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

2、认识常见的昆虫类型---昆虫,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3、制作简单昆虫模型。

4、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总结蚂蚁和昆虫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认识常见的昆虫。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

师:出示PPT猜谜语: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打一小动物)

学生自由回答。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引导探究

1、交流信息

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呢?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

3、蝗虫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头部有什么,胸部长有什么?

4、比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与蚂蚁的身体结构进行对比。)

师:就像大家观察到的一样,像蝴蝶、飞蛾、蝗虫、蚂蚁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四)生活实践与应用

师:我们对昆虫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动物是否属于昆虫,为什么?看谁判断的既快又准确。

课件出示动物的图片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原因。如:蜘蛛、蝎子、螳螂、青蛙、蟋蟀等。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蚂蚁的泡沫塑料的模型)这是我制作的蚂蚁模型,请仔细观察这个模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说明:用泡沫做的蚂蚁的头、胸、腹;用牙签做的触角喝三对足。)

师:你们想试试自己的身体吗?我这里有制作模型的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来选取,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昆虫进行模型的制作,完成后进行作品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从身体结构的特点、制作的精细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拓展研究内容

师:我们经过认真的观察知道了昆虫的共同特征,蚂蚁是非常有趣的小动物,希望大家能在课后建立一个饲养槽,继续研究你感兴趣的问题,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蚂蚁

头: 长有一对触角

胸: 长有三对足

教学反思:蚂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因此,教科书在进行动物王国的探究中

首先选择了蚂蚁作为探究对象,构建学生对昆虫的认识,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感情。在教学中注重了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蚂蚁并非一无所知,有的学生观察过蚂蚁,有的在科普书中了解过蚂蚁,因而在导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从分交流对蚂蚁的认识,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为后续的观察做好了铺垫。二是关注观察方法的指导,即从整体到局部,从一只到一群。三是关注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方法可以借助“说一说”“画一画”“看一看”的方法,即蚂蚁身体由几部分组成,画一画蚂蚁的外形,看一看有关的视频。

练习设计

一、填空

1蚂蚁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头部有( ),胸部有(),凡是具有这些特点的动物叫做()。

2一个完整的蚁群通常由( )( )( )( )共同组成。

二、判断

1我们平常所说的虫子都是昆虫。()

2昆虫都会飞。()

3蜘蛛、蚊子、蚂蚁、蝗虫都是昆虫。()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 2、认识常见的昆虫类型---昆虫,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3、制作简单昆虫模型。 4、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总结蚂蚁和昆虫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认识常见的昆虫。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 师:出示PPT猜谜语: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打一小动物) 学生自由回答。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引导探究 1、交流信息 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呢?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

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课前老师安排同学们去观察蚂蚁和查阅相关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上集体交流。 2、观察蚂蚁。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昆虫盒,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放大镜) 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 ②观察要仔细。 ③要有目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通过观察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观察完后请填写观察结果.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昆虫盒和放大镜,如有需要可以到到前面来取。 (出示:昆虫盒、放大镜。)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蚂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发现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还有几点请大家注意: 课件出示:

第5课 《蚂蚁》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观察蚂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上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值得提倡。但由于本课的特殊性,只能选择在课堂上观察蚂蚁。课堂上观察蚂蚁,为了不让蚂蚁到处乱爬,设计把蚂蚁放昆虫盒里观察。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在教学时还选用了一些蚂蚁生活的场景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弥补不能到室外观察的缺憾。安排环节让学生感受蚂蚁的神奇、有趣和可爱,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室外观察蚂蚁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在自然状态下的蚂蚁的观察。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是本课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汇报蚂蚁的觅食、搬运、排队等活动,还选择组织学生看教科书第35页下面的图,让学生弄清两只蚂蚁在干什么?它们在怎样交流信息?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老师相机提出一些问题,如蚂蚁是怎样找到行进路线的?这样帮助学生解疑,加深学生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前两课观察蜗牛和蚯蚓的基础上,知道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好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 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和活动规律.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使学生享受到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蚂蚁》

蚂 蚁 新邵县严塘镇高桥小学 何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观察习惯以及兴趣。 3、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想法。 4、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5、培养学生关注、亲近、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学会细致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1、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2、能细致观察、准确描述蚂蚁的特征。 教师准备:放大镜、昆虫观察盒、水、培养皿、盘子、瓶盖、小棍、白纸、观察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装在瓶子或盒子里的蚂蚁、笔以及部分喂养蚂蚁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展示—— 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驮米,不怕山高道路陡,最怕掉进热锅里。(打一动物 )

