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了解中国乡村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并对其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引言

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村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特点。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乡村文化的演变过程,还可以指导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

一、传统村落的形成原因

1.1 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比如,山区的传统村落多建在海拔较高的山坡上,以便利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而在平原地区,传统村落往往建在水源丰富的地方,便于居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灌溉。

1.2 交通因素的影响

交通是影响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交通的不发达导致了许多村落形成相对封闭的状态。传统村落往往建在交通相对不便的地方,以便于居民的保护和防御。随着交通的发展,一些村落逐渐与外界连通,也为村落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2.1 分散式分布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往往呈现出分散式的格局。这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村落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便于人口分散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2.2 有序性分布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往往具有一定的有序性。传统村落往往建在丘陵地带或河岸附近,便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村落内部的布局也往往有一定的规划,比如,农田与民居的搭配、主干道与支巷的划分等等。

三、保护和发展对策

3.1 加强保护意识

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村落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参与村落保护的意识,确保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开发传统村落旅游,提升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经济价值。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不过度商业化。

3.3 加强规划管理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需要经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原有面貌不受破坏。

结论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中国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中国乡村文化的演变过程,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理的规划管理,才能确保中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村落建在丘陵地带或河岸附近,便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村落内部的布局也有一定的规划,农田与民居的搭配、主干道与支巷的划分等等。为了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我们需要加强保护意识,政府应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参与保护工作。同时,要合理利用传统村落的资源,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但不能过度商业化。加强规划管理也是重要的,政府应制定规划和政策,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原貌不受破坏。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随着国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国传 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 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而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正是反映了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思想等因素。所以本文就我国传统村落相关的研究进行 了梳理,从村落的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最后提及研究不足与展望发展趋势,以 期待对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态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综述 近30年的时间,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范围较广,21世纪之前,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总 体数量相对较少,且以描述性研究为主,进入21世纪,传统村落的研究迅速增长,发表 学术论文数量也大幅增加。在研究內容上,更注重传统村落文化内涵和传统村落更新、开 发及保护机制的研究;其次传统村落与现代文化、城镇化等课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1 村落空间形成因素 温君的《试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中提到影响少数民族村落分布的的两个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中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地质、生物等对村落形成及分布 的影响,其次就是人文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生活、工业与交通、家族制度、 民族关系、宗教信仰等等阐述我国少数民族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初影响村落 形成的因素,总结得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民族文化,合理规划布局民族村落,才能促 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992年彭一刚在《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中也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对传统村落形成因素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贺玮玲提到行为与聚落形态的关系可以推演到:需求—功能—需求的关系模式,聚落 形态在人们的不同需求下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也提到了历史性与地域性影响聚落发展的 重要因素。黄忠怀的博士论文以“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为题,探讨河北平原村落空间分布过程,提到移民对村落发展的重要作用,移民形成 新的村落,也相应的改变原来土著村落结构,同时谈到村落在规模都经历从零星聚落到饱 和性聚落的演变。 邓春凤、冯兵、龚克等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梳理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传 统因素及新生因素。张琪以大理白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为例,总结出风水与自然景观对传统 村落空间布局的影响,风水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学思想、在农村聚落的选址、方位、 空间布局、景观特色、建筑形态等空间结构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对农村聚落空间 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产生消极影响。车震宇、赵树强以大理市环洱海区域为例,通过对参与 旅游方式不同的对比研究,认为在我国,旅游对村落形态的影响“利大于弊”,一定程度 上保护了传统村落风貌。李沁峰、杨媛媛等的硕士论文也提到了旅游对村落形态的影响。 2 村落空间形成机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了解中国乡村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并对其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引言 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村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特点。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乡村文化的演变过程,还可以指导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 一、传统村落的形成原因 1.1 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比如,山区的传统村落多建在海拔较高的山坡上,以便利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而在平原地区,传统村落往往建在水源丰富的地方,便于居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灌溉。 1.2 交通因素的影响 交通是影响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交通的不发达导致了许多村落形成相对封闭的状态。传统村落往往建在交通相对不便的地方,以便于居民的保护和防御。随着交通的发展,一些村落逐渐与外界连通,也为村落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2.1 分散式分布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往往呈现出分散式的格局。这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村落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便于人口分散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2.2 有序性分布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往往具有一定的有序性。传统村落往往建在丘陵地带或河岸附近,便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村落内部的布局也往往有一定的规划,比如,农田与民居的搭配、主干道与支巷的划分等等。 三、保护和发展对策 3.1 加强保护意识 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村落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参与村落保护的意识,确保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开发传统村落旅游,提升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经济价值。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不过度商业化。 3.3 加强规划管理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需要经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原有面貌不受破坏。 结论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中国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中国乡村文化的演变过程,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内蒙古河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析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内蒙古河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析 内蒙古河套地区是汉族和蒙古族的聚居地,其传统村落空间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化意义 和价值。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本文将对该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阐 述。 一、地域特征 河套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包括赤峰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等地。该地区地 势起伏较大,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草原气候带。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历史发展的影响,该地区汉族与蒙古族文化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二、传统村落空间特征 1.格局布局 内蒙古河套地区传统村落布局大多为东西或南北走向,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方形或长 条形状。村庄通常由几条主要街道和数条小巷组成,道路和街巷分布相对分散,互相交错,形成了一定的纵深空间。 2.建筑形态 内蒙古河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形态大多为平房、院落和马头墙等,整体风格为乡土风格。传统村落的建筑多采用草原上所产的材料,如石头、木材、土坯等,结构简单,色调 素雅。此外,内蒙古地区马头墙的出现,为村落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属性。 3.天然与人工构筑物 内蒙古河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中,天然和人工构筑物的存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天然构筑物包括山丘和河流等,而人工构筑物则包括祠堂、庙宇和牛羊圈等。这些构筑物 不仅起着实用性的作用,还在文化传承上有一定的贡献。 三、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 内蒙古河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的独特特征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1.文化传承 内蒙古河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中,保存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从建筑、构筑物、形态到布局,都与当地文化传承息息相关。这些建筑、物资和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文 化传承。 2.意义传达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作者:刘大均等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04期 摘要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在反映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法,对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突出,存在滇西北、黔东南、中原以及皖南—浙西等4个明显的集聚区,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②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省际差异较为明显,云南、贵州2个地区的国家传统村落数量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38%,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辽宁等10个地区的国家传统村落数量仅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3%。此外,全国传统村落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东、中、西三大地带差异明显,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长江中游地区次之。③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而是传统村落分布规模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聚,两极分化现象明显。④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由南向北的梯度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中,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空间自相关;中国 中图分类号 K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4)04-0157-06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美学、旅游等价值。传统村落是指具有一定发展历史、延存至今、且保留较为完整的乡村聚落形式,同时也是地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在反映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对传统村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外对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较早,且主要从传统村落文化[2]、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3]、传统村落景观[4,5]等方面开展研究。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传统村落旅游研究更加重视,且更具深度。如Kastenholz以葡萄牙传统村落为例,指出社会、情感和象征维度相关的经验是影响传统村落旅游满意度的重要因素[6]。Lepp对乌干达传统村落居民的旅游态度进行分析,并认为积极的态度会导致旅游职业行为[7]。目前国内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8]、传统村落景观意象[9]、传统村落价值评价[10]、传统村落保护[11-12]、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及影响[12-14]等方面。总体说来,国内外学者较多地从历史学、景观学、建筑学、旅游学等角度对传统村落开展研究,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传统村落进行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特别是从宏观尺度对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的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以期为全国传统村落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统村落庙宇功能、选址与空间关系研究

