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专题复习居民与聚落

中考专题复习居民与聚落

中考专题复习居民与聚落
中考专题复习居民与聚落

中考专题复习(五)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考点梳理(略)

二、考点精析

考点1 世界人口的增长

例 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考点2 世界人口的分布

例2.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欧洲

D.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有热带雨林、沙漠地区、高原高山地

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考点3 世界人种的分布

例3.下列人种的分布和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白种人——南美

B.黑种人——加拿大

C.黄种人——亚洲东部

D.白种人——北冰洋沿岸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考点梳理

看教材P77—80,完成下列填空题。

1、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4、宗教活动场所: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5、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教(佛教中的一派)。考点1 世界的语言

例1.(2011福建晋江)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俄语

例2.(2011福建晋江)图中是泉州市的清真寺,它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例3.下列关于世界人种与语言、宗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B.非洲北部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D.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

例4.“中东”是我们经常在媒体上见到的一个名词,中东和平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

两大宗教的相互谅解()

A.基督教和犹太教

B.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C.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D.佛教和伊斯兰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考点梳理

看教材P81—86,完成下列填空题。

1、乡村和城市

⑴聚落定义: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和统称为聚落。

⑵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

从事、、、等生产活动。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业、业

等工作。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⑴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⑵自

然资源(林、渔、矿等)。⑶交通(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

3、聚落的分布:⑴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地区,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

集。⑵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

(高脚屋或高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强厚、窗小的特点。

二、重点提示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异:

例1.(2011山东泰安)右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例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道完成探究过程吧。 探究主题: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尝试探究:

⑴地形与人口分布。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⑵海陆位置与人口分布。从海陆位置看,图二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 。

图二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⑶纬度与人口分布。我国东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大部分位于降水较多、气候温和的中低纬度。

归纳总结:

⑷综合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和地带的趋向

性。

验证迁移:

⑸从世界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

的地区有、、北

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它们都位于中低纬度的临

海平原地带。

拓展延伸:

⑹图三中A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但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⑺图三中B地区紧临暖湿的大西洋,但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同步训练

1.(2011黑龙江哈尔滨)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D.中国南方——平顶房

2.(2011聊城)读下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

⑴甲图所示为聚落,乙图所示为聚落。

⑵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⑶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第四节发展与合作

一、考点梳理

看教材P88—93,完成下列填空题。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220多个。

2、国家的差异:

⑴面积大小不同: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依次是:、、、、、。

⑵人口多少不同: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属于洲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

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六个国家,属于洲的有美国和墨西哥,属于洲的有巴西,属于洲的有俄罗斯,属于洲的有尼日利亚。

A

B

图三

⑶政治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3、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洲、洲)、土耳其(洲、洲)、俄罗斯(洲、

洲)、美国(洲、洲)、巴拿马(洲、洲)。

4、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5、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⑴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在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⑵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⑶“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国际合作

1、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纽约,宗旨是“促进国家,维护世界”。它有6个主要机构,5个常任理事国,即、、、和。

2、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在,中国于正式加入。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宗旨:、、。

4、国际红十字会宗旨:。

考点1 国家间的差异

例1.(2011福州)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领导人在中国海南的三亚召开峰会。回答下列各题。

⑴金砖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是()

A.俄罗斯

B.中国

C.巴西

D.印度

⑵金砖国家分布在()

A.两个大洲

B.三个大洲

C.四个大洲

D.五个大洲

考点2 国际合作

例2.以下图案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标志的是()

A B C D

同步训练

1.(2011山东聊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A.领土面积的大小

B.人口的多少

C.政治体制的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2011山东聊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亚洲最高,欧洲最低

B.非洲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

C.北美洲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

D.南美洲又称为拉丁美洲,其种族成分复杂,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3.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

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C.欧洲、大洋洲、亚洲

D.欧洲、亚洲、拉丁美洲

4.下面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按人口数和面积划分的

B.目前世界有30多个发达国家和170多个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人数远大于发达国家,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少得多

D.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南美洲、大洋洲

5.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

①资源、技术共享;②人才、信息共享;③经济相互依赖;④生产分工不明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题

