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选择交换机

如何选择交换机

如何选择交换机
如何选择交换机

交换机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局域网中已经非常普遍,随着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交换机产品也日益丰富,厂商不断涌现,Cisco、Avaya、3COM、华为、联想、D-Link、方正、港湾、神州数码等等成百上千家都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换机产品,来满足各层次用户的需求。面对如此众多的厂商和产品,是不是让您觉得眼花缭乱?怎样才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交换机产品呢?其实笔者认为,任何东西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掌握了产品的本质特性,再根据自身的特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就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了。在这里,笔者与各位网友共同学习一下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从技术角度对交换机有个基本的认识,以便在今后选购和使用交换机时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与交换机性能和设备选型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背板带宽、包转发率、交换方式、端口类型、端口速率、端口密度、冗余模块、堆叠能力、VLAN数量、MAC地址数量、三层交换能力等,下面以几款产品为例逐一介绍:

a.背板带宽

背板带宽是我们在选购交换机时应该十分注意的一个性能指标,它标志着一个交换机总的吞吐能力。背板带宽约高,你的交换机负载数据转发能力就越强,网络瓶颈就越低。在以背板总线为交换通道的交换机上,任何端口接收的数据,首先被放到总线上,再由总线传递给目标端口,这种情况下背板带宽就是总线的带宽。现在的许多交换机,尤其是模块化的交换机都为交换矩阵设计,这种设计的交换能力更强,在这样的交换机上,背板带宽实际上指的是交换矩阵的总吞吐量。背板带宽以Gbit/s为单位,从几Gbit/s到几百Gbit/s不等,一般来说固定端口交换机背板带宽较低,而模块化交换机背板带宽较高,如Cisco桌面级交换机CISCO WS-C2950G-48-EI的背板带宽为4.4Gbit/s,而企业级交换机CISCO WS-C6513的交换矩阵吞吐能力是256Gbit/s,相差两个数量级。当然背板带宽越高的价格也就越贵,像上面提高的CISCO WS-C6513目前市场售价大概在11万到12万左右。

b.包转发率

在我们选购交换机时经常会注意到背板带宽和端口速率,但包转发率这项指标也是不可忽视的。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单位是Mpps(百万包/秒)。包转发率的数值从几Mpps到几百Mpps不等。如Cisco 2950系列交换机包转发率一般为6.6Mpps。华为S5516的包转发率为24Mpps。

c.交换方式

目前交换机通常采用直通式交换、存储转发式、碎片隔离式三种。其中直通式交换延时小,速度快,但不提供错误检测,容易丢包;存储转发与之相反,它是接收数据包后先缓存起来,做CRC校验,过滤错误的数据包后再发送到目的端口,这种交换方式稳定准确,但是延时大,华为的S3026交换机即属于存储转发式,该技术是目前交换机使用最为普遍的方式。还有一种技术,就是碎片隔离式技术,它算是以上两种技术的折中吧,原理是在转发之前先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Byte,如小于该值,则丢弃(说明是假包),如大于该值,则转发。该种技术一般应用于低端交换机当中。

d.端口类型

端口类型是指交换机上的端口是以太网、令牌环、FDDI还是ATM等类型,一般来说固定端口交换机只有单一类型的端口,而模块化交换机则可以有不同介质类型的模块可供选择,从而实现各种网络的互连。如华为的S3050交换机提供的是

10/100Base-TX,1000Base-FX端口,而华为S5516交换机有1000/100/10Base-T,1000Base-LX,1000Base-SX等几种接口可供选择。在我们小型办公室中使用的交换机一般是以RJ45以太网端口居多。

e.端口速率

除了背板带宽、包转发等,端口速率也是衡量交换机的一项重要指标,像神州数码DCS-1016交换机提供10M/100M速率,而其模块化交换机DCRS-7515能够提供10M/100M/1000M等不同速率。目前低端交换机一般都能够提供10M、100M速率,高端交换机能够提供1000M甚至更高。

f. 端口密度

端口密度是指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最大端口数量。这也是我们在选购交换机最能直接看出来的,目前市面上的SOHO、中小企业固定交换机一般提供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而企业模块化化交换机提供的端口会更多。如果您是SOHO用户一般选择端口较少的固定交换机即可,但如果是中等规模企业使用,为了以后升级,就得考虑选择模块化交换机了。

g.三层交换能力

早期的交换机不提供三层交换,对于三层交换能力的指标首先是指交换机有无三层交换能力,是否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具有此能力;其次是指三层的包转发率的高低,能否实现线速的三层交换(线速三层交换是指具有和二层交换相同的交换速率)。有些交换机的标准版软件是不支持三层交换,但增强版软件则支持三层交换,例如思科的Cisco 3550系列交换机就是如此。

h.堆叠能力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有两种方式,即级连和堆叠,级连是指通过网线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而堆叠则指通过堆叠端口(或模块)和堆叠线缆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不同类型的交换机可以级连,而只有同类的交换机才能堆叠到一起,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不同厂商的产品,可堆叠的设备数量有一定差别,一般最多为9台,比如3 Com SuperStack系列交换机堆叠数量是4台,而Cisco 3550系列交换机堆叠数量能够到9台。

i.VLAN支持

VLAN指的是虚拟局域网,主要是为了防止局域网内产生广播效应,同时加强网段之间的安全性。不同厂商的设备对VLAN的支持能力不同,支持VLAN的数量也不同,早期的交换机支持VLAN能力比较低,现在的交换机大部分都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基于IP和MAC的VLAN、基于组播的VLAN,且支持数量一般都不少。比如联想imax iSpirit3524G-L3就能够支持256个VLAN。

j.MAC地址数量

像路由器有路由表一样,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MAC地址表,所谓MAC地址数量是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可以最多存储的MAC 地址数量,存储的MAC地址数量越多,那么数据转发的速度和效率也就就越高。像CISCO的交换机CISCO WS-C6509(1300AC)的MAC地址为16000,NETGEAR GS524T的MAC地址为8K。在我们选购交换机时要注意这个参数,不过现在的交换机一般都会在几千到几万个以上,差不多都会满足要求。

