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一)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难点:根据具体情景列出简单乘法算式。

关键: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例1】

下图中有多少个桃心?让我们一起数一数!

【例1拓展】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⑴2+2+2+2+2+2=

⑵3+3+3+3+3+3+3+3=

⑶1+1+1+1+1+1+1+1+1+1=

⑷10+10+10+10=

【例2】

⑴3×4 ⑵5×2 ⑶4×5

【例3】

看下面的数学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买4个洋娃娃需要多少钱?

⑵买5本练习本需要多少钱?

⑶9只铅笔需要多少钱?

⑷买一架玩具飞机的钱可以买多少只铅笔?

【例4】

计算并解出所用口诀。

⑴2×4=口诀:

⑵1×1=口诀:

⑶6×5=口诀:

解题技巧:

熟记乘法口诀的技巧在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和特点。

乘法口诀有固定的组织结构,每一句口诀都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相乘的数(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后一部分是相乘的积。

【例5】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⑴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 )

⑵3+2可以写成3×2。 ( )

⑶7×8读作8乘7。 ( )

⑷10+10+10+10=10×4 ( )

⑸5+5+5+5+4=5×4 ( )

⑹6×2=2+2+2+2+2+2 ( )

⑺5×3可以表示5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3个5相加。 ( )

⑻两个乘数都是4,列成算式是2×4。 ( )

易错点1:

几个数连加时,有不同的加数,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警示:

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才能使用乘法计算。

易错点2:

3个4和4个3的意思相同。

警示:

这两个式子都可以用相同的乘法算式。但是3个4指的是4+4+4,加数是4;4个3指的是3+3+3+3,加数是3。

易错点3:

乘法口诀记错。如:5×9=35,8×7=52

警示:

乘法口诀是口算表内乘除法的依据,必须熟练掌握、反复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例6】

用多种方法解决下面各题。

⑴6+6+6-6 ⑵10+10+10-5

四则运算符号:“+、-、×、÷、=”,发明于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可它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发明的。他在工作中发现用横线加一竖可以表示增加的意思,于是把“+”作为加号。

而从“+”号中拿去-竖,就可表示减少的意思,于是把“-”作为减号。

“×”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他觉得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不同,于是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写,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

“÷”号是瑞士学者哈纳发明的。他在算帐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就发明了“÷”号。

“=”号发明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十六世纪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创造的。他认为用两条线平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相同,是最合适的。于是他把“=”取名为等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3课时)》教案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上学期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知道估算的两种策略“往大估、往小估”。 2.认识并掌握约等号的书写,能用简单的方法表达估算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估算的过程,能够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估算,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 3.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次教材把估算内容作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既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习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还要学习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逐步形成估算能力。 学生在第四单元学习了加减法的估算,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刚刚学过笔算乘法,在解题中一定会有学生用笔算解决,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估算解决这样的问题,体会估算的价值。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和同学交流如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数据往大估或往小估来进行估算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1.教学策略设计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的交互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现实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用,突出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辅助学生加深对估算方法的掌握。 3.教学媒体的准备及使用环境 教学前教师要准备PPT课件,教学中需要使用Office2007以上版本及视频播放器进行演示。 三、教学评价设计 四、教学过程

2.4 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学案

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项目 内 容 1.列式解答。 (1)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2)12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读教材第23页例3。 分析与解答:(1)通过读题,我知道了:①把(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②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 )只,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 (2)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 )法计算,列式为15÷3=( )(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15÷5=( )(个)。 (3)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3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5只,这样一共就有15只。(见下图) 口答:每个纸盒放( )只。要用( )个纸盒。 3.“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为一份来分,求能分成几份”都用( )来解答,最后结果还要写上( )名称。 4.填空。 (1)12里面有( )个6,有( )个4。 (2)把20个圆形卡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如果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 )份。 5.解答下面的问题。 (1)每辆汽车坐4人,3辆汽车一共坐多少人?

