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读书报告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一)、保继刚简介

保继刚,汉族,1964出生,云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曾担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现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兼任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2001年成为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ourism Studies 会员。

(二)、楚义芳简介

楚义芳,男,汉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2011年研究与教育经历,4年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国际中文期刊《金融》编委;多家大型企业与机构的资本运作、投融资管理咨询顾问;主要工作经历如下:1996-1997年天津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开发中心主任;1997-1998年香港天信财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9-2001年天津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总部总监;2000-2001年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01-2006年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备组常务副组长、董事、总经理;2007-至今南开大学教授。

二、内容梗概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介于这三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旅游地理学研究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地理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该书在1992年出版了第一版,由陈传康先生作序。陈传康先生充分肯定了其在理论上和实用性上的贡献,第一版也因此获得国家教委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9年修订版一经面世,便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印数累计达16万册,前后23次印刷,王恩涌教授认为该书反映了保继刚教授在繁忙的旅游地理学的实践当中,仍保持对理论的不懈追求,花了很大力量与精力注意国内外的理论发展,经过消化、总结,写进修订版,使该书对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王教授认为该书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本书是以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写的,地理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旅游课程相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少,因此本书的结构虽然以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再到客源地这样一个空间过程来建构的。作者认为该书涵盖的内容广泛,通过阅读该书可以使地理类专业学生对旅游学科有更多的认识。作者认为本书在修订过程中特别注意的三点:①从我国旅游开发的实践出发,吸收国外已取得的旅游地理研究成果,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地理学体系;②以总结我国的理论成就和实践经验为主,同时吸收国外有关部门这门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国内文献资料,力争旁征博引,国内文献中如果没有适当的例子,则引用国外的文献;

③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尽量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提高理论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

本书共分十二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三章旅游者行为、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第九章社区旅游、第十章新兴旅游、第十一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二章旅游规划。最

后外加5条附录。附录1为国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附录2 为SSCI 收录的旅游、休闲与接待业国际学术期刊,附录3为1989-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旅游项目研究,附录4为2008-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旅游研究项目,附录5为1989-2011年国内旅游领域部分博士学位论文。

(一)、各章节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十二章,现将各章节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及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以及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是1930年麦克默里发表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中至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中至20世纪90年代,最后阶段是21世纪后。各个阶段具有其各自的显著特点,国外旅游地理学经过这五个阶段的发展趋于成熟。国外旅游地理学家认为未来的旅游地理学者的角色取决于他们能否培养和顺应可将旅游带入公众领域的新的研究程式。中国的旅游地理学起步较晚,主要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理想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并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阶段,各阶段的时间跨度刚好大致10年。作者认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更应该注重理论的提升和概念体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旅游地理学才能在蓬勃发展的旅游研究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旅游者的定义和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进而阐述了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空间行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各个国家和民族对旅游者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将旅游者分为游客、入境旅游者、入境一日游游客、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出境游客、出境旅游者、出境一日游游客等九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认为

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后提出来的。旅游动机分为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等方面或者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旅游的决策行为主要考虑的是有旅游者本人完成的旅游活动。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有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旅游偏好等三方面因素。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分为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旅游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且以此来考虑资源评价和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主要讲述了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和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作者同时也介绍了旅游需求预测模型、趋势外推模型、引力模型和潜在游客市场模型,最后一节讲述了特尔非法。其中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分为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4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到精确性与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限制之间的关系。精确性要求越高,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越多;反之,精确性要求越低,投入的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都较少。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主要讲述旅游资源评价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等四节内容。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应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包括一般体验性评价和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估。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包括气候的适宜性评价、地形的适宜性评价和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三方面内容。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主要讲述了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以及旅游地空间竞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主要讲述了城市旅游研究内容、城市游憩商业区、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城市旅游主要可归结为城市旅游的需求与供给、城市旅游的影响、城市旅游空间布局以及旅游地的市场营销等领域。城市旅游吸引主要有自然与文化遗产、公务类、经济类、文化类、信息科技类、环境类、娱乐类、形象。在市场经济社会,旅游形象、城市形象与产品形象一样,是城市竞争成败的关键。城市

游憩商业区(RBD)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后来被引申为TBD(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即旅游商业区,以此解释城中为游客服务的功能应该如何布局与分布。与此相对的是CBD,其定义是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CBD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最高的中心性、可达性和拥挤程度、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土地价格,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以及最高的服务集中性。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有外部推动力和内部推动力两种。外部推动力影响需求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内部推动力包括资源因素、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受到城市旅游相关决策的控制和影响,因而称之为城市旅游驱动力。主题公园以1955年Walt Disney构造的迪斯尼乐园的出现为标志。主题公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1.主题公园是一种产业,其投资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2.主题公园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3.主题公园必须有特定且易于了解的主题;4.园中所有的内容,包括实体环境的塑造、营运管理等都是在该统一主题之下构成的;5.主题公园是一种非日常化的、戏剧性的舞台空间,让游客产生暂时摆脱现实时空的心理效果。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有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集聚和竞争和决策者行为。

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是迄今为止在旅游研究中争议最多、尚无定论的问题之一。本章讲述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等问题。旅游环境容量可以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类,后者是前者在时间上具体化与外延的结果。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基点在于有一个同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动相对应的适当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单位利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和规模或设施量。可以分为基本空间标准、旅游的资源容量和旅游的心理容量的量测、旅游的生态容量的测定、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的测以及旅游地容量的测定。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潜在价值已经在法国地中海沿岸新旅游区和爱尔兰布里塔斯湾旅游开发中成功地得到应用。旅游环境容量可以解决中国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旅游旺季时全国著名旅游地接待能力的饱和等问题。

第九章社区旅游主要介绍了社区旅游的概念、中国社区旅游的特点、社区增权、社区旅游参与模式等内容。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单位,社区研究是一种研究

方法,社会发展史一种社会行动。中国社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因而有的景区出现了过渡参与的现象。由于中国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旅游观念、旅游意识等方面,无论地方政府、企业还是社区都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经验准备,因此就不同程度地处于被动状态。社区增权的思想来源于社会学中的增权理论。在旅游学研究中,到1999年,斯基文斯发表的题为《生态旅游与地方社区增权》被看做是旅游发展中增权研究的开端。在该框架中,斯基文斯分别描述了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的各种增权、去权表现。此外,索菲尔德指出,如果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用法律的增权取代传统的增权。只有建立一个政府、社区、企业共同参与的合理模式,社区旅游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对环境、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才能通过旅游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最终实现社区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新兴旅游包括替代性旅游、生态旅游、遗产旅游、时间旅游、温泉旅游、葡萄酒旅游与茶旅游。

