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接器及其组件电性能的自动检测

连接器及其组件电性能的自动检测

連接器及其組件電性能的自動檢測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808研究所

楊奮為

2007-3-261

图2中有四根双端线束,其中:

A线束为仪器外置电脑和打印机的连接电缆;

B线束为电脑与仪器的连接电缆;

C线束为仪器和检测工装的连接电缆;

D线束为检测工装与被测互连器件的连接电缆。

若仪器电脑为内置式,则没有B线束,A线束为打印机与仪器的直接连接电缆。若仪器电脑和打印机均为内置式,则A和B线束均没有,仪器通过C和D线束将仪器、检测工装和被测互连器件连成系统。

通常自动测试仪若配有电脑和打印机,则A、B、C三根双端线束,均作为仪器的配套附件提供,而D线束则是用户在设计制作检测工装时必须考虑介决的。检测工装的实质是要提供一种仪器输出、输入信号接口与被检测互连器件可靠转接的装置,其一端与仪器配套提供的C线束端子相插合,另一端则与被测互连器件实现可靠连接。

2007-3-264

3 连接器及其组件电性能自动检测仪器

为适应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连接器及其组件作为配套器材也必须小型化。新产品中将出现窄间距软质扁带电缆、柔性印刷电缆连接器等,电连接器间距降至0.3mm,甚至更小,最低高度将降至1.5mm以下。而且生产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传统的手工检测方法,无论是检测速度与效率,还是测试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根本无法满足在线检测要求。于是一系列新型高效率、智能化仪器诞生了。其特点是:

1)快速、准确,一次插合即可完成导通、耐压、绝缘、瞬断等常规电性能参数的自动检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适用于在线检测。

2)测试前仪器进行自检和环境检测,判断仪器和环境条件是否正常。

3)能将被检的连接器及其组件(线束)与仪器的记忆内存(标样)信息比较后自动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便于操作人员掌握,不易出现差错。

4)有内置电脑能自动将检测结果打印输出,以便查询记录,使用方便。

5)仪器的液晶显示屏能直观显示各种设置参数条件和检测结果。

6)能声光报警,显示屏上出现醒目的绿色或红色符号,配上相应声音提示合格与否为方便操作,有的仪器后面有外接端子可接脚踏开关。

7) 仪器可通过微带(排线)与探针检测台配套使用。

2007-3-265

4 连接器及其组件电性能的自动检测

4.1静态接触电阻检测

1)静态接触电阻概念

(1)集中电阻

电流通过实际接触面时,由于电流线收缩(或称集中)显示出来的

电阻。将其称为集中电阻或收缩电阻。

(2)膜层电阻

接触表面膜层及其他污染物所构成的膜层电阻。从接触表面状态分析;表面污染膜可分为较坚实的薄膜层和较松散的杂质污染层。故确切地说,也可把膜层电阻称为界面电阻。

(3)导体电阻

实际测量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时,都是在接点引出端进行的

,故实际测得的接触电阻还包含接触表面以外接触件和引出导线本身的导体电阻。导体电阻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它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关系可用温度系数来表征。

为便于区分,将集中电阻加上膜层电阻称为真实接触电阻。而将实际测得包含有导体电阻的称为总接触电阻。

2007-3-266

2)静态接触电阻检测方法

在GJB1217“电连接器试验方法”中规定有“低电平接触电阻”和“接触电阻”两种试验方法。其中低电平接触电阻试验方法基本内容

与上述GB5095中的接触电阻-毫伏法相同。

目的是评定接触件在加上不改变物理的接触表面或不改变可能存

在的不导电氧化薄膜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的接触电阻特性。所加开

路试验电压不超过20mV,试验电流应限制在100mA。在这一电平下

的性能足以表现在低电平电激励下的接触界面的性能。而接触电阻

试验方法目的是测量通过规定电流的一对插合接触件两端或接触件

与测量规之间的电阻。通常采用这一试验方法施加的规定电流要比

前一种试验方法大得多。如国军标GJB101“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

电连接器总规范”中规定;测量时电流为1A,接触对串联后,测量每

对接触对的电压降,取其平均值换算成接触电阻。

3)静态接触电阻影响因素

主要受接触件材料、正压力、表面状态、使用电压和电流等因素

影响。

4)问题研讨

(1) 单孔分离力检验

(2) 接触电阻检验合格不等于接触可靠

2007-3-267

5)静态接触电阻检测

鉴于检测该参数时,检测工装和被检对象之间也存在接触电阻,对连接器及其组件(线索)等被检对象,又不能采用焊接、压接等固定连接工艺,造成这一参数的实际检测结果数据波动和离散性都很大。目前许多重要用途的军工企业,常采用四端子夹具,用单一输入输出的接触电阻测试仪进行抽检。

为适应航天、航空等军用连接器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高的要求,Nac 公司经过多年的精心研究,现推出了420型、421A等多点接触电阻检测仪。仪器根据MIL、JIS标准规定的低电平接触电阻试验方法,以恒电流的四端子法检测接触电阻。仪器测量范围为0.1m Ω~10 Ω,灵敏度为0.1m Ω。仪器具有参数设定、记忆、自动判定和打印等功能。可实现对重要用途电连接器批生产时接触电阻参数的在线工艺筛选。

2007-3-268

2007-3-26

4.2 导通检测

导通检测是连接器组件(线束)最基本的检测项目。一般导通检测仪都具有自检、记忆、自动检测、打印和声光报警、点测试等功能,能快速、便捷地判定有否断路、短路、误配线等故障。

1)通断电阻判定值的设定

目前导通仪通断电阻判定值的设定有二类;一类是仪器内部通断电阻判定值已固定设置的,用户不能变更设定值,如Nac的NMC60导通检测仪,仪器内部已将通断电阻判定值设置为7.8±2KΩ。另一类是用户可以在一定量程范围内,根据被检测线束回路电阻大小自行设定通断电阻判定值,如Nac的EEDX64/128/192导通检测仪,用户可在1Ω~20KΩ范围内设定通断电阻判定值。

2)导通回路电阻检测参数的设定

根据被检测产品技术标准规定的回路电阻大小,选用可设定导通回路电阻判定值的仪器。如CIRRIS的Signature 1000R+线缆测试仪可设定0.1Ω~10KΩ的导通回路电阻判定值。Nac的NM-SPM导通检测仪除可设定1~2000Ω的导通回路电阻判定值外,还有实测回路电阻的功能。

2007-3-2610

3)新型导通检测仪—NM-SPM

(1)用途适用于512~1024点复杂多芯(包括带电阻、二极管)、任意

配线形式、接触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线束导通检测。

2007-3-2611

(2)特性:

A 用户根据被检线束检测点数,可选用NM-SPM单机型(512点)或

NM-SPM+SMS组合型(可增加检测点数至1024点)。

B 可设定通断判定值(0~20KΩ)和导通瞬断判定值(0~2KΩ),对

接触可靠性要求较高线束进行导通和瞬断检测。

C 可采用二种操作方式:

a 按旋钮、中文菜单、液晶显示、语音提示操作,可设定手动或

自动二种检测方式。

b 外接电脑手动编辑配线内容,可视性强。

D 有点测试功能,可对测试工装和单端线束进行顺序或非顺序导通

检测。

E 有记忆、自检和分段检测(单机型)功能,可查看检测记录。

F 可连接标准打印机(外接电脑时)或标签打印机。

G 检测结果声光报警,故障点可通过LCD显示。

H.采用宽电压电源,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2007-3-2612

4.3 瞬断检测

1)动态接触电阻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在实际振动、冲击、碰撞等动态应用环境将影响接触部位的接触压力,接触电阻必将随接触压力数值、方向及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接触电阻称为“动态接触电阻”。由于这种变化是受外界动态环境影响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有可能受到挤压而减小,也可能受到牵引而导致增大。甚至致使连接中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检测在动态应力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瞬间断电现象?通常是在产品进行振动、冲击、碰撞等动态应力环境模拟试验时,对被检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线束)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方向,施加规定的频率和加速度,配套应用瞬断检测仪作为监测仪器检查有否超过规定的瞬间断电现象。例如在GJB681“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中规定;当接有电缆的连接器在进行高频振动试验时,应采用一个在100mA电流下能够检测出1μS和优于1μS,或者所规定的中断时间间隔的检测器来监测电气的连续性。

2007-3-2613

2)动态接触电阻检测影响因素

(1)接触压力过小

造成电连接器动态接触电阻变化的原因很多,首先要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操作人员在采用焊接、压接等端接工艺时造成虚焊或虚压装配时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不可靠连接,特别是射频连接器的连接用力过重或过轻,甚至极小的一点偏心或空气间隙,都会使传输信号发生极大的衰减或反射,导致信号失真。故使用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尤为重要,应尽可能使用定力矩板手进行连接。

(2)安装夹具的谐振

还应消除外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安装夹具、试验和检测设备等影响。在进行振动、冲击、碰撞等动态应力环境试验时安装夹具在结构刚度的设计、材料选用、尺寸加工、安装调试时应尽可能防止谐振的产生。因为安装夹具的谐振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

2007-3-2614

2007-3-2615

3) 瞬间断电监测仪

可选用二种类型仪器;一类是瞬断检测灵敏度(最小感知时间)较高的专用于瞬断检测的仪器;如Nac的NM-10A和NM-11A瞬断检测仪,瞬断检测灵敏度(最小感知时间)可达0.1μs。NM-11A可按被检测互连器件技术标准设定监测瞬断时间(0.1-99.9μs )、进行10回路平行检测。另一类是检测灵敏度(最小感知时间)相对较低的兼容仪器,如Nac的NMC60导通检测议兼有瞬断检测功能,该型号仪器的瞬断检测灵敏度(最小感知时间)为60ms。30X系列多功能自动检测仪器能一次插合连续完成导通、绝缘、耐压和瞬断检测。瞬断

检测灵敏度(最小感知时间)也较高,为167ns。

NM-11A瞬断监测仪

4.4 绝缘电阻检测

1)作用原理

绝缘电阻是指在连接器的绝缘部分施加电压,从而使绝缘部分的表面或内部产生漏电流而呈现出的电阻值。即绝缘电阻(MΩ)=加在绝缘体上的电压(V)/泄漏电流(μA)。通过绝缘电阻检验

确定连接器的绝缘性能能否符合电路设计的要求或经受高温、潮湿等环境应力时,其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2)影响因素

主要受绝缘材料、温度、湿度、污损、试验电压及连续施加测试电压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

3)问题研讨

(1)检验环境温湿度的影响

(2) 检验工装的影响

2007-3-2616

4。5 耐压检测

1)作用原理

耐压检验是考核连接器每个接触件之间(或接触件与壳体间)、线束的每条连接线之间、电路板的每条电路之间,在规定时间内施加规定电压,以此来确定其在额定电压下能否安全工作,能否耐受由于开关浪涌及其它类似现象所导致的过电位能力。从而评定这些互连器件的绝缘材料及绝缘间隙是否合适。

如果绝缘体内有缺陷,则在施加试验电压后,必然产生击穿放电或损坏。击穿放电表现为飞弧(表面放电)、火花放电(空气放电)或击穿(击穿放电)现象。过大漏电流可能引起电参数或物理性能的改变。

由于过电位,即使是在低于击穿电压时也可能有损于绝缘或降低

其安全系数。所以应当慎重地进行介质耐压检验。在例行试验中如果

需要连续施加试验电压时,最好在进行随后的试验时降低电位

2007-3-2618

2)影响因素

主要受绝缘材料、洁净度、湿度、大气压力、接触件间距,爬电距离和耐压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

3)问题研讨

(1)测量方法的研究

(2)漏电流的设定

(3)检验工装的影响

(4)绝缘电阻检验不能替代介质耐压检验

4)耐压检测仪

耐压检测仪可分为调压器升压和电子升压二种。调压器升压优点是升压变压器容量大(可达数KVA) ,过载能力强(当负载短路时) ,测试

波形为工频周波,简单可靠,抗干扰,易于维护,价格低廉。缺点是自动化测试能力差,与生产流水线配套难。电子升压采用线性放大技术和脉宽调制技术进行调压、升压,用内部逻辑电路切换控制。优点是输出电压稳定,自动化测试程度高,易于与生产流水线配套形成测试系统,具有统计分析能力。缺点是升压变压器容量有限(目前最大可达500VA即5KV/100mA) ,线路复杂,价格较高。

