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是埋藏于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八圣过勘探、开采出的未经炼制的石油也叫做原油。在常温下,原油大都呈流体或半流体状态,颜色多为黑或深棕色,少教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且有特殊气昧。原油经过炼制后的成品叫做石油产品。

不同产地的原油,其相对密度也不相同,但一般都小于l,多在0.8一0.98之间,个别低于0.70。凝点的差异也较大,有的高达30‘C以上,有的却低于一

50‘C。

原油之所以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其化学组分不完全相同。原油既不是由单一元索组成的单质,也不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因此,其性质就不象单质和纯化合物那样确定,而是所含各种化合物性质的综合体现。

原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碳和氢,碳氢化合物也简称为烃,烃是原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

原油中所含各种元索并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结合的各种碳氢及非碳氢化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原油中含有的硫、氧、氮等元素与碳、氢形成的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化合物,其含量可达10%一20%,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的加工及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在石油的炼制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它们除去。此外,原油中所含微量的氯、碘、砷、磷、镍、钒、铁、钾等元素,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虽小,对石油产品的影响不大,但其中的砷会使得催化重整的催化剂中毒,铁、镍、钒会使催化裂化的催化剂中毒。故在进行原油的这类加工时,对原料要有所选择或进行预处理。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

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不同,大致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几类。不同烃类对各种石油产品性质的影响各不相同。

l.烷烃

烷烃是石油的重要组分,凡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之间均以单键相互结合,其余碳价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烃叫做烷烃,它是一种饱和烃,其分子通式为

CnH2n+2。

烷烃是按分子中含烃原子的数目为序进行命名的,碳原子数为l-10的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10以上者则直按用中文数字表示J目只含一个碳原子的称为甲烷;含有十六个碳原子的称为十六烷。这样,就组成了为数众多的烷烃同系物。

烷烃按其结构之不同又可分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两类,凡烷烃分子主碳链上没有支碳链的称为手宁导,而有支链结构的称为异构烷。

在常温下,甲烷至丁烷的正构烷呈气态;戊烷至十五烷的正构烷呈液态;十六烷以上的正构烷呈蜡状固态(是石蜡的主要成分)。

由于烷烃是一种饱和烃,故在常温下,其化学安定性较好,但不如芳香烃。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烷烃容易分解并生成醇、醛、酮、醚、羧酸等一系列氧化产物。税烃的密度最小,粘温性最好,是燃料与润滑油的良好组分。

正构烷与异构烷虽然分子式相同,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有所不同。异构烷烃较碳原子数相同的正构烷烃沸点要低,且异构化愈甚则沸点降低愈显著。另外,异构烷烃比正构烷烃粘度大,粘温性差。正构烷烃因其碳原子呈直链排

列,易产生氧化反应.,即发火性能好,它是压燃式内燃机燃料的良好组分。但正构烷烃的含量也不能过多,否则凝点高,低温流动性差。异构烷由于结构较紧凑,性质安定,虽然发火性能差,但燃烧时不易产生过氧化物,即不易引起混合气爆燃,它

是点燃式内燃机的良好组分。

2.环烷烃

环烷烃的化学结构与烷烃有相同之处,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均以一

价相互结合,其余碳价均与氢原子结合。其碳原子相互连接成环状,故称为环烷烃。由于环烷烃分子中所有碳价都己饱和,因而它也是饱和烃。环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

环烷烃具有良好的化学安定性,与烷烃近似但不如芳香烃。其密度较大,自燃点较高,辛烷值居中。它的燃烧性较好、凝点低、润滑性好,故也是汽油、润滑油的良好组分。环烷烃有单环烷烃与多环烷烃之分。润滑油中含单环烷烃多则粘温性能好,含多环烷烃多则粘温性能差。

3.芳香烃

芳香烃是一种碳原子为环状联结结构,单双键交替的不饱和烃,分子通式有CnH2n-6、CnH2n-12、CnH2n-18等。它最初是由天然树脂、树胶或香精油中提炼出来的,具有芳香气味,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做芳香烃。芳香烃都具有苯环结构,但芳香烃并不都有芳香味。

芳香烃化学安定性良好,与烷烃、环烷烃相比,其密度最大.自燃点最高,辛烷值也最高,故其为汽油的良好组分。但由于其发火性差,十六烷值低,故对于柴油而言则是不良组分。润滑油中若含有多环芳香烃则会使其粘温性显著变坏,故应尽量去除。此外,芳香烃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溶解力,故某些溶剂油中需有适当含量但因其毒性较大,含量应予控制。

4.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在原油中含量极少,主要是在二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裂化产品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烃,主要是烯烃,也有少量二烯烃,但没有炔烃。

烯烃的分子结构与烷烃相似,即呈直链或直链上带支链。但烯烃的碳原子间有双价键。凡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间含有双价键的烃称为烯烃,分子通式有