传统村落庙宇功能、选址与空间关系研究作者:高璟赵之枫苗强国 来源:《小城镇建设》2020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将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热潮不断高涨,传统村落所承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传承并发扬这些价值有利于乡村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庙宇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要素,是民间信仰和村落文化的载体,理应受到重视。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地区传统村落群为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获取村落中历史庙宇与现状庙宇的基本资料,分析发现村落中庙宇具有民间信仰和日常生活的特定功能;存在节点置庙和村周置庙的选址一般规律;与周围环境特别是民居存在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近似孤立四种空间关系类型。研究尝试探索村落中庙宇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为今后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规划与传承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传统村落;庙宇;空间;信仰;规划;北京市门头沟区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7.010 中图分类号:K901.8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7-0063-09 文献标识码:A The Function, Location and Space Relationship of Temple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ing the Example of Mentougou District, Beijing GAO Jing, ZHAO Zhifeng, MIAO Qiangguo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increasing research interest in tak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as research object. The value of material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rried by traditional villages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which is the root of Chinese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temple is the carrier of folk belief and village culture. Taking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group in Mentougou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obtained basic information of historical temples and current temples in these villages through books,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and found that the temples in the villages had specific functions of folk belief and daily life. The general types in temple site selection are nodal in village and around village.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spatial relations, including four sides surrounding, three sides surrounding, two sides surrounding and approximate isolation. The research attempted to explore the general rul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mples in village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n a specific perio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overall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temple; space; belief; planning; Mentougou District in Beijing 引言