2007-3-2619

5)自动绝缘耐压检测仪加压方式

这里介绍的多功能仪自动检测绝缘耐压采用的通过内部逻辑电

路切换控制的电子升压方法。耐压检验时,为保护电气产品和按规

定的技术指标测试,需确定一个在不破坏电气产品(绝缘材料) 的最

高电场强度下允许流经被测电气产品(绝缘材料) 的最大电流值,这

个漏电流一般规定要求在施加交流电压时测得,其中包含有通过分

布电容的位移电流,它与测量绝缘电阻施加直流电压产生的漏电流

有所区别。耐压检测是在导通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个检测点都

有高电压输出和测定漏电流的开关,仪器施加高压的方式有扁平式、

矩阵式、扫描式和自动式等四种。

2007-3-2620

铁路信号设备电气特性测试

信号设备电气特性测试 信号设备电气特性测试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测试,掌握和分析设备运用状态,指导维护工作,预防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用。 第一节信号设备电气特性测试业务管理 一、业务管理通则 铁道部、铁路局(公司)、电务段的电务试验室,承担相应的测试、试验和管理任务。信号设备测试项目和周期由铁路局(公司)参照本部颁铁路信号维护规则(业务管理)附件制定。 测试分为I级测试、Ⅱ级测试和动态检测。I、Ⅱ级测试及动态检测项目及周期按铁路局(公司)制定的“信号设备测试项目及周期表”执行。I级测试由信号工区负责;Ⅱ级测试由电务段的电务试验室负责;动态检测由铁路局(公司)的电务试验室负责。由微机监测设备完成的测试项目,不再进行人工测试。未纳入微机监测的或微机监测设备故障时,进行人工测试。 基建、更新改造、大修、中修验交及设备检修时应按规定项目进行人工测试,有关测试记录纳入验收资料。 铁道部、铁路局(公司)应配备电务检测车,检测车构造速度应适应动态测试要求。电务检测车自动检测系统应符合部颁技术条件。 电务试验室应配备满足测试工作需要的仪器仪表及交通工具。仪器仪表应符合规定精度,按规定定期送检,保证量值准确。段电务试验室应根据“信号设备测试项目及周期表”的规定以及重点工作,编制年(月)度工作计划,经批准后执行。 测试工作必须严肃认真,测试数据应真实准确,数据分析要认真细致。测试资料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二、工作职责 1、铁道部电务试验室职责: 1)负责全路电务设备测试管理工作,指导和检查铁路局(公司)电务试验

室工作; 2)提出年度全路电务设备测试重点工作项目和要求,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3)负责全路电务设备动态检测管理工作,运用电务检测车定期检查主要干线电务设备运用质量; 4)组织制定和改进电务设备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5)参加新技术、新设备以及部科研项目的试验、测试及协调配合工作; 6)参与信号设备疑难故障的调查处理,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2、铁路局(公司)电务检测所电务试验室职责: 1)负责全局(公司)电务设备测试管理工作,指导和检查段电务试验室工作。 2)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重点工作,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提出年度全局(公司)电务设备测试重点工作项目和要求,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3)负责电务设备动态检测工作,运用电务检测车定期检查、考核管内电务设备运用质量。 4)指导和检查电务段I、Ⅱ级测试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5)负责全局(公司)信号微机监测管理工作, 掌握系统运行和使用情况,分析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了解信号设备运用质量,提出维修工作指导意见。指导电务段做好微机监测数据分析工作。 6)参与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科研、革新项目试验、测试等工作。 7)参加信号设备疑难故障的分析,参与解决联锁电路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8)负责电务检测车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3、电务段电务试验室职责: 1)负责全段电务设备测试管理工作,指导和检查Ⅰ级测试工作。 2)根据信号设备测试项目及周期表的规定和上级要求,编制年(月)度工作计划,完成Ⅱ级测试任务。 3)负责微机监测数据分析管理工作,掌握系统运行和使用情况,分析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提出维修工作建议,指导车间、工区微机监测数据分析工作。 4)负责全段防雷工作。

铁电性能综合测试概要

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测量 引言 铁电体是这样一类晶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自发极化,自发极化具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向,其取向可能随电场而转向.铁电体并不含“铁”,只是它与铁磁体具有磁滞回线相类似,具有电滞回线,因而称为铁电体。在某一温度以上,它为顺电相,无铁电性,其介电常数服从居里-外斯(Curit-Weiss)定律。铁电相与顺电相之间的转变通常称为铁电相变,该温度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Tc。铁电体即使在没有外界电场作用下,内部也会出现极化,这种极化称为自发极化。自发极化的出现是与这一类材料的晶体结构有关的。 晶体的对称性可以划分为32种点群。在无中心对称的21种晶体类型种除432点群外其余20种都有压电效应,而这20种压电晶体中又有10种具热释电现象。热释电晶体是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但因表面电荷的抵偿作用,其极化电矩不能显示出来,只有当温度改变,电矩(即极化强度)发生变化,才能显示固有的极化,这可以通过测量一闭合回路中流动的电荷来观测。热释电就是指改变温度才能显示电极化的现象,铁电体又是热释电晶体中的一小类,其特点就是自发极化强度可因电场作用而反向,因而极化强度和电场E 之间形成电滞回线是铁电体的一个主要特性。 自发极化可用矢量来描述,自发极化出现在晶体中造成一个特殊的方向。晶体红,每个晶胞中原子的构型使正负电荷重心沿这个特殊方向发生位移,使电荷正负中心不重合,形成电偶极矩。整个晶体在该方向上呈现极性,一端为正,一端为负。在其正负端分别有一层正和负的束缚电荷。束缚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晶体内部与极化反向(称为退极化场),使静电能升高,在受机械约束时,伴随着自发极化的应变还将使应变能增加,所以均匀极化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晶体将分成若干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称为电畴或畴,畴的间界叫畴壁。畴的出现使晶体的静电能和应变能降低,但畴壁的存在引入了畴壁能。总自由能取极小值的条件决定了电畴的稳定性。 参考资料 [1]钟维烈,铁电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96。 [2]干福熹,信息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J.F.Scoot,Ferroelectric Memories,Springer,2000。 实验目的 一、了解什么是铁电体,什么是电滞回线及其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了解铁薄膜材料的功能和应用前景。 实验原理 一、铁电体的特点 1.电滞回线 铁电体的极化随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但电场较强时,极化与电场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在电场作用下新畴成核长,畴壁移动,导致极化转向,在电场很弱时,极化线

最新光伏组件电流-电压特性测量作业指导书-I-V400指导.pdf

光伏组件电流-电压特性(I-V400)测量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使用I-V400仪器测量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 2.适用范围 自然太阳光下晶体硅光伏组件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方法。 3.依据标准 《光伏器件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GBT 6495.1-1996); 《晶体硅光伏度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GB/T 6495.4-1996)。 4.准备工作 4.1 人员 (1)检测人员应熟悉晶体硅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流程,熟练掌握组件功率测试仪的操作方法; (2)本试验应由两名检测人员完成。 4.2 设备 测试采用设备仪器清单如下: 表4-1 测试设备清单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型号量程精度 1 便携式光伏组 件功率测试仪 1 HT IV400 电流1~10A,电压 1~1000V,辐照度 700~1000W/m2 电流±2%,电压 ±2%,辐照度±2% 2 钳形电流表 1 FLUKE F317 电流:0~600A/DC 4.3 被测对象状态确认 应确认被测光伏组件表面无污渍、积灰,如有存在此类污渍应及时清除,再进入正式的检测流程。

