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宙航行教学案

宇宙航行教学案

宇宙航行教学案
宇宙航行教学案

第5节宇宙航行教学案

【课前预习】

1.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

2.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在发射成功的,卫星质量为kg,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发送成功,飞船绕地球一圈历时。

世界上第一艘登月飞船是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发送成功,进入月球轨道;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航员登上月球。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在发送成功的,飞船绕地球圈后,于安全降落在主着陆场

【自主探究】

要点一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运行规律

2

2

2

2

2

?

?

?

?

?

=

=

=

=

T

mr

mr

r

v

m

ma

r

Mm

G

π

ω

(1)人造卫星的运行速率:v=

当r=R时,卫星绕地面运行,v== km/s

这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

(2)人造卫星的运行周期:T=.

(3)人造卫星的运行角速度:ω=.

【例题1 】如图所示,a、b、c是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质量相同且小于c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D.b、c的向心力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力

要点二三个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的推导: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大小为v=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大小为v=km/s.

说明(1)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运行速度,也是最小发射速度.

(2)三个宇宙速度分别为在三种不同情况下在地面附近的最小发射速度.

【例题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

C.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D.它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要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例题3】.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那么,

(1)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

(2)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要点三.卫星的轨道和种类

(1)卫星的轨道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可以是椭圆轨道,也可以是圆轨道.

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时,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其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

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须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

(2)卫星的种类

卫星的种类主要是按卫星有什么样的功能来进行命名的.主要有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勘测卫星、科学研究卫星、预警卫星和测地卫星等种类.【同步卫星】

(1)卫星运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 h=8.64×104s)。所谓地

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

(2)卫星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赤道平面内。如图5-4-2所示,假设卫星在轨道B 上跟着地球的自转同步地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引力F 引的一个分力F 1提供,由于另一分力F 2的作用将使卫星轨道靠向赤道,故只有在赤道上空,同步卫星才可能在稳定的轨道上运行。

(3)卫星距地面高度有确定值(约3.6X107

m )

已知T 为地球自转周期,M 、R 分别为地球质量、半径,试求同步卫星的离地面的高度??

【例题4】.如图2所示的圆a 、b 、c ,其圆心均在地球自转轴线上,b 、c 的圆心与地心重合,对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而言( )

图2

A .卫星的轨道可能为a

B .卫星的轨道可能为b

C .卫星的轨道可能为c

D .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为b 轨道面上的轨道b 的某一同心圆 【卫星的变轨问题】

1.关于宇宙飞船的变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宇宙飞船在绕地球在某一轨道上稳定运行时,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即

22r

Mm

G r mv =,r

GM

v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飞船的线速度v 突然增大后,此时,地球对飞船提供的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飞船沿原轨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即22r

Mm

G r mv ?,因此飞船将做离心运动;离地心的距离r 将增大,在飞船离心运动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克服地球引力做功,速度将越来越小,到新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线速度将比在原轨道上的线速度小即v v ?'。

②.同理,若由于某种原因使轨道上运行的飞船的线速度v 减小,则地球对飞船提供的万有引力超过卫星在原轨道上运行所需要的向心力,即

22r

Mm

G r mv ?,卫星将做近心运动;随着飞船离地心距离的减小,地球对飞船的引力做正功,飞船的速度将越来越大,当r 和v 再次满足r GM

v '

'=

''时,飞船将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v v ?''。 思考与讨论:

①.当飞船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若飞船的速度突然加速(如飞船向后喷气),有人根据r GM

v =

得出r 应减少,这种观点错在哪里? ②.有人说“飞船因加速而变高轨,因变高轨而速度减少; 相反,飞船因减速而变低轨,因变低轨而速度增加”这种观点有无道理?是不是有点“辩证法”呢?

