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以及墨西哥等地,16世纪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向世界各地传播,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果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2.8亿亩,总产量达3亿吨。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上下,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40%和38%,二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近年世界马铃薯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发达国家因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单产增加而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面积由1.56亿亩下降到了目前的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255万亩增加到1.17万亩,增加了87%。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增幅达60%,印度和孟加拉增幅分别达到43%和52%,朝鲜面积增加了2倍。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83万亩,增加了55%。其中,尼日利亚由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63万亩,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167公斤/亩,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2950公斤/亩,

其次是荷兰,达到2867公斤/亩,其他单产水平较高的国家还有比利、丹麦、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分别达到2835公斤/亩、2830公斤/亩、2743公斤、2721公斤/亩、2200公斤和1800公斤。而产量最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如斯威士兰、布隆迪、中非等国,单产低于200公斤/亩,与高水平国家相差10倍以上,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相差5倍以上。从马铃薯的利用来看,大部分是作为粮食和动物饲料,前者约占马铃薯总产量的54%,后者约占19%。以单位面积产出干物质和蛋白质计,马铃薯则高于小麦、大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

在马铃薯消费方面,目前全世界人均马铃薯占有量为51.8kg,其中用于食用的为32.1kg,占62%;其次为用于饲料,占14%;用于种薯的占11%;其余的13%为加工及其他用途还有损耗。由于历史和传统习惯的不同,各国对马铃薯的加工利用不同,人均消费量也各不相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于马铃薯消费利用的主要差异在消费量。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量为32.1kg,而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达73.9kg,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只有20.4kg。但是,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9kg相比,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已增长了两倍多,消费潜力巨大。从各洲看,欧洲人均消费量最高,为93.6kg;其余依次是大洋洲47.3kg、北美洲45.1kg、南美洲31kg、亚洲22.4kg、非洲12.3kg。

在马铃薯利用途径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别不是很大。发达国家马铃薯的食品消费比例为54%,而发展中国家为70%,发展中国家高出16%;饲料比例,发达国家为18%,而发展中国家为9%,发达国家高出1倍;贮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耗发达国家为6%,而发展中国家为9%,损耗较大;但在种薯使用上,发达国家用去了产量的15%,而发展中国家只是7%。但是发达国家高达15%的用种比例是否包括出口的种薯在内,统计未予说明。

在马铃薯加工方面,国际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使马铃

薯栽培技术得到提升。目前国际马铃薯加工业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主要是在大规模马铃薯淀粉生产基础上发展淀粉衍生物的生产,如波兰、捷克等许多东欧国家的状况;另一类主要是发展薯条、薯片、全粉及各类复合薯片等快餐及方便食品,如美国及荷兰、德国等西欧国家的许多马铃薯加工企业。世界马铃薯加工强国的加工比例达80%,加工产品种类多,技术装备水平先进。

在马铃薯种植品种方面,发达国家马铃薯品种已专用化,分为食品专用型、淀粉专用型、油炸专用型、全粉专用型等。美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及总产量远远低于我国,但国内市场马铃薯薯条、薯片销售总量超过200万吨,销售额近30亿美元,仅速冻薯条一个产品年出口量就达22万吨,价值2.67亿美元。美国的大西洋、考外特、斯诺顿、和加拿大的夏波蒂等品种,均为世界著名的油炸型马铃薯专用品种。又如荷兰,马铃薯专用型品种有200余种,其5家大型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20多家加工企业总产量的50%以上,也占据了全球马铃薯淀粉市场的主要份额。荷兰马铃薯产业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实力强,从环境到技术,从制度到法规,几乎没有死角,各企业技术实力均衡,标准严格,执法严谨,围绕着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和落实。亚洲和非洲马铃薯生产国大多种植品种单一,栽培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产量较低,而种植面积增加迅速。

二、世界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

现今世界,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食安全重要性突显,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与2007年10月18日正式推出“2008国际土豆年”活动,此项活动突出了马铃薯在提高食品安全和减少贫困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发展利用有利资源,把马铃薯做成大产业迫在眉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马铃薯生产不再仅仅是粮食用途,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全粉及其下游产品也都有十分活跃的销售领域,可用于制取粘合剂、味精、饴糖、葡萄糖、乳酸、醋酸等,促使

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马铃薯还可制作生物燃料,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新技术的广泛利用,使马铃薯加工业向节水、节能、高效率、高质量、高利用率、高提取率等方面发展。因此,从国际市场看,马铃薯产业是一个市场巨大、前景光明的产业。世界马铃薯生产与栽培发展趋势或将呈现以下特点:马铃薯产业或将一直保持着一个稳定发展的态势,生产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贸易量不断增长,但在度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期后,进入新世纪的马铃薯产业面临调整,生产面积和产量有所下滑,贸易增长速度放慢,贸易产品价格下降;马铃薯的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或将继续保持。欧、亚两洲是世界的主要生产地,面积、产量占78%;欧洲和北中美洲是世界的主要贸易地,贸易量占80%以上;主要生产和贸易国地位突出,4大生产国占到世界马铃薯生产的50%,10大贸易国占整个马铃薯贸易量的近80%;马铃薯贸易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世界农产品总体贸易的增长速度,冻马铃薯是马铃薯贸易最活跃的部分,即使在这几年世界马铃薯产业面临调整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亚洲、非洲马铃薯生产在近年增长迅猛,这种发展趋势或将继续保持一个时期,成为推动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亚、非两洲多为发展中国家,马铃薯消费利用层次低,亚洲的生产大国包括中国在内并不是贸易强国,非洲则由于生产基数小,其增长对于世界整体的影响力还有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马铃薯利用上的主要差距在于消费层次上,发达国家以加工食品消费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以原产品消费为主,消费习惯或将保持更长时间。综合以上分析,今后一段时期的世界马铃薯产业在面积上会以稳定为主,在不同区域间的调整将不断进行,科技进步继续推动马铃薯生产和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以食品加工为主的马铃薯利用将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可能更为重要。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取得的成效