5.检测要求 5.1 技术要求 所有参与检测人员严格执行《光伏器件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GBT 6495.1-1996)、《晶体硅光伏度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GB/T 6495.4-1996),熟练掌握组件功率测试仪的操作,以及组件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流程。 5.2 安全要求 (1)开展测试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帽,戴绝缘手套,以及做好其它的必要防护。 (2)本测试在室外开展,应避免在酷暑、极寒天气下试验,实验过程中保证至少两人 一组,避免单人独自作业; (3)进行断电操作时,须用钳形电流表或万用表验电,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展后续操作; (4)主检人、复核人在检测组件过程中,应避免组件金属边框造成碰伤、割伤。 表5-1 危险源辨识 序号危险源应对方式 1 光伏支架、组件边框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2 地形崎岖复杂,地面上有铁钉 等尖锐物品 注意脚下安全,必要时绕行 3 触电佩戴绝缘手套,操作前验电 4 中暑带好防暑用品,高温下避免长时间作业 5 其他按具体情况,由安全监督员拟定应对措施 5.3 环境设施要求 要求开展测量过程中晴朗少云,光伏组件倾斜面下辐照度不低于800W/m2;辐照度稳定,一次测量期间总辐照度的不稳定度不大于±1%。 6.检测方法 6.1试验前准备 (1)根据电站的电缆敷设图,确定待测组件所属的组串、汇流箱(集中式)或逆变器 (组串式); (2)由现场运维人员断开对应的汇流箱断路器(对组串式逆变器,由运维人员遥控断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测试和评定方法技术规范

CNCA/CTS0009-2014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 CQC3309—2014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测试和评定方法 Testing and Rating Method for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2014-02-21发布2014-02-21实施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3.1组件总面积 (1) 3.2组件有效面积 (1) 3.3组件转换效率 (2) 3.4组件实际转换效率 (2) 3.5 标准测试条件 (2) 3.6 组件的电池额定工作温度 (2) 3.7 低辐照度条件 (2) 3.8 高温度条件 (2) 3.9 低温度条件 (2) 4测试要求 (2) 4.1评定要求 (2) 4.2抽样要求 (3) 4.3测试设备要求 (3) 5测试和计算方法 (4) 5.1预处理 (4) 5.2组件功率测试 (4) 5.3组件面积测定 (6) 5.4组件转换效率计算 (6)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国际标准IEC 61853:2011和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831-2011《地面用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检测方法》,结合光伏组件产品测试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编制,旨在规范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测试与评定方法。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提出并归口。 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邢合萍、张雪、王美娟、朱炬、王宁、曹晓宁、张道权、刘姿、陈康平、柳国伟、麻超。

电性能测试报告分解

电性能测试报告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Report 拟制 (Tested by) 黄秋霞 (Qiuxia Huang) 日期 (Date) 2015-10-16 审核 (Approv ed by) Marey 日期 (Date)

目录 1 概述 (3) (Summary) 2 测试地点、时间、人员 (3) (Test place, Time, Personnel) 3 测试引用标准 (3) (Guide) 3.1 技术指标要求 (3) (Technical Norm Requirement) 3.2 测试方法 (3) (Test Criterion) 4 测试设备 (3) (Test Equipment) 5 结论 (3) (Test Result) 6 问题报告 (3) (Problem Report) 7 测试内容和结果 (4) (Test Items and Result) 7.1 常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4)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Normal Temperature) 7.2 高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5)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High Temperature) 7.3 低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6)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Low Temperature) 8 附录 (7) (Appendix) 8.1 输出电流测试值 (7) (Output Current Test Values) 8.2 效率测试数据记录 (7) (Record of Efficiency Test Date) 8.3 电压调整率计算 (8) (Line Voltage Calculation)

电学性能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学性能测试设备,包括加工装置、测试装置和分析装置,加工装置、测试装置和分析装置安装在基座上面并呈直线排布,加工装置在右侧,测试装置在中间,分析装置在左侧,传送带安装在加工装置与测试装置中间,线缆安装在电气设备连接处,支撑架安装在基座底部边缘;本电学性能测试设备,在使用时只需将所检测材料在加工装置加工成检测装置所需状态,通过传送带运输到检测装置,经检测后将数据传输到分析电脑中即可,本设备安装五种常用的检测装置,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电学性能,并将数据统一传输到分析电脑,做到全方位系统的测试材料的电学性能。 技术要求

1.一种电学性能测试设备,包括加工装置(1)、测试装置(3)和分析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1)、测试装置(3)和分析装置(5)安装在基座(6)上面并呈直线排布,加工装置(1)在右侧,测试装置(3)在中间,分析装置(5)在左侧,传送带(2)安装在加工装置(1)与测试装置(3)中间,线缆(4)安装在电气设备连接处,支撑架(7)安装在基座(6)底部边缘;所述加工装置(1)包括放料口(11)和加工台(12),放料口(11)放置在加工台(12)顶部中间,加工台(12)安装在基座(6)右侧,测试装置(3)包括介电强度检测装置(31)、介电常数检测装置(32)、介电损耗检测装置(33)、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检测装置(34)、耐电弧性检测装置(35)、检测架(36)、排污口(37)和废料盒(38),介电强度检测装置(31)、介电常数检测装置(32)、介电损耗检测装置(33)、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检测装置(34)、耐电弧性检测装置(35)安装在检测架(36)上面并且呈线性排布,从右到左以依次为介电强度检测装置(31)、介电常数检测装置(32)、介电损耗检测装置(33)、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检测装置(34)、耐电弧性检测装置(35),检测架(36)安装在基座(6)中部,排污口(37)安装在检测架(36)右侧下方,废料盒(38)放置在基座(6)之上并且在排污口(37)的下方,分析装置(5)包括分析电脑(51)和分析台(52),分析电脑(51)放置在分析台(52)上面,分析台(52)安装在基座(6)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学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均用线缆(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学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均为标准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学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共6个并均匀分布在基座(6)下方边缘。 技术说明书 一种电学性能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光伏组件测试