(蚂蚁) 为什么认为是蚂蚁,能说说理由吗? 生:……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分析得头头是道。这谜语呀,它说的正是蚂蚁。(板书) 二、引导探究 ▲说生活中的蚂蚁 1、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找蚂蚁,找到了吗? (学生拿出蚂蚁) 2、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呀? 小河边,树根旁,山上…… 3、是呀,小蚂蚁的家无处不在,那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蚂蚁捉 到的呢?(用烂苹果,用树叶,用树枝……) 4、你们在抓蚂蚁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我发现…… …… 可以看出,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对蚂蚁进行了不少的观察。今天啊,我们就一起到课堂上来进一步观察蚂蚁,好吗? ▲提出观察中的困难 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蚂蚁放到这白纸上来观察,好吗?(不好,它会跑掉的)这样看来,观察蚂蚁并没有那么简单。你们觉得会有哪些困难啊? A、蚂蚁会到处乱爬,不好观察!

三年级上册科学参考答案

三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植物单元 1、我看到了什么、活动记录:树皮光滑、灰褐色、树杆有大可乐瓶那么粗、叶子大大的上面绿油油的背面暗红色等等课堂练习:称重的方法不打勾,其他都可以打勾。 2、校园的树木、活动记录(略)判断题 1、ⅹ 2、√ 3、√ 4、ⅹ 3、大树和小草、 活动记录: 1.(简图略),狗尾草的特点:茎细长、柔软,在地上有点躺倒的,叶子长长的有 15——20 厘米,宽只有 1—2 厘米,顶点有一个毛茸茸的象狗尾巴一样的果实,果实长 3—7 厘米,根细细的,轻轻一拔都断在地中。狗尾草最高有 1 米左右。根像胡须 2.(略) 大树高大茎很硬叶片宽阔寿命长 有生命有根、茎、叶会开花、有种子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会长大…… 小草矮小茎软叶子细长居多寿命短…… 课堂练习选择题 1、B 2、B 3、C 4、观察水生植物、 活动记录: 1.用简图画一种水生植物(略) 2.以水葫芦和金鱼藻举例 水葫芦浮在水面叶柄膨大会开花叶片较大 生长在水里有根、茎、叶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会长大…… 金鱼藻长在水底叶片细小没看到开花…… 选择题 1、C 活动记录: 1 统计(略) 2. 名称新鲜的叶落叶 2、B 3、A 5 植物的叶 相同点形状一样、叶脉差不多、叶缘一样 不同点颜色鲜绿,活的,软有弹性颜色暗,枯黄,叶片已经死亡 图略叶芽 嫩叶

老叶 枯叶 6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记录(略) 1 多项选择题(1)ABCF (2)ABCDF 2 狗尾草叶片会慢慢枯黄,直至死亡。 7、植物有哪些同特点、植物有哪些同特点有哪些活动记录:1 陆生植物:樟树、凤仙花、茶花、菊花、桂花、梧桐树等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浮萍、水花生、茭白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都会生长,都会有后代… 2 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蕾→开花→结果→枯死 1 选择题。(1)ⅹ (2)ⅹ (3)√ (5)ⅹ (6)√ 2 选择题。(1)C (2) E 3、B 3(略) 4 简答题(1)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相同的生长需要是:水、阳光、空气、相适应的生存环境。(2)本单元的观察植物的方法有:运用感管观察,看、摸、闻,运用工具观察,比较等。 单元练习(4)ⅹ 《动物》单元动物》 1 寻访小动物 活动记录:校园中寻访的小动物发现地点操场边围墙下草丛中泥土中观察到的小动物蚂蚁蜘蛛蚱蜢西瓜虫统计:我在校园中一共寻访到(6)种小动物。说明:根据自己校园的实际情况填写。课堂练习: 2.判断题。(1)√ (2)× (3)√ (4)× 记录日期:发现地点草丛中围墙边的花草中…… 观察到的小动物飞蛾蝴蝶…… 2 蜗牛(一) 活动记录: 1.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柔软,触角会伸缩,长触角的顶端长着眼睛,爬行缓慢,轻轻触碰身体会缩进去…… 2.例:10 月 1 日早上我发现蜗牛都缩在壳里,还以为死了,后来我用菜叶喂蜗牛,慢慢地,蜗牛就都钻出了头,来吃菜叶了。我还发现饲养盒内有很多黑色的像线一条条的东西,有很多,这是蜗牛的粪便。打开饲养盒的时候,有一股很难闻的气味。…… 说明:根据自己饲养的实际情况填写。课堂练习:选择题。(1)B (2)A (3)C 3 蜗牛(二) 活动记录:蜗牛所吃的食物:白菜叶、青瓜、莴苣叶、胡萝卜、面包……蜗牛不吃的食物:猪肉、鸡肉、葱、姜、大蒜、辣椒…… 课堂练习:填空题:(1)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2)齿舌(3)阴暗、潮湿、疏松(4)气孔 4 蚯蚓 活动记录: 1、略 2、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doc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 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 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 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 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 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蚂蚁 2教案 教科版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情感目标:热爱大自然中的各种小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力。 3、科学知识目标: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 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蚂蚁》课件 2.学具: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尤其是喜欢研究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种小动物──蚂蚁,好不好? 别看这小小的蚂蚁,它们的生存历史竟然比我们人类的历史还要漫长,而且它们的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就已经发现了15000多种。关于它们的秘密那就更多了。 二、生生互动,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一定对蚂蚁有了一些了解吧,愿意把你们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同学们吗?这样吧,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同学介绍好不好?(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