以上简单列举了交换机的一些主要性能指标,目前市场上交换机产品琳琅满目,不同厂商对针对不同用户提出自己产品的特色,增强卖点,但只要您擦亮眼睛,清楚产品的本质特性,找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我相信就不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了。还有其他一些像CPU 主频类型、延时、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模块冗余、缓存类型和大小等参数,也都是交换机的基本性能指标,一般在厂商的手册或彩页上都应该说明,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欲了解交换机的具体产品信息和行情,请参阅IT 168有关交换机的专栏。

交换机的配置

交换机的配置 一、连接交换机和PC 首先,需要先把PC和交换机连接在一起,这样才能进行管理。可网管型交换机都附带一条串口电缆,供网管员进行本地管理。先把串口电缆的一端插在交换机背面的Console口上,同时拧好螺钉,防止接触不良。串口线的另一端插在普通PC的串口上,此时要记住电缆插在COM1还是COM2口上,以后设置会用得着。 二、设置“超级终端” 连接好后,接通交换机和电脑电源并开机。Windows 98/Me/2000都提供“超级终端”服务,如果没有可以在“添加/删除程序”中的“通讯”组内添加。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符合VTY100(终端的一种标准,现在很少见)标准的终端模拟程序。 在第一次运行“超级终端”时,系统默认为通过Modem连接,会要求用户输入连接的区号,随便输入一个即可。如果你的电脑中没有安装Modem,则会提示“在连接之前必须安装调制解调器,现在就安装吗?”,这里点击[否]按钮。 程序运行之后会提示你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名称,我们在这里输入“Switch”。点击[确定]按钮后,会出现一个窗口,要求用户选择连接时使用哪一个端口。这里一定要注意,应该选择你连接的PC串口的序号。如果不太清楚,可以用“串口1”和“串口2”分别试试。 串口号后,点击[确定]按钮,会出现一个COM口属性的窗口,里面有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检、停止位、流量控制等参数设置。这么多参数,如何设置呢?其实不要紧,只要点击一下[还原默认值]按钮,就会调用最保守的参数设置。默认参数在大多数的连接状况下都能适用,这样用户就不必再花费时间研究这些参数了。 设定好连接参数后,程序就会自动执行连接交换机的命令。咦!界面怎么一片空白?不要急,按一下回车键,交换机管理主界面的庐山真面目终于出现了。 从现在开始,你就得忘记鼠标的存在,所有的控制都要通过键盘来实现。不过操作非常简单:用回车键执行命令,用“Tab”键或箭头键在选项中移动,用空格键或键盘字母键、数字键改变某项参数。登录操作系统之前,用户需要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大多数设备管理员的默认用户名都以“Admin”、“Super”等有意义的英文单词命名。有的交换机有初始口令,有的则没有,只要仔细查看交换机使用手册就可以了解这些信息。 交换机的配置是一项技巧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工作,只有在平时认真总结,才能对交换机进行有效管理,使局域网畅通运行,为用户的信息传递提供最可靠的服务。 (1)每个双绞线接口只与一个工作站(网卡)相连,信号点对点传输。 (2)当某一端口接收到信号时,HUB将其整形再生并广播到其他每个端口。 (3)HUB本身可自动检测信号碰撞,当碰撞发生时立即发出阻塞(jam)信号通知其他端口。

数字监控系统中的交换机选择

关于数字监控系统中的交换机选择 一、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 接入层交换机主要下联前端网络高清摄像机,上联汇聚交换机。 以720P网络摄像机4M码流计算,一个百兆口接入交换机最大可以接入几路720P网络摄像机呢? 我们常用的交换机的实际带宽是理论值的50%-70%,所以一个百兆口的实际带宽在 50M-70M。4M*12=48M,因此建议一台百兆接入交换机最大接入12台720P网络摄像机。 同时考虑目前网络监控采用动态编码方式,摄像机码流峰值可能会超过4M带宽,同时考虑带宽冗余设计,因此一台百兆接入交换机控制在8台以内时最好的,超过8台建议采用千兆口。 二、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 汇聚层交换机主要下联接入层交换机,上联监控中心核心交换机。一般情况下汇聚交换机需选择带千兆上传口的二层交换机。 还是以720P网络摄像机4M码流计算,前端每台接入层交换机上有6台720P网络摄像机,该汇聚交换机下联5台接入层交换机。该汇聚层交换机下总带宽为4M*6*5=120M,因此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级联口应选千兆口。

三、核心层交换机的选择: 核心层交换机主要下联汇聚层交换机,上联监控中心视频监控平台,存储服务器,数字矩阵等设备,是整个高清网络监控系统的核心。 在选择核心交换机是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带宽容量及如何核心层交换机配置不当,必然导致视频画面无法流畅显示。因此监控中心需选择全千兆口核心交换机。 如点位较多,需划分VLAN,还应选择三层全千兆口核心交换机。 四、决定交换机性能的几个参数 1、背板带宽 背板带宽计算方法:端口数*端口速度*2=背板带宽,以华为S2700-26TP-SI为例,该款交换机有24个百兆口,两个千兆上联口。 背板带宽=24*100*2/1000+2*1000*2/1000=8.8Gbps。 2、包转发率 包转发率的计算方法: 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满配置百兆端口数×0.1488Mpps=包转发率 (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1个百兆端口在包长

