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言语表达作用的方法或方法,使言语表达得精确、鲜亮而生动有力。

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照、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好像、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推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推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推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典型例句

〔1〕X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媚,倒映水中。《X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漂亮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庞大的宝库。《漂亮的小兴安岭》

拟人

4.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给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言语、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5.推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6.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言语生动形象将事物给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感情。

7.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酡颜起来了。《春》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成心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肯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似也要晒化了。

〔2〕缩小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给人启发,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典型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排比

▣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推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典型例句

〔1〕晏子答复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X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排列,形态万千。

对偶/对仗

▣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推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

齐整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代

▣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替代本体。

▣推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替代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典型例句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反问

▣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慨句、祈使句〕。

▣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决,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疑心的余地,进而到达加强语气、加强感情的作用。

▣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设问

▣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答复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推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

提示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总算抽出了一根。

比照

▣什么是比照?

比照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拟的一种辞格。

▣推断要点

运用比照,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矛盾有深刻的认识。比照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相互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比照的。

▣典型例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练习

指出以下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打算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似一个松散的球儿。〔〕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松灵敏,好像田沟里的水蛇。〔〕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16.葛洲坝好似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7.是谁制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抖,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的浪花吗?〔〕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26.黄昏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养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一、比喻: 比喻由三局部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 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由现像、似的、好 像、如、宛如、 好比、犹如 由现 那小姑娘好似一朵 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由现是、成为由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仲亘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由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卜力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二、比较: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较分为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 。、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二〕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 。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 。火山发生一声咆哮。

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三、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成心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 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 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似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 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由现的说成先生现,把先生现的说成后由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 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 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

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夸张 ?什么是夸张?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答案) 一、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 4.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5.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6.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7.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打比方。例如:月亮像镰刀。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例如: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 发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 (6)设问: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横 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例如: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有的人或者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 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 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诗文的格式整齐 有序,充满语言美。 (10)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说出来,而是用跟他有关系的另 一种事物代替它。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 作用:可引人联想,使语句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 生动的效果。 1.冰心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 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 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 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 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 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牛刀小试: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牛刀小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大、排比、设问与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照、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1.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4.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5.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6.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总结

修辞手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蜡炬成灰泪始干。(2)拟物: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就这点儿东西,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像着了火。车还没有到,可我已经嗅到了故乡的泥土的芬芳。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1)否定反问即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2)肯定反问。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即自问自答。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8、顶针:即某段文字的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例:苗儿五天长高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1)

最新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最新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

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4.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5.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6.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7.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缩小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典型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排比 ▣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LT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

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1 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 的小兴安岭》 2 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 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4 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一、排比 1、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具体的运用如下: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朴和谦逊,他的胸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谚语) (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含例句)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含例句)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说明方法: 什么是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一一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一一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一一条理清晰; 作比较一一鲜明突出; 打比方一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还有: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01 比喻例句 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 美的身姿。 5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6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7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8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一一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 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9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0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1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12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3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14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5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6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新部编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