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

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

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

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

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

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

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

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

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8、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

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9、以药材功效命名

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10、以传说或人物故事纪念发明人名

例如,使君子,相传潘州有一个姓郭名使君的医生,善用该药治疗小儿疳积,因而出了名;何首乌,相传古时有一性何乳名田儿的老头,身体虚弱,头发皆白,不曾有子,他在夜间看见一种藤本植物自行缠绕,自感好奇,挖根煮吃,久而久之,身体好转,头发发黑,寿长而百余岁,故有何首乌之名;徐长卿,相传古时有一个姓徐名长卿的人专以此药治疗邪病,而故名;杜仲,李时珍在《纲目》中谓:“杜仲,人名也。昔用杜仲服此得道,固此名之。”刘寄奴,此药为甯高祖刘裕所发明,以他乳名寄奴命名。

11、以国外进口命名

例如,番泻叶,胡黄连(历史上习惯将异邦称为“番”或“胡”),西红花,西洋参,东洋参,高丽参(朝鲜参)。

12、以外国语言的译音命名

例如,曼陀萝,诃子(诃黎勒)等。

13、以药材集散地命名

例如,藏红花,广木香等。

14、以加工的药材改变原有的性状而形成特有的体质命名

例如,炙甘草,炮姜,焦白术,熟大黄,建曲,六神丸,阿胶,黄明胶,鹿角胶等。

15、以数码命名

例如,一点红,一支黄花,一支蒿,二月律,三七,三棱,四季青,四块瓦,五味子,五谷虫,五倍子,六月雪,七叶一枝花,八月紮,八角茴香,九节菖蒲,九香虫,十大功劳,百草霜,千金子,万年青,七厘麻,七叶莲。

16、以十二生肖命名

例如,龙胆草,蛇床子,牛蒡子,马兜铃,羊蹄,猪苓,狗脊,猴枣,菟丝子(兔耳风),鸡内金(鸡冠花,鸡血藤),鼠粘子(鼠妇虫),虎杖,虎耳草。

17、以药材生长方位命名

例如,东防风,东贝母,西大黄,西河柳,南沙参,南梗桔,北五味,北细辛,北沙参,北豆根,中麻黄。

18、以药材物理性质命名

例如,磁石。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⒈板蓝根 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先在畦沟的一边开60cm的深沟,然后顺着向前小心挖取。切勿伤根或断根。 ⒉地黄 春地黄于栽后当年11月前后,当地上茎叶枯黄且带斑点时采挖。先割去茎叶,然后在畦的一端开深35cm的深沟,小心挖取根块。 ⒊山药 以块根供药用。春栽的当年霜降前后收货。10月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先采收株芽,拆除支架,割去茎蔓,挖出地下块根。注意保持山药块根完整。挖取后,切下芦头贮藏做种载,块根加工成药材。 ⒋人参 于生长6年后的10—11月份参叶变黄、越冬芽长大前采收。收获过早,浆液不足;过迟,人参品质下降,产量减少。先拆除参棚,顺行挖出参根,切勿伤根,然后抖掉泥土,去掉茎叶,装入箱内,运回加工。 ⒌蛇舌草 9—10月果实成熟后,平齐地面割去地上茎叶,除去杂质和泥土,晒至半干捆扎成小把,继续晒至全干即成商品。

⒍玄参 栽后当年11月,当地上茎枯萎时采挖。先割去茎秆,挖松根际周围土壤,小心将根块挖起,剪去茎叶,掰下块根。 ⒎穿心莲 栽后当年8—10月开花期和种子成熟初期为最佳采收期,产量高、质量好。采收时割去全草晒干;或将植株拔起,剪除根部,晒干即成商品。 ⒏北沙参 栽后1年可收获。春栽的于当年9—10月,秋栽的于翌年9月下旬,当叶片枯黄时开始采挖。先除去茎叶,小心挖取参根后,用草席覆盖,避免干后难以去皮。 ⒐当归 秋季直播繁育的于第二年,育苗移栽的于当年10月下旬植株枯黄时采挖。采收前10天地上茎叶割取,作为提取当归油的原料,然后小心挖取全根。 ⒑白术 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挖为适期。当白术茎秆变黄褐色、叶片枯黄时采挖。过早,根块茎较嫩,药材质量差、产量低;过迟,已萌生侧芽,白术干后表皮皱缩,降低品质。采挖时选择晴天,小心挖出全根,抖去泥土,剪去茎秆,运回加工。 以下药材适宜冬春季采收。⒈苦参 栽后2年—3年收获,每年茎叶枯黄后至翌年春季萌发前挖取全根,按根条生长状况将其分割成单根,芦头、细根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中药名释义