如何选择交换机

交换机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局域网中已经非常普遍,随着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交换机产品也日益丰富,厂商不断涌现,Cisco、Avaya、3COM、华为、联想、D-Link、方正、港湾、神州数码等等成百上千家都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换机产品,来满足各层次用户的需求。面对如此众多的厂商和产品,是不是让您觉得眼花缭乱?怎样才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交换机产品呢?其实笔者认为,任何东西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掌握了产品的本质特性,再根据自身的特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就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了。在这里,笔者与各位网友共同学习一下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从技术角度对交换机有个基本的认识,以便在今后选购和使用交换机时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与交换机性能和设备选型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背板带宽、包转发率、交换方式、端口类型、端口速率、端口密度、冗余模块、堆叠能力、VLAN数量、MAC地址数量、三层交换能力等,下面以几款产品为例逐一介绍: a.背板带宽 背板带宽是我们在选购交换机时应该十分注意的一个性能指标,它标志着一个交换机总的吞吐能力。背板带宽约高,你的交换机负载数据转发能力就越强,网络瓶颈就越低。在以背板总线为交换通道的交换机上,任何端口接收的数据,首先被放到总线上,再由总线传递给目标端口,这种情况下背板带宽就是总线的带宽。现在的许多交换机,尤其是模块化的交换机都为交换矩阵设计,这种设计的交换能力更强,在这样的交换机上,背板带宽实际上指的是交换矩阵的总吞吐量。背板带宽以Gbit/s为单位,从几Gbit/s到几百Gbit/s不等,一般来说固定端口交换机背板带宽较低,而模块化交换机背板带宽较高,如Cisco桌面级交换机CISCO WS-C2950G-48-EI的背板带宽为4.4Gbit/s,而企业级交换机CISCO WS-C6513的交换矩阵吞吐能力是256Gbit/s,相差两个数量级。当然背板带宽越高的价格也就越贵,像上面提高的CISCO WS-C6513目前市场售价大概在11万到12万左右。 b.包转发率 在我们选购交换机时经常会注意到背板带宽和端口速率,但包转发率这项指标也是不可忽视的。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单位是Mpps(百万包/秒)。包转发率的数值从几Mpps到几百Mpps不等。如Cisco 2950系列交换机包转发率一般为6.6Mpps。华为S5516的包转发率为24Mpps。 c.交换方式 目前交换机通常采用直通式交换、存储转发式、碎片隔离式三种。其中直通式交换延时小,速度快,但不提供错误检测,容易丢包;存储转发与之相反,它是接收数据包后先缓存起来,做CRC校验,过滤错误的数据包后再发送到目的端口,这种交换方式稳定准确,但是延时大,华为的S3026交换机即属于存储转发式,该技术是目前交换机使用最为普遍的方式。还有一种技术,就是碎片隔离式技术,它算是以上两种技术的折中吧,原理是在转发之前先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Byte,如小于该值,则丢弃(说明是假包),如大于该值,则转发。该种技术一般应用于低端交换机当中。 d.端口类型 端口类型是指交换机上的端口是以太网、令牌环、FDDI还是ATM等类型,一般来说固定端口交换机只有单一类型的端口,而模块化交换机则可以有不同介质类型的模块可供选择,从而实现各种网络的互连。如华为的S3050交换机提供的是 10/100Base-TX,1000Base-FX端口,而华为S5516交换机有1000/100/10Base-T,1000Base-LX,1000Base-SX等几种接口可供选择。在我们小型办公室中使用的交换机一般是以RJ45以太网端口居多。 e.端口速率 除了背板带宽、包转发等,端口速率也是衡量交换机的一项重要指标,像神州数码DCS-1016交换机提供10M/100M速率,而其模块化交换机DCRS-7515能够提供10M/100M/1000M等不同速率。目前低端交换机一般都能够提供10M、100M速率,高端交换机能够提供1000M甚至更高。

监控项目交换机的选择

监控项目交换机的选择 . 1、对于8个点以内的小型监控工程,可采用普通的8口百兆交换机,TP-LINK,D-LINK、斐讯等普通品牌的就可以,一百块左右的价格,如果预算允许,选择华三或华为的效果会更佳。 2、对于16个点以内的小型监控工程,使用百兆口与硬盘录像机连接,会导致带宽不足,造成视频监控画面卡顿,需使用全千兆交换机或带千兆上传口的交换机。普通品牌的全千兆交换机价格也不高,几百块钱就能买得到。 3、对于50个点的中小型监控工程,仅仅采用一台交换机将无法满足工程的需求,此时需要交换机级联。该类型工程可采用两层级联,即接入层和核心层,通过交换机级联将50个点工程划分成多个类似于8个点以内的小型监控工程。接入层可采用普通百兆交换机,核心层必须采用全千兆交换机。 4、对于50-100个点的中型监控工程,可以考虑采用交换机三层级联,即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接入层采用普通百兆交换机,汇聚层采用带千兆上传口的交换机,而核心层必须采用全千兆交换机。该核心层交换机必须保证充足的背板带宽与包转发率。建议选择华三华为等一线品牌。 5、对于200个点以内的中大型监控工程,同样采用交换机三层级联架构。接入层和汇聚层配置与100个点的中型监控工程类似,唯一区别在于核心层全千兆交换机的选择,此处建议选择三层全千兆核心交换机,可网管,可划分VLAN。 6、对于200个点以上的大型视频监控工程项目,交换机的选择更加至关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将导致监控中心画面卡顿,影响观看效果。该类型工程汇聚层和核心层建议采用同一品牌产品,为保证视频流畅性,核心层采用三层万兆核心交换机。

