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1)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1)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1)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1)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黄秋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老干处,湖北襄樊441050)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急剧变迁,人们的情感生活日趋丰富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日趋自主化,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逐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在学术界,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性恋及同性婚姻的法律权利及保护的观点。但同性婚姻合法化会带来很多弊端,鉴于此,理论上保持对话,现实中尊重选择以及立法上科学、谨慎,应当是当代中国对待同性婚姻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姿态。

关键词:同性婚姻;合法化;性别歧视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4X(2005)06-0058-04

收稿日期:2005-06-12

作者简介:黄秋月(1970-),女,河南南阳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老干处干事,主要从事婚姻法学研究。

1引言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文字记载以来,婚姻作为一种

社会制度历来就是男女两性之间的结合,并且包含着在家庭中生育和抚养子女的内容。这已经作为一项真理或历史规律为全世界所普遍默认并沿袭至今。然而,近年来,随着后工业化时代文明的快速演进,随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急剧变迁,人们的情感生活日趋丰富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日趋自主化,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逐渐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传统的婚姻法律关系及婚姻家庭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性婚姻问题由此成为婚姻家庭法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思考。

2同性之间能否缔结婚姻关系

1971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对男同性恋者贝克尔(RichardJohnBaker)和麦克唐纳尔(JamesMichaelMcConnell)要求被告纳尔逊(Nelson)为其颁

发结婚证而遭到拒绝,于是起诉到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1]。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件有关同性婚姻的案件。其后,又相继分别发生了多起案件。这些案件的原告均诉称,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同性结婚,所以关于婚姻成立的立法目的中应当包括同性婚姻。因此认为当地法院没有遵循法律的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条款的规定,从而侵犯了他们的自由权、结婚权、平等权、财产权等。由于受美国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以及人们对同性恋的认识程度

的制约,上述案例均以原告———同性恋者的败诉而告终结。与之相联系,这些同性性伴侣之间的权利也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但是,此后的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不仅没有停息,反而一浪高过一浪,众多的同性恋者致力于消除禁止同性恋者结婚的法律障碍。在争取婚姻权利的过程中,他们不屈不挠,历经许多艰辛和曲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和人类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愈来愈崇尚自我、尊重差异,对于同性恋者的态度愈来愈开明、宽容和认可,“禁止同性婚姻”的论点和做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和破解,并相继发生了一些逐渐承认同性伴侣权利的判例,并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性恋及同性婚姻的法律权利及保护的观点,归纳如下:

第一,同性婚姻并不意味着一定违背人类的道德和思想意识;

第二,禁止同性婚姻实际上是一种性别歧视;第三,从一定意义上讲,同性婚姻家庭同样具有生育和抚养子女的职能;

第四,婚姻并不意味着必须以异性为自然前提;第五,同性婚姻、同性家庭与其子女成长之间并不能产生必然影响。

3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弊端

尽管从总体趋势来讲,世界各国的立法都正视

同性伴侣的婚姻要求,并通过渐进的法律改革来保障这一权益,并且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如丹麦、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芬兰、冰岛、挪威、新西兰、德国、法

第4卷第6期2005年12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Xiangf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Vol.4No.6Dec.2005

58

国等,同性婚姻已经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但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民意调查显示,支持同性恋合法化的人仍然只占居少数,绝大多数人是反对同性婚姻的。2003年8月22日下午,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庄一带就爆发了近万人的游行集会,许多人轮流发表演说,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决心要为捍卫传统婚姻的圣洁性而斗争。人们之所以如此反对同性婚姻,依笔者之见,是因为同性婚姻是对传统婚姻的反动,同性婚姻一旦合法化,将会严重影响现行的婚姻制度,势必破坏传统的家庭观念,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第一,同性婚姻破坏了婚姻是介于男女之间的建制。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都是在男女结合的婚姻制度下繁衍。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一夫多妻制,但最终都被追求公平、正义和道德规范的社会所淘汰。世界各国不管信仰如何,人们都不可以更改一男一女的婚姻定义。因此,很多国家的婚姻法都规定婚姻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一男一女之间的结合,如优士丁尼《法学纲要》中称:“婚姻是一男一女以永续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2]。《葡萄牙民法典》第1577条规定:“婚姻是两个异性的人之间根据本法典的规定,意在以完全共同生活的方式建立家庭而订立的合同”[3]。有的国家的婚姻法即使没有明确写明一男一女,但根据约定俗成的理解,仍然是一男一女之间的结合。