第十一章讲述了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包括旅游开发的经济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社会文化影响等。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赚取外汇收入,改善收支平衡状况。通过旅游业赚取的外汇属于非贸易外汇,国际旅游收入是国际贸易中最大的项目之一。此外,旅游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消除失业,可以调整和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但是旅游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旅游产业的过度超前发展、某些地区过度依赖旅游产业、旅游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上涨以及招商引资中的机会主义等问题仍待克服。旅游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于旅游造成了植被覆盖率的降低,水质量的下降,大气质量的下降及野生动物种类减少或者野生动物被迫迁移等问题。旅游对旅游地区的社会文化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会发生热情、冷静、不满、敌对和最后阶段,游客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会给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

第十二章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地规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交通规划、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和旅游住宿设施选址规划。旅游规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国,此后在欧洲得到较大的发展并逐渐发展到北美和加拿大,向亚洲和非洲国家扩展。20世纪70年代是旅游规划的过渡阶段,开始出现比较系统的旅游规划著作,如冈恩(Gunn,1979)的《旅游规

划》,到20世纪80年代,旅游规划进入大发展时期,至90年代进入深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旅游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日渐成熟。国内旅游规划经历了资源导向的旅游规划、套用城市规划模式的旅游规划和综合性的旅游规划。进入21世纪,综合性的旅游规划实践继续得到深化。《旅游规划通则》将旅游区规划按层次划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等。旅游线路设计按旅游路线跨越的空间尺度来区分,线路的设计分为大尺度的旅游线路设计和小尺度的旅游线路设计,按照游客意愿和行为的特性,旅游线路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两大类。旅游与交通发展关系的模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大致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类。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落后,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解说系统自1874年提出,1896年起,开始作为一门专业。旅游解说系统是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把所有和旅游解说服务有关的要素组合成一个整体,以便清楚的显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说明每一个要素在解说服务上所扮演的角色。旅游解说系统的建立是设计、实施各种解说方案的指导方针。旅游解说系统一般由环境限制与可用资源、解说目标、解说活动、评估与控制四部分组成。旅游住宿设施是指能够以夜为时间单位向游客提供住宿以及配有餐饮等相关服务的设施,通常包括星级宾馆、度假村、经济型酒店、旅馆、青年旅社等。宾馆选址包括宏观选址和微观选址两方面内容。旅游住宿设施选址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确定一个旅游住宿设施的合理位置往往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二)、国内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

沃尔(G. Wall)、米切尔(L. Mitchell)、史密斯(S. L. J. Smith)、巴特勒(R. W. Butler)、皮尔斯(D. G. Pearce)、刘德龄(A. A. Lew)是国际上著名的旅游地理学家。作者在本书中引用和推荐了西方旅游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著作和论文,其中沃尔、史密斯和巴特勒还就他们推荐的书做了短评。在本书中作者邀请沃尔、刘德龄推荐了新的文献,以展现十多年来国外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旅游地理学界的最新进展。

三、旅游规划实际应用案例

黔东南以民族风情、占建筑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以云台山、湃阳河、剑河含氛硫化氢温泉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形成了情景交融、对游客具有长盛不衰吸引力的旅游区,具备了与贵州西线旅游区相媲美的资源优势,便利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使黔东南具备了大力开发的交通基础。黔东南旅游业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加速开发,赶超西线,使东、西两线双翼齐飞。

一、黔东南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

黔东南的旅游资源是以人文和自然两条主线展开,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综合体。人文旅游资源以民族风情和特色建筑为代表,自然旅游资源以云台山、湃阳河、剑河含氛硫化氢温泉为典范。

(一)、人文旅游资源

1.民族风情黔东南州是以苗族、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全国苗族、侗旅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浓郁的民族风情、杰出的建筑艺术、东方古老民族文化艺术的古朴风貌,给外国游客以强烈的吸引力。黔东南少数民族节日名目繁多,成千上万人的节目集会,每年就有135个之多。民族节日不仅丰富多彩,场面壮观,而且各具特色,别有风趣。少数民族的芦笙舞、木鼓舞、翻鼓舞、铜鼓舞和苗侗地区广为流传的飞歌、大歌、情歌、酒歌、祭歌、侗戏、以及特有的牛腿琴、卜琵琶、木叶、芒筒、笛箫、芦笙等伴奏乐器真实地保留了东方古老民族文化艺术的古朴风貌。苗放侗族人盛装华丽多姿,不同式样的服装种类达80余种,苗族的刺绣、侗族的桃花剪纸、作家的腊染令人叹为观止。数百种图案精致,手工细腻的银饰,还有各种民族发型、构成了奇特的民族风情画。苗寨的曲栏回即吊脚楼、侗村的六搪、八檐鼓楼和长廊花桥堪称少数民族建筑史上的瑰宝,特别是苗、侗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为民族风情旅游增添了色彩。苗侗人民对远方来客和友好使者总是以美酒佳肴盛情款待,他们用特有的拦路酒、拦门酒、放铁炮、搭彩门、芦笙高奏、洒歌声声等各种隆重的民族仪式迎送客人、祝福客人。

从旅游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这种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能使国外游客的陌生感减到最低,亲切感达到最大,使游客流连忘返,满怀兴致而来,心满意足而归,愿意再次游览。日本民俗学专家金野良子女士三年中扰率领日本民俗考察团到黔东南州考察了十次之多,法国“阿Q”旅游团的卡勒先生在来信中说:“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致参观了三个不同服饰的民族村寨。这些访问活动是我们在华旅行的最高潮,给我留下了最好的回忆。”意大利米斯特拉都旅行团加尼·波底客纳先生在黔东南逗留了一个星期,他说:“我没想到世界上竟还有如此神奇的地方,神奇的民族。”在他的积极宣传影响下,意大利的这家的旅行社决定长期稳定地向黔东南派送系列旅行团。

