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塘荷韵阅读答案

清塘荷韵阅读答案

清塘荷韵阅读答案
清塘荷韵阅读答案

清塘荷韵阅读答案

1、请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对荷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

2、读完了全文,你能否说说作者为何对荷情有独钟?

3、如果把题目中的“荷韵”改为“荷花”好不好?为什么?

4、“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选文中作者的心理变化。(1-7节)

6、为什么“不到十几天的功夫”,荷叶就能够遮蔽半个池塘?

7、阅读选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3-13节)

(种荷)—()—()—(祝荷)

8、阅读第8段文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荷花的外形之美(16字以内)和内在气质(12字以内)

外形之美:

内在气质:

9、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季荷”又怎样的特点?他为什么对“季荷”充满特殊的情感呢?

1.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2. 很多植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古至今很多文人不断歌咏着这种生命力:春天的小草、岩缝里的种子、漫天飘舞的飞絮……本文从叹息宅前荷塘空荡荡写起,由此引出投莲子入塘以及漫长的期待。这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心里多了一线希望。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企盼中慢慢长叶、开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称为“季荷”。这繁茂的“季荷”,不正是绵绵生命的象征吗?

莲子于淤泥中孕育新生,由纤弱转成茁壮,这是人所共见;寒冬将至,鲜荷

不见,而荷花在冰下做着春天的梦,这则是作者的独到之思。细读本文,我们难道不会从这独到之思中感悟到某种哲理吗?

3.不好,作者并不只是荷花,还有荷花的这种韵味,这种精神

4.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关心以及盼望的焦急

5.遗憾-希望-失望-灰心-微有希望但仍令人灰心-狂喜-感叹

6.因为荷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7.(种荷)—(盼荷)—(赏荷/赞荷)—(祝荷)

8.外形之美:红艳耀目,与众不同,卓然挺立,迎风弄姿

内在气质:洁身自好,睥睨一切

9.特点:美丽,高洁,坚韧,充满生命力

“季荷”因他而得名,是他亲手所中,又苦等四年的结果,包含他对荷花倾注的希望,荷花的精神是作者的精神写照

《清塘荷韵》的阅读题及答案

《清塘荷韵》的阅读题及答案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

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

清塘荷韵(河大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清塘荷韵(河大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21、清塘荷韵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荷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有谁知道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板书) 2、展示荷花的几幅图片,请学生找出与之相配的诗句。 (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季羡林。(配合作者图片及文字,简介季羡林生平学术成就及创作。) ——季羡林: 1911 年生 ,山东临清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数国文字,出访过几十个国家,且掌握几种古老的文字,对印度文化与佛学又有深入研究,可谓是学贯中西古今.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

季羡林《清塘荷韵》赏析

季羡林《清塘荷韵》赏析 学术界和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季羡林老人,从来都以谦和、平易的面貌出现在他的文字中,从来都是在平静恬淡、质朴无华的语言下奔涌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滚烫激情,《清塘荷韵》便是季老的一篇意味隽永的散文佳作,它以宁静悠远的文笔和看似不经意的巧妙运思,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生命颂歌。 一、关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主题 关于荷塘,早已不乏名篇佳作。朱自清的月下荷塘,是作者消解郁闷的避难之所,郑伯琛笔下的荷叶成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的象征,荷塘的一物一景要么仅被当作观赏消遣的客体对象,要么就被一味地拔高、强加和赋予人的主观意志,尽管也算美文佳作,却很难激起读者的共鸣。而季老的《清塘荷韵》既没有愁肠百转,也没有激昂赞颂,却能以波澜不惊的文字,更深入地走进读者的心灵。究其原因,就在于全篇传达的关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主题。 全文始终把荷花、荷叶当作生命的主体,从播种开始,就倾注所有的关爱去关注生命的萌动和生长,阅读整篇文章