首先是生产快速稳步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也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种植,年种植面积8000多万亩,鲜薯总产量9000多万吨,其面积和产量分别站世界面积和产量的1/4,是世界上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但按5:1折算,目前马铃薯仅占我国粮食的3%左右。近几年,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更加迅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种植面积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增加了1倍多,单产增加近40%。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水资源十分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重大政治、经济任务。在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面积、单产增加的潜力非常有限,难度很大,而马铃薯的面积和单产的增长潜力都很大。从种植面积看,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和适宜间作套种等特点,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季节种植,仅我国南方地区就有1.5亿亩冬闲田,其中适合种植马铃薯的面积至少有3000万亩;从单产看,我国马铃薯平均单产仅1125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我国马铃薯主要分布在陕、甘、宁、蒙、晋等西北及川、贵、云、渝等西南高纬度、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其种植面积达5000多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5%左右。这些地区基本上是“老、少、边、山、穷”地区,无霜期短,积温低,玉米难以成熟,可替代作物只有亚麻、荞麦、饲用高粱和青贮玉米等很少几种,单产和效益普遍偏低,而马铃薯的种植效益一般比这些作物要高,是不可替代的高产、高效作物,是该地区特色产业,是粮食、饲料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此看来,马铃薯生产不仅是我国农业的重要优势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是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优势区域基本形成。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业的迅速发展,马铃薯生产迅速向优势区域集中,主产区面积不断扩大,优势区域基本形成。西北、西南冷凉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陕、甘、宁、蒙、晋、川、贵、云、渝等主产省区种植面积占

全国种植面积的65%左右。2008年,我国发布了《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将我国马铃薯产区分为4个优势区域,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南方冬作区和中原二季作区。北方一季作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全部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全部和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马铃薯最大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9%左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种薯产地和加工原料薯生产基地。中原二季作区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山西三省的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左右,其中山东省春季马铃薯面积近300万亩,单产高,品质好,在淡季上市,在全国马铃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区市,湖南、湖北西部地区,以及陕西安康市。西南一二季混作区是我国马铃薯面积增长最快的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9%左右。南方冬作区主要包括江西南部、湖南和湖北东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南方冬作区主要利用水稻等作物收获后的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多在2-4月淡季上市,种植效益显著,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且增长潜力较大,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左右。

三是优良品种研发取得显著成效,脱毒种薯推广速度加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培育了200多个马铃薯品种,其中一些优良品种在适宜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对马铃薯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黑龙江农科院培育的克新1号,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马铃薯品种。甘肃省农科院培育的陇薯1号,成为甘肃、宁夏等省区的主栽品种。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培育的合作88,成为西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与此同时,我国从国外引进推广了一些优质高产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品种,也取得了良好成效。20世纪末,我国从荷兰成功引进优质高产鲜食品种费乌瑞它,并在山东、广东、广西大面积推广,成为当家品种。在内蒙古、四川、贵州、湖北等省

区种植面积也持续扩大。从美国引进了薯片专用品种大西洋,在加拿大引进了薯条专用品种夏波蒂,并在适宜地区集中种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并逐步得到完善,但由于脱毒种薯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原因,长期以来推广缓慢。为加快发展脱毒种薯产业,大面积推广脱毒种薯,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2009年起,国家开始实施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政策,当年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重庆、宁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主产省区市试点,补贴资金总额2亿元,补贴原种生产和一级种薯扩繁两个环节。2010年以来,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湖北、陕西、山西、河北、吉林共计14个省区市,年补贴资金总额增加到3亿元。脱毒种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马铃薯单产的提高,2012年全国马铃薯平均单产比项目实施前的2008年提高了10.2%。