【例题5】.宇宙飞船要与环绕地球运转的轨道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 )

A .只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

B .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C .只能从与空间站同一轨道上加速

D .无论在什么轨道,只要加速即可

【当堂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为避免通信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 .通信卫星定点在地球上空某处,各个通信卫星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可以不同

C .不同国家发射通信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D .通信卫星只能运行在赤道上空某一恒定高度上

2.设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为g 0,地球半径为R 0,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轨道半径为R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在轨道上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 0R 20

R 2

B .卫星运行的速度大小为 R 20g 0

R C .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为 R 3R 20g 0

D .卫星运行的周期为2π

R 3R 20g 0

3.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如图5-4-6所示),然后再次点

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2、3相切于P 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轨道1上的速率。

B .卫星在轨道3

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P

高中物理_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5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 【设计思想】 宇宙航行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已学过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论,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 本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人造卫星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上采用理论探究法,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通过设疑→思考→启发→引导这样一条主线,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学情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都已经讲过,从知识上讲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推导出卫星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或许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语言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学习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牛顿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 2.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4.通过实例,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牛顿对卫星发射的思考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2.通过对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的讨论,通过对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展示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激发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注好词好句,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他就是杨利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利伟的航天世界。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nǐ)遨.游(áo) 严禁.(jì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gài)烧灼.(zhuó) 舷.窗(xián)俯瞰.(kàn)释.然(shì)确凿.(z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背景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神舟五号载

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 编号:13 课题:《宇宙的未来》编写:林金城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幽默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中国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国家之一,在殷商甲骨文里,就有许多天文观测记录。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大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张衡浑仪注》)盖天说认为:天地都是穹形的,如同一个同心的球穹。宣夜说认为:“天”不是一个固体的“天穹”,不过充满了无边无际的气体,日月星辰都在这气体中浮动。 在西方,古希腊人也有多种宇宙学说。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地球是一个圆盘,漂浮在一片汪洋中。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天空是包围地球的一个球层,恒星在内层,太阳和月亮在外层。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都在一个同心球上围绕中央火旋转。托勒密认为地为球形,静止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行,创立了“地心说”,统治西方天文学界一千四百多年,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亲手制造天文望远镜,开拓了人们的天文视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力学的引力原理解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创立了天体力学。 现代宇宙学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在那里,物质被压缩成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都毫无意义。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爆炸”,温度逐渐冷却,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提醒学生:此段文字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含答案)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把握文章的解说顺序,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3、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培养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的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用于参观浏览的导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散文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如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解说词,则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介绍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预习案】 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悬yá()眩()晕战lì()崭新()踝()节夙()望 广mào()搁置()旋()涡tuǒ()圆磅bó()cuǐcàn() chuān()流不息huì()核俘()获 2.下列词语中点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晕眩(yūn)颤栗(zhàn)戎装(róng)徘徊不前(huí)

《宇宙航行》导学案(带答案)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 (命制教师:张宇强)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 使用时间: 月 日—— 月 日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 2、掌握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4、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问题导读】认真阅读《课本》P44—P51内容,并完成以下导读问题: 一、人造地球卫星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 足够大 时,它将会围绕 旋转 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 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 提供,即G Mm r 2 = ,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 二、三个宇宙速度的比较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成就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宏观、低速、弱引力的广阔领域,包括天体力学的研究中,

§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命制教师:张宇强) 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牛顿力学即经典力学,它只适用于、的物体,不适用于 和的物体。 (2)狭义相对论阐述了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遵从的规律,得出了一些不同于经典力学的结论,如质量要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 (3)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量子力学,它正确描述了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说明在的作用下,牛顿的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 预习检测: 1.两颗卫星A、B的质量相等,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 A、H B,且H A

走近中国航天教案

走近中国航天 活动目标: 1. 通过开展走近中国航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调发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分析等过程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利用周围的航天资源来解决问题,体会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养成探究意识。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学习、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乐于表现的意识以及与他人分享的态度。正式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 活动重点: 此次活动,借走近中国航天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学习航天人身上的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航天精神。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了解我国的航天史,明确未来的发展路线,产生热爱的航天,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过程: 1. 欣赏交流引发主题 师:同学们,在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一件让世界瞩目的大事,那就是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再次搭乘 3 名宇航员执行为期30 天的航天飞行任务,下面我一起来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精彩场面。 师:航天事业是高难度,高挑战的,它需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需要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作为中学生,我们将是未来航天事业的后继人,现在世界各国的航天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航天知识,为实现我们的航天梦打好基础。 2. 交流讨论征集课题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围绕“中国航天” ,开展组内讨论,选择 1 一-2 个你最有感兴趣,想去研究的问题。填写在卡片上。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最有兴趣探究问题征集卡。 3. 确定课题收集资料 A航天员训练 航天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体质锻炼、理论知识教育、心理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训练、生存训练和航天器技术训练、航天医学工程技术训练、空间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宇宙的边疆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培养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把握文章的解说顺序,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执着探究的科学精神,了解神秘的自然和宇宙。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 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的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用于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艺术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如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解说词, 则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介绍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 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 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 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事物进行 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 具有文学创作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基础知识】 2.下列词语中点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分析课文结构: 课中探究案 【问题探究】 B 、踝节(hu d ) 璀璨(c C ) 束缚(f U ) 人才济济(j 1) C 、广袤(m C ) 磅礴(b o ) 椭圆(tu o ) 区区可数(sh u ) D 、纤细 (xi an) 旋涡(wo ) 俘获(f u ) 好大喜功(h c o ) 3.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覆盖 神密 奄奄一息 与世隔绝 B 、附着 荒芜 辽阔无垠 尘埃落定 C 、边缘 篷勃 穿流不息 作伴相随 D 、闪铄 想像 茫无际崖 面目全非 戎装(r 印g ) 徘徊不前(hu 刀 A 、晕眩(y U n 颤栗(zh cn ) 【整体感 知】 1.给加点字注音: 悬崖() 眩晕() 战栗() 崭新() 踝节( 夙望() 广袤()