的过程,就好比一次体验生命的历程,每一个细节都牵动读者去体验生命的每一次悸动。“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淤泥中”;“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这些在旁人看来近乎痴傻的行为,不正传达出对自然生命的深切关爱吗?再从整体内容看,全篇写作者对荷花播种之后的切切翘盼,到荷叶萌生之后的哲理之思,再到荷花盛开之后的闲情逸趣,及至对冬日残荷的殷殷祝福,通体流动着对生命的关注、呵护和挚爱。这一主题显示了对生命的高度尊重而非肆意的践踏,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二、以情为线的心理文脉 初读本文,时间线索一目了然,细细吟味,你会摸索到潜藏的情感暗流,只有把准了心理动态构筑的文脉,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蕴。 开篇面对数亩清塘,娓娓叙述原有荷花、没有荷花、该有荷花,从而落下心病,这郁结不开的“荷花情结”为下文情感的勃发作好了蓄势铺垫;接着写对荷花的漫长期待,历经了四年失望与希望,终于等到生命的萌动,坦露“关爱自然”的诚挚情感;面对荷花顽强的生命力,由衷地发表对生命的感慨,理智地“解读自然”;花叶繁茂之时,悠然抒写

2021年八年级上翼教版第课《清塘荷韵》教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翼教版第22课《清塘荷韵》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荷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有谁知道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板书) 2、展示荷花的几幅图片,请学生找出与之相配的诗句。

(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二、作者简介 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季羡林。(配合作者图片及文字,简介季羡林生平学术成就及创作。) ——季羡林: 1911 年生 ,山东临清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数国文字,出访过几十个国家,且掌握几种古老的文字,对印度文化与佛学又有深入研究,可谓是学贯中西古今.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出版有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

“清塘荷韵”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编整理:季羡林先生是散文大家。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塘荷韵》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对《清塘荷韵》一文有更深的理解。 1、请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对荷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 2、读完了全文,你能否说说作者为何对荷情有独钟? 3、如果把题目中的“荷韵”改为“荷花”好不好?为什么? 4、“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选文中作者的心理变化。(1-7节) 6、为什么“不到十几天的功夫”,荷叶就能够遮蔽半个池塘? 7、阅读选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3-13节) (种荷)—()—()—(祝荷) 8、阅读第8段文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荷花的外形之美(16字以内)和内在气质(12字以内) 外形之美: 内在气质: 9、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季荷”又怎样的特点?他为什么对“季荷”充满特殊的情感呢? 参考答案: 1.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2.很多植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古至今很多文人不断歌咏着这种生命力:春天的小草、岩缝里的种子、漫天飘舞的飞絮……本文从叹息宅前荷塘空荡荡写起,由此引出投莲子入塘以及漫长的期待。这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心里多了一线希望。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企盼中慢慢长叶、开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称为“季荷”。这繁茂的“季荷”,不正是绵绵生命的象征吗? 莲子于淤泥中孕育新生,由纤弱转成茁壮,这是人所共见;寒冬将至,鲜荷不见,而荷

《清塘荷韵》教案

《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技能目标:1、朗读品味语言,从阅读中获得学会观察的启示,懂得观察对于写作 的重要作用。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领悟生命的智者。情感目标: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 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读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情感。 2、教学难点:反复地诵读和感受具体的文字,理解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教学设想】: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奢求学生能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只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一种生命力的顽强,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的种子。 【教法】:阅读——讨论——体悟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正是花季雨季的青春时期,大家拼搏努力,想印证自己青春的美丽;可生活中爱美的并不只是青春时期的笑 脸,还有很多人如:(生命之美的例子 2个左右)有这样一个非常可爱的 老人,在自己86岁高龄时还对生活之美要求很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塘菏韵》 设计意图: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二】、作者 季羡林(1911——)山东清平县人,当代学者,教授。1934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1935年赴德国学习,主修印度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大教授担任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97年底《季羡林全集》共32册出版。 【三】、初读感知 (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字词理解:(学生集体朗读) 接踵而至(zhǒng) 细弱单薄(bó) 旮旮旯旯(gā ga lá la) 旖旎(yǐ nǐ) 蓇葖(gū tū)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 高傲的样子。 2、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诵读课文,圈划出表明了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的语句,理清行文的线索。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并对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进行圈划。 交流并明确: (1)“……再也不见什么荷花。”

