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适应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进一步加强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但是由于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国家众多,合作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

绪论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各国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强调,打造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与经济合作和不同文明交流进步,是一项造福世界的伟大事业。本文我们将概述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正文

一、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

二、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如新加坡资本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马来西亚石化、电子电器等产业发展迅速;菲律宾金属矿产的开采和冶炼等劳动密集型有一定的优势;印尼拥有有丰富的木材、石油、天然气资源;印度软件服务业在全球竞争优势明显。中国的机电、纺织、化工等商品大量出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巨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将加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连互通,还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南亚、西亚以及北非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而有效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对我国的产业升级与整合,尤其是对海洋相关的产业的升级与扩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现状

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等国际对话,就双边关系和各区域的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达成了广泛共识,并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了双边合作的备忘录以及经济贸易合作的短中长期规划。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实施方便的重点合作项目。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各种资源,提供各种政策支持。我国还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设立丝路基金,强化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投资功能。推动银行卡清开展跨境清算业务和支付业务。积极推进贸易便利,推进区域一体进程。一下是我国政府在多年的努力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1、中国参与埃及新苏伊士运河开发建设。

2、中巴就瓜达尔港建设并达成一致。

3、中国投资南美洲“两洋铁路”的开发建设。

4、中国企业中标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

5、中英政府同意成立高铁项目组。

6、中埃签订铁路合作项目。

7、中马《港口联盟协议》。

8、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项目已经达成一致或在协商中。

四、面临的挑战

一是缺乏统一的合作对话机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得到了广大东盟国家和印度、斯里兰卡、沙特等国家的积极响应,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到的国家、地区众多,各国经济模式和发展水平存在者明显差异,政府层面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交流机制。包括我国的区域之间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广东、广西、福建、江苏等省市都有与东盟国家进行更深入的经贸合作意愿,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对话组织进行协调。因此我国与东盟国家等沿线各国还缺少一个进行合作对话的统一交流机制,各个国之间也缺乏相关的政策倾斜,经济政策和产业规划不能有效衔接,由此而产生盲目竞争对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极大影响,甚至会增加各国的矛盾,破坏区域的和平发展。

二是产业合作的基础薄弱。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大部分商品实现了进出口无关税,但是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还仅仅是一种依托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布局的被动合作。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合作就根据跨国企业的生产需要而进行产业对接,极易受到全球市场的波动,且这些公司在我国进行的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而纺织、钢铁、装备制造、船舶制造业,海洋产业等合作基础薄弱,部分产业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甚至存在目前仍未调节的矛盾。随着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基础工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低成本制造业已经加速向东盟国家转移,需要有效发挥中国与东盟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特色对这些产业进行调控。

三是基础设施共享低能低效率。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海上互联互通和沿线港口城市的对接具有作用巨大。目前,我国加强了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铁路、港口、通信等领域进展比较顺利,但是交通枢纽建设还比较缓慢,与东盟国家的众多港口尚未达到高效的合作。随着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加强沿线国家物流信息的共享,推动新型信息化港口建设成为了新的挑战。而在更远一些的印度,东非,欧洲合作的基础更是薄弱,如多问题仍在紧张的磋商当中。

四是区域合作竞争力大。随着世界多极化和地区形势变化,各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变化发展,各国对商品市场和才来产地的争夺日益激烈。美国的战略从大西洋转移到环太平洋地区,日韩等过与东盟开展经贸往来,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美日欧等国家试图通过区域自由贸易谈判确立亚太地区贸易新规则以继续保持或夺得自己在经济上的霸主地位。东盟国家的广阔市场,成为美日等发达国家眼中的蛋糕,都想独享或分到一块。这些国际甚至以职业中国的经济发展为目的,对中国在贸易上进行排挤,如果中国真的被排除在新的贸易规则之外,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不利于区域合作的持续开展。

五、解决方法

(一)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统一对话交流机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利益,加强政府间的对话。在国际上需要构建中国与东盟、南亚、欧洲和东非国家的对话交流机制,对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产业发展动态和最新经济政策进行交流研讨,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促进整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产业合理分工与布局,以求达到收益最大化。在国内,我国沿海不同省份需要建立统一对话交流平台,各不同省市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产业的优势有计划的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如广西需要依托北部湾地区的便利优势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合作,而广东