四是新成果新技术快速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栽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我国不断加强马铃薯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各地因地制宜,总结归纳出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特别是近年来,结合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各地大力组织马铃薯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取得了增加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突出成效。初步归纳,在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开展和推广了8项有代表性的重大配套技术模式:在北方一季作区重点示范推广4种模式——西北灌区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灌溉种植模式、西北旱区马铃薯全膜覆盖垄作集雨沟播(测播)栽培技术模式、东北地区马铃薯大垄种植模式、西北灌区马铃薯垄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模式;在南方冬作区重点示范推广2种种植模式——南方秋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种植模式和华南地区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包芯栽培技术模式;在西南一二季混作区示范推广的马铃薯间套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及在中原二季作区示范推广的马铃薯设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实践证明,这些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五是加工、贮藏、流通快速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淀粉(全粉)加工业快速壮大,薯片加工业后来居上,薯条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马铃薯贮藏和流通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后损失不断减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淀粉、薯片、薯条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不仅国外著名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百事、上好佳、好丽友、辛普劳、麦肯等在中国落户并得到良好发展,而且中国本土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也迅速成长,如内蒙古耐伦集团、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山西蓝顿旭美、昆仑子弟食品等,不仅企业获得良好效益,成为部分主产区地方特色产业的支柱,而且有力地支持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约5000家,其中规范化深加工企业近140家,2012年,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能力已达120万吨,实际产量50万吨(国标等级以上30万吨,等级以下20万吨),薯片产量约30万吨,冷冻薯条产能20.3万吨,实际产量16.8万吨,全粉产量约10万吨,四者合计总产量约100万吨,总共消耗鲜薯约610多万吨(相当于580多万亩马铃薯的总产量)。从全国看,马铃薯淀粉加工业起步最早是在宁夏和内蒙古,但发展最快是黑龙江和内蒙古、甘肃。甘肃、宁夏等北方主产区严重缺水,淀粉加工厂规模都不大,但数量较多。南方受气候条件影响马铃薯淀粉含量低,加工性能差,加工厂少。马铃薯薯片是非常重要的休闲食品,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原料品种是大西洋,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广西、云南也有小面积种植。我国薯条加工专用马铃薯基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约7万亩、黑龙江约1.5万亩、陕西约1万亩、和河北、青海,总面积约10万亩。我国薯条有望在近期实现全部自给,并逐步增加出口。由于气候条件等方面原因,北方马铃薯贮藏开展得较好。山东省建设恒温库110座,贮藏能力达200万吨。内蒙古全区已建成使用200吨以上贮窖3000多个,年贮藏能力达400多万吨。在流通设施建设方面,一些集中产区如甘肃省定西市建设了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效益较好。

(二)我国马铃薯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马铃薯生产的各主要环节资金投入不足。国外发达国家基本是将马铃薯列为第二、第三位的重要农作物,而在荷兰、波兰、俄罗斯等国家其更是首要农作物。在我国多年来一直将马铃薯列为一种重要蔬菜作物不被重视,不但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投入也较少。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和交通不便,在马铃薯生产上投入明显不足。这体现在农民多年不更换种薯,而采用自留种薯进行种植,,种植马铃薯不施肥料,连作使土壤恶化瘠薄等。

2、品种类型单一,专用加工品种少,单产普遍偏低。新品种研发滞后,尤其是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专用品种和优质高产的菜用早熟品种。在鲜食马铃薯方面,目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品种为从荷兰引进的费乌瑞它;在马铃薯加工业方面,目前大面积种植用于炸片的品种只有大西洋,炸条只有夏波蒂。但这三个品种晚疫病抗性差,对肥水等种植条件要求很高,推广比较困难。云南培育并在西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合作88适宜加工薯片和薯条,其在薯条加工方面的优势还未得到利用。我国每年要从美国进口马铃薯200万吨,主要是专用型品种,且以每年20%-30%速度增长。由于马铃薯品种使用年限较长,种性退化严重,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普遍下降。

3、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小,繁供和质监体系不健全。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小,繁供和质监体系不健全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脱毒技术已经在我国开展多年,且脱毒种薯生产已遍布20多个省区市,但目前优质种薯的覆盖率却仅为25%左右,很难满足马铃薯生产的实际需求。同时,中国种薯质控体系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基本仍处在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我国尽管在马铃薯品种的引进、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微型薯生产等方面进展较快,但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规划,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小,繁供体系不健全,种薯市场混乱,同一品种各级别种薯布局不当和混淆不清,没有形成市、县、乡、村从基础种到合格种的良好的供种体系,2012年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仅3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用种需求。质量监管机制缺乏,没有建立完善的病毒检测和质量保证措施,缺少权威部门的组

织、管理、监督和协调,脱毒种薯的检测手段、标准不普及,质量难以保证。

4、基地建设不规范,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低。目前,大面积建设的现代种薯繁育基地和现代商品薯生产基地在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都不够科学合理,既没有按照各类型品种的适宜生态区域布局,又没有使种薯种植面积与大田商品薯种植面积协调发展。如陕北马铃薯良种繁殖基地除脱毒繁殖原种外,良种繁殖基地面积小,符合品种纯度的田块几乎没有,个别田块混杂率高达20%。榆林生产的种薯产量高、退化慢、发病少,深受种薯商的喜爱,是广东、广西等马铃薯冬作区和周边省区主要供种地区之一。生产出的马铃薯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表皮光滑、无污染,在南方市场有很高的声誉。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指导,形成了各自为政的生产经营格局,生产上混收、混运、混储现象较为普遍,标准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速度。

