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内招生)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内招生)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内招生)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内招生)

货币银行学教案

暨大金融系萧松华

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教材:萧松华、朱芳:《货币银行学》(第三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要参考文献:

?黄达:《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霍文文:《金融市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课后复习、精读教材、归纳总结、广泛阅读有关文献

?做好练习并自我检测

?观察金融领域的实际运行情况并积极参与讨论

?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章货币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货币购买力与价格

2、金属货币的自发调节功能

3、货币制度及其内容、格雷欣法则

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

5、货币的定义及层次划分标准

第一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

1、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与货币购买力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格反映价值是相对准确,只是从趋势上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其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供求对比。

价格一般包含两类因素:价值和供求。

·思考:当货币是否足值时,价格的决定与变化?

货币购买力(Purchasing-power of Money),又称货币价值(Value of Money),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数量)。货币购买力(L)是价格(P)的倒数。

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1

L (货币购买力指数)= ---------

P(物价指数)

例:当物价上涨25%时,货币购买力下降了多少?

二、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号。

3、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流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三、贮藏价值(Store of Value)

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收藏。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货币作为贮藏价值,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1、概念: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支付工资和租金。

2、特点: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节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从总体趋势看,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的阶段。货币形式的演变集中在货币材料的变化上。

一、实物货币(Material Currency)

二、金属货币(Metallic Currency)

三、代用货币(Substitute Currency)

四、信用货币(Credit Currency)

1、概念

信用货币是指流通领域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2、特征

(1)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

(2)基本保证是政府、银行的信誉。

(3)存在形式

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支票。

五、电子货币(Electric Currency)

第三节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商品经济离不开货币,货币对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一、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二、关于“货币在经济中作用”的争论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第四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的形成和内容

(一)什么是货币制度

前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称量货币铸币;铸币权分散、铸币不断变质。

货币制度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建立。

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确定货币金属

2、确定货币单位

3、金属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Standard Money):

①概念:又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货币。

②特点: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金属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金属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无限(Unlimited Legal Tender)是指法律规定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如何巨大,用本位币支付时,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的一种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2)辅币(Fractional Currency):

①概念:是指主币以下小面额的通货,用于日常找零及供零星交易。

②特点:辅币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即辅币的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并且通常是贱金属铸造的;辅币的限制铸造;辅币的有限法偿能力。有限法偿(Limited LegalTender)是指国家对辅币规定的一种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在一次支付行为中,不超过法定最高限额可以用辅币支付,如果超过最高限额,任何人可以拒绝接受。

(3)信用货币与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银行券和纸币

银行券(Bank Note)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通过贴现商业票据而发行的银行票据,是银行的负债证明书。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从作为代用货币(可兑现性)信用货币;从分散发行

集中发行

国家纸币(Paper Money)指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一种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也不能兑现成金属货币。纸币产生于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纸信用货币(如银行券等)

币国家纸币

4、确定金准备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类型(见书)

(一)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二)金币本位的稳定性及作用

(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特点:

1、国家用法律规定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为一国唯一合法的通货;

2、信用货币--银行券不与任何金属等价,也不能兑换黄金;

3、纸币需要国家管理和调控;

4、货币流通与信用密切结合:在这种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的转帐结算,流通中大量使用的是存款货币。

5、纸币进入流通,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

第五节货币的定义及其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货币(Money)的定义:是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层次(The Structure of Monetary)

1、概念:是指根据不同的货币定义和各种信用工具与流动资产不同程度的货币性对货币所作的层次分析。

2、一般的层次划分

3、层次划分的根据:

第一、货币的流动性的强弱。

第二、对货币供应量普遍采用多层次的货币存量计算法,以适应社会流通中信用工具多元化发展需要。

第三、M层次的划分一般是根据各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及新型信用工具的应用等总体情况几经调整后大致固定下来的。

中国的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供应量)。

第二章利息和利息率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概念和特征

?2、基准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的概念、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3、利率的作用、储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

?4、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5、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第一节信用和利息

一、什么是信用(Credit):

是指借贷行为,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信用的运行

(一)信用运行的基础:经济中任何行为主休——不仅行为主体之间,而且同一主体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盈余与赤字的矛盾。

(二)信用运行的形式

1、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①概念:是工商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先交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②特点:

第一、从形式上看它主要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它的活动同时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提供信用的过程就是买卖的过程。

第二、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

第三、其供求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

③局限性:

第一、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

第二、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

第三、商业信用在期限上受限。

2、银行信用(Bank Credit)

①概念: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②特点:

第一、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限制。

第二、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

第三、银行信用的主要工具是银行券。

3、国家信用(National Credit)

①概念: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借贷形式。

②特点:

第一、国家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债务人政府,另一方是债权人包括本国和外国向政府提供信用的人。

第二、国家信用的实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家债券,包括短期国库券和长期公债券,其次是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

第三、中长期债券一般用于弥补财政预算赤字,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军费支出以及福利支出等。

4、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包括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

5、股份公司信用:是指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三、利息

在信用活动中,货币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贷出货币资本,让渡其使用权,货币使用者到期偿还借款时必须支付一个增加额,这个增加额就是利息。利息并不是反映资本价格水平的概念,真正反映货币资本价格水平的是利息率。

第二节利率种类

一、利率及其体系

利息率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或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r(利息率)= △g(利息额)

g(所贷资金额)

基准利率:

在利率体系中能带动其他利率变动的利率。

二、利率种类

(一)根据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根据信用行为期限的长短,利率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1年期以上的融资行为称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长期利率;1年期以下的信用行为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短期利率。

(三)根据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利率可分为年率、月率和日率: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一般以本金的万分这几表示。

(四)根据是否按市场供求自由变动,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市场利率是随市场供求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行业公定利率是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五)根据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利率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银行优惠利率是指略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

(六)名义利率(r)和实际利率(i)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即:r=i+p ,p为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其计算公式可写为:r=(1+i)(1+p)-1。

实际利率是指对名义利率按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修正后的利息率,其计算公式可写为::i=(1+r)/(1+p)-1=(r-p)/(1+p)。

例1:

A从银行买了一张1000元的定期存单,一年后,银行付给A 100元的利息,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A所得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分别是多少?

