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 渴望春天

教学设计 渴望春天

教学设计 渴望春天
教学设计 渴望春天

歌曲《渴望春天》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题:《渴望春天》

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遵循《音乐课程标准》,本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教材观,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的第一课时。莫扎特所创作的《渴望春天》是一首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丝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充满了对幸福和光明未来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新课标课程观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思想,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6/8拍的节奏规律,了解作曲家莫扎特生平。

2、能力目标:

力争用流畅、跃动的声音,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积极的感受、理解作品表现出的,对春天和生活的赞美,感受莫扎特在

人生最困苦之时表现出对春天、生命的渴望之情。

教学重点: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教学难点:

用平稳、连贯的气息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演唱变化音。

教师教法: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本节课我设计并运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宗旨。

学生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在选择学法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尝试自主分析、合作表现、实践感受的学习方法,动静结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阶段,十三、四岁的年龄正处于变声期,所以要提示学生正确的用嗓,感受音乐,表达音乐

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学生伴着《渴望春天》的背景音乐欣赏春天:碧绿的草地,流淌的小河,开放的紫罗兰,还有小鸟,布谷鸟,夜莺.....从视觉上与听觉上感受春天,期待春天的来临。

老师:引出这是作曲家莫扎特心目中的春天。

1、个别学生为大家讲述莫扎特的故事。

(学生介绍:莫扎特:1756-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有音乐神童之称。他4岁开始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开始各国演出。但因受大主教的斥责、侮辱、严厉管束而辞职,成为自由作曲家。他的一生清贫而困苦,甚至没钱买碳取暖,但是依然坚持创作。)

老师补充歌曲背景:《渴望春天》创作于1791年1月,当时他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他还未等到春天的来临、还未等到更加光明的未来,就与世长辞了。但令人惊叹的是歌曲中没有丝毫的绝望和忧伤。

【设计意图】体会作曲家坚定的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执着的热情,更诠释了他对生命之春的热爱与追求。

,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强调真实而有意义的情依据《音乐课程标准》

境教学。即采用“情景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和气氛,唤醒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是对音乐教育“愉悦性”的实践,也有助于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师生互动,感受歌曲(形式:单独、齐诵)。1、配乐朗诵歌词,体会意境。、聆听歌曲,体验感受2展示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美好愿望?曲式结构是什么?拍号是什么?,关注歌曲旋律师生带着问题聆听优秀的童声合唱团演唱的《渴望春天》的流动。拍。疑问:6/8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6/8巩固已学知识:拍,即:6/8 并为大家示范6/8拍指挥图示。6/8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并示范。同时点出【设计意图】:巩固八六拍的相关知识;初步体会六拍子带给大家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学唱歌曲。本环节采用了聆听、表现、实践的方法。、学生再次聆听歌曲,体会音乐知识:弱起小节、休止符、前倚音的运用。1 2、讲授难点:变化音。老师:弹奏无变化音的旋律和有变化音的旋律学生:聆听、体会他们的不同,感受变化音所起到的色彩变化,从听觉上感受对春天来临的渴望。无变化音旋律:

有变化音旋律: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对比、聆听的方式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

是单纯的音准训练难以达到的理想境界。

3、感受歌曲

老师:播放伴奏音乐。

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旋律起伏的变化,用平稳、连贯的气息完整的跟着音乐试唱简谱。

【设计意图】改变以前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固定模式,培养学生熟识简谱能力,提高视唱能力。

4、师生互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练习歌曲。

老师:走近学生一起交流,解决学生自主学唱中的问题。找出班中歌唱水平较高、音乐表现力强的学生,在班中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学唱,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展现。实现教学中的自主表现和引领作用。

课堂奖励:学生转变为小老师,面对全班同学,这时要及时鼓励他的角色转变和表现,对领唱的学生大家予以热烈的掌声,把准备好的春天的图片送给学生,以此表扬。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

提示:老师提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声期嗓音的变化,用力不要过度,注意保护嗓子。

5、学生展示:

在小老师的引领下,多数学生学会了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对春天,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渴望,欢快地演唱歌曲。(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展示)

【设计意图】用学生美妙的歌声展现歌曲的风格和韵味,体会作品表达出的对春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四)拓展延伸,感悟春天.

