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_0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_0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_0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_0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

心力衰竭定义: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主要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 LVEF 降低的心衰(heart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和 LVEF 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PEF)。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土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 1 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机构性心脏病,出

1/ 3

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为(表 1):

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心衰的阶段划分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预防患者从阶段 A 进展至阶段 B,即防治发生机构性心脏病;预防从阶段 B 进展至阶段 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心衰的阶段定义患病人群举例阶段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阶段 B(前临床心衰)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

左室肥厚、无症状心脏瓣膜病、OMI 等。

阶段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有症状、体征。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一)判断心脏病的性质及程度1.病史、症状及体征:

心衰患者多因下列 3 种原因之一就诊:

运动耐量降低,液体潴留以及其他心源性或非心源性疾病,均会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接诊时要评估容量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体质量,估测颈静脉压,了解有无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端坐呼吸。

---------------------------------------------------------------最新资料推荐------------------------------------------------------ 2.心衰的常规检查:是每位心衰患者都应当做的检查,(l)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I 类,C 级):可用于:①诊断心包、心肌或心瓣膜疾病。

②定量分析心脏结构及功能各指标。

③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

④估测肺动脉压。

⑤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

3/ 3

医院关于心衰中心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xxxx医院 关于成立心衰中心的通知 全院各部门、科室: 为规范心衰的诊治,通过多学科协同诊疗,让每一位心衰患者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为配合中国心衰中心认证工作,推进xxxx医院心衰中心建设顺利实施,经医院研究决定成立心衰中心。 一、心衰中心委员会 中心主任: 中心副主任: 行政总监: 医疗总监: 协调员: 秘书: 委员: 二、心衰中心管理团队职责 (一)制定心衰中心总体发展战略和阶段性目标,决定何时申请通过中国心衰中心认证。 (二)每月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总结分析上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对医疗环节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三)制定急、慢性心衰规范化诊疗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流程不断优化、调整流程。 (四)审核、制定心衰中心各类培训资料,制定相应培训方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修改。 (五)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并修改工作流程。 (六)在“中国心衰中心数据管理云平台”上进行心衰患者数据库的填报与管理。制定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度,并有数据的审核制度,确保数据库的真实、客观、准确。 三、心衰中心主要岗位设置及职责 (一)中心主任与副主任职责 1.全面负责心衰中心各方面工作,直接对心衰中心委员会负责。 2.主持心衰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3.负责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 4.制定并组织实施心衰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5.负责制定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 6.负责制定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度,并有数据的审核制度。

(二)行政总监职责 1.全面负责心衰中心行政方面工作,直接对心衰中心委员会负责。 2.主持心衰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 3.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心衰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4.负责行政会议和例会的组织工作,对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组织调研并提出报告。 5.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指标,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委员会和其他科室反馈信息。 6.协助各部门制定部门岗位职责和各类规章的实施细则,配合协调各科室的工作关系。 (三)医疗总监职责 1.全面负责心衰中心技术方面工作,直接对心衰中心委员会负责。 2.主持心衰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 3.负责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 4.加强与各学科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5.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心衰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6.定期进行技术和质量分析,制定预防和纠正整改措施。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教学提纲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外周水肿)。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继发于心脏功能异常而迅速发生或恶化的症状和体征并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升高,既可以是急性起病,也可以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其中后者更为多见,约占70%~80%。临床上最为常见的AHF是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虽较少见,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基于右心从胚胎起源、结构及功能皆不同于左心,本指南主要述及急性左心衰竭的相关内容。 AHF是常见急症,常危及生命,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AHF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年病死率高达60%。近年来,绝大多数AHF患者在急诊科首诊和救治,而目前我国尚缺乏急诊统一规范的AHF 诊断及治疗指南,基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复习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反复讨论,形成具有我国急诊特色的诊治指南,期望能更好的指导急诊医师对AHF诊治的临床实践。 本指南按国际通用的方式,标示了诊断方法、药物和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推荐类别与证据水平。推荐类别:Ⅰ类为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有益和有效;II类为疗效的证据尚不一致或存在争议,其中相关证据倾向于有效的IIa类,尚不充分的为IIb类;Ⅲ类为已证实或者一致认为无用或者无效,甚至可能有害。证据水平:证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者多项荟萃分析为A级,证据来自单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_0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 心力衰竭定义: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主要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 LVEF 降低的心衰(heart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和 LVEF 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PEF)。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土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 1 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机构性心脏病,出 1/ 3