CnH2n、CnHo2n-2等。分子间有两对碳原子间为双键结合的则称为二烯烃。

烯烃的化学安定性差,易氧化生成胶质,但辛烷值较高,凝点较低。故有时也将热裂化馏分(含有烯烃、二烯烃)掺入汽油中以提高其辛烷值;掺人柴油中以降低其凝点。但因烯烃安定性差,这类掺合产品均不宜长期储存,掺有热裂化馏分的汽油还应加入抗氧防胶剂。

(三)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含量虽少,但它们大都对石油炼制及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危害,是燃料与润滑油的有害成分,所以在炼制过程中要尽可能将它们去除。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有,含硫化合物、含氧化物、含氮化合物、胶质与沥青质。各种非烃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四)石油的分类及其性质:

石油的分类方法主耍有以下几种。

l.工业分类法

在工业上通常按石油的相对密度将其分为四类坝表1-1所列。

2.商品分类法

(l)按含硫量分类按含硫量之不同,可将原油分为三类,见表1-2所列。

(2)按含蜡量分类 --般是在石油中取出一馏分,其粘度值为 53mm2/s(50`C),然后测其凝点。当凝点低于一6'C时,称为低蜡原油;当凝点在一15'C一20'C时,称为含蜡原油;当凝点大于21.C时,称为多蜡原油。

(3)按含胶质分类以重油(沸点高于300‘C的馏分)中胶质含量来分。含胶质量小于17%,称为低胶质原油;贪胶质量在18%一35%,称为含胶质原油;含胶质量大小35%,称为多胶质原油。

3.化学分类法

化学分类法是根据特性因素值*的不同进行分类,见表1-3

4.关键馏分分类法

按关键馏分分类,可将原油分为七类,即:石蜡基、石蜡一中间

基、中间一石蜡基、中间基、中间一环烷基、环烷一中间基、环烷基。

5.原油的--些基本性质

具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属低硫石蜡基原油,口前已开采酌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这种原

油,硫含量低,含蜡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的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及商品石蜡,直馏汽油的感铅性好。辽河原油的硫含量低,轻质馏分多,属于低硫中间石蜡基,是一种较好的原油。其汽油馏分辛烷值高,渣油经氧化后可制石油建筑沥青。胜利原油胶质含

量高,相对密度较大,含蜡量高.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酌感铅性好,且富含环烃与芳香烃,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馏分可生产轻柴油与专用柴油,但因硫含量、氮含量及徽度较高,故需适当精制J闰滑油馏分的脱蜡油经适度精制可生产车用机油、变压

器油及机械油等,如经深度精制,则可制取柴油机油。

有的原油硫含量高,胶质含量高,属含硫石蜡基。其直馏汽油馏分产率高,感铅性也好。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高,闪点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经精制后. 可生产轻柴油与专用柴油。润滑油馏分中,有一部分组分的粘度指数在90以上,是生产内燃机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原油硫含量低,含蜡量较高,属低硫环烷一中问基。其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也富含环烷烃与芳香烃,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汕馏分的凝点及

硫含量均较低,酸度较大,产品需碱洗。减压渣油经氧化后可生产石油建筑沥青。

另有些低凝原油硫含量低、含蜡量也低,属低硫中问基。适于生产一些特殊性能的低凝产品,同时还可提取环烷酸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石油化学与组分分析

第一章 1. 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为经济发展供应能源,支撑材料工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为工业部门提供动力,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石油产品及石油化工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药,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际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 2. 了解石油化学组成有何实际意义? 因为原油虽在表观特征上与烃类相似,然而在利用原油和加工原油的角度看,各种原油在性质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原油通过蒸馏就可以得到产率较高的合格汽油,有的却只能得到很低产率的低质汽油。有的原油常温下要凝固,有的在0℃仍能流动。有的原油很容易获得沥青,有的却非常困难。原油及其加工后产品的性质都是由它们的化学组成所决定的,包括烃类的组成和非烃类的组成。因此,在确定一种原油的加工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它的性质和组成。 3. 石油的定义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4. 常规石油是指哪些石油资源? 常规石油就是指油气田可以用传统的技术(自喷、人工举升、注水气)采油等进行开发。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5. 非常规石油指哪些石油资源? 目前,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尚无明确定义,人们采用约定俗成的叫法将其分为非常规石油资源及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重(稠)油、超重油、深层石油等,后者主要指低渗透气压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深层天然气及无气成因油气。此外,油页岩通过相应的化学处理后产出的可燃气和石油,也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 6. 世界石油资源的大致情况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在东半 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于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7.中国石油资源的大致情况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尚有57%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级成熟阶段。但中国待探明石油资源7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等,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中国断续国界以内。 8. 世界石油资源消耗的大致情况消费量(亿吨油当量)