5、栽培技术水平不高,产业化、机械化程度低。我国马铃薯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程度由于受文化素质、环境条件、耕作模式等因素制约而相对滞后。普遍现象是栽培技术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低,农民种植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方式,栽培管理粗放,测土施肥、起垄栽培、地膜覆盖、切刀消毒、药剂拌种等现代技术普及率低,导致产量低,效益差。如马铃薯晚疫病是全国普遍发生危害较重的病害,农民防治知识普遍缺乏。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发生,一般减产可达30%-50%。虽然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马铃薯生产机械的研发和使用,但与国外达到70%的机械化程度相比,机械化水平极低。截止到2011年,中国马铃薯耕整地、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别是48%、19.6%和17.7%,而且多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的大面积生产区域,如大型农场等。偏远山区多为小块坡地分散种植,规模化程度低,机械很难配套使用,缺少必备的播种、除草、喷药、收获等作业机械,从种到收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块茎损伤严重,投入高,效益低。此外,适合山区马铃薯种植使用的小型机械还存在水平不高、种类单一、保有量少、适应性差等问题。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图1略)。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 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根据目前各地马铃薯收获情况看,2008年我国马铃薯产量较2007年增产已成定局,2008年9月农业部全国秋冬种视频会议公布,2008年南方冬种马铃薯比2007年扩大20万hm2。 我国马铃薯生产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是政府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马铃薯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马铃薯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 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自2001年温家宝总理对马铃薯产业批示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开拓和提升的时期,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 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 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述 本项目属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主要生产销售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油炸薯片(条)。立足××地区马铃薯产量大,质量好的优势,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并可为财政开辟新的税源,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可转化9000吨马铃薯,年产2000吨炸薯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9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950万元,企业所得税410万元,年利润可达710万元。 该项目市场广阔,技术依托可靠,原料充足,效益看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项目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 1.2.1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1573-1620 年 ), 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现今种植主要分布在 , , , , , , , , , , 等广大中西部地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 467 万公顷,年产量约 6000 万吨,两者均居世界第一。与 50 年代相比 , 种植面积增加了 8 倍 , 总产量增加了 26-28 倍。 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的大国,但不是加工的强国。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远远没有体现出来,马铃薯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当前马铃薯深加工开发利用率极低,年产量的78%用以鲜食,用于精深加工的仅有10%,由此可见我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之大。

马铃薯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马铃薯脯、粉丝、食醋、蛋白肠、果蔬豆皮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则可增值19倍。在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马铃薯是靠精深加工实现增值的。所以马铃薯在我国还是具有亟待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马铃薯在中国的主要产区都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马铃薯作为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已经被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和企业家所重视。马铃薯的深加工已经被列入重要的开发项目之一。 1.2.2××市的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利用现状 ××市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这一地区因具有独特的日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风速大传毒介体少的自然优势,种薯质量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生产的马铃薯具有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品质好、无污染、病烂薯少等特点,深受国外消费市场的欢迎,每年大量调运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量达500多万吨,并形成了新大坪系列、渭薯系列、陇薯系列、专用薯系列等30多个品种和精淀粉、粉皮、薯格、薯丸、薯条、薯泥等十多种产品,产品远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国市场及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市正努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变从前加工粉皮、粉条为加工淀粉、薯条、薯片。 1.2.3××地区发展马铃薯片的建设条件与优势

马铃薯的加工技术

1、马铃薯香脆片 (1)、原料处理: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薯块,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去掉表皮,将薯块切成1-2毫米厚的薄片,再投入清水中浸泡,以洗去薯片表面的淀粉,避免变质发霉。 (2)、水烫:在沸水中将薯片烫至半透明状、熟而不软时,捞出放入凉水中冷却,沥干表面水分后备用。 (3)、渍制:将八角、花椒、桂皮、小茴香等调料放入布包中水煮30-40分钟,待置凉后加适量的食糖、食盐,把薯片投入其中浸泡2小时左右,捞出后晒干。 (4)、油炸:先将食用植物油入锅煮沸,再放入干薯片,边炸边翻动,当炸至薯片膨胀且色呈微黄时即可出锅,冷却后包装。 2、马铃薯淀粉废液增值加工工艺 马铃薯生产淀粉的废液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弃之可惜且污染环境。人们试图对马铃薯淀粉废液进行加工处理,将其用于食品工业,但因处理过的淀粉汁液具有马铃薯所特有的一种异味而裹足不前。为有效利用马铃薯的汁液,近年一种使用葡萄糖转化酶处理的新工艺面世,不仅有效去除了汁液中的不愉快口味,而且所得产品富含糖、氨基酸、有机酸与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饼干、糕点、饮料、西式点心中,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1)、工艺流程马铃薯淀粉废液、加热浓缩,离子变换树脂处理→活性炭处理→葡萄搪转化酶处理→干燥→白色粉末或颗粒成品 (2)、操作步骤 1.加热浓缩将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收集到的废液进行加热浓缩,过滤回收其中被凝固出的蛋白质,分离得到脱蛋白液送下道工序。 2.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方法有间歇法或塔式转换法两种,树脂以选用苯乙烯系阴离于交换树脂为佳。间歇法是让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与脱蛋白液混合,树脂用量一般为l 升待处理液配人50克,混合时间一般须维持1-1.5小时。通过振荡和搅拌,使两者充分相互接触,脱蛋白液中的臭味和有色物质附着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并随树脂的定时定换一起被除去;塔式转换法是将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充填到塔内。脱蛋白液自塔上部流入,经树脂充分吸附臭味和有色物质后,从塔下部流出。 3.活性炭处理方法同前。 4.葡萄糖转化酶处理将上述已脱蛋白、脱臭、脱色的汁液送人发酵罐内,葡萄糖转化酶的添加量一般为汁液重量的0.2%左右,处理液酸度一般控制在PH值5.0-5.5。为有效稳定酶化过程的弱酸性环境,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等作缓冲剂。酶化温度以

