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

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

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

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理解有误的是()

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

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

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

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选填序号)

①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

②山色空蒙雨亦奇

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

③水光潋滟晴方好

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山色空蒙雨亦奇

A.奇怪B.奇妙

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诗中的“楚江”指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诗中的“西子”指的是春秋时代越国美女。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头两句“潋滟,空蒙”写出了西湖晴天波光闪动和雨天烟雨缭绕、山色空蒙的美丽景色。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欲把,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景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相提并论。

(3)《望洞庭》的作者有“诗豪”之称。诗中用了很多比喻,如“白银盘里一青螺”中把洞庭湖的湖面比作,把(山的名称)比作青螺。

二、诗歌鉴赏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唐________

天门________江开,

碧水东________。

两岸青山________,

________一片日边来。

(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

望天门山

天门江开,

碧水东。

两岸青山,

一片日边来。

(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A.断开B.流回C.出来

(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

(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

(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B.《早发白帝城》C.《望庐山瀑布》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A.湖;山;春天;夏天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10.课内阅读。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A.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B.和气的意思。C.感觉很舒服。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A.青螺B.白银盘C.白银

(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

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A.平静、开阔、翠绿B.开阔寥远、平静、翠绿C.开阔寥远、翠绿、平静(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两相和”的“和”字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诗中的“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诗人只用了一个视角,即遥望,就将洞庭山水的美景图描摹得很是生动、美丽了。

三、拓展题

11.附加题。

指点迷津——猜谜语。

(1)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

(2)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打一动物)

(3)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打一生活用品)

(4)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一字)

(5)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打一生活用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望洞庭》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及选项判断。A、B正确。C: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认为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朝花夕月,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及选项判断。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分析】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镜:洞庭湖的湖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5.【答案】A;A;B;B

【解析】【分析】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①碧水东流至此回: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②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水光潋滟晴方好: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奇:奇妙。

故答案为:①A;②A;③B;④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6.【答案】(1)C

(2)A

(3)B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用了夸张,形容庐山瀑布的落差气势的。

(2)比喻:把洞庭湖比做白云盘,把山比做青螺。

(3)拟人,把春雨拟写成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及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1)C;(2)A;(3)B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1)唐;李白;长江;宋;苏轼;西施

(2)水光;晴方好;山色;雨亦奇;西湖比西子

(3)刘禹锡;白银盘;君山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唐、李白、长江、宋、苏轼、西施

(2)水光、晴方好、山色、雨亦奇、西湖比西子

(3)刘禹锡、白银盘、君山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8.【答案】(1)李白;中断楚;流至此回;相对出;孤帆

(2)A;B;C

(3)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4)天门山从中间断裂,像是楚江把它冲开的,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掉转方向向北流去。

(5)略

(6)B;A;C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想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此诗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6)对诗句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李白、中断楚、流至此回、相对出、孤帆

(2)ABC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天门山从中间断裂,像是楚江把它冲开的,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掉转方向向北流去。

(5)略

(6)B、A、C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此题主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增强语感。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及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诗句。

(5)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描写的景物的掌握能力。

(6)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及出处。

9.【答案】(1)B

(2)A

(3)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0.【答案】(1)A

(2)B

(3)B

(4)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A;(2)B;(3)B;(4)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1.【答案】(1)桥

(2)蜘蛛

(3)香皂

(4)也

(5)雨伞

【解析】【分析】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猜谜语的方法:1、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2、加字法交待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3、减字法交待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4.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故答案为:(1)桥;(2)蜘蛛;(3)香皂;(4)也;(5)雨伞

【点评】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生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 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 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 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理解有误的是() 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 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 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 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选填序号) ①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 ②山色空蒙雨亦奇 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 ③水光潋滟晴方好 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山色空蒙雨亦奇 A.奇怪B.奇妙 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 01、我会写 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 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 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 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 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 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 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 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

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 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 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 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 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 02、我会认 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 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