同学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对春天的热爱?用什么方式迎接生命的春天?

学生回答:可以朗诵诗歌;可以结伴去春游;

可以去摄影留住春天的记忆;

可以用乐器演奏一段有关春天的乐曲……

配乐诗朗诵:朱自清——《春》。

同学们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诵朱自清—《春》,体会音乐与文学结合的感受,再次强调春之美,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及美好生活的憧憬。

(五)总结:

春天处处充满了生机,正如作者笔下的歌曲。我们不仅热爱如此美丽的季节;用我们的方式诠释了歌曲;更要像莫扎特一样,不虚度光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去热爱并追寻我属于们自己的生命之春;谱写我们辉煌的乐章!

《渴望春天》教案

七年级(下)音乐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春天的旋律》(1)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渴望春天》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B.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能力目标:唱好歌曲《渴望春天》,学会分析一段体歌曲结构。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 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了解弱起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歌曲结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1声音)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是许多美好事物的开始,陪伴着她的是万物的复苏,我们这一学期的音乐课也将从《春天的旋律》开始。 (点击课件1标题、翻到课件2) 请问:你熟悉哪些赞美春天的诗文、歌曲、乐曲?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点击课件4音乐,配乐诗朗诵《春》) 师:朱自清的散文《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迷人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如同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如果我们配上音乐朗读起来,就会更加令人陶醉。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配乐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 二、授新课《渴望春天》 在音乐世界里,也有许多描绘春天的歌曲。下面我们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二页。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德奥风格的古典歌曲,描绘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时的愉悦心情。(翻到6) 师:结合歌曲学习,我们要解决下列4个问题: 1、你了解莫扎特吗?(逐个发问):他是哪国人?有什么雅称?写过什么作 品?是音乐史上哪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为什么称他为音乐神童?…… (童年倍受宠爱,但成年后饱受贫穷、疾病、妒忌、孤独等折磨。命运坎坷) 2、歌曲的拍子及强弱规律。尝试划拍演唱。 问:几几拍?强弱规律如何?(板书说明、指挥打拍子手势介绍) 3、歌曲中各种音乐符号说明:倚音、升号、呼吸记号、强弱记号等。 4、对歌曲曲式进行简单分析。 结构:a+a1+b+a2(主题+变化重复+变化发展+变化再现) 歌曲旋律分析(课件9):第1、2、4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3句 中运用变化音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进乐句发展;一唱三叹,抒发对美 好春天的情感。我们也可称它为“起承转合”句式。相同结构的歌曲举 例:我和你、欢乐颂等。 师:教唱歌曲: 结合问题2,逐句教唱歌谱,提醒要划拍演唱;

渴望春天教案(3篇)完美版

《渴望春天教案》 渴望春天教案(一):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目标: 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透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3、透过创编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勇于创意的意识。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 活的完美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变化音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 (一)、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学生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明白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对,这是我国作曲家潘振 生写的一首儿童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来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奥地利的作曲家莫扎特也写了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让我们一齐来倾听莫扎特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貌的?(播放课件,范唱) 师:《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装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欢的歌曲 三、学习新歌《渴望春天》: 1、聆听了整首歌曲以后你能回答出春姑娘的问题吗?(多媒体课件出示) A、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抒情愉快3、低沉忧伤 B、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 2、介绍6/8拍子。 师:这是一首6/8拍子的歌曲。你明白6/8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强弱弱次强弱弱)?如果用拍手和拍腿来表示强和弱,谁更适合强拍?让我们一齐来演示一下。 (二)节奏练习 1、让我们随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春天的节奏:(播放第一句音乐出示节奏型) (1)X|XXXX|X.XXX|XXXXX|X.0| (2)X|XXXXX|XXX0X|XXXXXX|X.0| 2、哪位同学能主动为大家读一读? 3、师:你读得十分好,很贴合老师的要求。在读这条节奏时,你都注意了哪些要点? (第一个音符是弱起读的要轻一些、有连音线的地方只读一个音、有休止符的地方要读的干净 利索。) 4、师:说得十分好,我们就按照这些要求,群众再来读一遍。 2、视唱: 同学们能不能唱一唱春天的音符呢?(春天的音符叮叮咚咚可真好听) (三)学习新歌: 1、学唱旋律 (1)用啦哼唱感受整首旋律:(出示课件) 咱们试着把春天的音符唱的再长一点行吗? (2)重点视唱1、3乐句: 你们发现整首旋律中哪一句有了变化?(第三句出现升1、升4 )我们一齐来唱一唱。第四句出现前倚音,前倚音你觉得就应怎样唱? 请同学们随琴将3、4乐句演唱一遍,在演唱中要注意唱准音高。 (3)视唱整首旋律: 同学们能不能完整的视唱整首歌曲的旋律呢? (3)分析乐句:

奥尔夫教学法基本内容

①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本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的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 ②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 ③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④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 ⑤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 ⑥音乐与美术。奥尔夫教学法经常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就能极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于欣赏音乐。 ⑦游戏。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地玩,而是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它所设计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都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⑧创作。奥尔夫教学法让每个儿童把机器开动起来,积极参与创作。这里指的是“元素性”的创作,如一个节奏型、一个舞蹈动作、一个简单的固定音型,虽然总是比较简单、粗糙,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是“我们自己的”。 ⑨戏剧。奥尔夫教学法把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故事等编成音乐舞蹈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歌舞剧。当然,这里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发展。 ⑩欣赏。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欣赏,而不是被动地听,然后逐一地分析。

【教学设计】五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

《渴望春天》教案 教学理念: 音乐教师应牢固树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应用教学关键的观念,建立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和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学生和活动中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试着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活动,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生看成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美的感知和认识,使自己融入艺术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个性化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和自信心,善于欣赏学生的点滴创造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对学生瞬间的创造火花也应大加赞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宽松、融洽、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作为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过程。 《春之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学习《渴望春天》二是欣赏以春为主线展开情境——陶冶模式,打好本课框架,创设春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气息,引入到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中来,介绍莫扎特这位伟大的“音乐神童”,并逐步进入到让学生对春的体会理解及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学习和欣赏《渴望春天》,感受作品明朗、愉快的情绪,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春的气息。 2、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创作表现春的意境。 3、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加深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细心揣摩、体验感受词曲完美结合所表达的意境;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七年级下人教版第1单元唱歌《渴望春天》教案3

《渴望春天》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十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 (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 (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4、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6、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7、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8、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1

初中音乐《渴望春天》教案1

《渴望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课前准备: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初中音乐优秀教学设计《渴望春天》教案

初中音乐优秀教学设计《渴望春天》教 案 第1课渴望春天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

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

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方法有三个内涵思想,即三大原则,包括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思考和借鉴奥尔夫教学法对当前的小学阅读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比如疑难生词学习,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总结等几个重要部分的分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尤其是受制于教师参考用书的固有提示和参考。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固定的思考模式,不论什么样的文章,粗略阅读后习惯性地就想要找到文章的段落划分与中心思想,总是忽略了阅读真正的快乐和体验。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少或者是意识不到洋溢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美感。很多学生对于大纲要求的背诵课文可以背得滚瓜烂熟,但要是问他们课文好在哪里,

他们大多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会知道文章的思想,但也是基本雷同的,大都逃不出参考用书中概括的内容。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向思维模式。 奥尔夫这一独创的教学法是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所独创,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对全世界的音乐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更高层次以及各种音乐培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完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为重的教学方法,他强调学习的过程,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音乐舞蹈的天赋,只不过高低不同,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激发出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这种热情和天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并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阅读中同样也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考试要求和上课方式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总是抱着一种寻找答案的心态和思路对待阅读,基本上忽略了阅读本身的快乐感,所以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影响,小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热衷,对于纸质文章的阅读兴趣更加淡化。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对于小学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和改善。那么具体如何将音乐教学中的奥尔夫教学法借鉴和引入阅读中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首先,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几个问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渴望春天》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渴望春天》 年级:七年级 教具准备:黑板、课件、大屏幕、电脑 设计思路: 《渴望春天》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社音乐教材第十四册中的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始终围绕着春天做文章,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渴望春天”,启发学生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诗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联系和审美内涵。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渴望春天”,启发学生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渴望春天”,启发学生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诗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相关文件的密切联系,审美内涵。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并感受其抒情性和审美性。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能够自觉、直观的把音乐与春天情境结合在一起。通过幻灯片的切换激发学生对作品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去分析、探

