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

菌种的管理与操作技术_中国疾控

菌(毒)种的管理与操作技术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王国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秋娣 摘要:菌(毒)种及样品的运输、保管、在实验中的应用与操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为保证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操作者免受其害,本文论述了菌(毒)种的管理和监督系统文件制定、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避免感染性物质进入人体的的措施和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菌(毒)种管理,微生物操作技术,事故处理 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对菌(毒)种及样品的运输、保藏、使用等方面的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建立和执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和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是该类实验室的重中之重。菌(毒)种的管理包括样品的运输、保藏、使用等方面的内容,而对管理而言则是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菌(毒)种的管理应建立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对该制度的有效监督,才能真正地防止在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造成菌(毒)种的扩散或遗失,同时可避免发生实验室感染或由其引起的相关传染病的传播事件;而规范的菌(毒)种的管理又可避免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应出现的差错,同时保证菌毒种保藏的质量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实验室将“传代过程”与“数量”合并于研究记录中的现象,或者是存在着记录的不完整性,而记录不正确的现象更是较为普遍。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缺少真正直接反应实际工作状况、独立的传代与销毁记录,将来则难以追踪培养物的去向,这会不利于研究单位的安全自查和上级有关单位的核查,那么国家级的督察也只能是形式上的监督作用,而事实上却无法真正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因此,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根据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性质来制定独立的菌(毒)种保藏、开启、传代至销毁的原始记录,其中,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传代菌(毒)种来源、传代时间、传代数量、传代用途以及备注等;销毁记录应包括销毁方式、销毁物品明细表(培养物、实验用具等)、灭菌温度与时间(开始时间,达到温度时间,停止灭菌时间,取出时间)。当然,实验记录同时应有实验人与复核人并记录在案。另则,实验室负责人应对记录内容负责,上级主管检查人员以及国家督察人员应将该项

36 风湿病科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由风寒湿等邪气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类风湿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 1个大关节(0分) - 2~10大关节(1分) -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 RF和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0分) - RF和CCP,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 RF和CCP,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异常(1分) D:滑膜炎持续时间 - <6周(0分) -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总分≥6分者可诊断为RA。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走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4.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畏寒喜暖,临床常伴气血亏虚可有乏力,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1)推荐方药:风湿偏盛者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川芎、秦艽、桂枝、青风藤等。寒湿偏盛者可选用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生黄芪、白术、当归、生薏仁、羌活、防己、生甘草等。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200ml,使用中医泡脚桶,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3)穴位贴敷:选用具有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并用胶布固定,一般贴敷6h取下,注意预防皮肤过敏反应。 (4)对于寒湿偏盛者,可使用中药全身浸浴:适用于四肢多关节疼痛、怕风、怕凉者。具体操作:根据患者临床证候特点,选择川乌、桂枝、细辛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1000ml,然后使用专门全身浸浴桶,然以泡洗下肢,若无心慌胸闷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保持颈部以下部位泡洗于药液中,一般保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 (摘自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_好大夫在线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 (摘自: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 全网发布:2011-06-23 04:27 发表者:杜明瑞 (访问人次:6094) 来源: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 【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均可出现。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常常伴有晨僵。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钮扣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内脏病变。 2、实验检查 多数活动期患者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其他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在30%~40%左右。 3、 X线检查 为明确本病的诊断、病期和发展情况,在病初应摄包括双腕关节和手及(或) 表1 类风湿关节炎X线进展的分期 I期(早期) 1* X线检查无破坏性改变 2 可见骨质疏松 II期(中期) 1* 骨质疏松,可有轻度的软骨破坏,有或没有轻度的软骨下骨质破坏 2* 可见关节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 3 邻近肌肉萎缩 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和腱鞘炎