宇宙航行(学案)

第五节:宇宙航行 要点知识回顾: 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发射出去,如果速度,物体不再在落回地球表面,而是刚好在地球表面附近围绕地球做运动,成为地球,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发射速度,也是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运行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规律: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公式为:___________=ma=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 a=_____ __,可见随着轨道半径增大,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减小,向心力减小; v=_____ ___,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大,卫星线速度; w=___ _____,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大,卫星的角速度; T=______ ___,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大,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近地卫星的周期约为84.6min,其他卫星的周期都大于这个数值. 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物体,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km/s,它就会克服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成为太阳的人造行星,这时的发射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在地面附近发射物体,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km/s,它就会挣脱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成为人造小恒星,这时的发射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梦想成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发射成功,卫星质量83.6kg,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 1962年4月12日,苏联人成为第一个乘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人。1969年7 月20日,人类成功登上月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航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送入太空。 课堂典例: 例题1:海王星的质量约是地球的16倍,它的半径是地球的4倍,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为8.0km/s,则海王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大? 例题2: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8:1 : B A T T,则轨道半径 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多少?

宇宙航行教案1

第5节宇宙航行 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宇宙速度 师组织学生观看常娥一号发 射并到达月球的全过程flsh 动画和阅读教材“宇宙速度”。 呈现问题一: 1、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 2、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师:演示抛物实验,提出问题。 牛顿的思考 与设想: (1)抛出 的速度v越大 时,落地点越远,速度不断增大,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 阅读课文 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2)牛顿根据自 4、若此速度再增大,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5、此抛出的物体速度增大何种程度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组织学生讨论猜 测: 1、平抛物体的速度 逐渐增大,物体的 落地点逐渐变大。 2、速度达到一定值 后,物体将不再落 回地面。 3、物体不落回地面 时环绕地面做圆周 运动,所受地面的 引力恰好来提供向 心力,满足 r mv r GMm2 2 = r GM v= ? 4、若此速度再增 大,物体不落回地 培养学生实验与 理论的结合,对 物理现象进行大 胆科学猜测的能 力。

师:(1)由上面的第5问求得的抛出的物体速度v=7.9km/s时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一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也是发射卫星能绕地球做环绕飞行的最低发射速度。 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大小 211.2/ v km s =。 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面,也不再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不能提供所需要的向心力,从而做离心运动,轨道为椭圆轨道 5、根据万有引力与向心力公式得 r mv r GMm2 2 = r GM v= ? s m/ 10 40 .6 10 98 .5 10 67 .6 6 24 11 ? ? ? ? = - =7.9km/s

宇宙航行学案

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学习重难点 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三、学习方法建议 认真预习,把教材多看几遍,结合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知识点,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四、学习问题设计 自学回答下列问题: (A)问1: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发射出的卫星没有落下来? (B)问2:卫星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B)问3:什么是第一宇宙速度以及如何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A)问4:区别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 (A)问5:什么是第二宇宙速度及第三宇宙速度? 五、问题解决情况检测 (A)1、在圆轨道上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的半径R,地面

