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本文内容包含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血气分析操作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上海亦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目录

一、血气分析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什么是血气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见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分析前问题防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患者的体温............................ 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物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氧浓度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抗凝..................................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储存与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样本保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溶血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机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机前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pH和H+....................................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氧化碳分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O

2

---氧分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pO

2

电解质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Na+---钠离子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K+---血钾离子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CL- --- 血氯离子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Ca+---血钙离子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Lac---血乳酸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Glu---葡萄糖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SO2---氧饱和度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HCO3-(P)---血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 错误!未定义书签。

cHCO3-(P,st)---标准状态下血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错误!未定义书签。

cBase(B)---全血碱剩余...................... 错误!未定义书签。

cBase(Ecf)---细胞外液碱剩余................ 错误!未定义书签。

ctCO2(P)---血浆二氧化碳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ctCO2(B)---全血总二氧化碳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PO2(A)---肺泡氧分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PO2(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PO2(a/A)---动脉肺泡氧分压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P50---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错误!未定义书签。

Hct---红细胞比积(压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ctO2(B)---血氧含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BO2---血氧容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DO2---氧输送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ctO2(a-v)---动静脉氧含量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ctO2(x)---动脉血可释放氧含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RI---呼吸指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VO2---氧耗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和参数 Oximetry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FCOHb: 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FMetHb: 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FHH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HbF 胎儿血红蛋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血气分析概述

1.1什么是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指测定血液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测定血液酸碱度、碳酸氢盐、阴离子间隙等参数,通过分析判定而了解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呼吸衰竭类型与严重程度,以及各种类型的酸碱失衡状态。

1.2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血气酸碱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医学检验技术之一,这是利用血气酸碱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pH,PCO2和PO2等指标,然后由电脑按有关公式计算出相应的参数,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它在对休克、大面积烧伤或外科手术等造成的酸碱平衡紊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所致的呼吸衰竭以及内、外、妇产、儿科等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日益为临床各科重视及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1.3常见参数

这些是判断病人酸碱失衡的四个基本参数,帮助我们了解病人的内环境,判断病人的呼吸功能,机体是否处于酸碱失衡的状态,再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其它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断,给病人提供及时适合的治疗方案。

二、 分析前问题防范

2.1 准备

2.1.1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患者应安静,体位舒适,不紧张

活动患者应在采血前卧床休息3~5分钟 否则易造成如下影响:

2.1.2 患者的体温

由于不同温度下氢离子的解离度和气体溶解度不同,所以温度会影响pH 、PO2、PCO2的测定值。

动脉血气分析时,测量室的温度恒定在37℃,如不输入体温值,分析仪默认样本温度为37℃。

2.1.3 药物影响

多种药物对血气分析仪以及测定参数有影响。

例如含脂肪乳剂的血样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测定,还会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因此,应尽量在输注乳剂之前取血,或在输注完脂肪乳剂12小时后,血浆中已不存在乳糜后再送检,而且血气申请单上必须注明药物和输

病人紧张、激动

呼吸急促,高通气

pH 和PO2↑,PCO2↓

瞬间憋气

pH 和PO2 ↓ ,PCO2↑

患者体温高于37℃,每增加1℃,PO2增加%,PCO2增加%,pH 降低 患者体温低于37℃,对pH 和PCO2影响不显著,而对PO2影响显著,每降低1℃,PO2降低%

因此,血气检测时要输入患者的体温值,分析仪会自动矫正,得出实际体温下的检测结果。

注结束时间。

临床用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素等输入人体会引起酸碱平衡

暂时变化,从而掩盖体内真是的酸碱紊乱。

因此,采血应在病人用药前30分钟进行.

2.1.4吸氧浓度的影响

吸氧及吸氧浓度对PaO2有直接的影响,病人吸氧时采血,要记录给氧浓度。

吸氧浓度及呼吸状态的改变均会引起血气相关参数的改变。检测时如果不输入吸氧浓度则分析仪会默认氧浓度为21%,有时会影响某些计算参数的输出。

如患者情况允许,应停止吸氧30 min

当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 min以上的稳定时间再采血

机械通气病人取血前30 min呼吸机设置应保持不变

2.1.5抗凝

血气分析中最常使用的抗凝剂是肝素。目前肝素锂已经逐步取代肝素钠,肝素锂的优点是:血液中锂含量(~%)比钠盐(~%)少,因此减少了血中微纤维形成的可能排除了同一样本测定钠时出现错误的危险。

为什么血气分析没有替代肝素的抗凝剂

其它抗凝剂,如柠檬酸和EDTA都有轻微酸性,可能会导致pH降低。

肝素的影响

使用液体肝素作为抗凝剂会导致样本稀释,使检测值明显变化

pH和p O2值相对不受稀释作用影响

pH:CO2和HCO3-比率相对不受稀释作用影响(两者都同样被稀释)

p O2:仅有2 % O2溶解在血浆中

当液体肝素加入到血样,只会稀释血浆成分,而不会稀释细胞内物质,因此:p CO2,、Glu 、tHb和血浆电解质值按稀释比率降低

血氧参数按百分比计算,所以不受影响

肝素是阴离子,会结合阳离子 Ca2+, K+和 Na+

结合肝素的电解质不能被离子选择电极所检测,导致读数低于实际值

对Ca2+浓度测定影响尤其明显

如果需要于同一样本中检测Ca2+,需要使用特殊的“钙缓冲”肝素以避免标

准肝素溶液对钙离子的螯合作用。

肝素盐抗凝液的配置:

生理盐水500ml 和12500单位的肝素配制而成(北京301医院),冰箱冷藏室

保存24小时。

用2ml的注射器抽取约2ml的肝素盐抗凝液,在管壁内充分混合,然后把抽取

的抗凝液推出注射器。

2.2采样

2.2.1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2.2.2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即使混入少量的静脉血也会使结果发生明显的偏倚,尤其容易造成pO2和 sO2的异

常。

动脉压力能将血自动充盈注射器,如果不能充盈注射器,则有可能伤

及静脉,需要重新采血

采血后注射器内可见气泡会影响PO2 、 PCO2值

理想的血气样本,其空气气泡应低于5%

因此,

抽血前检查注射器空气是否排尽

抽血时避免负压抽吸而产生气泡

抽血后检查气泡并立即排出,针头插入橡皮塞隔绝空气

如果血气分析仪在床旁,可直接用注射器帽套住,向上排气时多推血液,使针尖处在血液内,与空气隔绝,适用于短距离、短时间保存。

2.2.3混匀

血样未与肝素充分混匀将不能保证动脉血的完全抗凝,微凝血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

异常。

切忌混匀动作过猛造成红细胞破坏导致离子检测异常。

如患者情况允许,应停止吸氧30 min

当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 min以上的稳定时间再采血

机械通气病人取血前30 min呼吸机设置应保持不变

2.3储存与运输

2.3.1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pO2因为氧仍被消耗

pCO2因为继续有CO2生成

pH 起先由于pCO2的改变和糖酵解

cCa2+因为pH的改变会影响Ca2+ 和蛋白质的结合

cGlu 因为葡萄糖被代谢掉

cLac 由于糖酵解

2.3.2样本保存

样本越快检测越好,如果采样后30分钟内可以进行测定,则样本不需要冷藏。

低温(0-4℃)能够降低细胞代谢作用[NCCLS],但如样本需低温保存,应该使用

玻璃注射器。

应将样本置于冰箱或冰水中。

不要将血样直接保存在冰上,有可能会导致溶血。

2.3.3溶血的影响

导致血细胞内的K+,移向细胞外,引起血浆cK+ 升高

引起血浆cCa2+降低

避免发生溶血

在零度以下储存样本 混合时动作过于猛烈 吸样过猛

+2+连续采自同一病人 c K +

c Ca 2+

mmol/L

样本A (立即分析)

样本B (冰里冷存25分钟,混合5分

钟)

2.4 上机操作

2.4.1 上机前阶段

再次充分混匀样本

将血样引入分析仪前,应将注射器顶端的第一滴血样丢弃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3.1 pH 和H +

表示酸碱度的指标: pH H+(nmol/L) 血液酸碱度

正常 < >45 酸血症 > <35

碱血症

pH 主要取决于HCO3- 与H2CO3 的比值,其本身并不能区分酸碱平衡的类型,亦不能判断是代谢性的还是呼吸性的。

3.2 pCO 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血液状况

肺泡通气状态

原因 :血液样本一旦放置,会自动分层,如不进行充分混匀,将对血红蛋白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原因 :注射器顶端血液经常凝集,因此不能代表患者的真实情况

>45mmHg高碳酸血症低通气

35-45mmHg正常血碳酸正常通气

<35mmHg低碳酸血症高通气

决定人体通气状态的唯一指标是PaCO2

正常的PaCO2仅仅意味着,在PaCO2被测量时肺泡通气对病人CO2产生的水平

是足够。

通气不足和通气过度仅表现为PaCO2的高和低。

PaCO2上升的唯一生理原因是对于产生和运输到肺的CO2量,肺泡通气的水平

是不足的。

3.3pO2---氧分压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PaO2 为83-108mmHg

PaCO2主要取决于肺泡气氧分压(PACO2)和肺结构

PaO2是动脉血氧饱和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PaO2是评估低氧血症的指标之一。