第二,同性婚姻不能满足人类对性的完美表达。从狭义和表面上说,婚姻是男女两性的自然生理结合。婚姻首先具有自然属性,如两性的生理差别、性的本能和种的繁衍等,这是婚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这种自然属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婚姻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吸引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就是由阴、阳这两种“天地之气”衍生出来的。中国古代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乐纪》里说:“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物化兴焉”。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古人心目中天地既分、阴阳始判的景象。从美学上讲,“阳”象征着刚强、雄壮、伟岸、热烈、明朗、力量、活力、运动、积极、进取等等,“阴”则象征着柔弱、柔顺、娇小、柔和、清幽、静谧、安宁、温婉、娇嫩等等。“阳”代表着阳刚之美,“阴”代表着阴柔之美。这种“阴阳说”所概括的是一种带普遍性的自然现象。具体到人身上,就表现为男女两性之分,雌雄相引、牝牡相配,“同性相吸,异性相斥”,正是造物主的这种天然造化成的两种基本力量的对立统一、相渗相依、彼此纠缠相荡,才使宇宙得以生生不息地运动,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繁衍不息,使天地间闪耀着美的无尽光辉。

在同性伴侣中,有些男子在体格和性情上生来带有女性倾向,也有些女子在体格和性情上生来就带有男性倾向。虽然他们之间也有相互吸引,也有情欲冲动,也有怦然心动,也有亲昵举动,有的甚至狂热到不能自拔的境地。一句话,同性伴侣之间也可能产生爱情,但从本质上讲,这些行为是对人类性欲的异化,因为它从根本上抹杀了阴阳两性之间的质的差别,破坏了和谐、互补与满足,破坏了二体相配、繁衍种族的自然法则,或许由于同性伴侣的这种性的过分趋同性使得“男人不象男人,女人不象女人”,世界不再有对立和差异,不再有扑朔迷离,不再变幻莫测,不再奇光异彩。

2)婚姻当事人的性生活性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天然幸福权。性交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只要用之有节,能使男女心情畅快,了无牵挂,万物自得,天地皆春。通过床第之欢,使得男女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一种混身通泰之感,从而体验到生命深处的那种妙不可言的天伦之乐。因此,性生活是婚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能否进行性生活以及性生活是否和谐、满足是衡量婚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性概念首先是一个自然概念和生物概念,是一个物化的东西,其次才是社会概念和文化概念。性虽然是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灵与肉的统一,但没有自然性就没有人文性,缺少“肉”的接触,何谈“灵”的交往?由于同性伴侣性器官的同质性,缺乏发生性交行为的自然生理基础,从而决定了同性恋者在与其同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据调查,同性伴侣发生性交行为,男子多半以肛交为主,女子则主要借助性器具或肉体互慰进行。这也正是人们觉得同性恋令人恶心、生厌的主要原因。不少人甚至认为,一个男人同另一个男人作爱严重损害了男性尊严。显然,同性伴侣发生性交行为所获得的性快感、性美感以及性愉悦感等在程度及方面上讲,与异性伴侣是不可比拟的。或许大多数同性伴侣在性交方面的自我感受是满意的,但以此评判婚姻质量,既不客观,也不全面,因为评判婚姻质量既应当是主观的,也应当是客观的,是个人感受与社会标准的统一。

第三,同性婚姻合法化将使人们的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与混乱。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婚姻对人的性行为的社会控制功能日益减弱,当今世界,婚前婚

黄秋月: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59

外性交流日益活跃,重婚、纳妾、小秘、包二奶、包二爷、卖淫、嫖娼、“一夜情”等现象屡禁不绝,但这些人的性行为毕竟只是在异性之间进行。同性婚姻一旦合法化,就意味着上述现象也可以在同性伴侣之间发生,比如有可能出现同性之间的卖淫、嫖娼行为,这无疑使本来就复杂的性关系变得更加混乱,甚至会带来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第四,同性婚姻不能确保人类的传宗接代。婚姻是养育子女、繁殖后代、实现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单元。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论及婚姻的本质时指出:“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承认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5]。中国古代典籍《礼记昏义》指出:“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下以继后世”,说明婚姻是为了“祭祀祖先和传宗接代”;罗马法学家莫蒂迪斯蒂努斯指出:“婚姻者,乃一夫一妻之终身结合,目的在于生男育女,继血统,承祭祀”。