《荷塘月色》每一段得大意及划分

荷塘月色段落划分和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即1段)交代夜游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2~6段)写夜游荷塘的心绪和见闻。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行踪顺序,又可分做三个层次。 第一层(2~3段),写去荷塘的路上,介绍荷塘的环境和临塘而立时的心境。 第二层(4~5段),集中描摹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 第三层(6段),写荷塘四周(中景、远景)。 第三部分(7~8段),赏餍(yàn 满足)月色,转回家门,抒发不满现实的感慨。 荷塘月色段落划分方法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下文中作者思绪翻飞,神驰万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句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它以强烈的直接抒情开始,将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第二部分从荷塘周遭的环境写起,向“荷塘月色”的主体进发。作者先写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过“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叙述,暗写了在这种气氛环境中作者的一颗寂寞的心。继而实写荷塘四周的林木,虚写没有月光时的阴森气象,虚实相参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环境和作者的心境。最后以赞美今夜的淡淡月光作结。平时无意于荷塘的月色,尽管今晚的月光只是淡淡地,仍然觉得很好。读者带着这种思索转入了下一段。这个结句完成了由写景到抒写作者心情之间的过渡。 第三段紧承第二段,披露自己所以中意于今夜荷塘的原委,抒发自己踏月寻幽的万端感慨。”路上只我一个人”提起了下边关于踽踽独行于荷塘的一番妙论。“背着手踱着”这一细节,微妙地展示了作者此刻稍有宽解的心情。接下去是一段内心剖白:“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一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是都加了“好象”、“象”这样修饰语,说明这种喜悦之情是建立在虚幻的遐想上的自我慰藉。从以后的行文中可知这当然也只能是不堪现实一击的淡淡地喜悦。尽管如此,由于此时此地能使身心挣脱生活的种种羁绊,偷得片刻安宁,因而才有了“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是个自由人”的感觉。只是这样一种感觉的获得,就能使作者发出:“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的自足的惬意的心声,足见这样一个小天地对困扰于人事中的作者来说,是多么难求的境界。这句话,细加品位,最能撩人心绪。从作者苦涩的微笑中,读者看到了一个痛楚的灵魂对现实的反抗。 第三部分开始正式的对荷塘和月色的景致进行详细的描写,最先扑入眼帘的是满塘荷叶。“亭亭”一词表现了荷叶的风姿秀丽,“舞女裙”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叶临风摇曳的姿态。在纵观之后,凝神细审,视线移到万绿丛中的点点白花。盛开的袅娜喜人,含苞欲放的流露着勾人情思的娇羞,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进而用“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样的比喻,写出荷花从光色上给人的感受。“明珠”是写近处荷花的玲珑剔透,“碧天里的星星”是写在满塘荷叶衬托和月光的辉映下,远处荷花的闪烁迷离。既看到宜人的花色,也就必然会嗅到沁人的花香。“缕缕清香”,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是很难的。但作者以歌声设比,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远处的歌声,把听觉和嗅觉两种感觉沟通起来,这种移感修辞手法的运用,实在可以传神。在这番静态描写之后,又把荷塘的动态捕捉进镜头里。清风徐徐,荷叶的一丝颤动,化为一道碧痕,荡向荷塘那边。这种细致的描摹,使人宛然若见。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之后,作者又用“更见风致”概括地写出淡淡月色之下,脉脉流水之上的荷叶的美。 第五段描绘荷塘的月色。月色是单调的,难以着笔,而作者把它和形态不一、色彩有别