03、多音字 抹mǒ(涂抹)mā(抹布) 磨mó(磨难)mò(磨盘) 04、古诗大意 《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05、问题归纳 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 《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 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3.《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上的几处画面,各是什么样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17 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拼一拼,写词语。 zh ōng du àn ch ǔ ji āng zh ìc ǐ g ū f ān y ǐnji ǔ ch ū qn íg j n ìg zi w èi m ò y áo w à ng y ín p án 2.比一 比, 组词语。 亭 _______ _ 挺_________ ___ 潭 ______ 停 _______ _ 庭_________ ___ 淡 ______ 累 _______ _ 音_________ ___ 胡 ______ 螺 _______ _ 谙_________ ___ 湖 ______ 3.查字典填空。 (1)厌”用部首查字法, 应查 ___ ____ 部,再查 ________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___ ___ ,再查音节 __,组词 _______________ 。 (2)螺”用部首查字应查 ___ ____ 部,再 ________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___ ___ ,再查音 __,组词 _______________ 。 4.《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以清新的笔调, 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 ____________ 、___ ___ 的朦胧美, 勾画出 一幅美丽的 ____ __图。表现了诗人对 ___ ____ 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 __ ___ 和高卓清 奇的情致。( ) A. 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 B. 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 C. 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 5.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这句写的是: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C.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可以说这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6. 根据解释写诗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扬帆,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_______ 朝大诗人 _______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_____ 。《饮湖上初晴后 雨》的作者是 _______ 朝大诗人 _______ 。诗中的“西子”指的是春秋时代越国美女 ______ 。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教材知识点与练习17《古诗三首》含答案

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理解句子】理解重点句子才能明细课文内容 (一)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①楚江②开,碧水东流至此③回④。 两岸青山相对出⑤,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解】 ①中断:从中间断开;②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③至此:到这里;④回:回旋;⑤出:出现。 【翻译】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间断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水天相接的远方驶来。 【走进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全诗赏析】 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前两句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开”字,写出了长江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一个“同”字,把水的澎湃和变化无穷描写得淋漓尽致。第一句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第二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后两句写诗人乘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青山有情意,远客有兴致。一个“出”字,不但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而且也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①晴方好②,山色空蒙③雨亦④奇⑤。 欲把西湖比西子⑥,淡妆浓抹⑦总相宜。

【注解】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方好:正好;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④亦:也;⑤奇:奇妙; 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⑦淡妆浓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 【翻译】 水面上波光粼粼,晴天时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蒙缥缈,雨中景致也很奇妙。如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全诗赏析】 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诗人运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朝花夕月,都美妙无比。这首诗描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三)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②秋月两相和③,潭面④无风镜未磨⑤。 遥望⑥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⑦。 【注解】 ①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②湖光:指明月照射下湖面的波光;③和:和谐,这里指水光和月色互相辉映;④潭面:指湖面;⑤镜未磨:古人的镜子是用铜制作的,这里是说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有打磨照物时模糊的样子;⑥遥望:远远望去;⑦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月色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湖面平静无风,如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那湖中的君山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走进作者】 刘禹锡,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全诗赏析】 这首诗中,前两句诗把平静的湖面比作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突出了湖的宁静与柔和。说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带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习 (带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带答案)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行《古诗三首》的课时练习,通过解答问题来深入理解这几首古诗的内涵。以下是对三首古诗的解析和练习答案。 1.《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问题: (1)这首诗有多少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吗? 答案:这首诗有四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 (2)诗中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春天的来临? 答案:诗中通过描写鸟鸣、风雨、花落来表达春天的来临。 (3)请问“花落知多少”这句话中的“花落”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中的“花落”指的是花开的同时,也是花朵凋谢的意思,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化。 2.《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题: (1)这首诗有多少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吗? 答案:这首诗有四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 (2)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表达了什么意境? 答案:这两句表达了冬天的寂静和荒凉,人迹罕至的景象。 (3)请问“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话中的“孤舟蓑笠翁”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中的“孤舟蓑笠翁”指的是一个孤独的渔翁,他独自执 着于钓鱼,与寒江雪景形成对比,强调了他内心的坚持和专注。 3.《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问题: (1)这首诗有多少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吗? 答案:这首诗有四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 (2)诗中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壮美景色的向往? 答案:诗中通过描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表达对壮美景色的向往。 (3)请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中的“千里目”和“一层楼”暗示了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用“千里目”暗示了远大的志向和追求,用“一层楼”暗示了有更高的目标和更美好的追求。 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几首古诗的内涵和意义。阅读古诗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欣赏美好的自然景色和陶冶情操。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继续阅读并理解更多的古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加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新部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答案。 一、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 秦风里的古诗属于( )。 A.抒发心情的诗歌 B.描述风景的诗歌 C.描写人物的诗歌 选:B 分析:秦风是写风景的诗歌。 答案解析:根据课文中所学到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秦风属于描述 风景的诗歌。因此,选B。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T)误(F)。 ( )秦风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 ( )秦风里的《蝉》这首诗是描写动物的。 ( )《静夜思》是作者王之涣的自述。