网络监控中交换机选择需注意的要点 随着高清网络摄像机的使用越来越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满足监控整体网络架构性能的交换机也成了在高清监控系统前期方案制定、项目报价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合适的交换机,不仅能够发挥监控网络应有的功能并能够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安全性 由于以太网的开放性,在组建网络监控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网络安全这一因素,用户应当选择具有支持802.1Q vlan功能的交换机,便于网络环境的划分,通过VLAN的划分,可以基于功能对网络内的设备进行分组隔离,避免人为恶意破坏或者误操作,同时用户可以使用交换机中的802.1X功能对需要接入网络的设备进行授权许可,以些来区别合法用户与非法用户。 高效性 网络监控交换机做为视频传输的通道,其实际交换性能指标是重中这重,在描述交换机性能时有很多指标,比如交换容量(Gbps)背板带宽(Gbps)吞吐率或包转发率(Mpps)等,一台交换机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是吞吐率(Mpps),因为这个能最终体现交换机应用的性能指标。 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以选用1080P的摄像机为例,分别选择对应交换机。前端20路1080P接入1个接入层交换机 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 条件1:摄像机码流:4.5Mbps,20个摄像机就是20*4.5=90Mbps,也就是说,接入层交换机上传端口必须满足90Mbps/S的传输速率要求,考虑到交换机实际传输速率(通常为标称值的30%,100M的也就30 M左右,),所以接入层交换机应选用具有1000M上传口的交换机

交换机设备选型案例

1.1. 交换机设备选型 大部分的厂商对交换机的分类是相似的,基本上都分为: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各个系列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适用场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设备选型的问题。下图是一个典型的校园网络,各部分需求在图中都有注出,基本要求是网络骨干千兆、多媒体应用、满足各个楼宇的接入节点数量。 那么如何在各大厂商和设备型号间选择合适的设备来满足网络要求呢?下面我们用一个实例来解释设备型号和功能的差异: 按上图所示,这是一个典型的校园网络,网络的核心在“网络中心/实验楼”,核心需要选择一台交换机以满足本楼宇内部的三台服务器千兆连接、42个多媒体电子教室节点的百兆连接、到图书馆等四个区域的千兆连接,也就是核心设备起码能够提供7个千兆端口和42个百兆端口。其余“图书馆”楼宇有40个节点、千兆连接“网络中心/实验楼”的核心交换机;“办公楼”36个节点、千兆连接“网络中心/实验楼”的核心交换机;“教学楼”两栋,分别有90和65个节点,也都用千兆线路连接“网络中心/实验楼”核心交换机。需要网管能力,交换机上能够实现网络管理。 我们以厂商D-Link的设备为例来选择设备,大家可以到D-Link的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401454324.html,查询,会发现其可网管型交换机型号就多达24种,这么多种设备如何来选择呢?我们的方案如下图:

先来看看核心设备的选择:仔细考虑一下大家就会发现,作为核心交换机,其需求是交换容量大、端口密度高并且端口配置灵活,所以D-LINK 系列交换机中,要选择模块化核心交换机。这是因为固定端口交换机的端口密度不够,一般固定端口交换机只具备24个以下的RJ45端口,而且通常固定端口交换机也只能配备1到2个千兆端口,无法满足网络核心7个千兆端口、42个百兆端口要求;同时固定端口交换容量一般为8G 左右,而核心需要交换容量理论值为:7乘以1G 加上42乘以100M 等于11.2G ,作为当前使用和日后升级扩展也无法满足交换容量需求。这里我们选择了DES-6000模块化核心交换机,此设备是2层核心设备,选择它也因为此网络中并没有内部路由需求,如果有的话可以考虑DES-6300机箱

网络交换机怎么选择

网络交换机怎么选择 合适的网络交换机怎么选择?挑选网络交换机应该要考虑什么因素?随着通信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交换机市场呈稳步上升态势。它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下面就由销售网络交换机的安伟电子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选择要点,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1) 选用可信的技术指标,交换速度,交换容量(Gbps)、背板带宽(Gbps)、处理能力(Mpps)、吞吐量(Mpps)。 2) 设计正确的测试方案,要准备足够的测试端口,才能够准确评价交换机的真实性能。 3) 选择正确的产品模块配置,采用分布式交换处理结构,所有接口模块均具有本地自主交换的能力,从而避免了集中式交换结构所存在的中心交换瓶颈问题。 4) 延时与延时抖动,选用业界领先的交换机其延时小于10微秒产品。 5) 对组播的支持,常用的组播协议包括PIM和DVMRP。产品应该同时

支持这两种组播协议。 6) 丰富的接口类型,选择同时支持千兆以太网、POS和ATM 宽带接口的骨干交换机。 7) 稳定的路由协议软件实现,交换机上能实现的路由协议(如BGP、OSPF)的需要。 8) 支持MPLS,能采用MPLS构建的骨干网络可以支持流量工程、VPN 等多种应用。 9) 交换机订货主要技术条件是要选择网络数据传输量大,数据交换能力强,稳定可靠,不间断运行。要在注重考虑高性能、可管理性、高可靠性、适用性和性能价格比的基础上选择产品。 10) 主机房的交换机选择规格尺寸要能安装在主机柜中。交换机主要规格及参数有8,16,24口RJ45端口,机架型19寸自适应以太网交换机,支持网络标准802.3 10BaseT,802.3u100BaseTX,背板带宽:4.8G包转发率 10M:14,880pps;100M:148,800pps 10M/100Mbps MAC地址表4K。另外,还有智能型和光纤型交换机,视网络情况选用即可。 11)家庭一般四端口就可以,多端口多用于企业 12)目前型号和功能众多,牌号也不一样!常用的一般电子市场都可以购买的到! 13.交换机不能应用于adsl拨号,电话线不能用交换机,交换机没有分配ip地址的功能,路由器可以自动分配ip。