石油的组成与性质

本文由ljohnson53de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石油的组成与性质 2007-6-21 13:46:03 国际石油网 网友评论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是古代海洋 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 性质因产 地而异,密度为 0.8  ̄ 1.0 克/厘米 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 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 500°C 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 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 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 95%  ̄ 99%,含硫, 氧, 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 烃, 环烷烃, 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 以环烷烃, 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 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 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 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 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 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 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 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能源基础知识 2007-6-7 15:22:16 国际石油网 网友评论 通常凡是能被人类加以利用以获得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都可以称为能源.能源 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 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首先根据产生的方式以及是否可以再利用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 石油, 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 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生物能以及核 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而电力,煤气, 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其次根据能源 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 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 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最后根据 能源使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常 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 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 石油, 天然气等资源. 新型能源包括太阳能, 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 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随着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更加重 视对可再生能源,环保能源以及新型能源的开发与研究;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人 类科学技 术的不断进步, 专家们会不断开发研究出更多新能源来替代现有能源, 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对能源的高度需求, 而且我们能够预计地球上还 有很多尚未被 人类发现的新能源正等待我们去探寻与研究. 黑金- 黑金-石油的秘密 2007-6-7 15:15:13 黑金的诞生 过去 20 年来在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下, 对于石油成因的了解已经大有 进展,石油的生物成因说已近不争的事实.虽然无机(非生物)成因的油气也可 能存在, 但属少量.生物成因说的重要证据是生物指标,也就是石油中残留的 生物分子仍具有生物体的分子构造或特性,是生物体中原有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在石油形成过程 中残留下来,一般可用来判别石油前身的生物种类,年代和沉 积时的环境. 此外,从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也不利于无机成因说的可能性,因为油气和生 物相似,含有比无机碳较少的 碳-13 同位素(C13).地球上的石油绝大多数 产在含有生物有机物的盆地中,也支持生物成因说.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利用生物 成因说的准则,成功地预测石油 的产量和分布.石油成因的研究不仅是学理上 的研究,也有实际上的功用. 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经由很复杂的生物和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 据估计大约 只有千分之一或更少的生物 体,有机会经过很快的掩埋与氧隔绝避免腐烂,并 转化成石油的前身油母质.油母质是一种大分子的有机地质聚合物,以固态存在 于页岩或碳酸岩的颗粒间,它的成 分很复杂,含碳,氢和少量的氮,硫,氧. 油母质的形成一般认为是由生物聚合物例如蛋白质等先分解成单分子体, 再重新 聚合成油母质. 湖里沉积物中的

