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宽换算

带宽换算

带宽换算
带宽换算

带宽换算

许多人对 kbps、kb、mbps 等速度单位有所误解,以下简单解释一下

所谓的 1.5m、3m、6m 如何计算。

所谓 1.5m 宽带,其实是指 1.5mbps (bits per second),亦即 1.5

x 1024 / 8 = 192kb/sec,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实际上则要再扣约 12% 的 ethernet header, ip header, tcp header, atm header 等控制讯号,故其传输速度上

限应为 169kb/sec 左右。

在传输单位的写法上,b 和 b 分别代表 bytes 和 bits,两者的定义

是不同的,钱万不要混淆。

1 byte = 8 bits

1 kb = 1024 bytes

1 mb = 1024 kb

1 mb = 1024 kb

宽带下载理论值基本上这样都算正常了

1.5 m =169 kb/s

3 m =338 kb/s

6 m =676 kb/s

10 m =1126 kb/s

100 m =11260kb/s

以上谈到的是理论值,对于实际的连接速度可以通过下载文件的方法

来测试,看看离理论值有多远,另外有一些网速测试网站,也可以测

试家中正在使用的宽带服务质量

1Byte=8bit(位)

1KB=1024Byte(字节)

1MB=1024KB

1GB=1024MB

TB、Tera byte : 1TB=1024GB

1比特=一个二进制位,只有0和1两种状态

1字节=8比特

1K字节=1024字节(字节英文为byte,注意与bit区分)

1M字节=1024字节

带宽与速率不一样。带宽表示传输能力,而速率是实际数据流通的速度。

带宽的单位是bit/s(bps)而速度单位是Byte/s(Bps)

例如:2Mbps=256KB/s也就是说2M的带宽在理论值上下速度能到

256KB每秒。

----------------------------------------------------------------------------

1MBPS=0.125M/S

MBPS/8=M/S

即: 带宽除于8 就等于传输速率了

人家说的100M带宽他最高的传输速率就是:12.5M

--------------------------------------------------

网速换算小贴士:

通常使用IE浏览器在网站下载时所看到的速度单位为byte/秒 (以字节为单位,而此为电脑技术专业术语)。

byte/秒 ,这个是电脑技术中的常用术语,为了换算为常用的网速单位bit/秒,需要将使用byte的数值乘以8。 ( 因为1 Byte = 8 bit )

IE平时下载时,显示“传输速度为: 300KB/秒“,

而换算为真实的网络速度应为300×8=2400Kbit/秒

>>即约2.4兆/秒

-------------------------------------------------------------------

1. 数据单位的换算 MTxV!!

bit(b)是位,Byte(B)是字节。

8Bit=1Byte 1024Byte=1KByte 1024KByte=1MByte

2. 流量速度单位换算BO

通常国际标准使用bps表示各种设备的传输速率,b是位,ps是每秒,bps 就是每秒多少位。

平时使用的下载软件又一般使用KB/秒或者B/s等,因为文件大小的单位是字节(B)。

3. 常用上网设备的速度

通常所托管的服务器是100Mbps共享。

ADSL分为512kbps和1Mbps两种。对于ADSL来说,其上传和下载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前面提到的速度是下载速度,而上传速度只有640bps和64kbps. 小区宽带上网的用户,速度一般在100Mbps以下。

具体也可以这样理解:

通常带宽计量方法如下:

一种是Bit比特位,一种是Byte字节。通常在1个Byte里有8个Bits。网络带宽通常以bps(标称bit/s)作为计量单位,即“Bits-Per-Second(每秒的比特位数量,通常又被译为波特率)”,而许多下载工具软件的计量单位是Byte/s,所以,两者之间相差8倍。

注:现在大多数IDC机房提供的带宽计量方法是:MBPS,实际就是交换机的端口流量,并不是每个服务器的实际带宽,通常一个机柜的带宽总值大约为:10~30

mbps,所谓百兆共享其实是共享百兆端口,而不是共享100兆带宽。

了解ADSL真正速度

一: 512K ADSL是什么意思?

512K= 512Kbps = 512K bits/s=64K bytes/s 我想这个换算应该没什么问题。

二: 64K bytes/s意味着什么?