则侧重于与南亚、中东、东非和欧洲地区的经贸联系,不断拓展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二)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和合作园区

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加强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和中外合作园区建设,通过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对接和区域合作。一是要加快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政策创新,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沿海和沿边地区开展新的自由贸易区试点工作。二是加快综合保税区和通关口岸建设,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不同监管部门联合查验,降低收费,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带动云南、广西等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三是大力支持中国与东盟合作园区建设。加强泰中罗勇中国工业园、马中关丹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境外合作经济区建设,推动钢铁、有色、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企业在东盟国家建立更多境外工业园区。

(三)不断完善港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城市合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沿线港口城市建设,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积极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合作会议,推动港口城市开展对话交流,推动加强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的协调配合,有效地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二是加强对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区域性的国家航运中心,加快推动“智慧港”建设,三是推动对沿线国家港口设施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周边国家港口城市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周边国家港口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深入合作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需要继续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推动特色产业的深入合作。一是加强海洋经济的合作力度,围绕海洋科技研发、海洋人才培养、海洋产业发展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二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先进制造领域的合作,推动海洋装备、航空装备、工程装备产业的共同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我国重大成套设备的出口,三是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协作。针对目前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加快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积极推动成立中国-东盟纺织品产业合作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促进双边行业对接和产业合作。

(五)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

为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一是继续参与由东盟国家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研究制定合适的RCEP 规则,完善相关贸易规则,不断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二是要加快推动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推进中国与澳大利亚、挪威、瑞士等国家的自由区谈判。三是积极参与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的调整。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海湾国家的沟通协调力度。

参考文献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全毅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杨思维

《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刘赐贵

《启动_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_建设南海和平之海》——蔡鹏鸿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改委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与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其此前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统筹呼应,成为中国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两大战略构想。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规划和落实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政府工作重点。 中国政府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和沿线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国际上,对海上丝绸之路欢迎者有之,疑虑者有之,但沿线国家总体上反响良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政府公开表示欢迎。国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努力挖掘本地区与丝绸之路的关联度,将自身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衔接,掀起一股“丝路热”。在这股“丝路热”下,我们不仅应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机遇,也应该对其面临的潜在挑战进行“冷思考”。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 (一)利于维护中国和平的周边环境 中国想要更好的稳步发展经济就需要一个和平、繁荣的周边坏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需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要想很好的坚持对外开放就必须有很好的国际环境。虽然邓小平早就对国际环境做出了精辟推断——和平与发展,但目前国际上部分地区的仍然在战争中,有的地区局势也很紧张,所以我们应当尽最大力量维护世界和平,起码必须保证中国周边的相对稳定。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发展规划对维护中国周边稳定和平有很大作用。“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也有利于化解中国和周边少数国家的矛盾,从利益共赢,命运共同的方面维护和平发展。 (二)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从2002年开始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酝酿了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后来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大陆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TPP 涉及国家很广,除了中国基本上东亚及东南亚各国乃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各国都参与其中。如果这一多边贸易体制一旦建立而中国无法参与其中的话那么对于中国将来的对外开放构成极大威胁。所以,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个我们的超越普通FTA的组织也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三个共同体”。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挑战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美国倡导的TPP 冲突 坦白说“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难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包括的国家基本与美国倡导的TPP成员国相同(如前所述),可想美国对此不太乐意,而其他各国可能碍于此情况无法和我国良好发展经济合作。 (二)周边局势不稳定 在南海黄岩岛和东海钓鱼岛权益争端凸显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摩擦,周边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菲律宾对中国的敌对情绪也增强。这都是对我们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极为不利的。另外,东南亚有些国家内部政局更替,也是不利于我国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例如,缅甸和泰国内政局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我国在缅甸经营的一些项目和与泰国的一些合作。最后,某些国家的反华行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例如,越南出现专门针对华商的打砸抢事件。 (三)利益诉求难一致 海上新丝路沿线聚集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糟糕”的国家,国家间发展极不平衡,发展利益诉求不一。既有谋求国际地位的需求,也有解决温饱的要求既有能源需求,也有平息战乱的愿望。层次