中国马铃薯淀粉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马铃薯淀粉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 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消费价值 马铃薯淀粉颗粒大,直链淀粉聚合度大,具有糊化温度较低、糊黏度高、弹性好、蛋白质含量低,无刺激,颜色较白,不易凝胶和不易退化等特性,用途广泛,在一些行业中具有其它淀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铃薯淀粉即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或添加剂用于粉丝、凉粉、雪糕、方便面等食品加工,也可作为工业生产辅料用于印染、浆纱、造纸、铸造、医药、化工、轻工、皮革等多种工业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原淀粉为原料,经物理、化学方法及酶制剂的处理,可改变原淀粉的溶解度、黏度、渗透性、凝胶性、吸水性等理化性能,产生一系列不同性能的变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变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的产品种类很多,用途更加广泛,不但提高了淀粉的经济价值,而且各种新产品的性质更适于工业生产的需要。 主要变性淀粉有:氧化淀粉、酯类淀粉、醚类淀粉、阳性淀粉、接枝共聚淀粉等。 主要淀粉衍生物 淀粉发酵产品:如醇、多元醇、酮、有机酸、氨基酸、微生物多糖、酶制剂、生物体抗菌索、维生素、激素等有 糖品:如葡萄糖、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糊精、酒精等 。 二、 马铃薯精制淀粉的市场分析 1、 国际市场分析 目前,国际马铃薯淀粉年产量约600多万吨,欧共体国家的产量占85%,其中,荷兰阿韦贝公司年产马铃薯淀粉80多万吨,行销全世界,年收入达8亿美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马铃薯淀粉的生产和应用在不断增加,如德国1982--1983年马铃薯淀粉产量为15万吨,1993--1994年达50万吨,增加了2.3倍,年平均递增11.6%。亚洲是马铃薯淀粉国际市场的重要销售地区,据有关方面分析,中国目前进口马铃薯淀粉20多万吨,日本需要进口15--20万吨,韩国12--16万吨,台湾地区8--10万吨,东盟国家20--30万吨,合计70--100万吨。1996年以前,欧共体国家每出口1吨马铃薯淀粉,补贴50美元;从1998年起,欧共体国家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逐步取消了补贴政策,导致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将趋紧。 2、 国内市场分析 据有关资料,目前国内马铃薯淀粉年需求量为70多万吨,我国现有淀粉生产5000吨以上规模的厂家只有10家,达到一极品的产量仅5万多吨, 约占国内需求总量的7%。通过各种渠道进口20多万吨,国内市场尚缺口40多万吨。目前,缺口部分主要由低挡产品或其它产品替代。 3、 发展趋势分析 从人均消费淀粉量上看,目前我国只有2.5千克,而欧洲、日本为10千克以上,我国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增长潜力较大。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从国产马铃薯淀粉的市场竞争力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马铃薯淀粉的进口税率降低到17%,目前马铃薯淀粉的到岸价为500美元,而国产的价格仅4000--4500元/吨。因此,国产马铃薯淀粉产品,只要保证质量,适销对路,在国内不仅有市场,也是具有竞争力的。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相邻,具有地缘优势,只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打入这些国家的市场是有可能的。 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际市场的供应趋紧,是我国马铃薯淀粉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较好的时机。 从行业利用上看,发达国家80%的马铃薯淀粉用于医药、纺织、造纸及石油工业等领域,而我国目前90%的马铃薯淀粉是用于食品工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推进,食品工业以外的行业对马铃薯淀粉的使用将不断增加。我国未来马铃薯淀粉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马铃薯淀粉民用空间较大 从调查情况来看,宾馆、饭店、小型火腿肠生产厂、罐头厂、粉丝厂等,均需要质量好,黏度大的马铃薯淀粉。据有关典型调查资料,东北省会城市每年需求量在100吨以上,年平均在1200吨以上,考虑到南北方消费习惯问题,全国200多大众城市每年民用马铃薯淀粉的需要量也将在10万吨以上。 三、马铃薯变性淀粉的市场分析 ①、用于纸制品 国外变性淀粉用于造纸和纸制品工业量非常大,美国用于此行业的变性淀粉占总量的60%左右,我国目前使用较少,变性淀粉以其黏度高,成膜性较好,无毒等特性,将在纸制品行业中逐步扩大使用,并将完全替代现在使用的原料。据分析,变性淀粉在纸制品行业中将有1万吨以上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及机具使用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及机具使用 马铃薯已被我国列为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就是由轮式拖拉机配套,一次进地可完成挖掘、分离升运和放铺作业,由于机械收获马铃薯工作效率高,可大幅度的缩短收获期,防止早期霜冻的危害,减少收获损失,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马铃薯一般在9月初开始收获,也就是当马铃薯茎叶大部分枯黄,并容易与植株茎分离时,选择土壤不潮湿,天气晴朗的日子开始收获。马铃薯收获分为割秧和挖掘两部分。 1割秧 马铃薯在收获前一周左右时间,用马铃薯茎叶切碎机对马铃薯进行茎叶切碎,切碎后的茎叶直接还田。割秧的目的,一是促使马铃薯的嫩皮老化变硬,以减少挖掘时对表皮的损坏;二是减少挖掘作业时薯秧和杂草进人到振动筛上,造成拖堆堵塞,保证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三是防止茎叶部分的病害向薯块的传播;四是茎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马铃薯茎叶切碎机由悬挂机构、齿轮箱、壳体、张紧装置、地轮、刀轴、挡帘、支承脚、万向节等部分组成。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与拖拉机的连接是通过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与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上的万向传动轴相链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传出的动力通过万向传动轴驱动割秧刀旋转,将薯秧打碎,打碎的薯秧被均匀的抛洒在田间,在马铃薯挖掘机挖掘的过程中与土壤混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马铃薯切碎机与拖拉机连接时,先把拖拉机传动轴装上,再将马铃薯茎叶切碎机按照三点悬挂方式挂接在拖拉机上。 作业前要调整好割秧刀与地面的距离,距离不能过大或过小,距离过大,薯秧如果不能全部打碎,留着的薯秧就会进人到振动筛上,影响薯块的分离;距离过小,结在土壤上部的马铃薯就容易碰伤。调整的方法是调整地轮的高度,地轮的高度降低,割秧刀离地面的距离就小;地轮的高度升高,割秧刀离地面的距离就大。一次割四垄秧的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作业时拖拉机左侧车轮应走在第一垄与第二垄的垄沟,右侧车轮应走在第三垄与第四垄的垄沟。作业中速度不能过快,要以中等速度匀速行进,拖拉机要顺垄沟直线行走,不能压坏垄台,以免损伤马铃薯和给挖掘造成影响。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以及墨西哥等地,16世纪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向世界各地传播,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果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2.8亿亩,总产量达3亿吨。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上下,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40%和38%,二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近年世界马铃薯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发达国家因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单产增加而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面积由1.56亿亩下降到了目前的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255万亩增加到1.17万亩,增加了87%。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增幅达60%,印度和孟加拉增幅分别达到43%和52%,朝鲜面积增加了2倍。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83万亩,增加了55%。其中,尼日利亚由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63万亩,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167公斤/亩,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2950公斤/亩,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马铃薯的深加工