常用中药名释义 数以万计的中药名,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对常用中药名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和中药命名的思维方式。为了便于学习和查寻,特按章将常用中药名释义如下。 1.解表药 麻黄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桂枝“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 紫苏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 香薷“薷,本作柔”(《本草纲目》)。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 防风“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本草害利》)。因功用而得名。 白芷芷,初生之根干。本品药用其根,色白气香,故名。 细辛“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本草便读》),因其形、味而得名。 羌活“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辞海》)。本品“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辛夷“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味而得名。《本草衍义》云:“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象曰木笔”,又名“木笔花”。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本草拾遗》),又名“迎春花”。 葱白“葱白,即葱之近根处白茎也”(《本草便读》)。因颜色而得名。 藁本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本,根也”(《新修本草》)。因形状和药用部位而得名。 牛蒡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在古本草中多以“恶实”为正名。《本草纲目》云:“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恶实即牛蒡子也。又因其“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图经本草》)。“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之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本草纲目》),故又名“大力子”。 桑叶本品因药用桑树的叶片而得名。因“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图经本草》),故又名“冬桑叶”、“霜桑叶”。 蝉蜕本品为“蝉所蜕壳也”(《图经本草》)。故又名“蝉壳”、“蝉衣”、“蝉退”、“虫退”等。 柴胡本品药用其根,在古本草中多以“茈胡”为正名。《本草纲目》解释说:“茈字有柴、紫二

中草药之命名

中草药之命名 ?????? 许多中草药命名的特点是:包罗万象,形神兼备,文字精炼,耐人寻味。其命名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 以数词命名:一炷香、二叶舞鹤草、三棱子、四块瓦、五凤朝阳草、六股筋、七星剑、八楞木、九龙吐珠、十姐妹、百舌鸟、千层塔、万丈深。 以生肖命名:鼠曲草、牛含水、虎掌草、兔儿伞、龙船乌泡、蛇王藤、马钱子、羊蹄暗消、猴樟、鸡冠苗、狗脚迹、猪牙皂。 以药物功能命名:调经草、益智仁、散血草、疗毒草、止泻木皮、定心散、胃友、扭筋草。 以阴阳、五行命名:阴香皮、阳雀花;木通、木蝴蝶、火麻仁、土人参、金银花、金蛤蟆、水蜈蚣。 ? 以四季、方位命名:春不见、夏天无、秋海棠、冬青子、春草;东方狗脊、南天竹子、西施舌、北沙参。 以五色、五味命名:红娘子、赤茯苓、青黛、黄花倒水莲、白头翁、白芷、黑大豆;酸水草、苦地胆、甘草、辛荑、咸虾花。 有些中草药名如何首乌、徐长卿等,酷似人名,风趣甚浓。有些中草药名形意结合,如老鼠吹箫、鞭打绣球等如诗似画,妙趣横生。 药名趣闻 1、谓子不是子 瓦楞子,实为泥蚶的贝壳; 没食子,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上的虫; 天癸子,实是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 而黄药子、白药子也均为植物块根。以上这些“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子类药材。 2、谓草不是草 冬虫夏草,实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幼虫上的实体及幼虫尸体; 凤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 而灯心草、通草则是以该植物的茎入药。