海上丝绸之路2019尔雅答案

…………………………………………………^_^…………………………………………………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一) 1 【单选题】 ()是影响人类航海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季风 A、 温度 B、 季风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2 【单选题】据学者研究,()技术就是史前的中国人通过黄海、东海传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答案:稻米耕作 A、稻米耕作 B、造纸术

C、航海术 D、纺织术 3 【单选题】东亚各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已经以()为媒介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答案:海洋 A、信鸽 B、书信 C、马车 D、海洋 4 【多选题】东亚主要由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所构成。BCD A、印度 B、中国 C、朝鲜半岛 D、日本列岛 5 【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关乎古代航海的三大要素的是()。ABD A、海风 B、海流 C、交通工具 D、航海距离 6 【多选题】黑潮北上形成的两股支流指的是(),它们是影响中日韩三国航海的最重要的海流。AB A、黄海暖流 B、对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南赤道暖流 7 【填空题】()是东亚最重要的海流之一,它来自菲律宾北部,温暖而迅速。答案: 黑潮

8 【判断题】东亚其间由黄海、南海、日本海所环绕。答案:× 9 【判断题】东亚各国家地区的人们穿越大海所形成的的路线被称作“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10 【判断题】迅速发现和选择航线,是古代航海活动中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答案:√ 11 【判断题】南风和北风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答案:√ 12 【判断题】日本海,水位较深,海岸线相对简单,适合航海活动。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二) 1 【单选题】到了(),位于今天朝鲜的高丽首都开城附近的京畿湾的礼成港是往来使臣或商人出发时所利用的主要港口。答案:宋朝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2 【判断题】前期的隋唐使出发时正值朝鲜半岛战争频发之际,其出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答案:√ 3 【判断题】海洋在东亚交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东亚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海洋合作体系。答案:√ 4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解读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 图”的解读 河北/姚益红 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第45页的汉朝“丝绸之路”图和第8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国家有许多一样的地区,但当时的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 第二,从两朝图中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

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 从图中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我们所学的知识,还可进行以下推测: 第一,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 第二,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 第三,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适应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进一步加强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但是由于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国家众多,合作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 绪论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各国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强调,打造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与经济合作和不同文明交流进步,是一项造福世界的伟大事业。本文我们将概述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正文 一、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 二、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起程,途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唐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开辟了国际文化与物质交流的新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其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几大港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港

自古以来,上海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早在唐天宝年间就在此设立镇治,发展港口,供船舶往来停靠。北宋政府在此设市舶提举司,征收关税,管理航运。1853年,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主枢纽港,并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目前上海港与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集装箱货物贸易往来,国际班轮航线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区。2016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准箱,自2010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宁波港 宁波古称“明州”,位于中国南北海运航线的终端,辐射内陆,通江达海,是东海航线的主进出港。宁波的海外交通始于东汉晚期,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兴建港口,置官办船场,成为中国港口与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仅跻身四大名港,而且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宋元时期明州港就是中国三大国际贸易港之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始设市舶司,成为中国通往日本、高丽的特定港,同时也通往东南亚诸国。清代设在宁波的浙海关是当时全国四大海关之一。如今宁波港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智慧海洋供应商励图高科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的发展也促进了港口的快速发展,它现已是中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

海上丝绸之路2019尔雅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一) 1 【单选题】 ()是影响人类航海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季风 A、 温度 B、 季风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2 【单选题】据学者研究,()技术就是史前的中国人通过黄海、东海传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答案:稻米耕作 A、稻米耕作 B、造纸术 C、航海术 D、纺织术 3

【单选题】东亚各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已经以()为媒介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答案:海洋 A、信鸽 B、书信 C、马车 D、海洋 4 【多选题】东亚主要由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所构成。BCD A、印度 B、中国 C、朝鲜半岛 D、日本列岛 5 【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关乎古代航海的三大要素的是()。ABD A、海风 B、海流 C、交通工具 D、航海距离 6 【多选题】黑潮北上形成的两股支流指的是(),它们是影响中日韩三国航海的最重要的海流。AB A、黄海暖流 B、对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南赤道暖流 7 【填空题】()是东亚最重要的海流之一,它来自菲律宾北部,温暖而迅速。答案: 黑潮 8 【判断题】东亚其间由黄海、南海、日本海所环绕。答案:×