料。) 师: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汇报给全班同学呢?(结合学生的汇报,穿插演示多媒体课件。) 生:我从《儿童知识宝典》这本书中了解到蚂蚁的家很大,而且分为很多小室。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段关于蚂蚁家的资料片,让我们一同去参观一下蚂蚁的家。(演示多媒体课件──蚁巢的片段) 师:通过参观蚂蚁的家,你们对蚂蚁的家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了蚂蚁的家建在树上、土中、石头下。 生:我知道了蚂蚁是集体生活的。 师:成千上万只蚂蚁组成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每只蚂蚁都有专门的任务,它们共同劳动来维系这个大家庭。 生:我观察过蚂蚁搬运食物,你们看蚂蚁就是这样搬运食物的。(学生在实物投影前展示自己的画) 师:在有些人看来,小小的蚂蚁是那么的不起眼,可这位同学却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它们,并把他观察到的现象画成画展示给大家,这一点很值得表扬。其他同学是不是也观察过蚂蚁呢?你在观察蚂蚁时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能说一说吗? 生:我在观察蚂蚁时,看到两只蚂蚁见面后相互碰一碰触角,好像在说老兄我发现食物了,快告诉其它伙伴我们一起去搬运。 师:小蚂蚁相互碰触角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演示多媒体课件──蚂蚁传递信息的片段)

(整理)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蚂蚁》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9、《蚂蚁》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找朋友。(渗透共同特征)。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第一条:和我一样(穿没穿)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长)头发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女生)的同学。 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 学生游戏:多组。 第一条:和我一样(戴没戴红领巾)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穿没穿校服)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是(单眼皮双眼皮)的同学。 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在中国,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是互敬互爱的一家人。在全世界,我们所有的华人华侨也是团结一起的一家人,你们看过08年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吗?,我们看到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有大量的华人华侨高举五星红旗在热烈欢迎祥云火炬。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是我们的共同特征。 师: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 二、、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 三、探究新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这是本单元要专门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教科书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前两课观察蜗牛和蚯蚓的基础上,知道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好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 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