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为(表 1): 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心衰的阶段划分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预防患者从阶段 A 进展至阶段 B,即防治发生机构性心脏病;预防从阶段 B 进展至阶段 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心衰的阶段定义患病人群举例阶段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阶段 B(前临床心衰)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 左室肥厚、无症状心脏瓣膜病、OMI 等。 阶段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有症状、体征。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一)判断心脏病的性质及程度1.病史、症状及体征: 心衰患者多因下列 3 种原因之一就诊: 运动耐量降低,液体潴留以及其他心源性或非心源性疾病,均会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接诊时要评估容量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体质量,估测颈静脉压,了解有无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端坐呼吸。

2014中国心衰指南

心力衰竭 定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土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机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为(表1): 前心衰(A) 前临床心衰(B) 临床心衰(C)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 心衰的阶段划分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治发生机构性心脏病;预防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一)判断心脏病的性质及程度 1.病史、症状及体征:心衰患者多因下列3种原因之一就诊:运动耐量降低,液体潴留以及其他心源性或非心源性疾病,均会有相应症状和体征。接诊时要评估容量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体质量,估测颈静脉压,了解有无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端坐呼吸。 2.心衰的常规检查:是每位心衰患者都应当做的检查, (l)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I类,C级):可用于: ①诊断心包、心肌或心瓣膜疾病。 ②定量分析心脏结构及功能各指标。

中国心衰中心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心衰中心发展现状与展望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常见原因,5 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甚至低于某些恶性肿瘤。200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病患者生存期延长,最终发展为心衰,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心衰患病率不断增高的趋势,由此带来沉重的社会及公共卫生经济负担。 欧美国家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心衰管理模式方面的探索。多个国家已设立以国家、地区或医院为单位的慢性心衰登记制度,如美国心脏病学会推出了以指南为导向的心衰管理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促进医生遵循最新治疗指南进行施治,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大大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我国针对慢性心衰的诊治和管理等方面已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及逐级防控体系;诊疗欠规范,临床与指南要求差距较大,改善预后治疗的药物使用率及达标率低;心脏康复和长期随访实施困难;缺乏可供指南参考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和数据;缺乏心衰的大数据库。 一、心衰中心建设意义

为规范心衰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我国心衰的综合防控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联合开展中国心衰中心建设项目。心衰中心建设以“规范心衰的诊治,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为目标,通过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心衰中心的成立,以专病为切入点,以慢病管理为突破口,具体到疾病的诊疗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强基层、建机制、搭平台、管长远的总体思路,将促进各级医院心衰诊疗的“同质化”发展和医疗服务连续性的有效建立。 二、心衰中心建设进展 2018年中国的心衰中心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成立心衰中心认证组织架构,心衰中心认证指导委员会、心衰中心认证监督工作委员会、心衰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心衰中心总部协同工作体系共同推动全国心衰中心建设。搭建集心衰中心注册、数据填报、认证管理、医师培训为一体的心衰中心网站和管理平台。2017年11月完成《心衰中心认证标准》制定并于2018年发表在《中国医学前沿杂志》,标准包含四部分:基本条件与资质、心衰患者的诊治及管理、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2018年11月完成《基层心衰中心认证标准》制定,鼓励更多的基层医院参与心衰中

医院关于心衰中心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 xxxx医院关于成立心衰中心的通知 全院各部门、科室:为规范心衰的诊治,通过多学科协同诊疗,让每一位心衰患者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心衰患者再住医xxxx院率和死亡率,为配合中国心衰中心认证工作,推进院心衰中心建设顺利实施,经医院研究决定成立心衰中心。一、心衰中心委员会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行政总监: 医疗总监: 调员:协 秘书:委员: 二、心衰中心管理团队职责(一)制定心衰中心总体发展战略和阶段性目标,决定何时申请通过中国心衰中心认证。(二)每月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总结分析上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对医疗环节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资料Word . (三)制定急、慢性心衰规范化诊疗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流程不断优化、调整流程。(四)审核、制定心衰中心

各类培训资料,制定相应培训方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修改。(五)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并修改工作流程。(六)在“中国心衰中心数据管理云平台”上进行心衰患者数据库的填报与管理。制定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确保数据库的真实、并有数据的审核制度,及监督管理制度,客观、准确。三、心衰中心主要岗位设置及职责(一)中心主任与副主任职责全面负责心衰中心各方面工作,直接对心衰中心委员1. 会负责。主持心衰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参与培训计划2. 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3. 4.制定并组织实施心衰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负责制定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制定预防和5. 纠正措施。负责制定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6. 度,并有数据的审核制度。资料Word . (二)行政总监职责全面负责心衰中心行政方面工作,直接对心衰中心委1. 员会负责。主持心衰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2.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心衰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3. 划。负责行政会议和例会的组织工作,对会议讨论的重大4. 问题,组织调研并提出报告。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指标,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5. 况,及时向委员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1] 。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是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

