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技术监督(修改版)
- 格式:wps
- 大小:120.22 KB
- 文档页数:14
汽轮机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汽轮机技术的安全和可靠运行,促进汽轮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所有使用、生产、销售、运输和维修汽轮机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汽轮机技术监督分为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两个方面。
第四条汽轮机技术监督主要目标是加强对汽轮机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保证汽轮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第五条汽轮机技术监督实施机构应当具备相关的技术力量和监督能力,负责制定监督计划、开展监督工作和追责处理。
第二章汽轮机质量监督第六条汽轮机质量监督的目标是保证汽轮机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汽轮机质量监督应包括对汽轮机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等环节的监督。
第八条汽轮机质量监督应采用抽样检验、现场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手段进行。
第九条汽轮机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督制度,明确监督程序和责任。
第十条汽轮机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汽轮机产品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等级的产品给予不同的监督要求。
第十一条汽轮机质量监督机构应建立健全汽轮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能够追溯产品质量问题的来源。
第十二条汽轮机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违反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汽轮机产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责令停产、撤销生产许可证等。
第三章汽轮机安全监督第十三条汽轮机安全监督的目标是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汽轮机安全监督应包括对汽轮机的设备、安装、维修、运输等环节的监督。
第十五条汽轮机安全监督应采用定期检验、不定期检查、事故调查等手段进行。
第十六条汽轮机安全监督机构应建立汽轮机安全监督制度,明确监督程序和责任。
第十七条汽轮机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第十八条汽轮机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汽轮机安全监督工作。
第十九条汽轮机安全监督机构应建立健全汽轮机事故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事故。
2024年汽轮机技术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样本为提升我厂汽轮机技术监督管理效能,规范相关岗位人员行为标准,确保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汽轮机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以下规定:一、监督与检查1.1 汽轮机技术监督部门应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每年对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
积极参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各项技术监督评比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以提升电厂技术监督的整体工作水平。
1.2 我厂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年度全面检查汽轮机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检查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2.1 汽轮机技术监督网络活动的开展情况。
1.2.2 汽轮机技术监督档案及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1.2.3 汽轮机技术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大小修技术监督计划及设备检修等相关辅助计划的实施。
1.2.4 汽轮机技术监督管理定期工作的完成情况。
1.2.5 基建施工阶段的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
1.2.6 汽轮机异常技术监督指标的处理情况。
1.2.7 试验室及试验监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1.2.8 反事故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1.3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作为我厂汽轮机技术监督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在设备消缺、检修、改造过程中,对各部门的技术监督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4 对参与汽轮机技术监督的部门和人员,应将其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每月生产计划考核,并进行年度总检查与考核。
二、检查与考核内容2.1 考核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有关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2.1.1 对于未定期分析和研究汽轮机设备安全问题,或对安全薄弱环节未提出改进措施,或提出改进措施但条件具备而未整改的,予以考核____元至____元。
2.1.2 对于监督基建投产或大修后汽轮机设备的交接验收试验把关不严,或未严格执行运行中汽轮机的预防性试验的,予以考核____元。
2.1.3 对于未认真制定汽轮机大小修计划、设备定期试验计划,以及未完成大小修技术监督总结和事故分析报告的,予以考核____元。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作为发电厂的核心设备,汽轮机和水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这些设备的运行质量,需要严格按照技术监督导则进行监督和管理。
下面将以汽轮机和水轮机的技术监督导则为主线,探讨如何确保发电厂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首先,对于汽轮机和水轮机的选择和安装,必须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监督导则进行。
选择合适的机型和规格,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发电厂的负荷需求。
同时,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其次,对于汽轮机和水轮机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
包括设定运行参数和检修周期,制定运行规程和操作规范等。
对于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维护记录,要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在技术监督导则中还应包括对设备性能和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性能评估,可以为设备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技术监督导则中还需明确对设备的检修和故障处理的要求。