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详解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 一、概况 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是于1983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 基础上组建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 所。已成为以血液病、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的集临床、教学、 科研一体化的临床研究所。该所也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学科,是 全国四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 1.建科时间 1961年由孙守良医师在内科系中开始收治白血病病人,同时检验科王少威主任开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当时每年收治二十余名血液病病人住院治疗。1972年建立了血细胞形态室,由孙守良、王少威、马军开展血液学常规工作,并进行出凝血项目检查。当时床位为8张,孙守良为临床主任,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马军为血液形态室主任。主要收治白血病,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并首次在省内发现海兰组织增多症病人。1974年临床开展了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以VCP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并在本院首先诊断了浆细胞白血病(当时国内仅三例),孙守良医师并在杂志上发表。形态室开展了血细胞读片会,发现了少见的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尼曼匹克氏病等罕见病例。1977年临床实验室开展了血友病系列实验,已能准确诊断各类型血友病,同时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78年血液病病床已增加为10张,建立了血液病门诊。孙守良为主任,下有李淑珍,刘正贤,王桂兰医师。血液室由马军负责,

下有李丽华,赵小秋,王宏伟技师,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已经形成了血液内科、血液室为中心的诊断治疗中心。每年收治近200名血液病病人。1979年,成立了内科血液研究室,孙守良为主任,当时临床已有12张病床,医师有刘正贤,李淑珍,王桂兰,王丹,张杰伦等。1980年马军赴日本新澙大学及东京大学血液学研究,并进行造血干细胞培养。同年建立了血研室,负责人为马军。1983年,马军学成回国,并带回自己节省下的钱购买的倒置显微镜,库尔特细胞计数仪,血小板功能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二十万元设备。由市科委批准成立了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分为两部分:临床主任孙守良,床位15张;血研所所长为马军,研究室四个。1984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系统造血干细胞培养(CFU—S,CFU—GM,CFU—E,CFU—Mix,CFU--Meg),是当时全国造血干细胞实验中心。其中白求恩医大4名硕士,河南医大1名硕士,解放军301医院2名硕士,哈医大2名硕士,省中医学院6名硕士,上海二医大1名硕士在我所进行课题研究。在国际上马军主任首先通过造血干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双克隆学说,其论文在《国际实验血液学》、《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发表。马军当选为中国实验血液学委员,孙守良当选为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在本所举办了四期全国性血液干细胞培养学习班,有全国22个省市高级人才参加了培训。我所被全国12所医科大学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马军为硕士生指导教师,参与主编了造血干细胞培养一书。1984年在血研所基础上与内科血液室合并成立了哈尔滨