2.古建筑。以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为代表的古建筑是黔东南具有全国意义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中又以青龙洞为典型代表,青龙洞是建于中河山麓的古建筑的总称,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含青龙洞、中元洞、万寿宫等多组建筑群。其中大部分建在中河山腰宽约80米,长约300米的狭长地带,计有单体建筑30余栋,建筑面积6165平方米。依山就势而建,贴壁凌空而立,是该处建筑的一大特色,有非常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全国同类古建筑群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青龙洞将建为贵州民族建筑、民俗博物馆,更为青龙洞锦上添花。其它价格较高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有“黔南第一胜景”的黄平飞云崖,镇远的和平村等。飞云崖将建为贵州省民族节日展览馆。

(二)自然旅游资源

1.云台山。云台山兼有峨嵋的神秘、匡庐的峻秀、丹霞的雄伟,可与张家界媲美,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币视。云台山具有下述几个特性。<1>景观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云台山发育于寒武纪红石灰岩,地层产状平缓,岩层倾角4一8度,形成了高低差异达300余米,纵横交错的峡谷景观。这种景观给人以雄伟、神秘、峻秀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云台山景观在石灰岩地区十分独特,贵州石灰岩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但象云台山这样连片集中,纵横交错的深峡谷景观比较罕见。<2>生态环境良好云台山动植物较少受到人类破坏,保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据林业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木本植物有58种143属339种,其中有26种国家保护植物和各种食用野果,有达600年以上的名木古树,有天麻、杜仲、土参、黄花、桂皮等珍贵药材,有野牛、野猪、寮香、豹子、岩羊、飞猫和群猴等动物。云台山所属沙木河水系中

盛产娃娃鱼、脚鱼和龟鱼等珍贵鱼类。<3>有一定的人文旅游资源。早在明朝隆庆年间,云台山就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庙宇,僧尼多时达200余人,庙会期间,远近六、七个县均有人来朝山赶会,曾经盛极一时,称为黔东南的佛教胜地。现存有400余年的云台山寺庙、周公殿、佬塔,尼姑庵,渡云桥等遗址。<4>旅游环境容量大、容时性长。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境内,展布于舞阳河或树枝状的沙木河支流上,东起白垛龙滩口,西抵紫荆关,南界排云关,北与武陵山脉的佛顶山相毗连,面积约为210平方公里,旅游环境容量大。云台山风景旅游资源独特的组合特征具有无比的活力,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方式—观光旅游、娱乐旅游(垂钓、露营,乘木排等),专业旅游(地质地貌考察、生物考察、登山探险、摄影、避暑、赋诗作文等等)都可以开展,容时性长,可以组织一日、二日、三日游,专业旅游还可以更长。

2.湃阳河。湃阳河自旧州经施秉,过镇远,折东北流入湖南省境内,下通湘沉,为沉江北源,全长30多公里,是黔东南州第三大河流。舞阳河景区分为上湃阳河和下湃阳河两段,各25公里。上舞阳河由黄平流入施秉县境,经中桥河、老虎口、双飞水、辕门滩、过梭洞、将军石、哭夫岩、下王旗,绕过施秉县城,沿岸奇峰林立,竹木清幽,十步一湾,百步一滩,峰回路转,景色各异。下湃(阳河是从施秉到镇远一段,主要峡谷有诸、葛峡、龙王峡和西峡,三个峡谷两岸尽皆悬岩峭壁,怪石嶙峋,竹木峥嵘,景象万千。舞阳河风光的基本特征是幽、雅、奇、秀,兼有“小三峡”和漓江的特点,是贵州高原不可多得的岩溶峡谷风光,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创河。含氛硫化氮盈泉温泉位于剑河县城西北二十五公里的温泉乡热水沟中,温泉出露点共有五处,含氛量最低达1.46马赫/升,高达3.06马赫/升,含硫量均为2.65毫克/升。按照氮泉水浴标准只要含有2·75马赫/升,对疾病都可达到治疗效果。依据国家《矿泉分类法》(草案)规定:当水中含硫量达2毫克/升时为“硫化氢泉”,具有医疗价值。剑河温泉可以开展休疗养旅游或作为黔东南旅游环线上的一个休息站,还可建年产50~100万每瓶50oml的硫化氢饮料厂其它价值较高的自然旅游资源如香炉山、雷公山、溶洞等。

二、黔东南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1.资源景象地域组合好,沿交通线分布,形成环线,易于开发。黔东南的

旅游资源可以归结为五个字:情、山、河、洞、泉。情指民族风情,山为云台山,河是湃阳河,洞青龙洞,泉即剑河含氦硫化氢泉,资源各具特色,地域组合良好,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综合旅游区,并且各旅游点沿交通线分布,形成环线,易于开发。

2.区位条件好。黔东南州府所在地凯里市西距中心城市贵阳市铁路为178公里,公路为196公里,湘黔铁路干线通过本区,京筑、京昆、沪筑、穗蓉直快特快客车均需在州内停靠,又基本处于广州一桂林一黄果树一昆明旅游热线上,区位条件良好。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相比,`区位优势明显,张家界饭中心城市长沙铁路732公狱,公路474公里,而且枝柳线不是我国主要的客运线,客流量比湘黔线要小得多。

三、黔东南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国外游客。黔东南从1984年起接待国外游客,当年接待国外游客200余人,1985年达244人,1956年上升到450人,1957年2一10月份增到483人。到黔东南旅游的游客以日本最多,占总游客量的30.5%,其次为港澳和法国,分别为19.2%和16.31%,再次为西德、美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预计近期内增长速度较快的是日木游客和港澳游客,意大利、西德、美国游客也会有较大增加。随着云台山、舞阳河的深度开发井知名度提高,国外各国各地区游客的增长将与贵州全省一致,游客增长幅度将超过西线,绝对量也会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

2.国内游客。黔东南的国内游客已经有一定数量,以青龙洞为例,1986年国内游客为9.6万人次,游客主要来自贵阳市,都匀市和本区。黔东南的旅游资源吸引向性在国内是全国性的,但由于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吸引范围主要在西南、华南、华中,重点是贵阳重庆、成都、昆明、长沙、武汉、广州、南宁、洪江等大中城市。国内游客的大幅度增加有赖于云台山,湃阳河风景区的深度开发和知名度提高。

四、黔东南旅游业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我们对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全面系统考察,全省目前具有全国和跨省际意义的风景旅游区有“两线一点”。两线即西线风景旅游区和东线(黔东南)风景旅游区,一点即黔北赤水县十丈俐风景旅游区。从现有开发程度、国内外客源市场