(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的美景。 答:F、F、T、T 分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判断。 答案解析:秦风是一种诗歌的体裁,不是特指某位著名的诗人,因 此第一题判断为“误”。秦风中的《蝉》是描写某种昆虫的,不是动物,所以第二题判断为“误”。《静夜思》是作者李白的作品,不是王之涣的,因此第三题判断为“真”。描绘夕阳的一句诗适用于《登鹳雀楼》 的描述,所以第四题判断为“真”。 三、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1.《蝉》诗中提到了蝉在哪里鸣叫? 答:草的深处。 分析:通过诗句“在涧之深处,有蝉在鸣吟”,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解析:蝉在涧的深处鸣叫,不是草的深处。因此,答案为“错误”。 2.《静夜思》的作者是谁? 答:李白。 分析:根据课文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 答案解析:《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因此答案为“李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 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zhōng duàn qīng chǔ gū dú yáng fān yín pán yáo yuǎn 2.读拼音,写同音字组词。 (1)jìng 铜()究()()赛 (2)duàn ()定()落()炼 (3)wèi ()来香()座()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望:①向远处看②拜访③希望④声誉 望天门山( ) 喜出望外( ) 名望极高( ) 探望故人( ) (2)欲: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将要 随心所欲( ) 食欲旺盛( ) 摇摇欲坠( ) 二、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天门”指_________;“楚江”指_________ (2)诗句意

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西子”指__________。 (2)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遥望”指__________。(2)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连线。 1.《望天门山》是___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庭湖位于我国_________省。写的《望洞庭》一诗,把洞庭湖秋夜月光下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阅读课内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微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17 古诗三首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空蒙.(méng měng)镜未磨.(mò mó)相宜.(yí yì) 盘.子(pán páng)家庭.(tíng tǐng)两相和.(hé huó) 二、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kāi chǔ jiāng gū dān yáo yuǎn 三、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天门中断.楚江开() A.断开 B.戒除 C.判定 2.水光潋滟 ..晴方好() A.形容水满或满而溢出 B.波光闪动的样子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诗句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诗句是:。 五、联系课文内容答题。 1.《望天门山》第一句中的“”字仿佛让人看到滔滔江水呼啸而来;第二句的“”字既表现了山的险峻,又展现了江流的雄姿。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西湖的之情。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七、延伸阅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2.前两句写了诗人处在、、、、、不同的位置观看的感觉。 3.诗句“,”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表达的意思一样。 八、默写一首课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 ,。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色,表现了的特点,具体可以从“,”诗句中体会。 九、小小书法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17古诗三首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相宜.(yíyì)家庭.(tín tínɡ) 至.于(zìzhì)清楚.(cǔchǔ) 二、看拼音,写词语。 ɡūfān mínɡjìnɡyín pán duàn kāi dānɡchūyáo yuǎn 三、给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奶奶请工人把这个石磨.( )清洗和打磨.( )了一下。 2.这个淘气的小男孩拿着水彩笔在桌上涂抹.( ),妈妈只好用抹.( )布擦干净。 句子模块 四、根据意思或图片写诗句。 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门山中间是被长江之水冲断的,写出了长江水波涛汹涌,气势很大。 B.诗句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C.诗人运用了多处动态描写,写出了对天门山被冲断的担心。 读写模块 六、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的“西子”指的是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西湖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七、课外阅读。 (一)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17 古诗三首 一、填空题(共8题)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谙熟________(ān yīn) 镜未磨________(mé mó) 青螺________(lóu luó) 两相和________(hé hè) 2.比一比,再组词. 孤________ 望________ 晴________ 湖________ 镜________ 狐________ 忘________ 睛________ 糊________ 境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________ ②日边来:________ ③西子:________ ④相宜:________ ⑤潭面:________ ⑥镜未磨:________ 4.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3)《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5.给诗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__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________ A.晴天的西湖波光闪动,显得美极了;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景色也非常奇妙. B.两岸的青山对峙而出,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C.洞庭湖水色和月光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 6.选字补充诗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17.古诗三首 读记与抄写: 读一读,背一背,并正确地抄写。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积累与运用: 一、知音乐园。 磨灭( ) 磨盘( ) 磨合( ) 磨坊( ) 二、我是组词小能手。 岸( )( ) 螺( )( ) 磨( )( ) 暮( )( ) 愤( )( ) 袭( )( ) 三、连线。 《望天门山》 陈子昂 《望洞庭》 孟浩然 《登幽州台歌》 李白 《宿建德江》 刘禹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张继 《枫桥夜泊》 苏轼 四、小小判官。 1.李白被称为诗圣。 ( ) 2.天门山:在今安徽省黄河两岸。( ) 3.《登幽州台歌》是宋代陈子昂所写的。( ) 4.《望天门山》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 五、理解诗句。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阅读与感悟: 六、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天门 , 碧水 。 相对出, 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词语: 孤帆: 楚江: 潋滟:_________________ 空蒙: 3.《饮湖上初晴后雨》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好风