马铃薯的深加工 现在马铃薯的深加工大都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淀粉、全粉等产品上,只有附加值高且可保留马铃薯营养成分同时市场容量巨大的加工食品如:各种糕点、面包及其他食品才是马铃薯深加工产业的出路。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最主要的意义就是,鲜薯通过转化后作为国家储备粮使用,加工成为全粉、生粉可储备10年以上,较大米、玉米和小麦等传统粮食3年储备期,更耐储藏。所以,大力推进设备化深加工是马铃薯产业主粮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马铃薯加工产品如下: (1)马铃薯食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干制品,如马铃薯泥、干制马铃薯;第二类是冷冻制品,如马铃薯丸子、马铃薯饼和马铃薯条等;第三类是油炸制品,如油炸马铃薯片、酥脆马铃薯等;第四类是马铃薯配料,如利用粉状马铃薯制品作馅的填充料。 (2)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已普遍应用于医药、化工、造纸等重要工业领域。马铃薯淀粉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如挂面、干粉调制剂、各种小吃、饼干、面食、肉食制品等。马铃薯变性淀粉是以淀粉为原料,经理化方法或酶制剂作用,改变其溶解度、黏度等理化性质,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性能的变性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国际上变性淀粉已发展到300余种,并广泛地应用于纺织、造纸等行业,尤其是食品工业上,变性淀粉可用作糕点馅的稠化剂、浇注糖果时的凝胶剂等,

它还是快餐食品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3)马铃薯全粉:马铃薯全粉加工没有破坏植物细胞,营养全面,虽然干燥脱水,但一经用适当比例复水,即可重新获得新鲜的马铃薯泥,制品仍然保持了马铃薯天然的风味及固有的营养价值。马铃薯全粉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作为添加剂使用,如焙烤面食中添加5%左右,可改善产品的品质,在某些食品中添加马铃薯粉可增加黏度等;另一方面,马铃薯全粉可作冲调马铃薯泥、马铃薯脆片等食品原料。马铃薯全粉可加工出许多方便食品,它的可加工性远远优于鲜马铃薯原料,可制成各种形状,可添加各种调味和营养成分,制成各种休闲食品。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在总产上,欧、亚两洲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公顷(约2.8亿亩),总产为3.1亿吨,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公顷(3亿亩)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公顷(1.23亿亩),占40%;亚洲为780万公顷(1.17亿亩),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公顷(约1400万亩),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公顷(1.56亿亩,1992年数字),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公顷(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公顷(6255万亩)增加到780万公

马铃薯贮藏和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的研究

马铃薯贮藏和加工过程中 色泽变化的研究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老师: XXX XXX XXX XXX XXX 马铃薯贮藏和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的研究 摘要: 油炸马铃薯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它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是由于马铃薯在贮藏,前处理和加工过程中由于酶促褐变、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油脂酸败等原因对其成品的色泽影响较大,影响美观、食欲,同时也破坏了部分营养物质。因此,分析其原因,机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关键词: 马铃薯色泽机理 1.马铃薯简介

1.1马铃薯的名称由来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物。“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1.2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一般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 淀粉9~20%,蛋白质 1."5~ 2."3%,脂肪 0."1~ 1.1%,粗纤维 0."6~ 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能量318千焦,钙5~8mg,磷15~40mg,铁 0."4mg~ 0."8mg,钾200~340mg,碘 0."8~ 1."2,胡萝卜素12~30mg,硫胺素 0."03~