究,使学生主动的在音乐中寻找意境用心聆听,用情歌唱,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加深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让春天和音乐有机的融合。使音乐课堂充满绿色的生机和活力。启发学生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首先请大家听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们告诉我,你对这首曲子的感觉是什么?(播放音乐) 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听完以后的感觉:欢快、喜庆、抒情,象人们在阳光下悠闲地散步,象在舞狮子,象在放鞭炮,象在扭秧歌...... 老师总结:大家说的好。这首乐曲名字叫“春节序曲”(板书或投影)它表达了人们在欢度春节时欢庆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憧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春节歌舞联欢的场面。 (2)师:今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今年是什么属相年呢? 生:狗年。 师:对!狗年来到了,春天就要来了。同学们能不能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来讲一讲“春天的故事”(以“春天的故事”音乐来作为讨论时的背景音乐,并展示有关图像来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渴望春天教学教案

渴望春天教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渴望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 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的青春气息,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重点1、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难点 1、歌曲情感的表现。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3、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一、听春——导入[出示幻灯片1]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演奏一首乐曲,熟悉旋律的同学可以跟我一起表演……《春天在哪里》 二、看春——出示春天景物图[出示幻灯片2] 师:提问老师刚刚演奏的乐曲描写了何时的景物? 生:春天的景物。 师:大家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师:喜欢春天的那些元素呢你能模仿春天的声音吗 生:小草,小鸟…… 师: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所以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揭示课题《渴望春天》[出示幻灯片3] 三、唱春——《渴望春天》 (过渡语句:首先请同学们边听边观看乐谱,熟悉歌曲的拍子、情绪。) 1. 了解6/8拍子[出示幻灯片4] 概念: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强弱:强弱弱次强弱弱 节奏感:犹如以舞姿召唤同伴的蜜蜂在跳跃、飞舞;又如树枝上新展开的嫩芽在随风飘荡…… 2. [出示幻灯片5]分析歌曲,寻找节拍感觉,体验歌曲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 在听赏之后,我们发现,歌曲情绪愉快,速度稍快,结构很规整,有两个大乐段,四个乐句组成,其中每一乐句都是以弱起小节开始。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歌词,给歌曲划分语句。 A B a a1 b a2 (1-4小节)(5-8小节)(9-12小节)(13-16小节)

渴望春天

渴望春天 教学课题:《渴望春天》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2.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二、导入 1. 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 2. 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三、展开 1.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 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歌曲《渴望春天》教学设计

歌曲《渴望春天》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根据诗人奥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创作的,是一首世界著名的儿童歌曲。D大调、6/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旋律优美而洗练、流畅而清新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愉悦心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欣赏、自制打击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视唱法、创作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 师:同学们好,刚才我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歌曲《田野的春天》,因为从这首歌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随着美妙的歌声去寻找春天的踪影! 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来谈谈对春天的印象! 生:描述 师: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你们想知道音乐大师又是怎样表达他对春天的喜爱吗? 请听我为大家演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歌曲《渴望春天》。 二、学唱《渴望春天》