(负利率问题)

第三节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的计算

(一)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重复付息。其计算公式为:I=P?r?n 本利和公式为:S=P(1+r?n)

例1:某人借款100万元,年利率为5%,借款期限为3年,到期时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与本利和用单利计算分别为:

I=1000000×5%×3=150000(元)

S=1000000(1+5%×3)=1150000(元)

(二)复利:利息的计算公式:I=S-P=P[(1+r)n-1] 本利和的计算公式: S=P(1+r)n

如将例1按复利计算,则

I=1000000[(1+5%)3-1]=157625(元)

S=1000000(1+5%)3=1157626(元)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

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从复利计息出发,TVM是由当前的价值(或称现值,Present Value,PV,亦称本金)转变为终值(Future Value, FV)的过程。

1、现值

现值计算(即把将来资金的价值换算成现在的价值)是终值计算的逆运算,PV=FV/(1+r)n

例2:

在年利率为5%时,假定3年后我们需要1157625元,现在需要投资多少(即现值多少)?

运用公式:PV=1157625/(1+5%)3=1000000(元)

2、终值

终值是指一笔投资按一定的复利利率计算,从而在未来某一时间获得的货币总额(现在资金的将来价值)。FV=PV(1+r)n;

3、净现值(NPV)法则

NPV等于所有的未来流入现金的现值减去现在和未来流出现金现值的差额。

PV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尤其是在投资决策时)

例3:

假设100美元的5年期公债售价为75美元。在其他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年利率为8%的银行存款。这两个方案哪个好呢?可用NPV法则来评估。

公债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PV=100/1.085=68.05(美元),将这与投资公债的75美元初始投资额(现值)比较,因投资公债的NPV为负,即68.05-75= -6.95美元,故不宜投资公债。

三、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一)利率的作用、前提与制约因素

1、作用

利率对经济的作用源于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资金供给者)和货币使用者(资金需求者)之间的分配比例。

从微观角度看,利率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比例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投资等;从宏观角度看,利率影响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市场总供求、物价水平、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汇率与资本的流动,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发展与就业水平。

2、前提条件

供求双方都关心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利益约束机制。

3、制约因素

利率是否由市场决定、利率联动机制是否灵活、利率水平与结构是否合理等、政府是否把它作为

一个重要的调节杠杆来使用等等。

(二)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利率对储蓄与投资的影响程度通常以“弹性”来衡量。

1、储蓄的利率弹性

利率对储蓄的影响有两种:一是利率提高,储蓄增加的替代效应;二是利率提高,储蓄减少的收入效应。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是大是小,最终取决于上述方向相反的两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

2、投资的利率弹性

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企业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

市场利率,可以诱使企业增加总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

第四节利率的决定

一、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主要有:

1、平均利润率

2、供求和竞争

3、社会再生产状况

4、物价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和国际利率水平

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三、中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及其变革

第五节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信用?结合实际谈谈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用关系。

2、信用有哪些表现形式?各有何特点?

3、在我国,投资利率弹性和储蓄利率弹性的情形如何?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率应通过市场机制形成?

第三章金融市场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及其比较

2、金融市场的功能

3、金融工具及其特征

4、银行券、汇票、股票和债券的概念和比较

5、衍生金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的概念

6、货币市场及其重要性、承兑、贴现及其计算、同业拆借、国库券市场、回购的概念

7、资本市场及其重要性、公募、私募、代销、包销、证券信用评级、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证券转

让价格及其影响因素、股票价格指数

第一节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一、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的含义

是融通资金的场所,包括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及个人所实现的资金借贷活动,其中有对各种货币进行的交易,也有对各种有价证券进行的交易。

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交易的对象:货币资金;

交易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

交易的工具:是人作为债权债务关系载体的各类金融工具,如票据、债券、股票等;

交易价格:是利率。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Direct Finance):指的是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赤字单位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涉入的融资方式。

(二)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e):市场参与者通过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的方式。

金融市场就是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来实现盈余部门的储蓄向赤字部门的投资转化的。

(三)直接融资与接融资的比较

1、理论上: 易区分

? 直接融资:通过证券商、经纪人、证券交易所,不改变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

? 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出现间接信用工具

2、实践中:各有利弊,互相补充,有模糊趋势

?间接融资的优点:

(1)减少融资风险

(2)降低融资成本

(3)间接证券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直接融资的优点:

(1)扩大资金的活动范围,通过利益机制诱导资金流动,推动资金的合理配置

(2)直接融资筹集的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

(3)具有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

第二节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结构

1、依金融工具的性质可划分为债券市场与股权市场。

2、依融资期限可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3、依金融工具交易顺序可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4、依交割的时间和性质可划分为即期、远期、期货与期权市场。

5、依交易场所的性质,可划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6、依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功能

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2、价格确定功能

3、资金期限转换功能

4、分散与转移风险功能

5、信息聚集功能

(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1、外在效率与内在效率

(1)外在效率主要是从金融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金融工具的价格能否充分地反映所有的有关信息这个角度而言的。衡量金融市场外在效率有两个直接标志:一是价格对信息变化有充分弹性;二是信息通道流畅,使各类投资者没有信息时滞与信息失真。