原油分类

原油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按关键馏分的特性即特性因数K值,可大致将原油分为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三大类。 环烷基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是以含环烷烃较多的一种原油,环烷基原油所产的汽油辛烷值较高,柴油的十六烷值较低,润滑油馏分含蜡量少或几乎不含蜡、凝固点低,粘度指数较低,渣油中含沥青较多。环烷基原油虽然粘温性差,但低凝固点,可用来制备倾点要求很低而对粘温性要求不高的油品,如电器用油、冷冻机油等。 环烷基原油属稀缺资源,储量只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 2.2%,被公认为生产电气绝缘油和橡胶油的优质资源。全球目前只有中国、美国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拥有环烷基原油资源,中国存在于新疆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以及渤海湾等地区较为丰富,环烷基原油具有蜡含量低、酸值高、密度大、粘度大、胶质、残炭含量高以及金属含量高等特点,其裂解性能很差,很少作为催化原料,然而是生产沥青的优质原料,所以环烷基原油的装置工艺设置是按照燃料—润滑油—沥青型路线安排的。以环烷基原油为原料生产的变压器油、冷冻机油、橡胶填充油、BS光亮油、重交通道路沥青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倍受青睐。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目前中国已开采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石蜡基原油性质:按烃类组成分类,以石蜡烃(烷烃)为主的一类原油。特性因数大于12.1。高沸点馏分含量蜡较多、凝点高、相对密度较小,非烃组成较低。所产汽油的辛烷值较低,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润滑油的粘度指数较高。适于生产优质润滑油、石蜡等。我国大庆、华北、江苏、青海、南阳等油田均为低硫石蜡基原油。 石油分为石蜡基原油、沥青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实际上所有原油都是石蜡基和环烷基的混合物。如两者的含量大致相等,则称为混合基原油,也称为中间基原油。 中间基原油——性质介于石蜡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之间的一类原油。原油的特性因素11.5~12.1。其烷烃和环烷烃含量基本相近。胜利油田的胜坨原油属我国为数很少的中间基原油。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是埋藏于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八圣过勘探、开采出的未经炼制的石油也叫做原油。在常温下,原油大都呈流体或半流体状态,颜色多为黑或深棕色,少教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且有特殊气昧。原油经过炼制后的成品叫做石油产品。 不同产地的原油,其相对密度也不相同,但一般都小于l,多在0.8一0.98之间,个别低于0.70。凝点的差异也较大,有的高达30‘C以上,有的却低于一 50‘C。 原油之所以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其化学组分不完全相同。原油既不是由单一元索组成的单质,也不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因此,其性质就不象单质和纯化合物那样确定,而是所含各种化合物性质的综合体现。 原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碳和氢,碳氢化合物也简称为烃,烃是原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 原油中所含各种元索并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结合的各种碳氢及非碳氢化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原油中含有的硫、氧、氮等元素与碳、氢形成的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化合物,其含量可达10%一20%,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的加工及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在石油的炼制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它们除去。此外,原油中所含微量的氯、碘、砷、磷、镍、钒、铁、钾等元素,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虽小,对石油产品的影响不大,但其中的砷会使得催化重整的催化剂中毒,铁、镍、钒会使催化裂化的催化剂中毒。故在进行原油的这类加工时,对原料要有所选择或进行预处理。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 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不同,大致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几类。不同烃类对各种石油产品性质的影响各不相同。 l.烷烃 烷烃是石油的重要组分,凡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之间均以单键相互结合,其余碳价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烃叫做烷烃,它是一种饱和烃,其分子通式为 CnH2n+2。 烷烃是按分子中含烃原子的数目为序进行命名的,碳原子数为l-10的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10以上者则直按用中文数字表示J目只含一个碳原子的称为甲烷;含有十六个碳原子的称为十六烷。这样,就组成了为数众多的烷烃同系物。 烷烃按其结构之不同又可分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两类,凡烷烃分子主碳链上没有支碳链的称为手宁导,而有支链结构的称为异构烷。 在常温下,甲烷至丁烷的正构烷呈气态;戊烷至十五烷的正构烷呈液态;十六烷以上的正构烷呈蜡状固态(是石蜡的主要成分)。 由于烷烃是一种饱和烃,故在常温下,其化学安定性较好,但不如芳香烃。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烷烃容易分解并生成醇、醛、酮、醚、羧酸等一系列氧化产物。税烃的密度最小,粘温性最好,是燃料与润滑油的良好组分。 正构烷与异构烷虽然分子式相同,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有所不同。异构烷烃较碳原子数相同的正构烷烃沸点要低,且异构化愈甚则沸点降低愈显著。另外,异构烷烃比正构烷烃粘度大,粘温性差。正构烷烃因其碳原子呈直链排

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doc5)

V c 20 4 100 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习目的 石油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了解石油的性质对石油地质研究和评价石油的工业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和简易的实验演示了解:(1)石油的主要族组分组成分析;(2)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 (一)石油馏份试验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的,每一种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沸点和凝点。按一定的温度间隔蒸馏切割出不同沸点范围的原油组分,为原油的一个馏分。 实验时称50g油样,倒入恩氏蒸馏烧瓶中(图实1-1 ),将烧瓶均匀加温,记下馏出第一滴时的温度(初馏点)及温度为150C、170C、210C、230C、250 C、270C、300C时馏出 的体积,根据下式可计算各馏分的数量: 式中:U:为每一馏分含量(体积百分数); Vc :为每一馏分馏出量(ml); Wo :为油样量(g); D 420:为20C时油样的比重。 (二)石油组分分析 石油的组分,包括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根据石油中不同组分的化合物同吸附剂间的吸附性能不同,以及各种有机冲洗剂的极性不同,其脱附快慢也不同的原理,选择适当的吸附剂配比及冲洗剂的用量,可以把原油中各族组分分离。目前常采用柱色层法,以硅胶和氧化铝为吸附剂,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苯与上述组分相似性质的溶剂作为冲洗剂,冲洗色层柱,从而将原油各组分分离。试验时,首先将脱硫、脱水并经馏程切割(210C以上馏份)的原油溶于正己烷中,静置后用滤纸脱去沥青质,再将滤液通过漏斗倒入色层柱中,见图实 1-2 ;然后用正己烷淋洗脱附饱和烃,收集冲洗液,自然挥发干即可得出含量。再用苯淋洗脱附芳烃,收集冲洗液得其含量;残留在色层柱上的为胶质,是吸附能力极强的含氧、氮、硫的非烃化合物,可由减差法计算其含量。若要专门研究可用苯一甲醇将其全部冲洗下来。若定量分析时,一切仪器用品均应事先洗净, 严格称重。 (三)石油的物理性质 1. 石油颜色的观察 石油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一般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愈高, 颜色愈深。 观察原油的颜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透射光下观察,即将样品朝光源方向,观察试管中对着眼睛一侧的颜色。若原油色深,透明度差,可摇动原油样品,观察留在试管壁上原油薄膜的颜色。另一种是在反射光下的观察,即向着光源一侧试管壁的颜色,常有荧光颜色干扰,不常采用。