交换机的性能参数和使用选型概述

附录一:交换机的性能参数和使用选型 4.1 交换机性能参数 交换机参数是使用者用来衡量交换机用途、性能的重要参考依据,任何一个网络在施工之前都必须经严格的论证,论证的过程就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节点设备功能的确定等环节;其中设备功能的确定主要是根据该网络的业务要求而确定,也就是能常所说的设备选型,而选购者也就是根据交换机相应的性能参数来选购所需设备。例如该网络用户需要满足的最小带宽、用户节点数量、是否支持远程网络管理、该交换机有多少个扩展槽、支持那些网络协议、是否支持VLAN、端口数量等等。 4.1.1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是设备选型时的主要参考标准,通常从这些参数中就能了解该设备的主要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建网要求等,例如我们需要购买一台支持网管功能的第三层千兆企业级模块化以太网交换机,这些参数年中就标明了设备类型。主要类型参考如下。 1.设备类型 交换机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 局域网交换机和广域网交换机。 (2)根据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划分 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10千兆以太网交换机、ATM交换机、FDDI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 (3)根据交换机应用网络层次划分 企业级交换机、校园网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桌机型交换机。 (4)根据交换机端口结构划分 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化交换机。 (5)根据工作协议层划分 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和第四层交换机。 (6)根据是否支持网管功能划分 网管型交换机和非网管理型交换机。

2.交换方式 目前交换机在传送源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时通常采用直通式交换、存储转发式和碎片隔离方式三种数据包交换方式。目前的存储转发式是交换机的主流交换方式。 (1)、直通交换方式(Cut-through) 采用直通交换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它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通常只检查14个字节),不需要存储,所以切入方式具有延迟小,交换速度快的优点。所谓延迟(Latency)是指数据包进入一个网络设备到离开该设备所花的时间。 它的缺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第二,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如果要连到高速网络上,如提供快速以太网(100BASE-T)、FDDI或ATM连接,就不能简单地将输入/输出端口“接通”,因为输入/输出端口间有速度上的差异,必须提供缓存;第三,当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增加时,交换矩阵变得越来越复杂,实现起来就越困难。 (2)、存储转发方式(Store-and-Forward) 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器先将输入端口到来的数据包缓存起来,先检查数据包是否正确,并过滤掉冲突包错误。确定包正确后,取出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然后将该包发送出去。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并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输入/输出端口间的交换,可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它的另一优点就是这种交换方式支持不同速度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和低速端口间协同工作。实现的办法是将10Mbps低速包存储起来,再通过 100Mbps速率转发到端口上。 (3)、碎片隔离式(Fragment Free) 这是介于直通式和存储转发式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在转发前先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512 bit),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或称残帧),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该方式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但由于能够避免残帧的转发,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低档交换机中。 使用这类交换技术的交换机一般是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缓存。这种缓存是一种先进先出的FIFO(First In First Out),比特从一端进入然后再以同样的顺序从另一端出来。当帧被接收时,它被保存在FIFO中。

交换机的选购标准

交换机的选购标准 作者:交换机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01454324.html,/ 交换机是一种很重要的网络工具,现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交换机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目前市场上交换机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交换机其特点不一样,可能大家在选择的时候无从下手,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一些选择的标准。 交换机选购时。性能方面除了要满足RFC2544建议的基本标准,即吞吐量、时延、丢包率外,随着用户业务的增加和应用的深入,还要满足了一些额外的指标,如MAC地址数、路由表容量(三层交换机)、ACL数目、LSP容量、支持VPN数量等。 交换机功能是最直接指标 一般的接入层交换机,简单的QoS保证、安全机制、支持网管策略、生成树协议和VLAN 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经过仔细分析,在某些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而这些细分功能正是导致产品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体现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交换机的应用级QoS保证 交换机的QoS策略支持多级别的数据包优先级设置,既可分别针对MAC地址、VLAN、IP地址、端口进行优先级设置,给网吧业主在实际应用中为用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如此同时,如果交换机具有良好的拥塞控制和流量限制的能力,支持Diffserv区分服务,能够根据源/目的的MAC/IP智能的区分不同的应用流,从而满足实时网吧网络的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的某些交换机号称具有QoS保证,实际上只支持单级别的优先级设置,为实际应用带来很多不便,所有网吧业主在选购的时候需要注意。

交换机应有VLAN支持 VLAN即虚拟局域网,通过将局域网划分为虚拟网络VLAN网段,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网络中工作组可以突破共享网络中的地理位置限制,而根据管理功能来划分子网。不同厂商的交换机对VLAN的支持能力不同,支持VLAN的数量也不同。 交换机应有网管功能 网吧交换机的网管功能可以使用管理软件来管理、配置交换机,比如可通过Web浏览器、Telnet、SNMP、RMON等管理。通常,交换机厂商都提供管理软件或第三方管理软件远程管理交换机。一般的交换机满足SNMPMIBI/MIBII统计管理功能,并且支持配置管理、服务质量的管理、告警管理等策略,而复杂一些的千兆交换机会通过增加内置RMON组(mini-RMON)来支持RMON主动监视功能。 交换机应支持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可以让交换机之间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链路带宽有非常好的伸缩性,比如可以把2个、3个、4个千兆的链路绑定在一起,使链路的带宽成倍增长。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端口的负载均衡,同时也能够互为备份,保证链路的冗余性。在一些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中,最多可以支持4组链路聚合,每组中最大4个端口。但也有支持8组链路聚合的交换机,像飞鱼星的安全联动交换机VS-5524GF就是8组链路聚合,每组最大8个端口。生成树协议和链路聚合都可以保证一个网络的冗余性。在一个网络中设置冗余链路,并用生成树协议让备份链路阻塞,在逻辑上不形成环路,而一旦出现故障,启用备份链路。 交换机要支持VRRP协议 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是一种保证网络可靠性的解决方案。在该协议中,对共享多存取访问介质上终端IP设备的默认网关(DefaultGateway)进行冗余备份,从而在其中一台三层交换机设备宕机时,备份的设备会及时接管转发工作,向用户提供透明的切换,提高了网络服务质量。VRRP协议与Cisco的HSRP协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HSRP是Cisco私有的。目前,主流交换机厂商均已在其产品中支持了VRRP协议,但广泛应用还尚需时日。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选型依据