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卫星运行的速度是gR 2 B 、卫星运行的周期是g R 24 C 、卫星的加速度是g 21 D 、卫星的角速度是R g 241 (A )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宇宙速度的数值是11.2km/s B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为逃逸速度 C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D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环绕速度 (A )3、同步卫星是与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它的周期T=24h ,关于同步卫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和运行速度是一定的 B 、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越高,其运行速度就越大;高度越低,速度越小 C 、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D 、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A )4、(05江苏)若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大 B 、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小 C 、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大 D 、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 (C )5、设在地球上和在x 天体上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的最大高度比为k (均不计阻力)。且已知地球和x 天体的半径比也为k ,则地球质量与此天体的质量比为( ) 1.A k B . 2.k C k 1.D (A )6、某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7.9km/s ,则:(1)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少? (2)该星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

《宇宙航行》教案

宇宙航行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节前已经讲过卫星的发射,环绕的有关知识,对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速率、周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中阶段主要研究的有极地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其中地球同步卫星用于通讯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并且其轨道、运动有着其自己的特点。因此设立了本教案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同步卫星的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课题 地球同步卫星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六章第五节中的一个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卫星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所充当的。并且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一课中,对天体的运动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一些实际应用。 2、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特点。 3、地球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4、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地球同步卫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事件的之间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对

航天知识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特点和运行规律。 难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位置的确定。 六、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并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分析找到地球表面物体万有引力与两个分力——重力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与同步卫星若在北半球受到的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进行对比与比较。得到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位置的结论,并由万有引力定律及同步卫星周期,从而推导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高度等。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地球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卫星,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等。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卫星它总是相对于地球的一个固定位置保持相对静止,这种卫星就是地球同步卫星。 (二)新课教学 1、简单介绍地球同步卫星 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面静止,因此从地球上看它总在某地的正上方,因此叫做地球同步卫星。 学生活动:根据地球同步卫星的定义讨论、归纳、总结其特点: (教师引导并总结) ●与地球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T=24h。 ●相对于地球的某地保持相对静止。 提出疑问:既然是相对于地球某地保持静止,那么在大连的上空有没有地球同步卫星?并给出若卫星相对于大连所在的北半球保持静止应有的轨道图片。 2、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

2020-2021学年鲁科版必修2 5.3 探索宇宙的奥秘 学案

第3节探索宇宙的奥秘学案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研究进展. 基础知识: 1.宇宙的起源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在该奇点,温度为无限高,物质密度为无限大,即发生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断膨胀,温度不断降低。 2.宇宙的演化 通过观测和理论分析,科学家推测宇宙的大部分都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的,但是人类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至今仍不了解,现有的天文观测资料不能确定宇宙的未来将走向何处,这有待于人类的进一步探索。 3.永不停息的探索 (1)2016年,我国落成启用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宇宙茫茫无际,人类的探索也不会停止,为了摆脱大气层的影响,人们先后发射了许多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行器用于天文观测。 (3)引力波开启了探索宇宙的新窗口,它可以让我们倾听宇宙,了解宇宙。 典例1、(多选)关于大爆炸宇宙模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起源于一个特殊的点,这个点大爆炸,是空间的开始 B.宇宙大爆炸后空间膨胀一定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不停止 C.宇宙起源的“奇点”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 D.宇宙膨胀到某个极大值后可能会收缩 ACD[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宇宙起源于“奇点”,该“奇点”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认为该点拥有无穷的能量,但体积无限小,故C正确.宇宙爆炸后,急剧膨胀,宇宙未来的演化有两种可能,一是持续膨胀,另一种是膨胀到极限后又收缩成一个新的“奇点”,故B错误,D正确.“奇点”爆炸是宇宙的始点,既是时间的起点又是空间的始点,故A正确.] 巩固练习: 1.(多选)根据绝对时空观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1 宇宙航行—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学案

高一 必修二 物理导学案 宇宙航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初步构想。 2.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自主阅读反馈 1、第一宇宙速度: (1)牛顿设想:如图所示,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如果抛出速度,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成为。 (2)近地卫星的速度:由G mm 地r2=m v2r ,得v =_______。用地球半径R 代替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求得v = km/s 。 (3)宇宙速度及其意义

(逃逸速度) 2、人造地球卫星: (1)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3)地球同步卫星位于上方高度约 km处,与地面相对静止,角速度和周期与地球的。 (4)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完成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旅行。 (5)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送入太空。 (7)2013年6月,神舟十号分别完成与空间站的手动和自动交会对接。 (8)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完成与空间站的自动交会对接。 (9)2017年4月20日,我国又发射了货运飞船, 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及多项 实验。 三、探究思考 情境1、如图,把物体水平抛出,如果速度足够大,物 体就不再落到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是什么力使物体绕地球运动?