原油性质分类简介

原油性质分类简介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胶质易溶于石油醚、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其他: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沥青质含量增高时,原油质量变坏。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 目前我国已开采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1、石油的化学组成 1.1 颜色与密度 石油(俗称原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由于含有硫等其它物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臭味。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750~950kg/m3之间,也有个别原油的密度在1000kg/m3以上或在800 kg/m3以下。 1.2 元素组成 一般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3~87%,氢——11~14%,硫——1~3%(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等),氮——低于1%(以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为主),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低于1%(镍、铁、钒、铜、砷等)。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小于0.5%)、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大于2.0%)三类。 碳/氢原子比(有时也称氢/碳原子比)是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原有的化学结构有关系。 1.3 烃类组成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些烃类组成是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化合物存在。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原油也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原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原油中的烃类含量因为产地种类不同差异很大,相对密度较小的轻质原油中

烃类含量可能大于90%,而相对密度较大的重质原油中的烃类含量甚至可能小于50%。 炼油厂加工的的原油通常为液态。原油中含的液体状态烃按其沸点不同,可以分为低沸点馏分、中间馏分以及高沸点馏分。低沸点馏分,如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0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单环芳香烃(苯系)。中间馏分,如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C10~C20的正异构烷烃、带侧链的单环环烷烃、双环及三环环烷烃、双环芳烃。高沸点馏分,如在润滑油馏分中含有C20~C36左右的正异构烷、环烷烃和芳香烃。 1.4非烃化合物 原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等。原油中含硫化合物包括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原油中氮的分布随着馏分沸点升高,其氮含量迅速增加,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上的重油中。在原油中,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主要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大类。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化合物主要以酸性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是环氧酸,占原油酸性含氧化合物的90%。 2、石油及其主要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能 2.1 标准密度和相对密度 我国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产品(简称油品)的标准密度。原油的相对密度,在我国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原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比,又称比重。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通常相对密度在0.9-1.0的原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原油称为轻质原油。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是评定石油加工性能及油品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设计炼油设备和装置的必要依据。 一、蒸汽压 蒸气压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的压力,也称饱和蒸气压。蒸气压表示该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蒸发和气化的能力,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气化。蒸气压是石油加工设备设计的重要基础物性数据,也是某些轻质油品的质量指标。 1、纯烃的蒸气压 对于同一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蒸气压较小。就某一种纯烃而言,其蒸气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2、烃类混合物及石油馏分的蒸气压 与纯烃不同,烃类混合物的蒸气压不仅取决于温度,同时也取决于其组成。在一定的温度下,只有其气相、液相或整体组成一定,其蒸气压才是定值。 二、平均沸点 在求定石油馏分的各种物理参数时,为简化起见,常用平均沸点来表征其气化性能。石油馏分的平均沸点的定义有下列五种: ①体积平均沸点tV(℃); ②质量平均沸点tW(℃); ③实分子平均沸点tm(℃); ④立方平均沸点tcu(K); ⑤中平均沸点tMe(℃); 这五种平均沸点中,仅有体积平均沸点可由石油馏分的馏程测定数据直接算得,其他几种平均沸点可借助体积平均沸点与蒸馏曲线斜率查表算出。 三、密度 1、密度和相对密度

原油及油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在生产和储运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原料及产品的计量以及炼油装置的设计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2、石油及油品的密度、相对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其单位为g/cm3或kg/m3。由于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而密度则随之变小,所以,密度还应标明温度。例如,油品在t℃的密度用ρt来表示。我国规定油品在20℃时的密度为其标准密度,表示为ρ20。 物质的相对密度是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因为水在4℃时的密度等于1.0000 g/cm3,所以通常以4℃水为基准,将温度t℃的油品密度对4℃时的水的密度之比称为相对密度。常用来表示,它在数值上等于油品在t℃时的密度。我国常用的相对密度是 。 气体的密度一般用kg/m3表示,其相对密度是该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在标准状态(0℃,0.1013Mpa)下的密度之比,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928kg/m3。在较低的压力下(小于0.3MPa),气体的密度和比容(密度的倒数)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而当压力较高时,就需要用计算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式来求取。 3、液体油品相对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当温度升高时,油品的体积就会膨胀,这就导致其密度和相对密度的减小。当温度变化不大时,油品的体积膨胀系数γ只随油品相对密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范围为(0.0006~0.00l0)/℃。当温度在0~50℃范围内,不同温度(t℃)下的相对密度可按下式换算: =-γ(t - 20) 其中的γ值可以查得。若温度与20℃差别较大.则须查专门的图表(GB1885-1983)。 液体受压后体积变化很小,通常压力对液体油品密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只有在几十兆帕的极高压力下才考虑压力的影响。 4、混合油品的密度 当属性相近的两种或多种油品混合时,其混合物的密度可近似地按可加性计算。 一般情况下,油品混合时,体积基本是可加的,按上式计算不会引起很大误差。但当属性相差很大的两类组分(如烷烃和芳香烃)混合时,体积可能增大;而密度相差悬殊的两个组分(如重油和轻烃)混合时,体积可能收缩,这样便须加以校正。 5、相对密度与化学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当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时,芳香烃的相对密度最大,环烷烃的次之,烷烃的最小,烯烃