3、谓砂不是砂 蚕砂、夜明砂、望月砂分别是夏蚕(不是春蚕)、蝙蝠、野兔的粪粒,与矿物砂大相径庭。 4、谓石不是石 鱼脑石,为大黄鱼头盖骨内的耳石; 咸秋石,不过是食盐的复制品; 淡秋石则是石膏在尿中久浸后的表面凝结物;而穿破石,是一些植物的根。 5、谓肾不是肾 海狗肾、黄狗肾、鹿肾,实为海狗、狗、鹿的性器官;而菜头肾只是植物的根;荔枝肾,是一种本草植物,与动物肾脏风马牛不相及。 中药谜故事 从前有个古怪的老中医,平时开药方总爱用谜语形式写药名。一天,老中医给病人把完脉以后,开了如下一张药方:唯他不死3钱、通晓老娘事2钱、心怀宏图3钱、铺都关门3钱、刘关张结义3钱、枉评先进2钱、骨科医生3钱、全家开会3钱、无能缺技5钱。开完药方,老中医顺手将药方递给小徒弟。 他的这个小徒弟,多年来在老中医的调教下有了深厚的中药知识功底。他看完药方后马上就熟练地为病人取药,他取的药分别是:独活3钱、知母2钱、远志3钱、全蝎3钱、桃仁3钱、白前2钱、骨碎补3钱、合欢3钱、白术3钱。老中医看到自己的爱徒给病人所取的药,满意地笑了。 无独有偶。近代一位中医从不收弟子,后来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只好开始收徒。但在他收徒弟时先出了10个比较简单的中药谜,即每4个字打一味中药。它们是:月中神树,红色顾问、五月初五、苦熬三九、剧院灯熄、人工育珠、警惕家人、机构繁多、大雪纷飞、穿林而过。结果,有人很快猜出了答案:桂枝、丹参、半夏、忍冬、台乌、附子、防已、百部、天花粉、木通。 这位中医于是又出了较难的10个中药谜:冰碑、故乡、黑龙江、金日遍野、空心树、长辣椒、珍珠蚌、如来的巴掌、此曲只应天上有、白发老汉。没曾想,那人又知道了答案:寒水石、熟地、川乌、地黄、木通、细辛、贝母、佛手、神曲、白头翁。于是,这个年轻人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位中医的爱徒。 药名入诗风格独特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中药材采收注意事项

中药材采收注意事项 1、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品种、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 所以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对保证药材优质高产,保护和扩大药源,以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①双峰期,即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许多根及根茎类中药,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后和春初植物发芽前或刚露苗时,既是有效成分高峰期,又是产量高峰期,这个时期就是它们最适宜采收期。如莪术、郁金、姜黄、天花粉、山药等。 ②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③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为最适宜采收期。 ④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人参,对吉林抚松栽培的不同年龄人参的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皂苷的积累是随人参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4年生含量达到最高(4.8%),以后两年增加较慢或略有下降,6年生者在秋季药材产量和人参皂苷总含量均较高,故栽培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对多年生药用植物适宜采收期生长年限的选择,应根据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兼顾产量高峰期,经综合分析来确定。 ⑤有些药材,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有毒成分,在确定适宜采收期时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集为宜。 3、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利用传统的采药经验,根据各种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分别掌握合理的采收季节是十分必要的。 (1)植物药类 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 ①.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所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有些中药由于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等。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 ②.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物质积累丰富,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③.皮类

有趣的中草药名

闲林镇中心小学研究性小论文结题报告 有趣中草药名 研究时间: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年级:四年级 指导老师:陈小燕 组长:孙逸涛 小组成员:孙逸涛朱佳鹏等

有趣中草药名 摘要: “闲林中草药”是闲林小学校本课程的内容之一,孙逸涛等同学以“有趣的中草药名”为研究主题,经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物采集等活动,撰写了《有趣的中草药名》这篇总结报告。 全文分成“背景资料”“活动安排”“活动过程”“活动收获”等几个部分。“活动过程”部分主要是对中草药名字的探究,孙逸涛等同学研究了“一药多名的原因”、“药名分类”、“药名来历传说”等内容,另外还编了一首短小的儿歌,收集闲林常见中草药的图片。孙逸涛在“活动收获”主要讲述自己在活动中克服了自身缺点,初次品尝到了坚持不懈所带来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同时也学会了感恩。 关键字:中草药 一、背景资料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通过多年的实践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 我们闲林距离杭州美丽的西湖20公里,交通很便利。闲林山多、水多、草药资源更丰富,特别是闲林的桦树村和云栖村,简直就像一个大药库,如红木香、何首乌、猕猴桃、黄栀子、活血龙、车前草、鱼腥草等等不下三百种。这些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大多记载在药物的书籍《本草》之中。在校本课上,这么多的中草药名字,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研究欲望。 三、活动过程 我们小组成员通过以下途径收集中草药名:

中草药之命名

中草药之命名 许多中草药命名的特点是:包罗万象,形神兼备,文字精炼,耐人寻味。其命名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以数词命名:一炷香、二叶舞鹤草、三棱子、四块瓦、五凤朝阳草、六股筋、七星剑、八楞木、九龙吐珠、十姐妹、百舌鸟、千层塔、万丈深。 以生肖命名:鼠曲草、牛含水、虎掌草、兔儿伞、龙船乌泡、蛇王藤、马钱子、羊蹄暗消、猴樟、鸡冠苗、狗脚迹、猪牙皂。 以药物功能命名:调经草、益智仁、散血草、疗毒草、止泻木皮、定心散、胃友、扭筋草。 以阴阳、五行命名:阴香皮、阳雀花;木通、木蝴蝶、火麻仁、土人参、金银花、金蛤蟆、水蜈蚣。 以四季、方位命名:春不见、夏天无、秋海棠、冬青子、春草;东方狗脊、南天竹子、西施舌、北沙参。 以五色、五味命名:红娘子、赤茯苓、青黛、黄花倒水莲、白头翁、白芷、黑大豆;酸水草、苦地胆、甘草、辛荑、咸虾花。 有些中草药名如何首乌、徐长卿等,酷似人名,风趣甚浓。有些中草药名形意结合,如老鼠吹箫、鞭打绣球等如诗似画,妙趣横生。 药名趣闻 1、谓子不是子 瓦楞子,实为泥蚶的贝壳; 没食子,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上的虫; 天癸子,实是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 而黄药子、白药子也均为植物块根。以上这些“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子类药材。 2、谓草不是草 冬虫夏草,实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幼虫上的实体及幼虫尸体;

凤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 而灯心草、通草则是以该植物的茎入药。 3、谓砂不是砂 蚕砂、夜明砂、望月砂分别是夏蚕(不是春蚕)、蝙蝠、野兔的粪粒,与矿物砂大相径庭。 4、谓石不是石 鱼脑石,为大黄鱼头盖骨内的耳石; 咸秋石,不过是食盐的复制品; 淡秋石则是石膏在尿中久浸后的表面凝结物;而穿破石,是一些植物的根。 5、谓肾不是肾 海狗肾、黄狗肾、鹿肾,实为海狗、狗、鹿的性器官;而菜头肾只是植物的根;荔枝肾,是一种本草植物,与动物肾脏风马牛不相及。 中药谜故事 从前有个古怪的老中医,平时开药方总爱用谜语形式写药名。一天,老中医给病人把完脉以后,开了如下一张药方:唯他不死3钱、通晓老娘事2钱、心怀宏图3钱、铺都关门3钱、刘关张结义3钱、枉评先进2钱、骨科医生3钱、全家开会3钱、无能缺技5钱。开完药方,老中医顺手将药方递给小徒弟。 他的这个小徒弟,多年来在老中医的调教下有了深厚的中药知识功底。他看完药方后马上就熟练地为病人取药,他取的药分别是:独活3钱、知母2钱、远志3钱、全蝎3钱、桃仁3钱、白前2钱、骨碎补3钱、合欢3钱、白术3钱。老中医看到自己的爱徒给病人所取的药,满意地笑了。 无独有偶。近代一位中医从不收弟子,后来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只好开始收徒。但在他收徒弟时先出了10个比较简单的中药谜,即每4个字打一味中药。它们是:月中神树,红色顾问、五月初五、苦熬三九、剧院灯熄、人工育珠、警惕家人、机构繁多、大雪纷飞、穿林而过。结果,有人很快猜出了答案:桂枝、丹参、半夏、忍冬、台乌、附子、防已、百部、天花粉、木通。 这位中医于是又出了较难的10个中药谜:冰碑、故乡、黑龙江、金日遍野、空心树、长辣椒、珍珠蚌、如来的巴掌、此曲只应天上有、白发老汉。没曾想,那人又知道了答案:寒水石、熟地、川乌、地黄、木通、细辛、贝母、佛手、神曲、白头翁。于是,这个年轻人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位中医的爱徒。