【判断题】东亚各国家地区的人们穿越大海所形成的的路线被称作“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10 【判断题】迅速发现和选择航线,是古代航海活动中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答案:√ 11 【判断题】南风和北风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答案:√ 12 【判断题】日本海,水位较深,海岸线相对简单,适合航海活动。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二) 1 【单选题】到了(),位于今天朝鲜的高丽首都开城附近的京畿湾的礼成港是往来使臣或商人出发时所利用的主要港口。答案:宋朝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2 【判断题】前期的隋唐使出发时正值朝鲜半岛战争频发之际,其出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答案:√ 3 【判断题】海洋在东亚交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东亚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海洋合作体系。答案:√ 4 【判断题】后期隋唐使正逢隋唐帝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关系和谐安定之时出发,出使的目的主要是输出本国先进的文明制度。()答案:× 海上的王国:张保皋的贸易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布局,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的战略。海南举全省之力,发挥特殊区位及资源优势,推动我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海南省委已将“响应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布局,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服务基地”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施事项。 历史人文等众多因素考量 “桥头堡”地位不可替代 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区位,决定了海南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两会采访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达成的共识。 南海,这条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宏观战略引导下,将迸发新的生机和蓬勃生命力。 对于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肖杰代表说,自唐宋以来,其就作为中西商船往来的避风港、补给港以及大陆、东南亚国家及本岛特产的重要中转集散地。明朝郑和下西洋,七经海南岛;海南历代渔民手中的《更路簿》,悠悠记录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航经;南海大量古代中外沉船和出水文物,是古丝路的历史见证者。肖杰代表认为,“正因为扼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之要冲,海南无可争辩地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参与者和管理者。” 溯古追今。在谈及海南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时,林回福代表分析认为,海南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是往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两亚”(东南亚、东北亚)的“十字路口”。作为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最主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每年经过南海海域的船舶就多达10万艘,其中万吨级船舶4万多艘,我国四分之三的外贸出口货物、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国际贸易要通过南海航线,这决定了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是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桥头堡”,也是“环南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 林回福代表说,国家赋予海南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也让海南承担起了国家管辖南海的责任,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广泛拓展的外交优势,文化相通的人文优势,都使得海南的战略支点地位凸显。在大的合作格局中,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不但不影响周边省区的战略布局,还可以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更合理配置资源,形成合理分工、互利共赢的局面。 前瞻性推进若干重大战略 谋求更深层面国家支持 不难发现,自中央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布局后,海南已前瞻性地抓紧推进了若干重大战略,其中包括:以三亚门户机场建设为龙头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探索创建面向东盟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统领搭建对外经济合作的新平台;以三亚临空经济区建设为抓手,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以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深化与国家重点产业的务实合作;以三沙建设为契机推进南海资源综合开发;以博鳌亚洲论坛为基础,搭建综合公共外交平台,推进对外交流合作。 而在现有探索基础上,海南应该要谋求更深度的发展,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更大支持,为此,海南团也奔走呼吁:建议国家把海南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作用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和部署,把三亚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在政策支持方面,海南团呼吁国家支持海南探索发展面向东盟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按照“一区多片”管理模式,整合海口、三亚、洋浦、琼海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及先行试验区申报自由贸易区,为全国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新鲜的经验。同时,支持海南省重大政策创新,同意企业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时,应注册落户在海南(或三沙),放宽洋浦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配额限制等。