度也是很高的。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三年级科学上册完整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4、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5、观察是有顺序的,可以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观察,或者是由(远)及(近)的观察。常用的记录方法有(画图)、(文字)、(数据)、(照片)、(标本)等。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7、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8、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9、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桃树)草本植物有:(狗尾草、向日葵、玉米、小麦)。 10、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1、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2、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狗尾草、玉米)等。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画上13页上的图。 14、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完成了一生。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15、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16、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可以观察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 17、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8、植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有(水分)、(阳光)、(空气)、(营养)和(空间)。 19、植物的一生有是(生命周期),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0、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繁殖)。 21、植物的繁殖方式:①种子繁殖(如:小麦、狗尾草)②孢子繁殖(藻类、蕨类)③茎繁殖(柳树)④地下茎(马铃薯、大蒜)⑤根繁殖(蒲公英、甘薯)⑥叶繁殖(秋海棠、茶花)(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 22、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针形(松)、扇形(银杏)、卵形(马齿览)、椭圆形(杜鹃)、披针形(柳)、心形(紫荆)、线形(小麦)、管形(葱)、马褂形(鹅掌楸),等等。 23、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4、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变化:(种子)、(生根)、(新芽出土)、(子叶张开)、(长成幼苗)、(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25、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27、我们可以用各种简便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 简答: 1.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形状不同。 2.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相同之处: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不同之处: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3.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水葫芦和金鱼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答:相同点: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不同点:水葫芦浮在水中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沉在水中是沉水植物。 5.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不同点:生长地点不同。 6.从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答:植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 7.植物有什么相同特点或特征?答: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8.你怎样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答:做个动作来描述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来描述树干的粗细;用比较的方法来描述树的高矮。 第二单元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动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 师:出示PPT猜谜语: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打一小动物)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引导探究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捉来的蚂蚁?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 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现在教师请你用笔画画你印象中的小蚂蚁,你行吗? 师:请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得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师: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三、讨论观察的方法。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个昆虫盒,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它还有个奇特功能,上面有个放大镜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 ②观察要仔细。 ③要有目的观察。 四、观察蚂蚁的身体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份?每个部分都长着什么?学生汇报。 蚂蚁的身体分为___、___、___三部分,___部长有一对___,___部长有___对足.) 学生把它画下来。 (和印象中的图象进行对比) 六、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下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去研究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蚂蚁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

《蚂蚁》教案 教材分析: 《蚂蚁》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王国”教学单元里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 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蚂蚁吗?想知道关于蚂蚁的什么知识呢? 生:喜欢 生1:我想知道蚂蚁的身体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生2:我想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生3:蚂蚁记路吗?……(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这样可以用直观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观察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感知认识动物的乐趣。) (播放视频)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学生自己观察蚂蚁。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动物 一、填空题。 1.蚯蚓喜欢生活在( 1 )、( 2 )的环境中。 2.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蜜蜂、(3 )、( 4 )、(5 )等小动物。 3.蜗牛靠宽大的( 6 )行走,蜗牛的壳由左旋的,也有(7 )的。 4.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鸟是(8 ),最高的动物是(9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10 ),寿命最长的动物是(11 ),在脊椎动物中,寿命最短的是(12 )。5.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爱护小动物,(13 );保持动物栖息地的(14 ),保护它们的(15 );注意(16 ),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6.蜗牛利用(17 )爬行,是像波浪一样前进的。爬过以后会留下(18 )。 7.蜗牛的身体分为(19 )(20 )(21 )三部分,有两对(22 ),眼睛长在(23 )。8.蚂蚁的身体分为(24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25 ),胸部有三对(26 ). 9.蚂蚁窝一般建在(27 )的地方,你知道的蚂蚁的食物主要有(28 )等,蚂蚁靠(29 )传递信息。 10.池塘、小河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30 ) 11.金鱼身体表面有(31 ),用(32 )游泳,用(33 )呼吸。 12.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我发现小动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34 )、(35 ) (36)(37)等 13.观察蚯蚓的身体,我们会发现它有(38 )。 14.昆虫是用(39 )呼吸的,(40 )和(41 )组成的气管系统,(42 )相当于 他们的鼻孔。 二、选择题。

1.观察就是() A看看B有目的看C有目的看并记录D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2.蜗牛的牙齿是() A坚硬的骨头B肉质小牙C不存在的 3.蜗牛不能在()上爬行。 A玻璃B绳子C圆珠笔D砂土 4.在蜗牛赛跑活动中,要想取胜,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用鞭子驱赶蜗牛B在蜗牛前面撒土C用苹果引诱 5.在观察蚂蚁时,为了不让蚂蚁到处乱跑,可以( ) A把蚂蚁用胶水粘住B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盖子上 C把蚂蚁放在树叶上D把蚂蚁淹死 6.观察完蚂蚁后,我们应该( ) A把蚂蚁放回家,并观察它是怎么找到家的B把蚂蚁扔掉 C把蚂蚁的腿弄下来,看它怎样D把它养起来 7.在水盆中用三个瓶盖和三块小木片给蚂蚁搭座桥,蚂蚁会()A原地不动B在三个瓶盖上来回走 C在三个瓶盖上走一圈就不动了D跳到水里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蚂蚁相互交流信息主要是靠() A.头上的触角 B 声音C舞蹈 9.找蝗虫时,以下地点正确的是…………………………………()A.春天的花丛中 B. 夏天的草丛中 C. 秋天的树林中 D. 冬天的雪地里 10.蜗牛的眼睛长在身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