中药材一般采集方法

中药材一般采集方法 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 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 1、果实与种子类药材一般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或成熟时采收,如栝楼、栀子、山楂;有的在果实成熟后经霜变色时采摘,如川楝子经霜变黄,山茱萸经霜变红时采摘。有的专采未成熟的果实,如积实、青皮等。如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可随熟随采,过早采收则其肉薄,过迟则其果肉松泡,影响质量与产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必须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白芥子等。 2、动物类中药材因其种类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而异。一般动物及虫类药材大多在春、夏、秋三季,在其活动期中捕捉,如斑螫、蚯蚓、蟾酥、全蝎、蛇等。有的以卵鞘入药的,则在3月中旬前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成虫。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其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的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鹿茸则应在5月中旬至7 月下旬锯取,过时就骨化为角;牛黄、马宝结石类药材应在屠宰时注意收取。两栖动物如蛤土瞑,则于秋末进入冬眠时捕捉,不可用炸药或通电捕捉,泽渔而竭、杀鸡取卵的办法应予禁止。 3、根及根茎类药材根为植物贮藏器官,当地上植株开始生长时,往往会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所以一般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宜在其休眠期采收,即秋季及冬季采收。例如地黄在秋末或冬季采收,此时质地

坚实,干燥后粉性也足。可是到了春天,地上部位长出后,这时采收就松泡,干燥后其性状干瘪如柴,没有粉质,不能入药。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春天来收,太子参则在夏天采收较好,延胡索(元胡)是早春植物,则应在立夏后地上植株部分枯萎前采挖。 4、叶类及全草类药材应在中草药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亦或在花盛开,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如艾叶,紫苏叶均在开花前采收。少数叶类药材秋冬时采收,如桑叶即如此。全草类的青蒿、薄荷均在茎叶旺盛生长时采收。益母草、荆芥、香需等在开花时采收。全草类一般割取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起,全株药用,如蒲公荚、细辛等。 5、花类药材一般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不宜在花完全盘开时采收,更不可在花衰败欲落时采收。因为后两种情况不仅影响药材性状、颜色、气味,更重要的是药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如金银花、辛夷花、丁香、槐花米等都应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红花、洋金花等均宜在花刚开放时采收。菊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药材质量。个别如松花粉、蒲黄更要掌握采集花粉时间,否则自然脱落,影响产量。 6、茎木类药材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关水通、大血藤、忍冬藤、首乌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可采,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7、皮类药材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与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此

有哪些好听的中药材名字可以用作人名

有哪些好听的中药材名字可以用作人名? 秉着音美、形正、意善的起名原则,我先从姓名学角度分析,不仅罗列案例而且结合姓氏加以分析。不过笔者对中药了解不多,所以希望对中药很了解的朋友做补充。 依照惯例,所有图片为png 格式,供流量控放心阅读。文中正常字体为普通分析部分,黑体字为重点推荐或重要提示,下划线为不推荐部分或反面教材。我先从笔画少的开始分析。 第一张图里可供起名的中药名实在不多,像“人、卜、儿、八”这些字都是在起名中极难用的字,“刀、干”这种字戾气略重,不宜用于起名,“大、小”会显得格调不高,“川”字用尾不用中,“马”字用首用不尾,这么算来剩下的实在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可供借鉴的部分了。 广白:简洁明快,可用于“任、何、陆、赵”等左小右大结构的非一声姓,不宜用于“王、丁”等简姓和“欧、左”等字形开口朝右的姓。 川柏:川字放中间会影响整体字形一般慎用,但这个名字意象实在太好,所以还是可以用一下,宜用于“冯、陆、杨、孟”等笔势明朗的姓,不宜用于一声字姓、“王”这样横多竖少的姓和“周”这种和“川”走势相近的姓。 马蔺:马字用首不用尾,所以此名仅供马姓考虑,用于起单字名。此名的好处是格调高,缺陷是蔺字字形略直,会和马姓的跃动感形成鲜明反差。 子苓:上图最佳,百搭名字,首先推荐。需要注意的是,用子字时最好不要和姓能组成词,李姓和胡姓属于这种情况。不过王子、李子、凳子等也不算什么坏意象,而孙姓就不要考虑这个名字了,子苓的格调会被孙姓完全破坏掉,孙姓不宜考虑任何接子字的名字。特殊提一下孟姓最好不要起这个名字,否则三个字都朝左会有三个小兵端着枪排成纵队前进的即视感。 天冬:简洁,格调高,但适用性不强。适用于“白、吴、文”等意象偏婉约的姓,不宜用于意象刚健、飘逸或严肃的姓。 天龙:本是好名,但用户过多显得俗套,最好用于笔画较多的姓和罕见姓。 毛莨:很美的植物,可供毛姓女孩起单字名,其他姓氏也可考虑莨字。 方海:简洁明快的好名字,而且用户并不太多,可供很多姓氏考虑。最适合“陈、郑、蒋、沈、韩”等较为严肃的姓,不宜用于“王、梁、杨、张”等ang 韵姓和笔画较少的姓。方姓取此单字名效果一般,无亮点也无硬伤。 文元:简洁而意佳的好名字,适用度极高,格调一般,姚姓勿用。 玉竹:意象和字形都不错,音韵尚可,格调一般,适用于笔画较多的姓和意象偏婉约的姓,不宜用于王姓等字形与玉相近的姓和叶姓等声母为y 的姓。 云苓:总体上说没“子苓”好用,但对于李、 马、陶等姓来说比“子苓”好用,马姓接子字不太好,