包括设定检修计划和流程,确保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
对于设备故障的处理,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故障排除,确保设备的快速恢复和正常运行。
最后,技术监督导则还应包括对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的要求。
发电厂应建立健全的技术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定期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要鼓励开展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技术交流,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发电厂的整体水平。
总之,发电厂汽轮机和水轮机的技术监督导则是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通过坚守监督导则,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选择、安装、运行、维护和管理,可有效提高发电厂的运行质量,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
浙江省火力发电厂汽机技术监督实施细则(2011年修订稿)目录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适用范围------------------------------------1 第三章职责分工---------------------------------------2 第四章技术监督内容和要求------------------------------4 第五章技术监督检查和考核-----------------------------6 第六章附则-------------------------------------------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汽机技术监督工作,提高汽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保证发、供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根据《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1-2007、《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5-2007以及国家、电力行业、浙江省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标准、条例、制度,结合浙江省电力行业汽机技术监督的具体情况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汽机技术监督是电力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电力设施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纳入电厂建设、运行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汽机节能指标是汽机技术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汽机技术监督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源消耗,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规范技术监督工作,提高汽机专业技术监督水平。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四条汽机技术监督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在项目(系统)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验收、安装调试、试生产以及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电厂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监督,对影响机组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和评价,满足机组经济、安全运行的要求。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要求制定的。
汽轮机、水轮机(包括燃气轮机)技术监督是保证发电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为适应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的迅速发展及厂网分开和区域电力市场格局的形成,本标准从全过程技术监督的角度制定了监督的任务、措施和技术管理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D、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试验研究分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电力试验研究所、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和湖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丰、郭芸、黄青松、姚泽、林清如、阚伟民、马斌、何宏明。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火电厂”)汽轮机和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水电厂”)水轮机技术监督的任务、措施和技术管理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在15MW及以上各种类型水轮机和单机容量为125MW及以上汽轮机的技术监督。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电厂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厂燃气轮机的技术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578 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技术条件GB 7520 汽轮机保温技术条件GB 8117 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GB 9782 汽轮机随机备品备件供应范围GB 11120 L-TSA汽轮机油GB/T 8174 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8564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T9652.1 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技术条件GB/T 9652.2 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试验验收规程GB/T 10969 水轮机通流部件技术条件GB/T 11348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GB/T 11805 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GB/T 13399 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GB/T 14478 大中型水轮机进水阀门基本技术条件GB/T 11541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GB/T 15468 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GB/T 15469 反击式水轮机空蚀评定GB/T 15613 水轮机模型验收试验规程GB/T 17116 管道支吊架GB/T 17189 水力机械振动和现场测试规程GB/T 