中国心衰中心认证流程

中国心衰中心认证流程 一、认证注册 1医院联系人登录中国心衰中心网进行注册登记 (1)填写注册信息 (2 )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 心衰中心收到机构注册信息后,工作人员与医院联系人电话联系,确认医院注册信息无误 后通过注册审核。 二、启动建设 3. 激活填报平台:注册审核通过的单位,系统将自动提醒单位尽快激活中国心衰中心数据填报平台,单位可凭机构注册时的登录名称及密码登录中国心衰中心数据填报平台。 4. 机构规范化管理数据填报平台: ①在系统管理中添加网络医院及填报员,审核员,归档员,巡视员 ②做好心衰数据的录入,审核,归档和巡视工作; ③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上传相应认证材料:如心衰中心正式文件、培训和质量改进会议记录 等材料。 5. 医院按照规范化流程建设心衰中心,满足以下条款可申请心衰中心认证: (1)医院成立心衰中心组织架构,实际运行3-6个月以上; (2)规范了心衰中心建设的主要环节; (3)院内流程进行了优化,制定了心衰中心管理制度; (4 )针对本院、网络医院、社区进行了全面的培训; (5 )与基层转诊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建立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6)已启用“中国心衰中心数据填报平台”,并持续填报数据满6个月。 三、认证申请 6. 医院管理员登录中国心衰中心网,对照中国心衰中心认证标准的条件进行在线自评。若全 部满足要求,网站将提示上传医院全力支持心衰中心认证的承诺函(加盖医院公章)和任命书,并提交正式申请认证!如部分条款不符合或暂时未达到认证要求,请完善心衰中心建设 后拟申请下批认证。 7. 心衰中心收到承诺函后,认证办公室将审核单位提交的证明材料,如果符合条件,双方达 成参与认证的意向后,心衰中心分配给医院一个认证申请编号,开始正式认证工作。 证明材料如下:(1)医院成立心衰中心的文件(2)心衰中心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tion therapy ,CRT 及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or defibrillator , ICD)年手术量不低于 30例 8. 通过正式申请认证的单位名单会在中国心衰中心网站及微信平台上公布,并邮件通知申请 单位。 9. 通过正式申请认证的单位,进入到本批次认证中。认证办公室将组织认证强化培训会,培训会通知及会议议程和本次认证工作流程与时间安排会在中心衰中心网上发布。 10. 申请单位继续完善填报平台上的心衰数据及上传心衰建设材料,在建设材料上传完成后, 申请材料初审。 四、材料初审 11. 心衰中心办公室将对材料进行初审并给予反馈意见,申请单位收到反馈意见后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

心力衰竭与心衰中心建设的进展

心力衰竭与心衰中心建设的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过程,也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复杂临床综合征,院内早期死亡率和再住院风险高,2013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 美国心脏协会心衰指南指出,心衰影响全球超过2300 万人,相关成本估计为数十亿美元[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2]指出我国心衰患病人数超过450 万例,专家估测实际患病人数可能超过1000 万例。心衰患者5 年全因死亡率接近50%,与恶性肿瘤相当【3】。 随着我国老年患者数量的增加,未来心衰患病率、住院率及治疗费用将显著增加,给患者家庭、医疗系统及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心衰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对我国公共卫生及健康事业更是一项严峻挑战。为贯彻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以及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长期管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开展心衰中心建设项目。心衰中心以“规范心衰诊治,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衰在住院率和死亡率”为目标,通过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鉴于此,根据2018心衰指南,参照以往的指南,本文通过心衰的定义及引起心衰的原因,心衰新的诊断与评估,出院

后管理,心衰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发展作一阐述,希望能对我们心衰中心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心力衰竭的定义及目前的现状 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危重症之一.指心力衰竭的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 或加重.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情况。AHF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迅速引起心排量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急性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脏结构异常可以表现为心肌炎、心肌梗死或瓣膜病变等:功能异常可以是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也可以心律失常或心脏前后负荷不匹配引起,,AHF既可以是慢性心力衰竭加重.也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故需要紧急治疗,AHF预后很差,超过l/3的患者在之后的90 d内再住院或死亡。在美国,每年约有100万患者冈AHF住院,估计花费200亿美元以上,、随着对AHF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进步.其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多种心脏疾病的最终结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约有50%的心力衰竭患者在5年内死亡,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某某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