这个64K bytes 的真正含义是"个人用户所能独享的最大下载速度带宽" 那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注意过电信ADSL安装的申请表,上面的带宽项目写的是都是"不高于512K","不高于8M"(其实这里的单位是: 国际标准传输单位 bit )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拥有最多不超过64K的专有带宽。

注意是"不高于",那么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专有下载速度带宽可能小于64K,那有又是为什么呢?事实上,中国电信的ADSL是运行在ATM上面,ATM到chinanet边缘路由器带宽是155M,每一个边缘路由器可以连接3000用户,如果这些用户同时上网,那么每个用户其实只有50k bit/s的网络带宽,也就是7K bytes/s下载速度带宽,加上路由器衰减,那么最终可能只有普通modem的速度了。当然以上只是假想的情况,毕竟3000人同时连在一台边缘路由器上面几乎是不可能的,电信也不会让路由器满负荷连接而使得速度下降如此之巨。但是,64K是最高专有带宽是毋庸置疑的。

三: 那为什么我的512K ADSL经常可以达到100K甚至200K以上的下载速度呢?

我们搞清楚了64K是最大专有下载速度带宽,但不等于最大带宽,事实上在ADSL拨号时已经分配了实际约等于8Mbps,也就是1M bytes/s的下载带宽,只不过电信限制了我们的专有带宽最高64K,那么当路由器连接的用户较少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一部分超过专有带宽的共享带宽(显然电信没必要让这些带宽闲置),当然512K网络带宽的ADSL永远不可能通过占用共享带宽达到1M/s的下载速度,因为毕竟总还是有很多人在同时上网,而且电信肯定还有一些平衡负载的机制。

四: ADSL上传速度对下载的影响:

TCP/IP规定,每一個封包,都需要有ac knowledge讯息的回传,也就是说,传输的资料,需要有一个收到资料的讯息回复,才能决定后面的传输速度,並决定是否重新传输遗失的资料。

上行的带宽一部分就是用來传输這些acknowledge(确认)資料的,当上行负载过大的时候,就会影响acknowledge资料的传送速度,并进而影响到下载速度。这对非对称数字环路也就是ADSL这种上行带宽远小于下载带宽的连接来说影响尤为明显。

有试验证明,当上传满载时,下载速度讲变为理想速度的40%,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为什么很多朋友用BT或迅雷下载的时候稍微限速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下载速度。

既然这样我们就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不限速,因为对于ADSL用户来说这是很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适当的限速是正确的。

五: ADSL的速度随着连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前面说过ADSL再拨号的时候会建立最高理论8Mbps的网络带宽,这个带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过实际上由于ADSL的噪声检测机制如果线路情况不好那么一开始建立的连接显然不可能达到理论值,可能最后是5Mbps,这个带宽也是不会改变的。

那为什么说ADSL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呢? 这是因为即使用户不关闭调制解调器的电源,有时ADSL链接也会随时中断。比如,在通信状态因噪音增加而恶化,频繁发生错误的情况下。链接中断后,马上就会重新进行调试,并重新确定链接。不过,如果此时致使链接中断的噪音仍然存在的话,(这一般是比较大的)重新链接后的速度就会比原来更低。由于调试中所确定的链接速度是也固定的,因此即便之后噪音消失以后,链接速度也不会提高。ADSL调制解调器使用时间越长,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连接速度越来越慢。

此时,如果用户重新起动调制解调器,链接就会重新确立,速度就可能由此得以提高。这一常识可用作链接速度降低后的处理对策.

当然上面说的这些情况都只是根据ADSL连接本身来讨论的,实际的情况还包括互联网状况,网站本身的响应等等。

了解了上面的知识,您或许就豁然开朗。原来说512K网络带宽并不是

512KB/S呀,而是512K bits/S ,仅仅只有64KB/S( 64bytes/S),

哎,不要被忽悠喽哦,呵呵***************你也不可能达到每秒512KB 的下载速度,除非你用网络供应商所说的: 4M 的网络带宽 ! 哈

哈: ) *******

六: ADSL到底有多快?

512Kbps=64KB/s(每秒最高上传速度为64KB) .

如果当地ADSL最高能开通8Mbps的网络带宽,那么你只要申请了8Mbps的ADSL,那么你的ADSL下载一个100MB的文件,在网站不限速且网速正常的情况下只需1分钟40秒左右或稍多点时间便能完成百兆文件的下载;如果只开通了2Mbps网络带宽(即:下载速度为:250KBPS), 那么则需7分钟左右或稍多点时间,以此类推。

与传统的56K MODEM上网相比,ADSL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般情况下,象2Mbps的ADSL已能满足网络视频播放的需求,特别是本地ISP网站的流量一般能满足需求,更不用说一般的网页浏览或QQ聊天之类应用了。但限于国内很多网站的带宽限制,其在实际应用中亦会出现停顿和断流,而对于很多国外网站由于出口带宽的限制纵然是采用全速的8Mbps的ADSL流量也不一定能流畅浏览,这并不是ADSL的原因。