奥尔夫教学法

一、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适应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 中央音乐学院的刘沛曾说,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无论从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角度,还是从音乐对年轻一代的促进功能价值的角度,都还未达到一个正常学科在学校应有的地位。这句话虽然较为片面,但却是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真实反映。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并未受到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学生的音乐水平普遍较低。而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理念落后、模式陈旧的误区,尤其在专科院校中,诸如钢琴教学重技巧轻伴奏、声乐教学重唱法轻音乐感受与表现的培养等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提升。目前的这一现状急需应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加以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符合21世纪的以人格和谐为核心理念的价值观,其强调的音乐教学的基础性、全面性及平等性给新时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完全适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乃至全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体现了音乐的本质 贝多芬之所以热爱作曲,因为他认为通过作曲能将其内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外界的反映加以释放。的确,音乐是关于人的活动,是抒发人内心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力地强调了音乐与心灵的交流,并强调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抒发情感的能力。奥尔夫认为音乐始自人自身,教学也应该从内在心理出发。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能够从学前儿童的内心出发,以游戏为出发点鼓励其玩合奏,由此便能从玩合奏中产生并感受音乐。如此一来,音乐的本质与音乐教育的核心便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奥尔夫教学法符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接受与认知规律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年龄基本都在18岁左右,通常都是在通过高考后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缺乏对音乐艺术的学习经验,在对其进行音乐教学时,不适宜过多强调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而应该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其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音乐教育的目的还包含对学生示范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表现的能力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值得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加以借鉴的,因其很好地克服了原有音乐教学中的“专业化”、“技能化”倾向,重视对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奥尔夫音乐法把“适于儿童、适于开端”作为“原本”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

初中一级渴望春天教案

初中一级渴望春天教案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课题:《渴望春天》初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年级:初中一年级 ?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歌曲《渴望春天》及音乐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能够有情感、有表情地歌唱。 思想教育目标:⑴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学习体会作曲者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笑面人生的态度。 教材分析: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一年四季里面,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啊为什么(学生回答,组后老师点评)(春季) 师:春季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不仅仅是春暖花开,万物成长,春天更代表着什么(生机、希望)所以,春天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期盼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渴望春天吧。我们先来听一遍这一首好听外国歌曲《渴望春天》。 2、师:歌曲听完了,请问同学们,曲作者是谁啊哪个国家的人 (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简介曲作者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其中的春天气息。再来听录音范唱(要求学生轻声地跟着哼唱),并讨论该曲的特点是什么(抒情、愉快、流畅) 4、学唱歌曲。先来回顾一些有关的音乐知识:①6/8;②升记号;③弱起小节 5、熟练歌曲 ①提示学生在歌唱时注意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要唱地欢快、明亮、活泼、流畅) ②在学生熟练歌曲的过程中发现难点,纠正错误,并注意弱起小节的节奏和分句的换气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学设计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奥地 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 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 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 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 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设计思路 以感受春天(创设情景)体验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 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 的怀抱中。 三、教学目标

1、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 四、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 歌曲情感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情境创设) 1、播放宋祖英《田野的春天》让学生感受乐曲欢乐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描写的是

渴望春天教案(10篇)

渴望春天教案(10篇) :渴望春天春天在哪里情绪表达莫扎特主题班会教案渴望春天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进取参与下,有感情演唱《渴望春天》。 【知识与技能】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和临时变化音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渴望春天》。 【难点】体会、感受68拍活泼、欢快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音乐走进教室 2。情境创设 播放背景音乐――门德尔松《春之歌》并配以多副春景图。 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她不仅仅告诉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更在于她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代言词,同学们你们明白多少关于春天的成语或诗句? 学生回答 【过渡句】今日就让我们走进春天,开始本节课的音乐旅程吧! (二)初步感知 1。阅读歌词,初步体会和感受歌词的意境 师:请同学们阅读一遍歌词,想一想歌词表达了什么资料? 学生回答。(对春天的渴望,一种欢快、迫切的心境。) 2。揭示歌曲 师:我们来试着给这段歌词配上旋律,我给大家两段音乐,大家听听哪个更