及资源价值诸方面综合考虑,开发潜力最大的当推东线风景旅游区。这是因为从资源价值看,东西两线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具有全国意义,各具特色,东线不足之处在于知名度远远不及西线。从人文旅游资源相比较,东线远远胜过西线,并且这种以情感人,情景交融的资源具有长盛不衰的吸引力,能吸引游客重复游览。还有东线的游客时量要比西线大得多,外国人在安顺平均逗留0.78天,而在黔东南平均逗留2.84天,港澳台游客在安顺平均逗留1.22天,而在黔东平均逗留6.06天,东线赚取外汇比西线也要高得多,国外游客在安顺人均花费11.94元外汇人民币,而在黔东南人均花费达106.5元外汇人民币。考察单个西南旅游业,从国际旅游来看,1986年广西(桂林)国外游客达33万多人次,云南(昆明)为10.5万人次,四川(成都)7万人次,而贵州仅为1.4万人次。贵州国际旅游要大发展,必须形成多个旅游中心,打破现在西线风景旅游区单一中心的格局。事实证明,贵州西线单一旅游中心不能象广西桂林那样单一中心就能带动全省国际旅游的发展,从现在全省的资源情况,开发条件考虑,最有条件形成新的旅游中心的就是黔东南风景旅游。因此,黔东南风景旅游区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战略中占有十分垂要的地位,加速开发黔东南风景旅游区,赶超西线,从而真正使东、西两线齐飞是贵州省加速发展国际旅游的关键。

五、存在问题及开发建议

黔东南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观念问题。从省到州都认为黔东南的旅游是以民族风情为主,这个观念有一定的片面性,黔东南的旅游应该是沿着人文和自然两条主线展开,形成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系列,从而形成黔东南特有的情景交融的旅游吸引力。因此,目前应该充分重视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认为民族风情旅游可以少花投资甚至不花投资也可以搞的观念也是片面的。目前黔东南州定的七个民族风情旅游村寨连接待室和厕所都没有,现在国家旅游局投资20万在七个民族村寨修建接待设施和厕所,每个村寨均分不足3万元,远远不够。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关系也应该重视。从创汇来讲,我们应该重视国际旅游,但真正能起到推动、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山区经济发展的,是国内旅游,因此,旅游开发应该国际和国内并重。

2.知名度太低。知名度低是目前制约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舞阳河的景观可与“小三峡”和漓江相提并论,但只在本省内有知名度,青龙洞也是如此,而云台山还鲜为人知。自然风光旅游主线的展开必须以云台山的开发作为龙头,与湃阳河组合形成具全国吸引向性的旅游区。因此,大力宣传,提高知名度是黔东南旅游业大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3.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黔东南州目前能接待国外游客的就是一个营盘坡民族宾馆,有标准间88间,这个宾馆是州里作为招待所修建的,床位不足,设备不全。由于要承担州内外各种会议和满足各种干部出差的需要,床位紧张,高峰期间满足不了需要。舞阳河上的游船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施秉县只有一条24座的游船,经常超载行船,安全没有保障。镇远县共有7条沥月;共165座,5月份和8月份l即个高峰时期,集体旅游要提前15天预订船票,由于运力不足,致使一些游客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4.交通问题。交通是贵州省国际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对于黔东南也是如此,国际游客易进不易出。除了航空交通受全省条件制约外,铁路卧铺票太少也是大的制约因素,通过凯里车站的特快直快列车,只有筑沪、筑京两趟车有卧铺票,分别为6个,但只分别有3个外售,到昆明、广州、成都都没有卧铺票,限制了游客出境。

关于开发建议:

1.贵州全省的旅游发展战略应作重大调整,从现在“重点西线,兼顾东线”的战略布局调整为“加速东线开发,稳步发展西线,东西两翼齐飞”。鉴于目前西线已基本形成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省里应把投资重点转向东线,这样才能加速东线开发,近期内真正形成贵州的另一个旅游中心。

2.黔东南的旅游开发应以人文和自然两条主线展开,人文以民族风情和古建筑(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自然以云台山和湃阳河为龙头,两者相互补充,形成情景交融的具有长盛不衰吸引力的旅游区。在目前条件下,国际旅游应以凯里市为中心。镇远、施秉近期以国内旅游为主,兼顾国际旅游。随着云台山、脚阳河的深度开发,基础设施完善,特别是知名度提高和申报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得到批准之后,黔东南的旅游中心会发生转变,转移到施秉和镇远,但凯里作为依托城市的性质不会改变因此,在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先后次序上,我们认为目前应以凯里市为重点,宾馆建设高、中、低档兼顾,以中档为主,镇远、施秉的宾馆建设应以中、低档为主。

3.搞好规划。高质量的旅游资源要有高水平的规划,云台山和湃阳河风景区的规划应以国家级水平来要求,为将来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打好基础。

4.重视镇远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镇远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二批三十八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贵州的一座名城、镇远是以古城的建筑格局和风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因此,保持古城风貌是名城存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有些新盖楼房与名城的古朴风貌不协调,破坏了古城典雅古朴的风格、州、县两级政府对镇远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引起重视,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与现代化的矛盾,不使镇远的名城保护失控。

5.尽早争取将黄平县列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县,这样在凯里—黄平—施秉—镇远—台江这条旅游环线上的地区就全都对外国人开放,便于组织旅游。

四、学习本课程的收获

通过本学期以来的课程学习,使我对旅游地理学这门课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了人文地理学等地理学的认识。课堂上的独立演讲更是锻炼了提炼和总结能力,为今后的地理学理论学习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野外调查工作计划

野外调查工作计划 篇一:关于苍山野外实地考察计划 关于苍山野外实地考察计划 第一:关于人数的安排,此次考察人数为四到六人。具体人数以最终所到人数为准。人员安排如下,领队一名,副队长一名。小组成员若干。 第二:关于工具以及必要物品的安排。如下:与旅行和探险活动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纪录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员要携带一定数量的标本采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还可能收集到大量标本,因而装备上要精简有效。一些重要装备或是仪器放进包里之前应该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进水进沙,又便于查找。个人所需工具有以下若干。 工具:搬运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绳等;炊事器具,饭盒、筷子等;服装,必需的内衣、袜子(几双,材质根据考察行程选择)、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据气候和环境情况准备如橡胶雨靴(降雨丰富水系纵横的地区)、防水套装、绒衣、防寒服(需要时)等;寝具、睡袋、防潮垫等;日用品,皂类、毛巾、牙具、卫生纸以及消毒片(水)等个人卫生用品、唇膏、防晒霜、墨镜、笔、记录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药品、针线包等;其他必备的如应急手电、地图、野外考察计划书、身份证、保单、刀具、救生