所谓1M带宽,其实是指1Mbps(megabits per second 兆比特每秒), 亦即1x1024/8=128KB/sec的下载速度,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实际上要再扣约12%的一些损耗如 Ethernet Header,IP Header,TCP Header,ATM Header等各种各样的控制讯号,故1M带宽其传输速度上限应为112KB/sec左右。

因此各种宽带的极限下载速度值也可以轻易的计算出来:

1M 网络带宽= 112KB/s 下载速度;

2M 网络带宽= 225KB/s 下载速度;

8M 网络带宽= 901KB/s 下载速度;

10M 网络带宽= 1126KB/s 下载速度

ADSL最快能提供8Mbps的下行网络带宽/速度, 上行一般采用最大

512Kbps的网络33带宽,其实际速度到底是多少呢?

大家知道,将8Mbps换算成速度,就应该是8Mbps=1MB/s的网络下载速度(每秒最高下载传输速度为每秒1MB)

网络速度单位换算

网络速度换算单位说明: Kb/s表示千比特每秒,一般用于线路速度表示,KB/s表示千字节每秒,一般用于下载速度表示,b表示bit(比特),B表示Byte(字节),1Byte=8bit,故 1KB/s=8Kb/s。 1Mb/s=128KB/s、4Mb/s=512KB/s。 基础知识: 在计算机科学中,bit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叫做二进制位;一般用0和1表示。 Byte叫做字节,由8个位(8bit)组成一个字节(1Byte),用于表示计算机中的一个字符。 bit与Byte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其换算关系为: 1Byte=8bit(或简写为: 1B=8b);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简称,即1bit简写为1b(注意是小写英文字母b),1Byte简写为1B(注意是大写英文字母B)。 在计算机网络或者是网络运营商中,一般,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bps表示比特每秒即表示每秒钟传输多少位信息,是bit per second的缩写。 在实际所说的1M带宽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字节每秒MBps)。 建议用户记住以下换算公式: 1B=8b1B/s=8b/s(或1Bps=8bps)1KB=1024B 1KB/s=1024B/s1MB=1024KB 1MB/s=1024KB/s规范提示:

实际书写规范中B应表示Byte(字节),b应表示bit(比特),但在平时的实际书写中有的把bit和Byte都混写为b,如把Mb/s和MB/s都混写为Mb/s,导致人们在实际计算中因单位的混淆而出错。 切记注意!!!实例: 在我们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ps (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1字节=8比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 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512Kbps,表示512K比特/每秒512KBps,表示512K字节/每秒我们通常所说的512K的带宽,它所指的是512Kbps,即每秒下载速度为512K比特(bit),而不是字节(Byte)。 依照8比特=1字节,的换算公式,512Kbps=64KBps,即,每秒下载速度是64K字节。 在这64K的速度中,减去IP包头部信息所占用的字节数,并排除网络干扰的影响,能达到60K已经是很理想的速度了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 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 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 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 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则: 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 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计算如下: 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 3、H.264压缩比 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4、采用H.264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视频会议中都对原始码流进行编解码压缩。采用H.264,压缩比取80:1。计算如下: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72/80 = 0.9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123/80 = 1.6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224/80 = 2.8 Mbit/s 5、采用H.264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加上网络开销,传输数据量= 净荷数据量* 1.3 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0.9 * 1.3 = 1.17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1.6 * 1.3 = 2.08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2.8 * 1.3 = 3.64 Mbit/s 6、厂商情况 部分厂商宣传的1M 720P超高清应用,有诸多使用限制。 如宝利通在其《HDX管理员指南》P56中明确指出:“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清晰度”

视频传输带宽换算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 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技术标准要求

技术标准要求 一、项目背景 为了改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提高出行效率,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泰兴市泰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建设一批公交电子站牌。旨在利用计算机、通讯、电子地图以及现代控制技术,将城市中分散的站牌有机地组成一个网络,为乘客提供在线运营车辆的运行情况。根据我国同等城市公交发展经验与趋势,经过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泰兴市公交在经营体制、系统规模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加大科技投入与改革,提供多元化的公交信息查询业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乘客满意度。 公交电子站牌主要为乘客提供车辆到站预告、车辆进站提示,便于乘客在候车过程中及时了解公交动态信息,合理安排出行线路,减少等车焦虑。还可实时发布公交企业便民告示、线路改道,以及政府部门的公告、文明创建等信息。 二、项目建设内容 1、总体建设目标 泰兴市泰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已经建设完成了部分集合式公交站牌,本次电子站牌建设主要采购30套公交电子站牌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安装和调试以及站牌控制系统的开发和部署。该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将利用物联网、无线传输等技术手段,为乘客提供及时有效的公交信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电子站牌施工地点主要位于国庆路公交延线站点,最终实施的公交站点由建设方指定。 2、建设内容 专用硬件