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作用机制及规划发展策略研究

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作用机制及规划发展策略研究谭林;姚瑶;陈岚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22(38)7 【摘要】以四川省第一批至第五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33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该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征,并探讨其保护发展策略。结果发现:四川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特点,主要在甘孜—阿坝一带和广元—巴中一带形成高密度区,在自贡、泸州等地形成次级核心区,总体上呈现出“两带、四团、多中心”的“弓”形空间结构。在构建承载机制、干预机制和促生机制组成的“三轮”驱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理,立足不同影响机制下的主要矛盾分析,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空间特征,基于宏观视角提出了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地方性、针对性规划策略。【总页数】10页(P818-826) 【作者】谭林;姚瑶;陈岚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2;TU984.18 【相关文献】

1.从时间、空间、物质三要素认知传统村落的保护 ——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侧记2.适用于传统村落的综合性规划策略研究——《传统村落保护及利用规划编制指南》的探索3.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规划保护与应用研究4.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制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及规划策略研究——以绩溪县临溪镇湖里村传统村落为例5.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规划与应用研究——以徐州倪园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宗族文化对传统村落布局的影响——以诸家村为例

宗族文化对传统村落布局的影响——以诸家村为例 摘要:为探寻宗族文化对村庄有形实体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南京市溧水区诸 家村这个传统村落作为调研对象,着重分析宗族文化对村落物质空间布局形态的 影响,发现村落格局、村庄肌理、配套设施等方面均受到宗族文化的积极作用。 建议未来村庄规划应加强宗族认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将村庄的更新和 发展与时代结合,促进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传统村落村落布局宗族文化 村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为广泛的人类聚居形式,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 空间所在。长期自然生长的村落,是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环 境和谐共生的特征。刘培林在《论中国古代的村落规划思想》中提出中国古代的村落规划思 想有多方面的功利要求和文化理念组成,大致有宗族礼制、宗教信仰、风水观念、防御意识 与诗画意境几个方面[1]。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溧水区诸家自然村的村落空间分析,重点阐述传统文化中宗族文化对 村落布局的影响,以期在城乡统筹发展的今天,能够更好的将传统文化传承运用到村庄规划 布局中。 1 诸家村概况 诸家村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镇区西部约6公里,石臼湖东南岸,战天圩以西、凤栖 山以东,是和凤镇张家行政村下属自然村。诸家村处于冲积平原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北、东、西三面较为低洼。现状诸家和魏家两村紧密相连,相对集中,其中诸家村有460户,1360人,魏家村570人,总占地约18.46公顷。 依托石臼湖的渔耕经济以及船运和外出务工收入,诸家村民生活比较富裕,农民年人均 收入过万元。诸家村所在的张家行政村经济综合实力全区排名第一位,连续多届跨入南京市“百强村”行列,多次被评为“文明村”和县区“十强村”的称号。 2 宗族文化对村落空间的影响 2.1 宗族文化 宗族文化作为一种整合人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与成长于其环境 中的人们必然有着某种联系,它的许多要素及其组合也是代际间文化和行为习惯传承的重要 纽带[2]。相较于城市由于住房商品化的出现,亲缘、业缘关系在空间中的聚集关联逐渐消亡,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尚存,早期依托亲缘、血缘关系形成的村庄 空间聚落仍得以保留,宗族文化的传承在农村地区便体现得更为突出。 2.1.1 宗祠对村落格局的影响 宗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实体要素即为宗祠。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通常记 载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宗祠用途广泛,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也是村民们聚会、议事、观 戏的主要场所。 诸家村作为诸家血缘关系派生的传统村落,至今460户人家外姓人仅有9户,对于同宗 的维护可见一斑。这种传统村落的布局首先强调宗祠位置的布局。“君子营建宫室,宗庙为先,诚以祖宗发源之地,支派皆源于兹”[3]。这种村落布局习惯以宗祠为中心展开,平面形态上 形成一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的村落格局,遵循有机生长的原则,逐步向外扩展而成。这与国 外乡村以教堂为中心,向外发散式布局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家村诸氏宗祠建于明末清初,以 徽派建筑风格为主,距今400多年历史,2006年被正式评为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 建于村落北部,临近石臼湖,坐东向西,祠堂前为空地及水塘等开敞空间。由于宗祠临湖较近,村庄发展只能向南面陆域扩展,因此该位置并不位于村落的中心位置。但村落的生长由 宗祠开始,且始终保持了堂前的开敞,仍说明宗祠作为功能中心的地位。 诸家村除了诸氏宗祠外,村落中还散布了7个小祠堂。据闻诸继寿公共生七个儿子,每 个儿子及其后代自立门户独立成为一个旁,七个旁各自有小祠堂一所。在古村落时期,各旁 以各自的祠堂为核心形成相对独立又集中的空间布局。从一些老人口述的故事中可以得知, 如今残留的古巷古路即为当时各旁的分界线。这种一个总祠下分若干支祠、村落分为若干组 团的格局在安徽西递村、黟县关麓村仍有保留。但通过对现有村庄中典型家族的空间分布分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村落是湖南省独有的宝贵文化资源,代表了湖南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湖南省传统村落正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湖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1. 聚落分布:湖南传统村落多以分散聚落的形式存在。 这种分布形式源于湖南地理环境的特点,即山多、水多。由于山体和水体的存在,湖南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在山间、水边、田园等宜居场所建立聚落,形成了分散而又相对独立的村落。 2. 村庄布局:湖南传统村落的村庄布局遵循着“天人合一”的原则。传统村落往往依山傍水而建,采用曲线和弧线的布局方式,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村庄中的建筑通常呈东西向分布,以利用太阳和自然的光线、风向等资源。 3. 建筑风格:湖南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不同 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形成的湖南传统村落,拥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例如,湖南东南部的土楼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坚固的土楼而闻名,而湖南西北部的苗族村落则以木结构建筑为主。 二、湖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1. 地理环境:湖南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水资源丰富。传统村落选择建立在山地或水边,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山区