(2)内在效率指在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运营效率,反映金融市场的组织功能效率。衡量金融市场内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每笔交易所需时间;三是每笔交易所需的费用。

2、法玛的三类有效市场

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效果最后集中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

(1)弱有效率(Weak Efficiency)

(2)半强型效率(Semistrong Efficiency)

(3)强型效率(Strong Efficiency)

第三节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的概念

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二、金融工具的特征:

(一)偿还期限:是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

(二)流动性:指金融工具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三)风险性: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所用的本金是否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四)收益率:指金融工具可使投资者取得利息或红利,以及资本利得等方面的收益,实质是金融工具持有者对金融工具发行者有一种要求获取支付现金流量的权力。收益率是收益与本金的比率,有几种形式:

1、票面收益率(票面利率):指票面上规定每期应付的利息额与证券面值的比率。

2、当期收益率:指票面利息与证券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当期收益率=票面利息/证券市场价格×100%

3、平均收益率即实际收益率:指证券在整个有效期内,每年净收益(即票面利息与年平均资本损益之和)同市场价格(对买者来说是本金)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收益率=净收益/市场价格×100%

=(年票面利息+年均资本损益)/市场价格×100%

三、金融工具的种类

(一)原生工具:产生于最初的信用关系的信用凭证。

1、银行券(Bank Note):又称银行本票,是在商业票据贴现基础上,由银行自身发出的一种负债证明

书。

2、票据

(1)票据的定义:是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

(2)票据的特征:是一种有价证券、设权证券、要式证券、无因证券、文义证券、返还证券。

(3)票据的种类:按票据的性质分为汇票(Bill of Exchange)、本票(Promissory Note)、支票(Check)

3、股票(Stock Certificate):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能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它具有不可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和参与性。

我国股市存在几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类型:国家股;法人股;转配股;A股,B股,H股,N股,S

股;红筹股。

4、债券(Debenture Certificate):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具有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垃圾债券( junk bonds) 或称非投资级债券(noninvestment - grade bonds) ,是指资信评级低于投资级或未被评级的高收益债券(high - yield bonds)。

(二)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

是指以一些原生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工具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这些原生工具决定的金融工具。

1、金融衍生工具的起源

2、金融衍生工具种类

(1)远期(Forward):远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预先签订的协议交易某一特定资产的合约。

(2)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是指买卖双方事先就某种金融工具的数量、交割日期、交易价格、交割地点等达成协议,而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是进行实际交割的交易。

(3)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s):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4)互换(Swap):是将不同的全力、不同利率的债务或交割期不同的同种货币的债务,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行情签订合约,在约定期限内相互交换,并进行一系列支付的金融交易行为。

3、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需求看,目前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仍有规避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的要求;

从供给看,国际金融业竞争激烈,迫使金融机构不断创造新的衍生工具;

从技术上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更新,从而有了物质保障。

衍生工具有着广阔的未来。

4、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1)市场风险(Market Risk):即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

(2)信用风险(Credit Risk):即交易对方无法履行合约的风险。

(3)法律风险(Legal Risk):指因合约无法履行或草拟条文不足引致损失的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起到分割、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的作用,另一方面与衍生工具形影相随的投机又可能使风险集中,引致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第四节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概述

(一)货币市场(Money Market)概念

又称为短期金融市场,是指对1年或1年以内的证券或贷款进行交易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货币市场的特点

相对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

1、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期限短、安全性高、流动性强;

2、货币市场是资金批发市场;

3、货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无形市场;

4、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极强,它能吸引大量的交易。

(三)货币市场重要性

从微观上看,货币市场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了解决短期资金供求矛盾的场所;从宏观上看,货币市场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货币市场体系

(一)票据市场:是专门办理票据交易的场所。

1、商业汇票市场

其具体业务主要是承兑和贴现。

?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办理贴现时预扣的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

主要决定因素有:短期资金的供求状况、再贴现率的变化和票据的信誉程度。

?贴现付款额的计算公式:

贴现付款额=票据面额―贴水

贴水=票据面额×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天)

2、商业本票市场:商业本票是指具有高信用等级的公司所发行的一种无担保的融资性短期债券。亦称为融通票据

(二)同业拆借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市场中介人。

3、同业拆借市场的类型:按拆借目的分成头寸拆借和同业借贷。

关于拆借利率

是一种市场利率;一般低于再贴现率;是货币市场中非常由代表性的利率,对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由非常重要的意义。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Shibor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Large—denomination 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市场

1、CD的推出和发展:CD是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美国的银行逃避Q条例管制的产物。

2、CD的特点:面额大;可转让;期限短且灵活;利率较一般存款利率略高,也高于同期国库券利率,并且还有固定利率存单和浮动利率存单。

4、CD的发行与流通

发行方式分为两类,一是批发,二是零售。

优等CD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活跃。

(四)国库券(Treasury Bill)市场

1、国库券市场概述:国库券是指中央政府发行的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证券。

国库券的发行与流通:

?一般由财政部委托中央银行办理,实行招标制,发行价格由投标者经过竞争而定。

投标方式

竞争性投标:提出购买数量和价格(大银行、证券商)

非竞争性投标:只提出购买数量(小投资者、个人)

国库券发行价格=面值×(1-贴现率×发行期限/360)

流通转让

? 参与者:证券商、其他投资者、中央银行等

? 国库券的流通转让价格是以贴现率为基础计算的,贴现率越高,转让价格越低;反之,则反是。

转让价格还决定于到期日,距到期日越近,则其价格越高;反之则反是。计算公式为:转让价格=面值×(1-贴现率×到期日数÷360)