美国家庭研究理事会的康妮?马基在接受有线新闻网的采访时表示:“几千年以来,人类文化都是将婚姻视为男女间的结合,其目的在于抚养孩子”。而在传宗接代、延续人类香火方面,同性婚姻显然无能为力,虽然可以如前所述,通过利用人工授精等高科技手段,同样可以生育子女,但毕竟过于勉强和物质化,体现不了生育的人文价值,而且从现实意义上讲很难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何况,由同性伴侣组成的家庭不适于抚养孩子。

第五,同性婚姻一旦合法化,同性恋权利运动就会由地下转为地上,由隐蔽转为公开,同性恋人数就会大增。因为,在法律的保护下,同性恋者会引诱非同性恋者,使非同性恋者大胆尝试这种非常前卫、时尚的同性恋行为。而且,教育部门会利用各种读物,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的教育,使下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婚恋观混淆不清,不知所措。

4中国的同性婚姻问题

婚姻、家族有着鲜明的伦理性和本民族特色,与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与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密切相关。因此,中国的同性婚姻问题明显带有“中国特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同性恋者已超过四千万人,依笔者的观察与思考,政府在对待同性婚姻问题上应当采取如下措施或表现如下姿态,方为明智与合理:

第一,理论上拓展对话。“文明消失于对话的死亡”(罗马天主教神学家约翰?科特尼?莫瑞语)。对于同性婚姻问题,保持对话、倾听呼声并保持理性的思考是我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姿态。近年来,围绕《婚姻法》的修改问题,我国不少社会学家、婚姻法学专家以及法律工作者展开了有关“同性婚姻”的争论。如我国当代最早关注中国同性恋问题的专家之一李银河认为,同性恋者是具有各项权利的公民,他们有结婚的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应该得到承认。她建议在修改《婚姻法》时增加关于同性婚姻的条款,或设立独立的法规,准许同性婚姻。

第二,现实中尊重选择。一个民主、公平和高尚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尊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社会。这个社会应该是同性恋者的福祉。纵观当今世界关于婚姻的立法趋势,婚姻越来越向私人领域回归,同性婚姻或同性爱平等权的实现,是一个普遍化的趋势。不论大家喜欢与否,同性恋已成事实。我们永远不要让多数人妨碍了少数人的权利。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状况下,新婚姻法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现实”的原则,给予同性伴侣与异性配偶同等的权利,给予同性恋者更多的宽容、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尊重,这应是一种明智和合理的选择。“不同性取向者应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同价值取向的人或人群,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社会才能永久地安定团结”。而“当务之急,是保障同性恋者的一些基本权利,比如人身安全、名誉权、隐私权”。

第三,立法上科学、谨慎。我国的《婚姻法》是以异性关系为核心的,人们的婚姻观念中,至今还不可能宽容地接受同性伴侣的结合,因此,在处理同性恋者权益问题时,应当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原因有三:1)传统观念的壁垒我国是一个婚姻家庭观念很强的国家。由于传统婚姻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有力控制,婚姻的发展一直处于比较稳定、持久、平和的状态。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婚姻关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西方文化风俗席卷中国大地,在性自由等问题上中国社会在向国外靠近,但从总体上讲,人们在婚姻观念上是比较传统的。所谓“存天理,天人欲”、“万恶淫为首”,中国人仍然认为性是一个禁忌话题,绝大多数人在公开场合羞于谈性,更耻于谈同性恋,认为同性恋者变态,神经病,不正常,恶心,令人生厌,见不得人。不少学者谈及同性恋时也是遮遮掩掩,躲躲闪闪,不愿在这个敏感而害羞的字眼面前多做观摩停留。他们认为同性恋不能登大