中药材得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得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就是针对中药材得质量而言得。中药材质量得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得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与采收得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得质量与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得成熟就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与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得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得药材,达到较好得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与品质得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 用部分得不同,对中药材得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得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得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得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得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得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得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得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得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得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 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 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 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 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 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 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 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 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中药的拉丁语命名

中药的命名 一.制剂类药物的命名规则 二.中药材的命名规则 制剂类药物是指以中西药物为原料,根据药典或其他处方,应用药学方法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剂。 制剂类药物的拉丁名称由剂型名和原料名两部分组成。基本格式为: 剂型名(名词主格)+原料药名(名词主格) 剂型名和原料名的起首字母均要求大写。 剂型名如果是可数名词(如片剂tabella.丸剂pilula.胶囊capsula栓剂suppositorium等)应该用其复数主格形式,如果是不可数名词(如酊剂tinctura注射液

injecto合剂mistura溶液liquor浸膏extractum等)应该用其单数形式。 (一)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 化学药物制剂的原料药名常为化学药物的名称,如TabellaeDiazepami地西泮(安定) Inject NateiiChloridi氯化钠注射液 TincturaIodi碘酊 CapsulaeVitamini A et D维生素AD胶丸 (二)中药制剂的命名 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常为动、植物类药材,其名称与中药拉丁名中的要用动、植物名基本一致,常有下面类型: 1、剂型名(名词主格)+动、植物属名(名词 属格) TabellaeAndrographitis穿心莲片 TincturaPolygalae远志酊 MisturaGlycyrrhizae甘草合剂 TincturaZingiberis姜酊 如有形容词,应置于最后,与剂型名保持性、数、格一致。名词、形容词起首字母均要大写,如:

MisturaGlycyrrhizaeComposita复方甘草合剂ExtractumRheiLiquidum大黄流浸膏 2、剂型名+动、植物学名种加词 Aqua Armeniacae杏仁水 TabellaeBelladonnae颠茄片 TincturaAurantii橙皮酊 3、剂型名+动、植物学名 TaballaeAcanthopanacisSenticosi刺五加片 TabellaeSalviaeMiltiorrhizaeCompositae复方丹参片 4、剂型名+中药材名 PulvisCornusBubaliConcenteatus(浓厚的)水牛 角浓缩粉 ExtractumFoliiEriobotryae枇杷叶浸膏 5、中药提取物制剂的命名 中药提取物(如:生物碱、苷类、酚类等)的制剂命名,与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法相同,如: Nebula Ephedrini麻黄碱喷雾剂

各类中药材采收有技巧

各类中药材采收有技巧 树皮类药材的采收:通常在春夏之交、植物生长旺盛期、树液流动时应尽快采剥。此时,树皮类汁液充足,形成层生长最活跃,皮部与木质部最容易分离,如杜仲、黄柏、厚朴、肉桂等树皮。其采收方法:一般剥取环状块或采取“剥皮再生法”进行采收。 花类药材的采收:这类药材采摘季节性很强,如辛夷花、款冬花、金银花等要采摘未开放的花蕾供药用;绿梅花等要采摘即将开放的花朵入药;菊花、凌霄花、红花、西红花等要采摘盛开的花或花柱供药用。采收方法:选择晴天分期分批采摘,采摘后避免挤压,并注意遮阳,防日晒变色。 全草类药材的采收:通常在枝叶生长茂盛、初花时收割,如荆芥、藿香、穿心莲、益母草、半边莲等。但有些应在开花前采收,如佩兰、青蒿等;也有些是采集嫩苗,如春柴胡等;而马鞭草要在花开后采。极少要连根挖出入药,如北细辛、紫花地丁等。采收方法:割取或挖取。 叶类药材的采收:一般在植物的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开放前采收,如青叶、紫苏叶、艾叶等品。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叶肉内储藏的营养物质就向花、果转移,从而降低叶类药材的质量。也有极少数叶类药材宜在秋后经霜打后采摘,如桑叶、银杏叶等,而枇杷叶则要在落叶后采。采