3.4电解质浓度

3.4.1cNa+---钠离子浓度

参考值:136-146mmol/L

细胞外液重要的阳离子

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方面起重要作用

对体液酸碱平衡的维持亦具有重要作用

酸中毒时血钠基本正常

碱中毒与血钠关系不恒定

3.4.2cK+---血钾离子浓度

参考值:血钾与酸碱失衡有密切关系

调节细胞新陈代谢

调节心肌兴奋性

血钾与PH呈负相关

酸中毒时高钾

碱中毒时低钾,互为因果

3.4.3cCL- --- 血氯离子浓度

参考值:98-106mmol/L

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

主要功能调节和维持酸碱平衡

血氯往往受血钠影响

血氯与HCO3 呈反方向变化

血氯与血钾密切相关,高氯高钾,低氯低钾

呼酸时继发性低氯,单纯补氯无效

原发性低氯,单纯补氯有效

3.4.4cCa+---血钙离子浓度

参考值:游离钙总钙酸中毒时,结合钙转变为游离钙,致血钙增

高,碱中毒相反

3.5cLac---血乳酸浓度

参考值:组织氧需和氧供之间临界失衡的标志

无氧糖酵解的产物

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可作为预后的指标

3.6cGlu---葡萄糖浓度

参考值:血糖升高和降低都极易引起代谢紊乱

3.7SO2---氧饱和度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参考值:95-99%

SaO2是指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有效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主要受PaO2影响

同时受温度、pH、PaCO2、2、3-DPG、CO等的影响

SaO2不受Hb含量的影响

氧离曲线呈S形

3.8cHCO3-(P)---血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

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

血浆HCO3-浓度。

参考值:22-26mmol/L

3.9cHCO3-(P,st)---标准状态下血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

指全血在标准状态下(体温37、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0%,用PaCO2 40mmHg的

气体平衡)所测得的HCO3-含量。

参考值:22-26mmol/L

判断代谢的指标

3.10cBase(B)---全血碱剩余

在标准条件下(温度37摄氏度、一个正常大气压,PCO2 40mmHg)实际氧饱和

度条件下,用酸或碱将一升全血的pH值调到,所加入的酸碱量。

参考值:±3mmol/L

正值表示碱超,负值表示碱缺

反应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3.11cBase(Ecf)---细胞外液碱剩余

血红蛋白相当于5g的碱剩余

3.12ctCO2(P)---血浆二氧化碳浓度

包括血浆中以HCO3- 形式存在的CO2,以及物理溶解的CO2

参考值:24-32mmol/L

3.13ctCO2(B)---全血总二氧化碳浓度

包括血浆中溶解的CO2、结合成HCO3- 形式的CO2、以及红细胞内与Hb结合成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CO2

3.14PO2(A)---肺泡氧分压

受氧浓度、大气压、水蒸气压、PaCO2的影响

它决定了PaO2的上限

3.15PO2(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参考值:中青年人 5-15mmHg

老年人 15-25mmHg

主要反映肺的换气功能

随氧浓度改变变化较大

3.16PO2(a/A)---动脉肺泡氧分压比

反映肺的换气功能

3.17P50---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参考值:25-29mmHg

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与解离的指标

增加,提示Hb与O2亲和力下降,易释放养

降低,提示Hb与O2亲和力增加,易结合氧

3.18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为测定阴离子与为测定阳离子的差值

AG=Na+ - (HCO3- + CL- )

参考值:8-16mmol/L

通常大于20mmol/L就认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3.19Hct---红细胞比积(压积)

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参考值:(M),(F)

酸碱失衡诊断中意义同血红蛋白

3.20ctO2(B)---血氧含量

参考值:18-22ml/dl(m),16-20ml/dl(F)

指血中与Hb结合的氧和物理溶解的氧的总量

取决于Hb浓度,SaO2 和 PaO2

3.21BO2---血氧容量

指Hb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含氧量

参考值:20ml/dl

取决于血液中Hb的质和量

反映血液携氧的能力

3.22DO2---氧输送量

指单位时间血流供给组织的氧量

DO2=CaO2*Q, Q为血流量

表示代谢增强或灌注不足时血液循环的代偿能力

3.23ctO2(a-v)---动静脉氧含量差

反映全身组织的供氧情况,也是反映心排出量、动脉血氧含量和机体氧耗量的

综合指标

检测高代谢的指标

3.24ctO2(x)---动脉血可释放氧含量

指pH和PaCO2恒定,PaO2 降至(38mmHg)时,每升动脉血可释放的氧量。

参考值:成人约等于 mmol/L

与Hb的质和量有关

不反映氧耗状况

3.25RI---呼吸指数

肺泡气与动脉血氧分压差与动脉血氧分压的比值

决定于吸入气氧分压和肺泡结构

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3.26VO2---氧耗量

指组织摄取的氧量,决定于组织的功能代谢状态

VO2=CaO2(a-v)*Q

检测高代谢率最可靠的指标

3.27氧和参数 Oximetry

ctHb血液总血红蛋白浓度

sO2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FCOHb碳氧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FMetHb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FHHb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

FHbF胎儿血红蛋白

注意:每个参数前面的F代表在总血红蛋白的比例,在血气报告单中可以被省略。

但是,胎儿血红蛋白,就是HbF, 最后的F不能省略,是英文Fetal (胎儿)的首字母。

为什么需要测定血红蛋白的分类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

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组织缺氧。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成为等张性低氧血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是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血液携氧因

而减少导致的缺氧,称为贫血性缺氧。这能用血红蛋白数量就能判

断。

但是因为血红蛋白性质改变而引起的缺氧就需要借助血氧计测

定总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碳

氧血红蛋白,胎儿血红蛋白。

3.27.1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只有在氧合血红蛋白存在的条件下,机体才能完成氧气的结合和分离。氧合血红蛋白是评价氧含量和氧饱和度的真正指标。