适合它,并说明理由。――播放《四季歌》(24)《渴望春天》(68)片段。 学生回答。 教师揭示答案: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3。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完美春天向往的心境。 (三)探究学习 1。比较分析,解决难点 (1)感受歌曲中的节拍与力度的关系 教师设置问题:歌曲中的节拍是如何体现欢快的情绪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之所以会给我们活泼、欢快、愉悦的感受,主要是由音乐的节拍决定的。歌曲《渴望春天》是68拍,68拍本身就具有活泼、欢快的特点,68拍涵义及力度关系。(涵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力度关系:强、弱、弱、次强、弱、弱。)此外,歌曲还采用弱起起唱,更能表达出人们渴望春天的迫切心境。 (2)学生跟教师一齐做68拍划拍练习。 (3)学生跟音乐一齐做68拍划拍练习。 2。跟唱歌曲,回答问题。 (1)分析歌曲中(情绪、力度、速度、乐句)音乐要素 (2)解决乐曲中的知识点(临时变化音、弱起小节)。 教师示范第三乐句临时变化音的特殊表情,学生体会临时变化音的运用在那里所带来的内敛、含蓄、节制的美妙效果。 师:每一句都从弱起开始,演唱时应怎样处理?(注意强弱有致,轻巧地表现音乐的弹性和动力感。) (3)用正确的方法演唱 教师范唱错误与正确两种唱法,学生辨别。 教师引导:歌唱时微笑着歌唱,声音要竖起来。 学生用整确的方法演唱。 (4)作者介绍,拓宽视野

奥尔夫教学法的简单介绍

奥尔夫教学法的简单介绍 作者:周骏 摘要: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奥尔夫教学法的博大精深,笔者只能简单的概括性地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提供一个材料。基本分为了五个部分,一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普及概况;二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特点;三是奥尔夫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法的比较;四是奥尔夫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性;五是奥尔夫教学法部分课例的讲解。前四个部分基本上是为了说明奥尔夫教学法的本质和可应用的价值。最后一部分是用课例的形式说明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并对前四个部分加以证实。在文章的最后处轻描淡写地提及了柯达伊的教学方法,而在真正的教法课上不仅仅局限于奥尔夫教学方法,像柯达伊、铃木、达尔克罗兹等一切好的有用的教学方法都可拿来实践。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普及概况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教学法与柯达伊教学法、铃木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为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而奥尔夫教学法是最适合开端的、幼儿的音乐教学方法,也是流传和普及最广泛的。他的音乐教育体系被广泛的流传于世界各国,比如日本(日本的幼儿教育、中小学及大学或大学研究部等),美国(美国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都会有奥尔夫教学法的身影,而且很多著名大学也开设了奥尔夫师资培训的固定场所,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师的参与深造),以及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德国、中国和台湾、韩国、芬兰、希腊、英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波兰、葡萄牙、瑞士、南非、捷克等已成立有20余个“奥尔夫学会”;其基本教材《学校音乐教材》五卷已被译制成约二十种不同的文字,尤其按他的构想创制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节奏打击乐器)也被世界各国中小学所采用。在我国一线城市中的高级幼儿园内都会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班,每天都会有固定的奥尔夫课程,来系统的学习奥尔夫音乐课,而像这样的有条件来学习奥尔夫课程的幼儿园在全国来说还是冰山一角。这和我国引进奥尔夫教学法的时间的长短(1981年才开始由廖乃雄著文并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师资缺乏、受各种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有很大的关系。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特点 奥尔夫曾经说过,“正如要有自然界中的腐殖质,才有可能使万物生长一样,靠原本的音乐方能发挥出儿童身上的力量”。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要在人的物质载体上,才能发挥出音乐本身的附属能力,才能挖掘出人本身生来就已经具有的音乐潜能,还如奥尔夫说过的那样“音乐始自人自身”。音乐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将人的音乐能力发展出来,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人们要通过音乐接受教育,同样要通过教育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可大致分为八个方面:1、民族性,2、原本性,3、实践性,4、综合性,5、即兴性,6、模式性,7、系统性,8、音乐性。就以民族性和原本性做一简单阐释。 1、民族性。用奥尔夫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于我总把我创作的主要任务,看作是去诉诸于人们之中无意识的东西,以及使人们在精神上结合在一起,不管他属于哪一个种族或民族。人在原本的感受上总是到处相同的,我们如今不再像过去的实际那样,孤立地出于个别的文化圈子之中,我们时代的人由于现代化的交往工具而彼此如此接近,以致不仅在经济和政治的问题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