1.1.1组件电性能测试 1 组件测试仪校准:开始测试前使用相应的标准板校准测试仪;之后连续工作四小时(或更换待测产品型号)校准测试仪一次。 2 标准板选用:测试单晶硅组件使用单晶硅标准板;测试多晶硅组件使用多晶硅标准板。 测试120W以上(包括120W)组件:使用16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50~120W(包括50W)组件:使用8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30~50W(包括30W)组件:使用30W标准板校准测试; 测试30W以下组件:使用15W标准板校准测试。 3 短路电流校准允许误差:±3%。 4 每次校准后填写《组件测试仪校准记录》。 2 组件的测试: 1太阳模拟器光强均匀度测试:①太阳模拟器光强均匀度≤3%;②每周一、四校正测试一次。 2 太阳模拟器光强稳定性测试:①太阳模拟器光强稳定性≤1%;②每天测试前校正测试一次。 3电池组件测试前,需在测试室内静止放置24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测试。 .4 测试环境温度湿度:①温度:25±3℃;②湿度:20~80%;③测试室保证门窗关闭,无尘。 3组件重复测试精度:<±1%。 12.4组件电性能参数: 12.4.1国内组件:①三十六片串接:工作电压:≥16.0V;开路电压: ≥19.8V。 ②七十二片串接:工作电压:≥33.5V;开路电压: ≥42.4V。 ③六十片串接:工作电压:≥28.0V;开路电压: ≥34.0V。 ④五十四片串接:工作电压:≥25.0V;开路电压: ≥32.0V。 ⑤功率误差:±3%。 12.4.2国外组件:①三十六片串接:工作电压:≥16.8V;开路电压: ≥20.5V。 ②七十二片串接:工作电压:≥33.5V;开路电压: ≥42.4V。 ③六十片串接:工作电压:≥27.4V;开路电压: ≥34.0V。 ④五十四片串接:工作电压:≥25.0V;开路电压: ≥32.0V。 ⑤功率误差 2.0 仪器/工具/材料 2.1 所需原、辅材料:1.外观检查合格的组件 2.2 设备、工装及工具:1.组件测试仪;2.标准组件; 3.合格印章 3.0 准备工作 3.1 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鞋;做好工艺卫生,用抹布清洗工作台 3.2 按《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开启并设置好组件测试仪;每班次开始生产测试前必须用标准

电性能测试仪操作规程-绝缘耐压测试仪

浙江普林艾尔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HANGZHOU HONGTA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作业指导书名称 SPECIFICATION NAME 电性能测试仪操作规程 编号 NO. 型号Prod. 通用 日期Date 2011-4-6 版本Revision B/0 页号Page 3-2 编制: Compiler: 校对: Corrected by: 审核: Examined by: 批准: Proved by: 目的Why: 正确使用设备、验证及确保电器安装满足安全要求 步骤How : 电器强度及绝缘电阻检测: 1.前面板示意图 2.测试前设置 a )打开“电源开关”,按“设置”健进入第一项:耐压测试设置,调节“设置加减键”直到“交流指示灯”及“Ma 指示灯”同时亮,显示以下界面时停止调节: 电源开关 启动键 停止键 设置键 设置加减键 退出键 交流直流显示值 交流指示灯 直流指示灯 Ma M Ω显示 M Ω指示灯 Ma 指示灯 测试结束指示灯 时间显示值

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①测试产品额定电压为220-250V的,将电压调至1800V,如图㈠。②测试产品电压为115V的,将电压调至1600V,如图㈡ 图㈠图㈡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电流设置为10mA,如图㈢),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时间调至2s,如图㈣; 图㈢图㈣ b)按“设置”健进入第二项:绝缘电阻检测设置,调节“设置加减键”直到“直流指示灯”及“MΩ指示灯”同时亮,显示以下界面时停止调节: 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直流电压调至500v,如图㈤ 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绝缘电阻设置为2MΩ。如图㈥ 按“设置”健,然后调节“设置加减键”。将时间调至2s。如图㈦ 图㈤图㈥图㈦按“退出”健。设置完成。 c)将绝缘、耐压测试仪输出地线(黑色)夹在产品的金属外露部位上或电源线接地插片上,将高压输出线(红色)夹在样品的电源输出线火线端。 d)按“启动”健进入测量状态,第一项耐压检测电流应低于设定值,“测试结束显示合格1秒”接着直接进入第二项绝缘电阻检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测试结束显示合格”结果在《工序及检验记 录卡》上记录;①耐压检测时“测试结束显示不合格并伴有报警声”为耐压不良,不良发生时应在其 返修栏故障项中填写“耐压不良”作为不合格品的标识。②绝缘电阻检测时“测试结束显示不合格并伴 有报警声”为绝缘电阻不良,不良发生时应在其返修栏故障项中填写“绝缘电阻不良”标识不合格品。 3.日常运行检验: 每天检验前将耐压测试仪的两个测试端分别夹在运行检查器的4和5接线柱上(如图㈧),按“设置” 健进入第一项:耐压测试设置,调整测试电压至1440V,电流设置至10mA,时间为60 s耐 压仪应报警(若不报警则仪器需重新调整电流,直到耐压仪报警。),并在《运行检查记录》中记录调整后合格的电流值。不良发生时必须暂停使用并告知质检部经理。

光伏组件安全鉴定测试规范

XXXXX有限公司光伏组件安全鉴定测试规范

1.目的 为了合理的验证光伏组件安全性能,以确保必要的测试项目得到统一和规定,进而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产品设计需求。 2.适用范围 本规范没有涉及海上和交通工具应用时的特殊要求,也不适用于集成了交/直流逆变器的组件。本规范的试验程序和通过判据为了发现由误用应用等级,不正确的使用方法或组件内部元件破碎而引起的火灾、电击和人身伤害的隐患。 3.术语定义

光伏组件的应用等级定义如下: A级:公众可接近的、危险电压、危险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可用于高于直流50V或240W以上的系统,同时这些系统是公众有可能接触或接近的。通过本标准和IEC61730-2适用于本应用等级的安全鉴定的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II的要求。 B级:限制接近的、危险电压、危险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可用于以围栏或特定区划限制公众接近的系统。通过本应用等级的组件只提供了基本的绝缘保护,这类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0的要求。 C级:限定电压、限定功率应用 通过本等级鉴定的组件只能用于低于直流50V和240W的系统,这些系统公众是有可能接触和接近的。通过本标准和IEC61730-2适用于本应用等级的安全鉴定的组件被认为满足安全等级III的要求。 注:安全等级在IEC61140中规定。 4.引用标准 IEC 61646,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5.测试内容 组件应进行的试验由IEC61730-1确定的应用等级决定,下表列出各等级所需的试验项目。试验的顺序应根据测试序列进行。 基于应用等级的试验要求