(2)12人坐4辆汽车,平均每辆汽车坐几人?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2~6的乘法口诀。 学具准备:准备15个圆形卡片。 参考答案 1.(1)12÷3=4(根) (2)12÷4=3(份) 2.(1)①15每个纸盒里放几只蚕宝宝②5要用几个纸盒(2)除 5 5 3 (3)5 3 3.除法单位 4.(1)2 3 (2)4 5 5.(1)4×3=12(人) (2)12÷4=3(人)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这节课开始我让学生用估一估的方法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0049,10050,10450,11050。怎样使学生自己能感受到哪种算法合理,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后两种方法的优越性。既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

5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姓名 一、我会补充口诀。 一五()()五十五五五()二五()()五二十 二、我能看图写算式和口诀。 1. △△△△△×= △△△△△×= △△△△△口诀: 2. ×= ×= 口诀: 3. 5元×= ×= 一共多少元?口诀: 三、我是计算小能手。 2 4 5 3 1 5× ×5 4 3 2 1 5 四、魔力圆圈。 1.在里填上“>”、“<”或“=”。 4×5 5×4 1+9 9×1 3×5 3+5 2×5+3 3×5 5×3 5×5 25 4×5-5 2.在里填上“+”、“-”或“×”。 4 5=20 3 5=8 19 4=3 5 20 10=10 2 5<10 5 3>12 五、我有办法。 1.一共有多少个橘子? 2.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1、☆☆☆☆☆☆☆☆()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读作: ()×()=()读作: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4+4=4×□,□里填() A. 4 B.3 (2)3×5读作() A.3个5 B.3乘5 C.3加5 (3)6个2相加的算式是() A.6×2或2×6 B.6+2或2+6 (4)积是10的算式是()。 A.5+5 B.5×2 C.3+7 3、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 3 +3+3= 4+4= 6+6+6+6+6= 2+2+2+2= 18+18= 7+7+7= 2+2+2+2= 4、写出乘法算式。 3个9相加。()6和4相乘。() 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是3。()5个2相加。 ( ) 5、看图列算式。 ★★★★★★★★★★★★ 算式是()×()读作()乘() ◆◆◆◆◆◆◆◆◆◆◆◆◆◆◆ 算式是()×()读作()乘() 6、画△表示乘法算式. (1)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谈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讨、交流来突破。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来突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口算: 2×7=3×8=8×5= 7×4= 5×7=4×8=8×3= 5×6= 2、课件出示例3: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支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本4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仔细观察图,并说说图意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汇报:如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3、解决问题 想一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汇报: (1)如第一个问题中知道文具盒的价格是8

元,要买3个,要求一共多少钱?3个文具盒就是求3个8元是多少元?。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小结: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其余的问题解答写在作业本中。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练习十九第2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要求:认真审题,将+、×看清楚。 2、看图列算式 练习十九第1题。 3、解决问题:买东西 练习十九第3、4、5题。 四、拓展性学习 1、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 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剩下多少钱?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让让学生参与收集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课件出示超市一角的画面,让学生收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 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论文参考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

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本课的教学中,范文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通过创设的前两个情境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人创设了第3个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②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③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有两大内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具体方法,并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学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爱好,出示课件学生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做学习的主人。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和交流活动,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开阔思路,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0×7=0和7×0=0.再通过想一想、同桌交流、找规律、联系生活实际举例等活动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并与0的加法进行区分比较加深印象。 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学生列出算式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计算,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合作交流各自的算法。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多种算法,体现了算法多样性,经历了笔算乘法方法的得出过程。学生积极性很高,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最后,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法制教育,使学生知道“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从整体上来说,本节课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情景导入这环节用的时间多了,导致后面进行巩固练习的时间仓促,学生练习少,没有达到巩固的效果。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法制教育这一环节衔接不够好,渗透内容少了些,还需要加强提高。计算中个别学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会对症下药,争取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 ** 2012-11-1

二年级数学下《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题》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乘法和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分析教材与学生: 教材通过创设儿童商店这一有趣情境,充分电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儿童商店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和同学们去购买东西一样,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商店逛一逛,大家高兴吗?商店的商品可真丰富,看一看,你都了解了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商品及价格。 说一说,你买些什么? 2、出示图:小青和小强也来到了商店,同学们来猜猜他们要买什么东西呢? 二、探究体验。 1、说一说。 如果你是小青或是小强,你想买什么? 2、想一想。 小青和小强到底要买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 学生根据对话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小强要买5辆小汽车,小青问应付多少钱? 3、议一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强调:要求买5辆汽车应付多少钱,就需要先解决买一辆汽车多少钱的问题。 4、算一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解答。 第一步:求买一辆汽车多少钱? 123=4(元) 第二步:求买5辆汽车应付多少钱?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后,安排了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几种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在复习阶段我设计了几道0×一位数和一位数×0的习题,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然后创设情境,出示例题:读题、解题、列式:604×8,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题的算法。然后大量的巩固练习,最后是小结。 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个人的总体感觉是较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计算”常常与“枯燥”二字相连,但本课我始终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新课环节以“仙女摘仙桃”引入,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又以揭示“老寿星的长寿秘诀”为线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后的练习环节以“智力长跑赛”为主线贯穿练习前后。每个情境之间的连接我都以巧妙地语言把它们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多种计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即例6),我让学生通过估算、口算、笔算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去体验数学中国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同时,我还注意将学生的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可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练习组织较好,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和坡度。 从练习的形式来看,我安排有口算题、笔算题、填空题学生自主出题和算题及比较练习题等,既有动口的、动脑的,又有动手的,既有单个回答的又有全体练习的,既有基本练习的,又有拓展练习的。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还注意了以下几个几点: (1)练习的密度与数量适中 (2)练习的形式多样化 (3)突出了难点,讲究了实效。 4、充分的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不管是在创设情境部分、出示例题部分还是练习部分,本节课都充分的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课后的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想这与课前充分备课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在这节课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不到之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与毛躁、粗心之处,教师的语速过快,声音过大等毛病,但总体感觉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