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1577548.html, 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 作者:徐鞠 来源:《椰城》2008年第07期 公元10世纪中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但是,宋朝的中央政府对北方的辽和西北的西夏所占土地和威胁,还无力收复和解除,只是采取边境驻兵防御的消极办法。此外,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京师开封驻扎重兵。凡此,都耗费巨额国库开支。北宋时期如此,南宋时期,偏安江南,与金对阵,财政收入少于北宋,而军费支出又大,为了开拓财源,便利用地理优势,继承以往传统,发展海外贸易,征收舶税。 当时,指南针的应用,使航海技术进一步提高。按宋朱彧《萍州可谈》的记载,广州在北宋及其以前,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宋代的远洋造船技术也达到新的水平,广州是三大造船中心之一(另二处为浙江明州和福建泉州)。“海商之舰,大小不等。”中国海舶,一般“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还有更大的,据《梦粱录》(南宋·吴自牧撰)记载:“大者可达五千斛,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船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罗盘针、转轴、避水舱、桅、舵、锚等装置。今天,在福建泉州,我们可以见到宋代海舶的实物,那就是1974年夏天,在泉州后渚港出土的一艘宋代沉船。这艘船是在海滩4米深处被发现而掘出来的。经过量算,船长24.2米,残宽9.15米。复原后长为34米,宽11米。船形扁而阔,底尖。有被横板分隔的13个“水密舱”,第一与第六两水密舱,各有桅杆座,推测桅杆上悬张3桅或多桅。舟尾尾舵的舵杆孔,直径为38厘米。这是一条远洋木帆船。载重量推算在200吨以上,有人估计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一支700头驼队的载运量。这艘出土的宋代沉船中,还遗有50多件宋代烧制成的瓷器、香料木2350多公斤。这是当时中外贸易商品的实物证明。 “中国大舶”驰骋“海上丝绸之路”上,“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4),“中国大舶”这一盛誉,是蕃商对中国船的称道(周去非:《岭外代答》)。 南宋孝宗元年进士周去非在他著的《岭外代答》一书中,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西段南海西南、印度洋航线及诸国,有较详细的述记: “诸蕃国大抵海为界限,各为方隅而立国。国有物宜,各从都会以阜通。正南诸国,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之勃淋邦港)其都会也。东南诸国,阇婆(今印尼爪哇)其都会也。西南诸国,浩乎不可穷,近则占城、真腊、洼里诸国之都会。远则大秦,为西天竺诸国之都会,又甚远则麻离拔国(今印度半岛西南),为大食(阿拉伯)诸国之都会。又其外则木兰皮国,为极西诸国之都会。……于是西有大海隔之。是海也,名曰细兰(今孟加拉湾),细兰海中,有一大洲,名细兰国(今斯里兰卡)。渡之而西,复有诸国。其南为故临国(印度半岛西南),其北为大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附答案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00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的传统,“一带一路”同样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材料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互通商品。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如今的“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范畴更广泛,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12.结合“一带一路示意图”对【材料一】中画线部分进行具体说明。(3分) 答:。 13.阅读【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达成目标上的不同点。(3分) 答:。 答案解析: 12.(3分)参考答案示例:“一带一路”包括陆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地域上看跨越亚洲、欧洲和非洲;从经过的国家看涵盖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3.(3分)参考答案示例: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讲解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 陈家义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路”)它的始发港之争已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海丝路”始发何处?是番禺?徐闻?还是泉州?笔者认为,中国“海丝路”始发地点争论不休,史学界各抒已见,但始发朝代比较一致公认始发于汉朝,而汉朝已经是两千年前的年代。两千年前的事,虽然有考古史料供参考,但要说得十分准确、清楚也很困难。 一、关于“海丝路”的始发朝代和概念被认识 探讨问题,最重要的大前提是概念一致,才有共同的语言。研究问题,有意见分歧,这是正常的,但从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上说,只有共同的概念,才有可能判断、推理出共同的结论。关于“海丝路”的始发港问题,也只有确定讲的是哪个朝代的始发港,才会有共同的认识。 (一)丝绸之路与“海丝路”的始发朝代 据我国辞书注释:丝绸之路,亦称“丝路”。它是自(西)汉武帝时起,我国丝织品经甘肃、新疆,越过帕米尔,通过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地中海东岸各国而运往欧洲。这条交通大道,历史上被称为“丝绸之路”。我国大型权威辞书《辞海》(1980年版)写到,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的交通道路。“约自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后千余年间,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皆经此西运,故称丝绸之路。其他的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时亦多通过此路。丝绸之路的支线,亦有取道今新疆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亦有取道海上者,或自中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1918)在他所著的《西突厥史料》中就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中国史学家姚楠说:“‘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汉书·地理志》所载的西汉海上交通线,实为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舶载运的‘杂缯’,即各种丝绸。”可见海陆两道丝绸之路,都是始发于汉代。 (二)“海丝路”的概念被共识较迟 史实证明,中国常说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是特指某时某地的唯一的通道。它包括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是近年才在中国兴起的。据1996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炎教授著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以下简称《交流》)一书,是作为陈炎教授80寿辰的贺礼而由新加坡南洋学会和泰国研究会的两个学会联合资助出版的。陈教授在《交流》自序中写道:“十年前当我在国内最早提出‘海上丝路’时还有人怀疑它是否会被学术界所接受,今天它不仅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承认,而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十年研究规划’。” 法国学者、日本学者较早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已有研究,香港学者饶宗颐教授对“海丝路”的研究也比较早,但内地学者在这方面的较早研究,当推陈炎教授,他对“海丝路”研究达40多年之久,写过多篇论文,并首先提出一条从中国西南部海道再经缅甸入海的西航的路线。他的观点直到1981年在厦门举行的“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才被大多数学者共识。此后,相关的沿海城市都先后召开过一些有关“海丝路”的研讨会。