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两虚证疗效评价

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两虚证疗效评价 首席医学网2010年01月24日20:02:35 Sun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全国方剂组成 ?亚健康学大会 ?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郁晓维,王明明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中国保健营养》征稿 【摘要】目的评价加味玉屏风散煎剂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为中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40例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0例用加味玉屏风散煎剂治疗, 对照组20例用惠菲宁口服液治疗。并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减少患儿咳嗽发生频率、增强体质、增进食欲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 %,对照组为45.00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玉屏风散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慢性咳嗽;小儿;加味玉屏风散 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 以咳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特点,其中以感染后久咳居多。临床证候以肺脾两虚、气阴两伤为主, 采用健脾润肺、补益气血的法则,拟方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疗效。 1 病例选择 1.1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及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1.1.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气阴两虚证的诊断依据。 1.1.2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咳嗽发生频率、活动后咳嗽情况、出汗易感、倦怠乏力、饮食列为主症;体质量减轻、五心烦热、口干口渴、痰、舌苔、脉象或指纹、并发症列为次症。主次症根据有无及轻重程度, 采取三级计分。主症:0分、3分、6分。次症:0分、1分、2分。见表1。 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为依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单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单主任委员:栗占国 前任主任委员:张奉春 候任主任委员:曾小峰 副主任委员:黄烽、孙凌云、邹和建、鲍春德 秘书长:王国春 副秘书长:苏茵 学术秘书:穆荣、张学武 委员名单: 学会职务姓名单位 常务委员黄慈波卫生部北京医院 常务委员赵岩北京协和医院 常务委员张烜北京协和医院 常务委员李小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常务委员肖卫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毕黎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风湿免疫科常务委员张志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徐沪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常务委员吴华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常务委员李兴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常务委员左晓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常务委员古洁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常务委员张晓广东省人民医院 常务委员刘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常务委员朱平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常务委员武丽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委员(兼秘书长)王国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委员(兼副秘书长)苏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委员伍沪生北京积水潭医院 委员李彩凤北京儿童医院 委员郑毅北京朝阳医院 委员李晓霞北京宣武医院 委员齐文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委员巩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委员李振彬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委员李洪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委员王晓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委员李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委员杨程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委员赵东宝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委员何东仪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委员姜林娣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委员张缪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委员王美美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委员林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委员徐建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委员厉小梅安徽省立医院 委员林玲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委员李忆农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委员王友莲江西省人民医院 委员王吉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论文推荐信及授权书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论文推荐信及授权书论文编号及题目:投稿日期: 基金项目及编号(请提供审批件复印件): 论文授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作者同意自投稿之日起,自愿将该文著作权及相关财产权转让给《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即《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对该文的部分或全文具有但不限于以下的使用权:汇编权、发行权、复制权、翻译权、网络出版及信息传播权;许可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和网络、数据库系统检索和收录;允许通过各种介质、媒体以及其他语言文字出版和使用本文的权利;以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或以后出台的法律规定的方式使用该文。 未经《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书面许可,该文作者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允许第三方使用本文,并承担相应违约责任。论文作者承诺该文为原创和第一次发表使用,无知识产权纠纷,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任何形式之保密义务。该文作者承诺承担一切违反义务和侵权责任。 论文作者的上述授权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接受该作者论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同该论文著作权的保护期。 单位审查意见 经审查,该文章内容和数据的真实可靠,不涉及任何形式之保密义务,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无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作者署名无异议。同意向贵刊投稿。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 作者签名论文全部作者签字(按照论文中作者顺序)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办公电话:手机: 地址:邮编: 通讯作者(若无,可以不填):年月日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撰写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撰写要求[关键词] 论文撰写健康网讯: 1 政治要求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准确而深刻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运用先进理论与先进技术解决医学上的各种问题,以加速发展我国的医学科学事业。遵循科学道德,无政治性错误,无浮夸,无泄密。 2 学术要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目前均为学术类期刊,既要反映我国相关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代表国家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又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需要,为防病治病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预见和导向作用。 2.1 选题得当密切结合国家或地区医学科技攻关及重点研究项目密切结合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实践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2.2 内容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 2.2.1创新性:学术论文的灵魂。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在同类领域中提出了新理论、新概念、新原理,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在同一原理的基础上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的创造;研究的样本数更大,或采用的方法更为严格,发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新事实、新现象,提供了新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对原有的技术方法,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有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论文中应该反映作者是如何把未知变为已知,把未有变为已有,把知之不多变为知之较多,把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从而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找到新的规律,阐明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这样的论文,才有刊出的价值。 2.2.2 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生命。科研设计是科学性的基础,科研设计是否严谨,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专业设计:研究思路是否恰当,方法是否可靠,技术上是否成熟,诊断依据是否充足,临床表现和疗效观察是否客观、深入,资料是否完整等。统计学设计:样本含量是否足够,是否具有代表性;分组是否随机化,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对照观察,有客观的定量指标;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及符合统计学要求等。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应符合循证医学和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要求。科学性还体现在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并恰如其分。仅仅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是不够的,要重视各专科的特殊规律。通过统计学处理后,还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慎重考虑,结合专业特点具体阐明所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2.3 实用性: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更应该强调实用性,技术上要行得通,办得到。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的论文以外,大多数医学学术论文应该结合医疗、预防工作实际。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强,就越具有重要性。 3 写作要求期刊常用的论文类型有述评、论著(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实验研究、调查报告等)、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综述等等。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严密、简练、通顺,用词稳妥,语言规范,说理明晰,推理周密,可读性强,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一般应用科技语体。论著类文章最常用的写作格式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 3.1 题名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使用标点。题名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3.2 作者署名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标志。作者应是:⑴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论文决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3.3 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凝练、微型化,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论著需附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单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单主任委员:栗占国 前任主任委员:张奉春 候任主任委员:曾小峰 副主任委员:黄烽、孙凌云、邹和建、鲍春德 秘书长:王国春 副秘书长:苏茵 学术秘书:穆荣、张学武 委员名单: 学会职务姓名单位 常务委员黄慈波卫生部北京医院 常务委员赵岩北京协和医院 常务委员张烜北京协和医院 常务委员李小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常务委员肖卫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毕黎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风湿免疫科 常务委员张志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徐沪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常务委员吴华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常务委员李兴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常务委员左晓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常务委员古洁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常务委员张晓广东省人民医院 常务委员刘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常务委员朱平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常务委员武丽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委员(兼秘书 王国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长) 委员(兼副秘书 苏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长) 委员伍沪生北京积水潭医院 委员李彩凤北京儿童医院 委员郑毅北京朝阳医院 委员李晓霞北京宣武医院 委员齐文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委员巩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委员李振彬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委员李洪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委员王晓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委员李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委员杨程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委员赵东宝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委员何东仪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简介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简介龚昌海,男,副主任医师,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市精神卫生、心理卫生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曾在上海心理卫生中心、华西医大心理卫生中心、湘雅医学院学习,对精神分析治疗有较高水平,有完整的精神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失眠治疗有较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擅长心理治疗组织开展多项临床新技术运用,有几十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杂志上发表。 陈仁德,男,副主任医师,一病区主任,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先后就读于泸州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从事精神科及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先后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人民医院进修三年,擅长精神科疾病及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曾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熊辉,男,主治医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市心理咨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心理卫生中心三病区主任,有1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接受过重型精神病管理培训,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接受过森田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培训。多次参加地震、泥石流、洪水、甲流感等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擅长对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诊治。