二年级数学下:乘法口诀表及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乘法口诀表及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动态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一张卡片一句口诀)。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纳。 (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连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1)先出示一一得一。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比较简便。 2.4×3=(),读作(),用口诀()来计算。 3.4+4+4+4+4=×1+1+1+1+1+1=× 4.在里填上“+”“-”或“×”。 55=10 13=52 26=12 5.根据口诀“三六十八”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和()。 6.写出4道积是18的乘法算式:()、()、()、()。 二、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四()()十五()七三十五()十六 ()三十()六十八四六() ()五二十五 三、计算题。 1.算一算。 5×3=4×2=2×6=3×6= 4×4=6×1=2×3=5×5= 2×4+3=3×5-4= 6×5-10= 5×4+3=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24 ()×6=183×()=3 ()×5=156×()=304×()=16 四、看图列式计算。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 =() 口诀: 3.

×=()×=) 五、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过河? 2.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操?(2)踢毽子和跳绳的各有多少人? 3. 3元/盒6元/个2元/本5元/支 (1)买4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 (2)买5盒蜡笔和一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3)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乘法 2.12 四乘三等于十二三四十二 3.4×5或5×41×6或6×1 4.+ ×- × 5.3×6=186×3=18 6.2×9=189×2=183×6=18 6×3=18

二、得八三五五四四(二八)五六三二十四五 三、1.15 8 12 18 16 6 6 25 11 11 20 23 2.6 3 1 3 5 4 四、1.3+3+3+3=12(个) 3×4=12(个)或4×3=12(个) 2.5×6=30(个)或6×5=30(个)五六三十 3.4×4=16(个) 4.3×3=9(个) 五、1.4×2=8(只)或2×4=8(只) 2.(1)6×5=30(人)或5×6=30(人) (2)4×2=8(人)或2×4=8(人) 3×4=12(人)或4×3=12(人) 3.(1)4×6=24(元)或6×4=24(元) (2)3×5+2=17(元)或5×3+2=17(元) (3)答案不唯一,如: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 5×3=15(元)或3×5=15(元)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一、努力之处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 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 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 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 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 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