光的诗,诗中把西湖比作了___________。 4.《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我还会背他的许多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 遥望洞庭山水色, 。 5.把诗句补充完整。 6.“——”线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比作。把比作。 7.诗人遥望洞庭湖看到了什么景象? 8.《望洞庭》这首诗是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所作,描写了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 9.你还知道刘禹锡的其它诗吗? 七、课外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月的景色。 2.诗中描写了绿色的和 的荷花,鲜艳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与生活: 天门山: 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幾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7 古诗三首 课时1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ōng D uàn C hǔ jiāng liàn yàn xī hú ()()()() tán miàn yáo wàng D òng tíng qīng luó ()()()() 二、辨字组词。 断()楚()宜()淡() 继()禁()且()谈()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天门山》一诗中,“楚江”指的是。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我还知道诗人另外的描写祖国山水的诗:《》。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的“西子”指,她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诗中把比作西子,更加说明了的美。我还知道诗人另外的描写祖国山水的诗:《》。 3.《望洞庭》是描写的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和形象的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五、请用直线把词语、诗句与四季对应起来。 赤日炎炎春露似真珠月似弓 枫叶似火夏草色遥看近却无 粉妆玉砌秋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语花香冬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望天门山 [唐]李白 ,。 ,。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3.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诗句是,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

的诗句是。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秋季的山的景色。 2.秋天的山有、、等颜色。 3.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4.“五花山”的由来是什么? 三、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7课 古诗三首 年 月 日 一、拼写小关卡。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平静的湖面,像一面w èi( )经打磨的j ìng zi( ),又像一个硕大的y ín p án( )。忽然,远处一艘f ān chu án( )驶来,打破了湖面的平静。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 爷爷说庭.(t ín t íng)院里适宜. (y í y ì)种植一些花草。 (2) 妈妈用抹.(m ā m ǒ)布把瓷砖上涂抹. (m ā m ǒ)的痕迹擦干净了。 (3) 叔叔在磨.(m ó m ò)坊里工作,他的双手布满了磨. (m ó m ò)出来的老茧。 二、字词百花园。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碧水东流至此回.(回旋) B.水光潋滟晴方. 好(方向) C.山色空蒙雨亦奇.(奇怪) D.欲. 把西湖比西子(想要) 2.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与诗句所描述的景色不相符的是( ) A.风平浪静 B.死水一潭 C.水天一色 D.水平如镜 4.下面诗句与风景名胜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B.碧水东流至此回(黄河) C.两岸猿声啼不住(长江) D.水光潋滟晴方好(西湖) 课堂链接:《古诗三首》中,《望天门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的前两句 用铺叙的方法, 描写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乐观豪迈的思想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抓住西湖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再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西湖的美丽多娇,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写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本页评价(打 ):卓越 优秀 良好 一般 加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三首》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ǒng duàn chǔ jiāng liàn yàn xī hú tán miàn yáo wàng dòng tíng qīng luó 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古诗.(shī sī)潋.艳(liǎn liàn)空蒙.(méng něng) 抹.掉(mǒ mò)碧.绿(bǐ bì)化妆.(zhāng zhuāng) 三、我能写好字。 四、比一比,组词语。 断()至()孤()饮()未()继()到()抓()吹()末()镜()摇()银()盘()麻()竟()遥()根()盆()磨() 五、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色空蒙 ..雨亦奇。() A、迷茫缥缈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 C、空气迷蒙 2、欲把西湖比西子 ..。() A、西域 B、西湖 C、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西施

