄氧)功能的指标,有时较 P2O2更为敏感,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状况。PAO2可按下列简化的肺泡气方程式计算:PAO2=PiO2-PaCO2/R=PB-PH2O)×FiO2-PaCO2/R 式中PiR2为吸入气氧分压,PaCO2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R为呼吸交换率,PB为大气压,PH2O为水蒸气压,FiO2为吸入气氧浓度。 大气中干燥气体的氧浓度为20.93%,实际上仅为20.63%,因空气是潮湿的,当吸入空气时,通过上呼吸道,即被湿化,水蒸气将空气稀释,使氧浓度及其分压有所降低。在体温37℃时饱和水蒸气压为47mmHg,因此吸入到中心气道的PiO2=(760-47)×20.93% =149.4mmHg. P(A-a)O2=PAO2-PaO2:正常青年人约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上限一般不超过30mmHg. P(A-a)O2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肺内存在生理分流,正常支气管动脉血未经氧合而直接流入肺静脉,其次营养心肌的最小静脉血直接进入左心室,也就是说正常自左心搏出的动脉血中,亦有少量静脉血掺杂,约占左心搏出量的3%~5%。 病理情况下P(A-a)O2增大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合障碍,主要原因有:①右-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致静脉血掺杂;②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ur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致弥散障碍;③V/Q比例严重情况,如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或肺栓塞[/url]时,因V/Q失调致PaO2下降。上述三种情况,在P(A-a)O2增大同时,均伴有PaO2降低。此外,P(A-2)O2增大同时并不伴有PaO2降低,此种情况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而大气压、吸入气氧浓度与机体耗氧量不变时。 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是单位Hb含氧百分数,即SaO2=HbO2/全部Hb×100%=血氧含量/血氧结合量×100%,一般情况下,每克Hb实际结合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氧浓度计算方法;21+4×氧流量;如上呼吸机应在化验单上注明呼吸机 参数及采血时间。 (2)、采血是指导患者尽量放松平静呼吸,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 息30分钟后再取血,避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预防感染。 (4)、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 (5)、首选桡动脉,必要时选择股动脉或肱动脉。 (6)、血气分析参考值 PH 值 :~.(PH <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H >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动脉血氧分压(PaO 2):95~100mmHg 。(PaO 2是判断是否缺氧及其程度的 重要指标。PaO 2<60 mmHg 是判断呼吸衰竭的标

准,<30 mmHg可有生命危险。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35~45mmHg。(PaCO 2 衡量肺泡通气功能 的指标。肺泡通气不足,PaCO 2 增高, 当PaCO 2 大于50mmHg时,提示呼吸性酸中毒,亦为Ⅱ型呼吸衰竭的标准。肺 泡通气过度,PaCO 2 则下降。) 实际碳酸氢根(AB):~L。 标准碳酸氢根(SB):~ 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 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处SB也反映代谢因 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 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 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总量(TCO 2):参考值24~32 mmHg。(代表血中CO 2 和HCO 3 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是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剩碱值(BE):-3~+3 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指示降低。) 阴离子隙(AG):8~16 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O 2 、BE(或AB)判断失 衡,根据PaO 2及PaCO 2 。PH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 酸碱失衡。PaCO 2 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范围提示代谢性酸碱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 况、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 器盒、化验标签(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4.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 压其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 反之,如果在5s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 5.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 展,腕部背曲30°。 6.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 提”,仔细感觉动脉的搏动。 7.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8.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 动脉采血器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1.6ml,除去针头护套。 9.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 手以执笔式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10.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 血液液面达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11.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 中。如血液未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 12.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13.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