王革,男,副主任医师,攀枝花市耳鼻喉科专委会委员,心理卫生中心门诊部主任。学士学位,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曾到华西医大、四川省人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进修学习,连续从事耳鼻喉科专业20余年,曾在《华西医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对治疗急慢性鼻炎、鼻息肉、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耳鸣、耳聋、打鼾有确切疗效。 邱乐霞,女,主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对中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儿科疾病的治疗也有较独到的见解,屡获奇效,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多篇文章发表在全国、省级刊物上。 王显忠,男,副主任医师,原泸州医学院毕业,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近30年,先后在成都第二人民医院,华西附属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进修学习,有完整的皮肤可临床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皮肤科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治疗经验。 苏功贵,男,外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重庆医学院,大学文化,一直从事甲状腺、乳房、肝胆、胃肠及其他普外手术、外科整形手术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高明,男、主治医师,从事内科专业34年,曾先后在同济医科大、湖北医科大、陆军59医院学习4年,在成

医学论文核心期刊大全

常年征收(教学、医学、计算机、农业、林业、畜牧、管理、电子、财会、审计、经济等职称论文),省级、国家级、核心。 投稿+我用户名! 本目录为医学论文核心期刊,是根据北大核心期刊的医学论文核心期刊分类摘取的,涵盖了全国各大医学论文发表期刊 内科学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 中华内科杂志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5. 中华血液学杂志 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 中华消化杂志 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 11. 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 1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 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发表论文加微信LSN2020(省级、国家级、核心)中国老年学杂志20.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1.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 22.肠外与肠内营养 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投稿加微信LSN2020 外科学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 中华创伤杂志 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 中华烧伤杂志11. 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 中华手外科杂志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发论文加微信LSN2020(省级、国家级、核心)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 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妇产科学 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 儿科学 1.中华儿科杂志 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 临床儿科杂志 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肿瘤学 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 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7.肿瘤防治研究 8.中国癌症杂志 9.实用肿瘤杂志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外医学 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核心期刊影响因子中华医学会

2006年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及影响因子列表 序号期刊名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172 1.237 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829 1.228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875 0.904 4、中华传染病杂志953 0.903 5、中华预防医学杂志968 0.891 6、中国消毒学杂志438 0.738 7、中国艾滋病性病569 0.680 8、营养学报773 0.632 9、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531 0.543 10、环境与健康杂志562 0.490 11、卫生研究751 0.465 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681 0.456 13、中国防痨杂志473 0.414 14、中国卫生统计293 0.393 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64 0.391 16、中国职业医学386 0.341 17、中国学校卫生852 0.312 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95 0.310 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421 0.297 20、中国公共卫生1662 0.296 20、环境与职业医学251 0.296 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421 0.291 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333 0.280 24、华南预防医学230 0.236 25、疾病控制杂志249 0.222 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317 0.217 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351 0.210 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87 0.190 29、热带医学杂志107 0.178 30、实用预防医学442 0.158 31、现代预防医学411 0.142 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35 0.131 33、职业与健康337 0.048 基础、医学综合类 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 1.556 2、中华病理学杂志1425 1.171 3、中华医学杂志3792 1.091 4、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634 0.998 5、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690 0.997 6、中华麻醉学杂志1487 0.918 7、生理学报697 0.851