例如,1992年4月7日至10日,就在广东省海康市雷州城举行了“雷州古城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后,1995年5月由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了《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雷州城》的论文汇编,使“海丝路”的概念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二、“海丝路”始发港之争论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亚、中亚、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主港起点是泉州,广州,宁波。其中,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因运送其他货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在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又代之而兴起。到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 1.南海航线 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Kancipuram)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 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泉州,宁波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古港,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 2、东海航线 东海起航线最早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 附件列表: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要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2014-01-05 07:48作者:徐素琴来源:南方日报编辑:常磊 在秦朝以来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海上丝绸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体说来,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秦汉时期—形成期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发展很快。当时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很高的造船业。南越王墓出土的具有波斯风格的银盒、两河流域工艺制作的金珠泡饰、非洲原支象牙等珍贵文物,见证了当时以“番禺都会”(今广州)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实况。 西汉史书明确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南越,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南海地区。《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样,从中国广东番禺、徐闻、广西合浦等港口启航西行,与从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沿海港口出发往东航行的海上航线,就在印度洋上相遇并实现了对接,标志着贯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打通,广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此后,远至印度、罗马帝国的外国商人、使节,都沿着这条航路,往来沿海地区,进入中国内地。 (二)魏晋南北朝—发展期 这一时期南方政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因为与北方对峙,更注重向海洋发展,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航海经验的积累,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魏晋以后,开辟了一条沿海航线。这条航线自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 这条航线穿越印度洋后,向西延伸到了阿拉伯半岛。那时,中国南方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摘登) 邓炳权 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重洋,开辟了国际间文化与物质交流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国南方港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有辉煌的历史与卓越的贡献。本文着重探讨其中几个南方港口的兴衰与地位,以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把古代陆上的中西贸易通道形象生动地称为丝绸之路,为人们普遍接受。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年—1918年)等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相对于陆路,海路便自然地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学者三杉隆敏、中国学者饶宗颐、陈炎等也先后加以研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热门课题。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对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规模最大。考察船启航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到达日本的长崎。在1991年2月途经中国的广州和泉州。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此在广州举行的学术座谈会,接待考察队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陈列内容。后来又组织相关文物分别到新加坡和香港展览,并多次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期间自有不少收获,同时发现有的问题长期反复争论,深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宜对其主要概念有清楚的界定,这才便于研究的深入与易于达成共识,避免被无谓的争论耗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笔者以为,海上丝绸之路,即古代沟通中外的远洋航线。作为远洋航线,它是远程的而不只是近邻的,国际的而不是国内的,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发性的。它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当然不限于丝绸,中晚唐起陶瓷上升至出口货物之首位,便有人称陶瓷之路;清代茶叶上升至首位,也有人称丝茶之路,实质上都是一回事。但丝绸出口贯串始终,称丝绸之路可以涵盖全体,且更形象,更具浪漫色彩,业已被广泛接受。也不限于交通贸易,它实际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友谊之路、文明传播之路。作为一个美称,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平等友好的而不是欺压掠夺的。因此,海上军事活动应不在此范围,只能算是海上活动。对各种海上活动的统称,从唐代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起则有海事之名。 时间上,就中国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宜划定在古代。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它上起秦汉,下限则至鸦片战争时期。这个上下期,世界其他地区内容或有先后不同。在此之前,中国当有海上的交通、军事、捕捞活动,但如没有国际之间的经常的贸易,恐怕不能称海 丝绸之路,只能称海事,或海上交通、海上活动。如未能证明是经常性的,而只是偶发性的,或有去无回的,也不成航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但可视为前期探索,或萌芽。对其研究亦是需要的,或可找到充分根据将上限推前。下限看来是很明确的。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主权沦丧,对外无平等可言;这时世界的东方,从非洲、印度至东南亚,许多国家早已沦为殖民地。这以后,海上交通贸易还是有的,也是需要研究的,但不宜再使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至于当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世界上许多原殖民地先后独立了,享有国家主权;包括关权,平等互利地对外交往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光彩,或可以称为当代海上丝绸之路,以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别。