5.1外观检查MST01 5.1.1目的

光伏组件能力检验方式

光伏组件能力检验方式 通过观察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表现,实验室客户、管理机构和评价机构可以了解实验室是否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检测活动,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持续状况,识别实验室之间的差异,为实验室管理提供信息。不仅如此,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可以了解自身能力,将其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外部补充措施,从而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光伏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与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为了科学评估国内光伏组件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通过国际通行的能力验证活动来推动和提高实验室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确定和核查实验室检测能力。 一、国内外光伏相关能力验证工作 当前,在国际上常见的光伏产品能力验证计划并不多,各主要光伏生产国的国家计量机构不定期进行小型标准光伏器件的比对,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一次是美国能源部组织的历时四年的PEP93国际标准太阳电池比对,全世界有10个国家的13个太阳能电池测试实验室参加,我国天津电源研究所参加了这次比对活动,并最终具有了光伏计量基准WPVS的标定资格。近几年,澳大利亚的IFMQualityServices 组织了几次光伏组件的能力验证,但因样品传递周期过长而迟迟未有结果。而一些拥有多家光伏检测实验室的国际大型认证机构,会不定

期开展光伏产品检验能力的比对。目前,在国内尚未有正式官方的针对光伏组件产品的能力验证活动,仅在检测机构中有少量的自行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充分关注光伏检测技术的发展水平。近期,国家科技部在国家级课题“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机构认可关键技术”中的关于低碳产品检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包含了对光伏组件产品能力验证技术的研究,并将作为今后开展能力验证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近期也正在筹备签约检测实验室的组件测试能力比对活动。 二、方案规划与设计 光伏组件产品的能力验证作为一个全新的项目,在方案设计时,需根据样品本身的特性,制定出适于开展能力验证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计划。但因样品本身的复杂性,检测方法的多样性,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 1.样品选择 常用光伏组件分为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两大类,聚光组件因市场化程度低暂不考虑。因晶硅组件中多晶硅组件光电性能不如单晶硅组件稳定,相对来说易破损;薄膜组件因其固有的光致衰退特性,性能随时间变化较大而不够稳定。方案采用单晶硅组件,选取由72片125

开关电源电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

开关电源电气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 I. 测试标准 一.电性能标准 1. 输入电压100-240VAC 2. 输入频率47-63Hz 3. 总谐波失真小于20% 4. 功率因数大于90% 5. 效率大于90% 6. 电压调整率小于2% 7. 负载调整率小于2% 二.耐用性标准 1. 开路保护 2. 短路保护 3. 过功率保护 4. 抗雷击大于4KV 5. 环境温度-40C?70C 6. 电源电压开关次数大约于1000 次 7. 寿命大于50000Hr 三.防护等级标准 1. IP67: II. 测试方法 一. 电性能测试方法 1. 设备:数字电参数测量仪,万用表,调压器,可调负载。 2. 测试方法:电源接标称功率的80%-90%的负载。串于数字 电参数测量仪后,开灯测量。调压器先将电源电压调至 AC100V,60Hz。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录。再将电源调至 AC240V,50Hz。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录。 计算出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输入电压标称值220VAC ,50Hz 时,可调负载在标称值的10%-100%范围变化,测量开关电源 的输出电压并记录。计算出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

二耐用性测试方法: 1. 设备:雷击测试仪,万用表, 可调负载, 恒温箱,计数器,时 钟,老化台。 2. 开路保护:电源输出端不接入负载,接通额定电压并持续1Hr 后,再接入标称负载,电源应能正常工作。 3. 短路保护:电源输出端正负极直接短路,接通额定电压并持续 1Hr 后,再断开正负极短路装置,接入标称负载,电源应能正 常工作。 4. 过功率保护:当输出端接入超出标称值负载时,电源应自动降 低功率输出。 5. 抗雷击保护:雷击测试仪 6. 环境温度测试:恒温箱温度调至60C,开关电源置于 恒温箱内,外接正常负载。开灯并持续1Hr 。然后将开关 电源移至-25 C的恒温箱内,开灯并持续1Hr。如此 循环5 次。 7. 电源电压开关测试:在额定电源电压下,电源开启和关闭各 30s。无负载情况下循环200次。最大负载情况下循环800 次。 8. 寿命测试:路灯置于老化台上,持续工作。直至开关电源无法 工作。记录时间。 三防护等级测试方法: 1. 设备:水箱,时钟。 2. 测试方法:在标准大气压下,开关电源置于水箱中,样 品底部距水底至少1 米,样品顶部距水面至少0.15 米。时 间30 分钟。

光伏发电项目采购清单及技术参数要求

光伏发电项目采购清单及技术参数要求一、技术参数 (一)采购清单:1、光伏组件; 2、10千瓦光伏并网逆变器; 3、交流配电箱; 4、其他配件。 (二)技术参数要求 1、光伏组件

1.2组件认证要求 太阳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主要设备,应当提供具有专业测试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标准(或IEC标准)的测试报告(有国家标准或IEC标准的应给出标准号)、具有CQC认证证书。如果该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IEC标准),亦应出具专业测试机构出具的可以证明该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符合技术规范中提供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测试报告。如果设备已经取得国际/国内认证机构的认证,则应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 a)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215:1993标准进行设计,并经过充分的试验论证,确保组件的质量、电性能和寿命要求; b)采用绒面低铁钢化玻璃 (又称为白玻璃),厚度3.2mm, 透光率达91.5%以上,电池组件整体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经受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冲击、震动和其他应力,并具有优良的防腐、防风、防水和防雹能力; c)采用加有抗紫外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的优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层作为太阳电池的密封剂和与玻璃、TPT之间的连接剂。具有高透光率(胶膜固化后透光率≥89.5%)和抗老化能力; d)TPT(聚氟乙烯复合膜):用于太阳电池组件封装的TPT至少应该有三层结构:外层保护层PVF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中间层为聚脂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内层PVF 需经表面处理和EVA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电池组件的绝缘强度大于100MΩ; e)专用太阳能电池组件优质密封硅胶,增加组件的绝缘性能和防止湿气进入组件,保证组件寿命; f)太阳能电池片:多晶硅,质量是A级;组件在-40℃的低温下和85℃的高温下可正常工作; g)密封防水多功能接线盒,防护等级达到IP65,内装旁路二极管,有效防止热斑效应造成的电池烧毁等质量事故;