盒等。 第三:地理环境的认知,考察人员必须熟悉所考察环境的各个方面,以期做好最好的准备,避免各类事故。苍山所处环境以及自身环境如下: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其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4122米。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 鹿、麂、岩羊、野牛、山驴、野猪、狐、雉鸡等以及少数的珍稀动物“四不像”。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第四,关于考察路线的安排,首先对苍山主体了解,应该寻找一名当地熟稔苍山环境的向导带寻进山。对苍山主体进行考察,然后依次考察十八峰的各类情况。应该以最佳时间安排为宜,最佳时间为早上八点进山, 在下午六点以前停止一切考察活动。安排宿营地点,准备休息。做好第二天考察的一切准备活动。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读书报告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一)、保继刚简介 保继刚,汉族,1964出生,云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曾担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现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兼任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2001年成为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ourism Studies 会员。 (二)、楚义芳简介 楚义芳,男,汉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2011年研究与教育经历,4年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国际中文期刊《金融》编委;多家大型企业与机构的资本运作、投融资管理咨询顾问;主要工作经历如下:1996-1997年天津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开发中心主任;1997-1998年香港天信财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9-2001年天津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总部总监;2000-2001年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01-2006年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备组常务副组长、董事、总经理;2007-至今南开大学教授。

二、内容梗概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介于这三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旅游地理学研究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地理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该书在1992年出版了第一版,由陈传康先生作序。陈传康先生充分肯定了其在理论上和实用性上的贡献,第一版也因此获得国家教委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9年修订版一经面世,便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印数累计达16万册,前后23次印刷,王恩涌教授认为该书反映了保继刚教授在繁忙的旅游地理学的实践当中,仍保持对理论的不懈追求,花了很大力量与精力注意国内外的理论发展,经过消化、总结,写进修订版,使该书对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王教授认为该书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本书是以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写的,地理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旅游课程相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少,因此本书的结构虽然以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再到客源地这样一个空间过程来建构的。作者认为该书涵盖的内容广泛,通过阅读该书可以使地理类专业学生对旅游学科有更多的认识。作者认为本书在修订过程中特别注意的三点:①从我国旅游开发的实践出发,吸收国外已取得的旅游地理研究成果,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地理学体系;②以总结我国的理论成就和实践经验为主,同时吸收国外有关部门这门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国内文献资料,力争旁征博引,国内文献中如果没有适当的例子,则引用国外的文献; ③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尽量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提高理论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 本书共分十二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三章旅游者行为、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第九章社区旅游、第十章新兴旅游、第十一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二章旅游规划。最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课件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课件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调研方法和流程 3. 调研结果和分析 4. 结论和建议 5. 参考文献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更是成为了旅游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和偏好,分析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趋势和特点,为旅游行业提供决策和参考。 2. 调研方法和流程 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调研对象为国内各地的大学生。通过传统渠道和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问卷发放和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7份。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合实地调研的观察和感受,撰写报告。 3. 调研结果和分析 3.1 大学生旅游市场概况 本次调研的487名受访者中,男性占44%,女性占56%。调研结果显示,有62%的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会选择旅游活动,主要时间集中在暑假和寒假,旅游预算以1000元至3000元为主。 3.2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 本次调研发现,大学生的旅游消费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景点门票和旅游纪念品等方面。其中,交通费用是最大的开支,占到旅游支出的45%以上。此外,餐饮和住宿也是大学生旅游支出的重要部分。 3.3 大学生旅游偏好

大学生的旅游偏好主要包括目的地、旅游方式和旅行伙伴等方面。在目的地方面,国内旅游占比最高,占到61%,其次是境外旅游,占比为33%。在旅游方式方面,自由行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占比高达67%,其次是跟团游和自驾游。在旅行伙伴方面,多数大学生选择和同学一起旅行,并认为和朋友一起旅行可以增加旅游乐趣。 3.4 大学生旅游市场趋势和特点 从调研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旅游市场有以下趋势和特点: (1)目的地选择以国内旅游为主,但境外旅游需求逐年增加; (2)自由行成为主流旅游方式,对自由度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 (3)旅游预算较低,但旅游次数频繁; (4)旅游消费以交通、住宿和餐饮为主,注重性价比; (5)旅游伴侣以同学或朋友为主,社交因素重要。 4. 结论和建议 本次调研的结论和建议如下: (1)针对大学生旅游需求,旅游行业应更注重精准度和便捷性,推出更好的自由行套餐和服务; (2)针对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消费,应提供更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并注重环保和健康因素; (3)旅游行业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市场宣传和拓展,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旅游行业可以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如与大学合作推出优惠活动等。 5. 参考文献 [1] Mary S. Tourism[EB/OL]. 2000. http:https://www.doczj.com/doc/3f19223347.html,. [2] 孟祥旺.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3] 蒋希秋.旅游心理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4] 王长青.旅游地理学[M].北京:中国民航大学出版社,2005. [5] 李锦发.中国制造2025与旅游业转型升级[J]. 中国旅游报,2016(12):11-12.

12级《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2012级旅游管理) 一、课程说明 (一)编写依据 以“旅游管理教学计划(2012级)”为依据,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学时数,从培养目标出发,体现新的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吸取已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吸收学科专业的新知识、新内容,注重各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服从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 (二)课程性质及任务 中国旅游业正面临“入世”和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好机遇,因此,认真学习和总结借鉴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成果和经验,通过制 定高质量的旅游开发规划,将中国优秀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是时代的必然 要求。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科学的旅游规划是区域旅 游开发的理论依据,是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 介绍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 体系、基础理论、基本模式、主题定位、项目创意、可行性分析等内容有一个 较为全面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三)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学、旅游市场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的后续课程,是旅游学和规划学的交叉学科。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 因材施教,紧扣根据教材编写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针对旅行社、导游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和技能来设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体系的完整掌握,并且要 求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编制方法和要点。通过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与趋势的讲解以及相应案例的介绍与评析,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界的前沿动态。 本课程采用多功能教室教学和互动启发式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增加课程实践机会和课余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实地考察与开发,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资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版),马勇、李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WTO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新论》,马勇、周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3.《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著,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年 4.《生态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实践》,方一平周后珍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5.《景观项目设计》,吴钰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年 二、教学时数及分配表