2014年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

2014年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相关港口作为连接国内外货运商贸、物流仓储以及信息服务等的重要载体,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节点,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相关港口的信息监控、物流对接、港务管理、安防应急等能力也面临更高要求。因此,各大港口向创新化、科技化、智慧化转变的改革势在必行。 1、智慧港口的涵义 智慧港口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智慧技术手段进行透彻感知、广泛连接、深度计算港口供应链各核心的关键信息,实现港口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参与方之间无缝连接与协调联动,从而对港口管理运作做出智慧响应,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优化的现代港口。 2、“一带一路”给智慧港口带来新机遇 一是港口货运量增加对港口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广阔的辐射地域范围、庞大的经济规模以及活跃的经济发展态势蕴藏着巨大的货运需求。由此带来的更高的港口服务能力需求已经促使沿海大港率先走向智慧化进程,以提升货运容纳能力和效率,主动应对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是港口将从传统业务向贸易加工保税综合物流服务转型。“一带一路”战略既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也包括次区域合作区、经济走廊、跨国运输线等,相关的仓储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产品研发和加工制造等港口功能需求将会日益强烈,港口从传统业务向

贸易加工保税综合物流服务转型将迎来机遇,与之对应的信息化服务能力要求也将水涨船高。 三是港口运营管理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会带来港口货运量的增加,更会为港口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智慧化港口建设将会弥补传统港口管理的不足,从而帮助港口提升运营能力、货运调度能力和通关监管效率,使港口从容面对巨大的货运增加量。 四是港口之间运营合作量不断增加。“一带一路”战略下,港口之间在海铁联运、口岸联动、大陆桥运输、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大量跨区域合作空间。而加强港口间的运营合作不仅需要运输网络的联通,更需要加快各港口信息化建设,从而整合港口间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促进资金、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在各港口经济带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 3、我国智慧港口分布呈现东部铺开,中部延伸的特点 当前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重点港口陆续开始进行智慧港口建设。武汉港、宜昌港等中部沿江港口也开始寻求智慧化战略提升。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呈现东部沿海全面铺开,并向中部沿江港口延伸的布局特点。 图1 2014年中国智慧智慧港口建设分布图 4、我国智慧港口建设体系已经囊括了当前港口运营的多数核心业务 从我国智慧港口的整体建设功能架构上看,重点功能体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古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介绍

古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介绍 古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丝绸之路”绝对是世界著名的,这条路线在今天又重新被提及,是一条世界交往的路线。丝绸之路的路线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是古代最早的商业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两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而狭义上的丝绸之路只有一条,就是陆上的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西汉时期的长安作为整条路线的起点,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到达著名的敦煌。但是从敦煌开始就分为南北两条路:南路是从敦煌开始,让后依次是楼兰、于阗、莎车、帕米尔到达大月氏、安息,最后往西到达条支、大秦,而北路从敦煌开始,经过交河、龟兹、疏勒、大宛最终到达安息和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南海为中心,所以还被成为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在三国和隋朝时期的到了发展,在唐宋时期变得愈加繁荣。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重要陆上商业贸易通道,