(五)回购市场

1、回购协议概述

2、回购协议的收益与风险

回购收益=投资金额×利率×天数/360天

第四节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概述

(一)资本市场概念

是指期限大于1年的证券或贷款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

(二)资本市场的特点

长期性;金融工具性能差异很大;工具的交易市场往往采用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方式,即有大量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也有规模巨大的场外无形市场。

(三)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1、从微观上看

(1)通过发行长期证券加速资本集中,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2)从外部对企业施以压力,通过兼并收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3)提供了分散风险的途径。

2、从宏观上看

(1)通过国债市场,政府可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政府可监控股指的变化,从而作为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资本市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一条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效途径:它通过价格机制合理地引导和分配资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影响到一国的投资水平和投资结构,影响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乃至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资本市场体系

(一)证券发行市场

1、定义:是政府或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以筹集资金的场所,是以证券形式吸收闲散资金,使之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场所。

2、证券的发行方式

(1)公募和私募:公募又称公开发行,是指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广泛地发售证券。私募又称内部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证券的方式。

(2)代销和包销:代销是指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之间建立代理委托关系,如承销未售出部分退还发行人,

承销商不承担任何发行风险,因此佣金很低。包销是指发行人与中介机构签订合同,由中介机构买下全部或销售剩余部分的证券,承担全部销售风险。

3、证券信用评级

(二)证券流通市场

1、证券流通市场及其重要性

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已发行证券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

它的重要性表现在:该市场的交易价格是公司选择发行时机和制定新证券发行价格的基础;它赋予了证券的流动性。

2、证券流通的组织方式

(1)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经政府主管机关批准设立的证券集中交易的有形市场,也是集中交易制度下,证券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督者。

(2)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

①定义:也称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交易市场,是证券市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证券经纪人或证券商不通过证券交易所,将未上市或已上市的证券直接同顾客进行买卖的市场。

②特征:分散性;买卖的证券大多是未上市证券;场外交易风险大。

③类型: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3、证券的转让价格和股票价格指数

(1)证券转让价格公式:证券转让价格=预期证券收益/市场利率

(2)股票价格指数(Stock Price Indexes):是指金融服务机构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的通过对股票二级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得出的数值,是对股市动态的综合反映。

(3)世界主要价格指数

①道·琼斯股价指数

②标准·普尔股价指数

③伦敦《金融时报》股价指数

④日经股价指数

⑤香港恒生股价指数

(4)我国的股价指数主要有:上证股价指数和深证股价指数。

复习思考题:

1、哪些公司最可能通过银行而不是发行债券和股票来为其活动融资,为什么?

2、就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而言,其效率如何?

3、如果我国引入衍生工具,就目前条件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当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时,如此时你手中持有可转换债券,你是否愿意将其转换成股票?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金融机构及其体系的构成。

2、金融中介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3、各种金融机构的特征和主要业务。

4、银行并购及其动因、特征。

5、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

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一、金融机构的一般界说

(一)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的概念:是指专门从事各种与融资活动有关的组织或个人。(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间接金融领域的金融媒介体和直接金融领域的金融机构

2、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是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Non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是指利用自行发行证券的收入或来自于某些社会组织或公众的契约性,并以长期投资作为其主要资产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二、金融中介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一)交易成本(Costs of Trading,即从事金融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1、规模经济

2、专门技术

(二)不确定性(Uncertainty)

1、个人风险:包括投资不确定性和个人消费风险

2、社会风险

(三)信息成本: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识别成本

2、监督与实施成本

第二节银行金融中介

一、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或授权赋予旨在集中管理货币储备并统一铸造发行货币的银行,它是国家最高的最具有权威的金融机构。

二、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并主要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贷款以及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中介。

三、专业银行

是指有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一)储蓄银行(Savings Banks):是专门经办居民储蓄、以储蓄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

1、储蓄银行及其种类

(1)按照制度构成的方式不同,储蓄银行可分为互助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

(2)按照是否设立分支机构,储蓄银行可分为单一制储蓄银行和分支制储蓄银行

(3)邮政储蓄银行

2、储蓄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货币——资本转换、引导消费和服务四大职能。

3、储蓄银行的业务

(1)负债业务即其资本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存款两部分

(2)资产业务包括发放贷款和证券投资

(二)合作银行(Cooperative Bank)

是指由私人和团体组成的互助性合作金融机构。

1、合作银行及其组织形式

(1)按社员承担的责任不同,合作银行可分为无限责任制合作银行、有限责任制合作银行和保证责任制合作银行

(2)按照其组织体制的不同,合作银行可分成单一制合作银行和系统持股制合作银行

(3)按照其是否独立,合作银行可划分为独立型合作银行和混合型合作银行

2、合作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2)补充职能(3)服务职能

3、合作银行的业务

(1)负债业务:包括自有资本、吸收存款以及发行债券

(2)资产业务:主要是发放贷款

4、合作银行的变革

(三)抵押银行(Mortgage Bank)

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作抵押办理放款业务的专业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Policy—related Bank)

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下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一)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3、组织方式上的政府控制性。

2、行为目标的非盈利性。

3、融资准则的非商业性。

4、业务领域的专业性。

5、信用创造的差别性。

(二)组织形式

1、国有独资银行

2、国家参股银行

3、单一制银行

4、分支行制银行

(三)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2、经济结构调节职能

3、执行政府经济政策职能

(四)分类

1、开发银行: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资本金、发行债券、吸收存款、借入资金和借入外资。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投资、债务担保。

2、农业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借入政府资金、发行债券、借入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吸收存款和国外借款等。其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担保和发放补贴。

3、进出口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入资金、借入资金、发行债券和其他渠道等,各国又有所不同。其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担保与保险等。

(五)中国的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三节非银行金融中介

一、保险公司(Assurance Company)

(一)定义: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保险公司的特点:

1、保险业务是在社会经济互助原则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使少数人的损失由多数人来共同分摊;