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与危险特性

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中文名:石油原油危险货物编号:32003 标 英文名:petroleumgrudeoilUN编号:1267,1255识 分子式:/分子量:/CAS号:8002-05-9 理外观与性状暗黄、棕色或绿黑色液体。 化 熔点(℃)/相对密度(水=1)0.78~0.97相对密度(空气=1) 性沸点(℃)/饱和蒸气压(kPa)/ 质 溶解性不溶于水。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LD50: 毒性 毒 LC50: 性 健康危害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烟雾。吸入大量蒸气可引起神经症状。及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健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康 分钟。就医。 危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害 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7~32爆炸上限(v%)8.7 引燃温度(℃)/爆炸下限(v%)1.1 燃 烧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反应。 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炸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泄漏危 储运条件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险 与泄漏处理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用砂 性 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污染地面用水冲洗清肥皂或洗涤剂刷洗, 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

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doc 5)

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习目的 石油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了解石油的性质对石油地质研究和评价石油的工业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和简易的实验演示了解:(1)石油的主要族组分组成分析;(2)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 (一)石油馏份试验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的,每一种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沸点和凝点。按一定的温度间隔蒸馏切割出不同沸点范围的原油组分,为原油的一个馏分。 实验时称50g 油样,倒入恩氏蒸馏烧瓶中(图实1-1),将烧瓶均匀加温,记下馏出第一滴时的温度(初馏点)及温度为150℃、170℃、210℃、230℃、250℃、270℃、300℃时馏出的体积,根据下式可计算各馏分的数量: 式中:V n :为每一馏分含量(体积百分数); Vc :为每一馏分馏出量(ml ); Wo :为油样量(g ); D 420:为20℃时油样的比重。 (二)石油组分分析 石油的组分,包括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根据石油中不同组分的化合物同吸附剂间的吸附性能不同,以及各种有机冲洗剂的极性不同,其脱附快慢也不同的原理,选择适当的吸附剂配比及冲洗剂的用量,可以把原油中各族组分分离。目前常采用柱色层法,以硅胶和氧化铝为吸附剂,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苯与上述组分相似性质的溶剂作为冲洗剂,冲洗色层柱,从而将原油各组分分离。 试验时,首先将脱硫、脱水并经馏程切割(210℃以上馏份)的原油溶于正己烷中,静置后用滤纸脱去沥青质,再将滤液通过漏斗倒入色层柱中,见图实1-2;然后用正己烷淋洗脱附饱和烃,收集冲洗液,自然挥发干即可得出含量。再用苯淋洗脱附芳烃,收集冲洗液得其含量;残留在色层柱上的为胶质,是吸附能力极强的含氧、氮、硫的非烃化合物,可由减差法计算其含量。若要专门研究可用苯—甲醇将其全部冲洗下来。若定量分析时,一切仪器用品均应事先洗净,严格称重。 (三)石油的物理性质 1. 石油颜色的观察 石油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一般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愈高,颜色愈深。 观察原油的颜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透射光下观察,即将样品朝光源方向,观察试管中对着眼睛一侧的颜色。若原油色深,透明度差,可摇动原油样品,观察留在试管壁上原油薄膜的颜色。另一种是在反射光下的观察,即向着光源一侧试管壁的颜色,常有荧光颜色干扰,不常采用。 %100/204 ?=D W V V o c n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一、高分子材料及其分类 相对分子量超过10000的化合物称之高分子,又称高聚物或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可分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蚕丝、羊毛等和合成高分子,通常所说高分子材料指的是后者。 按其应用来分,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和粘合剂五大类,有时又将塑料和橡胶合称为橡塑。由于大量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上述分类方法并非十分合理。 二、塑料基本知识 塑料是指以树脂(或在加工过程中用单体直接聚合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塑料的分类: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中一个重要分枝,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对于品种繁多的塑料,可按如下方法分类,使人们容易认识它,掌握并应用它 (一按受热时的行为分 塑料按受热时的行为,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理科。 1、热塑性塑料 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 碳酸酪,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2、热固性塑料