村落由于地势复杂,聚居在山脚下或半山腰,而水边村落则常以河流、湖泊或洼地为中心建立。 2. 文化传承:湖南传统村落的分布也与地域文化传承有 密切关系。例如,苗族村落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这与苗族群体的传统居住方式和文化习俗有关。 3. 历史因素:湖南省悠久的历史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分 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许多传统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布局。 4. 社会经济发展:随着湖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 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这也导致了湖南传统村落的人口流失和村庄空心化趋势,影响着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 三、保护与发展对策 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完善的保护传统村落相关法 律法规,确保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法律保障。 2. 拟定保护规划:制定相应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包括 保护区的划定、建筑风格的保持等,确保传统村落得以完整保留和传承。 3. 引导旅游开发:通过开展文化旅游,吸引更多人群关 注传统村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4. 社区参与:加强村民的意识培养,增强其保护传统村 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 5. 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村内的资源和空间,开展一些符合传统村落特色的非破坏性产业,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多样且复杂。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

基于全国129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空间布局研究

基于全国129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空间布局研究 作者:彭姣 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6期 摘要:以全国129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中的最邻近指数分析、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整体呈现“南多北少,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高度聚集分布状态;呈现“工”字形,两高六次高的分布密度特征。最后根据相关结论提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全面振兴乡村经济。 关键词: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空间分布特征;ArcGIS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20JD030)。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是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十四五”期间,要将乡村旅游与农村各领域的政策措施相衔接、相协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发展格局的高度,继续推进乡村旅游重点乡村与乡镇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乡村连接城镇的凝聚力和特色优势,乡镇建设将成为服务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核心,带动乡村旅游的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助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打造乡村旅游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目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不含港、澳、台)共有1299个乡村(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家庭游、周边游成为主要市场,得到人们的青睐,乡村旅游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学术界围绕“乡村旅游”主题词进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路径探究、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协调性探究、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究[1-9],从空间视角分析各类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特征、空间演化格局与优化调控及影响因素[10-14],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全国、省级、市级、地区等不同角度对各类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益的空间探索[15-21],现有成果多以省、市级为案例地进行研究,宏观层面中研究全国“重点村镇”“示范村”等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拟以全国129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研究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法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析,实现乡村旅游村镇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为持续推进重点村镇开发与建设提供参考,通过量化带动乡村旅游村镇集群化发展,实现村镇融合发展。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阔土地的国家,村庄一直是重要的人 居环境。然而,中国村庄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本文将探讨中国村庄 空间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影响村庄分布的因素。 一、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 1. 地理因素 中国村庄的分布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 杂多样,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决定了村庄的空间分布。例如, 山区多见于西部地区,山脉的起伏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决定了山区的村 庄聚集和分散程度。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村庄分布相 对稀疏而均匀。 2. 农业因素 农业是中国村庄的主要经济活动,也是村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之一。农业资源的分布格局直接影响了村庄的空间分布。例如,水稻 种植适宜于江南地区的湿润气候,因此江南地区的村庄分布相对密集。而北方的农村地区更多种植小麦和玉米,相应地村庄分布则较为稀疏。 3. 历史因素 随着历史的变迁,村庄的空间分布也受到了历史因素的影响。古代 战乱和政治更迭导致了村庄的迁徙和调整。例如,在历史上的战争动