情景2、在100~200 km高度飞行的地球卫星,能说在地面附近飞行吗?为什么? 情景3、人造地球卫星按怎样的轨道运行,谁提 供向心力? 四、知识精讲: 1、第一宇宙速度的定性分析 (1)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近地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备的速度,即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2)决定因素:由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式v=GM R 可以看出,第 一宇宙速度的值由中心天体决定,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M和半径R,与卫星无关。 (3)“最小发射速度”:如果发射速度低于第一宇宙速度,因为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发射出去的卫星就会再回到地球上,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 (4)“最大环绕速度”:在所有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 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最小,由G Mm r2 =m v2 r 可得v= GM r ,轨道半径越 小,线速度越大,所以在这些卫星中,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

宇宙航行教学案

第5节宇宙航行教学案 【课前预习】 1.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 2.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在发射成功的,卫星质量为kg,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发送成功,飞船绕地球一圈历时。 世界上第一艘登月飞船是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发送成功,进入月球轨道;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航员登上月球。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在发送成功的,飞船绕地球圈后,于安全降落在主着陆场 【自主探究】 要点一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运行规律 2 2 2 2 2 ? ? ? ? ? = = = = T mr mr r v m ma r Mm G π ω (1)人造卫星的运行速率:v= 当r=R时,卫星绕地面运行,v== km/s 这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 (2)人造卫星的运行周期:T=. (3)人造卫星的运行角速度:ω=. 【例题1 】如图所示,a、b、c是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质量相同且小于c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D.b、c的向心力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力

要点二三个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的推导: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大小为v=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大小为v=km/s. 说明(1)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运行速度,也是最小发射速度. (2)三个宇宙速度分别为在三种不同情况下在地面附近的最小发射速度. 【例题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 C.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D.它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要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例题3】.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那么, (1)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 (2)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要点三.卫星的轨道和种类 (1)卫星的轨道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可以是椭圆轨道,也可以是圆轨道. 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时,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其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 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须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 (2)卫星的种类 卫星的种类主要是按卫星有什么样的功能来进行命名的.主要有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勘测卫星、科学研究卫星、预警卫星和测地卫星等种类.【同步卫星】 (1)卫星运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 h=8.64×104s)。所谓地 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 2.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的半径为①________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 (1)概念: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包括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3)分布: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是⑥________的。 2.天体系统 (1)成因:⑦________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 总星系??? ⑧系??? ⑩系??? ?? ?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⑨系

Ⅰ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主要组成:?和星云恒星间的最小距离单位:?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星系构 成的最大天体系统 Ⅲ.地月系????? 中心天体:○28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 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的月面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从地球的○ 29________和所处的○30________而言,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特殊性——存在 生命????? 充足的○31恰到好处的○32和○33适宜的○34和○35

探究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探究材料】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待发射的“嫦娥二号”是不是天体?一个物体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2.“嫦娥二号”围绕月球飞行是否离开了地月系? 3.宇宙就是总星系,这种说法正确吗? 【规律总结】 (1)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只吸引不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例如,月球绕地球运转,形成地月系,而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2)宇宙中的天体因为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从而形成不同级别的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天体系统。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7.1探索宇宙 导学案

七年级(下)科学编号:040701 主备:祝小平使用时间:2014年6月13日姓名: 七年级科学下册§4.7.1探索宇宙导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初步认识著名星座和恒星。 2、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4、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教学重难点】认识天空中常见的星座与宇宙空间概念的建立。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阅读课本P153-158页) 1、古代星座是指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现代星座是指天空中的某一区域,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__________个区域,命名为______________。星空的方向:上_____下_______,左_____右_______。 2、_______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大熊星座(北斗星)其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在晚上八九点钟观测,秋天都斗柄朝__________,冬天都斗柄朝__________,春天都斗柄朝__________,夏天都斗柄朝__________。 3、星座表示星星的__________,星等越小__________。太阳的高度是_________星等。 4、银河系是由众多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各恒星之间距离很远,天文学上常用_____________表示他们之间的距离。银河系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距离约__________。 5、目前,人类课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__________。 6、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星座和星星的神话故事。 【合作交流】 1、认识著名的星座和恒星:读图课本P154-155北天星空和南天星空,①用铅笔圈出: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猎户座和天鹅座,并描述出其形状和帮助记忆的方法。 ②圈出下列恒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 2、请写出或画出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3、观察教科书图4-52“银河系俯视图”和“银河系俯视图”,请你描述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并寻找太阳系的位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觉得呢? 4、读宇宙中不同级别天体系统图完成下列各题。 (提示:你现所知道的宇宙组成系统,即分为哪些系统或星系构成、组成) (1)图中数码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是: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图中⑤组成的系统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二个星球组成。 1