2、保险业务计算基础是概率论;

3、保险的补偿是通过集合多数经济单位共同筹集资金,建立集中的保险基金来实现;

4、保险关系一般是通过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自愿原则下签订保险合同来实行的,保险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

5、保险公司是经济法人,实行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

(三)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1、国营保险公司

2、个人保险公司

3、私营保险公司

4、合作保险公司

5、公私合营保险公司

6、自保保险公司

(四)保险公司的分类

1、寿险公司(Life Company):是为投保人因意外事故或伤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金融机构。

2、财产意外险公司(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是对法人单位和家庭住房提供财产意外损失保险的金融机构。

二、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是专门对工商业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一)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二)投资银行的特征

(1)投资银行的经营策略具有市场灵活性。

(2)投资银行的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2)投资银行机构的发展具有集中性。

(4)投资银行的业务具有创新性。

(5)投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多样性。

(6)投资银行的活动范围具有国际性。

(三)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

1、合伙制投资银行

2、股份制投资银行

3、合资投资银行

4、国有投资银行

(四)投资银行的业务

1、投资银行的负债业务: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

2、投资银行的资产业务

(1)证券承销业务

(2)证券经纪业务

(3)证券自营业务

(4)项目融资业务

(5)企业并购业务

(6)公司财务顾问业务

(7)基金管理业务

(8)商人银行业务

(五)投资银行间的竞争与挑战

三、信用合作社(Credit Cooperative):

(一)定义: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

(二)分类:按照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三)信用合作社的业务

四、信托投资公司(Trust Company)

(一)定义:是指以代人理财为主要经营内容、以委托人身份经营现代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二)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资金信托、财产信托和代理业务

(三)中国的信托投资公司

五、金融公司

金融公司(financial companies)是通过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少量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贷放给购买耐用消费品、修缮房屋的消费者及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它是西方国家金融体系中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金融机构。其金融媒介过程的特点是以大额借入,却常以小额贷出。

金融公司有如下三种类型:

1、销售金融公司(Sals financial companies):一些大型零售商或制造商建立的旨在以提供消费信贷的方式来促进其产品销售的公司。比如,福特汽车公司组建的福特汽车信贷公司是向购买福特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

2、消费者金融公司(Consumer financial companies):一种专门向消费者发放小额贷款,以满足其购买家具、装修住房等资金需要的公司。借款者通常是那些几乎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的消费者。

3、工商金融公司(Business financial companies):一种主要向工商企业贴现应收账款、发放存货和设备为担保的抵押贷款的公司。

六、投资公司(Investment Company)

(一)投资公司概述:也称投资基金,它是一种集合投资机构,是由代理投资机构以法定文件为依据通过向投资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筹集资金,按照信托契约的规定将筹集的资金适当分散地投资于各种金融商品等以谋取最佳投资收益,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份额分配给投资者的非银行金融中介。

(二)投资公司特点:

1、一般由四方当事人组成,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信托人。

2、筹集的投资公司资产必须在遵守信托财产运作计划的条件下,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商品。

3、投资公司由专业人才对其资产进行管理

(三)分类:开放型基金(Open-end Fund)、封闭型基金(Close-end Fund)和单位信托投资公司(Unit Trust Company)

(四)中国的投资公司

第四节西方金融机构体系的变革及其趋势

一、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变化

(一)变化概况:金融机构突破原有的专业化业务分工,走上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道路,即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

(二)变化的原因

1、经济发展走向成熟,使资金的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金融创新模糊了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的传统分界。

3、国债市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资金分流。

4、新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个人和企业的金融应变能力,直接导致了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为金融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也对金融机构的规模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浪潮

(一)银行并购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1、概念

2、特征

(1)从并购的目标来看,是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并购。

(2)并购的形式来看,是由收购向合并发展。

(3)从并购的目的来看,是以获取控制权及新技术从而增加收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主。

(4)从并购的规模来年看,是强强合并组成超级银行。

(5)从并购的区域看,是以美国银行为中心的辐射。

(6)从并购的联系看,银行业并购与工业并购相互促进。

(7)从并购的结果来看,是银行大型化、综合化和产融结合。

(二)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1、规模经济

(1)可以增强公众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越的技术优势

(3)可以产生业务范围广泛的规模经济

(4)其他方面的规模经济

2、规避风险

3、银行业务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4、银行业务范围全能化的客观要求

(三)并购的看法

1、银行并购对自身发展的利益

(1)突破进入壁垒,拓展经营边界(2)获取高新技术,发挥技术垄断优势

(3)实现高效率扩张,扩大市场占有率及规模经济(4)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5)利用经验曲线效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银行并购对社会的有利影响

(1)促进资产存量合理流动,提高资源整体的配置效率

(2)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全方位服务社会

(3)产融结合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拯救低效银行,保持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

3、银行并购的负面效应

(1)可能导致过度垄断,从而降低效率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运行效益

(3)增加了风险及其失业人数

(四)并购的发展趋势:并购的进程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不经济

2、规模过大会带来经营风险

3、金融监管困难,需要更多的国际协调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革与趋势

复习思考题:

1、金融机构及其体系的构成。

2、请说明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组织形式、职能、分类和业务特点。

3、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原理,试阐明金融中介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4、论述近1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简述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6、面对席卷全球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你认为中国的银行业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以在全球性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章商业银行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起源

现代银行是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高度发展的产物。

产生过程:

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银行

现代银行

(一)中世纪银行业的萌芽:

银行产生于货币兑换业,这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了。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