荡中,一些原本位于边疆地区的村庄被迫向内陆迁移,导致了内陆地区的村庄聚集现象。 二、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1. 政策因素 政策对村庄空间分布产生着重要影响。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农村建设政策等不同的政策措施会引导和调整村庄的空间分布。例如,农村搬迁政策的实施会引导人口从山区向平原地区转移,从而影响村庄的分布。 2. 交通因素 交通设施的发展往往会改变村庄的空间分布。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和通讯,进而影响村庄的发展。在中国,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原本偏远的地区逐渐与城市相连,村庄的分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3.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是影响村庄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资源的分布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从而影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选择和迁徙。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矿区或经济特区,往往会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导致村庄的集聚。 总结:

传统村落的规划布局

传统村落的规划布局 摘要:针对传统村落郭家沟村,在规划布局方面分四个部分进行:一是居住形 式及道路的形成原因,二是民居间及村落的演变所产生的空间关系,三是绘制总 平面图并调研村庄总体规划与环境关系,四是走访了解居民需求并从空间上提出 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布局的发展,为传统村落的 保护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居住形式,道路形成,空间关系,规划与空间,应对措施 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 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 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本文将以传统村 落郭家沟村为例,从建筑艺术及村镇空间格局方面展开调查研究。 一、居住形式及道路的形成原因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 史遗风,最早始于周代。明弘治年间延安知府有诗道:“峰头辟土耕成地,崖畔剜窑住作家。”可见窑洞是陕北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港湾。而郭家沟村地处陕西榆林属于窑洞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因此其窑洞也较为典型。 首先窑洞的居住形式方面,陕北的窑洞主要分为土窑、砖石窑、薄壳窑三种。土窑是延安地区窑洞中最常见的“老祖母”。石窑是陕北窑洞中的“富贵者”,是土 窑的继承和发展。土窑是挖出来的,石窑是箍起来的。据我们调查了解到,郭家 沟窑洞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土筑老窑;二为石筑新窑。 当然这样的居住形式并完美无缺,窑洞虽然冬暖夏凉,但同时也存在通风较差,光照不足,夏季屋内做饭导致闷热难耐,建造成本高等问题。例如根据当地 村民介绍,俢挖一排满足普通居住用途的窑洞往往要花费四五万元人民币甚至更多,并且过程也比较繁琐费时,这时修建平房安装空调反而显得更加经济划算。 郭家沟村内绝大部分窑洞为依山而建的靠崖窑,除村委会和卫生站等少数公 共建筑分布在乡级公路旁以外,其他居住窑洞都分布在河对岸的山腰上,中间通 过桥梁公路连接,整个村庄便依山呈阶梯状分布。由平面图可以知道,山脚沿河 岸两边都是水泥路,其中北岸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山顶党支部(电视剧《平凡的 世界》中名称)附近。这些路都是由村里规划修建的,质量较高,小轿车和小型 货车均可通行。其他道路则都是蜿蜒上山的羊肠小道,成因无外乎是早期人们在 山腰较平缓处修建窑洞为方便出行自行整平,后由于交通工具的变迁再使用一些 石料铺砌,或用混凝土稍加修整。另在《平凡的世界》剧组拍摄期间,曾对村里 孙玉厚家、孙玉亭家等院落前的道路进行过俢整,但由于村庄道路并未进行过系 统的规划铺设,而多是因窑洞选址而定,简单的修整改造等还是不能改变大部分 道路崎岖难行,村里交通状况落后的事实。 二、民居间及村落的演变所产生的空间关系 郭家沟落建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该村古村落保护比较完整,古窑洞村落群建筑有一定特色,建筑密集,层次复杂,层层叠叠,错落不齐,但布局十分 合理,水路出路东拐西绕,有高有低,陌生人很难找到出路,这在陕北地区是独 一无二的。其坐东向西,东西长600多米,南北宽700多米,占地面积42万平 方米。古村落群建筑共有62院,大小石窑洞186孔,古大门石木结构有18座,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村庄和农村人口。本文将探讨中国村庄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村庄的空间分布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在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部分村庄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周边或沿江、沿海地区,形成了密集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村庄分布较为分散,多位于山区、高原等地区。 从南北地区来看,中国村庄的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因此村庄分布较为密集。而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困难,因此村庄分布较为稀疏。 在城乡结合部地区,中国村庄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地区的村庄多位于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村庄逐渐被城市所包围,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影响中国村庄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和政策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都会对村庄的分布产生影响。历史因素方面,不同地区的村庄往往受到不同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影响。政策因素方面,政府的农业政策、土地政策、扶贫政策等也会对村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南北差异。在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分布较为集中,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历史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建议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分析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规划和管理,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如何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对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的村庄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淘宝网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其商铺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淘宝网电子商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电商平台