测试FO2Hb主要是提示临床医务人员,还有多少潜在的供氧能力可以被应用。

正常值:94-98 %

3.27.2FCOHb: 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10而解离速度只有氧的1/2000使组织缺氧、痉挛、水肿等。

当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达到%3小时即可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缺氧等症状,当室内环境浓度达到%即可昏迷,浓度越高,昏迷越快。

轻度中毒若立即脱离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很快可恢复。

中度中毒若抢救及时,数日才能康复。

重度中毒抢救康复后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精神失常。

严重中毒者会当场死亡。

正常值: - % -

治疗方案: 100%吸入

高压氧治疗

3.27.3FMetHb: 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高铁血红蛋白,定义:正常人血红蛋白分子含二价铁(Fe2+),与氧结合为氧

合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中铁丧失一个电子,被氧化为三价铁(Fe3+)时,即

称为高铁血红蛋白(简称MetHb)。正常人血MetHb仅占血红蛋白总量的1%左

右,并且较为恒定。当血中MetHb量超过1%时,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methemoglobinemia)。

正常参考值: %

病因:1)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获得性),误食硝酸盐

3)一般有服用某些药物的病史

例如:局部注射苯佐卡因;苯胺,磺胺

治疗方案:静脉输入亚甲蓝,美蓝;红细胞输入治疗

3.27.4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FHHb

血红蛋白主要机能一是结合和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素中的Fe+1能和氧可逆结合,铁离子仍为2价,称氧化作用,氧分压高与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氧分压低与氧解离成为脱氧血红蛋白(Hb),从而完成氧运输。

3.27.5FHbF 胎儿血红蛋白

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故足月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HbF)约占70%,后渐被成人血红蛋白(HbA)替代。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氧离曲线左移,不易将氧释放到组织,所以新生儿缺氧时紫绀不明显。

计算公式:

新生儿中的胎儿血红蛋白比例是80 %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本文内容包含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血气分析操作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上海亦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2.07

目录 一、血气分析概述 (3) 1.1 什么是血气分析? (3) 1.2 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3) 1.3 常见参数 (3) 二、分析前问题防范 (4) 2.1 准备 (4) 2.1.1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4) 2.1.2 患者的体温 (4) 2.1.3 药物影响 (5) 2.1.4 吸氧浓度的影响 (5) 2.1.5 抗凝 (5) 2.2 采样 (6) 2.2.1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6) 2.2.2 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7) 2.2.3 混匀 (7) 2.3 储存与运输 (7) 2.3.1 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7) 2.3.2 样本保存 (7) 2.3.3 溶血的影响 (8) 2.4 上机操作 (8) 2.4.1 上机前阶段 (8)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9) 3.1 pH和H+ (9) ---二氧化碳分压 (9) 3.2 pCO 2 ---氧分压 (9) 3.3 pO 2 3.4 电解质浓度 (9) 3.4.1 cNa+---钠离子浓度 (9) 3.4.2 cK+---血钾离子浓度 (10)