18482 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启动试验规程GB/T 50102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Dl 438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 441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DL 612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 647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1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T 443 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出厂检验一般规定DL/T 445 大中型水轮机选用导则DL/T 496 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DL/T 507 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T 561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3 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技术规程DL/T 571 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DL/T 586 电力设备用户监造技术导则DL/T 60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DL/T 61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T 641 电站阀门电动装置DL/T 710 水轮机运行规程DL/T 711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导则DL/T 712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DL/T 792 水轮机调速器及油压装置运行规程DL/T 801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DL/T 827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T 834 火力发电厂水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 838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 855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DL/T 863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DL/Z 870 火力发电企业设备定检定修管理导则DL/T 892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DL/T 1051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5026 电力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规定DL/T 5054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 5066 水力发电厂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070 水轮机金属蜗壳安装焊接工艺导则DL/T 5071 混流式水轮机分瓣转轮组装焊接工艺导则DL/T 5072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DL/T 5186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 5208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导则JB/T 8188 汽轮机随机备品备件供应范围JB/T 8660 水电机组包装、运输和保养规范JB/T 56078 大型水轮机产品质量分等SL 142 水轮机模型浑水验收试验规程3 总则3.1 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是电力建设、生产中技术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发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一、汽机技术监督工作主要内容1、汽轮机组节能监督数据季度报表电厂名称:报表季度:报送:审核:批准:报送日期:2、机组振动状态监测季报表:电厂名称:报表季度:1报送:审核:批准:报送日期:3、汽机常规、特殊试验3.1基建、大修期间试验23.2定期试验4、电厂检测仪器、仪表设备及其它台帐:4.1主机振动监测、保护仪表的设备运行、校验、检修状态记录台帐;4.2便携式振动监测仪表的设备校验、检修状态记录台帐;4.3热效率试验用各仪表、元件的设备校验、检修状态记录台帐;34.4机组节能、振动监督报表,抗燃油、润滑油化验结果,半年及全年工作总结;4. 5监督细则、工作制度、节能规划、节能宣传、节能例会纪要;4. 6机组基建安装阶段原始记录、资料等。
二、机组主机设备台帐:台帐主要内容:机组型式型号、制造厂家、投产日期,各次大修时间及大修的主要工作内容,机组启停机次数,机组历次事故、故障形式及主要处理解决办法等,如下表。
设备技术台帐4技术档案记录设备系统变更检修图纸5设备技术台帐6设备检修技术档案记录7设备系统变更检修图纸8三、机监督有关的标准、规程等汽机振动、节能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07年)1 DL/T 654-1998《火电厂超期服役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2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及其相关规定》 (2001年版) 国家电力公司3 SDJ68-85《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水利电力出版社4 GB/T 3214-91 《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5 GB/T1314—91《流量测量仪表基本参数》6 GB12145—8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7 GB/T13399—92《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8 DL/T552—1995《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9 GB/T 6075 1-1999 (idt ISO 10816-1:1995)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1部分:总则10 GB/T 6075.2-2002 (idt ISO 10816-2:1996)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2部分:500MW以上陆地安装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11 GB/T6075.3-2001(idt ISO 10816-3:1998)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3部分:额定功率大于15kW额定转速在120r/min至15000 r/min之间的在现场测量的工业机器12 GB/T6075.4-2001(idt ISO 10816-4:1998)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4部分:不包括航空器类的燃气轮机驱动装置13 GB/T 6075.5-2002 (idt ISO 10816-5:2000)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5部分:水力发电厂和泵站机组14 GB/T 6075.6-2002 (idt ISO 10816-6:1995)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6部分:功率大于100kW的往复式机器5 