收方法:摘取、割取或拾取。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当植物正在生长发育时,会消耗根部储藏的养分,因此一般在植物休眠期,即秋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发前采收根及根茎类药材,如黄芪、党参、丹参、桔梗、丹皮、地骨皮、前胡等。此时地下根和根茎储藏的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少数药材如白芷、当归、川芎等应在生长期采收。采收方法:选雨后的晴天或阴天,在土壤较湿润时用锄头或特制的工具挖取。采挖时注意保持根皮完整,避免损伤而降低药材质量。 根皮类药材的采收:采收时期同根茎类。先将根部从土中挖出,然后进行砸打或搓揉使皮肉与木心分离,如五加皮、远志肉等根皮。 果实类药材的采收:多数果实类药材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瓜蒌、黄栀子、薏苡仁、花椒、八角等;也有些要求果实成熟经霜打后再采,如山茱萸霜后变红、川楝子霜打变黄时才采收;还有些应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如青皮、枳实、桔红等。果实成熟期不一致的药材,如山楂等,要随熟随采,过早采收肉薄产量低,过期采收肉松泡,质量差。多汁浆果,如枸杞子、山茱萸等,采摘后应避免挤压和翻动。采收方法:摘取或剪取。同一果序上的果实成熟期一致的,如女贞子、五味子等,可将整果序剪取,放置若干天后摘取果实。

中药文化之药名拾趣

中药文化之药名拾趣 中药材是我国一项丰富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以药源丰富、采集简便、疗效卓著而深受人们重视,而且繁多的名称多有来历和意义,稍加探究便可让人联想到有关药材的形态、功能、性味等特点。因此历代文人骚客用中药名称赋诗填词、制谜撰联、写信入戏,创作出别具趣味的文学作品。 文人雅趣 药名入诗风格独特 明代学者李诩撰写的《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曾记载夫妻互赠的药名诗: 牵牛织女别经年,安得鸾胶续断弦。云母怅人不见空,水沉香冷月娟娟。 泽兰憔悴诸蒲黄,寒露初凝百草霜。不共玉人倾竹叶,茱萸甘菊自重阳。 这是丈夫给妻子赠诗。 天门冬日晓苍凉,落叶愁惊满地黄。清泪暗销轻粉面。疑尘闭锁郁金裳。 石莲未嚼心先苦,红豆相看怅更长。镜里孤鸾甘遂死,引针何用觅昌阳。 这是妻子对丈夫的回答。 这两首诗中嵌入牵牛、续断、云母、沉香、泽兰、蒲黄、竹叶、茱萸、甘菊、天门冬、满地黄、轻粉、郁金、石莲、红豆等十几种中药名称,贴切巧妙,天衣无缝,写出了丈夫思念妻子和妻子苦恋丈夫的缠绵感情。 药名入联匠心独运 以药名入联,赋草木以生机,颇有民族风情。有一中药店贴联:“慈姑穿山采红花,走遍生地熟地,苏子过江寻紫草,翻越常山淮山。”巧用十味中药名,极言采药之辛苦,自然浑成,风雅别臻。还有人赠好友一副独特的贺婚联:“愿郎独享千年健,视女真能四季青。”其中“郎(狼)”、“千年健”、“女真(贞)”、“四季青”皆药名,借谐音赋新意,匠心独运,颇有风趣。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灯笼笼灯,白纸原来只防风。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蓯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药名入曲构思奇巧 元人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曾有一段叫“小桃红”的曲牌,唱词里嵌入六味中草药名称:“‘桂花’摇影夜深沉,酸醋‘当归’浸。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这方儿最难寻,一股两股令人恁。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这里的“桂花、当归、知母、红娘、使君子、参”都是中药名称,其中“知母”是指剧中的老夫人,“红娘”是指红娘,使君子是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中药材的采收 (1)全草: 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荆芥、紫苏、豨莶草等;如须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小蓟、车前草、地丁等;而须用带叶花梢的更需适时采收,如夏枯草、薄荷等。 (2)叶类: 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叶片茂盛、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有些特定的药物如桑叶,需在深秋经霜后采集。 (3)花、花粉: 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质量,如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对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开放者,应分次及时摘取。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者,则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 (4)果实、种子: 果实类药物除青皮、枳实、覆盆子、乌梅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外,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槟榔、马兜铃等。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如莲子、银杏、沙苑子、菟丝子等。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苏子等。收集整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者,如茴香、牵牛子、豆蔻等,则应在刚成熟时采集。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子、女贞子等,最好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5)根、根茎: 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收为佳,因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现代研究也证明早春及深秋时植物的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则产量和质量都较高,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半夏、太子参、延胡索等则要在夏天采收。