某某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 报告 暮春初夏五月天,绿荫幽草胜花时。20xx5月4日-12日,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廖玉华教授名医"师带徒"工作室一行第五次远赴福建宁德闽东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帮扶,围绕"争创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立闽东医院心血管专科联盟,提升闽东心力衰竭规范化管理能力"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帮扶工作。 一、举办第二届闽东心血管病论坛 20xx5月5日上午,第二届闽东心血管病论坛在福建宁德闽东医院隆重举行,范金茂主任主持开幕式,刘昌明院长致开幕词,来自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和福建省立医院的专家围绕"心力衰竭的规范化管理"这一主题进行了内容丰富的授课:1.廖玉华教授:xx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2.唐婷婷副教授:心衰住院和门诊患者体液潴留的管理;3.黎明教授:再同步治疗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4.薛晶副主任护师: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5.苏冠华副教授:STEMI溶栓后转运PCI:武汉协和经验;6.郭延松教授:中国心衰中心认证标准和流程。来自宁德闽东地区九市县200余名医生参加了本次会议,气氛热烈。 二、指导学科建设,争创福建省重点临床专科 5月5日及5月6日下午,廖玉华教授团队围绕闽东医院心内科学科建设举办座谈会,为争创福建省重点临床专科进行布局。廖玉华教授从学科建设、亚专业规划、胸痛中心和心衰中心医联体建设和完

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技术项目培育、继续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规划,并对"病历首页的规范化书写"进行了集中培训。 三、指导开展疑难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医疗护理查房 5月6日上午,廖玉华教授、苏冠华副教授在闽东医院心内科进行医疗查房和举行疑难病例讨论会,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疑难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等六个疑难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导当地医生的诊断治疗,训练临床思维,提升诊治技能。薛晶副主任护师进行了床边护理查房,并围绕一些经典护理个案对闽东医院内科系统近20余名护士骨干进行授课,分享武汉协和护理先进经验。黎明主任医师对一例反复发作室速的冠心病危重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进行手术演示,成功开通右冠状动脉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顺利植入四枚支架,术后患者转危为安,再未发作室速,效果显著。 四、举办《县级医院心力衰竭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和医疗查房 5月7日-5月9日,廖玉华教授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团队(廖玉华教授、黎明教授、苏冠华副教授、薛晶副主任护师)联合闽东医院心内科团队(范金茂、叶椿香、郭治平、陈光铃、吴陈棠、雷华冰)不辞辛劳,先后辗转寿宁县总医院、周宁县总医院、霞浦县总医院举办《县级医院心力衰竭规范化管理培训班》,丰富实用的内容受到当地及基层医院医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同时,廖玉华教授深入病房一线,并针对数例心血管疑难重症病例进行了教学查房,教授基层大夫如何进行阅片分析、临床诊断、合理治疗。参与查房的大夫纷纷表示临床

2018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2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为规范心衰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我国心衰的综合防控水平

中国基层心衰中心认证标准(第一版) 为规范心衰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我国心衰的综合防控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组联合开展中国心衰中心建设项目。心衰中心建设以“规范心衰的诊治,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为目标,通过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项目发起后得到各医疗机构积极响应。但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基层医院尚不具备开展冠脉介入治疗、CRT及ICD、外科手术能力的条件。对于这些医院,建立心衰中心对心衰患者进行早期识别、规范诊断与治疗、进行双向转诊和长期有效随访,以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构建我国心衰区域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导基层医院进行规范化心衰中心的建设,特制订认证标准。标准共包含四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基本条件与资质(15.5分)、第二部分心衰患者的诊治(47.5分)、第三部分培训与教育(24.5分)、第四部分持续改进(12.5分)。 中国心衰中心专家委员会 2018-10-7 第一部分:基本条件与资质(15.5分) (一)、心衰中心的管理团队(3分) 心衰中心的最佳方案是组建一个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工作的实体单元,也可以仅是多学科功能上的整合,在心内科病房和门诊提供一个可以治疗、随访、评估患者的场所。各医院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开展中心建设,但无论何种形式,首先需要心内科内部人员的积极参与,要求心衰中心的人数占心内科人数的30%,并且包括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和护士,多学科心衰管理团队人员配置及职责: (1)中心主任; (2)心脏内科专科大夫; (3)护士或医生助理;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 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心力衰竭治疗和芪苈强心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5%,优于对照组的89.23%(χ2=7.51,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和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CHF患者,可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进一步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康复运动;心室重构 本研究观察了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1]关于CHF的诊断标准;(2)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排除标准:(1)由于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或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2)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肌炎、肿瘤或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3)正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及免疫制剂的患者;(4)有芪苈强心胶囊使用禁忌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60~84岁,平均(73.22±5.24)岁;心功能Ⅱ级18例,心功能Ⅲ级29例,心功能Ⅳ级18例;原发病为冠心病29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例。观察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62~85岁,平均(7 2.57±4.95)岁;心功能Ⅱ级17例,心功能Ⅲ级29例,心功能Ⅳ级19例;原发病为冠心病30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病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抗血小板聚集、利尿剂、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