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层层训练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习。练习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习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习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改进之处 1. 应再次强化对位问题通过练习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还是习惯于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2800X 3, 2800 X 5,不能熟练的将 一位数与0 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习课中要在进一步引导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2. 把控好教学节奏 因前面的时间没有调控很好, 造成最后一题没有练习, 课堂训练量不够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 我又学习到了许多, 如何让计算课堂上得扎实高效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演示教学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猜年龄,估身高 T: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你知道了什么?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29×8=232<250,够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 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怎么解答? 解答正确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解决问题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法。 学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8的乘法口诀。 (2)听算: 第一组:2×8,3×8,8×2,4×8,5×7 第二组:8×4,4×7,7×4,6×8,8×5 (3)课件演示:教材例3。 (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枝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个4元……)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钱? 橡皮每块2元,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铅笔3元一枝,要买5枝一共多少钱? 日记本每个4元,买 6本,一共多少钱? …… (3)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学习过程。 三、练习巩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练习十九的第2题:让谁算得又对又快。 (2)看图列算式。 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3)每横排有6颗星,4排有几颗星? 每列有4颗星,6列有几颗星? (3)第横排有7个圆,3排有几个圆? 每列有3个圆,7列有几个圆? 四、拓展学习 (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们说一说。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该剩下多少钱? 分析:这是一道先乘后减的应用题,首先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小兰花钱总数,再用妈妈给的钱数减花掉钱数求剩余。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小学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并且已经能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在想想做做中还应渗透一种新的估算方法,那就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还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乘数估计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算,因为之前学习的估算方法都是把两个数一起估算的;想想做做第5、6题更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由于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导致最后的时间也没把握好,最后一题没有来得及解决。一节课下来,感觉有三点比较满意: 一、善用迁移,把整十数乘整十数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迁移到本课教学中。 1. 口算: 320 820 132 118 3020 8200 1320 1180 学生口算结果,指名说说这一组题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2.用竖式计算 师:这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请你选择一题用竖式计算在自备本上。 2603 8106 指名板演,其余自做。教师巡视,注意检查竖式的写法,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说说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下面的新课学习打好基础。 二、重视学生数量关系的理解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去参观小明家的奶牛场,看!(出示例题)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今天一共挤了多少千克牛奶? 追问:要求今天一共挤奶多少千克?该怎么来解答呢?生:每桶牛奶25千克乘今天挤了30桶等于今天一共挤了多少千克牛奶。 由于平时比较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因此学生也很有默契,一般看到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先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这点我还是比较满意。不足的是,数量关系说的不够简洁,今后,还要开始慢慢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猜年龄,估身高 T :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 29×8=232<250,够 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 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 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 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谁愿意来分享下你的想法?(并板书 92×8≈720(元)) 你是怎么想的?(把92看成90,90×8=720,估小了都大于700,那92人肯定大于700元) 你明白他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测试题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测试题 一、填空。 1、2乘4表示()个()相加的和是()。一个乘数是(),另一个乘数是(),积是()。 2、5乘3写成乘法算式是()。 3、4+4+4+4+4写成乘法算式是(),读作(),口诀是()。 4、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并写出口诀。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5、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 6、填写口诀。 (1)5×()=15口诀()(2)2×()=12口诀()(3)3×()=12口诀()(4)()×6=24口诀()(5)()×4=16口诀()(6)()×3=9口诀()7、 .()

() () 二、列式计算。 (1)6个3连加是多少?(2)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9,积 加法:________________ 是多少? 乘法:________________ ----------------------------- (3)5乘8,积是多少?(4)3和7相乘,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 ----------------------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18 3×()=15 4×()=24 ()×4=36 ()×6=30 ()×()=16 5×()=40 ()×6=36 3×()=27 四、在里填上“>”、“<”或“=”。 2×55+2 5+45×4 34+264 8+8 8×2 2×43×2 4×390-78 6-60 6×66+6 五、在中填上“+”“-”或“×”号。 31=3 63=18 22=0 64=10 33=9 50=5 54=20 62=4 24=6 44=16 六、在正确答案的()里画“√”。 1、和是8的算式: 2、积是4的算式: 4×2 6+2 2+6 2×4 4+4 2+2 2×2 1+3 1×4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三上《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平睦河小学鲁永忠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后,安排了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几种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个人的总体感觉是较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计算”常常与“枯燥”二字相连,但本课我始终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新课环节以“仙女摘仙桃”引入,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又以揭示“老寿星的长寿秘诀”为线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后的练习环节以循序渐进为主线贯穿练习前后。每个情境之间的连接我都以巧妙地语言把它们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多种计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即例6),我让学生通过估算、口算、笔算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去体验数学中国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同时,我还注意将学生的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可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练习组织较好,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和坡度。 从练习的形式来看,我安排有口算题、笔算题、思维训练题,学生自主出题和算题及比较练习题等,既有动口的、又有动脑的,既有单个回答

的又有全体练习的,既有基本练习的,又有拓展练习的。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还注意了以下几个几点: (1)练习的密度与数量适中 (2)练习的形式多样化 (3)突出了难点,讲究了实效。 4、注重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潜在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我能做到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练习口算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口算试题,比较“0和一个数相乘的结果”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得出“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原数。”的结论。 在这节课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不到之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与毛躁、粗心之处,教师的语速过快,声音过大等毛病,但总体感觉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

五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1.5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页例8,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正确运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6.8×3<□ 2.78×3.96<□ 3.5×4.12>□ 7.1×3.08>□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在方框里填的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 (3)小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式子中的因数“放大”或“缩小”成近似的整数,再来思考会简单一些。

二、教授新课,经历过程 (一)、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四十多元一人,儿童票二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同学们觉得100元够买门票吗? (2)追问:每张门票的具体价格多少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就能作出判断呀? (3)小结: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算就能够找出结果。 (板书课题: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三十多元一人,儿童票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回想这一次的估算过程,和上题还一样吗? (2)追问:两次估算的不同点在哪里? (3)小结: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把数据往大了估,有时把数据往小了估。那么什么情况下把数据往往大了估?什么(二)、例题8 1.出示例题,呈现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