第4卷第6期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60

雅之堂。与这些被认为变态不正常的人打交道在很多人看来是惊世骇俗的行为,没有人支持对同性恋者的调查研究,包括同性恋者自己。

2)同性恋者的行为较为隐蔽在根深蒂固的

伦理观念面前,没有人敢违反祖宗传下来的律条,包括同性恋者。他们成为中国社会较隐蔽的部落,由于无力摆脱世俗社会的压力,他们不愿意被打扰,习惯了将自己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承受着没有结局的痛苦。迫于强大的主流社会的压力,现阶段,我国还不可能出现类似英、美的恐同运动和积极的同性恋权利解放运动,所以,在处理同性恋者权益的问题时,应当采取科学、

谨慎的态度。3)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欠发达以及中国人的民

主、自由、平等观念仍然相对淡薄

世界上保护和承

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如丹麦、荷兰、瑞典、挪威、比利时、格陵兰岛和冰岛等,大都是经济比较发达,人们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较为浓厚、平等观念较为普及的欧洲国家。“人类的问题总结起来只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即生存问题;另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比如探寻终极意义、人生价值等等”(作家王蒙语)。显然,同性婚姻问题属于“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调查表明,同性恋者多半发生在

少数经济收入丰厚,文化、学历层次比较高的人群中,比如知识分子、大中专学生以及一些白领阶层。普通民众整日为温饱奔波,为生存操劳,往往无暇也无能力顾及这种所谓个性化的“终极意义”的问题,对同性婚姻,许多人听所未听,闻所未闻,即使偶尔有了所见所闻,也大都认为大逆不道,不可思议。从总体上讲,在中国,人们对同性恋这一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尚不普遍。因此,目前,用专门的立法来满足同性恋者的各项要求,时机还不成熟。

因此,理论上保持对话,现实中尊重选择以及立法上科学、谨慎,应当是当代中国对待同性婚姻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姿态,也是中国逐步走向法治、民主、公平社会的一个极好表现。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

社,2004.259.

[2]周木丹.罗马法原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64.[3]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民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1996.521.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24.

[5]曲可伸.罗马法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125.

Abstracts:Withthesharpchangesindifferentfieldsofsociallife,theabundanceinemotion,diversityin

valueandindependenceinpeople'slifestyles,themovementofthehomosexualityandhumanrightsspringsupindifferentcountriesandareas,Inacademiccircles,Therealsospringupmanythoughtsaboutthehomosexualityandhomosexualmarriage.Butbymypointsthelegalityofthehomosexualmarriagewilldoharmtous,ep.itwilldestroyafamily,affectpeople'sthoughtsaboutthesexandmakeitmorecomplexandconfused,anditwillalsoaffectafamilyline'scontinuing,SoinChinanow,weshouldholdarightstandpointandattitudetoit,thatis,keepingconservationintheory,respectingthechoiceinlifeandbeingcarefulandscientificinlaw.

Keywords:homosexualmarriage;legalization;sexdiscrimination

(责任编辑:申长永)

LegalConsiderationabouttheHomosexualMarriage

HUANGQiu-yue

(VeteranCadreOffice,Xiangf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iangfanHeibei441050,China)