五年级科学下册学案-23.探索宇宙-粤教版(2017)

探索宇宙

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 (一)活动设计 设计你的专属“火箭”(下图仅供参考)。 (二)理解与应用。 如今太空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运载火箭可以把仪器甚至是人送入太空。运载火箭的速度很快,能脱离大气层飞行,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力工具。运载火箭靠发动机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运载火箭可以将人类送入太空。()2.人类已经成功登上月球了。()3.在使用水火箭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水火箭发射的方向。()4.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5.古代火箭是在明朝时期发明的。()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运载火箭靠()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 A.发动机B.火箭头C.机翼D.煤油 2.现代运载火箭由()演变而来。

A.古代火药B.古代火箭C.现代烟花D.古代弓箭

按特长评语 1. 优秀的成绩,娟秀的书法,逼真的绘画,优美的舞姿,娓娓动听的播音,落落大方的小小主持人,博得师生的好评,是我们学校的骄傲。这都是你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愿你获得新成绩。 2. 你是个受老师与同学们喜欢的好班长,也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上课时你聚精会神的听讲,下课时你的眼睛总是关注着班集体。同学们遇到困难都找你,你总是乐意帮助解决。每次评选三好学生时,你总是全班同学全体举手通过。你的上进心很强,我曾经说你要是字再写的好一些就好了,你就暗下功夫练字很快就大有进步了。要是你发言讲话,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3. 如果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是夜空的繁星,那么你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看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你当班长;看着你俨然一位小老师,热心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看着你犹如一匹活泼的小马驹,奔驰在操场上……我真为你而感到高兴,但老师要提醒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虚谨慎永远是成功的法宝。 4. 你是个文静的女孩。默默地学习,作业本上那工整的字迹,是你文静开出的花朵。课间活动,体育场上,你文静有余而活动不足。愿你多一些活泼,多一些微笑。 5.你是个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的女孩,每天都可以看到你为净化校园弯腰扫地的身影。桌椅歪了,你主动摆好,字纸篓满了,你主动到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不怕困难,勤奋学习,你也能把学习搞好。 6.你是一个聪明漂亮、文静可爱的小姑娘。你能坚持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学画画能吃苦,多次为班为校争光;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表现堪为同学表率,作为班干部你能积极主动搞好本职工作,得到同学的信任和支持,本学期被光荣地评为武昌区优秀少先队员。望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地球同步卫星教案

必修二 6.5宇宙航行 ——地球同步卫星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节前已经讲过卫星的发射,环绕的有关知识,对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速率、周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中阶段主要研究的有极地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其中地球同步卫星用于通讯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并且其轨道、运动有着其自己的特点。因此设立了本教案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同步卫星的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课题 地球同步卫星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六章第五节中的一个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卫星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所充当的。并且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一课中,对天体的运动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一些实际应用。 2、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特点。 3、地球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4、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地球同步卫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事件的之间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对航天知识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特点和运行规律。 难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位置的确定。 六、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并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分析找到地球表面物体万有引力与两个分力——重力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与同步卫星若在北半球受到的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进行对比与比较。得到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位置的结论,并由万有引力定律及同步卫星周期,从而推导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高度等。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地球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卫星,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等。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卫星它总是相对于地球的一个固定位置保持相对静止,这种卫星就是地球同步卫星。 播放同步卫星视频:https://www.doczj.com/doc/4015676516.html,/flash/html/4/2012/0217/3512.html 同步卫星1_在线视频观看 (二)新课教学 1、简单介绍地球同步卫星 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面静止,因此从地球上看它总在某地的正上方,因此叫做地球同步卫星。 学生活动:根据地球同步卫星的定义讨论、归纳、总结其特点: (教师引导并总结) ●与地球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T=24h。 ●相对于地球的某地保持相对静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