浅谈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选型依据 摘要:随着人们对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及传输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第一类网络集线设备——集线器(hub),由于其共享介质传输、单工数据操作和广播数据发送方式等原因决定了它很难满足用户对高速度及性能的要求,在这种需求下,一种新型的集线设备——交换机出现了,交换机克服了集线器的种种不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交换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传输速度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最快的以太网交换机端口带宽可达到10Gbps,千兆(G)级的交换机在各企业的骨干网络中早已得到了广泛使用。 关键词:集线器、交换机、MAC地址、背板带宽 1.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采用的是交换的工作模式,它可以“学习”网络中各个终端的Mac 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的MAC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工作模式的提出是相对于对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知道集线器(hub)是一种共享介质的网络设备,而且集线器(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是采用广播的方式向所有节点发送,然后由每一个节点上的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在这种方式下很容易造成网络堵塞,因为接收数据的只有一个节点终端,而向所有的节点都发送数据,那么绝大多数的数据流是无效的,这样就造成网络数据的传输效率很低,而且由于发送的数据每个节点都会接收到,就可能导致不安全的因素产生。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很快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均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接收到数据包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MAC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地址的网卡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直接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果目的MAC地址不存在,则广播到所有的端口,交换机的这种工作方式较于集线器来说不但效率高,不浪费网络资源,因为它只是对目的地址传输数据,不容易造成网络堵塞,而且安全系数高,发送数据是其他节点很难侦听到所发送的信息。这也是交换机能很快取代集线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交换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像集线器一样每个端口共享带宽,它的每一个端口都

交换机的分类

交换机的分类 交换机的分类如同人的属性一样,我们都会有不同的角色,在家庭环境下一个女子可能是女儿、妈妈、妻子,在工作环境中,她可能是同事、领导,不同的场景下身份不一样,这些都是一个人身上的标签,交换机在不同的场景下也会有不同的标签,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突出的重点也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在以上7种场景下,可以扩展出多种交换机的类型,其实这些分类下并不冲突,一台核心交换机是一台三层交换机,具有可堆叠、可管理的功能,那么不管是称它为核心交换机还是三层交换机、可堆叠交换机,说的其实都是一个设备。

虽然说交换机的叫法很多,不过现在常见的是按照网络构成划分,也就是说一般比较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的人更常见,接下来重点分析一下这三种类型的交换机该如何选择。 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为三层网络架构,其中核心层为主干网络,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主要连接设备,就像是公司的组织结构一样,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员工,各司其职,共同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 接入层交换机的特点 1、接入层交换机的特点: 接入层交换机主要是解决相邻用户之间的访问需求,我们办公常常用到的共享地址就是接入层交换机的功劳,使得在同一局域网内的用户可以访问指定路径下的文件,大大的方便了日常的工作。同时,在一些大型的网络中,接入层的交换机还具有用户管理和用户信息收集的功能,比如用户认证,识别用户i p等等。 2、接入层交换机选择建议: 接入层交换机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在终端连接的交换机需要满足多端口低成本的特性,因此主要考虑性价比因素,在功能上要求不是很高。 汇聚层交换机的特点:

1、汇聚层交换机的特点: 汇聚层交换机从名字上看就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部分,用来传递核心层交换机和接入层交换机的信息,汇聚层交换机可以实现策略,根据编辑好的程序实现V L A N之间的路由、工作组接入、地址过滤等功能。 2、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建议: 由于它所处的地位它的性能必须必接入层更高才、交换速度更快才能满足上传下递的需要。 那么有人会有疑问了,倘若是核心层的交换机端口数足够多,性能足够好,应用环境传输距离近,汇聚层交换机是不是可以省略了,直接将核心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连接。 答案是可以的,这就像有些小公司只有一个经理具有领导权一样,其他人都是平起平坐,这样的话可以省去很多中间成本,而且网络线路检查维护起来也更方便。 核心层交换机的特点 1、核心层交换机的特点: 核心层交换机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更多了,作为骨干传输网络需要高可靠性、高效性、可管理性、低延时性等等。

交换机型号里的字母代表意义

思科交换机型号里的字母代表意义 交换机的命名一般是WS开头这个是固定的,再下一个字母有两种一个是C一个是X,C代表固化交换机或者机箱,X 代表的是模块。比如看到WS-C3750-24TS-S这个型号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他是CISCO交换机.固化交换机3750系列,24个以太网口,TS表示是以太口+SFP口后面的S表示是标准版的,相应的型号就是E的,属于增强型或者叫企业版。再如WS-X6748-SFP,WS还是代表交换设备,x表示模块,6表示6000系列,7表示7代产品,48表示48口,SFP表示端口类型(SFP是一种mini接口模块) Cisco交换机有以下几个系列: 1900系列:1924 2900系列:2924、2924M 2950系列:2950-24、2950G-24/48、2950C-24、2950T-24、2950SX-24/48 2960系列:2960-24/48TT-L、296024/48TC-L 3500系列:3508G、3524、3548 3550系列:3550-24-SMI/EMI、3550-48-SMI/EMI、3550-12G/T 3560系列:3560-24/48也有带G的 3750系列:3750-24/48-TS-S、3750-24/48-TS-E 3750G-24/48-TS-S、3750G-24/48-TS-E 、3750G-12S 4000系列:4003、4006 4500系列:4503、4506、4507R 6000系列:6006、6009 6500系列:6506、6509、6513 对于Cisco的固定配置的交换机,一般有3750,3550,3560,2950,2970这几个系列。 它们在型号命令上有自己相应的规则,特总结如下: eg:WS-C3750G-48TS-S C3750表明这款产品属于3750这个系列,也就是产品的型号。 G----表明其所有接口都是支持千兆或以上,如果没有这个就表明其主要端口都是10/100M的或者100M 的 48----表明其拥有主要的端口数量为48个 T----表明其主要端口是电口(也就是所谓的Twirst Pair的端口 P----表明其主要端口是电口,同时支持PoE以太网供电