太阳能光伏组件功率测试作业指导.doc

1.0适用范围 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品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性能测试工序 2.0仪器/工具/材料 2.1所需原、辅材料:1.静置超过12h的组件; 2.2设备、工装及工具:1.组件测试仪;2.标准组件 3.0准备工作 3.1工作时必须按车间着装规范穿工作衣鞋,做好工艺卫生,用抹布清洗工作台; 3.2按《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开启并预热十分钟,并按照客户对功率电流分档要求在分档报警设置中设定好对应的参数; 测试环境要求: 3.3.1测试室与组件静置室环境温保持25±2°C之间; 3.3.2测试环境相对密封,不受太阳光等光线的影响,测试区没有较大的气流波动; 4.0作业流程 4.1取一托在静置室静置超过12h的组件,并用红外测温枪测试组件表面温度在25±2°C间; 4.2在标准组件存放箱中取二级标准板,用红外测温枪测试表面温度在25±2°C间,根据《太阳能模拟器操作规范》对测试仪校准,校准功率与标定功率偏差±0.2W以内,并将校准结果填写至《标准组件校准记录表》上,在测试过程中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校准并记录在表格中; 4.3在生产部盘中新建当日数据保存文件夹,在软件中设置保存路径,在软件中将测试方式改为循环测试; 4.4待测组件置于测试仪台面的指定位置处(用黑色胶带标识),温度传感器必须置于组件上方,将组件引出线与测试仪引出线连接,红色接组件正极黑色接组件负极; 4.5用扫描枪扫组件背面条形码测试,闪光过程中保证无异物遮挡测试仪光线; 4.6按测试仪显示功率和电流分档说明填写流转单,并将组件抬至规定的电流分档区域; 4.7在组件侧面(接地标志旁边)贴对应的电流分档颜色标签; 4.8根据不同的包装方式,测试完的组件每托放置与包装一托组件数量相同的组件,单最高不超过35快,并托至包装区; 5.0检验 5.1品管不定期检查标准板校准精度与频率是否按规定执行; 5.2定期随机抽取一托已测试的组件进行重测,要求前后两次测试功率偏差在±1%以内; 6.0注意事项 6.1测试时人眼避免直视光源,以防伤害眼睛; 6.2标准组件校准以后,必须及时放回标准组件存放箱,避免标准组件正面因曝光而衰减; 6.3测试端了和引线需每测试10000个组件更换1次,避免因测试端子老化所产生的接触屯阻影响组件功率测试的准确性;

光伏电站领跑者计划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光伏电站领跑者计划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一、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 (一)光电转换效率定义 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是指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与照射在该组件上的太阳光功率的比值。 (二)光电转换效率的确定 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由通过国家资质认定(CMA)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按照GB/T 6495.1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必要时可根据GB/T 6495.4标准规定作温度和辐照度的修正。 计算公式为: (其中组件面积为光伏组件含边框在内的所有面积) 批量生产的光伏组件必须通过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且每块单体组件产品实际功率与标称功率的偏差不得高于2%。几种常用标准规格晶体硅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对应峰值功率技术指标如下表:

对于非标准晶体硅光伏组件(如双玻组件),转化效率可不以上述公式计算,但其使用的电池片效率应和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中对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要求一致,且必须通过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 对于聚光型光伏组件,其标准测试条件为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组件面积为相对应的透镜面积。 二、光伏组件衰减率 (一)光伏组件衰减率定义 光伏组件衰减率是指光伏组件运行一段时间后,在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最大输出功率与投产运行初始最大输出功率的比值。 (二)光伏组件衰减率的确定 光伏组件衰减率的确定可采用加速老化测试方法、实地比对验证方法或其它有效方法。加速老化测试方法是利用环境试验箱模拟户外实际运行时的辐照度、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加倍或者加严等控制,以实现较短时间内加速组件老化衰减的目的。加速老化测试完成后,要标准测试条件下,对试验组件进行功率测试,依据衰减率公式,判定得出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衰减率。 实地比对方法是自组件投产运行之日起,根据项目装机容量抽取足够数量的组件样品,由国家资质认定(CMA)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按照GB/T 6495.1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其初始最大输出功率后,与同批次生产的其它组件安装在同一环境下正常运行发电,运行之日起一年后再次测量其最大输出功率。将前后两次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对比,依据衰减率计算公式,判定得出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衰减率。 计算公式为:

光伏组件质量问题分析及风控方案

光伏组件质量问题分析及风控方案 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具有安装数量大,采购成本高等特点。其电性能和热性能的稳定性决定了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多少和电站运行成本投入。伴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部分组件厂家超速扩产或建厂投产,造成整个生产链条出现不同层次的质量问题,导致现今低质量光伏组件大比例出现。 同时,光伏电站的规模化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员流动的频繁以及施工环节管理的粗狂,光伏组件安装过程管控不到位造成光伏组件热斑、隐裂、人为破损等质量问题的大面积出现,影响了光伏电站整体高效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光伏组件安装实际情况,对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进行总结,旨在从管理层面系统梳理光伏电站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有效措施,保证光伏电站高效稳定运行。 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 光伏组件常见的质量问题有热斑、隐裂和功率衰减。由于这些质量问题隐藏在电池板内部,或光伏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才发生,在电池板进场验收时难以识别,需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测。 热斑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光伏组件热斑是指组件在阳光照射下,由于部分电池片受到遮挡无法工作,使得被遮盖的部分升温远远大于未被遮盖部分,致使温度过高出现烧坏的暗斑。光伏组件热斑的形成主要由两个内在因素构成,即内阻和电池片自身暗电流。 热斑耐久试验是为确定太阳电池组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能力的检测试验。通过合理的时间和过程对太阳电池组件进行检测,用以表明太阳电池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期使用。热斑检测可采用红外线热像仪进行检测,红外线热像仪可利用热成像技术,以可见热图显示被测目标温度及其分布。 隐裂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隐裂是指电池片中出现细小裂纹,电池片的隐裂会加速电池片功率衰减,影响组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同时电池片的隐裂会在机械载荷下扩大,有可能导致开路性破坏,隐裂还可能会导致热斑效应。 隐裂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组件受力不均匀,或在运输、倒运过程中剧烈的抖动都有可能造成电池片的隐裂。光伏组件在出厂前会进行EL成像检测,所使用的仪器为EL检测仪。该仪器利用晶体硅的电致发光原理,利用高分辨率的CCD相机拍摄组件的近红外图像,获取并判定组件的缺陷。EL检测仪能够检测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无隐裂、碎片、虚焊、断栅及不同转换效率单片电池异常现象。