专用软件 3、应满足的技术标准 ●《G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50055-9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ITU-T Draft new recommendation V.25ter》 ●《GB/T 5845.11-1986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站牌》 ●《GB/T 11457-89软件工程术语》 ●《GB 9385-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T 12504-12505-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及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16656.105-99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 三、电子站牌硬件功能及技术要求 公交电子站牌主要设立在公交沿线站点处,用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表达公交线路发车状态和到达信息,公众在等待公交车时,可参考电子站牌显示的公交信息,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也可以通过电子站牌的显示器,观看时政新闻、娱乐信息、广告促销、气象消息、股市行情、旅游线路、日期、政府公告等,充实公众候车等待时间。 本期建设的电子站牌需通过网络与公交调度系统对接,再由电子站牌系统控制站牌显示信息。 1、电子站牌硬件 (1) 总体要求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 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 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 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 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则: 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 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 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计算如下: 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 3、H.264压缩比 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4、采用H.264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视频会议中都对原始码流进行编解码压缩。采用H.264,压缩比取80:1。计算如下: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72/80 = 0.9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123/80 = 1.6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224/80 = 2.8 Mbit/s 5、采用H.264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加上网络开销,传输数据量= 净荷数据量* 1.3 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0.9 * 1.3 = 1.17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1.6 * 1.3 = 2.08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2.8 * 1.3 = 3.64 Mbit/s 6、厂商情况 部分厂商宣传的1M 720P超高清应用,有诸多使用限制。 如宝利通在其《HDX管理员指南》P56中明确指出:“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清晰度”时,系

带宽与下载速度计算

带宽,又叫频宽,在电子学领域里,带宽是用来描述频带宽度。但是在数字传输方面,常用带宽来衡量传输数据的能力。用它来表示单位时间(秒)内传输的数据量,即容量的大小,表示吞吐数据的能力。 带宽的单位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B/s、 K B/s、 M B/s,(字节、千字节、兆字节); 第二种是bps(b/s)、K bps(K b/s) 、M bps(M b/s),(比特、千比特、兆比特)。 比特(bit)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叫做二进制位,用0和1表示。 字节(Byte)是基础单位,由8个位(8bit)组成一个字节(1Byte),即1 Byte = 8bit; 在实际应用中,1bit简写为小写字母1b, 1Byte简写为大写字母1B。B/s表示字节每秒,b/s表示比特每秒;KB/s表示千字节每秒,Kb/s千比特每秒;MB/s表示兆字节每秒,Mb/s 兆比特每秒。 计算机数据单位间的换算公式:1B=8 b,1 B/s=8 bps (8 b/s); 1G =1024 M,1M =1024 KB,1KB =1024 B, 1M B/s=1024K B/s, 1K B/s=1024B/s, 1 B/s=8 bps (8 b/s) 1M B/s=8M bps (8M b/s), 1K B/s=8K bps (8K b/s) 例:在电信办理的4M(4M b/s)宽带,它指的单位是比特每秒,不是字节每秒,平时电脑上面的传输速度指的字节每秒,所以需要单位换算。 4Mbps =4*1024 Kbps =4096 Kbps ,先把兆比特换算千比特。 1 B/s=8 bps (8 b/s);4096 Kbps再除以8,就是51 2 KB/s,千比特换算成千字节. 1KB(Kilobyte)=1024B ,即2的10次方字节,读音“千字节” 1MB(Megabyte)=1024KiB,即2的20次方字节,读音“兆字节” 1GB(Gigabyte)=1024MiB,即2的30次方字节,读音“吉字节” 1TB(Terabyte)=1024GiB,即2的40次方字节,读音“太字节” 1PB(Petabyte)=1024TiB,即2的50次方字节,读音“拍字节” 1EB(Exabyte) =1024PiB,即2的60次方字节,读音“艾字节” 1ZB(Zettabyte)=1024EiB,即2的70次方字节,读音“Z字节” 1YB(Yottabyte)=1024ZiB,即2的80次方字节,读音“Y字节”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 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 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 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 国内PAL活动图像就是每秒传输25帧。数字动态图像就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就是参考帧:可以认为就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B帧与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就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则: 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 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与P 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计算如下: 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 3、H、264压缩比 H、264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就是MPEG-2的2倍以上,就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 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 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4、采用H、264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视频会议中都对原始码流进行编解码压缩。采用H、264,压缩比取80:1。计算如下: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72/80 = 0、9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123/80 = 1、6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224/80 = 2、8 Mbit/s 5、采用H、264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加上网络开销,传输数据量= 净荷数据量* 1、3 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0、9 * 1、3 = 1、17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1、6 * 1、3 = 2、08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2、8 * 1、3 = 3、64 Mbit/s 6、厂商情况 部分厂商宣传的1M 720P超高清应用,有诸多使用限制。 如宝利通在其《HDX管理员指南》P56中明确指出:“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清晰度”时,系统将以1Mbps或更高速率发送HD视频。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动作”时,系统将以2Mbps或更高速率发送HD视频。” 宝利通对于“清晰度”与“动作”的定义: ? 清晰度-图像将会很清晰,但在低呼叫速率下有中到大量动作时,可能导致丢失某些帧。清晰度只能用于点对点H、263与H、264 呼叫。 ? 动作-该设置用来显示人物或其它带有动作的视频。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 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 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 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 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咼。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X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 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 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 20Mbps; 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视频质量、码率、带宽的关系