清塘荷韵优秀阅读心得感悟范文

清塘荷韵优秀阅读心得感悟范文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老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下面是为你的几篇清塘荷韵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你哟。 xx年7月11日,季羡林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季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作家等。他精通12国语言,是我国的国宝级人物。季爷爷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是公认的学界泰斗。 是季爷爷的代表名篇,今天我读了,平平淡淡的文字,读起来却感触颇深。是写了季爷爷把几颗洪湖的莲子投入门前的池塘,希望长出莲叶荷花。经过四年的耐心等待,终于长出了大片荷叶,叶子扩张的速度惊人地快。光长荷叶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里的荷花不仅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文中还写了他读过一本诗话,其中有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认为第二句对仗不工整。我与爸爸探讨时,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对了一句:池花对影落,日葵向阳开,我看比较工整。 文中还提到,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而荷花却开得特欢,几乎连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见了,写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写出了季爷爷喜爱荷花的心情。文章的后面写他的一个爱花的邻居,天天数荷花。季爷爷是知道的,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道隐藏着多少花骨朵儿。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

季爷爷写的文章,诗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静静的池塘里静静地开着荷花,这种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季爷爷的文章特别好,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以后慢慢品读和体会。 几颗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冀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 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则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我们很难想像,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地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期待后,在第三年,奇迹终于出现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圆圆的绿叶。 这是生命的使者啊!虽“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却足以使那颗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丝慰藉。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

清塘荷韵

《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散文、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2、比较前人笔下的荷花与作者笔下荷花内涵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领会文中“情”“景”“理”三者的交融。 2、感悟作者笔下荷花的内涵。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想: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荷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有谁知道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板书) 展示荷花的几幅图片,请学生找出与之相配的诗句。 (学生回答),例如: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 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今天要学习的《清塘荷韵》也是在写荷花。同学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喜欢以荷花为题材写作呢?荷花的韵味、荷花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现在,我们学习《清塘荷韵》,看看古人笔下的荷花与作者笔下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简介(资料印发给学生,ppt简单展示,在讲解过程中渗透)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 三、阅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 1、作者描述荷花的生长,一共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独特感悟的语句,这种独特感悟是什么? 四、课文分析: 1、整体赏析课文之后,回答上面的问题: 荷花真正长成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2、这四个时间段,作者的心情也因荷花的不同生长情况而不同,按照时间顺序完成下表:时间 荷花的生长情况 “我”的心情变化 第一年 水面上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完全灰心

群文阅读之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学案《古都、荷塘》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任务群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19年12月23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培养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意味深厚的词句,理解其表现技巧,提高鉴赏语言的能力; 3.体悟作者的情感,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 【课堂导学】 一、作者微传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品: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出身于一个书香家庭。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阳社”。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5年9月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其作品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散文创作有浓重的自传色彩。 从1921—1933年郁达夫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左联活动进行文学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闲居独处,在游历山水中派遣现实带给的苦闷,这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游记散文,《故都的秋》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二、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作者在写这些描写色彩的词不仅体现了是故都秋“清”的特点,也是作者情感色彩的外显。 【情景引入】 一、预习任务: 1、请认真阅读文本后,将不理解的字词摘抄下来,并自行查字典解决;

《清塘荷韵》教案

《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的: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3、美文美读 教学重点:美文美读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语。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引入荷花,再引导学生回忆文人墨客描写的佳句。(用幻灯片展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和文人墨客描写的佳句) 二、作者介绍(用幻灯片展示相关资料) 季羡林:出生年月:1911,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三、扫清字词障碍(幻灯片展示:为加横线的字注音) 脍炙人口接踵而至细弱单薄旮旮旯旯耄耋旖旎睥睨 四、美文美读 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同时播放音乐,并展示关于荷花的图片,尽量把学生带入境界。 五、析题: 清塘荷韵:中心语是荷韵,地点是清塘 荷韵:指荷花的风韵、风姿和情趣 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借荷花美景抒发了对荷花的赞颂之情。 六、提问: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幻灯片展示) 明确:“形散神聚”。

分析“形散神聚”的含义。 七、由《春》入手,谈散文的线索,引导分析本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荷花用幻灯片展示) 八、赏析美文 以下用幻灯片展示: (一)理清全文的结构,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荷花(线索):种荷的缘由(1-2段)-- 种荷(3段) -- 盼荷(4-8段)-- 赏荷(9-11段) - - 祝福荷(11-12段) 形:荷花漫长的生命历程 (一)找出能表现荷花生命的句子,并在书上用横线标出来。 (二)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或语段,并在书上用横线标出来。(三)本文的“神”是什么明确:颂扬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九、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十、本课小结:略17.清塘荷韵,美在何处请从荷的风姿、神韵、意趣三个角度加以分析。(6分) 18.如果把文中的第④、第⑤自然段删除,行不行,为什么(7分)19.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5分) 试题答案:

清塘荷韵公开课教案

清塘荷韵公开课教案 【篇一:《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 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 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法:阅读——讨论——体悟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提示: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 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 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三、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围绕“荷”,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迅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讨论明确:恋荷—种荷—盼荷—护荷—赞荷—赏荷—祝荷) 2、教师提问:文章题目《清塘荷韵》,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韵”字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学生讨论明确:赞荷和赏荷。) 3、学习第6、7、8三个自然段。抽学生读,读后教师引导理解: 一夜之间到几天之内,再到不到十几天的工夫,作者从时间上写了 荷的生长过程,突出其茂盛,而8自然段主要写了荷的色浓瓣多, 那同学们思考,只是简单地写荷的茂盛和色浓瓣多吗?其实说明了 一个什么道理?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 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和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望(mí)倩.影(qiàn)风姿.(zī) B.温馨.(xīnɡ) 宛.然(wān) 惊诧.(chà) C.蓊.郁(wěnɡ) 厄.梦(è) 恩泽.(zè) D.倏.地(shū) 风致.(zhì) 袅娜 ..(liǎo luó)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树缝里也______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③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______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④薄薄的青雾______起在荷塘里。 A.泻漏荡浮 B.照漏摇浮 C.泻洒荡升 D.照洒摇升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起兴建香港少林寺的初衷,释永信直言不讳 ....:少林文化多年来在海外备受欢迎,而香港是东西文化会聚的地方,在香港兴建少林寺,更有利于推广少林文化。 B.姚明身上折射出的中华文化的底蕴,让美国人面目一新 ....,同时也让美国人钟爱的篮球运动打上了中国印记,而姚明也因此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名片。 C.2月23日,长龙舞动、南狮腾跃,广州中山纪念堂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广东正式启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D.2月中旬的雨雪天气,使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旱情有所缓解。然而,接踵而至 ....的降水并没有完全驱走干旱,一些地方的旱情仍十分严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整体格局既然尚未形成,但作为公务员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步骤,公务员主管部门今年将积极推进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制度建设。 B.中国制定了庞大的政府支出计划,采取加大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和减税等,以应对全球经济下滑和维护社会稳定。 C.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一个孩子,将影响一个家庭,因此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D.古村落一旦被确定为名村名镇,就会产生经济附加值,被资源化、商业化,陷入面临千村一面的危险。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清塘荷韵阅读答案-散文清塘荷韵读书笔记

清塘荷韵阅读答案|散文清塘荷韵读书笔记 散文清塘荷韵读书笔记篇1 看到这句话,每个人都深有感触吧!我见过很多花:笑容可掬的桃花,傲雪怒放的梅花,富贵耀眼的牡丹花,温文尔雅的月季花,更有奇妙浪漫的雨花……而季羡林爷爷却对荷花一见钟情…… 《清塘荷韵》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季荷”特色的佳作,讲述的是季羡林爷爷随意地向清塘投下了几颗从洪湖带来的种子,几年之后竟奇迹般地长出满塘的荷花,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清塘荷韵的美景。 季羡林爷爷是多么的爱荷啊!那雄雄燃烧的希望之火,那泯灭不了的渴望之情,深深打动我心,几年寂寞的春天,让季羡林爷爷灰了心,他感悟叹道:“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可想可见,他有多么地想看到荷花,一个字“吸”传神的将他内心的心情表达出来。当第三年到来时,池塘中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季羡林爷爷异常开心,当捞水草的农民过来时,他就苦苦请求不要碰断叶片,虽然只有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但是真正的奇迹在第四年,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扩大,都是惊人的快。不久之后,红艳耀目的荷花跃出水面。可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此以后,季羡林爷爷都能感到“西湖”的美丽风光了! 随着老作家清丽文笔的描写,我仿佛亲临荷塘,体验到荷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繁荣昌盛的景象,从中感受到荷花旺盛的生命力,

