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精加工余量标准12

机械精加工余量标准12

1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精加工,包括外协零件。

2引用标准

GB1800-1804-80 公差与配合

GB4863—85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3机械加工余量的定义

加工余量:为保证零件规定的质量,在加工过程中从其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

中间余量:为完成某一工艺、工步,工艺切除的金属层。

总余量:为完成全部工艺、工步,从毛坯到制成零件全部工序需要切除的金属层。

4加工余量的计算

4.1采用极值法计算余量的定义

4.1.1外表面最小加工余量

外表面最小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前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后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

4.1.2内表面最小加工余量

内表面最小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后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前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

4.1.3外表面最大加工余量

外表面最大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前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后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4.1.4内表面最大加工余量

内表面最大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后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前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上述定义,对外圆和内孔来说,是双面余量)

4.2 极值法余量计算公式

4.2.1最小余量的计算公式:

对于外表面加工:Z bmin=a amin-a bmax

对外圆加工:2Z bmin=d amin-d bmax

对于内表面加工:Z bmin=a bmin-a amax

对于内孔加工:2Z bmin=d bmin-d amax

Z bmin——本工序单面最小余量。

2Z bmin——本工序双面直径最小余量。

a amin、d amin、a amax、d amax——前一工步最小和最大极限尺寸。

a bmin、d bmin、a bmax、d bmax——本工步(加工后)最小和最

大极限尺寸。

4.2.2最大余量的计算公式:

Z bmax=Z bmin+T a+T b

2Z bmax=2Z bmin +T da+T db

式中:T a、T da——上工序的尺寸公差、直径公差。

T b、T db——本工序的尺寸公差、直径公差。

4.2.3加工内、外表面基本余量计算公式:

Z b基本=Z bmin+T a单边余量

2Z b基本=2Z bmin+T do外圆余量

2Z b基本=2Z bmin+T Da内孔余量

5最小加工余量制定依据

5.1 影响最小加工余量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对称两表面分两个工序按顺序加工时每一表面的最小余量:

Z bmin= R za+T缺a +ξa+ε b

对称两表面在同一工序中用两把刀具分别同时加工(平行加工)两表面时的最小余量:

2Z bmin=2(R za+T缺a +ξa+εb)

回转表面加工时的最小余量:

2Z bmin=2(R za + T缺a+ξn2+εn2 )

式中:R za 、T缺a 、ξa——所研究表面上工步的微观不平行度、表面缺陷深度、空间偏差的向量和。

εb——本工步的毛坯安装误差,空间偏差ξa=ξ1-ξ2,安装误差一般取定位误差ε和夹紧误差ε的向量和。

6制定机械加工余量标准的主要依据

6.1应采用最小加工余量,以求缩短加工时间,降低零件制造费

用。

6.2应有充分的加工余量,特别是最后的工序,加工余量应能保证得到图纸所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6.3 应有充分的加工余量来消除热处理引起的零件变形。

6.4 制定加工余量应考虑加工方法及设备,以及加工过程中零件

可能发生的变化。

6.5 制定加工余量应考虑被加工零件的大小、形状等因素。

7 加工余量值的公差选择根据以下要求:

7.1 公差不应超过经济的加工精度范围。

7.2 选择公差时应考虑到余量的大小,因为公差的界线决定加工

余量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

7.3选择公差应根据零件的最后精度。

注:加工余量公差值=Z bmax -Z amin =T a +T b

8精加工余量及公差标准

8.1 精车余量

8.1.1粗车后,零件精车的加工余量

㈠盘类L/D≤1

(2) 套类、短轴类1≤Λ/∆≤2

(3) 圈类(D-d)/d≤0.2,L/D≤

1

(4) 轴类L/D>2

续表

8.1.2粗车后,零件需去应力(时效)的精加工余量㈠盘类

(2) 套类、短轴类1≤L/D≤2

(3) 圈类(D-d)/d≤0.2,L/D≤0.5

(4)轴类L/D>2

续表

8.1.3 粗车后,零件需调质的精加工余量(1)盘类

(2)套类、短轴类

(3)圈类

(4)轴类

续表

8.1.4切除渗碳层的加工量(φ——直径余量,L——端面余

量,δ——公差)