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度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酚醛、服醛、三聚氰胺甲醛、环氧、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二按树窟合成时的反应类型分 按塑料中树脂合成时的反应类型,可将树脂分为聚合型树脂和缩聚型树脂塑科分别称为聚合型塑料和缩获型塑料。 1、聚合型塑料 树脂是由聚合反应制得。这种树脂一般是打开不饱和双键而习惯而形成的:反应过程中无低分子产物释出。聚烯烃、聚卤代烯烃、聚苯乙烯、聚甲醛、丙烯酿类塑料都属于聚合型塑料。聚合型塑料都是热塑性塑料。树脂大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这种塑 料,由于树脂分子链的结构持点,或因热力学原因,或成型过程工艺条件范围的限制,分子链不会产生有序的整齐堆砌形成结晶结构,而呈现无规则的随机排列。在纯树脂状态,这种塑料是透明的。 2、结晶型塑料 树脂大分子排列呈现出三向远程有序。从熔融状态冷却变为制品过程中,树脂的分子链能够有序地紧密堆砌产生结晶结构。一般所谓的结晶型塑料,实际上都是半结晶的.不像低分子晶体(例如Nacl那样能产生100%的结晶度。树脂大分子链排列呈现出无定形相与结晶柏共存的状态。成型条件对结晶皮和晶态结构有明显影响,从而对制品性能有明显影响。结晶结构只存在于热塑性塑料中。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修订稿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 质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石油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埋藏于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八圣过勘探、开采出的未经炼制的石油也叫做原油。在常温下,原油大都呈流体或半流体状态,颜色多为黑或深棕色,少教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且有特殊气昧。原油经过炼制后的成品叫做石油产品。不同产地的原油,其相对密度也不相同,但一般都小于l,多在一之间,个别低于。凝点的差异也较大,有的高达30‘C以上,有的却低于一50‘C。原油之所以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其化学组分不完全相同。原油既不是由单一元索组成的单质,也不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因此,其性质就不象单质和纯化合物那样确定,而是所含各种化合物性质的综合体现。原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碳和氢,碳氢化合物也简称为烃,烃是原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原油中所含各种元索并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结合的各种碳氢及非碳氢化合物的形式而存在。原油中含有的硫、氧、氮等元素与碳、氢形成的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化合物,其含量可达10%一20%,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的加工及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在石油的炼制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它们除去。此外,原油中所含微量的氯、碘、砷、磷、镍、钒、铁、钾等元素,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虽小,对石油产品的影响不大,但其中的砷会使得催化重整的催化剂中毒,铁、镍、钒会使催化裂化的催化剂中毒。故在进行原油的这类加工时,对原料要有所选择或进行预处理。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不同,大致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几类。不同烃类对各种石油产品性质的影响各不相同。l.烷烃烷烃是石油的重要组分,凡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之间均以单键相互结合,其余碳价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烃叫做烷烃,它是一种饱和烃,其分子通式为CnH2n+2。烷烃是按分子中含烃原子的数目为序进行命名的,碳原子数为l-10的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10以上者则直按用中文数字表示J目只含一个碳原子的称为甲烷;含有十六个碳原子的称为十六烷。这样,就组成了为数众多的烷烃同系物。烷烃按其结构之不同又可分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两类,凡烷烃分子主碳链上没有支碳链的称为手宁导,而有支链结构的称为异构烷。在常温下,甲烷至丁烷的正构烷呈气态;戊烷至十五烷的正构烷呈液态;十六烷以上的正构烷呈蜡状固态(是石蜡的主要成分)。由于烷烃是一种饱和烃,故在常温下,其化学安定性较好,但不如芳香烃。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烷烃容易分解并生成醇、醛、酮、醚、羧酸等一系列氧化产物。税烃的密度最小,粘温性最好,是燃料与润滑油的良好组分。正构烷与异构烷虽然分子式相同,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有所不同。异构烷烃较碳原子数相同的正构烷烃沸点要低,且异构化愈甚则沸点降低愈显着。另外,异构烷烃比正构烷烃粘度大,粘温性差。正构烷烃因其碳原子呈直链排列,易产生氧化反应.,即发火性能好,它是压燃式内燃机燃料的良好组分。但正构烷烃的含量也不能过多,否则凝点高,低温流动性差。异构烷由于结构较紧凑,性质安定,虽然发火性能差,但燃烧时不易产生过氧化物,即不易引起混合气爆燃,它是点燃式内燃机的良好组分。2.环烷烃环烷烃的化学结构与烷烃有相同之处,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均以一价相互结合,其余碳价均与氢原子结合。其碳原子相互连接成环状,故称为环烷烃。由于环