以及季羡林爷爷的喜爱与关怀之情,使我们由美丽的大自然想到人间的美好生活。我想本文最体现的就是这一点吧! 季羡林爷爷也说道:“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是啊,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大的。只要我们报着希望,生命就会延续下去。季羡林爷爷就是有了希望,和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才会有今天家门的“西湖”。俗话说的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季羡林对荷花的喜爱也来源于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在生活中,只有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才会迸发出渴望和动力。珍惜生命,向往美好,这才是我们思想的最高境界,最远体验,最深感悟。 散文清塘荷韵读书笔记篇2 闲暇之余,我总喜欢品读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今日,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心中感触很深。这篇佳作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虽然都是写荷花,但又有本质的差别。《荷塘月色》以景抒情,给人以静谧的唯美享受,而《清塘荷韵》则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热爱,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以平淡的文笔,抒写了作者所处的北京大学的朗润园内,有一个数亩的清塘,以前是有荷花的,但是后来荷花遭到劫难,消逝的无影无踪,作者常渴望清塘会重新长出荷花。恰巧有朋友带回几粒洪湖莲籽,作者满怀希望的丢在清塘内,期待着有一天,荷叶回长出来。

(完整word版)八上《清塘荷韵》优秀教案

八上《清塘荷韵》优秀教案 《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标: 、理清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荷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有谁知道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板书)

2、展示荷花的几幅图片,请学生找出与之相配的诗句。 (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季羡林。(配合作者图片及文字,简介季羡林生平学术成就及创作。) ——季羡林:1911年生,山东临清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数国文字,出访过几十个国家,且掌握几种古老的文字,对印度文化与佛学又有深入研究,可谓是学贯中西古今.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出版有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

荷塘月色主持稿

荷塘月色主持稿 篇一:歌曲荷塘月色串词3篇 歌曲荷塘月色串词3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下面让我们随着柔美的旋律,走进一片静谧的荷塘,领略民族舞蹈的风韵。 请欣赏舞蹈《荷塘月色》。 歌曲荷塘月色串词(2):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荷塘月色的美景不言而喻. 人人都在渴望着它的美能传递给我们一种安逸的心态. 在前进的路程中.别忘了放松自己. 听听舒缓的荷塘月色.共同来见证朦胧的那一刻... 歌曲荷塘月色串词(3): 那时年老的你 和你水中的容貌 仍然不变的仰视 漫天诱人的星光 谁能走进你的心房

采下一朵莲 是那夜的芳香还是你的发香荷塘呀荷塘你渐渐渐渐唱哟月光呀月光你渐渐渐渐听哟鱼儿呀鱼儿你渐渐渐渐游哟淡淡的淡淡的淡淡的月光 篇二:主持稿 20XX年会昌职校迎新生晚会主持稿 寒冬寻梦,艺展青春,相约你我,圆梦未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刘淑雯。 今天晚上特别开心,因为我们会昌职校又迎来了一批新生的到来,下面请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隆重的介绍莅临我们晚会现场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 踏着时代的节奏,怀着青春的憧憬,我们如约来到会昌职校; 在这歌声与笑声汇成的夜晚,我祝每一位同学心想事成,学习进步;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舞台,我祝每一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下面我宣布20XX年会昌职业技术学校迎新生晚会正式开始! 接来下请欣赏13春幼师4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舞蹈

《清塘荷韵》阅读附答案

清塘荷韵 季羡林 (1)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几颗洪湖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_______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______壳而出,不至永远_____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______入空荡荡的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2)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3)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我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颜色虽极惹人喜爱,但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 (4)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在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真是惊人地快。几天后,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5)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6)接下来的日子,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7)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8)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9)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10)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文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下面小编给你分享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文,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文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 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 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 第 1 页 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 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an) 婀玲(夏注:这里是音译violin 小提琴的意思。) 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 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第 2 页 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 有,而六朝时为盛; 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 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 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