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高考考点解析

文化生活高考考点解析

文化生活高考考点解析
文化生活高考考点解析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必修③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文化创新(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25 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 1.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通过滕子京当政岳州府后除弊兴利的一系列举措,以现代人思想感情为观照,着力塑造了一个有“家国情怀”“天下担当”的勤政爱民的“公仆”形象。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滕子京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了巴陵戏。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②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③文化继承的内容是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文化创新的关键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018·福建厦门质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采用综艺、纪录片、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态,不仅展示了文物的物质价值,也向人们讲述了国宝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既有趣又不失内涵,拉近了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 ③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④文化创新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8·天津南开中学模拟)提笔写作,就得注意大千世界,只有细致观察,真情体验,才能创造出动人的作品。一个人对文学的兴趣,正是发展观察力的内驱力。对材料中写作方法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个人的兴趣②文化创作与真情实感密不可分③文化创作内容不能脱离形式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18·江苏常州一模)近年来,在文艺市场上,有人在创作方面搞“众筹”,将个体创作变为流水作业,有人杂取他人作品简单合成,这些行为不仅令文学艺术蒙尘,也对社会精神生活造成了损害。这启示我们(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文化创作要以人民群众作为检验标准④推出新的构思和手法,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8·湖南衡阳期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③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④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知识体系整合及典型例题

接轨高考三文化知识体系整合

一、文化的作用 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3.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可以促进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6.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7.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8.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9.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典例1】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思路分析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

《文化生活》41个考点梳理

《文化生活》知识梳理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补充)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额,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①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6、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02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汇编(全册)

202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 纳分析汇编(全册) 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提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9.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0.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11.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1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提醒: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3.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醒: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4.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15.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6.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提醒: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

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文化生活部分)

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 三、文化生活部分 (一)新课标全国卷 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理论对澳门的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解析】: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①,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④,但这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中西的元素也没有主次之分② ③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 【答案】:

2019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考前必记核心考点

《文化生活》必记核心考点 高频考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必记核心考点] 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方面的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当前的社会与个人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6.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8.文化发展能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文化生活》高考知识考点

文化生活高考知识考点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特点: (1)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文化的形式 由文化表现形式分: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生活高考考点解析--定稿(打印版4)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2课)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乏,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 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 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 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 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 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14年《文化生活》高考考点背诵 96中学第 1 页共 8 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政治 考点分析 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 1、高频考点: (1)考查内容集中在前三个单元,第四单元没有专门针对知识点进行过考查,但其内容思想在题目中有所渗透。 (2)选择题高频考点: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继承和发展。尤其是中华文化特征的考查近三年来几乎每套试卷都会有所涉及,其中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考查尤甚。对易错点也是不断进行重复考查,如:地域文化的性质由地理环境决定,分别在2012的全国卷、海南卷和2014的海南卷中出现三次出现在选择题的选项中。 (3)主观题高频考点:文化与经济(2012海南)、文化对人的影响(2014海南)、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汉字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13全国1卷)、文化传播的途径(2013全国2卷第三问提建议)、围绕文化创新2014年全国卷1和卷2分别考查了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2012全国卷和2013全国2卷两次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科技作用、2012海南也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过考查。 全国1卷:12年科技的作用、13年中华文化包容性、文化交流、14年文化创新。 2、应对建议 (1)转变“政治只要背就能得分、甚至得高分“的观念。注重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 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在考查上都注重知识与情境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学生对知识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放开手,给学生机会去想、去做。同时要求我们一定要精选试题,重质不重量,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2)主观题的知识切口一般比较小,但也有宏观知识的考查。因此还是要夯实基础,对于重点、主干知识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和整合,构建宏观知识体系。 如:科技在文化生活各环节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众传媒的优点 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对人的影响。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提高两个修养 (3)13、14年增加了开放性创新性的知识考查,与文史哲知识相联系,例如39题第三问,提出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制15字以内”,是一种立意新颖的考题,只在考查考生结合相关学科知识,考查创造性思维.题开放但不要天马行空,不要乱答,毕竟高考的选拔性质没有变,阅卷操作的标准化没有变。一定要选好对象,精准分析。 1

专题09文化与生活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 【考情分析】 【考点突破】 一、文化的特点与实质 1.文化的特点 2.认识文化的实质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如何考 材料设置 常考题型 考查角度

文化发展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或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繁荣的具体事例选择题、 非选择题说明促进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措施 怎样答 (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作用(影响) 如何考 材料设置常考题型考查角度 某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文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选择题文化如何对人产生影响,以及有哪些影响 怎样答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知识拓展 1.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启示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考点知识归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汇总 舞-单元文优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如何理解把握文化?.)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有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岀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文化离不开物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4、文化的形式 (1)精神产品(静态):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精神活动(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5、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一、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

国家的历史中。 (2)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三者相互影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 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文化反作用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迸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相互交融★2、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人的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