风湿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会史 一、学科发展和建设 1.现代风湿病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风湿病学的建立可回溯至1959年,当时风湿病学在我国完全是一空白专业。根据中国与前苏联的协议,国家派遣了当时任高级讲师的张乃峥教授,赴莫斯科前苏联医学科学院风湿性疾病研究所进修1年。1960年归国后他参与制定了当时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中的风湿病学部分,并在全国最先建立了风湿性疾病门诊,以及类风湿因子、抗透明质酸抗体、粘蛋白、六氨基已糖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由于当时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及以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风湿病学未能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来。 1978年张乃峥教授完成7年的援助越南抗美医疗任务后,立即酝酿筹建风湿病学专业,得到当时著名内科学专家张孝骞教授的赞许,并在国内其他著名医学家,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蔡醒华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黄铭新教授等的支持下,终于在1979年正式在国内几家医院率先建立了风湿病学临床专业及研究实验室,并招收了第一批风湿病学研究生。以后在国外进修归来的董怡教授、陈顺乐教授和施桂英教授分别积极参与了各个单位的风湿病学建设,并后续在他们的领导下,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风湿病学的建设。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风湿病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临床还是基础研究都迅速得到了发展。 2.学会成立及参加国际组织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于1985年成立,她的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中的风湿病学学组。学会成立以后在全国积极开展风湿病知识普及和提高的工作,有风湿病专科的医院由最初的几家医院发展到全国各个省直辖市都有风湿病专科的局面。到2004年止,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风湿病学分会或学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风湿病学的普及和发展。学会积极发展与国际的联系,于1988年与台湾分别加入亚太地区风湿病学会联盟和国际风湿病学会联盟,使中国的风湿病学走向世界。台湾学会命名为中国台湾风湿病学学会(Rheumatology Associ- ation of Taiwan,China)。张乃峥教授1988~1996年任第五届亚太地区抗风湿病联盟执委会委员; 董怡教授1996~2000年任第七届亚太地区抗风湿病联盟副主席; 陈顺乐教授2000~2002年任第九届亚太地区抗风湿病联盟主席。 二、学会委员会名单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组成名单主任委员:曾小峰 前任主任委员:栗占国 副主任委员:张志毅,赵岩,古洁若,朱平,徐沪济 秘书长:黄慈波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格式

一、所有文章题名、全部作者信息、基金项目以及参考文献均采用中英文双语著录。 二、论著类、综述类文章须著录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为结构式摘要,综述类文章可选择指示性摘要。 三、编排格式 1. 作者单位置于题名和作者姓名的下一行编排,作者单位著录到科室,括号内著录作者姓名。通信作者在作者单位下另起一行著录,DOI著录于作者单位下一行。题名、作者、作者单位、通信作者、DOI均居左顶格排。题名字号同原编排规范,作者、作者单位、通信作者均为五号楷体,DOI为小五号宋体。 示例: miRNA表达谱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变化 马龙吴昆刘坤顾硕王毅徐宗源于湘友孟峻 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马龙、王毅、于湘友);223300 淮安,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吴昆、刘坤、徐宗源、孟峻),肾病科(顾硕) 通信作者:孟峻,Email:mjsong@https://www.doczj.com/doc/401340424.html,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19.012 2. 英文摘要著录全部作者单位,字体字号同原编排规范,作者单位另段排。 示例: Mutation and clinical relevance in a large cohort of unrelated Chinese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Liu Jie, Liu Wenling, Hu Dayi, Zhu Tiangang, Liu Wen, Ma Zhanfeng, Yang Jie, Xie Wenli, Li Cuilan, Li Lei, Pan Guozhong Cardiology Department, China Rehabilitation Center,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Beijing 100068, China (Liu J); Cardiology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044, China (Liu WL, Hu DY, Zhu TG, Liu W, Ma ZF, Yang J); Emergency Department, Beijing Dianli Hospital, Beijing 100073, China (Xie WL); Ultrasonic Imaging Division,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 (Li CL, Li L); Cardiology Department, Dongzhime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07, China (Pan GZ)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Wenling, Email: liuwenling@https://www.doczj.com/doc/401340424.html, 3. 文后参考文献为中文时,双语著录。用双语著录参考文献时,首先应用信息资源的原语种,然后用其他语种著录。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的首字母大写,名按音节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中文刊名使用其刊名的英文简称,不使用汉语拼音名称,无规范英文简称者著录全部英文刊名。 示例: [1]陈兴时,张明岛,王红星,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感觉门抑制[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457-3459. Chen XS, Zhang MD, Wang HX, et al. Sensory gating of patients with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J]. Natl Med J China, 2005, 85(46):3457-3459. 对有DOI编码的文章必须著录DOI,列于该条文献末尾。同一篇文章中参考文献序号连续编号,不允许文章中各章节后的文献重新编号。 示例: [1] 刘欣,申阳,洪葵.心脏性猝死风险的遗传检测管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9):760-764.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5.09.003.