一、填空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率与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率- 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最低的大洲是。

2、世界上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来表示。

3、根据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区,又有小范围的分布。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的,没有优劣之分。

4、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洲以外的各大洲。从陆地面积看,世界上位于前六位的国家有:、、、、、。从人口看,最多的国家是,其次是。

5、埃及地跨两洲,土耳其地跨两洲,俄罗斯地跨两洲,美国地跨洲和洲,巴拿马地跨两洲。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分布特点:⑴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共有多个。⑵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共有多个。

7、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把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把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8、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亚洲的,欧洲的、和,北美洲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3、人类是世界的创造者,没有人类就没有现在这样多姿多彩的世界,然而世界人口分布是

不平衡的,你知道现在什么地方人最多吗?如果从大洲和国家来看分别是()

A.亚洲印度

B.欧洲俄罗斯

C.亚洲中国

D.非洲中国

4、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德国

B.印度

C.美国

D.日本

5、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奥委会

D.国际红十字会

6、屋顶比较平的地区是因为该地()

A.气温较低

B.气温较高

C.降水丰富

D.降水贫乏

7、分布在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黄种人和白种人

8、“南北对话”中的“南”指的是()

A.南半球的国家

B.发达国家

C.南美洲

D.发展中国家

9、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10、下列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亚洲

B.欧洲

C.拉丁美洲

D.非洲

11、下列数据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

A.2.2%,1.7%

B.2.5%,1.5%

C.1.5%,1.7%

D.1.0%,0.8%

12、下列国家中,不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是()

A.英国、印度

B.巴西、新西兰

C.美国、加拿大

D.澳大利亚、新西兰

1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慢。

B.一般来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C.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现在已明显变慢

D.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在总体上比较均匀

14、下列国家或民族与宗教信仰不搭配的是()

A.英国——基督教

B.泰国——佛教

C.阿拉伯人——伊斯兰教

D.大多数中国人——佛教

15、下列有关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B.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发达国家人口稀疏

C.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

D.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就稀少

16、关于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地球上有资源,人口发展再快也无妨

B.人口增长过快不是坏事,因为人多力量大,有利于发展

C.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人口增长过快带来许多问题,所以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17、到目前为止,无常住人口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南极洲

C.非洲

D.欧洲

18、阿拉伯国家居民大多信仰()

A.佛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19、下列完全是属于发达国家的一组是()

A.中国、日本、美国

B.加拿大、新西兰、英国

C.新加坡、韩国、日本

D.马来西亚、西班牙、加拿大

20、某市面积为 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 50万人,其人口密度为()

A.25人/平方千米

B.2.5人/平方千米

C.2500人/平方千米

D.250人/平方千米

21、分布在南半球的发达国家是()

A.法国、英国

B.美国、加拿大

C.日本、南非

D.澳大利亚、新西兰

三、综合题

1、读右图,分析漫画“所剩无几”,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幅漫画“所剩无几”反映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⑵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⑶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

⑷从社会因素分析我国人口过多的原因是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出人口稠密区A ,B ,

这里是人类生产发展最早的地区。

⑵填出人口稠密区C ,D ,

这里是现代生产最发达的地区。

⑶下列人口稀少区的气候类型名称是:E处于

气候,F处于气候,

G处于气候,H尚未定居人口的原

因是,。

3、读“六个国家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按照顺序号写出六国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_。

⑵其中,国土面积居第四位的是,

其国土跨越_____洲和_____洲。

⑶六国中,陆地国土面积跨亚欧两洲的

国家是_______,该国的首都是_______,

该国通用的语言是______。

⑷上述国家中,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是。

⑸六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

⑹六国中属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发达

国家是____

___。

⑺六个国家中,赤道穿过的国家有______ _,位于西半球的是、和,位于东半球的是和,在国际中属于“南南合作”关系的有,属于拉丁美洲的有,其中五个国家都临近的大洋是,与我国接壤的是。

