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南昌市初中十校期中联考
说明: 1.本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面颊.jiá恣.情zì倜傥.tǎng 晶莹剔.透tī
B.跻.身jī菜畦.qí攒.成cuán 拗.过去ǎo
C.殷.红yān 花蕊lěi 捋.luō袖子面面相觑.qù
D.挑衅.xìn 逾.越yú牌坊.fāng 鲜.为人知xiǎn
【答案】C
【解析】花蕊ruǐ
2.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B.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C.狼牙山五壮土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选择跳下山崖。
D.更多务实政策以及要求振兴经济的声音络绎不绝。
【答案】D
【解析】A项大模大样用于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B项无可言喻指到没话可说的程度,现比喻没法形容。C项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D项络绎不绝用于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了重量级的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和制作。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经过“推举、讨论、表决”等一系列程序,参加比赛的人选顺利产生。
D.通过观看《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到“虎妈狼爸”的必要性。
【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和“特色”搭配不当;B项问题在于“两面对一面”; D项的问题在于滥用介词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使”。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已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
②刘邦比起项羽几乎没什么优势。
③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臣下。
④相比力拔山河的项羽,刘邦既没有武勇,又缺乏主张,对平天下的哲学又知之甚少。
⑤秦末,刘邦项羽相争。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⑤②④③①
D.③⑤①④②【答案】C
【解析】⑤起句点明时间和人物;②④写刘邦的劣势;③转折些刘邦的优势;①小结刘邦项羽相比,刘邦的优势更大。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做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迎接,使我深受感动。
B.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C.小雨走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D李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答案】A
【解析】B项中的“寒舍”是谦辞,一般指自己;C项中的“不耻下问”,指的是,身份高的向身份低的人询问,在此处,并不合适;D项“令尊”是一个敬辞,一般指的是对方,而非自己。
6.将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组是()(2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你尽可以闭目凝神,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答案】C
【解析】第一个空后面的“流动明眸,欣赏”表明是用眼睛看,第二个空后面的“凝神闭目,倾听”表明是用耳朵听,第三个空后面的“翕动鼻翼,呼吸”表明是用鼻子嗅,第四个空后面的“自品自娱,把玩深尝,齿颊留香”可知是用味觉品尝。因此,照应起来,分别是③、④、①、②。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8分)
(一)诗词鉴赏,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7.词中作者到处追寻春的踪迹,词上下阙分别追问的对象是()(2分)
A.上阙追问的对象是人,下阙是黄鹂。
B.上阙追问的对象是路,下阙是黄鹂。
C.上阙追问的对象是人,下阙是蔷薇。
D.上阙追问的对象是路,下阙是蔷薇。
【答案】A
【解析】由“若有人知春去处”可知上阙追问的对象是人,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由“除非问取黄鹂”可知下阙是追问的对象是黄鹂。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8.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为惜春之作。诗中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
B.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C.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D.末两句写黄鹂鸟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词人的心情也因之变得轻松愉悦。
【答案】D
【解析】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12分)
陆象山①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②观棋,如是
..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③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④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这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译文】陆象山少年的时候,常常坐在临安的市井中看人家下棋,这样连续过了好几天。下棋的棋工对他说:“官人每天来看,一定是高手,愿意向你求教一局。”象山说:“无所谓。”约定三天后来,他买来一副棋局,回到家后悬挂在房间里。躺下来仰视着它两天,忽然醒悟说:“这是《河图》数。”于是前往与棋工对弈,棋工连输二局。于是起身推辞说:“我是临安下棋第一高手,凡是来和我下棋的,我都先饶对方一子,今天与官人的棋局,反而是我被饶一子,官人(指象山)天下无敌了。”象山笑着走了。
9.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如是者/累日
B.归/而悬之室中
C.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D.象山/笑而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调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C.根据句意“我是临安下棋第一高手”可知应划分为: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如是
②乃
【答案】①像这样②于是,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乃(于是,就)、去(离开)“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①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答案】他常常坐在临安的市井中看人家下棋
②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答案】我是临安下棋第一高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环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市肆”,市中店铺;观”,看;"视",看。
12.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①观察他人下棋
②善于知识迁移
③善于思考领悟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中可以看出,”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 ,观摩他人下棋;”此《河图》数也" ,善于知识迁移;“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善于思考领悟。
(三)古诗文积累(12分)
13.在下列各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句(每小空1分,共12分)(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2),关山度若飞, , 寒光照铁衣。
(3),赏赐百千强。
(4)当窗理云鬓,。
(5)双兔傍地走,?