8.1.5切碳层后,需淬火的精加工余量

⑴盘类

(2)套类、短轴类

(3)圈

(4)轴类

续表

8.2磨削余量

8.2.1孔磨削加工余量

续表

8.2.2外圆磨削的加工余量

续表

8.2.3端面(肩格面)磨削的加工余量

8.3 平面加工余量

8.3.1平面刨、铣粗加工后,留精加工余量

粗加工后,不需热处理和需时效的余量

8.3.2平面刨、铣精加工后,留磨削余量

8.4箱体孔精加工余量

8.4.1粗镗孔后需经时效处理的,留精镗余量

机械精加工余量标准12

1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精加工,包括外协零件。 2引用标准 GB1800-1804-80 公差与配合 GB4863—85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3机械加工余量的定义 加工余量:为保证零件规定的质量,在加工过程中从其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 中间余量:为完成某一工艺、工步,工艺切除的金属层。 总余量:为完成全部工艺、工步,从毛坯到制成零件全部工序需要切除的金属层。 4加工余量的计算 4.1采用极值法计算余量的定义 4.1.1外表面最小加工余量 外表面最小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前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后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 4.1.2内表面最小加工余量 内表面最小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后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前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 4.1.3外表面最大加工余量 外表面最大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前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后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4.1.4内表面最大加工余量

内表面最大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后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前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上述定义,对外圆和内孔来说,是双面余量) 4.2 极值法余量计算公式 4.2.1最小余量的计算公式: 对于外表面加工:Z bmin=a amin-a bmax 对外圆加工:2Z bmin=d amin-d bmax 对于内表面加工:Z bmin=a bmin-a amax 对于内孔加工:2Z bmin=d bmin-d amax Z bmin——本工序单面最小余量。 2Z bmin——本工序双面直径最小余量。 a amin、d amin、a amax、d amax——前一工步最小和最大极限尺寸。 a bmin、d bmin、a bmax、d bmax——本工步(加工后)最小和最 大极限尺寸。 4.2.2最大余量的计算公式: Z bmax=Z bmin+T a+T b 2Z bmax=2Z bmin +T da+T db 式中:T a、T da——上工序的尺寸公差、直径公差。 T b、T db——本工序的尺寸公差、直径公差。 4.2.3加工内、外表面基本余量计算公式: Z b基本=Z bmin+T a单边余量

磨削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3.2 ?I:园棒类:

(1)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 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1.6 ?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 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毫米) 当D<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3.2 ?Ⅱ: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 (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者,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毫米)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平面每面磨量 二、端面 端面每面磨量 注: 3.2

?本表适用于淬火零件,不淬火零件应适当减少20-40% 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6.4 ?长度超过以上界线者,上限乘以系数1.3 加工粗糙度不低于▽,端面留磨量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机械加工磨削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磨削余量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

量10-15。 (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二、端面 注: 20-40%

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1.3 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 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八)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一、平面 二、端面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1.3 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 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参考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2.技术内容加工余量表(一)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平面长度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宽度200以上 小于100 0.3 100-250 0.45 251-500 0.5 0.6 500-800 0.6 0.65 说明: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I:园棒类:(1)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每件) <70 71-120 121-200 201-300 301-450 直径上加工余量 ≤32 1 2 2 3 4 5-10 33-60 2 3 3 4 5 4-6 61-100 3 4 4 4 5 4-6 101-200 4 5 5 5 6 4-6 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每件) <50 51-80 81-150 151-250 251-420 直径上加工余量 ≤15 3 3 4 4 5 5-10 16-32 3 4 4 5 6 5-10 33-60 4 4 5 6 6 5-8 61-100 5 5 5 6 7 5-8 101-200 6 6 6 7 7 5-8 当D<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毛坯加工余量表(三)Ⅱ: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者,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10 11-20 21-45 46-100 101-250 直径上加工余量长度方向上余量 150-200 5 5 5 5 5 5 5 6 5 7 201-300 5 6 5 6 5 6 5 7 6 8 301-400 5 7 5 7 5 7 6 8 8 9 401-500 7 8 5 8 6 8 7 9 9 10 501-600 7 8 6 8 6 8 7 10 10 11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毛坯加工余量表(四)Ⅲ:矩形锻件类: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100 101-250 251-320 321-450 451-600 601-800 长度上加工余量2e 5 6 6 7 8 10 工件截面上加工余量(2a=2b) ≤10 4 4 5 5 6 6 11-25 4 4 5 5 6 6 26-50 4 5 5 6 7 7 51-100 5 5 6 7 7 7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大全【详述】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技术内容加工余量表 (一)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平面长度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宽度200以上小于100 0.3 100-250 0.45 251-500 0.5 0.6 500-800 0.6 0.65 说明: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 (二)3.2I:园棒类: (1)工件的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每件) <70 71-120 121-200 201-300 301-450 直径上加工余量≤32 1 2 2 3 4 5-10 33-60 2 3 3 4 5 4-6 61-100 3 4 4 4 5 4-6 101-200 4 5 5 5 6 4-6 1.6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2)工件的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汇总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汇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毫米)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 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者,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毫米)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平面每面磨量