0."08mg,核黄素 0."01~ 0."04mg,尼克酸 0."4~ 1."1mg[1]。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是食用马铃薯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早熟种马铃薯含有11%~14%的淀粉,中晚熟种含有14%~20%的淀粉,高淀粉品种的块茎可达25%以上。块茎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马铃薯块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8%~9%。据研究,马铃薯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而且马铃薯的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高度评价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是与其块茎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马铃薯块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食用马铃薯有益于健康与维生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维生素C可防止坏血病,刺激造血机能等,在日常吃的大米、白面中是没有的,而马铃薯可提供大量的维生素c。块茎中还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M(叶酸)和生物素H等,对人体健康都是有益的。此外,块茎中的无机盐如钙、磷、铁、钾、钠、锌,锰等,也是对人的健康和幼儿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元素[2]。 2.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及对加工时色泽的影响 2.1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品质的变化 实验表明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在收获时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贮藏中期下降最多,贮藏末期各品种干物质含量有所回升,较收获时损失不大。贮藏过程中各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在收获时最高,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教学内容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092 姓名:马克 学号:2009010507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大国近期马铃薯产业 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消费旺盛,对外贸易活跃。其发展都朝着有利于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销售情况生产与销售特点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1.面积规模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使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

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播种面积为466.34 hm2 ,折粮(马铃薯产量按5kg折1kg粮食计算)总产量为1415.60万吨。2009年播种面积达到508.8万hm2,折粮总产量有1464.6万吨。而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了7808万亩和8154万吨,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 2.主要产地及其所占比例 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可分为4个具有特点的类型: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主产区为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1/3。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而近年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心总体呈现西移南移趋势,区域比较优势呈现东部下降西部增强的趋势。目前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

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分析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以及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意义; 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马铃薯收获机,,并针对目前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产品本身及其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收获机; 发展现状。 0 引言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分布广泛,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饮食新贵“和”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称。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年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在1050公顷和 8000 万吨左右。同时,我国马铃薯消费量以年均 8%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马铃薯适应性强,产业链长且产值高,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却不是强国,国际竞争力差。我国马铃薯生产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品种单一"农艺标准不一"生产技术粗放"管理水平差及机械化水平低等。其中,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严重制约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转变以及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提高马铃薯机种和机收的水平对于马铃薯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1.1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 国外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到80年代初,多数国家通过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的方式,或挖掘-捡拾装载机加固定分选装置来进行分段收获的方式,相继实现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Dal。其机器具有生产效率高、技术水平高以及稳定性高的“三高”特点,并广泛应用当前高新技术。例如,在生产制造方面,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微细加工、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等,大大提高了国外机具的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在工作方面,采用振动和液压技术进行仿形挖掘,采用传感技术控制土壤喂人量、马铃薯传运量以及分级装载,采用气压、气流和光电技术进行碎土及分离清选,并搭载了基于PDA/GPS/GPRS/GIS 等技术的农机终端操作系统,可利用微机完成相关的监控、控制和调度等操作。 目前,国外马铃薯收获机中挖掘机比例显著下降。马铃薯挖掘机主要集中在一些以山地面积和种植田块小且分散为主的国家,如意大利、波兰、韩国和日本等,而德国、美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主要以应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为主。其中,根据联合收获方式不同,又分为分级装袋式、机载储物箱式和侧输出式。相关代表机型如下: 波兰Akpil公司考虑到波兰土地制度以及马铃薯田块特点,生产马铃薯挖掘机和联合收获机。该公司生产的BULWA2系列挖掘机,配套动力约为25kW,将挖掘出的马铃薯条铺于田间。其中,BULWA2 - 2(如图1所示)整机总长为5 000 mm,机宽为1 660 mm,高度在1 200mm左右,设有两级升运链式土薯分离装置,其中一级土薯分离装置震动幅度可以调节,适用于625 -750mm的行距;而BULWA2一1仅有一级土薯分离装置,整机总长为4 000 mm,在其他各方面同前者相似。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其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乌兰察布市市委、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全市农村牧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使我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995年15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0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总产量40多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左右。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折合增加值达到12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情况 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 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原则指导下,我市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稳定在400万亩。我市马铃薯主栽品种目前主要有紫花白、克新一号、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等优良品种,马铃薯良种普及率显著提高。从区域布局上看,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后山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这五个旗县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60%。马铃薯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如四子王旗乌兰花、东八号、大黑河,察右中旗铁沙盖、义发泉、土城子,察右后旗红格尔图、乌兰哈达、白音察干,商都县西井子、大拉子等马铃薯产业带和产业区。 2、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种薯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全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5处(市种子公司、市农科所、福瑞特薯业公司、察右后旗种子公司、兴和县扶贫办),面积1800平方米,标准化温室22亩,网室1250亩,原种田1.5万亩,具备了年生产脱毒瓶苗1000多万株,扦插苗1000多万株,脱毒小薯1500多万粒,原原种189万公斤,原种225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同时建设一级种薯田15万亩,二级种薯田60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达到马铃薯田每四年更换一次良种。 3、马铃薯加工业蓬勃发展,进一步伸延了产业链条 为了进一步伸延马铃薯产业链条,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全市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兴建马铃薯加工企业,近几年全市先后引进建设了察右前旗富广、集宁奈伦、兴和飞马、卓资龙的、商都旭美等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十多家,其中富广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全粉生产企业,奈伦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再加上遍布全市城乡的粉皮、粉条、粗淀粉加工点1.2万多个,全市年加工转化鲜薯可达10亿公斤。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膨化食品、薯条、精淀粉、变性淀粉、脱水性膳食纤维等加工产品市场十分看好。 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市马铃薯的加工转化能力,为促进马铃薯的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许振林 2015.5.1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近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农业生产方式呈现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马铃薯播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在近两年出现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也仅为16%,田间管理环节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问题如不尽快予以重视和解决,我省马铃薯的生产前景不容乐观。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较慢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农机农艺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或不考虑农机作业的要求,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种植标准化程度偏低等。 我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多处浅脑山干旱区,自然条件差异大,马铃薯栽培模式多达十余种,技术参数差异较大,难以开展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再如我省大面积推广的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其农艺创新