原油性质

原油、燃料油性质 分类: 1.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 2.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中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3.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性质: 1.比重:是该物质(完全密实状态)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密度是有量纲的量,比重是无量纲的量,轻质原油:<0.83,中质:0.83-0.9,重质>0.9。 2.API:美国常用API度来表示石油的密度,他与国际通用的密度存在以下关系:141.5/d-131.5。 3.粘度: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C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C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4.含硫: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的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低硫原油。低硫<0.5%,中硫:0.5-2%,高硫:>2%。 5.残炭:指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裂解和燃烧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是用来衡量裂化原料的非催化焦生成倾向的一种特性指标,残炭大则说明油品容易氧化生焦或生成积炭。 6.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现多用倾点表示原油/燃料油的低温流动性。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油品冷却到预定温度,将试管倾斜45°,经1min后液面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读

第七章 石油产品分析教案

第七章石油产品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石油的组成,油品的基本理化特性;了解油品的理化特性测定基本方法;熟悉油品质量、安定性、腐蚀性等主要指标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教学重点: 油品基本理化特性、低温流动性、燃烧性能、安定性及腐蚀性的表示及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苯胺点、辛烷值、品度值等系列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7.1概述 一、石油产品分析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1、油品分析的概念:用统一规定的或公认的标准试验方法,分析检验油品的理化性质、使用性能和化学组成的分析测试方法。 2、油品分析的目的: (1)对石油加工的原料油和原材料进行检测,制定生产方案,为建厂设计提供依据。 (2)对各炼油装置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系统检验各馏出口的中间产品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对各生产工序及操作进行及时调整,以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3)对出厂油品进行全分析,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增加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4)对油品使用性能进行评定。 (5)对油品质量进行仲裁。 3、油品分析的意义:油品分析是进行生产装置设计,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改进质量、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储运和使用部门制定合理的储运方案、正确使用油品、充分发挥油品最大效益的依据。 二、石油的组成 1、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和H,其中C含量一般为84.0%~87.0%,H含量为12.0%~14.0%,C、H质量比为6.1~7.1。 2、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1)烃类有机物 (2)非烃类有机物 (3)无机物 三、主要石油产品的组成和特性 我国石油产品按特征分为6类:燃料F、溶剂和化工原料S、润滑剂和有关

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第一章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第一节石油的化学组成 一、石油的一般性质 石油是从地层深处开采出来的可燃性粘稠液体矿物,常与天然气并存。从油田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及经过初步处理的石油统称为原油;经过炼油厂炼制后所获得的各种产品则叫石油产品。 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观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石油因其产地不同,性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从颜色上看,天然石油绝大多数都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的,而且有些石油是呈赤褐、浅黄乃至无色的。如我国四川盆地开采出来的原油是黄绿色的,玉门原油是黑褐色的,大庆原油则是黑色的。石油具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所含的胶质和沥青质的数量不同。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越多,石油颜色就越深。 绝大多数石油的相对密度介于0.8~0.98之间,但也有例外,如伊朗某石油相对密度高达 1.06,美国加里福利亚州石油相对密度却低到0.707。石油的相对密度取决于石油中含有重质馏分、胶质、沥青质的多少。石油中重质馏分、胶质和沥青质多,则石油的相对密度就大,反之相对密度就小。 由于石油里面含有不同数量的硫化物,因此石油都有不同程度的气味。 在常温下,大多数石油是可以流动的液体,但也有的是固体或半固体。石油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石油中含蜡量的多少。含蜡量少的,常温下呈液体状态,能流动;含蜡量高的,常温下呈固体或半固体。我国石油一般含蜡量比较高,有的高达30%。 二、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的原油,在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差异。 1.石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其中碳、氢两种元素占元素总量的96~99%。 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氮、氧等元素,在石油中的总含量一般在1~4%,但也有个别石油中含量较高。如墨西哥石油仅硫元素含量就可高达 3.5~5.3%。大多数石油含氮量甚少,约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但也有个别石油,如阿尔及利亚及美国加里福利亚州石油含氮量达1.4~2.2%。 除上述五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微量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在金属元素中,最重要的是钒(V)、镍(Ni)、铁(Fe)、铜(Cu)、铅(Pb),此外有钙(Ca)、钛(Ti)、镁(Mg)、钠(Na)、钻(Co)、锌(Zn)等。 在非金属元素中,主要有氯(Cl)、硅(Si)、磷(P)、砷(A S)等,它们的含量都很少。石油中的硫、氮、氧及金属和非金属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对石油的加工过程影响很大。 上述各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结构存在,而是以不同形式与碳和氢元素相互结

石油综述第二章石油的组成及性质

第二章油气的组成及性质 第一节油气 在地层中,油气则是指原油与天然气混合形成的矿藏能源。油气的组成则是要把原油的组成与天然气的组成分开讲解。 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按密度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原油中碳元素占83%一87%,氢元素占11%一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虽然原油的基本元素类似,但从地下开采的天然原油,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地层,反映出的原油品种则纷繁众多,其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原油的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第二节原油的组成及物理化学性质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