黄秋月: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61

关于同性婚姻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关于同性婚姻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在探讨法律承认同性婚姻之前,我们必须要对法律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法律是对政府,公民,社会团体,经济组织之间权利和义务作出的规范的总和。这些规范包含了违反这些规范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婚姻法是对于公民之间基于婚姻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的总和。我国现行婚姻法项下的婚姻的概念是异性之间的婚姻。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看看,法律确立和保护同性婚姻的法理基础。 一、法律并不保护婚姻,而是保护公民因婚姻而产生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不难理解,法律并不代替公民缔结婚姻。但缔结婚姻的双方,如果想要得到法律所确定的关于婚姻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符合法律设定的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达到法定婚龄以及其它条件。在婚姻法律制度出现之前,缔结婚姻的双方关于婚姻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一些族群习俗来规范的,并不统一。在某些情况下,更是以契约关系来处理的。譬如指腹为婚。当然,一些违背婚姻双方当事人意愿的婚姻旧习,已经被唾弃。但是,婚姻制度在相当大的层面上,与契约制度仍然有相同之处。首先,法律并不代替公民签订契约,这与法律并不代替公民缔结婚姻一样;其次,契约的签订意味着双方之间意欲通过合意的契约关系达成一定的契约目的,婚姻的缔结则意味着双方之间意欲通过合意的婚姻关系达成一定的婚姻目的(或爱情圆满,或传宗接代,或家族联合;这里法律只审查合意,但不能且在实践中无法审查目的);其三,契约法律制度只保护符合法定要件的契约所产生的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婚姻法律制度只保护符合法定要件的婚姻所产生的婚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从根本上,婚姻法律制度对婚姻成立的所有条件设定,是针对公民希望通过婚姻取得相关权利和义务的要求而作出的。应当认识到,一国在决定公民在何种条件下缔结婚姻方能享有婚姻的权利和义务时,是以尊重公民当事人真实意愿为原则,兼顾当事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状况以及社会整体利益(public interests)来考虑的。例如,一夫一妻制和禁止纳妾,绝非仅仅是一些伦理上的考虑,还有社会整体男女比例关系以及对婚姻一方当事人(特别是女方)权利的法律保护的考虑。 在确定了婚姻成立的条件之后,法律就必须对符合这些条件而缔结的婚姻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保护,这些权利包括相互扶养权,共同财产权,获得赡养权,遗传继承权等等。但是,法律并不保护婚姻本身。当一方因任何理由提出离婚时,一旦符合法定条件(笔者仍然将这些条件的满足视为因婚姻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一部分),法律就必须允许双方当事人的婚姻终结,除了法律规定的双方当事人因婚姻而产生的在离婚后持续有效的权利义务之外,双方当事人因婚姻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亦同时终结。 二、对同性婚姻的承认,其目的就是确立和保护同性公民因婚姻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同性恋的群体日益庞大,他们的权利需求和权利缺失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随之愈加凸显。然而我国现行立法中却没有同性婚姻的相关规定,学者们对同性婚姻问题也是认识不一,没有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文主要运用历史考察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欧美国家同性婚姻的历史进程和立法模式进行考察。同时结合我国的社会现状,深入论证在我国进行同性婚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我国应参照“渐进式”立法模式,分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立法。希冀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为立法机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些依据,并最终达到维护同性恋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同性婚姻权利立法模式 引言 近年来,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和人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同性婚姻的立法活动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成为了全世界婚姻家庭法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同性恋群体也日益庞大,但由于我国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学者们更没有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导致同性恋群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为仍在“柜中①”的同性恋者献上一己之力,希望更多学者和法律界人士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尽早结束我国目前这种制度的空白状态。 一、同性婚姻概述 本文以“同性婚姻”的研究为核心,所以在文章的开始,有必要对同性婚姻的含义及历史进程作简要介绍,以便文章能够顺利地进行。 (一)同性婚姻的含义 在讲同性婚姻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同性”这个词。同性在这里是指两个同样性别的人,它不单指男同、女同或者同性恋,还包括双性恋、性转换者或第三性,这里强调的“同性”,可以是来自任何一个群体的两个成年人。②同性婚姻需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上的同性婚姻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制度,即同性婚姻得到法律上的认可,不仅名称与异性婚姻相同,并且同性夫妇可以享有与异性伴侣完全相同的权利。广义上的同性婚姻是指法律采取某种制度来对同性伴侣的关系进行规范,通过登记等程序给予同性伴侣部分或全部配偶权。在这种意义上,同性婚姻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只要是对同性伴侣关系 ①戴娜娜.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4):11. ②李银河.性文化报告[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13.

对我国同性婚姻的立法思考

对我国同性婚姻的立法思考 摘要: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的历史和各类文化中普遍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几乎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已经存在。二战以后,随着人们认知不断进步和同性恋者争取自己权益的运动的发展,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们对同性恋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化。本文从人类对同性恋的认识出发,及立法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对同性恋者的婚姻立法进行思考建议。 关键词:同性恋同性婚姻立法的可行性必要性立法建议 一、同性恋的定义及普遍性 1.同性恋的定义 同性恋是homosexuality的意译,最早是法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是指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所吸引。Walker在《牛津法律指南》中写到,同性恋是一个人和另一个同性别人产生的性吸引,并导致身体接触和性快感。 2. 同性恋现象的普遍性 同性恋现象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社会事实,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甚至在许多未开化与半开化的民族中,同性恋是一个彰明昭著的现象;尤其在当地的文化中,甚至占据着优越的地位,同性恋因其特异性受到人们的仰慕和尊敬。 (1)世界历史上的同性恋现象 古代非洲北部的迦太基人、希腊人的一部分祖先杜伦人、古代黑海一辈的西先人、以及后来北欧的诺曼人的历史中,都有关于同性恋现象的记载。根据记载,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拉丁美洲的三大文明之一的玛雅文明,都有大量同性恋现象的存在。有专家认为,玛雅文明属于同性恋甚于异性恋的文明。在一些伊斯兰国家,由于女性与世隔绝,导致男性中同性恋现象风行。 (2)中国历史上的同性恋现象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12中写到:“杂说称娈童始黄帝”,此处“娈童”即指同性恋。而关于同性恋的第一个实例,则是《宴子春秋》中所记载的“羽人”倾慕齐景公的故事。又史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暇与卫灵公“分桃而食”;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汉哀帝的袖子,汉哀帝不忍惊醒他,遂“断袖而起”。于是,“龙阳”、“余桃”、“断袖”便成为后世指称同性恋