3.4.3 cCL- --- 血氯离子浓度 (10) 3.4.4 cCa+---血钙离子浓度 (10) 3.5 cLac---血乳酸浓度 (10) 3.6 cGlu---葡萄糖浓度 (10) 3.7 SO2---氧饱和度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10) 3.8 cHCO3-(P)---血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 (10) 3.9 cHCO3-(P,st)---标准状态下血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 (11) 3.10 cBase(B)---全血碱剩余 (11) 3.11 cBase(Ecf)---细胞外液碱剩余 (11) 3.12 ctCO2(P)---血浆二氧化碳浓度 (11) 3.13 ctCO2(B)---全血总二氧化碳浓度 (11) 3.14 PO2(A)---肺泡氧分压 (11) 3.15 PO2(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11) 3.16 PO2(a/A)---动脉肺泡氧分压比 (11) 3.17 P50---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11) 3.18 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12) 3.19 Hct---红细胞比积(压积) (12) 3.20 ctO2(B)---血氧含量 (12) 3.21 BO2---血氧容量 (12) 3.22 DO2---氧输送量 (12) 3.23 ctO2(a-v)---动静脉氧含量差 (12) 3.24 ctO2(x)---动脉血可释放氧含量 (12) 3.25 RI---呼吸指数 (12) 3.26 VO2---氧耗量 (12) 3.27 氧和参数 Oximetry (13) 3.27.1 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2 FCOHb: 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3 FMetHb: 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4) 3.27.4 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FHHb (14) 3.27.5 FHbF 胎儿血红蛋白 (14)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就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与HCO3之与,在体内受呼吸与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与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就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就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 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与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她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血气及酸碱分析 血液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人血处于恒定得弱碱性状态,pH值<7、35表示酸血症,pH值>7、45表示碱血症, 可由代谢性与呼吸性疾病引起、pH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无呼吸影响得酸碱度(pHNR)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pH大于或小于pHNR,说明有呼吸因素影响pH。 动脉血氧分压(Pa02) 【参考值】初生儿8.0~12.0kPa(60~90mmHg) 成人10、6~13.3kPa(80~100mmHg)(血气酸碱分析仪) 换算系数:kPa×7。5=mmHg,mmHg×0.133=kPa 【临床意义】 1.Pa02就是指溶解在血中得氧所产生得张力、氧分压降低见于各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2.Pa02<7。98kPa(60mmHg)为缺氧;Paq〈6.65kPa(50mmHg)为呼吸衰竭, 严重影响生理及代谢功能;Pa02〈3、9kPa(30mmHg)将危及生命。动脉血氧饱与度(Sat02) 【参考值】0.92~0.99(92%~99%)(血气酸碱分析仪)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临床意义:血pH在7.35 ~ 7.45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 毒。 临床意义: (1) pCO2>5.98kPa(45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也称为 高碳酸血症。 (2) pCO2<4.65kPa(35mmHg)原发性呼碱或继发性代偿性代酸,也称为低 碳酸血症。 (3) CO2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动脉血p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CO2的平 均值,是反映肺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 3、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 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临床意义:AB代表病人血浆中实际碳酸氢根浓度;SB代表病人在标准 状态下的碳酸氢根浓度,即表示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AB与SB的数值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而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HCO3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 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7.7。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pHNR<pH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HNR>pH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3.[H+](氢离子浓度) [H+]与pH的关系:在pH7.4左右(7.28~7.45)很狭窄的范围内,两者呈近似直线的关系;pH每降低或升高0.01则[H+]升高或降低1nmol/L(毫微摩尔/升)。但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呈曲线关系。pH为7.4时,[H+]为40nmol/L。为方便起见,pH每变化0.1时的[H+]换算系数为:pH>7.4,40nmol/L×0.8;pH<7.4,40nmol/L×1.2,即所谓“0.8/1.2法”。 近年有人提倡用氢离子浓度来代替pH。因为pH是一个没有确实单位的指标,它只是间接地代表氢离子浓度,[H+]能更直接而灵敏地反映氢离子的高低。 4.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约占动脉血CO2总量的5%),它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主要指标。 正常值为: 4.40~6.27kPa(33~47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7~0.93kPa(5~7mmHg)。在正常情况下PaCO2与PAC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几乎相等。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可靠的灵敏指标,也是判断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表浅呼吸时,潮气量下降,肺泡有效通气量随之减少,使PaCO2上升,当PaCO2<4.40kPa(33mmHg)时示通气过度,称低CO2血症或低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反之,当PaCO2>6.27kPa(47mmHg)时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称高CO2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PaCO2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升高的PaCO2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了心肌收缩力,动静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高二氧化碳使血浆内HCO3-增加,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加之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颅内压明显增加。如PaCO2正常的病人,当其值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13.3kPa(100mmHg),可致二氧化碳麻醉,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降低的PaCO2而致的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是使心输出量减少,氧运输障碍,氧离曲线左移,脑血流量减少,抽搐及颅内压下降等。

动脉血气分析指南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要点 存在四种主要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这些平衡紊乱常常伴有代偿性改变这些改变很少可以完全代偿原发性平衡 紊乱 对于慢性疾病,代偿的幅度会更大,从而 更好地维持 pH 值 临床提示 在解读血气结果时,一定要参照临床表 现。 控制血液的 pH 值 血液的 pH 值略偏酸性(7.35 到 7.45 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体将血液的 pH 值维持在 7.4 左右。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 肾脏的调节作用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 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 CO2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组分的浓度可以独立调节。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 CO2和 HCO3-.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 CO2分压(pCO2) 进行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 HCO3-的浓度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 pH 值和 pCO2。 HCO3-的浓度可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H 值取决于 HCO3 -的浓度与 pCO 2的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log HCO3- pH =pK (6.1) + 0.03 x pCO2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HCO3- pH~ pCO2 定义 酸血症 当血液的 pH 值 <7.35 时,称为酸血症。 碱血症 当血液的 pH 值 >7.45 时,称为碱血症。 酸中毒 这是一个使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的过程 但并不一定导致 pH 值异常