GB/T 11348.1-1999(idt ISO 7919-1:1996)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第1部分:总则16 GB/T 11348.2-1997(idt ISO 7919-2:1996)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第2部分:陆地安装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17 GB/T 11348.3-1999(idt ISO 7919-3:1996)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第3部分:耦合的工业机器18 GB/T 11348.4-1999(idt ISO 7919-4:1996)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第4部分:燃气轮机19 GB/T 11348.5-2002(idt ISO 7919-5:1997)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第5部分:水利发电厂和泵站机组20 《电力工业生产建设全过程安全监查的规定》能源部(1992)748号21 DL/T609-1996《300MW机组汽轮机运行安全规程》22 NDGJ89-89《工业冷却塔测试技术规定》2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电力部建设协调司建质[1996]40号)24 GB8117-1987《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25 ASME PTC6—1996《汽轮机性能试验规程》26 IEC 953—2《汽轮机热力试验验收标准》27 《冷却塔运行与试验》水利电力90年出版28 《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电安生[1997]399号电力部29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电力公司 2000-09-2830《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力公司发布 2001-01-0131 JJG52—19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检定规程》国家计量局北京32 JJG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国家技术监督局33 JJG351—96《金属热电偶》国家技术监督局34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力公司) 2000.5.135 DL/T735-2000《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36 《电力节能检测实施细则》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年7月37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98年1月1日施行38 《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实施细则》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7月39 DL5011-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组篇》40 DL/T586-95《电力设备用户监造技术导则》41 DL/T606-9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42 《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原能源部43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44 DL 710-1999《水轮机运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2年2月45 DL/T783-2001《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2002.02.0146 DL/T776-2001《火力发电厂保温材料技术条件》2002.02.0147 DL/T742-2001《冷却塔塑料部件技术条件》2002.07.0148 DL/T445-2002《大中型水轮机选用导则》49 DL/T507-2002《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50 DL/T712-2000《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51 DL/T710-1999 《水轮机运行规程》52 DL/T607-1996 《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53 DL/T608-1996 《2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54 DL/T609-1996 《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55 《国家电力公司火电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56 DL/T711-1999《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导则》57 DL/T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汽轮机技术监督实施细则一、背景汽轮机是一种重要的能量转换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化工等领域。
为确保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汽轮机组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汽轮机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就是为了规范和指导相关部门、企业进行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
二、监督内容和要求1. 设备状态监督在汽轮机运行期间,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监督。
监督内容包括:•转速、振动、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润滑、除尘、冷却、供气、供水等设备的工作状态;•油液、水质等质量指标的监测;•常见故障和事故的分析。
监督要求:•监督频率应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监督中所涉及的设备应具有相应合法的证明文件;•监督结果应及时反馈到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手中。
2. 技术漏洞监督在汽轮机的生产、检修、维护使用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漏洞,如:•设备设计、制造中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维修措施不当;•维保人员培训不足,技能水平不纯熟。
监督要求:•加强技术漏洞信息的搜集、研究;•依托相关机构开展技术漏洞研究、验证;•明确技术漏洞整改方案和环节,并跟踪执行情况。
3. 安全生产监督汽轮机是危险性较高的设备,为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开展监督。
监督内容包括:•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环节;•操作、维修培训等方面;•相应的文档记录。
监督要求:•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监督对象应全面覆盖受监管企业所有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及企业人员相关操作、维修、培训等方面;•监管部门应建立事故应急机制,并落实安全预警机制,保障安全生产。