(6)独坐幽篁里,。
(7)此夜曲中闻折柳,。
(8)故园东望路漫漫,,马上相逢无纸笔,。
(9)草树知春不久归,,杨花榆荚无才思,。【答案】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
(3)策勋十二转
(4)对镜帖花黄
(5)安能辨我是雄雌
(6)弹琴复长啸
(7)何人不起故园情
(8)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
(9)百般红紫斗芳菲
惟解漫天作雪飞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4-18题(16分)
磨石
包利民
总有一种声音在梦境深处响起,如细细的雨洒落大地,如轻轻的风吹过满树的叶子,那“沙沙”的响声从遥远处传来,常常让梦里一片温暖。我知道,那是磨石磨刀具的声音,曾经在成长的岁月中无数次响起,却又穿透如此漫长的光阴,落进我的梦里,落进我的心底。
那时的磨刀石还不是有多精美的,其实就是从外面捡来的可以适合磨刀的石头,略微打磨周整就可以了。每一家每一户都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我们更多地叫它们磨石,因为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磨各种刀具,还能磨许多东西。我家的那块磨石就很大,也是长条形,就在院子的仓房旁,挨着仓房门侧的那块大青石。
闲暇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会在磨石上磨镰刀或者铡刀等常用工具,磨的时候,要不停地在磨石上洒水,是为了降低刀具由于摩擦产生的高温,可以使刀具不变形。而磨东西最多的,就是姥爷,那块磨石也成了姥爷的最爱。
在晴好的每一天里,在没有活时,姥爷都会在磨石上细细地磨那些木匠工具。即使那些锛刨斧锯都已经很锋利,也依然磨得亮亮的。通常是在大磨石上先粗粗地磨一会儿,然后姥爷会拿出几块很小的细磨石,再细细地磨。常常是在午后,那沙沙的声音就会响起,那个时候,听着那熟悉的声音,竟会很安心,睡得无比踏实。可是在多年后,在某些酷似从前的午后,在睡梦中,猝然重逢之下,我竟
从那美好的旧梦中惊醒。
那块石头由于长年的使用,上表面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平整,已经向下凹了很深,就像弯月的曲线。已不知姥爷守着它过了多久,石面上的工具已经换了不知多少茬,那一双粗糙的手与石面的细腻相对比,差距越来越大。姥爷就这样磨走了无数春去秋来,磨得秋霜纷飞染白了发,磨得腰身同石面一起渐弯。而那沙沙声音也在老宅里响了无数的日子,将时光漾起无数涟漪,虽如今远隔千里,却依然波荡着我的心弦。
有那么一个中午,睡下,却没有听到姥爷磨刀时的声音,一时竟是睡意全无。出去看,磨石仍摆放在仓房的门侧,七月的阳光在上面驻足,却是不见姥爷的身影。很是担心,怕姥爷受伤。在这块磨石上,他的手不知被割破了多少次,那双满是老茧的手,被那些磨得飞快的刀具轻易地划破。于是满村去寻,却见姥爷正在一户人家,对着一堆木头挥汗如雨。
姥爷把一个刨刃递给我,让我回去帮他磨一下。我很兴奋地跑回家,学着姥爷的样子,在石面上洒上水,便沙沙地磨起来。如此近地听着手下发出的声音,有着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后来从乡下搬进城里,姥爷把磨石也带着,在城市的小院里,他也经常磨他那些再也用不到的木匠工具。声音如故,只是姥爷常常磨着磨着就停下来,身前的磨石亦默然,仿佛被无边的寂寞包围。
后来姥爷去世,又搬了几次家,那块磨石也不知失落在何处。可是那陪伴了
又一个午后,再次于睡梦中听到熟悉的声音,醒来,那声音犹在耳畔。推窗看,小区里来了一个磨菜刀的老人,正在七月的阳光下,在一块磨石上,奋力地推动粗糙的双手。我找出了家里所有的刀具,就蹲在那里看老人磨,听那声音直入心灵,隔着那么遥远的岁月,又有了久违的宁静与安心。
(选自《北方新报》2014年10月20日14.说说“即使那些锛刨斧锯都已经很锋利,也依然磨得亮亮的”一句中“依然”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案】“依然”指仍旧,和以往一样。生动表现了姥爷对他的那些木匠木具的爱惜和呵护。
【解析】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 (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这里“依然”指仍旧,和以往一样。生动表现了姥爷对他的那些木匠未具的爱惜和呵护。
15.说说你对“在城市的小院里,他也经常磨他那些再也用不到的木匠工具”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写出了姥爷对磨石和他那些木匠工具难以割舍的情感,也写出了姥爷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
【解析】本题属于句子含义题。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别去分析。表层含义即理解句子表面义;深层含义即挖掘其包含的情感。
1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流逝之快,表达了“我”对磨石声、对姥爷的怀念之情。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①判断修辞手法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③表达了......情感
17.文章以“磨石”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是行文的线索,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解析】本题为标题作用题,从“线+事+念+人+情+背景”这几个角度去分析。
18.文章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不可以。最后一段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删去后不仅没有以上作用,而且会使文章不够完整。
【解析】本题为段落作用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构上:文末具有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作用。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旨等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4分)
夏日池塘
羊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卧俯在村庄一旁。
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但有野生的菱角。我们小孩不等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会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长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寻猪草累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牌,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或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在树后或是伏在草丛里,等待着它的到来,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的叮咬,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
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但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稀里哗啦地笑。彼此对峙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而我们会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