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按资本主义经营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通过竞争、并购等途径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一、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按字面的意思分为货币和银行两部分。现代的经济是货币经济,也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必须依靠货币来进行。货币是基于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的信任而存在的,货币的出现为复杂的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即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决定每个人应该得到什么,应该生产什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样一来经济的运行便对货币产生了依赖,货币不断的发展进化产生了金融市场,货币从一种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交易规则,甚至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厂商进行投资,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支付的媒介,这些资源就不能被厂商用来投资。尽管从实体经济方面看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但货币市场却限制了这一行为。正如麦金农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研究货币理论,讨论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货币理论,必须了解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两种机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为经济体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其转账结算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存款,发放贷款,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二、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把握好货币的本质是学好货币银行学的关键,要明确货币运动的背后是社会资源所有权的转移,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其中货币供给乘数模型是历年命计算题的重点,请读者熟练掌握其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一般会结合当年经济实事命论述题,请读者记住各个学派的观点,复习时多联系实际。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货币收入,保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

大学课程-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价流通的。 2、在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单位货币价值就是确定本币单位的____________ ,或确定与关键货币的固定比价。 3、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观点,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 的大小而与利率无关。 4、按照部门差异型通胀的解释,由于生产部门与服务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两大部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趋于一致,最终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央银行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 6、理论上讲,利息率的上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证券流通市场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场外市场。 8、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 为核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架构。 9、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是通过买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融资的目 的。 10、从货币供给机制过程看,中央银行供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银行创造存 款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10 X1分=10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表中相应的题号中) 1、我国目前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属于() A、官定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实际利率。 2、商业票据的债权人为转让票据而在上所作的签字被称为() A、承兑 B、贴现 C、担保 D、背书 3、本位货币是()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试题(有答案)

货币银行学(三)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 ( )。 A. 货币就是金银 B. 金银就是货币 C. 金银天然地适宜于充当货币 D. 金银不是货币 2. 货币在发挥 ( ) 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3. 在以下几种货币制度中,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是 ( )。 A. 银本位 B. 金银复本位 C. 金本位 D. 金块本位 4. 信用的最初形式是 ( )。 A. 高利贷信用 B. 国家信用 C. 商业信用 D. 银行信用 5. 在各种信用形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信用是 (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6. 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利率是 (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一般利率 D. 官定利率 7. 在物价下跌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 ( )。 A. 保持不变 B. 与实际利率对应 C. 调高 D. 调低 8. 一笔贷款1年的利息收益是50元,而市场平均利率为5%时,那么本金应为 ( )元。 A. 1005 B. 1050 C. 1000 D. 900 9. ( )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它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信号。 A. 一级市场 B. 二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10. 以下 ( ) 不属于金融市场的功能。 A. 价格发现 B. 提高流动性 C. 资源配置 D. 降低系统风险 11. 社会公众可以自由参与的金融市场是 ( )。 A. 外汇市场 B. 证券市场 C. 同业拆借市场 D. 票据贴现市场 12. 二级市场是有价证券在 ( ) 之间流通的市场。 A. 发行人与投资者 B. 投资者 C. 发行人与发行中介 D. 证券商 13. 下列是无风险资产的是 ( )。 A. 股票 B. 债券 C. 国债 D. 房地产 14. 如果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得到的投资无差别曲线是 ( )。 A. 负斜率,下凸 B. 负斜率,上凸 C. 正斜率,上凹 D. 正斜率,下凹 15. 最基本,最能表现商业银行经营特征的职能是 ( )。 A. 信用中介 B. 支付中介 C. 把货币转化为资本 D.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16. 下列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高而收益性最低的是 ( )。 A. 票据贴现 B. 短期证券 C. 现金 D. 活期贷款 17. 全能型商业银行起源于 ( )。 A. 英国 B. 美国 C.德国 D. 法国 18. 中央银行组织全国的清算职能属于中央银行的 ( )。 A.资产业务 B. 负债业务 C. 中间业务 D. 公开业务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按知识点整理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复习讲义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习讲义(第四版): 1、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3个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16世纪开始盛行)--->金银复本位(16-18世纪;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或银行券) 4、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存、储蓄、其他) 5、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 6、商业信用: 定义: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提供的资本是商品资本;②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③信用资本和产业资本变动是一致的。 局限性:①信用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确定;②商业信用更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③对象上的局限性。 7、银行信用: 定义: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特点:①贷出的资本以货币形式提供,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②属于间接信用;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局限性:无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但银行信用不能完全替代商业信用,工商企业能在商业信用范围内解决的问题就不必求

助于银行信用。 8、国家信用: 定义: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特点:①以国家政府为主体;②安全性最高;③资金主要用于财政方面,用途专一。 9、消费信用: 定义: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需要消费者个人具有偿还能力;②非生产性;③利息高,违约惩罚也高。 10、信用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11、商业票据分为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特点:①抽象性;②不可争辩;③流通性。 12、银行票据:银行本票(同城);银行汇票(异地)。 13、信用工具的总特点:①偿还性;②可转让性;③本金的安全性;④收益性。 14、利率的分类: ①年、月、日;②固定、浮动;③实际、名义;④市场、官定、公定;⑤长期、短期; ⑥一般、优惠。 15、利率的作用: 宏观:积累资金;调整信用规模;抑制通货膨胀;平衡国际收支; 微观: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作为资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16、平衡国际收支详解:国际收支严重逆差时,将本国利率调整高于其他国家,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国短期资金;当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提高短期利率,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资流入。以此达到内外部平衡。 17、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储蓄取决于人们对消费的时间偏好,投资取决于资本的边