二、端面 端面每面磨量 注: 20-40% 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精车余量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平面长度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宽度200以上小于100 0.3 100-250 0.45 251-500 0.5 0.6 500-800 0.6 0.65 说明: 1. 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 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 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 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每件) <70 71-120 121-200 201-300 301-450 直径上加工余量 ≤32 1 2 2 3 4 5-10 33-60 2 3 3 4 5 4-6 61-100 3 4 4 4 5 4-6 101-200 4 5 5 5 6 4-6 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 (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 等。 (毫米) 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每件)

<50 51-80 81-150 151-250 251-420 直径上加工余量 ≤15 3 3 4 4 5 5-10 16-32 3 4 4 5 6 5-10 33-60 4 4 5 6 6 5-8 61-100 5 5 5 6 7 5-8 101-200 6 6 6 7 7 5-8 当D<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 -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Ⅱ: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 (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者,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毫米) 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10 11-20 21-45 46-100 101-250 直径上加工余量长度方向上余量 150-200 5 5 5 5 5 5 5 6 5 7 201-300 5 6 5 6 5 6 5 7 6 8 301-400

常用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常用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园棒类: (1)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⑵ 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

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毫米)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 量10-15。 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 (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 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者,例如: 固定板、退料板等。 (毫米)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 标准。 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每面磨量 端面每面磨量 注: 本表适用于淬火零件,不淬火零件应适当减少20-40%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

注: © 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 50- © 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长度超过以上界线者,上限乘以系数 1.3 加工粗糙度不低于▽,端面留磨量0.5 ©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应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来留研磨量 淬火前小孔需占铰粗糙度▽以上 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最新版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最新版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技术内容加工余量表(一)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平面长度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宽度200以上小于100 0.3 100-250 0.45 251-500 0.5 0.6 500-800 0.6 0.65 说明: 1. 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 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 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 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3.2 I:园棒类: (1)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每件) <70 71-120 121-200 201-300 301-450 直径上加工余量≤32 1 2 2 3 4 5-10 33-60 2 3 3 4 5 4-6 61-100 3 4 4 4 5 4-6 101-200 4 5 5 5 6 4-6 1.6 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 (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

面的余量(每件) <50 51-80 81-150 151-250 251-420 直径上加工 余量≤15 3 3 4 4 5 5-10 16-32 3 4 4 5 6 5-10 33-60 4 4 5 6 6 5-8 61-100 5 5 5 6 7 5-8 101-200 6 6 6 7 7 5-8 当D<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3.2 Ⅱ: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 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者,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10 11-20 21-45 46-100 101-250 直径上加工余量长度方向上余量150-200 5 5 5 5 5 5 5 6 5 7 201-300 5 6 5 6 5 6 5 7 6 8 301-400 5 7 5 7 5 7 6 8 8 9 401-500 7 8 5 8 6 8 7 9 9 10 501-600 7 8 6 8 6 8 7 10 10 11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100 101-250 251-320 321-450 451-600 601-800 长度上加工余量2e 5 6 6 7 8 10 工件截面上加工余量(2a=2b)≤10 4 4 5 5 6 6 11-25 4 4 5 5 6 6 26-50 4 5 5 6 7 7 51-100 5 5 6 7 7 7 101-200 5 5 7 7 8 8 201-300 6 7 7 8 8 9 301-450 7 7 8 8 9 9 451-600 8 8 9 9 10 10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一、平面平面每面磨量宽度厚度工件长度L <100 101-250 251-400 404-630 <200 <18 0.3 0.4 19-30 0.3 0.4 0.45 31-50 0.4 0.4 0.45 0.5 >50 0.4 0.4 0.45 0.5 >200 <18 0.3 0.4 19-30 0.35 0.4 0.45 31-50 0.40 0.4 0.45 0.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