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如今,每到炎炎夏日,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19.文章围绕“夏日池塘”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案】①采野生的菱角玩;②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③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偷看翠鸟捕鱼;④找来竹竿逗蛇。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主要事件的概括。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细读文本可知,第四段写的是采野生的菱角玩;第六段写的是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第七段写的是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偷看翠鸟捕鱼;第八段写的是找来竹竿逗蛇。
20.文章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引用。作者引用朱熹的诗句,既形象地说明了池塘的清澈,又说明池塘四周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采。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划线句是朱熹的诗句,很明显这是引用的修辞。根据诗句内容,结合此处语境可知,此处引用写出池塘的清澈,又增加了文章的画面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学性。
21.试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稀里哗啦
....地笑。【答案】“稀里哗啦”一词本用来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用在这句话中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爽朗、清脆的笑声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特征。【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稀里哗啦”一词本用来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但在这里形容孩子们的笑,表现了孩子们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特性。
22.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池塘的留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本文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收束全篇。根据“眺望远方“和“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可知作者对夏日池塘的留恋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之情。
四、写作(50分)
23.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曰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曰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___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題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
②作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地名、学校、人名。
③除诗歌、剧本,其他文体不限。
【考点】半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容易让考生寻找到写作思路,但想写好它,却有点难度,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应该多思考,既能打开思路,也要围绕话题来写,做到不跑题的基本要求。
【审题立意】相伴的可以是实指,如亲人、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信念等。不管实指还是虚指,在写作中不应局限于所给材料,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材料的基础上拓宽自己的思路。
【思路点拨】写父母师友的呵护与帮助一路相伴,写具体事物的一路相伴,写抽象事物的一路相伴。变换视角,变别人与“我”“一路相伴”给“我”关爱为“我”与别人一路相伴,“我”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无论是哪种立意,都要注意以细节感人,以真情动人,切忌泛泛而谈。
【思路举例】变换视角,变别人与“我”“相伴”给“我”关爱为“我”与别人一路相伴,“我”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如,写朋友遇到挫折,意志消沉,自己陪伴他一路走来,帮助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也可以写奶奶年纪大了,我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求学之余,陪她聊天,让她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范文】
示例一:与阅读相伴的日子
时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的生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港。但在这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谁能说得清究竟又经历了多少次花开花落、斗转星移。在漫长人生旅途中,因为有你,我便了勇气和信心,在生活的道路上认真前进。
伴着色彩斑斓的图片图画,我在五彩缤纷中长大。那时,我的天空一片晴朗。美人鱼的传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童话的世界里长大。那时,我的心中有了爱恨情仇,我对未来的路充满了期待;伴着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我在学校里长大。我的心中有了成功与失败,我的心中有了甜蜜与苦涩。
我知道,我在长大。在这条路上,我随身携带着你,我亲密的旅伴“阅读”,伴着你,我走进了我国古代诗词这块丰厚的土地上。我理解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我羡慕陶渊明的超脱;我敬佩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知道了这世上的尽心尽力与赤胆忠诚;我领略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清新与恬静,我的心也跟着清静起来;我感染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我的心中充满无限豪情。伴着你,我走进了历史,我懂得了历史前进的曲折,一朝一代,盛衰交替,战争的残酷,刀光剑影,战火连天,让百姓水深火热。伴着你,我学会了坚强、勇敢、自信,每个人是平等的,只是在于你去不去奋斗、拼搏.只有这样,才能让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爱你,像白云爱蓝天一样;我恋你,就像鱼儿恋海水一般;我离不开你,
就你天空离不开星光…你是我的知已,你会微笑着倾听我的心,你会一起快乐地歌唱,一起骄傲地流泪,一次次会心地读你,一次次深深地启示,一次次真心地感动。
啊,阅读,愿你永远伴我成长.有你的感觉,真好!