血气分析指标解读

认识血气分析指标 1. 氧合指标 包括: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 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90~100 mmHg。PaO2 正常值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预计PaO2 值(mmHg)=100 - 0.33×年龄(岁)±5,也就是说,对于80 岁的老年人来说,氧分压68 mmHg 也可能是正常的。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表示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正常人动脉SaO2为95%~98%,如低于90% 可确定有低氧血症存在。 氧合指数(PaO2/FiO2):即氧分压/吸氧浓度,是反映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血气分析报告单上,此项指标需要结合氧分压的数值和实际吸氧浓度来人为计算,氧合指数≥400 为正常。如果PaO2下降,而加大吸氧浓度虽然可以提高PaO2,但计算氧合指数仍小于300 ,提示有急性肺损伤。 正常情况下吸入空气,吸氧浓度为21%(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正常氧分压最低为90 mmHg 时,氧合指数为90/0.21 = 429; 氧分压为60 mmHg 时氧合指数为60/0.21 = 286,PaO2 <60 mmHg 提示有呼吸衰竭。 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或鼻导管吸氧的病人,血气分析报告单上会出现PaO2 >100 mmHg 的情况,此时计算吸氧浓度的公式为(21 + 4 ×氧流量)/100。 例如,测得PaO2为130 mmHg,吸氧流量若为3 L/min,则氧浓度为(21+4*3)/100 = 33%,从而计算得到氧合指数为130/0.33 = 393,提示在当前呼吸机参数或吸氧情况下,患者呼吸功能可。 2. 二氧化碳指标 二氧化碳分压(PaCO2):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35~45 mmHg,平均值为40 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 mmHg(用来判断是不是错采了静脉血)。 PaCO2<35 mmHg :低碳酸血症, PaCO2>45 mmHg :高碳酸血症; PaCO2>50 mmHg :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3. 酸碱指标 包括:酸碱度(PH 值)、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 酸碱度(PH 值):正常范围7.35~7.45。PH ≤7.35 为酸中毒,PH ≥7.45 为碱中毒。人体可生存的极限PH 为6.8~7.8。当机体存在严重碱中毒(pH >7.65)时,病死率高达85% 以上;酸血症对机体危害的pH 是在7.20 以下,也就是说,机体耐酸不耐碱。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体强大的代偿能力,PH 即便正常也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需要进一步判断。 剩余碱(BE):正常范围0±3 mmol/L。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更是排除了呼吸因素的一个指标。顾名思义,BE 正值越大,表示存在代碱,反之,BE 负值负的越多,表示存在代酸。 碳酸氢根(HCO3-):包括理论碳酸氢根(SB)和实际碳酸氢根(AB)。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24 mmol/L。SB 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其数值的增减反映体内的HCO3- 的贮存量,以此表明代谢成分的增减。代酸时SB 降低,代碱时SB 升高。AB 是实际条件下测得血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 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缓冲碱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学习成果 完成本单元后,您应该可以: ?采用分步的和符合逻辑的方法解读动脉血气结果,并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了解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及碱中毒的病因 ?了解如何计算肺泡-动脉(A-a) 血氧梯度,并能够对其作出解释。 关于作者 Andrea Benjamin 是BMJ Learning 的临床编辑。她之前是一名临床医生,在呼吸科和普通内科医学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她尤其对重症医学感兴趣。为什么我要撰写本单元 "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错误解读可能导致治疗决策失误。在本单元中,我归纳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有助于您正确判读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要点 ?存在四种主要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这些平衡紊乱常常伴有代偿性改变 ?这些改变很少可以完全代偿原发性平衡紊乱 ?对于慢性疾病,代偿的幅度会更大,从而更好地维持pH 值 临床提示 ?在解读血气结果时,一定要参照临床表现。 控制血液的pH 值

血液的pH 值略偏酸性(7.35 到7.45 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体将血液的pH 值维持在7.4 左右。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 ?肾脏的调节作用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CO2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组分的浓度可以独立调节。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CO2和HCO3-.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CO2分压(pCO2) 进行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HCO3-的浓度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pH 值和pCO2。HCO3-的浓度可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H 值取决于HCO3-的浓度与pCO2的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log HCO3- pH = pK (6.1) + 0.03 x pCO2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HCO3- pH ~ pCO2 定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是对血液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的检验手段。 [项目名称]血液酸碱度[pH] 这是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最直接的指标。血液pH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CO3-/H2C03),正常人此缓冲系统比值为24/1.2(即20/1)。碳酸氢盐与碳酸的比值是决定血液pH值的主要因素。两者任何一方改变均能影响pH值。而且互相间可进行代偿性增高或减低。如二者同时按比例增高或减低,血液pH可维持不变。因此,pH值改变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 [参考范围] 动脉血:7.35~7.45,均值7.40。极限值为pH 6.8~7.8。 [H+]:35.5~44.7nmol/L。极限值为15.8~158nmol/L。 静脉血:7.32—7.42,均值7.37 [H+]:38.0~47.8nmol/L。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动范围很小,当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 多,超出机体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降低,均可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各种疾病都可能出现。 1) pH值正常: ①正常人。 ②存在轻度酸碱平衡紊乱,但机体可以自动调节到正常水平,临床上称为代偿型 酸、碱中毒。 ③存在强度相等的酸中毒和碱中毒,作用互相抵消,pH值表现正常。2)pH值升高:提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碱中毒。 3)pH值降低:提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酸中毒。 [项目名称]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 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这是判断呼吸性酸、碱中毒的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6.00kPa(35~45mmHg),极限值<1.33kPa(10mmHg)和>17.29kPa(130mmHg)。 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5.30—7.30kPa(45~55mmHg)。[临床意义] ⑴病理性增高:

动脉血气分析(整理)