三、监督措施1. 检查检查是对被监管对象的现场或文档、记录的详细审查,检查要求严格按照经过权威机构授权的监督计划实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以及企业相关标准进行,对企业未纳入的检查事项应当补充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以便对照监督计划或监督计划补充情况。
2. 验证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核和研究,并且加以验证,明确问题的性质和成因,针对性进行处理和整改,并根据处理和整改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案,对问题进行跟踪反馈。
汽轮机技术监督实施细则1 总则1.1 本实施细则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汽轮机监测实施细则》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1.2 本条例解释权属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部;1.3 汽轮机技术监督的主要任务是:1.3.1 轮机技术监督工作(以下简称汽机监测)是提高汽轮机设备可靠性和保证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
1.3.2 汽机监测依据科学的标准,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管理办法,对机组的振动、叶片、调节保安系统等方面的重要参数与指标进行监测、检查、调整,以确保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发现设备异常及时诊断和处理,防止故障恶化、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2 监督机构及职责范围2.1公司成立“十项技术监督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监督办公室”,作为具体组织实施公司生产和技术监督的常设机构。
办公室设在公司技术支持部,由总工程师负责,在技术支持部设汽轮机技术监督专职(兼职)工程师,在技术监督办公室领导下,组织开展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
2.2汽轮机监测专职(兼职)工程师的职责:2.2.1负责本厂的汽机监测归口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汽机监测的指示和有关规章制度,全面掌握本厂汽机设备的状况,按时完成有关统计报表和总结;2.2.2参与并组织重大定期试验及故障诊断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在本厂进行有关汽轮机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2.2.3发现同监测有关的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总工程师(助理)报告,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2.2.4建立本厂的振动、叶片、调节保安系统台帐及数据库;2.2.5对运行和检修人员进行汽机监测培训。
2.2.6 及时掌握和分析汽轮机运行状态及缺陷情况,参加重大事故分析和处理;2.2.7 研究和解决汽机监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汽轮机故障诊断和提出消缺措施;2.2.8 建立汽轮机设备的技术档案;2.2.9 向基层单位推荐性能和质量好的汽机监测设备、仪器和仪表2.2.10 及时了解和掌握汽机监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有计划地开展汽机监测方面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2.2.11 组织基层单位的汽机监测劳动竞赛、检查、评比工作,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奖惩意见。
大修(技改)技术监督项目和要求一、汽轮机技术监督要求1. 加强汽轮机本体通流改造转子动平衡试验及动叶测频等的技术监督工作;2.加强凝汽器改造铜管质量检验及安装工艺质量的技术监督工作;3. 加强对透平油的油质技术监督,确保汽轮机油质合格;4. 加强汽机主机本体TSI改造的安装、调试技术监督工作;5. 加强主机DEH、MEH改造完善项目的技术监督工作。
6. 加强主机低速盘车改造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投运一次成功。
二、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要求1. 压力管道、容器和锅炉承压部件的焊接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与所焊项目对应合格证的焊工担任(必要时还需经代样考试合格),焊后在焊缝附近打上焊工钢印。
2. 合金钢材料、焊接材料必须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热处理应严格遵照规范要求,并做好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3. 严格按照#2机组大修(技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检验方案的有关内容及要求做好#2机组锅炉压力容器的检验工作。
三、电测监督要求1. 大修前电气、热工现场使用的仪器仪表及标准装置应经过校验合格,并出具合格证和封有印记。
使用人员不得擅自拆封,更不得拆修和改变内部接线。
严禁不合格的仪器仪表和计量装置投入使用。
2. 检验合格的表计应粘贴专用的合格证。
3. 监督人员对用表部门采用的计量接线方式及仪表的使用、保管、搬运等情况有权进行检查,对不正常的现象应及时纠正。
4. 及时将试验数据(原数据未经整理)复印给监督专工。
及时按规范化管理要求编制试验报告,并将电子文档发送给监督专工。
5. 对不符合要求的仪表,应按规程要求进行专项分析,提供分析报告表,写明处理方式。
6. 及时修改仪表专业的异动部分。
四、绝缘监督要求1. 外包项目的预防性试验由试验单位填写试验报告(用我公司的试验报告纸),并由电气分部审核。
2. 试验应在合格的天气下进行,当试验环境对试验结果有影响时,应设法排除后再做试验。
3. 对预试不合格品应及时填写不符合项处理单,并报各级领导审批采取纠正措施。
汽轮机安装阶段技术监督1.1 安装监督依据汽轮机安装阶段的技术监督主要根据汽轮机制造厂家设备安装要求、有关设计及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和工程主要质量控制点,对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安装实施监督。
汽轮机安装阶段的技术监督依据GB 21369、GB 50319、GB 50275、DL/T 438、DL/T 855、DL 5190.5、DL 5190.3、DL/T 5210.3等标准,制造厂提供的汽轮机组安装手册(指导书)、图纸、安装标准、规范及组装、试车、调试技术文件,设备、系统的设计修改签证,附加说明或会谈协议文件。
1.2 汽轮机本体安装的一般规定2 汽轮机本体的设备运输吊装、本体设备的保管、合金钢部件的检查安装应按照DL 5190.3中相应的条款执行。
3 汽轮机本体的安装程序应严格遵照制造厂的要求,不得因设备供应、图纸交付、现场条件等原因更改安装程序。
4 通流间隙调整应遵循节能降耗的原则,在保证汽轮机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间隙值宜取图纸要求的下限,并使间隙均匀。
4.1 汽轮机本体基础5 汽轮机安装前应和土建配合好进度,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
对于预留孔洞、预埋部件和有关标高、中心线、地脚螺栓位置等应与设计、土建、安装提前取得一致。
6 汽轮机机组施工人员应熟悉所施工范围的有关技术文件,掌握设备机理、构造、施工规定、正确的安装程序、方法、工艺、精密测量技术等。
7 本体基础交付安装应具备DL 5190.3中第4.2.1条的条件。
8 本体基础沉降观测应在以下阶段进行:a)基础养护期满后,应首次测定并作为原始数据;b)汽轮机汽缸、发电机定子就位前、后;c)汽轮机和发电机二次灌浆前、后;d)整套试运行前、后。
9 湿陷性黄土地质结构可增加沉降测量次数。
10 因基础沉降导致汽轮机找平、找正、找中心的隔日测量数据有不规则的明显变化时,不得继续进行设备安装。
11 带弹性隔振装置的汽轮发电机组基础,应按技术文件要求检查、测量弹簧释放前后的高度,对弹簧的锁定情况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