弱电工程各种类型交换机选型方法

一文读懂弱电工程各种类型交换机选型方法 一、选择千兆还是百兆? 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中,需要传输大量、持续的视频数据,这就要求交换机具有稳定转发数据的能力。交换机接入的摄像头数量越多,流经该交换机的数据量就会越大。我们可以码流想象成水流,交换机就是一个个的水利枢纽,一旦流转的水流超出负荷,大坝就会溃堤。同理,如果交换机下的摄像头转发的数据量超出某个端口的转发能力,也同样会造成这个端口丢弃大量的数据,出现问题。 比如百兆的交换机转发超出100M的数据量,就会造成大量丢包,导致花屏卡顿现象。

那么,到底接入多少个摄像头就需要选择千兆交换机呢?

有一个标准,看摄像头上联端口转发数据量的大小:如果上联端口转发数据量大于70M,就选择千兆端口,即选择千兆交换机或千兆上联交换机。 这里有一个快速计算和选择的方法: 带宽值=(子码流+主码流)*通道数*1.2 ①带宽值>70M,用千兆 ②带宽值<70M,用百兆

举个例子来说明:有台交换机,接入了20台H.264 200W 的摄像机(4+1M),那么按此计算,上联端口的转发速率就是(4+1)*20*1.2=120M>70M,这种情况就要用千兆交换机。某些场景里,交换机只有一个端口需要是千兆,但如果不能优化系统结构,平衡流量,那么就需要配千兆交换机或者千兆上联交换机。 问题来了1:码流计算过程是很清楚,但是为什么要乘以1.2呢? 因为根据网络通讯原理,数据包的封装也是遵循TCP/IP 协议的,数据部分需要打上各个协议层的头部字段才能顺利传输,所以头部也会占用一定比例的开销。 我们经常说的摄像机4M码率、2M码率等,指的其实都是数据部分的大小。根据数据通信比例,头部开销约占20%,所以公式里要乘以1.2。

交换机型号及说明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交换机 工作原理: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那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CA 地址表中。 一、赫斯曼交换机 型号介绍及说明 1.1 型号:MS20、MM2-4TX1和MM3-4FXM2三个一组。供电:24V

MS20/MS30 交换机由基本交换机模块和介质模块组成。因此,在总线拓扑结 构或环形拓扑结构中,您可使用铜线或光纤来构建交换式工业以太网,该网络合IEEE 802. 和802.3u 标准。您可以通过双绞线、多模LWL 和单模LWL 来连接终端设备和其他基础部件。双绞线端口支持自动交叉、自动协商和自动极性 变换功能。 MS20/MS30 设备可为您提供多种交换机型式。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在传输介质类型、所需的10/100 Mbit/s 端口数量(8、16 或24)、1000 Mbit/s 端口数量(多达 2 个),该设备为无风扇散热,且具备冗余电源输入能力。将交换机卡在ISO/DIN 导轨上可进行快速安装,同时自动接地。 1.2 基本模块功能: 基本模块包括所有功能部件,例如交换功能、管理功能、冗余功能、 显示控制、电压连接、管理连接、可调控制、介质模块插槽等 基本模块内部结构:(以MS20为例)