毕业论文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2014级法学本科贾建岗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同性恋”这一特殊的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同性恋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法律冲突日益呈现,因此,关于同性恋的权利如何保障,是否应当合法化以及如何使之适应中国国情,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针对同性结合合法化在我国的必要性,借鉴西方国家立法现状,对我国同性结合立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同性婚姻;同性恋;伴侣法 一、我国同性恋现状 (一)我国同性恋群体规模 据艾滋病干预专家北川教授估计,目前,我国15岁至60岁同性恋人数约为3000万,其中男同性恋和双性恋2000万,女同性恋1000万。著名性学教授银河则表示,按照金赛对美国同性恋者数量的统计和怀特姆关于各个社会和各类文化中同性恋者所占比例均十分接近并保持稳定的权威说法,可以推测,同性恋者在我国也应当占到成年人口的3%至4%(约为3600万至4800万),如果关于同性恋成因的先天说可以成立,在未成年人口中的潜在同性恋也应达到这个比例,这种性取向也不可能通过治疗或者惩处而改变。 (二)我国同性恋者生存状态 近年来,我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逐渐改善,但是,专家普遍认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处境依然很艰难,遭受严重的社会歧视。长期以来,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的同性恋者,大多生活在恐惧和愧疚之中。专家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独”,63%的人感到“相当压抑”。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三)我国法律对同性恋的态度 1984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流氓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对于“流氓罪”的解释,把同性恋行为包含其中。1997年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1)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黄秋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老干处,湖北襄樊441050)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急剧变迁,人们的情感生活日趋丰富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日趋自主化,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逐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在学术界,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性恋及同性婚姻的法律权利及保护的观点。但同性婚姻合法化会带来很多弊端,鉴于此,理论上保持对话,现实中尊重选择以及立法上科学、谨慎,应当是当代中国对待同性婚姻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姿态。 关键词:同性婚姻;合法化;性别歧视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4X(2005)06-0058-04 收稿日期:2005-06-12 作者简介:黄秋月(1970-),女,河南南阳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老干处干事,主要从事婚姻法学研究。 1引言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文字记载以来,婚姻作为一种 社会制度历来就是男女两性之间的结合,并且包含着在家庭中生育和抚养子女的内容。这已经作为一项真理或历史规律为全世界所普遍默认并沿袭至今。然而,近年来,随着后工业化时代文明的快速演进,随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急剧变迁,人们的情感生活日趋丰富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日趋自主化,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逐渐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传统的婚姻法律关系及婚姻家庭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性婚姻问题由此成为婚姻家庭法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思考。 2同性之间能否缔结婚姻关系 1971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对男同性恋者贝克尔(RichardJohnBaker)和麦克唐纳尔(JamesMichaelMcConnell)要求被告纳尔逊(Nelson)为其颁 发结婚证而遭到拒绝,于是起诉到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1]。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件有关同性婚姻的案件。其后,又相继分别发生了多起案件。这些案件的原告均诉称,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同性结婚,所以关于婚姻成立的立法目的中应当包括同性婚姻。因此认为当地法院没有遵循法律的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条款的规定,从而侵犯了他们的自由权、结婚权、平等权、财产权等。由于受美国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以及人们对同性恋的认识程度 的制约,上述案例均以原告———同性恋者的败诉而告终结。与之相联系,这些同性性伴侣之间的权利也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但是,此后的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不仅没有停息,反而一浪高过一浪,众多的同性恋者致力于消除禁止同性恋者结婚的法律障碍。在争取婚姻权利的过程中,他们不屈不挠,历经许多艰辛和曲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和人类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愈来愈崇尚自我、尊重差异,对于同性恋者的态度愈来愈开明、宽容和认可,“禁止同性婚姻”的论点和做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和破解,并相继发生了一些逐渐承认同性伴侣权利的判例,并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性恋及同性婚姻的法律权利及保护的观点,归纳如下: 第一,同性婚姻并不意味着一定违背人类的道德和思想意识; 第二,禁止同性婚姻实际上是一种性别歧视;第三,从一定意义上讲,同性婚姻家庭同样具有生育和抚养子女的职能; 第四,婚姻并不意味着必须以异性为自然前提;第五,同性婚姻、同性家庭与其子女成长之间并不能产生必然影响。 3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弊端 尽管从总体趋势来讲,世界各国的立法都正视 同性伴侣的婚姻要求,并通过渐进的法律改革来保障这一权益,并且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如丹麦、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芬兰、冰岛、挪威、新西兰、德国、法 第4卷第6期2005年12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Xiangf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Vol.4No.6Dec.2005 58