最新货币银行学原理(郑道平版本)重点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换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信用货币。主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过程。 实物货币称量货币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铜、银、金) 铸币 货纸币、银行券(现金) 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电子 2.职能与作用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使用方便了交易,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含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的发展:金属本位币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行;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势必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货币的发行与区域货币 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的管基于两个方面的利益考虑:货币作为公共事业所带来的间接利益。随着铸币的产生,国家可以依靠发行不足值的铸币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能够为发行者带来直接的铸币税收入 区域货币也称地区货币,它是由一定区域的经济特征和政治制度联系的紧密性做决定的。譬如我们国家的“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元澳元台币)和多国一币(欧盟集中发行的欧元。罗伯特A.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因倡议和设计了世界第一个区域货币,被称为“欧元之父”。还有西非货币联盟和西非货币区。) 附带理解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把握本质是最重要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理解: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金融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64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 (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二)货币流通 (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五)参考书籍介绍 四、思考题 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与纸币 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

第7章 货币理论(上)《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最新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货币理论(上) 本章思考题 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财政收支。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4)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目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量增加,基础货币量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银行准备金的变化? (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3)财政部购买黄金; (4)财政部发行通货;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答:(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3)财政部购买黄金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4)财政部发行通货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3.什么叫冲销?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目的和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当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人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冲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冲销来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 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前提条件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4.根据定义,推导出货币乘数

货币银行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案例1 电子货币的应用(第一章第一节)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点:(1)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2)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3)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4)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5)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数字电视网。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提交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 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脑银行(PC Banking)和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之后出现。然而,电子支票的支付需要收款人将其银行账号和支票路 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本银行网页或本电脑银行软件上付款。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的局限。因此,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 相联。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宣告 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减少 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案例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第三章第一节) 在我国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以我国的上市公司为例,根据上市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层次:专升本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 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方法:讲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货币的职能;领会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理解其演变规律,并能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一、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 二、货币起源的本质 三、为什么要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 五、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1 货币的产生(1学时)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形式 四、货币的度量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主编)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2006年)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 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产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金块、金汇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层次的划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广义的货币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了贮藏手段 扩大的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第二章信用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单方面的价值转让。 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经营性、融资性、服务租赁)、国际信用等 信用工具: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利息的本质: 1、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利息理论 威廉·配第(1633-1687)与约翰·洛克(1632-1704)“利息报酬说” 达德利·诺思(1644-1691)“资本租金说” 约瑟夫·马西(?-1784)“利息源于利润说” 亚当·斯密(1723-1790)“利息剩余价值说” 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 纳骚·西尼尔“节欲论” 约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说” 欧文·费雪“人性不耐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 3、马克思利息理论“剥削论” 利率的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分析的三个主要理论:(收益率曲线) 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也叫无偏预期理论Unbiased-expectation Theory,它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无法解释收益率曲线一般都是向上倾斜的。 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Market Theory,将不同期限的证券完全分割开,认为它们是完全独立的市场。无法解释不同期限的利率有着相同的波动这一现象。 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erference Theory,是对预期理论进行修正而提出的。认为短期债

货币银行学常考知识点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Ms=m * B 其中:Ms代表货币供应量;B代表基础货币;m代表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着一种乘数或倍数关系。 *一、基础货币的概念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和。又因为它们构成中央银行负债,是中央银行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所能强力控制的,所以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 第一节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它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基础货币的若干特点:第一,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币供给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第二,基础货币流通性很强,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第三,基础货币具有多倍的伸缩功能,其运动的结果能够增加或减少数倍于它本身数量的货币。第四,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它的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化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节再贴现率与改变基础货币数量影响货币供给,以实现特定的总需求水平。 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由上表可以发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不同项目的变动可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变化。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政府的财政赤字与盈余 当政府面临财政赤字时,其弥补渠道对于基础货币变动具有不同意义:其一,向中央银行借款直接增加基础货币;其二,增加税收或发行新的公债在一定意义上并不影响基础货币,当公众支付税收或购买国债时,基础货币会暂时减少,但当政府支出这些债务时,它又回到流通中,使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有水平。此外,当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时,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倾向于减少,会扩大基础货币。当财政收支出现盈余时,情况则正好相反。 2、黄金储备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中央银行由于收购黄金、增加黄金储备而投放了等值的通货,基础货币增加。当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顺差,而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也会增加基础货币。 3、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 三、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扩张;而若基础货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缩减。由于基础货币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因此,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即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如果以t代表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则每一元活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内招生)

货币银行学教案 暨大金融系萧松华 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教材:萧松华、朱芳:《货币银行学》(第三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要参考文献: ?黄达:《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霍文文:《金融市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课后复习、精读教材、归纳总结、广泛阅读有关文献 ?做好练习并自我检测 ?观察金融领域的实际运行情况并积极参与讨论 ?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章货币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货币购买力与价格 2、金属货币的自发调节功能 3、货币制度及其内容、格雷欣法则 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 5、货币的定义及层次划分标准 第一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 1、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与货币购买力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格反映价值是相对准确,只是从趋势上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其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供求对比。 价格一般包含两类因素:价值和供求。 ·思考:当货币是否足值时,价格的决定与变化? 货币购买力(Purchasing-power of Money),又称货币价值(Value of Money),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数量)。货币购买力(L)是价格(P)的倒数。 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1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汇总