旅游地理读书笔记

旅游地理读书笔记 【篇一:《中国旅游地理》读后感】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心得体会 我在跨学科选课时,选择了杨载田教授的《中国旅游地理》,因为 两个原因。一是我认为这门课有趣味兴,同时学到的东西在以后自 己去旅游时可以应用到;二是个人对杨教授的倾慕,杨教授主导的 这门课是我们学校响当当的牌子。初进学校,我就认识到了杨教授 的名字,这次选课算是慕名前往吧。 跨学科选修课算是大学里最容易上的课了,它只要上五周,到时交 个作品就行。管的严的老师在上课时会要求签到,只要不被老师抓 到三次,学分是很容易拿的,所以一般上选修课,大家经常逃课, 请人代签到就行,有时一个人可以代好多人签到。我上了杨教授的 课后,彻底改变了我对选修课的看法,让我觉得,大家逃不逃课还 是和老师有很大关系的。在杨教授的课上,座位是坐得满满的,竟 还有慕名前来倾的旁听者,这算是大开眼界。杨教授看起来很老, 背有点驼了,就知道他毕生心血全献给了祖国的地理研究事业和教 育事业,他的讲课很是生动,很有吸引力,当真是一代名师的风范。所以在他的每次课上,我都是用心受教的,几节课下来,感慨颇多。在课后我将《中国旅游地理》(大三版)一书通读了一遍,书写很 得很好,既可作为高校旅游、地理、经济等专业的适用教材,又可 供旅游工作者和旅游爱好者自学,同时对广大旅游者的出行也具有 参考价值。本书从中国旅游地理的一般理论与实践说起,完整的分 析了怎么来研究旅游资源和中国的旅游资源状况及发展问题,我看 得最细的是书的下篇的“中国旅游地理分轮”该篇详细的说了我国所 有地方的各种旅游景点,并作了很好的解释。教授以东北关东文化 林海雪原火山熔岩风光旅游区、华北黄土文化名山沃野海景风光旅 游区、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旅游区、华中荆楚巴蜀文化 名山胜水旅游区、东南沿海闽粤文化南国山海岛风光旅游区、西南 民族风情岩溶山水风光旅游区、青藏藏传佛教文化高原雪域草原风 光旅游区、西北丝路文化绿洲草原大漠风光旅游区等八个区总括了 我国所有旅游资源。看到这八个区的命名,就知道教授研究之广, 祖国所有山河全在教授心中。读到这些,让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 生了无限的热爱之情,理解到对祖国的疆土寸土必争的无比重要。 现在我国的统一大业还未完成,日本觊觎我钓鱼岛,菲律宾也无礼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范文

20XX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范文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 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一、专业概况 1.中文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修学年限:4年,地理 授予学位:工学或管理学学士 一级学科:理学 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 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 1/ 6

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3.学科要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为学生公共素质拓展与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课程 1.主干课程 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现代测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管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GIS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遥感图像处理与专题地图编制、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学,乡村规划、城市详细规划, 经济地理学,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房地产经营与开发,人居环境,能源地理学,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科学思想史。 2/ 6

明月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客源市场研究报告

明月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客源市场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置的逐步完善、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追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产业①。旅游客源市场即旅游需求市场,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旅游产品现实和潜在的总体需求②。旅游客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抢占客源市场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游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旅游经济发展和区域旅游规划关注的重点③。对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探索,有益于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旅游营销策略的实施,对于推动旅游业发展和市场开拓有着重要的意义。明月山旅游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温汤镇,总面积136km2,主要由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十多座海拔1km 以上山峰组成,主峰太平山,海拔1735.6m。明月山景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天然动物园”之称,植物资源类型丰富多样,素有“天然动植物园”的美誉,还是全国温泉休闲度假示范基地、全国自驾游示范基地、国家亚健康温泉SPA 养生示范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及中国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是一个以硒温泉为核心的康疗养生休闲度假胜地。因此,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方式,明晰明月山景区旅游现状,利用探索空间分析解释当前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将有利于明月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和营销策略的制定。 一、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获取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获取明月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游客资料,结合统计方法,对游客客源进行空间探索。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走访等,设计明月山旅游客源市场调研问卷,并咨询该领域专家进行审阅,提出宝贵意见,对其修改和完善;其次,2019 年选取工作日、双休日和节假日三个时间纬度随机对明月山旅游景区游客进行问卷调研,总共发放问卷400份,现场访谈和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00 份。 (二)数据处理 将获取的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梳理,利用SPSS 软件和ArcGIS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与计算分析。其中,旅游市场空间分布集中度测量采用旅游集中度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④: 其中G 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 i为第i 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 为旅游地的总量,n 为客源地总数。G 值越接近100,游客来源越集中;G 值越小,说明游客来源越分散。 (三)结果与分析 游客人口学结构特征分析。游客人口学特征主要包含游客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及年龄结构,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景区管理和规划提供基础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明月山旅游区游客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游客性别结构。调查结果显示,明月山旅游风景区游客中54.4%为男性,45.6%为女性,男女游客比例为1.19∶1,略低于全国出游男女性别比例。

关于地理知识的书籍推荐

想要学好地理,选择一本好的参考书籍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地理书籍,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育频道! 【篇一】关于地理知识的书籍推荐 1、《房龙地理》 关于世界的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 既然我们的行星“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运转当中的公司”,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只有合作――而不仅仅是“拿走”,也不仅仅是“给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这可能不算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学著作,但是读起来却颇有趣味。 2、《地理学与生活》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3、《46亿年的地球物语》 这本书既是一本科普读物,又是一本文化读物:它讲大气的运行、地貌的变迁、河流的缘起与影响、海洋、火山、地震、金属矿物,还讲亚里士多德对生命的看法、人类文明的更迭、诺亚的方舟、人的渴望、大航海时代等。 在介绍地球知识、普及科学的同时,也带我们体验了一场人类文明的形成之旅。 4、《古老阳光的末日》 本书始于描述世界现况:人口成长、资源涸竭,以及我们如何一路破坏我们的“窝”。在此部分,特别重要的是对一个少有人发觉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头,以及我们正在耗尽这个源头的证据。我们将谈及现况是如何造成的,以及为何明明山雨欲来,很多人却无所警觉。 5、《所有可能的世界》 这是一本地理学史和地理思想史的经典著作。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古代、中世纪以及现代西方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观念的演变史,并且介绍了它们的地理学与地理学者的概况,有助于读者对世界范围的地理学研究和实践的跨文化理解。 【篇二】关于地理知识的书籍推荐 门外书籍:《中国国家地理》。 入门书籍:《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唐晓峰和侯仁之的书籍。 门内书籍:《人文地理》-高教-王恩涌、《经济地理》-高教-李小建、《区域分析与规划》-高教-崔功豪、《城市地理》-高教-许学强、《旅游地理学》-高教-保继刚、《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工-同济、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旅游等。 前沿期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城市规划学刊》、《旅游地理学刊》。 【篇三】儿童多读书的好处 1.会增加成功的几率。读的书越多,得到的知识就越多,大脑储存的策略和资源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2.读书可以开拓视野。读书可以让孩子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读