文化内涵视角下临床常用中药别名命名意义及规律研究

文化内涵视角下临床常用中药别名命名意义及规律研究 临床常用中药其别名命名独具特色,意义深远。本文通过文化内涵视角分析中药别名命名特点和规律,探讨中药别名的意义,既丰富了中医药文化,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认识中药别名也易于学生记忆中药名称及其功效,同时也利于提高临床处方用药的准确性。 1.引言 历代中药本草相关文献记述有已超过三千多种中药品种数量,到本世纪初期,已确定的中药品种可达一万二千多种,临床常用中药也多达一千多种。从中药临床应用实际出发明确中药命名的文化内涵和命名规律,特别是了解中药名与其别名的命名意义,对于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准确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药命名是在各家医者经过几千年来临床中药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而来的。根据药物的某种特征或药性等不同因素而确定并广泛使用的中药名称。经过分析,由于临床中药应用过程中的产地差异、沿袭历代命名、文字差异等多方面原因,具体主要根据中药的产地、色泽、气味、功效等,出现了临床中药“同药异名”或“同名异药”的混乱场面,这也就是中药别名盛行的历史渊源。 高校中药类教科书上所使用的中药名称对于大多数科班从医者来说在中药命名统一标准方面没有沟通障碍。目前临床中药用药关键是师承方式以及医学古籍中中药药名的不统一问题,尤其在中药别名这个问题上,如果对中药别名不了解,不熟悉,就很可能在临床用药上造成用药调剂失误,进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祸及患者。同样给科研学术研究方面,也不利于医患交流,带来诸多不便。 2.中药别名文化内涵意义及规律 了解中药别名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对于学习中药别名及其药用价值十分关键和重要。有的中药别名源于中药产地、颜色气味、形状或是特殊典故等传统文化背景因素影响,现在就中药别名的文化内涵及命名规律分别阐述: 2.1 根据产地命名 大量中药别名的命名与其地道生产地有关,例如中药牛膝,别名有怀牛膝、川牛膝等,根据产地不同,命名不同,产于四川的称川牛膝,产于河南的称怀牛膝。泻下剂大黄因产地不同,大黄有蜀大黄、西大黄、川军等别名。 2.2根据中药的颜色、气味命名命名 中药别名命名中药物本身颜色会参与中药别名命名,例如,山楂,成熟果实为红色,因此山里红、映山红都是山楂的别名。还有常常以显著气味而命名的中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加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 中药材加工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 加工药材一般都要达到形体完整,身干无杂,色泽好,不变气、味,有效成分破坏少等。所以,药材加工对中药材商品形成、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常用加工方法: 一、洗涤与挑选 洗涤主要是洗除药材泥沙和污垢,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选主要是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和干燥。 二、修整切制 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和不合规格的部分,使药材整齐,利于包装,如剪去芦头、须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药材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这样易切制,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有利于干燥和储藏。对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晒干去壳,去除种子;或先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 三、蒸、煮、烫

对某些药材经蒸、煮、或烫后进行干燥。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处理后,则干燥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性质而定,药材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利于刮皮抽芯。 四、熏硫 是在药材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使表面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层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运用历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残留高,往往出口受限,应引起重视。新版药典已对部分药材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 五、发汗 将药材晒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散发的方法习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干燥,可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等。 六、干燥 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被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除少数鲜用的药材外,均需要干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需注意:①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②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④药材晒干后,药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干燥。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淀粉的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干温度应缓缓升高,以免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