视频质量、码率、带宽的关系0点 视频质量、码率、带宽的关系 1、码率的单位是bps,这是一个表征通信速率的基本参数,属于通信范畴,和图像清晰度无关;码率和质量成正比,但是文件体积也和码率成正比。如果对方要看到你的视频码率很高,当然带宽越大,传输过去的数据就越快了,带宽小延迟马赛克等现象更可想而知。 2、分辨率的乘值就是像素,直接关系图像清晰度。分辨率越高=像素越高=图像越清晰。 CIF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在H.323协议簇中,规定了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CIF = 352×288像素 CIF格式具有如下特性: (1) 电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家用录像系统(Video Home System,VHS)的分辨率,即352×288。 (2) 使用非隔行扫描(non-interlaced scan)。 (3) 使用NTSC帧速率,电视图像的最大帧速率为30 000/1001≈29.97幅/秒。 (4) 使用1/2的PAL水平分辨率,即288线。 (5) 对亮度和两个色差信号(Y、Cb和Cr)分量分别进行编码,它们的取值范围同ITU-R BT.601。即黑色=16,白色=235,色差的最大值等于240,最小值等于16。 3.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 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此理,分辨率越大,视频数据量就越大当然需求带宽就越大。 4.各大厂家都有自己出台的资料参数,这个只是书面的,很多大项目需要现场设备来测试才好说,很多内在设备音视频编解码和外在的因素在里边,同时也含有各大厂家的利弊,其实也是招标中你争我夺的利剑之

网络带宽和下载速度的换算方法_为什么换算要除以8

网络带宽和下载速度的换算方法为什么换算要除以8 1.计算光纤传输的真实速度 使用光纤连接网络具有传输速度快。衰减少等特点。因此很多公司的网络出口都使用光纤。一般网络服务商声称光纤的速度为“5M”,那么他的下载真实速度是多少那?我们来计算一下,一般的情况下,“5M”实际上就是5000Kbit/s(按千进位计算)这就存在一个换算的问题。Byte和bit是不同的。1Byte=8bit.而我们常说的下载速度都指的是Byte/s 因此电信所说的“5M”经过还换算后就成为了(5000/8)KByte/s=625KByte/s这样我们平时下载速度最高就是625KByte/s常常表示625KB/S在实际的情况中。理论值最高为625KB/S。那么还要排除网络损耗以及线路衰减等原因因此真正的下载速度可能还不到600KB/S 不过只要是550KB/S以上都算正常 2.计算ADSL的真实速度 ADSL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上网方式。那么电信和网通声称的“512K”ADSL下载速度是多少呢? 换算方法为512Kbit/s=(512/8)KByte/s=64KByte/s,考虑线路等损耗实际的下载速度在50KB/S以上就算正常了那么“1MB”那?大家算算吧答案是125KByte/s 3.计算内网的传输速度 经常有人抱怨内网的传输的数度慢那么真实情况下的10/100MBPS网卡的速度应该有多块呢? 网卡的100Mbps同样是以bit/s来定义的所以100Mb/S=100000KByte/s=(100000/8)KByte/s=12500KByte/s 在理论上1秒钟可以传输12.5MB的速据考虑到干扰的因素每秒传输只要超过10MB就是正常了现在出现了1000Mbps的网卡那么速度就是100MB/S 特别提示: (1)关于bit(比特)/second(秒)与Byte(字节)/s(秒)的换算说明:线路单位是bps,表示bit(比特)/second(秒),注意是小写字母b;用户在网上下载时显示的速率单位往往是Byte(字节)/s(秒),注意是大写字母B。字节和比特之间的关系为1Byte=8Bits;再加上IP包头、HTTP 包头等因网络传输协议增加的传输量,显示1KByte/s下载速率时,线路实际传输速率约10kbps。例如:下载显示是50KByte/s时,实际已经达到了500Kbps的速度。切记注意单位!!! (2)用户申请的宽带业务速率指技术上所能达到的最大理论速率值,用户上网时还受到用户电脑软硬件的配置、所浏览网站的位置、对端网站带宽等情况的影响,故用户上网时的速率通常低于理论速率值。 (3)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103--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宽带网速计算方法 基础知识:

带宽的两种概念

在各类电子设备和元器件中,我们都可以接触到带宽的概念,例如我们熟知的显示器的带宽、内存的带宽、总线的带宽和网络的带宽等等;对这些设备而言,带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不过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显示器中它的单位是MHz,这是一个频率的概念;而在总线和内存中的单位则是GB/s,相当于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而在通讯领域,带宽的描述单位又变成了MHz、GHz??这两种不同单位的带宽表达的是同一个内涵么?二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呢?本文就带你走入精彩的带宽世界。 一、带宽的两种概念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 a n d w i d t 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宽带-速度换算

所谓1M 宽带,其实是指1Mbps (兆比特每秒),亦即1 x 1024 / 8 = 128KB/sec,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实际上则要再扣约12% 的信息头标识等各种控制讯号,故其传输速度上限应为112KB/sec 左右。这里列出了各个速度单位之间的关系:1 Byte = 8 bits 1 Kb = 1024 bits 1 KB = 1024 bytes 1 Mb = 1024 Kb 1 MB = 1024 KB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传输单位的写法上,B 和b 分别代表Bytes 和bits,两者的定义是不同的,千万不要混淆了。 所以各种宽带的极限下载值也可以轻易的计算出来。 1 M =11 2 KB/s 2 M =225 KB/s 8 M =901 KB/s 10 M =1126 KB/s Mbps实际上是一个带宽单位,而非速度单位,在"Mbps"单位中的"b"是指"Bit(位)".而真正的速度单位应为MB/s,其中的"B"是指"Byte(字节)".因为数据是按字节传输的,而并非按位。 就因这两个大、小写不同的"B"和"b",使得这两个单位不仅不能等同,而且相差甚远。当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关联的,那就是1MB/s=8Mbps,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端口带宽是端口的理论最大传输速度,实际中的速度要远小于带宽值(通常为60~80%之间)。 目前市场上提供带宽租用的网络公司,在带宽上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讲法,笔者综合各专家意见,总结如下:网络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内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z来表示。频宽对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设备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盘驱动器会受低频宽的总线所阻碍。 特别是海外IDC机房关于带宽,大体分为本地带宽与国际频宽,本地宽带,顾名思义,就是指该IDC机房所在的地区频宽(虽然香港台湾都属于中国,但是从中国大陆到港台都是属于国际带宽),目前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本地带宽都是100M,不分独享和共享,类似于我们的小区LAN光纤上网的意思,但是一出本地,就是属于国际频宽,哪怕是到中国大陆,也是属于"国际".部分IDC承诺能给用户几M的独享,知情人士透露那些都是当地机房的几M,然而用户多数都是大陆地区,香港本地有多少带宽,与大陆用户没有关系。关键是在于大陆到香港的带宽,也就是国际频宽了,及所谓的点到点的带宽。这一段国际频宽价格是相对昂贵,与本地带宽的价格是无法同日而语的。例如自家与当地电信签的网络,2M一年900RMB,而国际频宽2M一个月就要几千元的费用。 那么如何测试机房的带宽和速度? 目前国内IDC市场发展迅速,各类虚拟IDC运营商也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管大的小的IDC都吹嘘自己的带宽怎么怎么好,速度如何如何的快,其实其中有很多的误区。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正确的测试一个机房的速度。 福建:https://www.doczj.com/doc/404786087.html,/SpeedTest.asp香港:http://219.90.116.157:88/SpeedTest.asp 台湾:https://www.doczj.com/doc/404786087.html,/SpeedTest.asp另外,可利用PING值来观察本地到目标服务器的响应速度,PING的方法为目标IP或者域名都可以,举例https://www.doczj.com/doc/404786087.html, ,PING出会是:218.85.132.215 . 开始菜单-> 运行-> 输入CMD -> 在DOS界面输入"ping https://www.doczj.com/doc/404786087.html, -t" 一个速度好的机房,首先丢包率不能超过1%,最好是1000个ping 没