同性婚姻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6953671.html, 同性婚姻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作者:钟诗雨张国婧叶苏葶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9期 摘要利用网络论坛、贴吧及同性恋酒吧招募同性恋群体,采用自编问卷通过“同伴推动抽样”、“网络动员”等途径对成都地区青年同性恋人群进行调查,对自愿深度访谈的调查对象进行面访和电访,为调查该人群视角下同性婚姻发展提供数据分析。了解成都市青年同性恋群体的一般情况、社会认同度、自我认知、家庭关系对同性婚姻对其在我国发展的影响因素,站在同性恋群体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呼声,理性思考如何为同性婚姻进步作出努力。 关键词青年同性恋人群同性婚姻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钟诗雨,成都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张国婧,成都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叶苏葶,成都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doczj.com/doc/4016953671.html,ki.1009-0592.2017.03.374 2001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性学家李银河教授第一次在两会上提出《同性婚 姻法》的提案,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2011年,《同性婚姻法》已经通过两会立法的初审, 在全国两会决议中《同性婚姻法》排列在所有议案的第一位;2015年,李银河再次向两会提 出该项提案,提议将原有婚姻法中的“夫妻”改为“配偶”,和原有的一夫一妻制改为不限制性别,将广大民众的目光聚焦于同性恋这类处于中国边缘的群体。 较之近10年来的类似研究,国外有关于同性恋群体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同性恋群体,调查的立场中立,但范围过大,深入研究的程度不够。中国同性恋群体的人数逐年增多,探究影响同性恋者的婚姻与恋爱因素不仅仅能让社会更全面地了解到同性恋者在我国的处境和作为少数群体所承受的压力。研究影响同性恋群体的恋爱与婚姻的因素以及产生该因素的原因,反映单个因素在整体中所有的比例,深入剖辨当前成都地区的同性恋群体所受到的压力和影响我国婚姻合法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同性婚姻关系在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有价值的数据和依据标志之一。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针对成都地区青年同性恋者,通过滚雪球在网络论坛、贴吧及同性恋酒吧招募同性恋群体以及面访进行问卷调查。其原因有二:1.同性恋人群相对来说较为隐形,周围并不存在那么庞大的人口。2.在网上的贴吧和论坛上面很容易找到他们的聚集的“地方”,这对我们来说提供了足够的人员,网络也有利于他们隐私的保护,问卷更能反映真实情况。问卷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一是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是否有伴侣等);二是社会认同度;三是自我认知;四是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看法及家庭关系。共发放问卷500份,回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存档编号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教学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 届别2014届 专业法学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本人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法学 作者学号:100102074 作者签名: 年月日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On Legal Thoughts of Homosexual Marriage 2014年4月30日