江西省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分析

江西省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马凯刘蔚琛 来源:《小城镇建设》2019年第07期 摘要:文章选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江西省内五批343个中国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和Excel分析江西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为集聚型,同时在坡度、海拔高度等条件的差异下,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在地理上具有凝聚性,从地级市层面上分布不均衡,具有首位性质;在分布密度上,形成多个大规模的高密度区等特征,为传统村落现状保存和未来保护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江西省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7.003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7-0013-09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Jiangxi MA Kai, LIU Weichen [Abstract] This paper chooses 343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ive batches of Jiangxi Province,which are distributed by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ArcGIS and Excel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distribu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Jiangxi Province is agglomerative.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Jiangxi Province is geographically cohesive, uneven at the level of prefectures and cities, and has the first nature.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density, a number of large-scale high-density areas are formed to preserve the status quo and futur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provided support.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influencing factor; Jiangxi Province 1研究區域概况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多山,但大多为低山丘陵,适合人类发展。山地间孕育出发达水系,主要有赣、抚、饶、信、修五大水系,从不同方向最终汇入鄱阳湖后进入长江。这些河流在山地间形成一系列分散的河谷平原,成为江西人民生长繁衍的摇篮[1]。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传统村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特色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乡村空间布局和特色建筑元素研究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乡村的发展历程的追溯,归纳出传统村镇的特色是自然环境、产业作物、历史人文、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反映到空间形态上,形成了向阳亲水的居住理念和质朴实用的审美情趣,最终演化为灵活自由的村落布局和绞圈房子、大院民居、商街民居等多种民居类型。这些民居进化出适应上海地域环境的乡土特色,影响了当代的乡土民居,有望在将来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传统乡村特色的传承提供支撑和引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特色;空间布局;乡土元素;闵行区 引言 我国的乡村在经历了农村供养城市的缓慢城镇化阶段、农村追赶城市的 快速城镇化阶段之后,正逐步从速度城镇化向深度城镇化转变。针对这一趋势,我国提出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将焦点由城镇转向城乡 并重,从而使乡村的战略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并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对乡村的定位更加准确,对乡村的价值认 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将乡村视为落后的代表、城市的附庸,而是认识到乡与城市虽然禀赋各异,但并无高下之分,是基于不同生产方式而形成的聚 落形态和人类文明[1]。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一方面通过发掘和保护乡村 特色,捍卫乡村记忆,保留农耕文明的基因和文化多样性,进而增强乡土文 化的自信心和村民的凝聚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2]。正如《乡村振兴战略 规划(2018—2022年)》指出,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将提炼的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为未来乡村风貌的引导提供有力的支撑,使其传承

传统建筑风貌和地方特色;还可以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可以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人才和产业入驻,为乡村特色的保护和活化提供资金、人才和可持续的发展平台,形成乡村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域,闵行区作为上海市横跨冈身带、黄浦江的近郊区,区域内村镇数量繁多、类型丰富,所面临的“特色危机”问题也很具有代表性:由于大量的填河筑路,原本以水乡湖荡为特征的自然风貌逐渐消失,自然有机、沿河生长的村落格局也被多条城市道路切割重组。大量的乡村建筑混搭上一些现代元素,被粗暴翻新;没有翻新机会的老宅则面临着物质空间不断老化的问题。在进行迁村并点和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由于缺少特色化的规划和设计,往往个性平庸、面目模糊,难逃千村一面的命运。 在众多乡村特色之中,空间形态既是自然环境、产业作物等多方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又是历史人文、集体回忆的重要载体,还是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堪称是最直观、最具代表性的乡村特色。而且空间形态又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影像资料和现存的文物古迹可以相互印证,较为真实而客观,地域文脉的延续也较为清晰。此外,空间形态特色的传承和深化也在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