带宽换算

带宽换算 许多人对 kbps、kb、mbps 等速度单位有所误解,以下简单解释一下 所谓的 1.5m、3m、6m 如何计算。 所谓 1.5m 宽带,其实是指 1.5mbps (bits per second),亦即 1.5 x 1024 / 8 = 192kb/sec,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实际上则要再扣约 12% 的 ethernet header, ip header, tcp header, atm header 等控制讯号,故其传输速度上 限应为 169kb/sec 左右。 在传输单位的写法上,b 和 b 分别代表 bytes 和 bits,两者的定义 是不同的,钱万不要混淆。 1 byte = 8 bits 1 kb = 1024 bytes 1 mb = 1024 kb 1 mb = 1024 kb 宽带下载理论值基本上这样都算正常了 1.5 m =169 kb/s 3 m =338 kb/s 6 m =676 kb/s 10 m =1126 kb/s 100 m =11260kb/s 以上谈到的是理论值,对于实际的连接速度可以通过下载文件的方法 来测试,看看离理论值有多远,另外有一些网速测试网站,也可以测 试家中正在使用的宽带服务质量 1Byte=8bit(位) 1KB=1024Byte(字节) 1MB=1024KB 1GB=1024MB TB、Tera byte : 1TB=1024GB 1比特=一个二进制位,只有0和1两种状态

1字节=8比特 1K字节=1024字节(字节英文为byte,注意与bit区分) 1M字节=1024字节 带宽与速率不一样。带宽表示传输能力,而速率是实际数据流通的速度。 带宽的单位是bit/s(bps)而速度单位是Byte/s(Bps) 例如:2Mbps=256KB/s也就是说2M的带宽在理论值上下速度能到 256KB每秒。 ---------------------------------------------------------------------------- 1MBPS=0.125M/S MBPS/8=M/S 即: 带宽除于8 就等于传输速率了 人家说的100M带宽他最高的传输速率就是:12.5M -------------------------------------------------- 网速换算小贴士: 通常使用IE浏览器在网站下载时所看到的速度单位为byte/秒 (以字节为单位,而此为电脑技术专业术语)。 byte/秒 ,这个是电脑技术中的常用术语,为了换算为常用的网速单位bit/秒,需要将使用byte的数值乘以8。 ( 因为1 Byte = 8 bit ) IE平时下载时,显示“传输速度为: 300KB/秒“, 而换算为真实的网络速度应为300×8=2400Kbit/秒

如何计算VGA系统的带宽

如何计算VGA系统的视频带宽 由IBM推出的采用RGB模拟信号的VGA视频标准,定义了具有60Hz刷新频率、可产生16种颜色的能力的640×480像素格式。模拟RGB标准很快成为知名的VGA标准,时至今日,大多数计算机的VGA监视器仍然保留有15引脚的D-Sub蓝色连接器。VGA标准现在由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VESA)负责,信号及如何测量和测试信号的定义都由该协会制定。 如今VGA家族包括了一系列名称,从原来的VGA(视频图形阵列)到UXGA(超扩展的图形阵列)。业界专家预期,在PC领域,该标准会存在到2015年或更晚。 有些系统的VGA信号必须通过放大器或开关,然而对于这样的开关或放大器,设计师如何计算所需要的带宽却有些复杂。进行这样的计算需要某些数学知识,并对CRT监视器有一定的了解。由于CRT曾经一度是最普通的显示器件,目前基本的视频带宽计算仍然依赖于老式CRT监视器的物理机制。 虽然CRT监视器正快速地被LCD监视器替代,但CRT仍构成标准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对其有所了解,以计算带宽。在CRT内,电子束在磁场中进行偏转,自上而下,覆盖整个屏幕,从而形成“光栅”图样(见图1)。在显示屏的有效部分(迹线)显示信息。在迹线的末端,电子束必须返回左端,开始另一次扫描;在回扫期间,必须不可见,这通过“消隐”成黑电平来实现。回扫时间必须考虑在内。 同样,当电子束到达CRT底端时,要产生一条与起始位置垂直的回扫线,在计算带宽时也必须把这段时间考虑在内。示例:1280×1024像素, 60Hz刷新频率对60Hz的刷新频率,显示一帧需要的时间为16.6ms,假设垂直回扫时间为1.6ms,这样就剩15ms的有效扫描时间。如果一帧的有效行数为1024,则完成每一行需要14.6ms。假设水平回扫时间为1.8 ms,则有效扫描只有12.8ms。必须在12.8 ms内显示1280像素,所以每个像素的时间为10ns。为计算最坏情况下需要的带宽,假设交替显示其他颜色和白色。例如,如果给绿色信号加方波,每像素10ns,结果得到20 ns周期的方波,其频率为50MHz (见图 2)。 该波形能在显示屏上交替显示G、BK、G、BK(交替出现512个绿/黑像素)。不过,如果波形是正弦波,而非方波,情况会怎样呢? 图3给出了在方波上叠加正弦波的情况。如果CRT监视器上单独显示正弦波,很明显,像素平均值要小一些,并且也不会很快增强。像素会有点“模糊”,仅在10ns期间的中间部分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 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 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单位为bps(BitPerSecond) ,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 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 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 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咼。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X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 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