动脉血气分析 一、血气分析正常值 PH=7.35-7.45 Na+=135-145mmol/l K+=3.5-5.5mmol/l HCO 3 -=AB=SB=22-27mmol/l,平均25 PaCO2=40±5mmHg AG=12±2mmol/l(有资料说12±4),目前多以>16为存在高AG代酸的界限。 Cl-=98-107mmol/l BE=±3 二、关于酸碱平衡的两规律、三推论: 规律1:HCO 3-、PCO 2 代偿的同向性和极限性 同向性:机体通过缓冲系统、呼吸和肾调节以维持血液和组织液pH于7.4 ±0.05( HCO 3-/H 2 CO 3 =20/1)的生理目标。正常情况下,HCO 3 -或H 2 CO 3 ,无论哪 个升高,另一个也要升高,反之亦然,以保持20:1的比值。 极限性:HCO 3-原发变化,PCO 2 继发代偿极限为10-55mmHg;PCO 2 原发变化, HCO 3 -继发代偿极限为(慢性)12~45mmol/L。超过这些个数值,肯定有呼酸代酸代碱。 规律2:原发失衡的变化>代偿变化。 推论1 :HCO 3-/PaCO 2 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因为,它不正常 了! 推论2:超出代偿极限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或HCO 3-/ PaCO 2 明显异常而PH 正常,常有混合性酸碱失衡。 推论3: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看PH值和PCO 2 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 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 2 为40±5mmHg,单纯 呼吸性酸/碱中毒,PCO 2 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一、首先看PH 值,PH 正常在7.35-7.45,均值7.40,它反映了体<7.35为换代偿性酸中毒,PH >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7.35-7.45有3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或混合性酸碱失衡。 二看P a CO 2:正常值为35-45mmHg (平均40mmHg );P a CO 2代表呼吸性酸碱失衡指标,判断呼吸衰竭类型及其程度。 (1)P a CO 2增高≥45-50mmHg 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2)P a CO 2降低≤30-35mmHg 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呼碱)三看HCO 3 : 正常值为22-27mmol/L (平均24mmol/L)分SB 和— AB ,SB 代表代谢性,AB 有呼吸因素,有代谢因素。 SB >24mmol/L 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SB <24mmol/L 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例:一名患者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结果为7.40,PCO 2 40mmHg ,HCO 324mmol/L K +3.8mmol/L ,N a +140mmol/L C190mmol/L ——用上述方法看,PH 正常范围,PCO 2、HCO 3都在正常范围,无酸碱失衡。 四看AG AG=Na +-( C1+ HCO3),正常值8-16mmol/L ——— 上列 AG=140-(24+90)=26>16mmol/L AG >16mmol/L提示高AG 代酸 AG <16mmol/L 考虑低蛋白血症、异常蛋白、异常阳离子(锂中毒、溴中毒) 潜在HCO 3=24+△AG=24+(26-16)=34>24mmol/L 提示有代碱 五牢记代偿规律:(1),PCO 2、HCO 3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性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HCO 3升高,必有代偿的PCO 2升高;原发HCO 3下降,必有代偿PCO 2下降;反之亦然。(2)原发酸碱失衡PH 值偏碱或偏酸。(3)PCO 2、HCO 3—————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4)PCO 2、HCO 3明显—异常伴PH 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 (5)酸碱换衡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出HCO 3或PCO 2代偿范围,若超过代偿极限,不算PH 正常与否,均应判断不混合性酸碱失衡。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结果升高意义: (血液酸碱度):pH>为碱血症。pH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二氧化碳分压):PCO2超出参考区间称高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的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的主要指标。增高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由于肺通气量减少,常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氧分压):结果升高:无。 (氧饱和度):是了解血红蛋白氧含量程度和血红蛋白系统缓冲能力的指标。主要取决于动脉氧分压,当PO2增加时,SO2也相应增加。 (剩余碱):正常人BE值在0附近波动。BE正值增加时,常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E负值增加时,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缓冲碱):BB增高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 ˉ(实际碳酸氢根):指人体血浆中实际的CHCO3ˉ含量,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也受呼吸因素改变的影响。 ˉst(标准碳酸氢根): CHCO3ˉ与CHCO3ˉst两个指标联合分析,更有参考价值。两者正常为酸碱平衡正常。两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失代偿,CHCO3ˉ>CHCO3ˉst为呼吸性酸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血液中COHb大于2%时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达5%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显着增加。达10%时,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则没有这种代偿能力,因而导致心肌缺氧、损伤。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为%时就可缩短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间。同时,血中COHb浓度也是大气污染或室内污染生物材料监测的重要指标。 (二氯化碳总量):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阴离子间隙):增高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结果降低意义: (血液酸碱度):pH<为酸血症。