41 风湿病科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红蝴蝶疮相关标准。 相继或同时出现下述4项以上,即可诊断。 (1)蝶形红斑:颧部隆起的或平的固定红斑。鼻唇沟部位无皮损。 (2)盘状红斑:红色隆起斑片,表面附有粘着性、角化性鳞屑及毛囊栓,陈旧损害可见萎缩性瘢痕。 (3)有光敏史或检查发现对光异常反应所致皮疹。 (4)口腔或鼻咽部有渍疡,常无痛感。 (5)可有累及两个或更多的周围关节触痛、肿胀或积液。 (6)有确切胸痛史或体检发现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或心脏听诊有心包摩擦音,实验室检查有心包积液。 (7)持续性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大于0.5克并可见有尿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状等。 (8)排除药物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出现抽搐或精神症状者。 (9)血液检查: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少于4000/立方毫米(4×109/升);或淋巴细胞少于15%(1.5×109/升);或血小板少于10万/立方毫米(100×109/升)。 (10)免疫学检查:红斑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NA抗体滴度异常或有SM抗体或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 (11)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SLE分类标准,中华医学会2010年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二)证候诊断 1.轻型 (1)风湿热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四肢肌肉酸痛或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2)阴虚内热证:持续低热,盗汗,面颧潮红,局部斑疹暗褐,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脱发,眼睛干涩或视物模糊,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或细数。 (3)气血亏虚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头晕眼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重型 (1)热毒炽盛证:高热,斑疹鲜红,面赤,烦躁,甚或谵语神昏,关节肌肉酸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洪数。 (2)饮邪凌心证: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心烦神疲,面晦唇紫,肢端怕凉隐痛,重者喘促不宁,下垂性凹限性水肿,舌质暗红,苔灰腻,脉细数或细涩结代。 (3)痰瘀郁肺证:胸闷,咳嗽气喘,咯痰粘稠,心烦失眠,咽干口燥,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肝郁血瘀证:胁肋胀痛或刺痛;胸膈痞满、腹胀、纳差;或胁下有癥块、黄疸,或伴泛恶、嗳气,女性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5)脾肾阳虚证:面目四肢浮肿,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腹满,纳呆,腰酸,尿浊,尿少或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边有齿痕或舌体嫩胖,苔薄白,脉沉细。 (6)风痰内动证:眩晕头痛,目糊体倦,面部麻木,重者突然昏扑,抽搐吐涎,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轻型 (1)风湿热痹证 治法:祛风化湿,清热通络 ①推荐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石膏、桂枝、炒白芍、知母、生薏苡仁、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木瓜,细辛,豨莶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中药熏洗技术:选用清热祛湿活血中药,煎煮后,先熏后泡(或选用中药熏蒸仪熏蒸)洗患处关节,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治疗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③超声中药透入:选用清热祛湿活血中药,使用超声药物导入设备治疗患处关节,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 (2)阴虚内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祛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