带宽计算公式

交换机性能参数学习总结 一、交换机背板是设计值,可以大于等于交换容量(此为达到线速交换机的一个标准)。厂家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将来模块的升级,比如模块从开始的百兆升级到支持千兆、万兆,端口密度增加等。背板带宽一般是指模块化交换机。它决定了各模板与交换引擎间的连接带宽的最高上限。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 二、交换容量(最大转发带宽、吞吐量)是指系统中用户接口之间交换数据的最大能力,用户数据的交换是由交换矩阵实现的。交换机达到线速时,交换容量等于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 三、包转发率它体现了交换引擎的转发性能。标准的以太网帧尺寸在64字节到1518字节之间,在衡量交换机包转发能力时应当采用最小尺寸的包进行评价。指基于64字节分组,在单位时间内交换机转发的数据总数。当交换机达到线速时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 四、转发带宽与包转发速率关系 8*(64+8+12)*2*包转发速率/1024=转发带宽 注:最大传输带宽=交换容量(交换容量用单工计算) 我的公式推算: 假设交换机有A、B、C三种接口各一个,它们的包转发率分别是X、Y、Z 64+8+12的意思为:基于64字节分组测试(以太网传输最小包长就是64字节);8以太网中,每个帧头都要加上了8个字节的前导符;帧间隙最小为12字节。再乘8是转换为Bit 为单位 所以得: 交换机转发带宽=X*8*(64+8+12)+Y*8*(64+8+12)+Z*8*(64+8+12) =(X+Y+Z)*1344 =交换机包转发率*1344 带宽计算公式说明 长空发表于2006-1-15 11:44:00 一、计算公式说明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

标况流量和工况流量之间的关系

标况流量和工况流量之间的关系 标况和工况之间的不同是什么呢?如何计算气体状态?标况流量与工况流量又该如何转换呢? 工况:实际工作状态下的流量,单位:m3/h 标况:温度20℃、一个大气压(101.325kPa)下的流量,单位:Nm3/h 注意:通常所指的标况是温度为0℃(273.15开尔文)和压强为101.325千帕(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的情况,区别于我国工业气体标况的规定。 两种状态下的单位都是一样的,只是对应的流量不同而已。另外不同国家所指的标态也不一样。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其方程为pV=nRT。 这个方程有4个变量:p是指理想气体的压强,V为理想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而T则表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还有一个常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 PV/T=nR为常数, 所以P1×V1/T1=P2×V2/T2 设标况下体积流量为V0, 温度T0=273+20=293k,压力P0=101.325Kpa=0.101325Mpa,工况下体积流量为V,温度T(摄氏度),压力P(表压力,Mpa),忽略压缩因子的变化有V*(P+0.101325)/(T+273)=V0*P0/T0

V=V0?0.101325?(T+273) 293?(P+0.101325) 注意:一般天然气都是中低压输送,低压入户,都是带有压力的,属于工况。 天然气的计量按标准状态(严格的说是准标准状态,我们叫它常态)来计量的,一般贸易计量按20℃,1个大气压力(0.1013MPa)状态下的体积计量,比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稍大一些,对卖方有利(因为本来是乘以273,按照20℃的话就是乘以273+20,所以变大了)。 在国际标准中的标准状态是0℃,1个标准大气压力。 对于气体来说不同的压力,其体积会差很大(气体很易压缩),当然体积流量会差很大,同径条件下不同工况下的流速自然也会差很大,比方同直径蒸汽管线对于10bar和3.5bar时最大流量是不同的。 工艺计算时用工况或用标况取决于你查的图表、用的常数,两种状态的计算都是可能出现的。 比方在定义压缩机参数时,我们常用标况下的参数来给厂家提条件,同时我们也提供温度大气压力等参数供做工况下的校正,这么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用同一个状态来表明参数,就如同泵的性能曲线都是用清水来说的,没人会说汽油的性能曲线是什么,原油的性能曲线又是什么。 在很多计算中用的都是工况,比方计算流速时。 气体的标准状态 气体的标准状态分三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