摘要 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同性恋者人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同性恋者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促进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不断发展。国外的同性婚姻立法形式根据对同性恋者婚姻家庭权利的保护方式的不同分为零星的规则模式、家庭伙伴(同居者)立法模式、登记伙伴(注册伴侣)立法模式、同性婚姻立法模式。我国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性恋及同性婚姻的法律权利及保护的观点,但同性婚姻合法化会带来很多弊端以及在我国以立法形式确认同性婚姻尚与国情不符,同性婚姻立法条件尚不成熟。鉴于此,理论上保持对话,立法上科学、谨慎,应当是当代中国对待同性婚姻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姿态。 关键词:同性恋;同性婚姻;立法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rise of gay rights movement, people in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more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s, which promotes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evolving. Same-sex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the form of foreign ways, depending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gay marriage and family is divided into sporadic rule model, domestic partner (cohabitants) legislative model, registered partners (registered partnership) model legislation, same-sex marriage legislation mode.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ideas about legal rights and protection of homosexuality and same-sex marriage, but legalize same-sex marriage will bring many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same-sex marriage is recognized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ituation is still not pay through legislation, same-sex marriage legislation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 In view of this, in theory, keep the dialogue on legislative science, caution should be the treatment of same-sex marriage in contemporary China's basic position and attitude. Key Words:Homosexuality;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ve Model

当代同性婚姻问题

对同性婚姻的一点看法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持久性的对同性产生情感、浪漫和性的吸引,无论这样的吸引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同性恋是性取向的一种,是自然的存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许多同性恋。不同的性取向就如每个人眼睛的颜色不同一样,是自然给予的个体特征,并不是病态的存在。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各种少数性倾向和精神病理不存在任何内在联系,故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只是一种和异性恋一样正常的性倾向。 中国的同性恋有长久历史,从帝王名士到平民倡优,构成了古代中国一个特殊的人群。周小史,周小史是晋代出名的美男,有人作诗咏道:“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 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娥眉讵须疾,新妆递入宫。”汉哀帝刘欣与董贤,他们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故事:董贤美丽自喜,哀帝悦其仪貌而幸之;一次,董贤白天压着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惊贤,便将自己的衣袖割断,可见恩爱之深;古代没有“同性恋”这一名词,“断袖”是对同性恋现象最典型的概念表达。汉武帝,汉武帝幸臣众多,韩嫣是他的少年同学,当时就已相爱,后来韩嫣因宠而富,在长安市中把金丸当弹球,一天遗失十余个,以致当时谚云:“苦饥寒,逐金丸。”贫家儿童紧随他的身后,看到金丸的落处就敢紧去抢拾,成为京中一景;倡优出身的李延年在宫中做太监,善为新声,是历史上有名的音乐家;他“与上卧起,甚贵幸”,并且虽为阉宦却未曾彻底净身,竟能与宫人为奸。陈文帝与韩子高,韩子高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离乱当中得宠于陈文帝陈蒨,竟也能屡立战功,拜爵封将;两人之间的故事后来被写成了《陈子高传》,子高变为陈姓;在明代杂剧《男王后》里,陈子高更是被封做了正宫王后,事愈传而人愈奇。袁枚,在《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诗文小说中,他对自己以及社会上的男风同性恋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由于世界各国文化、宗教的差异,导致世界各国至今对同性恋人群还存有争议。中世纪的欧洲,受天主教的影响,民众遵从教会定义,认为同性恋违反神意是犯罪的。我国古代,“娈童始于黄帝”,“男风”在历朝历代时常盛行。相对于中世纪欧洲的严苛,直接用文字和法律规定残杀同性恋来说,中国古代社会更加宽容,儒家也对同性恋问题只做泛指性教导,孔孟亦未曾对普通同性恋表明过彻底否定的观点。如《论语·阳货》中的“巧言令色,鲜兮仁”,《论语·季氏》中“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孟子·尽心下》中“恶佞,恐其乱义也”在非洲和亚洲西部、南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同性恋仍被视作一种违法行为,有的国家甚至将同性恋者处以极刑。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普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性倾向。现今,欧洲许多国家(包括法国、西班牙等天主教传统国家)同性婚姻已经完全合法。在各种意义上,同性恋被人们理解乃至认同,都将会是今后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是人类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 同性婚姻,是指两个相同性别成员之间的婚姻。现在,有荷兰,加拿大等十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有12个国家承认民事结合。截至2013年11月,同性婚姻与民事结合在全球四大洲得到合法化。 在我国,1997年新《刑法》取消了1979年《刑法》第6章第160条的“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