这条古老的通道是无数先人用血汗打通的,也正是这条通道的形成为最早的世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这条路线最早是贩卖中国丝绸的,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世界遗产。 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说起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人们普遍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体系变化,事实上,随着朝代的更迭,政治条件的改变,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几次通绝,两千多年间也历经了巨大的变革。 自两汉时期到大明王朝,约一千五百年的岁月里,丝绸之路一直承担着中国内地与西域、欧亚各国间文化和经贸往来的桥梁作用,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初的西汉,这条路将世界最强盛的四个文明国度紧密相连,从此,中国、贵霜、安息和罗马唇齿相依,经贸交流达到空前繁荣,这个时期,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通畅期。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地缘政治呈分裂状态,丝绸之路虽然依然承担着它作为贸易与文化交流国际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义却弱化了许多。所以,政治环境的变迁,无疑是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时期,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其辉煌一度达到了巅峰,令当时的长安成为举世瞩目的繁华国际大都会。这盛唐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唐代后期,西北地区被少数民族控制,随即五胡乱华烽烟四起,使丝绸之路再次陷入闭塞期,长达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横跨欧亚的蒙元帝国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饱经风霜的丝绸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现繁荣。 明代与西域各国长期交往,那一时期的西方世界已进入工业革命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我们都知道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曾经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它推动着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融合,这条道路就是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随之演变而来的“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又是在哪里呢? 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时候,就有一条以中国徐闻港以及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但是要问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在哪里的问题时,我只能说,每个时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对于目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来说,它是主要有两条起航线的,他们分别是: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而这两条航线却是形成于秦汉的时期,发展是在于三国隋唐时期,繁荣是在唐宋时期,到明清的时候就有了些转变,但那时这条贸易通道就已经成为了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各个时期也是不同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就包括了徐闻、合浦、临海、广州和泉州等等城市。在汉代的时候,“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就是起点是在——徐闻古港,后来从公元3世纪30年代开始,就被广州取代了徐闻、合浦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在宋末时期到元代的时候,广州又被泉州所取代,并且与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由于实行的海禁政策,以及受到战乱的影响,泉州开始衰败,渐渐由漳州月港所取代。 海上丝绸之路时间 在历史上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一个名词叫做“海上丝绸之路”,而它指得就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而这一通道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据说在2000多年前的时候,一条以中国徐闻港以及合浦港等港口做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可想而知,海上丝绸之路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但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谈海上丝绸之路

谈海上丝绸之路 现代社会,我们要去一次西亚、欧洲,坐飞机也只不过十几个小时。然而在古代,不要说飞机,连火车,汽车都没的时代,人们的交流就相当不方便。 到了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应运而生。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起点是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个海洋古国,海洋是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蓝色国土”,蔚蓝的大海不但给我国沿海地区人民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带来丰富的食物资源,更重要的是华夏民族通过海洋展开了与世界各国的来往和交流合作,不断走向世界,并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强大起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南方富有鲜明色彩的蓝色文化——海洋文化,创造了可以跟中原文化所创造的文明相媲美的海洋文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千百年来,我们对中国南方这些文化积淀和文明成果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使中国南方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的内涵及其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揭示和评价,这也成为我国文化史学和文明史学领域的一个缺笔。文化遗存可以“补史之缺,续史之无”。研究开发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撩起中国南方海洋文化史古老而神秘的面纱,解开我国海洋文明史上许许多多不解之谜,重新审视我们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在浩瀚的海洋上所创造出来的辉煌历史及其宝贵价值,就可以弥补我国历史研究领域对汉唐时期海洋文化的疏忽和缺陷,丰富我国海洋文化的内涵,充实我国海洋文化史尤其是航海史。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对研究我国古代海上对外贸易史和外交文化,促进今后的对外交往和贸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福建泉州早在80年代就开始大力发掘南宋时期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文化优势,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和支持。所以几十年来,中国南方古代对外贸易史一直被认为起始于南宋的福建泉州。这样一来,不但让人忽略了我国汉唐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对外贸易港口,就连广州这个北宋时期最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也几乎被忘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考古研究终于纠正了学术界误认为福建泉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始发港”的说法,得出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出口港是广东徐闻的结论,把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古代对外贸易史向前推长一千多年,填补了我国古代海上对外贸易史的一项空白。进一步研究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把汉朝时期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人民与东南亚、西亚地区往来的历史风貌再现在世人的面前,不但能让世人领略到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