浙江科学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专题运动和力专项练习含答案

专题一 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 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共40分) 1. 如图1—19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 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不可能为0 D.大小可能为F 2.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汁的定滑轮,绳一端系一质量 为M=10kg 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5 kg 的猴子, 从绳的另一端沿绳上爬.如图1-20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 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l0 m/s 。) A .25 m/s B .5 m/s C .10 m /s D .0.5m/s 3. 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1—2l 所 示,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时 A . 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 .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 . A 、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 、B 表面的性质 4. 如图1—22所示,物块先后两次从光滑轨道的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然后从B 处进入水平传送皮带到达C 处,先后两次进入皮带的速度相 等,第一次皮带不动,第二次皮带逆时针转动,则两次通过皮带所用 的时间t 1、t 2的关系是 A .t l > t 2 B. t l < t 2 C .t 1 = t 2 D .无法确定 5. 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 动,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A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6. 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 速度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A .若R v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B. 若R v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C .若R v 1∝,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D .若R v 1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7. 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5个共点刀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 为15 N 和10 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生物部分

2017年杭州中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3.在肥沃的土壤中,种子萌发初期(如右图所示)所需要的有机物 A.来自空气 B.来自土壤 C.来自种子 D.部分来自种子,部分来自土壤 答案:C 解析:考查种子萌发。种子萌发初期指的是种子的胚发育出根、芽的过程, 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种子自身子叶或者胚乳中,待长出第一片绿叶后,种子萌发所需的有机物开始来自光合作用。 4.下列研究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的是 A.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B.观察桃花结构 C.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 D.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答案:D 解析:考查生物实验——对照的设置。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一般设置37℃为对照,另取低和高两个温度,三组进行对比。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8.对湖泊出现的“水华”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湖泊,容易引发藻类过度繁殖 B.湖水温度升高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 C.藻类植物过度繁殖,会破坏湖泊原有生态系统 D.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可导致鱼虾死亡 答案:B 解析:考查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原因和过程。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原因,是N、P等有机物排入水体,促进了水中藻类大量繁殖,藻类植物如果过度繁殖,藻类死亡时,好氧微生物分解藻类时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可导致鱼虾死亡,进一步恶化水体环境,当水中溶解氧降到很低水平后,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最终发黑发臭,湖泊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9.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 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B.用燕麦胚芽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C.用菜豆种子来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D.用银边天竺葵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答案:A 解析:考查生物实验——实验材料的选择。仙人掌的叶刺属于变态叶的一种,没有气孔,不能进行蒸腾作用。 22.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系的是

盐城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0.2kg 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 和弹簧压缩量?x 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 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的机械能损失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N/m B .当?x =0.3m 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 C .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 D .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 .由小球的速度图象知,开始小球的速度增大,说明小球的重力大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速度最大,然后减小,说明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重力等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则有 k x mg ?= 解得 0.210 N/m 20.0N/m 0.1 mg k x ?= ==? 选项AC 错误; B .当△x =0.3m 时,物体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向上,说明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 D .图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由图可知,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o,其质量为M=5kg .现将一质量为m=3kg 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并给予其一定的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已知斜面体ABC 并没有发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 2,sin37o=0.6.则关于斜面体ABC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N 及摩擦力f 的大小,下面给出的结果可能的有( )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表现手法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 一、知识梳理 表现手法及作用:(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 (表现手法的作用)” (1)象征(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1)比喻(略)(2)拟人(略)(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2)文章用典: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二、金题演练 别踩疼了雪 ⑴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⑵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⑶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⑷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⑸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⑹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

. . 2018 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 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 A 、生物能排出体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代实现自我更 新;(最基础的是新代,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 、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C 、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E、生物能进行呼吸;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 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 高,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 头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 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安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鞭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和鞭毛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所有的。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起保护作用。) ( 1)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2)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所以不能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和球同时会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 B.球离开脚以后,就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了,继续飞行是由于具有惯性,不是继续受力的原因,故B错; C.足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所以运动状态是一定会改变的,故C正确;D.正在飞行的足球,如果受力全部消失,则它将会沿力消失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 2.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几个力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地面的支持力和汽车的牵引力 B.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 C.重力和阻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地面的支持力向上,汽车的牵引力方向向前,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 B. 汽车的牵引力向前,阻力向后,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于车,是一对平衡

力; C. 重力竖直向下,阻力水平向后,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 D. 汽车的牵引力水平向前,重力竖直向下,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点睛】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是个难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对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 3.下列情况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方向不相反、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重力不是斜面对木块施加的。故这两个力不相互作用力;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是地球给苹果的,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是苹果给地球的,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对方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4.如图所示,用F=12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5N,向左B.7N,向左C.7N,向右D.17N,向右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为5N,方向向右。 以A为研究对象,A在水平方向受B物块对其向左的摩擦力和地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三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2N﹣5N=7N,方向向左。故ACD错误、B正确。

中考各科答题技巧!考前必看!