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2)

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旅游业是当今经济社会中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旅游规划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旅游体验的品质、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甚至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为了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规划和管理能力,本课程特别针对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开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旅游规划和管理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1.熟悉旅游规划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掌握旅游规划的实践技能,能够针对具体的旅游项目进行规划; 3.熟悉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 4.增强学生对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思 考和判断能力。 三、课程大纲 第一章旅游规划概述 1.旅游规划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简史; 2.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目的; 3.旅游规划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4.旅游规划中的主要参与者和决策过程。

第二章旅游规划的理论 1.旅游地理学基础; 2.旅游市场与旅游需求研究; 3.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承载力; 4.旅游节约理论和环境影响评价; 5.旅游开发的理论和技术。 第三章旅游规划的方法 1.旅游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2.SWOT分析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3.旅游规划中的规划设计原理和技术; 4.旅游规划中的绩效和评估方法。 第四章旅游管理 1.旅游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任务; 2.旅游管理的职能和组织结构; 3.旅游市场的营销; 4.旅游生产与运营管理。 第五章旅游业发展趋势 1.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2.旅游业国际化趋势; 3.旅游业与全球化的关系; 4.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理论课程占比不少于70%,实践课程占比不少于30%。具体教学方法包括:

高校《旅游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旅游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作者:陈慧敏 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21期 摘要:指出了实践教学是构成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阐述了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36-02 1 引言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1],其研究对象是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以及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的思路和途径。《旅游地理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国内高校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均有开设。课程教学旨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与旅游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 2 《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2.1 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理解旅游地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旅游地理学中所涉及的各个具体内容,最终成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到旅游工作中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2 能力培养目标 始终坚持以必需、够用和适度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旅游地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灌输,尤其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等实际操作,使其具备适应旅游服务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宽的旅游地理学知识面,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2.3 素质教育目标 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始终希望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等特点的“多元素”人才。热爱旅游

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

《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读书笔记 我选择的书是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这本书是以旅游地理学为视角进行的一些世界上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案例的分析。该书提供了36个典型案例,都是目前学术界和业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旅游业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生态脆弱地区的旅游开发、旅游危机管理、旅游生态税的合理性问题、扶贫与旅游的关系、滞缓旅游地的愿景规划、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等。因为该书讲解的知识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使我更容易理解书中关于经营管理的知识,以及旅游目的地经营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该书中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对知识的实际操作和运用。下面是我针对本书一些我已阅读并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进行的而一些摘要: 一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的平衡发展(以格拉帕戈斯群岛为例) (一)格拉帕戈斯群岛简介 格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瓜亚基尔以西1000公里的天平洋上,这些岛屿上的野生动植物既是世界级的旅游景观,又是不可再生的的资源,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遗产和生物圈保护区。以前,哟与地理位置偏远和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少,格拉帕戈群岛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之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人数的逐步增加,一方面,公众开始对群岛进行关注,为保护群岛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加剧对群岛上脆弱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严峻的问题。 (二)资源管理 1 国家公园的认定,致力于保护群岛内的生态系统,并设置“游客禁区”,限制游客数量。 2 区域划分国家公园划分为五个区域,给予不同的保护级别,很据保护区的首要目标达到游客需求的平衡: ● 特别利用区——比邻居住区,当地居民在严格的控制下使用 ● 集约利用区——包括大部分旅游景点,每天最大接待量为4~5个旅游团 队,每个团队的人数不超过20人 ● 保护利用区——包括了较少旅游景点,之允许每天不超过20名游客观光 ● 原始利用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 科研原始区——只为科学研究目的开放 3游客管理为了保护区上的利益旅游发展受控于: ● 国家公园指导手册 ● 避免野生动物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有关严格规定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任课教师简介 苏明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教育背景 2007.09-2010.06,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环境学院,地理与环境管理系,博士学位2008.09-2010.01,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学研究中心,获得大学教育资格证书2006.09-2007.09,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环境学院,旅游政策与规划,硕士学位1998.09-2002.07,中国清华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科技英语专业,学士学位 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 旅游与社区关系,社区参与和社区可持续生计,扶贫旅游 遗产旅游、生态旅游、保护地旅游发展 旅游影响评估(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 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 主要教授课程 旅游资源管理研究方法(硕士研究生方法课,2学分) 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专业课,3学分) 旅游地理学(全校公共选修课,2学分) 专业英语(本科课程,2学分) 旅游:变化、影响与机遇(暑期学校全英文授课,2学分) 社会职务 2011.10-今,英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Anthropology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Tourism Manageme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Researc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评审专家 获奖 2016年,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论文优秀奖,“多利益主体视角下的生态旅游评估研究—以中国兴凯湖国际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英文)” 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二等奖, “北京市社区家庭可持续消费意识调查及政策倡导” 2014年,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论文优秀奖,“国际地方关系和遗产治理研究-以中国长城世界遗产地为例(英文)” 2013-2014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 2013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青年管理干部岗位技能竞赛,英语技能组一等奖