(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参考区间称低碳酸血症。降低常见于哮喘,代谢性酸中毒所致通气过度产生的呼吸性碱中毒。 (氧分压):PO2是机体缺氧的敏感指标。PO2低于55mmHg即表示有呼吸衰竭,低于30mmHg可有生命危险。氧分压降低见于各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氧饱和度):是了解血红蛋白氧含量程度和血红蛋白系统缓冲能力的指标。主要取决于动脉氧分压,当PO2降低时,SO2也随之降低。 (剩余碱):结果降低:无。 (缓冲碱):BB减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若此时AB(实际碳酸氢盐)正常,有可能为贫血或血浆蛋白低下。 ˉ(实际碳酸氢根):指人体血浆中实际的CHCO3ˉ含量,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也受呼吸因素改变的影响。 ˉst(标准碳酸氢根):CHCO3ˉ与CHCO3ˉst两个指标联合分析,更有参考价值。两者正常为酸碱平衡正常。两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CHCO3ˉ<CHCO3ˉst为呼吸性碱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结果降低:无。 (二氯化碳总量):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 (阴离子间隙):降低时临床表现为低蛋白血症等。 影响实验的因素: 一、操作因素 1.采血前患者应安静,切忌大声喧哗和呻吟,不然会导致PCO2下降; 2.注射器针刺入动脉后,借助血压足以将针芯推动而不必抽取,以避免负压吸引使血中的O2和CO2溢出,导致PO2和PCO2降低; 3.避免混入静脉血。因混入静脉血时结果会发生偏差,尤其是p O2 和s O2,其他参数也受影响; 4.采血时不能混进空气气泡,因为标本中混入空气,气泡会使血中的PCO2降低,PO2升高,PH升高,如果已混进空气,请马上向上弹,并排除。 二、温度因素 血气标本在室温中由于细胞代谢,可使PO2↓(因为氧仍在被消耗)、PCO2↑(因为CO2仍在产生)、pH↓(主要原因是PCO2的变化和糖酵解)。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

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血气及酸碱分析 血液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人血处于恒定的弱碱性状态,pH值<7.35表示酸血症,pH值>7.45表示碱血症, 可由代谢性和呼吸性疾病引起。pH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无呼吸影响的酸碱度(pHNR)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pH大于或小于pHNR,说明有呼吸因素影响pH。 动脉血氧分压(Pa02) 【参考值】初生儿8.0~12.0kPa(60~90mmHg) 成人10.6~13.3kPa(80~100mmHg) (血气酸碱分析仪) 换算系数:kPa×7.5=mmHg,mmHg×0.133=kPa 【临床意义】 1.Pa02是指溶解在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氧分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二、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三、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四、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五、缓冲碱 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HPO4-,Hb和血浆蛋白。正常值45~55mmol/L,平均50mmol/L。 【正常参考值】 45 ~ 55 mmol/L 六、剩余碱与碱不足 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

动脉血气分析2

动脉血气分析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院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亦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受很多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其临床价值有限,自从开展血气分析以后已基本弃用。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然而,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也是继低氧血症之后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氧合状况的指标 (1)pO2[PaO2、PO2](动脉血氧分压)是指动脉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波动范围较大,与年龄有关,一般为80~100mmHg。 临床意义:是判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当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O2低于正常值就已经提示缺氧,但一般只有当pO2<60mmHg时,才引起组织缺氧,临床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 (2)O2SAT[SaO2、SO2](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b占Hb的百分比。 正常值:90~100%。 临床意义: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 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 (3)O2CT[CaO2](动脉血氧含量)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控制血液的 pH 值 血液的 pH 值略偏酸性(7.35 到 7.45 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体将血液的 pH 值维持在 7.4 左右。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 ? 肾脏的调节作用 ?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 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 CO 2 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统。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 组分的浓度可以独立调节。 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 CO 2 和 HCO 3 -. ?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 CO 2 分压 (pCO 2) 进行调节 ?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 HCO 3 - 的浓度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 pH 值和 pCO 2。 HCO 3 - 的浓度可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H 值取决于 HCO 3 - 的浓度与 pCO 2 的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pH ~ HCO 3 - pCO 2 定义 pH = pK (6.1) + log HCO 3 - 0.03 x pCO 2

酸血症 当血液的 pH 值 <7.35 时,称为酸血症。 碱血症 当血液的 pH 值 >7.45 时,称为碱血症。 酸中毒 ?这是一个使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的过程 ?但并不一定导致 pH 值异常 ?从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中可以看出,HCO3-浓度的降低或 pCO2 的升高均可以诱发酸中毒: pH ~ HCO 3 - pCO 2 ?当两种情况只发生一种时,可以导致酸血症 ?如果在酸中毒的同时发生碱中毒,那么最后的 pH 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碱中毒 ?这是一个使碱性物质在体内蓄积的过程 ?但并不一定导致 pH 值异常 ?从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中可以看出,HCO3-浓度的升高或 pCO2 的降低均可以诱发碱中毒: pH ~ HCO 3 - pCO 2 ?当两种情况只发生一种时,可以导致碱血症 ?如果在碱中毒的同时发生酸中毒,那么最后的 pH 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碱剩余 发生酸中毒时,负性的碱剩余提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碱剩余是指当 pCO 2 恒定保持在 5.3 kPa 时将 1 升血的 pH 值滴定到 7.4 所需要的碱量或酸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