【点评】:本文词句优美生动,引用许多诗句增添了文本的内涵与诗意。并且写出了阅读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给读者以启示,情感真挚动人。
示例二:与书相伴的日子
总是很喜欢搬上把小椅子,捧上一本书,沏上一杯香茶,坐在树下静静地品茶,静静地读书。风静静的,树静静的,淡淡的茶香,浓浓的书韵,在树下氤氲……
《灰姑娘》——珍珠一样的幸运梦幻
小时候,最爱看的书要数《格林童话》了吧。《灰姑娘》的奇妙之旅总是让我最着迷的。一个默默无闻,忍受着继母虐待的女孩儿,竟然如此幸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与王子浪漫邂逅。那星星一样闪耀的冠饰,月亮一样温柔似水的眼眸,太阳一样绚烂的衣裙……一切都是那样梦幻而又不可思议,弄得我总是喜欢做白日梦。王子倒是没有,可灰姑娘的善良真诚却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美德的种子。
“宋词”——水晶一般的婉约大气
稍大之后,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国古典文学。
“宋词”则一直以其丰润的光泽诱惑着我。她是一个奇女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苦苦寻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戚戚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也失归路。双溪上的小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梧桐冷雨,成就了词苑中一株婉约的奇葩——李清照。
他,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失意,政治漩涡的挣扎,使他注定了颠沛流离。他也曾想去推开他紧闭的仕途之门,怎奈官场容不下这生性豪放的他啊!于是他舍弃功名,与明月同饮,吟“把酒问青天”,与浪涛共舞,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成就了这“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无数宋词作品,让我体味了词学的韵味。
《红楼梦》——玻璃一样的易碎思绪
到了多愁善感的年纪,看什么都像抹上了一层灰色。黛玉,便成了我书中的知己。初读红楼,不满于她永远只会写些小女子的泪,整日“愁锁眉头”,叹“花水易逝”。可她是个让我爱而不能,舍却心碎的女子,于是我再读了红楼。也许是有了同样玻璃一样易碎的思绪,这次,我好像才真切看到了那泪里的真。那泪,必是有一番凝结的过程;那泪中,是困苦的灵魂堆压的苦痛的呻吟。试问,曹雪芹为何要将黛玉写得如此脆弱敏感,这才是本书情感的温床,一个悲剧的完美体现,是红楼的一首短暂却又深情的悲歌。正是红楼,陪伴了我最盲目的岁月。以泪温拭愁绪;以悲柔掩苦情。
从晶莹浪漫到纷华柔美,书给予了我灵动的想像。
从活泼可爱的童话到经典浓重的小说,书给予了我飘逸的思考。
书,给予我的,是悠远漫长的,正如那杯品不尽的香茗……
【点评】:作者从纷繁浩瀚的文学海洋里拈来《灰姑娘》“宋词”、《红楼梦》,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巧妙地暗合了一个文学少女的心路历程;其次,要言不烦,生动形象,归结于精炼传神的春秋笔法。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
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