中国高尔夫旅游数据调查报告

中国高尔夫旅游数据调查报告 高尔夫旅游(GolfTour)是指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国家),前往异地(异国)的高尔夫球场进展打球、度假、参会、交友等活动。 它有高尔夫风景游、高尔夫南北游、高尔夫猎奇游、高尔夫国际游、高尔夫商务游五种表现形式。 高尔夫旅游包含了经济学科、管理学科、自然科学、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知识。包含了酒店、别墅、景区、娱乐、餐饮、高尔夫球订场、会员活动等多个经济板块。 国内的高尔夫旅行者,90.04%为男性,也就是说,女性比例约为10%。这与相关机构以前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当,男球手数量占压倒性多数,包括旅行者的比例。 33.91%的球手的球龄在3-5年之间,属于主体人群,说明国内球手的数量在近年增加迅速。5-8年球龄的球手占19.31%。 47.63%的旅行者的差点在11-20之间,这个数字说明,他们是根本成熟的球手。差点1-10的,占18.88%,差点在21-30的,为26.61%。 旅行者的年龄集中在40-49岁,占46.35%,而18-29岁的占13.73%,30-39岁的占26.18%,50-59岁的占12.88%。 高尔夫旅行者,本科53.22%,硕士30.04%。 49.36%的球手为外企职员、民营业主、高管。 而他们的月收入,2-3万者为31.76%,4-5万者19.74%,5-10万者17.17%,10万以上者9.87%。

32.62%的人每年打球30-60场,差不多每周一场,这部分人最为集中。21.89%的人每年打60-90场,每年打100场以上者占16.74%。 一共打过的球场总数,1-20个球场的占9.44%,20-50个29.61%,50-100个28.76%,100-200个12.88%,200个以上 12.02%。 51.50%的人表示不会购置会籍,48.50%的人有购置打算。 在高尔夫旅行中,影响旅行者舒适度的最重要因素是住宿和航班舱位。绝大多数的旅行者表示对住宿条件非常在意,他们认为住得舒服,是成就美妙旅行的最重要因素。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旅行者对航班舱位也颇为注意,他们认为选择头等舱是美妙旅行的开始。 美国是当仁不让的首选。不管是球场、酒店,还是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美国提供的都是第一流的效劳。美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高尔夫度假区,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内华达州还能让人感受到奇迹般的沙漠高尔夫乐趣,每年的奥古斯塔大师赛观赛团,也是高尔夫旅行者的最爱。美国签证一直是令头疼的问题,不过自从两国签署了新的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后,中国公民获得美国旅游签证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 54.94%的人通常自行安排旅行,22.32%的人通过旅行社的自助效劳,完全参团的只有9.44%。 选择旅行社的依据。24.85%是线路安排,23.05%看价格,21.56%看效劳。旅行社品牌影响占18.26%,朋友推荐占10.48%。

三清山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三清山调查报告 篇一:三清山景区综合考察报告 目录 一、景区基本概况................................................. ........................2二、考察基本内容概述................................................. ................2三、景区发展现状的概述................................................. (3) (一)旅游资源及旅游开发现状 (3) 1.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 .32.客源市场调查情

况................................................. .....4(二)旅游产品供给现状................................................. .. (5) 1.景区的核心旅游吸引物的调查.................................52.景区的内外部交通线路情况.....................................53.景区内外住宿、餐饮、购物设施等情况.................64.景区内部卫生环境状况. (7) (三)旅游解说系统的现状................................................. .8 1.游客中心................................................. .....................82.交通引导系统................................................. ...........113.景区接待设施系统情况............................................124.景区内的解说系统情况.. (13)

成都市及近邻地区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3.0-FV

成都市及近邻地区 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商业服务/旅游 调查地点:成都城区、近临城市城区 调查时间:2008年04月 调查方法:随机访问 样本数量:1300个 有效样本数量:1130个 调查机构:EDAC 成都EDAC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八日

一、调研说明 调研背景: 为了对委托方拟开发的“成都大熊猫生态园四期项目(大熊猫主题园)”进行准确定位,成都文旅大熊猫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特委托EDAC开展以尽职调查为原则的研究工作,以准确了解项目潜在市场及游客的潜在消费需求,并为后期在本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对项目产品设置、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判断、深度研究等工作,做前期准备。 调研目的: 本次市场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了解并分析成都市场不同的旅游消费者在选择旅游项目时的关注要点、重心及消费偏好。 2、了解不同的旅游消费者对“大熊猫主题园”项目的需求度,确定园区产品设计方向和重点。 调研思路: 主要通过二手资料收集法(Secondary Research)和访问法(Survey Research)两个方面入手展开相应分析,通过二手资料收集法了解成都市、四川省及中国大陆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访问法了解区域市场的人群对旅游市场的需求。 1、二手资料收集法 (1)了解旅游市场的行业现状 (2)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2、访问法 (1)区域市场人群选择旅游消费的比例及目标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 (2)消费者在选择旅游消费时考虑的因素(时间、区域、位置、旅游类型和配套设施等)及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3)测试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 (4)了解消费者对目前旅游消费的潜在需求; 调研内容: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我们确定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

《河北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调研分析报告—以S村为例9700字(论文)》

河北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调研分析报告—以S村为例 目录 河北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以S村为例 (1) 【关键词】S村;古村落;现状;对策 (2) 引言 (2)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背景 (3)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3)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国内研究现状 (3) 1.3.2国外研究现状 (4) 第二章古村落及古村落旅游 (4) 2.1古村落的概念及其特点 (4) 2.1.1古村落的概念 (4) 2.1.2古村落的特点 (4) 2.2古村落旅游的开发 (5) 2.2.1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价值 (5) 2.2.2古村落旅游的开发特点 (6) 2.2.3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意义 (6) 2.3 游客对古村落了解问题调查 (7) 2.3.1 调查问卷 (7) 第三章S村古村落旅游概述 (10) 3.1 S村古村落概况 (10) 3.2 S村古村落文化形成的背景 (10) 3.3 S村村落的特点 (11) 3.3.1 村庄的整体空间形式 (11) 3.3.2 街道构成独特 (11) 3.3.3 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 (11) 第四章S村古村落旅游开发目的及存在的保护问题 (11) 4.1 S村古村落旅游的开发目的 (11) 4.2 S村古村落旅游的保护问题 (11) 4.2.1缺乏专业的规划管理 (11) 4.2.2村民保护意识差 (12) 4.2.3村内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环境质量较差 (12) 4.2.4缺乏资金 (12) 第五章S村古村落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 (12) 5.1S村聚落与民居具体保护措施 (12) 5.1.1保护原则 (12) 5.1.2保护措施 (13) 5.2 S村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具体建议 (13) 5.2.1 弘扬地方特色。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