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 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 2.二读,以题解题,从已知求未知; 3.实词考查题可使用“代入法”,信息筛选题一般采用“排除法”; 4.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二、古诗文阅读题 1.首先要“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看题干,充分利用有效的诗歌信息; 2.要学会“五步鉴赏法”,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找出意象——领会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鉴赏评价; 3.要弄清诗词类别,掌握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掌握一些著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风格;

4.答题思路及要领:审清题意——明确观点——阐释具体。 三、名篇名句默写 精准把握,一分不丢。 四、现代文阅读 (一)要特别注意一点: 一定要先选题,后答题,一定要涂黑选题方框; 要记住三句话: 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掌握答题要领 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大概意思,整体认知;

第二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强调三点: 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C.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3.答题步骤: 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 B.查语境。记清“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 C.看赋分,配答案。切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D.探究题注意“观点+理论论据+文本论据+现实论据”的模式,灵活运用。

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讲解

1.显微镜 (1)结构 (2)使用 取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1) 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2)取一小块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上,用镊子展平。(3)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4)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则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作用是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5)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 ▲欲使观察到的物像向右上方移,就要将玻片移向左下方。若观察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就要将玻片移向右上方。 2.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发现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细胞学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基本结构1、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有关生命现象1、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中具较强支持作 用的纤维素 2、植物的叶呈现绿色---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注: 1.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 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液。 2、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其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

力与运动测试题

1、台球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使它分别在水平桌面上和同一桌面上的几根圆木棍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可以比较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B、实验研究中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 C、实验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 D、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大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4、如图年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5、如图,用100 牛的力把一个重为10 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 态。当压力减为50 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是() A . 5 牛 B . 10 牛 C . 40 牛 D . 50 牛 6、手握住一个酱油瓶,瓶的开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以下四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酱油瓶静止在手中,是由于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随着手所施加的压力增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 C、手握瓶的力增大时,瓶子所受静摩擦力并未增大; D、若瓶子原来是空瓶,那么向瓶内注水过程中,瓶仍静止,即使手握瓶的力大小不变,瓶所受摩擦力也将增大。 7、下列描述的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正在加速向上飞的运载火箭 B.正在减速的汽车 C.正在沿弧形轨道快跑的四驱车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8、如图2,小明用水平推力推车而车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的推力小于车子所受摩擦力 B. 车保持静止状态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C.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推车的同时车子也推他,所以车没动 D. 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与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9、一个重为2N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水平拉力为0.6N,若水平拉力增大为0.8N时,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合力的大小分别为() A.0.8N,0.6N B.1.0N,1.2N C.2.0N,0.2N D.0.6N,0.2N

(整理)中考物理物体的运动力力和运动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四 物体的运动 力 力和运动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体的运动、力、力和运动,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知道参照物的意义,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知道速度的意义及常见单位的换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知道平均速度的意义;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图示表示力;会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知道如何探究重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属性,能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中考命题热点: 参照物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简单的速度、路程、时间的运算;探究运动的特点;对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作力的图示、示意图;联系实际考查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释与惯性有关的常见现象;利用二力平衡求(或判断)未知力的大小.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如图4-1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2.图4-2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甲做的是 运动,乙做的是 运动;3s 时,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什么? . 3.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N 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 N .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女孩,他马上用10N 的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过程中,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 N . 4.如图4-3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发生改变. 5.如图4-4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 (s) 图4-2 图4-1 图4-3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考前提分要点)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真)形式上(行散):(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