设计之初就完全抛弃了农机作业基本要求,土地全覆膜后,农机根本无法进地作业,点播、压土保苗等完全依赖人工,后期的收获也因和市场上的拖拉机轮距、马铃薯收获机收获宽度不相匹配,收获作业还得依靠人工去完成,丰产不丰收现象较为普遍。农艺农机各行其道,机械化水平上不去也就理所当然。 二是土地流转缓慢,规模化生产水平低下。农机作业需要一定的空间发挥。高低不平、布局凌乱的土地无法发挥农机的作用,也难以推行土地流转。一家一户搞生产不仅使种植技术模式五花八门,而且导致低质低效的小型机具广泛应用,机具利用率低,效益差,同时也限制了高质高效的大中型农机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空间。只有集约化、规模化才是有效催生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真正提高农机化水平。就目前而言,我省规模化的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或大户仅有二三十家,年种植面积还不足四万亩,其机械化水平除田间管理阶段外的种植、收获环节非常高,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和农民自种自收形成巨大反差。 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积极有效的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当前,我省农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机化已经到了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与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关系到薄弱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广泛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hm2,总产为3.1亿t,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hm2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hm2,占40%;亚洲为780万lam2,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hm2,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hm2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hm2,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hm2,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hm2增加到780万hm2,增加了87%。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由285万hm2增加到450万hm2,增加60%:印度、孟加拉国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40万和13万hm2,增幅达到43%和52%;朝鲜的面积则由6.1万hm2猛增到18.8万hm2,增加了两倍。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72.2万hm2增加到目前的112.2万hm2,增加了55%。其中,尼日利亚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仅仅0.8万hm2增加到目前的17.5万hm2,10多年间面积增加了21倍,一跃成为非洲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 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450万hm2,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22%,亚洲的58%。苏联解体前曾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常年面积在600万hm2以上,产量在7000万t左右。苏联解体后,中国即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 排在世界第二位的是俄罗斯,2003年种植面积为317万hm2,占世界的15%;再次是乌克兰和印度,面积分别为160万hm2和134万hm2,占世界的8%和6%;四大生产国占世界马铃薯总面积的50%。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0万hm2的国家还有波兰(77万hm2)、白俄罗斯(52万hm2)和美国(51万hm2)。 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 在总产上,欧、亚两洲占世界总产的80%,主要生产国地位突出。在单产上世界平均单产水平不高,不同区域单产水平差异极大。

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现状及对策

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现状及对策 湖北恩施(刘艳红070840401)445000 摘要:详细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揭示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马铃薯;加工业;现状;对策 Cu r r en t St a t u s o f Po t a t o Pr o c e s s i n g I n du s t r y i n Ch i n a an d Co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WANG Q i n g - l a n ,B I H o n g - b o ,C AI Ho n g - y a n ,L U O Y a n g c a d e m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o f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3 3 ,C h i n a ) Abst r act :Cur r e nt s t a t us o f po t a t o i n dus t r y de v e l o pme nt i n Chi na a n d a b r oa d wa s a na l y z e d i n de t a i l i n t he pa pe r .Pr o b l e ms l i e d i n t he po t a t o i ndus t r y de v e l o pme n t i n c hi n a we r e e x po s e d,a n d t he n s ug g e s - t i o ns t o s pe e d u p t h e de v e l o pme nt o f p o t a t o i ndus t r y pr o po s e d. Key wor ds:Po t a t o ;Pr o c e s s i ng i ndus t r y ;Cur r e nt St a t us ;Co unt e r me a s ur es 1 国内外马铃薯生产概况 2 国内外马铃薯加工概况 世界上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 5 0多个,总面积达2 1 5 5万h m ,总产量达近 3 .2亿t 。马铃薯单产最高的国家是荷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5 0 t /h m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单产都在3 5~43 t /hm 。中国的种植面积占世界2 0 %~2 5 %,总产约占世界的1 8 %,占亚洲的7 0 %,居世界首位,2 0 0 5年人均占有量为4 5 .8 k g ,人均实际消费3 2 .1 k g左右。2 0 0 5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4 8 8 .0 9万h m 和7 0 8 6 .5万t ;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地区为内蒙古6 4 . 6 4万h mz 、9 1 7 .0万t ;贵州省4 7 .7 5万h m 、6 2 3 .0万t ;甘肃省 4 1 .7 1万h m2 、 5 2 5 .0万t 。在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在带动整个马铃薯产业链良性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专家分析,马铃薯投入产出比为 1 : 4 ,大豆为1 :2 .5 ,小麦为l :2 , 1 h m 马铃薯相当于2 h mz 粮食产量,3 h m 粮食产值。近些年,马铃薯栽培面积和产量增长较快,作为实现粮食增值的主要途径之一的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已进入高潮,各地政府为使本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相继筹建了各具规模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厂.全粉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