货币银行学学习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五、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六、问答题 1.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再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最后,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2.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二)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三)银行券与纸币发行流通的规定(四)黄金准备制度 3.货币制度的类型。 答: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根据币材不同,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个阶段。在金属货币本位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典型的货币制度,即: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银两本位制 银本位制 银币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货金属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币金币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 制金汇兑本位制 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Bank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20110j011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制定时间: 2006年 12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等的内容。 2)在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能 分析经济生活中与货币银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中与货币银 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 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方 法,及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经济类各专业及学时数:7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货币银行学》 6、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属于大学本科课程,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章节练习 第3~4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金融市场 一、概念题 1.外国债券[中国海洋大学2002研] 答:外国债券指外国人在本国发行的本币债券,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与欧洲债券不同,所获资金均为发行地所在国货币,而后者筹得的都是非发行地当地货币。在国际间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联系合作不断加强的今天,外国债券规模不断扩大,便利了跨国公司在外筹资,获得外汇的需要。通常国外在日本发行的证券称为武士证券,美国的称为扬基证券,英国的称为猛犬证券。 2.股票指数期货[武大2001研] 答:股票指数期货,亦称“股价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它是以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方同意在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股票指数的合约。 股票指数期货具有与普通金融期货所不同的一些特点:①它的交易对象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的股票指数;②它的价格是以股票指数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③合约到期后,合约持有人只需支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金,即可了结交易。 3.远期合约[中财2000研] 答: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一种合约。远期合约通常是在两个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签署的,它的交易一般不

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交割地点等)也不具有标准化的特点,而是由交易双方自行协商确定。远期合约是相对最简单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它主要有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4.B股股票[人大1999研] 答:B种股票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指以人民币标明股票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B股主要在香港地区、东南亚等国际证券市场上私募配售,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 B股股票的主要特点有:发行人为中国境内中资企业;购买者必须是境外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发行必须委托经中国证券主管部门审批可以经营B股业务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主要在香港、东南亚等国际证券市场上私募配售;采用包销方式承销。 5.资产定价理论[天津财经学院2004研] 答:资产定价理论是说明证券的收益与其风险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的理论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诞生于60年代初期,其结论是:证券的期望收益与其贝塔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的线性关系。套利定价模型诞生于70年代,其主要解决的是证券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套利定价理论假设证券的收益是由一系列产业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因素确定的。当两种证券的收益受到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影响时,两种证券的收益之间就存在相关性。通过比较可见,虽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考虑到证券之间的相关性,但是它并不确认引起相关性的有关重要因素。

利息与利息率的教案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利率的定义和作用,古典学派有关利率的各种理论,决定利率波动的主要因素; 2、利率的种类及结构体系; 3、利率水平的确定、利率的功能; 4、了解利息与利率的基本知识; 5、理解利率对经济的调节杠杆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利息的两种计算方法: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利息的表示方法和利息的种类;利率市场化;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利息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难点: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利息本质和利率决定的理论;未来货币现值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息的含义及本质第二节利息率的种类及结构体系第三节单利与复利第四节利率的决定第五节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利息的本质 362年前,白人移民用24美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相当于现在曼哈顿的那块土地,现在这块地皮值281亿美元,与本金差额整整有11亿倍之巨。如果把这24美元存进银行,以年息8厘(8%的年息)计算,今天的本息就是30万亿美元,可以买下1067个曼哈顿;6厘计算,现值为347亿美元,可以买下1.23个曼哈顿。摘自《上海金融报》93,2,8 事实上,计算不精确。中间没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362年前1美元,和现在的1美元购买力是不同的。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之名,命名为哈佛学院,因为他捐赠了779英镑(按每年6%、每12年翻倍的增长率计算,到2011年共翻番31次,相当于至少增长11亿倍)以及400本书籍(这是他的一半财产)。斯坦福大学:最流传深远的讹传是这样的:有两个乡巴佬夫妇,找到哈佛大学,提出为哈佛捐一栋大楼。哈佛大学的校长很傲慢地说,捐一栋楼要一百万,然后三句两句

地便把这对老夫妇打发走了。这对老夫妇一边走一边唠叨,才一百万,才一百万。他们有一个亿要捐,于是便干脆自己捐了所大学,就是今天的斯坦福大学。 漏洞很多,首先,老斯坦福是加州的铁路大王,曾经担任过加州州长、美国联邦参议员,属于精英阶层,绝不是什么乡巴佬;他的夫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第二,在十九世纪,一亿是一个天文数字,一百万美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财富。美国最大的银行花旗银行到一九三几年,存款才达到几千万美元。直到斯坦福大学创办的二十年前,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赠不过七百万美元,它建立起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霍普金斯医学院。在老斯坦福的捐款中现金只有一千多万,这已经是当时美国最大的捐款了。老斯坦福的捐赠中最值钱的是八千多英亩的土地。当年加州属于“蛮夷之地”,土地值不了什么钱,但是现在斯坦福所处的帕洛阿图市是世界上土地最贵的地方,这些土地的地价涨了不止万倍。第三,哈佛大学和美国所有的大学对捐助者从来都是非常殷勤的。坦率地讲,比中国的大学要殷勤得多,不会怠慢任何慈善家。这是美国大学能得到巨额捐助的重要原因之一。 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老里兰德·斯坦福夫妇把他们唯一的孩子小里兰德·斯坦福送到欧洲旅行,孩子在欧洲不幸去世。斯坦福夫妇很伤心,后来决定用自己全部的财富(大约几千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十亿美元。)为全加州的孩子(Children of California,而不是传说中的全美国的孩子或者全世界的孩子)建立一所大学,纪念他们自己的孩子。这所大学被命名为小里兰德·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大学。 一、利息的产生与定义 1、定义:利息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使用货币或借来资金所支付的代价。利息是货币资本所有者所获得的报酬。 要理解利息,可以从1)、债权人的角度看,也可以从2)、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能表明利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让渡货币使用权的报酬;租用租金的价格。 然后须对利息的本质有所理解,这需要从3)、利息的来源看,利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而不是货币的自行增殖。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借贷资本家把资金借给职能资本家,同时向职能资本家拿取了一部分剩余价值)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精编【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知 识点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货币银行学学习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五、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

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六、问答题 1.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再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最后,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2.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二)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三)银行券与纸币发行流通的规定(四)黄金准备制度 3.货币制度的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