中考科学生物总复习资料

中考科学生物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运动与力 专题练习

第一章运动与力专题练习(一) 专题一:参照物及其选择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2、“月亮在白云中穿梭”和“月亮走我也走”这两觉歌词中额参照物分别是 和。 3、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礼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西子号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4、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 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如图所示。此 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飞机 B、气流 C、地面 C、风洞 5、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 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专题二、速度图像问题 1、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 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s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右图,根据图像可知() A、0-2s内的速度为1m/s B、0-5s内的物体移动了10m C、第1秒末和第3秒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1秒末和第5秒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3、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 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 作出下列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 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 C、第6s时,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D、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 4、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 参考点O点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 动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A速度大于B速度,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甲乙两物体是往同一方向运动的 C、甲乙两物体相遇时都通过了20m路程 D、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都是2m/s 专题三、速度计算 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2、晓燕在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教案

写作手法赏析 对比及欲扬先抑 选文篇目 《金色花》、《番茄太阳》、《母鸡》《大地的耳朵》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短文能说出对比的作用及其答题方法,并会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阅读短文能说出欲扬先抑的作用及其答题方法,并会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对比欲扬先抑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对比欲扬先抑手法的答题模式。 教学准备选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对比写作手法的作用。 二、新课讲解 自学指导一: 自学内容:《植树的牧羊人》 自学时间:十分钟 自学方法:默读圈点勾画 自学要求: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检测:《植树的牧羊人》中,作者描写高原的不同情况时,采用了那种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自学提示:1、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2、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展示幻灯片) 要点归纳一:

对比作用答题格式:把--和--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的--特点(性格、品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当堂训练: 阅读《番茄太阳》回答文中人物自身对比的作用? 明确:把“我”结识明明之前、之后对生活的态度作了对比,结识明明之前的心情灰暗,消极悲观;结识明明之后的心里充满阳光,乐观向上,突出明明对“我”积极地影响,更突出明明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 自学指导二: 自学内容:《母鸡》 自学时间:十分钟 自学方法:默读圈点勾画 自学要求: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检测:《母鸡》一文中,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那种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自学提示: 1、欲扬先抑即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作 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 落笔。 2、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深化文章的主 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所渲染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要点归纳二: 欲扬先抑作用答题格式: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写...的感情,后写...的感情,为突出下文..的感情做铺垫,使文章更丰富,情感更真挚更强烈,吸引读者. 当堂训练: 阅读《大地的耳朵》回答文章主要运用了写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明确: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开头先从嫌冬菇的样子“丑”、不喜欢吃两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后写“我们”喜欢吃冬菇,突出了善良聪明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钦佩、感激、赞美;对温馨的伦常亲情的怀念;对快乐、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堂小结:

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多种多样的生物

多种多样的生物 1.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惯,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①一种是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②另一种方法是将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之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物体,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2)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 ①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 ②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③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④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3.举例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及脊椎动物五大类群的主要区别;能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常见生物进行简单分类。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识别分类依据,学会二岐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高中物理专题训练一:力与运动基础练习题

专题训练一、力和运动一.选择题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其中某一个力而其余力 的个数和性质不变,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静止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14.如图所示,用光滑的粗铁丝做成一直角三角形,BC水平,AC边竖直,∠ABC=α,AB及AC两边上分别套有细线连着的铜环,当它们静止时,细线跟AB所成的角θ的大小为(细线长度小于BC) A.θ=α B.θ> 2 π C.θ<α D.α<θ< 2 π 2.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子,从绳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1-1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10m/s2)A.25m/s2 B.5m/s2 C.10m/s2 D.15m/s2() 3.小木块m从光滑曲面上P点滑下,通过粗糙静止的水平传送带落于地面上的Q点,如图1-2所示。现让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逆时针转 动,让m从P处重新滑下,则此次木块的落地点将 A.仍在Q点 B.在Q点右边() C.在Q点左边 D.木块可能落不到地面 4.物体A的质量为1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从t=0开始物体以一定初速度v0向右滑行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N的作用,则捅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是图1-3中的哪一个(取向右为正方向,g=10m/s2)() 5.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墙面上,则从t=0开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图1-1 P m Q 图1-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图1-3

(完整版)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已整理好】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试题类型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6)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