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最新版)

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34

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最新版) 一、电池挤压试验 1.试验要求: A.将电池放置在挤压设备的两个挤压平面之间,逐渐增加压力至13kN,保持压力1min。 B.圆柱形或方形电池在接受挤压试验时,其纵轴要平行于挤压平面,垂直于挤压方向。方形电池最大面垂直于挤压方向。每只电池只接受一次挤压试验。 2.试验结果:不起火、不爆炸。 二、电池热冲击试验 1.试验要求:将电池放置于热箱中,温度以(5℃±2℃)/min 的速率升温至130℃±2℃并保温30min,然后取出,恢复至室温。

2.试验结果:不起火、不爆炸。 三、电池短路试验 1.试验要求: 试验应分别在20℃±5℃和55℃±5℃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将接有热电偶的电池(热电偶的触点固定在电池大表面的中心部位)分别置于通风橱和高温箱中(进行55℃±5℃的短路试验的电池应先在高温箱中在55℃±5℃下保持1.5h~2h),短路其正负极,线路总电阻不大于100mΩ。直到电池负载电压小于0.1V,并且电池表面温度恢复至不高于环境温度10℃时,结束试验。每种温度试验3只电池。内部安装可恢复式温度或过流保护装置的电池,可选用阻值不至于使该装置动作的最大负载短路电池正负极。 2.试验结果:不起火、不爆炸,电池的外表面温度不应高于150℃。 四、电池针刺试验 1.试验要求:试验应在20℃±5℃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将接有热电偶的电池(热电偶的触点固定在电池大表面上)置于通风橱中,

光伏组件故障分析..

一.接线盒 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 流。光伏组件接线盒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个重要部件,是集电气设计、机械设计和材料 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组合连接方案。 目前,中国组件制造商生产的组件很多都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而其中很大一部 分组件质量问题来自于接线盒自身的设计和品质。作为光伏组件制造商的配套企业,接线盒 制造商不仅需要对组件制造商负责,更需要对终端客户负责,特别是对使用过程中人身安全 的保护。所以,优化接线盒结构设计、提高质量是所有接线盒制造企业的首要任务。 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华新能源”)下属常州华阳光伏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简称“华阳检测”,于 2009 年 12 月获得了 CNAS 实验室认可,认可范围包括光伏组) 件、光伏材料共 119 项检测能力。公司自 2008 年开始进行接线盒检测(依据标准:VDE 0126-5:2008),讫今共完成 30 家接线盒供应商、50 多款接线盒的

检测和质量分析,获得了

大量的检测数据。 结合光伏组件户外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目前接线盒常见失败项目主要有:IP65 防冲水测试、结构检查、拉扭力试验、湿漏电试验、二极管温升试验、环境试验、750℃灼 热丝试验。 接线盒测试常见失败项目统计图:

一、户外组件因接线盒问题引起的故障图片 接线盒引线端子烧毁 接线盒烧毁 引起组件背板烧焦 组件碎裂 二、接线盒在认证测试中常见失败项目及原因分析 1.接线盒 IP65 防冲水测试 防水性能是接线盒性能的重要指标。认证测试中,先进行老化预处理测试,然后进行防 冲水测试,再通过外观结构检查和工频耐压测试进行评判。测试能否顺利通过,取决于接线 盒的密封保护程度,而接线盒的密封保护直接影响到成品组件的防触电保护和漏电防护的等 级。就目前常规构造的接线盒而言,其设计和材料的缺陷已在认证测试中显露无疑。 图 1 IP65 防冲水测试测试图片

电能质量检测设备技术规范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技术规范 1. 使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通用结构和基本性能,包括固定式监测设备和便携式检测设备,确立了电能质量检测参数的一般测量方法和测量精确度,适用于交流额定频率为50Hz的公用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本规范只是对各项指标进行指示性的说明,并非是详细的设计说明书。2. 引用标准 1)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2)GB/T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3)GB/T 14549-1993 公用电网谐波 4)GB 12326-1990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5)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6)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7)GB/T 18039.4-2003 电磁兼容环境工厂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 8)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9)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0)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11)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12)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 13)GB/T 2423.4-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 法 14)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 则:冲击 15)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 则:振动 16)DL/T 1028-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光伏组件参数计算

等效电路 当受到光照的太阳电池接上负载时,光生电流流经负载,并在负载两端产生端压,这时可以使用一个等效电路来描述太阳电池的工作情况。图中把太阳电池看成稳定产生光电流L I 的电流源(假设光源稳定) ,与之并联的有一个处于正偏压下的二极管及一个并联电阻sh R ,显然,二极管的正向电流? ?? ? ??-=10AkT qV D e I I 和旁路电流sh I 都是靠L I 提供的,剩余的光电流经过一个串联电阻s R 流入负载L R 。 由等效电路可得,当流入负载L R 的电流为I ,负载端压为V 时, sh L s AkT IR V q L sh D L R R R I e I I I I I I s ) (1) (0+-??? ? ??--=--=+ (2-17) L IR V = (2-18) 当负载L R 从0变化到无穷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上式画出太阳电池的负载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称为工作点,工作点和原点的连线称为负载线,斜率为 L R 1 ,工作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即为相应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若改变负载电阻L R 到达某一个特定值m R ,此时,在曲线上得到一个点M ,对应的工作电流与工作电压之积最大(m m m V I P =),我们就称这点M 为该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其中,m I 为最佳工作电流, I L R s 图2-2 p-n 结太阳电池等效电路

m V 为最佳工作电压,m R 为最佳负载电阻,m P 为最大输出功率。 负载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参数的测量及计算 当负载L R 连续变化时,经过测量得到一系列I —V 数据,由此可以作出如图2-3所示的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同时计算出一些重要的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开路电压oc V ,短路电流sc I ,最佳工作电压m V ,最佳工作电流m I ,最大功率m P ,填充因子FF ,串联电阻s R ,并联电阻sh R 和电池效率η。 1. 开路电压oc V ,短路电流sc I 的计算 从图2-3上可知,测量得到的曲线与V 、I 两轴的交点即开路电压oc V ,短路电流sc I 。 2. 最佳工作电压m V ,最佳工作电流m I ,最大功率m P 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直接求m P 会有一些麻烦。所以,可以在计算机上按照步长,求得每一点的IV P =,然后直接取其中的最大值就是m P 了。这时,该点所对应的电压和电流也就是最佳工作电压m V ,最佳工作电流m I 。 O V m V oc I m I sc V I 图2-3 太阳电池负载特性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