3、白银盘 ...里一青螺。() A、白银色的盘子 B、形容平静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 C、平静的水面 4、湖光 ..秋色两相和。() A、湖水发出的光 B、湖面的波光 C、湖中的东西没有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了、、 等景物。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代诗人所写,诗中描写了西湖和 不同天气状况下湖山胜景。 3、《望洞庭》的作者是代诗人。 七、根据意思写诗句。 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2、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红这古代楚国的旧地。 3、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 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天门山》一诗中,“楚江”指的是,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 的矫健。 2、《饮湖上被晴后雨》这首诗中的要“西子”是指,她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 女。诗中把比作西子,更加说明了的美。 3、《望洞庭》是描写的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和形象的,将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17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湖光 ...。 ..无风镜未磨 ..秋月两.相和.,潭面 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诗句品析 1.根据诗意写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 1.李白“诗仙” 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1)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培优导航·高效练习】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17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温馨提示:学业的精深和造诣源于勤奋和刻苦,高效精练是培优最佳途径!一、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 ɡū fān(__________) mínɡ jìnɡ(__________) yín pán(__________) duàn kāi(_________)dānɡchū(__________)yáo yuǎn(__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孤_____ 闲______ 湖______ 镜______ 银______ 狐_____ 闭_____ 糊______ 境_____ 跟______ 3.开心辞典。(查字典填空) (1).天门中断.楚江开 用音序查字法查“断”,应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断”有以下几种意思:①分成两段或几段;②断绝,隔绝;③判断,决定。在诗句中“断”的意思是_______。(2).淡妆浓抹总相宜 用部首查字法查“淡”,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淡”有以下几种意思:①不浓,不咸;②(颜色)浅;③冷淡,不热心。在诗句中“淡”的意思是_______。 4.能说会道。(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欲:___________总: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____________未: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中有许多数字,请给下面诗句填上合适的数字,并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1)(________)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竹外桃花(________)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3)南朝(________)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17 古诗三首 一、填空题(共8题)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诗(shī sī)________ 潋(liǎn liàn)________ 亦( yì yí)________滟(yàn yǎn)________ 妆(zhuáng zhuāng)________ 浓(nóng nòng)________ 2.辨字组词. 楚________ 饮________ 遥________ 未________ 盘________ 蛋________ 吹________ 摇________ 末________ 盆________ 3.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①《望天门山》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人称________,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 ②《望天门山》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的美景. 4.根据拼音写词语①妹妹的生日就要到了,我送给她yí tào________jīnɡ měi________的《淘气包马小跳》作为生日lǐ wù________. ②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雨的zī rùn________下, bú duàn________地点着头,好像在对我们说:“瞧!我们长得多壮啊!” 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选填序号) ①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__ A.到这里回旋 B.回到这里来 ②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 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 ③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 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 A.奇怪B.奇妙 6.我会把意思相近的词语选出来. 妈妈______ 生日______ 吃饭______ 害怕______ 收拾______ A诞辰 B恐惧C母亲 D整理E就餐 7.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三上《17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 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的美景。 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 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 色美。 二、请按以下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 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第二课时 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 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 ...。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山.水翠,白银盘 ..。 ...里一青螺 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 3.中断开流 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也显得非常奇妙。假设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适宜,美妙多娇。 三、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 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显得更加奇妙。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听了,假设有所思地说:“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说:“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美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而西湖那么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