1.3 介质模块的功能: 为交换机提供连接至LAN 的接口。 介质模块的内部结构:(以MM2-4TX1和MM3-4FXM2为例)MICE2000 介质模块

高清视频监控核心交换机选择

精品文档 监控核心交换机选择 1、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接入层交换机主要下联前端网络高清摄像机,上联汇聚交换机。以720P网络摄像机4M码流计算,一个百兆口接入交换机最大可以接入几路720P网络摄像机呢?我们常用的交换机的实际带宽是理论值的50%-70%,所以一个百兆口的实际带宽在50M-70M。4M*12=48M,因此建议一台百兆接入交换机最大接入12台720P网络摄像机。同时考虑目前网络监控采用动态编码方式,摄像机码流峰值可能会超过4M带宽,同时考虑带宽冗余设计,因此一台百兆接入交换机控制在8台以内时最好的,超过8台建议采用千兆口。 2、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汇聚层交换机主要下联接入层交换机,上联监控中心核心交换机。一般情况下汇聚交换机需选择带千兆上传口的二层交换机。还是以720P网络摄像机4M码流计算,前端每台接入层交换机上有6台720P网络摄像机,该汇聚交换机下联5台接入层交换机。该汇聚层交换机下总带宽为4M*6*5=120M,因此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级联口应选千兆口。 3、核心层交换机的选择:核心层交换机主要下联汇聚层交换机,上联监控中心监控平台,存储服务器,数字矩阵等设备,是整个高清网络监控系统的核心。在选择核心交换机是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带宽容量及如何核心层交换机配置不当,必然导致画面无法流畅显示。因此监控中心需选择全千兆口核心交换机。如点位较多,需划分VLAN,还应选择三层全千兆口核心交换机。 附:决定交换机性能的几个参数 背板带宽:背板带宽计算方法:端口数*端口速度*2=背板带宽,以华为S2700-26TP-SI为例,该款交换机有24个百兆口,两个千兆上联口。背板带宽=24*100*2/1000+2*1000*2/1000=8.8Gbps。" S# L: y- E0 M. B- n" T+ l7 z& R- L3 v 包转发率:包转发率的计算方法: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满配置百兆端口数×0.1488Mpps=包转发率(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1个百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0.1488Mpps)。以华为S2700-26TP-SI为例,该款交换机有24个百兆口,两个千兆上联口。包转发率=24*0.1488Mpps+2*1.488Mpps=6.5472Mpps。 高清网络监控项目交换机如何选择 工具/原料交换机方法/步骤 1对于8个点以内的小型监控工程,可采用普通的8口百兆交换机,TP-LINK,D-LINK、斐讯等普通品牌的就可以,一百块左右的价格,如果预算允许,选择华三或华为的效果会更佳。 2对于16个点以内的小型监控工程,使用百兆口与硬盘录像机连接,会导致带宽不足,造成监控画面卡顿,需使用全千兆交换机或带千兆上传口的交换机。普通品牌的全千兆交换机价格也不高,几百块钱就能买得到。 3对于50个点的中小型监控工程,仅仅采用一台交换机将无法满足工程的需求,此时需要交换机级联。该类型工程可采用两层级联,即接入层和核心层,通过交换机级联将50个点工程划分成多个类似于8个点以内的小型监控工程。接入层可采用普通百兆交换机,核心层必须采用全千兆交换机。 4对于50-100个点的中型监控工程,可以考虑采用交换机三层级联,即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接入层采用普通百兆交换机,汇聚层采用带千兆上传口的交换机,而核心层必须采用全千兆交换机。该核心层交换机必须保证充足的背板带宽与包转发率。建议选择华三华为等一线品牌。 5对于200个点以内的中大型监控工程,同样采用交换机三层级联架构。接入层和汇聚层配置与100个点的中型监控工程类似,唯一区别在于核心层全千兆交换机的选择,此处建议选择三层全千兆核心交换机,可网管,可划分VLAN。 6对于200个点以上的大型监控工程项目,交换机的选择更加至关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将导致监控中心画面卡顿,影响观看效果。该类型工程汇聚层和核心层建议采用同一品牌产品,为保证流畅性,核心层采用三层万兆核心交换机。END 随意编辑

交换机及其选型

交换机及其选型 目录 1. 交换机及其选型 (1) 1.1交换机简介 (1) 1.1.1提供网络接口 (1) 1.1.2扩充网络接口 (1) 1.1.3扩展网络范围 (1) 1.2交换机的分类 (1) 1.2.1可网管交换机和傻瓜交换机 (1) 1.2.2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化交换机 (2) 1.2.3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 (3) 1.2.4二、三、四层交换机 (4) 1.2.5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和10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 (4) 1.2.6对称交换机和非对称交换机 (5) 1.3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5) 1.3.1转发速率 (5) 1.3.2端口吞吐量 (6) 1.3.3背板带宽 (6) 1.3.4端口种类 (6) 1.3.5 MAC地址数量 (6) 1.3.6缓存大小 (6) 1.3.7支持网管类型 (6) 1.3.8 VLAN 支持 (6) 1.3.9支持的网络类型 (7)

1.3.10冗余支持 (7) 1.4主流交换机产品 (7) 1.4.1H3C 交换机 (7) 1.4.2思科交换机 (7) 1.4.3D-Link 交换机 (8) 1.4.4TP-LINK 交换机 (8) 1.4.5IP-COM 交换机 (9) 1.4.6华为交换机 (9) 1.4.7锐捷交换机 (9) 1.4.8神码交换机 (9) 1.5交换机的选购 (10) 1.5.1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10) 1.5.2延时 (10) 1.5.3管理功能 (10) 1.5.4MAC 地址数 (11) 1.5.5背板带宽 (11) 1.5.6端口带宽 (11) 1.5.7光纤解决方案 (11) 1.5.8 交换机的外型尺寸 (11)

交换机主要技术参数分析与选型要点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网络工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学 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课程成绩 完成日期 2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网络工程班级学号2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

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交换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分析与选型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摘要:在局域网中交换机是一个重要的网络设备,其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网络的性能和效率。如何选择一个高性价比的交换机一直是网络系统集成商和网络用户在构建网络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分析交换机吞吐率、交换方式、背板带宽等技术参数,结合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总结出核心层交换机的选型和汇聚层交换机选型的标准。 关键字:交换机;技术参数;选型;配置

目录 1 引言 (3) 1.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 1.2 交换机的功能 (4) 1.3 交换机的分类 (5) 2 交换机的参考标准和选型 (6) 2.1 交换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6) 2.2 不同网络部分的交换机的选型 (9) 3 网络环境中交换机的配置仿真 (12) 3.1 Cisco 2950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2) 3.2 VLAN T runking和VLAN配置 (13) 3.3 H3C交换机VLAN的基本配置 (16) 4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1 引言 在以太网络中,交换机起的是信息中转站的作用。它把从某个端口接收到的数据从其他端口转发出去。以下介绍交换机的技术参数与选型。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以太网交换机,其外观和内部组成都有一定的个性差异,但其共性是主要的。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帧时,端口带宽能够独享。交换机按其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层次,有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交换机。可管理的交换机内置了操作系统软件。第二层交换机采用帧交换转发数据,帧交换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存储转发、伺机通过和自由分段。 1.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原理 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三层交换机的原理 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